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當前位置: 首頁 > 三個皮匠報告百科 > DAO(去中心化自治組織)

DAO(去中心化自治組織)

目錄

DAO是什么

DAO的概念自2016年才正式誕生,至今對DAO的明確定義仍然缺乏,但已有機構就DAO是什么提出見解。維基百科指出的:DAO 是一個以公開透明的計算機代碼來體現的組織,它的金融交易記錄和程序規則均保存在區塊鏈上。

龔鳴指出,DAO 是一個完全自動運行的公司,任何人都可以隨意地加入和退出,而股權(代幣)成為系統中運行的唯一貨幣,讓收入、利潤等概念完全消失,隨著組織生態的發展壯大,通過代幣(股權)升值的方式讓參與者獲利

《區塊鏈行業元宇宙(六):元宇宙的運行之“DAO”》[1]指出DAO一般指通過區塊鏈、智能合約、通證經濟等技術實現的組織,參與者有著共同的目標,以網絡遠程形式進行協作,用代碼而非法律保障利益關系。DAO的發展依賴于區塊鏈技術,區塊鏈智能合約平臺保障了代碼的可信運行,使得組織規則能夠程序化,通過程序設計再將規則的制定權交給社區。通證經濟的發展主要體現在去中心化金融設施、通證治理工具以及通證機制的探索(例如流動性挖礦),這些生態應用為DAO提供了共識凝聚、社區激勵的金融工具

總而言之,DAO (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Corporations)中文意思為去中心化的自治組織,是一個以公開透明的計算機代碼來體現的組織,其受控于組織成員,并不受集中控制或第三方干預,一個分布式自治組織的金融交易記錄和程序規則是保存在區塊鏈中的。傳統組織需要不同層級成員之間的高度信任,DAO 的核心規則和治理由智能合約處理。

DAO的發展歷程

(1)DAO概念開始:DAO概念由最初沒有階級制、沒有嚴格制度的組織機構的同行生產概念,隨著扁平化概念與互聯網技術的演進逐漸演化成實現更加去中心化的決策和更低成本的運行的動態網民群體組織(Cyber Movement Organizations,CMOs)。2013年DanielLaimer提出真正意義上的去中心化自治概念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Corporation(DAC),同時基于DAC概念創建了BitShares。

(2) DAO概念的誕生:2016年4月,ChristophJentzsch首度公開The DAO代碼在GitHub,也推出相應網站進行DAO的眾籌活動。該獲得持續28天,獲得了以太幣當時發行總量的14%(1.5億美元)。The DAO項目完全去中心化且透明,任何人均可查看核心代碼,投資者們也沒有將籌得的資金集中儲備,而是擁有資金的The DAO通證,通證能夠用來進行項目投票。然而由于代碼漏洞使得ETH被盜取,6000萬美元被黑客竊走,The DAO在2016年9月被關閉,以太坊鏈社區核心成員通過硬分叉將資金轉出,然后返回資金給The DAO的成員。

DAO的特征

(1)分布式與去中心化(distributed and decentralized)DAO 中不存在中心節點以及層級化的管理架構,它通過自下而上的網絡節點之間的交互、競爭與協作來實現組織目標。因此,DAO 中節點與節點之間、節點與組織之間的業務往來不再由行政隸屬關系所決定,而是遵循平等、自愿、互惠、互利的原則,由彼此的資源稟賦、互補優勢和利益共贏所驅動。每個組織節點都將根據自己的資源優勢和才能資質,在通證的激勵機制的作用下有效協作,從而產生強大的協同效應。

(2)自主性與自動化(autonomous and automated)在一個理想狀態的 DAO 中,管理是代碼化、程序化且自動化的?!按a即法律”(code is law),組織不再是金字塔式而是分布式,權力不再是中心化而是去中心化,管理不再是科層制而是社區自治,組織運行不再需要公司而是由高度自治的社區所替代。此外,由于 DAO 運行在由利益相關者共同確定的運行標準和協作模式下,組織內部的共識和信任更易達成,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組織的信任成本、溝通成本和交易成本。

(3)組織化與有序性(organized and ordered) 依賴于智能合約,DAO 中的運轉規則、參與者的職責權利以及獎懲機制等均公開透明。此外,通過一系列高效的自治原則,相關參與者的權益得到精準分化與降維,即給那些付出勞動、做出貢獻、承擔責任的個體匹配相應的權利和收益,以促進產業分工以及權利、責任、利益均等,使得組織運轉更加協調、有序。

(4)智能化與通證化(intelligence and tokenization)DAO 底層以封裝了支持 DAO 及其衍生應用的所有基礎設施——互聯網基礎協議、區塊鏈技術、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為技術支撐,以數字化、智能化、鏈上鏈下協同治理為治理手段,改變了傳統的科層制以及人為式管理方式,實現了組織的智能化管理。通證(token)作為 DAO 治理過程中的重要激勵手段,將組織中的各個元素(例如人、組織、知識、事件、產品等)比特化、通證化,從而使得貨幣資本、人力資本以及其他要素資本充分融合,更好地激發組織的效能和實現價值流轉[2]。

DAO與公司的不同

根據《區塊鏈行業元宇宙(六):元宇宙的運行之“DAO”》[1]相比公司,DAO的不同主要體現在

(1)DAO的組織規則由程序自主運行,組織規則最終的保障是代碼而非法律。區塊鏈技術保障程序的去中心化運行,程序規則限制著組織成員。這種事前約束使得DAO能在更低信任的模式下形成組織,用戶可以匿名、跨國參與組織。

(2)參與者與所有者的身份邊界消失,DAO的參與者一般也是通證持有人。除了參與構建項目所獲得的報酬,參與者也能夠共享組織發展帶來的經濟利益;而這種利益上的統一進一步強化組織共識。

(3) DAO的信息透明,大部分項目代碼開源,任何用戶都可以獲得組織的全部信息??梢哉f相較于公司,DAO 不設置信息門檻,這最大程度地激勵了組織內部競爭。能力強,社區支持的任一參與者將很快到達一個重要位置,主導業務的開展,能力和聲譽的效用將被最大化。

(4)DAO是自由開放的,用戶可以為多個DAO工作,也可以隨時退出。當然也有少部份DAO設置了進入的篩選門檻,但往往都是非常早期的項目。這種特性帶來兩個最主要的好處,第一是因為DAO間的資源流動比公司更加高效頻繁,行業間的信息溝通尤其深入,大大加快了創新和資源配置,讓區塊鏈成為發展速度最快的行業之一;第二是用戶隨時進入和退出,有著相同目標的參與者進入組織,對組織路線不滿意的隨時退出,讓組織達成共識的速度更快。

(5)DAO不需要緊密的組織結構,而是去中心化地做出決策。與公司不同的是,DAO的決策是集體做出的,而不是由CEO或高管層做出的,規則的變更與執行是一步到位的。實際上,擁有一個或預定數量的DAO原生代幣的成員可以提案更改智能合約、提出倡議、投資想法等并對其投票,具體方式因具體DAO而不同,從而推動DAO發展壯大。

DAO

DAO的應用

基于組織的目標,當前通過智能合約平臺發展的DAO應用可以協議型DAO、投資型 DAO、贈款型 DAO、服務型 DAO、媒體型 DAO、社交型 DAO 和收藏型 DAO等多個大類。

(1)協議型DAO:目標是構建一個協議,很多Defi均由背后的DAO支持運營。大部分Defi 社區都可以視為協議型 DAO,包括 MakerDAO、Uniswap、AAVE 等。

(2)投資型DAO:目標是給社區帶來投資收益回報

(3)捐贈型DAO:目標是促進社區生態發展,通過撥款支持新的區塊鏈項目,更加重視生態發展而不是項目回報,這是區別于投資型DAO的地方。目前的捐贈型 DAO 有 MolochDAO、UniswapGrants、CompoundGrants 等。

(4)服務型DAO:目標是實現人才的分配,讓人們可以為開放的區塊鏈項目工作。目前的服務型DAO 包括 YGG、Gitcoin 等,他們都搭建一個去中心化治理的平臺,組織人們為區塊鏈項目工作

(5)媒體型DAO:目的是制作公開的媒體內容,讓任何人都可以參與到媒體的創作中。通常會設置內容制作的激勵計劃,社區走向由去中心化治理決定。目前的媒體型 DAO 包括 BanklessDAO、Forefront、MediaDAO 等。

(6)社交型DAO:更加重視搭建多元化鏈接的網絡社區。與聊天社群最大的區別是把從利益關系上綁定了社區網友,讓他們共同參與制定規則。社交型 DAO 的最終目的還是聚攏一群具有相同興趣的人,但是通過代幣經濟能夠更加強化這種網絡關系。

(7)收藏者型DAO:目標是收藏 NFT 數字藝術品,并把藝術家、愛好者、平臺、作品黏合起來,創造數字藝術的長期價值。目前的收藏者DAO 包括 WhaleDAO、MeetbitsDAO、PleasrDAO等。

DAO

2021年影響力較大DAO的類別

協議DAO:以去中心化為特點,通過構建和執行協議進行運作的公司 ;

社交DAO:以共同的理念為基礎,旨在創建一個強大的社區 ;

投資DAO:類似基金,通過聚集資本和投資者,部署投資計劃 ;

資助DAO :激勵開發預先存在項目之外的項目,旨在構建更廣泛的生態系統 ;

服務DAO:類似“人才聚合器”,將可用于某些項目的人力資本聚集在一起 ;

媒體DAO:協作制作公共內容,包括涵蓋的主題類別以及資源管理等 ;

創作DAO:類似粉絲群體,為支持偶像、創作者或藝術家的組織工作 ;

收集DAO:圍繞某些資產或者收藏品將收藏家聯合起來,常見如 NFT

DAO的治理

目前DAO的治理分為鏈上治理、鏈下治理,也有提供標準化治理功能的DAO操作系統。鏈上治理的特點在于投票和結果執行完全去中心化,鏈下治理更多依靠工具實現社區對開發團隊的弱約束。項目往往在初期會采取鏈下治理,決策的集中會給項目發展更大的靈活性。但隨著項目的成熟與功能穩定,項目會轉向完全去中心化的鏈上治理,真正實現代碼約束下的自治。

(1)鏈上治理:完全由社區控制的規則鏈上治理是通過智能合約實現去中心化的決策執行,參與者的投票結果將直接影響智能合約,并不受任何主體影響。執行投票的目的是批準或拒絕對系統狀態的更改。每種投票類型都由智能合約管理,提案合約是通過編程的方式寫入了一個或多個有效治理行為的智能合約,任意以太坊地址都可以部署。通證持有人以投票形式決定是否執行提案,投票通過后自動執行提案程序。主要以去中心化借貨應用Compound治理過程;

DAO

Compound治理框架下,項目的治理是完全去中心化的,特征是代碼開源、資產自由流動、人員自由貢獻、社區投票表決、治理結果執行不受干擾。目前Compound團隊發明的Compound Governance,是最主流的鏈上治理架構。根據DeepDAO數據,AUM前十名的DAO中,有接近一半采用了CompoundGovernance,而GnosisSafe 和Snapshot 是一種鏈下的治理方式,可見Compound治理模式在鏈上治理中的重要性。但鏈上治理存在三大缺點:“慢”、“貴”、“局限性”,因此大部分DAO在發展初期會采取鏈下治理的方式進行過渡。

dao

(2)鏈下治理:通過工具實現的權力制衡鏈下治理指的是社區通過鏈下方式實現治理和結果執行,一般通過各類工具地使用,實現社區與開發團隊的權利制衡:I、投票并存證上鏈,由開發團隊根據投票結果進行開發。目前最主流的投票應用Snapshot ,Snapshot 對用戶鏈,上投票權的快照(得益于區塊鏈數據的開放性), 并根據項目治理規則讓用戶在鏈下實現投票,大大節省了與合約交互所需要的手續費。II、社區核心成員通過多簽錢包管理社區金庫,并公示金庫地址受社區監督。目前最主流的多簽錢包是GnosisSafe。III、社交網絡工具實現信息同步。Twitter、Telegram、Discord 是DAO所使用的最主要的社交網絡工具??梢钥闯?,鏈下治理并沒有實現“代碼即法律”,而是通過工具輔助、信息公開、核心成員的聲譽以及Token持有人的“用腳投票”(即隨時可以將投資轉移到其他項目)實現了制約。

DAO

DAO的運行框架

從運行框架上看,DAO核心包含以下棧層:一個底層的技術結構、 技術應用架構、激 勵、治理、價值形態、價值創造方式和共同的目標構成。

dao

最受歡迎的DAO

根據《溯元育新:DAO人類協作的新疆域》[3]指出,最受歡迎的五個DAO分別是Bankless DAO、Index Coop DAO、dOrg DAO、Gitcoin DAO、DAOSquare

Bankless DAO -致力于推進「沒有銀行」的貨幣系統,實際上是想做Crypto/Web3.0的世界銀行。

Index Coop DAO-致力于做最好的加密指數產品;與此同時,讓更多人接受加密指數產品。

dOrg DAO-2018年成立的時候,在支持去中心化社區;現在升級到支持Web3.0。

Gitcoin DAO-致力于搞Web3.0。目前通過四種途徑:賺錢、學習、社交、投資。

DAOSquare-Web3.0孵化器,對標Y-Combinator。

參考資料:

[1]區塊鏈行業元宇宙(六):元宇宙的運行之“DAO”-211125(27頁).pdf

[2]丁文文,王帥,李娟娟,袁勇,歐陽麗煒,王飛躍.去中心化自治組織:發展現狀、分析框架與未來趨勢[J].智能科學與技術學報,2019,1(02)

[3]溯元育新:DAO人類協作的新疆域(199頁).pdf

相關報告

通信行業元宇宙深度報告:十問元宇宙如何將抽象的概念具象化?-211111(89頁).pdf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間
上一篇:DeFi(去中心化金融)
下一篇:元宇宙

百科標簽

客服
商務合作
小程序
服務號
折疊
午夜网日韩中文字幕,日韩Av中文字幕久久,亚洲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最新中文字幕在线视频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