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開放銀行定義及本質
金融科技是技術驅動的金融創新,目的在于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新金融產品、業務流程甚至商業模式,賦能金融行業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近年來,隨著人工智能、區塊鏈、云計算、大數據等信息技術在金融行業應用的深化,我國金融科技迅速發展,給以銀行業為主體的金融行業帶來了挑戰,也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一方面,金融科技發展加劇了銀行業的競爭,打破了傳統銀行的壟斷地位;另一方面,金融科技賦能也為銀行業轉型升級提供了技術支撐和創新動力。為應對挑戰和把握機遇,商業銀行在金融科技背景下開始探索一種稱為“開放銀行”(Open
Banking) 的新型銀行業務模式,并逐漸引起業界的廣泛關注。
目前,開放銀行尚未形成統一的定義,比較有說服力的是知名咨詢及分析機構Gartner的觀點,即認為開放銀行本質上是一種平臺化商業模式,銀行通過與商業生態系統參與者共享數據、算法、交易和流程,為生態系統的各類用戶提供服務,創造新的價值。另外,陸岷峰和張歡(2018)認為,隨著金融科技的高速發展,倒逼和賦能金融服務模式創新,推動了商業銀行向開放銀行轉型,實現金融與場景的融合,打造自助化、場景化、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新型金融架構。同時,開放銀行也推動了互聯網金融向金融科技轉型升級,拓寬了金融科技的發展空間。
吳朝平(2020)進一步指出API開放銀行是金融科技背景下商業銀行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有助于銀行通過生態圈場景建設和平臺迭代升級實現數字化轉型。而商業銀行與外部生態的利益博弈是制約API開放銀行發展的重要因素。
開放銀行系統架構圖

開放銀行形態主要有三種,即銀行即服務、開放賬戶信息、共享收益平臺。銀行即服務也就是實現銀行最基礎產品和服務的開放,是目前開放銀行的主流。開放賬戶信息即在銀行即服務的基礎上實現合作伙伴之間的客戶信息的共享。共享收益平臺的開放程度最高,即商業銀行和合作伙伴實現產品、服務、客戶三者的共享,最終形成一體化的泛銀行生態系統,通過網絡效應實現銀行與合作伙伴的共贏。
開放銀行實現途徑多樣化

2、開放銀行模式
當前,開放銀行主要有3大經營模式,分別是業務驅動的生態圈模式、金融科技創新模式、金融業務服務平臺化模式。
(1)業務驅動的生態圈模式指以客戶為中心,通過開放API將金融服務融合到客戶的生活場景當中去,如衣食住行等生活場景。通過服務,以此來獲得更多客戶,提升客戶的粘性,增加和客戶在生活當中的聯系,積累數據資產,解決“金融脫媒”等問題。
(2)金融科技創新模式指通過開放API和創新科技公司進行合作,以此來提升銀行技術的創新能力和效率。通過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興技術,降低銀行的運營成本,增加數據積累,提升客戶的體驗度,借助科技的力量解決客戶的痛點。
(3)金融業務服務平臺化模式指銀行通過API、微服務等技術對內部系統進行重鑄,打造出最新的服務和數據開放平臺,對內對外提升協同效率。
3、開放銀行案例
國外典型案例
數字化銀行Monzo:利用活期賬戶吸引客戶并定制產品,打造含其他金融產品的市場,客戶在使用其活期賬戶的同時,還能夠獲得其他機構提供的6大類型產品和服務,包括P2P投資、境外支付、ISA投資、抵押貸款和賬單拆分等。
某英國領先銀行:與專業孵化器合作,圍繞對公數字化銀行業務建立創新的科技生態,開放出一系列金融服務能力,包括發票處理、財務情況、支付、數字化賬戶、專家支持、賬戶管理等等。
某澳大利亞領先銀行:借鑒互聯網公司的經驗,該行在整個組織內部設立了29個創新平臺,授權其采取分布式治理模式。這些平臺橫跨零售、對公、機構三大業務條線,覆蓋業務、客群、職能支持以及IT技術等各個方面。
國內典型案例
早在“開放銀行”概念正式提出前,擁有場景的互聯網巨頭和銀行業先驅者就已將金融產品嵌入生態,一站式服務客戶的所有需求。
某大型商業銀行將開放銀行作為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抓手,通過開放API技術與生態圈各方快速對接,輸出數據和能力。目前其合作伙伴達到70多家,共同為客戶提供高品質、多方位的服務體驗。
一些大型商業銀行近年來通過對IT系統進行改造,實施微服務架構和API化,促進內部數字化產品創新和端到端流程優化.

部分銀行在開放銀行建設方面取得一定成就
建設銀行:基于建行云搭建開放銀行服務平臺,通過標準、高效的方式,把本行的金融服務、數據服務嵌入第三方,將銀行業務擴展到社會生活場景的方方面面。
浦發銀行:API Bank無界開放銀行,業內首個API
Bank無界開放銀行,通過API架構驅動,將場景金融融入互聯網生態,突破傳統物理網點、手機APP的局限,開放產品和服務,嵌入到各個合作伙伴的平臺上,圍繞客戶需求和體驗,形成即想即用的跨界服務,塑造全新銀行業務模式。
興業銀行:在開放銀行方面,重點支持總分行對接外部生態,持續優化“好興動”APP,上線集團網絡門戶“多元金融”,推動“興車融”、“興油卡”、“電融通”等特色產品快速落地,為“交易型、結算型”銀行能力建設賦能。
平安銀行:于19年創新推出開放銀行平臺,利用開放API
技術打造共享型平臺合作模式,以用戶需求為導向,以場景服務為載體,以整合生態、搭建平臺為目標,以API/SDK為手段,使銀行服務更聚焦、更敏捷、更智能、更開放;并逐步結合銀企直連、B2Bi(Business
to BusinessIntegration)等傳統接入方式,為客戶提供最佳開放銀行體驗。
上海銀行:深化科技賦能金融,以加快推進數字創新為引領打造Open penAPI開放
數字化金融平臺,實現開放銀行核心內容建設,為產品持續創新、業場景服務客戶深度經營提供動力塑造。


參考資料:《【研報】銀行業:數字經濟時代科技漸成銀行核心驅動力-20200309[37頁].pdf》
推薦閱讀
《移動支付網:銀行業開放銀行發展分析報告:銀行業的冰與火之歌[90頁].pdf》
《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_開放銀行發展研究報告(2019).pdf》
《浦發銀行:開放全景銀行藍皮書(64頁).pdf》
《BCG:中國開放銀行白皮書2021(52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