1 國民經濟核算是什么
國民經濟核算,顧名思義,即對國民經濟整體及其組成部分的核算,它是以宏觀經濟學、統計學、計量經濟學等理論為指導,綜合運用數學、統計和會計方法對一個國家或地區各類經濟活動以及經濟活動產生的各類經濟指標進行系統、全面、綜合的計量測定,是國民經濟發展的規模與結構的全面反映。
國民經濟核算是從“National
Accounting”翻譯過來的,它可被直譯為國民會計或國民賬戶。通常這些賬戶是環環相扣的,形成一個體系,我們將這個體系稱之為國民經濟核算體系(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 SNA)。按照 SNA 自身的定義,SNA
是一套按照經濟學原理,以嚴格核算規則對國民經濟活動進行測度的國際公認標準,這些標準建議是由一套嚴密、協調以及完整的經濟賬戶構成,這些賬戶以精煉的表式描述記錄國民經濟運行當中有關經濟的全面信息,利用國民經濟核算體系提供的核算數據與核算工具可以形象地描述經濟生活的活動過程,即“誰,用什么,為什么,交換什么,交換程度等等問題”
國民經濟核算是對一定范圍和一定時間的人力、物力、財力資源與利用所進行的計量;對生產、分配、交換、消費所進行的計量;對經濟運行中形成的總量、速度、比例、效益所進行的計量。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部門、企業在一定時期擁有多少人力、物力、財力;怎樣利用它們進行經濟、科技、社會活動;取得多少成果、形成多少收入;國家、集體、個人三者之間如何進行分配;積累與消費比例如何;投入與產出、供給與需求、部門與部門、環節與環節之間的比例是否協調;縱向、橫向比較,發展變化如何,等等,都需要采用科學的方法進行測量和計算。這種測量和計算,就叫國民經濟核算。

2 國民經濟核算的功能
(1)測量社會經濟發展的系統,運用它可以把握社會經濟發展的規律;
(2)通過國民經濟核算對宏觀經濟是否正常運行、各種商品市場價格、供求狀況等經濟行為起著預警和導向作用;
(3)國民經濟核算采用大量的數字信息對計劃、決策的確定和執行情況起著重要的咨詢與監督作用;
(4)運用國民經濟核算便于國際技術交流和對比分析。
3 國民經濟核算原則
國民經濟核算原則是國民經濟核算基本理論的組成部分,它對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設計、范圍確定、核算的系統一致性等具有直接的指導或決定作用。
(1)核算統計原則
國民經濟核算的統計原則首先是權責發生制。所謂權責發生制原則是指對經濟活動中機構單位之間交易按照其債權債務發生時、或生產活動中價值轉移或新價值形成或取消時進行統計的原則。國民經濟核算的統計原則與微觀會計核算原則有相同的一面,也有不同的一面。
(2)所有權原則
所有權原則是確定國民經濟核算中資產和負債范圍的基本原則。在市場經濟活動中,資產和負債是進行生產活動,獲取經濟利益的根本條件,因此,它必須表現為企業等機構單位或機構部門的所有權,才可能在生產經營等經濟活動中產生決定的作用。正由于這個原因,國民經濟核算把資產界定為機構單位或機構部門能夠行使所有權的統計范圍,負債與資產相對應,這就是簡稱的所有權原則。
(3)市場原則
從市場出發,考慮市場過程和市場活動,以及市場發展變化等,就成為確定國民經濟核算范圍,分類、帳戶劃分等方面的重要原則,這就是我們簡稱的市場原則。
(4)三等價原則
三等價原則是指國民經濟運行過程中國民生產、國民(原始或可支配)收入、國民(最終)支出之間的總量平衡關系的等價統計原則。三等價原則是確定國民經濟生產、收入分配、消費和積累核算一致性的重要原則。
以上是關于國民經濟核算的定義及相關知識的分享,獲取更多信息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的行業知識欄目
推薦閱讀:
國民經濟核算
2021年廣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36頁).pdf
【精選】2021年中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狀況分析報告(22頁).pdf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125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