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是一對經濟學概念?!皩嶓w經濟”這個概念首先是作為與“虛擬資本”相對應的概念而被創造出來的。成思危教授認為,“虛擬經濟”這個詞語就是從馬克思《資本論》英文本中的“虛擬資本”轉化而來的。從文獻資料來看,“虛擬資本”這個概念是英國銀行家威利瑟姆最早提出的,馬克思借用了這個概念。馬克思在《信用和虛擬資本》一文中指出:“威利瑟姆(約克郡的銀行家)在《關于通貨問題的書信》(1840年倫敦增訂第2版)中說:融通票據,就是人們在一張流通的匯票到期以前又簽發另一張代替它的匯票,這樣,通過單純流通手段的制造,就創造出虛擬資本。成思危教授提出:“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三卷第五篇第25章及其以后幾章中,對虛擬資本進行了詳細的分析??蓪⑵渲饕獌热輾w納為兩條:一是虛擬資本是在借貸資本(生息資本)和銀行信用制度的基礎上產生的,包括股票、債券、不動產抵押單等;二是虛擬資本本身沒有價值,但是可以通過循環運動產生利潤,獲取某種形式的剩余價值?!笨梢哉f,馬克思是第一個深入系統研究虛擬資本理論的經濟學家,但是囿于時代和當時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他并沒有明確提出虛擬經濟的概念。我國經濟學界一直是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進行經濟學問題研究,學者們基于虛擬資本的概念衍生出虛擬經濟的概念。所謂“虛擬經濟”,主要是指與虛擬資本以金融市場為主要依托的循環運動有關的經濟活動,是一種直接以錢生錢的經濟活動,其核心是資本的信用化和證券化。廣義上的虛擬經濟除了目前研究較為關注的衍生金融業、投機性房地產業,還包括體育經濟、博彩業和收藏業等。虛擬經濟的特點是高度流動性、不穩定性、高風險性和高投機性。如上所述,實體經濟的內涵界定相對比較統一。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除了定義不盡相同之外,二者的區別還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價值載體不同:實體經濟內部價值運動的載體是實物產品(包括物質產品、精神產品和相關的服務);而虛擬經濟內部價值運動的主要載體是股票和債券等有價證券。實體經濟系統內的貨幣收入主要通過物質產品、精神產品以及服務的生產和流通來實現;虛擬經濟系統內的貨幣收入則是通過虛擬資產的衍生和交易實現的。
(2)生產方式不同:實體經濟是根據相應的生產技術,按照消費者的需求創造使用價值的一種經濟活動。馬克思借用英國銀行家威利瑟姆提出的虛擬資本概念闡述了資本循環過程:首先用貨幣資本(G)通過交換在市場上雇傭工人(A)、購買原材料和機器設備,建設廠房(Pm),在投入以上生產要素的基礎上,通過生產(P)變成產品(W';),產品通過流通變成商品,商品最終在市場上出售才能再變成貨幣(G';),并且滿足了消費者的需求。G-→W...P...W';-→G';這一過程創造了剩余價值,因此是實體經濟的生產過程。
而從虛擬經濟系統來看,虛擬資本是由借貸資本演化而來的。借貸資本是資本所有者為了獲取利息而暫時貸放給職能資本使用的閑置的貨幣資本,通過信用手段為各種生產性活動融通所需資金。虛擬資產是基于資本的所有權、使用權、經營權和抵押擔保等權利的分離而設計出來的各種代表一定數量資產和某種權利的證券。從理論上來說,虛擬資本可以不依賴于實際資產而被“憑空”地無限量地設計出來,如華爾街的金融衍生品。在虛擬經濟活動中,虛擬資本不經過實體經濟循環,也沒有創造出新的實物財富,只是對交易各方的貨幣進行再分配。G-G';的資本運動過程體現了虛擬資本食利性的重要特點,說明虛擬經濟是一種“以錢生錢”的經濟活動。成思危教授提出“如果做一個比喻的話,可以認為虛擬經濟的產品是各種金融工具,虛擬經濟的工廠是各種金融機構,虛擬經濟的交換場所是各種金融市場。
(2)定價機制不同:實體經濟中的商品和服務是有生產成本的,其價格高低與其成本密切相關,這類產品的價格通常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提高、成本的削減以及因競爭而導致平均利潤率趨向下降而呈現出不斷下降的趨勢。因此,實體經濟中商品(實物產品和服務)的物質定價系統由成本和平均利潤支撐,這種定價方式反映了實體經濟的主要特征。實體經濟系統中實物產品的流通起源于其實際的生產過程,商品價格的形成取決于實物產品本身的價值、市場供求關系和技術發展水平,如果沒有貨幣因素的干擾,商品價格將隨著技術進步而趨于下降。虛擬經濟中虛擬資產采用的是資本化的定價方式,屬于觀念支撐的定價系統。在虛擬經濟中,人們通過虛擬資產交易賺取價差收益,虛擬資產的交易過程并不涉及實體經濟發展必需的具體投入產出過程,然而它卻同樣擁有實現價值增殖的可能性。人們最關注的只是虛擬資產的價格,由于價格只是反映虛擬資本的預期收益,因此虛擬資本的價格總是呈現出較大的波動性,很容易脫離它所代表的實際資產的價格,經常出現其價格被嚴重低估或高估的現象。
(4)穩定程度不同:在實體經濟中,其產品所采用的成本加平均利潤的定價方式,主要是基于已經發生的成本,因此只需要在核算已經產生的成本的基礎上再加上一個適度的利潤,由于成本相對比較穩定,實物產品的價格相應地也比較穩定。與實體達濟相比較,虛擬經濟的穩定性較低。虛擬經濟在運行上具有內在的波動性,這是由其自身的虛擬性所決定的。虛擬經濟中金融產品的定價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市場供求關系、人們的心理預期和信心,但是人們的心理預期和信心又往往取決于宏觀經濟環境、行業發展前景、國內外政治形勢以及周邊環境等諸多因素,因此金融產品價格的波動幅度較大,造成虛擬經濟的穩定性較低。
(5)存在方式不同:實體經濟是國民經濟發展的根基。實體經濟的存在和發展是整個經濟系統順利運行的物質基礎,一般情況下其發展規模不必受到限制。虛擬經濟是在實體經濟中逐漸孕育和發展起來的,實體經濟始終是虛擬經濟穩健發展的堅實基礎。雖然虛擬經濟有其自身的發展過程和獨特的運行規律,具有相對的獨立性,但是它始終必須寄生在實體經濟這一堅實的物質基礎之上。從發展規模來看,虛擬經濟有時候會大幅偏離實體經濟,但是不管虛擬經濟如何波動,歸根結底還是要回到實體經濟上來,不能過度背離實體經濟的發展要求。因為如果沒有實體經濟的強大支撐,當實際資本的增值運動不順暢時,虛擬經濟的運行也終將陷入停滯。
參考資料:
黃聰英.論實體經濟[G].福建師范大學,2014.
張步金.當前發展實體經濟的重要性及對策[J].中國中小企業,2020.
成思危.虛擬經濟論叢[M],北京:民主與建設出版社,2002: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