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的發展推動經濟發展進入新層面,在數智化、網絡化的大背景下,各國都開始進行產業轉型;可以說全球大多數地區已經正式進入了新經濟時代;那么新經濟時代到底是什么?有什么主要特征?下面的文章將對此進行簡單介紹。
什么是新經濟時代
1996
年,美國《商業周刊》的一篇文章中最早提出了“新經濟”這一說法,這一說法來源于20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經濟出現了二次大戰后罕見的持續性的高速度增長。在信息技術部門的帶領下,美國自1991年4月份以來,經濟增長幅度達到了4%,而失業率卻從6%降到了4%,通脹率也在不斷下降。這種經濟現象就被人們表述為“新經濟”。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新經濟已經逐漸轉變為以知識經濟、虛擬經濟和網絡經濟為主的經濟形態,而新經濟時代則是經濟發展中傳統產業與知識經濟、網絡經濟和虛擬經濟的全面結合的時代。
可以說在新經濟時代,經濟的增長主要依賴于知識的生產、傳播和應用。信息技術革命使經濟建立在知識基礎上成為可能。當顧客觀念、信息和技術成為產品的組成部分時,產品和服務的知識內涵就顯著增長了。在新經濟時代,知識會成為最關鍵的生產要素,盡管資本仍然是重要資源,但其重要性會趨于降低;知識產品在社會生活中的應用會更加廣泛,資本最終將蛻變為知識的一種功能;終身學習、追求知識會成為社會成員生存和發展的第一需要。

新經濟時代的主要特征
(1)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在新經濟時代,知識和技術的發展會成為推動社會發展的基礎,也會成為企業的發展的核心競爭力;為了爭奪市場,企業必然會加大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的投入。
(2)高新技術產業和附加值服務業成為新的支柱產業,經濟結構和社會結構向知識密集型轉變;在新經濟時代的信息化背景下,產業結構的轉變是必然結果;目前世界各國也在加快數字化轉型的步伐,力爭在新經濟時代占據更多機會。
(3)新經濟促進了全球范圍的產業結構調整,電子商務促進了全球商品與服務的流通,世界經濟全球化和區域化發展加快。在新經濟時代,傳統交通運輸業和信息交流方式都發生了巨大變化,全球一體化趨勢加強,市場一體化進程加快,即需求市場向全球任何企業和自然人開放,且企業與自然人有可能在全球范圍內尋求自己的市場;人們在選擇資源配置時,也能夠將眼光放寬放長遠。
新經濟的數字化和國產化

新經濟時代的農村經濟管理
(1)優化土地資源配置
政府為應對在職人員管理不當,以優化土地資源配置、改善經濟管理效率為目標,根據地理位置等差異,制定解決切實問題的相關政策以及法律法規,通過不同途徑實現目標。
(2)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許多新型產業隨之誕生。為了擴寬農民的收入渠道,可將新型產業和傳統農業相結合,提高市場對農產品的認知度。此外,隨著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可以通過多樣化的方式提升傳統文化的影響力和生命力,提高當地百姓的經濟效益。
(3)實現農業產業化
農村經濟不斷發展后,越來越多的農業經濟方式涌現出來。比如在農村經濟中普遍存在的農民自營,有效地實現了產業化發展和資源的優化配置,將企業與農民融合成新型農業合作社,大幅提升農村機械化普及應用水平,減少人力成本,費用支出簡單化等處理,提升農村經濟管理效率。
以上就是有關于新經濟時代的定義和特征的相關介紹,如果還想了解更多經濟發展的相關內容,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的行業知識欄目。
本文由@AG 發布于三個皮匠報告網站,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推薦閱讀
新經濟政策有哪些?2022最新新經濟政策梳理
什么是新個體經濟?新個體經濟的特點有哪些?
什么是直播經濟?優勢、劣勢分析
2022關于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政策匯總一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