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當前位置: 首頁 > 三個皮匠報告百科 > 國民經濟核算

國民經濟核算

目錄

國民經濟核算是什么

國民經濟核算(national accounting)是貨幣單位對一國經濟總體狀況予以數量描述的統計體系,核算的主要目的是認識經濟總量(包括生產、消費、積累、進出口等項總量)及其構成。構成國民經濟核算基礎的,是多種專業統計的調查統計結果。在這樣的統計體系中,國民經濟按三次產業分類,按企業、政府、住戶、非盈利機構不同部口分類,依據經濟運行過程中的生產、分配、消費、投資等不同環節,以及資產、對外經濟等方面,進行詳細的計量核算,形成國內生產總值核算、投入產出核算、資金流量核算、資產負債核算、國際收支核算五大模塊。圍繞國民經濟核算所形成的一套理論與方法,被稱為國民經濟核算體系(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ing,英文縮寫為SNA)。1993年,聯合國、國原貨幣基金組織(IMF)、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世界銀行和當時的歐洲共同體委員會共同發布了《1993年國民賬戶體系》(簡稱SNA1993),其基礎是一套符合國際慣例的概念、定義、分類和核算規則,該賬戶體系是世界各國普遍采用的國民經濟核算體系?!?008年國民賬戶體系》(簡稱SNA2008)是SNA的第五個更新版本。SNA2008明確指出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分為中心框架和衛星賬戶兩個部分。

國民經濟核算核算對象

SNA主要是對一個國家的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社會期間內進行核算,其研究對象常住單位(residence units)一般是指在一國或地區經濟領域范圍內擁有資產和負債,可以獨立的從事經濟活動、與其他主體完成交易活動經濟單位,一般分為住戶和法人單位兩類。這里所說的經濟領域范圍是由我國政府控制的地理領土組成,它包括:我國大陸的領陸、領水、領空;位于國際水域,但我國具有捕撈和海底開采管轄權的大陸架和專屬經濟區;它還包括我國在國外的所謂領土“飛地”;不包括外國在我國地理邊界的“飛地”。而一個經濟單位在一國經濟領土上具有經濟利益中心,必須具備以下三個條件:①擁有一定的經濟活動場所,如住房、辦公地或其他建筑物等;②具有一定的經濟規模;③有一定時期的經濟活動,通常超過一年

國民經濟核算

國民經濟核算核算范圍

在SNA中,主要根據核算對象所從事的具體經濟活動確定核算范圍,主要包括生產和分配兩個環節。其中生產范圍主要是在分析各類貨物和服務生產的基礎上,依據各類貨物和服務所涉及的相關具體經濟活動是否在市場這個集中交易場所中進行,是否具有市場特征為標準來在確定。其中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政府提供的純公共物品與一般產品和服務生產范圍的確定標準有所不同,因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競爭性,不納入國民經濟統計核算范圍,如公共高速公路、國防、廣播和電視節目、空氣污染減少帶來的社會效益、國家公園等均不屬于生產核算范圍。分配范圍主要是指貨物和服務生產活動過程中所創造的新增價值,新增價值通常體現為實物或貨幣形式,將這些新增價值通過再次分配或三次分配的方式分歸社會、國家和參與社會生產活動的各個成員,常見的再次分配有退休工資、退休金、失業補貼等;三次分配主要涉及慈善事業機制等分配方式。消費的主體通常是住戶部門的非法人單位,消費范圍主要由生產范圍決定,因此,用于最終消費的貨物和服務一定歸屬于生產范圍內的貨物和服務。

國民經濟核算分類

國民經濟核算將基本單位分為三類:基層單位、產業部門、機構部門?;鶎訂挝灰话闶菫榉奖銍窠洕怂泱w系進行生產核算和投入產出分析而設置的基本核算單位,與機構單位構成隸屬關系;產業部門是基層單位根據生產的產品和服務特征形成的具體部門類別;機構部門是相關經濟機構根據經濟職能、行為和目的的主要特征分類形成的具體機構。以國際分類標準為參考,結合經濟新常態發展背景,制定我國統計分類標準《國民經濟產業分類》,簡稱ISIC4.0。產業分類中,根據國民經濟運行過程中的生產、消費、分配等環節,將國民經濟產業分為19個門類96個大類,并對各部門進行詳細統計核算。

國民經濟核算基本方法

(1)國內生產總值計算

1993年,出于國家宏觀管理和微觀施策需要,將國民經濟核算體系中的國民收入核算修改為國內生產總值核算,國內生產總值成為宏觀經濟核算的核心指標之一。21世紀初,為提升我國國內生產總值核算水平,國家統計局又開展了一系列制度改革,主要包括對國內生產總值的核算對象、核算范圍、基本分類和核算辦法作出詳細規定。其中經理論與現實論證確定的核算辦法有三種:生產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種方法分別從不同角度反映國民經濟生產活動的成果。①生產法從生產角度出發,從產品和服務創造的總產出中減去生產過程中投入的中間產品和服務,計算公式表示為:GDP=∑(總產出-中間投入);

收入法從收入角度出發,將產品和服務生產過程中涉及到的勞動者報酬、生產稅凈額、固定資產折舊和營業盈余加總求和,計算公式表示為:GDP=∑(勞動者報酬+生產稅凈額+固定資產折舊+營業盈余);

支出法從最終使用的角度出發,將產品和服務生產活動中的最終消費、資本形成總額和凈出口加總求和,計算公式表示為:GDP=∑(最終消費+資本形成總額+凈出口)。鑒于不同產業部門的統計數據來源差異,我國目前主要將生產法與收入法相結合進行GDP核算。

(2)投入產出表核算

研究產業經濟對國民經濟的貢獻,需要覆蓋產業鏈條中所有經濟活動主體的全部經濟活動,包括常住單位、非常住單位、法人單位、住戶部門非法人單位,為系統反映各主體的投入產出活動,需構建投入產出表。投入產出表,是以矩陣形式描述國民經濟各部口在一定時期(通常為一年)生產活動的投入來源和產出使用去向,通常分為三個象限。其中第一象限,反映各類產品和服務的中間使用情況;第二象限,反映各類產品和服務的最終使用情況;第三象限,反映各類產品和服務的增加值情況。一二象限相加即一定時期的產品和服務的生產總量即總產出。一三象限相加即一定時期的產品和服務的投入總量即總投入。投入產出核算是國內生產總值核算在部門之間的整合與擴展,反映國民經濟運行過程中產業部門與產品部門之間、個產品部門之間、產品部門與最終使用部門之間的相互關聯關系和相互作用。投入產出表核算包括供給表、使用表和投入產出表[1]。

國民經濟核算的記錄方法

在記錄方法上,國民經濟核算以復式記賬方法為基礎,每一筆經濟交易要根據所引起的資源流的不同性質同時記錄兩次,分別在獲得和使用兩個方面予以核算加總,且在數額上相等。

相對于工商企業會計,國民經濟核算的記錄方法有兩個特點:

一是國民經濟核算只是在復式記賬意義上借鑒會計的方法,并不是直接采用會計核算的借貸記賬法,是對會計記賬方法的簡化;

二是大部分交易都會涉及兩個機構單位,把交易雙方都納入核算框架之中,涉及到兩個單位各自的復式記錄,因而變成了四式記錄,明顯不同于工商企業會計主要立足于交易一方進行記錄。

四式記賬即是:一項經濟交易會在兩個交易者所屬部門分別被記錄四次,對應交易的一個資源流,甲方是獲得,乙方是使用,同時對應交易的另一個資源流,甲方是使用,乙方是獲得。

譬如:住戶以現金從企業購買消費品,對住戶來說,是獲得貨物和和服務而放棄現金,對于企業來說則是放棄貨物和服務而得到現金,由此會分別在核算中體現為:住戶的消費支出、金融資產減少、企業的銷售產品收入、金融資產增加[2]。

國民經濟核算的數據查找方法

季度GDP初步核算數一般于季后15日左右在季度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國家統計局官方網站(www.stats.gov.cn)、《中國經濟景氣月報》上發布,具體日期參考當年《國家統計局主要統計信息發布日程表》。季度GDP最終核實數于隔年1月份在國家統計數據發布庫(http://data.stats.gov.cn/)、《中國經濟景氣月報》上發布。對于1992年1季度以來的季度GDP數據時間序列,可以通過國家統計數據發布庫進行查詢。

年度GDP初步核算數一般于次年1月20日左右,在年度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國家統計局官方網站、《中國經濟景氣月報》上發布。年度GDP最終核實數于隔年的1月份,在國家統計局官方網站以公告的形式發布;同時,年度GDP最終核實數還在隔年的《中國統計摘要》和《中國統計年鑒》上發布。國家統計數據發布庫將同步更新年度GDP最終核實數,并提供歷史數據[3]。

國民經濟核算基本框架

我國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由基本核算和擴展核算組成

(1)基本核算

基本核算是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主要內容,旨在系統描述國民經濟運行全過程?;竞怂惆▏鴥壬a總值核算、投入產出核算、資金流量核算、資產負債核算、國際收支核算。國內生產總值核算描述生產活動最終成果的形成和使用過程,反映國民經濟各行業、產業增加值以及生產成果最終使用的總量和結構,是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核心內容。投入產出核算是國內生產總值核算的整合和擴展,描述國民經濟各部門在一定時期內生產活動的投入來源和產出使用去向,揭示國民經濟各部門間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數量關系。資金流量核算是國內生產總值核算的延伸,以收入分配和資金運動為核算對象,描述一定時期內各機構部門收入的分配和使用、資金的籌集和運用情況。資產負債核算描述特定時點資產負債的存量和結構情況,以及資產負債從期初到期末之間發生的變化。國際收支核算描述我國常住單位與非常住單位之間的經濟往來關系,一方面反映一定時期內發生的對外經濟收支往來,另一方面反映對外資產負債及其變動狀況。

(2)擴展核算

擴展核算是對基本核算的補充與擴展,旨在對國民經濟中某些特殊領域的活動進行描述。擴展核算通過擴展國民經濟核算相關基本概念或對相關基本分類進行重新組合,以及改變處理方法等,對國民經濟中某些領域的活動或與國民經濟有密切關系的領域進行核算,以滿足特定類型分析和專門領域管理的需要。根據我國管理需要和統計基礎狀況,擴展核算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對原有基本核算內容的補充和擴展,主要包括資源環境核算、人口和勞動力核算。另一類是對原有核算分類進行重新組合,主要包括衛生核算、旅游核算等。擴展核算體現了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開放性和靈活性[4]。

國民經濟核算的作用

(1)反映國民經濟運行狀況的有效工具。國民經濟是一個復雜的運行系統,不同部門、不同環節之間存在著復雜的經濟聯系,通過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可以準確了解和把握這個系統。

(2)宏觀經濟管理的重要依據。國民經濟核算科學系統反映了國民經濟主要指標之間的內在聯系,提供了整個國民經濟運行狀況全面詳細的數據,包括生產、收入分配、消費、投資、對外經濟往來等各方面。

(3)經濟統計的基本框架。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對各種不同類型經濟統計的基本概念、基本分類和指標設置提出了統一的要求,使得這些經濟統計在滿足國民經濟核算要求的同時,實現彼此之間在概念上的相互銜接,使經濟統計形成統一的整體,從而增強其應用功能。

(4)進行國際比較和參與國際活動的重要依據。聯合國等國際組織制定的SNA提供了一套國家標準,各國在統一的原則和框架下開展國民經濟核算,從而使各國能夠在經濟規模、經濟結構、需求狀況、收入分配、財富積累等各個方面進行國際比較[5]。

中國國民經濟核算的發展

國際上曾經同時存在過兩大國民經濟核算體系,一個是產生于前蘇聯、東歐的計劃經濟國家的物質產品平衡表體系,簡稱MPS;一個是產生于西方發達市場經濟國家的國民賬戶體系,簡稱SNA。中國國民經濟核算的歷史實際上是從前者向后者過渡的歷史。

2017年,國家統計局已完成對《中國國民經濟核算體系(2002)》的修訂,形成了《中國國民經濟核算體系(2016)》,2017年7月國務院已批復,在全國范圍內印發實施。我國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包括很多很多方面,基本如下圖所示。

國民經濟核算

參考資料:

[1]郭曉露.外賣產業經濟統計核算研究

[2]沁湖數據.國民經濟核算的方法和基本規則

[3]國家統計局官網.國民經濟核算,知識普及(上)

[4]中國信息報.我國國民經濟核算體系框架有哪些

[5]房山統計.何為中國國民經濟核算體系?

國民經濟核算相關報告:

2021年廣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36頁).pdf

【精選】2021年中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狀況分析報告(22頁).pdf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125頁).pdf

國家統計局:中華人民共和國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70頁).pdf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146頁).pdf

2022年宏觀經濟展望(跨年更新):虎變-211218(71頁).pdf

2022年宏觀經濟展望:領先一步-211109(42頁).pdf

畢馬威:2022年宏觀經濟十大趨勢展望(20頁).pdf

NIFD:2022年Q1國內宏觀經濟報告(22頁).pdf

2022年宏觀經濟、金融展望:起伏之年繁榮始點-211227(31頁).pdf

HSBC:2022年Q1全球宏觀經濟展望(英文版)(40頁).pdf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間
上一篇:在線教育
下一篇:貝殼控股有限公司
客服
商務合作
小程序
服務號
折疊
午夜网日韩中文字幕,日韩Av中文字幕久久,亚洲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最新中文字幕在线视频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