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轉型是我國經濟進步的需要,而在轉型升級的背景下,產城融合作為產城分離的發展思路被提了出來;那么產城融合到底是什么?其模式有哪幾種?下面的文章將對此進行簡單介紹。
產城融合是什么意思
產城融合包含了兩個層面的涵義:一是針對整個城市來說,城市的產業,主要是新區產業的選擇和布局要符合整個城市的發展定位于性質;二是針對城市新區(開發區),在規劃、建設和發展的過程中,通過產業結構調整與升級、提升城市服務功能、完善公共配套設施,使其成為功能復合、配套完善的獨立新區(城)。
產城融合從廣義上來說應該是城鎮化與工業化同步協調發展,包括社會、經濟、文化、產業、空間等各個方面的融合,其中“產”是指產業集聚區空間(第二產業為主),“城”是指城市其他功能區空間,包括居住、公共服務以及綠化景觀等。其在空間上的特征主要表現為產業區空間與生活服務空間由相互隔離轉變為融合發展。

產城融合的模式
目前產城融合的模式主要有產業主導型、城市主導型和產城復合型三大模式。
(1)產業主導型:產業主導型的城市建設是將“產城融合”作為發展的目標,新城建設需要基于產城融合的視角制定城市空間布局的規劃策略,老城建設則是通過產城融合對城市進行一定的改造。
(2)城市主導型:城市主導型的發展模式主要基于城市現有的區位因素、發展基礎、生態環境以及未來的演化趨勢,以“產城融合”為導向完善現有城市功能的配置情況,引進適宜當地發展的產業類型,提出產城功能融合的發展路徑和網絡空間融合的規劃布局策略,實現城市宜居宜商宜業,并提升城市現有價值。
(3)產城復合型:產城復合型的城市建設主要以功能復合為核心,設施完善為基礎,空間融合為目標,根據不同的主導產業的城市功能規劃配套相應的產城發展基本單元,形成較大規模的綜合型開發區域。

產城融合的影響因素
(1)產業生產要素:產業生產要素包括自然資源、資本、勞動力等因素。自然資源亦稱天然資源,是一切可以利用的自然物質資源總和,在經濟發展中起著基礎性作用。
(2)經濟實力:經濟實力包括經濟產出、產業結構、科技創新等因素。經濟產出是一個地區的國民收入,可以是GDP,也可以是人均GDP等指標反映的經濟總量,一個地區的經濟產出和該地區產業發展之間高度相關。
(3)城市化水平:包括生活水平、公共服務等因素。生活水平是指經濟社會在某一生產發展階段,居民用來滿足物質與文化生活需要的產品和勞務的消費程度,主要包括居民實際收入水平、消費水平及消費結構等內容。
(4)發展環境:具體包括制度環境、文化環境、生態環境、風險環境等因素。

以上就是有關于產城融合的定義、模式和影響因素的全部內容,如果還想了解更多產城融合的相關內容,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的行業知識欄目。
推薦閱讀
什么是產業融合?對企業的影響有哪些?
《2022年新型城鎮化和城鄉融合發展重點任務》解讀
什么是媒介融合?特點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