較傳統航天產業而言,商業航天需要在市場環境中,兼顧“保成功”以及經濟性,力求投資有回報。商業航天企業需要在市場中以盈利為目標,公司主體自負盈虧,導致商業航天企業必須對成本加以控制、優化投資回報率,加強創新、降低成本、使得利益最大化。從產業鏈、價值鏈、資金鏈和知本鏈(將知識資本按照一定邏輯的連接)的角度來看,傳統航天與商業航天的區別如下
(1)產業鏈
傳統航天:大型航天集團公司負責承接各類國家級指令性任務,負責各類型號研制、可獨立承擔航天產業鏈大部分環節工作,在國家基礎工業薄弱時期可以保障質量及進度。一定程度上限制產業鏈提升,技術迭代不足,研發成本浪費,影響技術的可靠性和研制周期,缺乏創新。
商業航天:產業鏈上游企業的可選性大為提高,研制方式多種多樣。高度的專業分工,重視細節領域(產業鏈的子環節)的價值創造,組織載體更為豐富。更多的重復化工作促使技術迭代,提升產品可靠性,縮短研制及客戶響應周期。航天技術應用市場快速拓展,技術不斷開放。
(2)價值鏈
傳統航天:價值鏈受市場影響較小,且市場影響相對滯后。產業鏈上除參與市場的節點外,其他節點大多采用指令性計劃生成,難以用市場經濟手段調節以及市場競爭促進技術進步。
商業航天:按價值鏈自動調節產業鏈,根據市場價值和用戶需求調節企業策略,包括企業定位,客戶確定、技術發展等。優化產業鏈,縮短流程,從而促使技術進步、降低成本、在價值鏈上獲得增值。
(3)資金鏈
傳統航天:資金來源單一,以政府和軍方為主,資金鏈可隨項目得到充分保障,但易出現重復研制等方面造成資源浪費。在項目執行過程中的專項資金難以得到保障。研制費用與技術改革費用嚴格控制混用,制約企業自主提升能力的積極性。
商業航天:資金來源向市場的多元化轉變,靈活性高,融資手段豐富,產業鏈、價值鏈以及有預期的制造等各個環節都可以進行融資。易出現資金鏈斷裂,前期需要通過資本途徑籌措資金以保證研發上的持續投入和經費支持。
(4)知本鏈
傳統航天:重視知本集中于技術發展,不擅長將知本轉化,甚至存在產業鏈中,由行政決策而非知本。
商業航天:更看重以知本作為資本,把知本與資本等同。通過提供充分的試錯空間與物質激勵,調動技術人員的工作積極性,更加快速高效地將“知本”轉化為產品和利潤,形成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構成良性、穩定的知本和資金的回饋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