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當前位置: 首頁 > 三個皮匠報告百科 > 對外直接投資(OFDI)

對外直接投資(OFDI)

目錄

對外直接投資什么

對于國際直接投資來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國際直接投資的定義是一國投資者對其他國家或地區進行投資,將資金投入到當地的生產經營活動中以實現企業的長期利益的投資行為。對于在當地所投資的企業,投資者擁有實際的管理控制權。國際直接投資可分為兩大類,即外商直接投資(FDI)和對外直接投資(OFDI)。

對外直接投資(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簡稱OFDI),是國際投資的一種方式。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認為,對外直接投資是一國或地區的投資法人向另一國或地區企業進行投資以獲得其經營控制權并分享長期收益的一種經濟活動。

我國商務部、國家統計局以及外匯管理局認為對外直接投資是指我國跨國企業所從事的以全資擁有、兼并收購以及合資設立等方式在東道國進行生產經營的經濟活動,通過資金、實物或者無形資產等方式擁有該企業或者控制該企業的經營管理權。

對外直接投資的方式

(1)按照母公司與子公司的經營方向是否一致,對外直接投資可以分為三種類型:橫向型、垂直型和混合型。

(2)按照投資者對外投資參與方式不同,對外直接投資可分為:合資經營、獨資經營和合作經營等。第一,國際獨資企業,指的是一國投資者全資擁有一家東道國企業以在東道國進行生產經營活動,此時,母國的投資者單獨享有企業的所有權,并承擔風險、享受利潤;第二,國際合資企業,是指母國投資者就某一項目,與東道國企業合作,并且在東道國建立合資企業;第三,國際合作企業,是指母國的投資者和東道國企業簽訂合作協議,在東道國建立合作企業。其特點是合作雙方在簽訂的合作合同中規定各自的權利義務。

(3)按照投資者是否創辦新企業,對外直接投資可分為兩種類型:綠地投資和跨國并購,這兩種對外直接投資方式是目前跨國公司普遍釆用的方式。

①綠地投資也稱新建投資,是指跨國公司等投資主體在東道國境內依照東道國法律設置的部分或全部資產所有權歸外國投資企業所有的企業。新建投資會直接導致東道國生產能力、資本存量、產出和就業的增長,提高管理和技術水平,因此多數發展中國家比較青睞于海外的綠地投資。綠地投資的缺點也較為明顯,比如前期的籌建工作多,籌建周期長,投資者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而其投資收益的回收很慢,特別是大型項目。如國東道國的政治形勢、經濟形勢以及國際政治形勢不穩定或者發生突變,其投資失敗風險將直線上升。

綠地投資有兩種形式:第一,建立國際獨資企業,其形式有國外分公司、國外子公司和國外避稅地公司;第二,建立國際合資企業,其形式有股權式合資企業和契約式合資企業。

②早期跨國公司的海外拓展業務基本都是釆用綠地這種方式。近些年來,隨著跨國并購方式的興起,新建投資在國際直接投資中的比重出現下降,但它仍是主要的對外直接投資方式,并沒有失去其重要性。

跨國并購是指跨國公司等投資主體通過一定的程序和渠道,取得東道國某個現有企業的全部或部分資產的所有權的投資行為。按照聯合國貿易與發展會議的定義,跨國并購包括外國企業與境內企業合并;收購境內企業的股權達10%以上,使境內企業的資產和經營的控制權轉移到外國企業??鐕①徬鄬τ诰G地投資的優點是省去漫長的投資建設周期,快速獲取東道國的現有資產、進入東道國市場并較快的實現投資成本和收益的回收。

對外直接投資的類型

從企業發展戰略層面

(1)市場進入型

主要是規避國際貿易壁壘以及開辟新的市場。由于關稅和非關稅等貿易壁壘仍然存在于國際貿易活動中,通過對外直接投資將產品出口到國外市場,不僅能夠解決國內生產過剩,而且還可以拓展市場。對于新產品而言,同時占領國內和國外市場,企業就可以在產品生產的初期獲得領先優勢。

(2)資源獲取型

主要是尋求國內稀缺的資源以及維護原料來源的穩定性。由于自然資源分布在國際間存在非均衡性,而產品生產對資源需求具有剛性,所以為了獲取國內稀缺的自然資源,只有通過對外直接投資或貿易的方式。

(3)技術接近型

主要是指通過在工業發達、技術先進的國家和地區收購企業或建設經營場所,直接經營或參與經營管理,吸收其先進技術,學習有效的管理經驗和方法,這有助于提高投資國的整體技術水平,提高企業經營的效率。

(4)優勢延伸型

如果企業擁有其競爭對手所不具有的各種資源和技能優勢,而它又不想通過權利許可等方式讓渡其優勢,就會通過國際直接投資的方式保持其競爭優勢,維持其壟斷利益。如一個特定企業擁有先進的技術,這一優勢成功的在本國市場上應用,它就可能試圖在其他國家市場上也通過控制性投資的方式加以利用。

從企業降低生產與物流成本層面:

(1)利用營銷渠道紅利

基于物流成本和營銷渠道的考慮,跨國公司總是避免進口某一國家的原材料,尤其是當其計劃再將生產加工好的產品返銷給該國的消費者時,更可行的方法是在這些原材料所在國進行生產加工。

(2)利用市場規模紅利

試圖為其主導產品拓展新的市場領域,以擴大其市場銷售規模,以提高公司因市場規模擴大而產生的收益,這就是利用市場規模所產生的紅利。

(3)利用生產要素紅利

各國間的要素資源稟賦有巨大的差異,跨國公司常常在勞動力和土地價格相對便宜的國家投資建廠,也可能在勞動力素質高的國家和研發技術水平高的區域投資,就是利用生產要素的紅利。

(4)利用研發技術紅利

由于國際研發技術水平不均衡,各公司都競相在研發水平高的國家進行直接投資,目的就是學習利用國外的研發技術,然后將這些技術在全球子公司普及,以提高整體技術水平[1]。

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的發展歷程

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發端較晚,但是經過多年的挖掘與探索,歷經初步探索、成長發展、調節發展、高速發展四個階段,我國對外直接投資已經取得了一定的規模。2000年以前,我國投資策略主要是吸引外資流入、限制資金流出。2000年以后,伴隨著改革開放的進程,我國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國際影響力也隨之擴大。在不斷加強國際合作的同時,對外直接投資發展政策也發生了轉變,從“走出去”戰略到“一帶一路”倡議,再到五大發展理念,以全新的落腳點重新體現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的方向:從約束逐漸向放寬和鼓勵轉變。

(一)1979年-1985年初步摸索發展階段

1979年-1985年我國對外直接投資還處于初步探索發展階段。隨著我國邁出改革開放的歷史性腳步,1979年,國務院提出“出國辦企業”,一些企業開始進行對外直接投資,獲取先進經驗,拉開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發展的大幕。這一時期,我國進行對外直接投資活動的企業還相對較少,投資金額也較小,年對外直接投資流量不足1億美元。但是到了1985年,我國對外直接投資流量已經增至6.29億美元,存量也累計達到9億美元,發展速度不斷攀升。資金主要流向建筑業、咨詢服務業等。

(二) 1986年-1992年成長發展階段

1986年-1992年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管理逐步規范化,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國家一系列相關支持政策的出臺,我國對外直接投資加快了發展的速度,并出現新的投資小高潮,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走出國門,投資金額也隨之不斷增加,相較初步探索階段已經有了巨大提升。投資領域也不斷延伸,涉及制造業、資源開發和交通運輸業。

(三) 1993年-2000年調節發展階段

1993年-2000年,我國對外直接投資進入發展調整時期。這一時段,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的策略逐漸明確。將“引進來”戰略和“走出去”戰略進一步整合。通過吸引外國資金,提高國內企業的技術,同時不斷鼓勵國內企業發揮自身優勢,拓展國際市場。截至2000年底,我國對外直接投資企業達6000余家,投資范圍和領域不斷擴大。

(四) 2001年-至今迅猛發展階段

從2001年起,我國對外直接投資增速不斷增長。2001年我國加入WTO,“走出去”戰略也正式確立,我國對外直接投資日新月異。投資流量凈額從2002年的27億美元增長至2019年的1369億美元,存量累積凈額至2019年底達到2.20萬億美元,是2002年末存量的73.5倍。投資國家不斷增加,投向領域也逐漸增多,截至2019年底,我國在全球188個國家創設境外企業4.4萬多家,涵蓋國民經濟的18個行業大類,其中,投向商務服務業、制造業等多個行業的資金超過百億美元。2013年,“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進一步帶動我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2013-2019年我國累計投資流量達1.01萬億美元,占我國投資存量總額的46%。倡議的提出,對沿線國家的直接投資發展也起到積極作用,2019年末,實現對沿線國家直接投資186.9億美元,存量達到1794.7億美元,并在沿線63個國家共創設企業近1.1萬家。這一階段,我國對外直接投資高速發展,投資結構和行業布局不斷優化[2]。

對外直接投資

對外直接投資數據(發展現狀)

2021年1—11月,中國對外全行業直接投資1297.9億美元,同比增長9.2%。中國境內投資者共對全球165個國家和地區的5777家境外企業開展非金融類直接投資,累計投資991.3億美元,同比增長4.3%。預計2021年中國全行業對外直接投資將達到1456.4億美元,實現平穩有序發展。

聯合國貿發組織(UNCTAD)發布的2021年《世界投資報告》顯示,2020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FDI)流量為1萬億美元,同比下降35%,與2019年(下降40%)相比降幅有所減少。根據《2020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2020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流量為1537.1億美元,同比增長12.3%,首次躍居世界第一位;占全球份額為20.2%,創歷史新高。

從雙向投資看,2021年1—11月,中國實際使用外資1572億美元,高于同期全行業對外直接投資,預計2021年中國將出現外國直接投資順差。2002—2020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流量的年均增速為25.2%。2020年末,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存量達到25806.6億美元,同比增長17.4%,規模增長至2002年末存量的86.3倍,對外直接投資存量連續三年保持全球第三位[3]。

對外直接投資

根據《2019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顯示,2019年末,我國企業直接投資投向全球188個國家,占世界全部國家的80.7%,既包含發達國家,也包含發展中國家。截止2019年底,我國對發展中經濟體總共進行直接投資1.9萬億美元,占存量總額的87.3%;總共投向發達經濟體0.25萬億美元,占總量11.4%;還有288.2億美元流入轉型經濟體,占總量的1.3%


對外直接投資

我國對各地區直接投資的行業高度集中,對發達國家的投資主要是高端制造業、信息技術業、金融業、商務服務業等;而對發展中國家的投資主要集中在建筑業、采礦業、制造業等。截至2019年末,我國對各大洲直接投資存量前五位的行業見下表

參考資料:
[1]張為付,吳沁宇.對外直接投資的動因與類型

[2]王鵬宇.人民幣匯率波動對對外直接投資的影響研究——基于企業微觀數據的實證分析[D].甘肅:蘭州大學,2021.

[3]社科院:展望2022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趨勢(16頁).pdf

對外直接投資相關報告:

2015-2020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合集.zip

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人民幣匯率與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貿易服務型投資視角(16頁).pdf

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對外直接投資、貿易自由化與企業研發:來自中國企業的證據(20頁).pdf

中國社會科學院:全球治理學科動態2021年第1期:國際直接投資的全球治理(17頁).pdf

清科研究院:新規下券商私募子公司的運作之道——《2020年中國證券公司直接投資業務研究報告》正式發布?。?0頁).pdf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間
上一篇:電商直播
下一篇:高技術產業
客服
商務合作
小程序
服務號
折疊
午夜网日韩中文字幕,日韩Av中文字幕久久,亚洲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最新中文字幕在线视频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