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自然基金會(WWF):中國藍色經濟報告2022-助力海洋可持續發展(29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世界自然基金會(WWF):中國藍色經濟報告2022-助力海洋可持續發展(29頁).pdf(29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中 國中國藍色經濟報告2022 助力海洋可持續發展本報告與以下機構合作完成中國藍色經濟報告 20222目錄 摘要 5引言 7第一章 海洋資產對中國的重要性 10 什么是可持續藍色經濟?12第二章 中國可持續藍色產業現狀 20第三章 中國海洋價值面臨風險 26第四章 推動中國可持續藍色經濟發展的六項行動 32 行動1 恢復和保護海洋資產 35 行動2 創造機會促進海洋產業可持續發展 39 行動3 加強可持續藍色經濟政策制定和治理 41 行動4 提升數據使用和海洋經濟統計核算水平 43 行動5 為海洋健康發展提供可持續融資支持 45 行動6 支持和促進全球海洋治理 48結語 49參考文獻 51封面
2、圖片 蔡呂彤/山東青島游艇會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是在全球享有盛譽的、最大的獨立性非政府環境保護組織之一,網絡遍布全球100多個國家,擁有全世界近500萬名志愿者。其使命是遏止地球自然環境的惡化,創造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未來。WWF在中國的工作始于1980年的大熊貓及其棲息地的保護,是第一個受中國政府邀請來華開展保護工作的國際非政府組織。WWF在生物多樣性保護、氣候與能源、淡水與濕地、可持續森林經營等領域做了很多基礎性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效,為中國生態文明事業建設發展作出了有益探索。深圳市一個地球自然基金會(一個地球)是注冊在深圳的非公募基金會,其宗旨是通過保護生物多樣性、降低生態足跡、確
3、保自然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從而創造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未來。業務領域涉及:資助并開展珍稀野生動植物保護;森林、淡水和濕地及海洋等關鍵生態系統的環境修復和保護;公眾環境教育、公眾參與、可持續消費相關工作;低碳減排、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等。國家海洋信息中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資源部直屬事業單位,負責中國國家海洋經濟運行監測評估業務體系建設,承擔海洋經濟運行綜合監測、統計核算、調查評估,編制發布海洋經濟運行主要指標、指數和報告,承擔海洋經濟發展規劃和政策等工作。波士頓咨詢公司(BCG)自1963年成立伊始,便成為商業戰略的開拓者和引領者。BCG與商界以及社會領袖攜手并肩,幫助他們在應對最嚴峻挑戰的同時
4、,把握千載難逢的絕佳機遇。如今,BCG致力于幫助客戶啟動和落實整體轉型,使所有利益相關方受益賦能組織增長,打造可持續的競爭優勢,發揮積極的社會影響力。世界自然基金會(瑞士)北京代表處出品該報告及其展示材料中使用的地理實體名稱均不代表世界自然基金會對于任何國家、領土或地區的合法身份、主權、邊境線及邊界持有任何觀點。WWF世界自然基金會,總部位于瑞士格朗,2022年出版。全部或部分再版任何內容必須提及標題、主要作者,并說明上述出版商為版權所有者。2022 文本 世界自然基金會保留所有權利建議引用格式:世界自然基金會(瑞士)北京代表處.2022.中國藍色經濟報告2022助力海洋可持續發展.北京.主要
5、作者:世界自然基金會及其專家顧問 楊松穎、張亦默、徐楠一個地球自然基金會 蔡呂彤國家海洋信息中心 崔曉健、林香紅、劉禹希、宋維玲、徐叢春、王悅、趙鵬、劉明、李明昕、李文善、陶以軍、李琳琳、李先杰、朱凌、羅婷婷、彭星波士頓咨詢公司 陳白平、李中書、賈佳、康靜婷特別感謝 邱廣龍、左平提供的數據支持,安然、白蕾、崔曉菁、丁黎黎、段曉峰、顧云娟、郭晶、李佳玲、劉昕明、劉正華、錢春泰、邱廣龍、盛朝訊、施發啟、王金平、王靜、王森、王威巍、楊瀟、於方、余威、張茂東、張沛、張智一、趙銳、朱爭光、左平的審閱與修改意見,陳若冰、董洋、方雅麒、郭越、梁晨、蘇林、徐瑩瑩、薛宇璇、張麒麒、張瀟嫻進行校對(上述排名不分先
6、后)排版設計沃芙設計工作室本報告可以在 https:/www.wwfchina.org/publications 下載劉昕明中國藍色經濟報告 20224序言1序言2海洋為經濟的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從最原始的“靠海吃?!?,到海上航運聯通了全球,再到濱海旅游業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海洋的功能不斷被人類挖掘,其所產生的經濟價值不斷得以擴大。2015年,世界自然基金會在其發布的 重振海洋經濟2015年行動方案 中評估得出,海洋的資產價值超過24萬億美元,海洋的年度生產總值為2.5萬億美元,對全球生產總值的貢獻為3.3%。如果將海洋的年度生產總值等同于一個國家的國內生產總值,海洋相當于世界第七大經濟體。
7、然而,受到當時的評估方法、數據來源等限制,這個價值被認為是低估的。隨著人類對海洋認知的不斷提升,海洋的潛力日趨增大。就中國而言,濱海旅游業、海洋交通運輸業、海洋漁業、海洋生物醫藥業等各產業不斷規?;?,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本報告的估算,2020年中國海洋的資產價值約為54萬億人民幣,是一個相當巨大的數值。該報告的前兩章通過分析海洋資產的現狀與可持續藍色經濟發展狀況,強調了海洋所具有的重要經濟價值。在多種影響因素的共同作用之下,中國海洋產業的發展狀況不斷調整與變化。以海洋漁業為例,作為傳統海洋產業之一,多年來由于捕撈技術的提升和捕撈強度的增加,總捕撈量歷經了一個增長高潮,隨之而來的是過
8、度捕撈帶來的種群數量驟減,近海漁業資源岌岌可危。盡管增殖放流等人為干預在一定程度上為漁業資源恢復帶來了希望,但是人工干預所帶來的新的生態環境影響仍有待評估。海洋捕撈業面臨的困境,直接推動了海水養殖業的發展,海水養殖的規模在近數十年間顯著提升。一方面,海水養殖減輕了海洋生物資源捕撈的壓力;另一方面,養殖空間對濱海濕地的侵占、養殖廢水的排放、高密度網箱養殖造成的高濃度化學物質殘留、養殖餌料的來源等也帶來了新的生態環境問題。如何科學地進行海水養殖,保證產量的同時最大限度地降低對海洋環境的影響,是海洋漁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除海洋漁業外,濱海旅游業、港口和航運業等產業也都在不斷調整自身結構。如果這些產
9、業能夠進行可持續有效管理,將會成為可持續藍色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歷經數十年的發展,中國的海洋經濟總體趨于穩定,但是我們尚未清晰地認識到,在開發利用海洋的過程中,給海洋生態環境已帶來了很大的壓力。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喪失、污染問題等,都直接或間接地成為海洋經濟發展的挑戰。該報告的第三章節對此進行了詳細分析。作為一個海洋大國以及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正在積極建設“海洋強國”。海洋的健康與海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在中國發展的新時期被提升到了新的高度。不斷探索 “海洋生態文明建設”,努力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是中國的大國意識與責任擔當的體現。這不僅僅需要政府部門的領導,也需要學術研究的支持、公眾的理解
10、與合作、公益環保機構的助力。該報告在第四章中提出了6個行動,呼吁社會各界共同參與,為海洋的可持續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從海洋的經濟學依據出發,評估海洋的價值,展示海洋對于社會發展的重要性,推動海洋經濟向可持續藍色經濟轉型,非朝夕之功。愿此報告能引發各界關注,共同守護我們共同的海洋。在我國經濟向高質量發展的轉型階段,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 專章部署“積極拓展海洋經濟發展空間”,使得促進海洋可持續發展、加快建設海洋強國成為新時代最強音??沙掷m發展是全球性問題,關乎社會發展與人民福祉。無論藍色經濟,還是綠色經濟,都是不同時期提出的發展理念,旨在推進實現
11、可持續發展。2008年10月,UNEP在全球范圍發起了“綠色經濟倡議”,并在2011年出版了 綠色經濟報告。2014年8月,APEC海洋部長會議(中國廈門)達成共識:藍色經濟是一種為了扶持經濟增長,推進海洋、海岸帶、生態系統的可持續管理和保護以及可持續發展的途徑。如今,發布 中國藍色經濟報告2022助力海洋可持續發展(以下簡稱 本報告),可喜可賀!本報告創新性地評價了我國海洋資產所具有的重要經濟價值,從產業角度出發,對中國海洋經濟中可持續藍色經濟的部分做了總結;較全面地分析了中國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與重大挑戰,指出海洋資源過度利用,海洋環境嚴重受損,海洋生物多樣性降低,成為制約發展
12、的瓶頸;在對未來我國海洋產業發展趨勢作出基本判斷基礎上,提出了修復和保護海洋資產、創造機會促進海洋產業可持續發展、加強可持續藍色經濟政策制定和治理、提升數據使用和海洋經濟統計核算水平、為海洋的健康發展提供可持續融資支持、支持和促進全球海洋治理等六大行動。國家海洋信息中心成立于1958年,現隸屬國家自然資源部。信息中心承擔著國務院賦予的“負責國家海洋經濟監測評估業務體系建設,承擔著海洋經濟運行綜合監測、統計核算、調查評估”等職責。于1990年和2005年先后開展海洋經濟統計和海洋生產總值核算,開創了我國海洋經濟統計與核算工作先河;負責編制的 海洋及相關產業分類 沿海行政區劃分類與代碼,填補了我國
13、海洋經濟統計核算領域空白;編寫發布的 中國海洋經濟年鑒 中國海洋經濟統計公報 中國海洋經濟發展指數等,很好地引導了社會預期。顯然,中國藍色經濟報告2022助力海洋可持續發展 匯集了信息中心相關研究成果和數據資料積累。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是在全球享有盛譽的環境保護組織,多年來在中國開展了很多成功的環保項目。由其倡導的“可持續藍色經濟”理念,提倡在發展經濟的同時,重視海洋保護。兩所機構的聯合,有助于推進可持續的理念融入海洋經濟的發展,推動海洋經濟向可持續藍色經濟轉型。在引入新的發展理念的同時,也將中國海洋經濟發展的成果展示給世界。為 本報告 寫序,深感榮幸!真誠感謝信息中心領導和海洋經濟研究室
14、同志們的信任!期望本報告引起政府相關部門關注,引發同行專家學者共鳴,增強公民海洋意識,凝聚全社會之力,助推海洋可持續發展。蘇紀蘭中國科學院院士王殿昌原國家海洋局政策法規和規劃司司長中國藍色經濟報告 20226摘要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蓬勃發展的海洋經濟占據著其中重要的地位。中國的海洋空間生物多樣性豐富;領海遼闊,大陸海岸線長約1.8萬公里。憑借其海洋資源,中國的海運總量、海水養殖和野生魚類捕撈量均居世界第一,濱海旅游和海洋可再生能源等產業也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持續高速增長。2020年中國海洋生產總值約為8萬億元(其中主要海洋產業、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務業、海洋相關產業分別為3萬億元、2.3
15、萬億元和2.7萬億元),為全球經濟作出重要貢獻。由于新冠疫情的沖擊,全球經濟陷入衰退,但中國經濟依舊保持了快速發展的勢頭。持續的工業化和技術進步促進了中國社會的繁榮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然而在經濟增長的同時,陸地和海洋環境遭受了一定程度的影響。中國與全球各地同樣面臨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喪失和污染三重疊加的挑戰,導致自然環境受到破環,中國海洋經濟所依賴的資產價值降低。中國海洋經濟依賴自然實現發展和繁榮,也容易受制于海洋環境惡化的影響,不可持續的產業活動和經濟增長會破壞中國自身可持續發展的長期機遇。目前,海洋生產總值的核算沒有將大部分海洋經濟對自然的依賴性因素考慮在內。因此,我們有必要對所有海洋相
16、關的經濟活動進行區分,“海洋經濟”中包含了所有海洋相關的經濟活動,包括會損害海洋和沿海環境的部分;而“可持續藍色經濟”是指沒有造成重大損害甚至有益于海洋和沿海環境的經濟活動。海洋的總價值和收益難以明確量化,為了展現其價值并制定框架來突出向可持續藍色經濟轉型的重要性,世界自然基金會和波士頓咨詢公司提出了“共享財富基金”的概念,用以說明海洋資產以及依賴海洋資產的經濟部門的價值。這一評估方法已經對全球范圍內的海洋資產價值進行了分析,也在美拉尼西亞、西印度洋和地中海等多個區域分別應用過。2015年,世界自然基金會和波士頓咨詢公司首次采用了這種方法,評估得出全球海洋價值為24萬億美元,年度海洋生產總值高
17、達2.5萬億美元。本報告主要討論實現可持續藍色經濟對中國社會和經濟韌性的重要意義,特別關注國內海域和沿海地區。報告基于與海洋生態系統直接相關的產業所生產的市場商品和服務的價值,從經典的經濟學角度分析了海洋生態系統如何為經濟活動提供支撐,并為人類的生產生活創造價值。然而,某些海洋相關資產價值難以通過常規經濟評估進行衡量,對海洋無形資產和非市場化的產品價值評估尤為困難。海洋的無形價值不僅包括調節氣候、固碳、凈化水質等生態系統服務的價值,也包括生態系統為人類文化和生活方式提供的價值。舉個例子,小型漁業難以估價,但對全球數百萬沿海社區的生計、糧食安全和文化至關重要?;谏鲜霰尘?,我們的分析顯示,中國海
18、洋的共享財富基金總價值約為54萬億元,年度可持續海洋生產總值為2.1萬億元。海洋生態系統是社會和經濟韌性的基礎,如果我們采取行動,對海洋生態系統進行修復、保護和可持續管理,那么中國的可持續藍色經濟就有潛力支持國家和沿海社區的長期經濟需求。給海洋環境一個健康的未來,有助于促進中國發展和韌性提升,保護其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和自然遺產,并推進中國對可持續發展目標、巴黎協定 和全球環境治理的承諾。為支持中國向可持續藍色經濟轉型,確保沿海和海洋韌性、糧食安全和環境保護,本文建議采取以下六項行動:1.恢復和保護海洋資產有必要進一步推動和劃定中國國內水域的海洋保護區,保護和維持中國海洋的資產和生態系統功能,為可
19、持續藍色經濟筑牢根基,并投資開展沿海和海洋空間整治工作。在海洋生態系統韌性建設方面,中國應考慮在現有藍碳棲息地修復工作的基礎上,通過新增保護區和擴大生態系統修復項目規模,進一步凸顯這些生態系統在建設海岸帶韌性方面發揮的關鍵作用。中國還可以進一步探索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NbS)中蘊含的機遇,作為氣候適應、減緩氣候變化和韌性建設方面的干預措施。2.創造機會促進海洋產業可持續發展我們必須加強對生態系統服務的理解并認識到現存的慣常做法對其的潛在影響。利用強大的數據收集和分析辦法建立基于科學的目標在應對這些影響方面起著關鍵作用,有助于推動海洋經濟產業實現可持續發展。本篇報告對每個主要海洋產業都提供了一些
20、政策建議。3.加強可持續藍色經濟政策制定和治理穩健有利的環境對于實現可持續藍色經濟發展至關重要?;谏鷳B系統的空間管理工具,包括反映自然資本價值的海洋空間規劃和海岸帶綜合管理,在實現環境保護和經濟協同發展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若想真正落實可持續藍色經濟發展,相關政策扶持、利益攸關者的參與及增強社會意識缺一不可。4.提升數據使用和海洋經濟統計核算水平衡量和核算海洋生態系統的價值是我們了解與海洋經濟發展相關的風險和收益的重要途經,因此,提高公共部門的數據收集和分析能力以及明確私營部門的貢獻非常重要。進一步提高海洋經濟統計核算水平也將有助于可持續藍色經濟決策。5.為海洋健康發展提供可持續融資支持
21、需要充分了解現行慣?;顒拥娘L險,采用并實施可持續的融資框架,例如 可持續藍色經濟金融原則、相關融資指南、融資指標和風險管理方法,推動海洋經濟融資走上可持續的藍色經濟之路。應打造有利的能動融資環境,激勵最佳實踐,抑制有害的慣常做法,創建可持續的融資機制,以引導資金流向可持續的藍色經濟項目,不論規模大小。6.支持和促進全球海洋治理中國應考慮推動引導可持續藍色經濟成為全球海洋經濟發展的主流的全球海洋治理國際合作,提升全球在實現海洋健康和韌性方面的雄心,為實現藍色經濟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如果得到可持續的管理,中國最主要的海洋產業和存在巨大經濟發展潛力的領域(海產品、海上運輸、旅游和海洋可再生能源)能夠
22、走上可持續藍色經濟之路。有鑒于此,中國有機會在實現繁榮發展的同時,加強社會和經濟韌性,打造健康并充滿活力的海洋環境,支持今世后代的發展。通過這份首次評估中國海洋資產的先驅報告,世界自然基金會旨在與政府、行業、金融機構和學術界共同推動中國可持續藍色經濟的發展,促進創新,提高公眾對健康海洋的價值的認識,以保存、保護中國多樣化的沿海和海洋環境,造福人類和自然。何永華中國藍色經濟報告 20228引言海洋對于人類和實現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海洋提供了人類必需的氧氣,吸收了超過 30%人類排放的二氧化碳和大氣中90%以上來自于人類活動的多余熱量1。此外,海洋還提供了許多其他重要的生態系統產品和服務,為世界各
23、地沿海社區和海洋有關企業的人口提供支持。因此,變革我們的世界: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1特別是可持續發展目標一(消除貧困)和可持續發展目標二(零饑餓)的實現,有賴于海洋環境的健康和韌性2。僅就糧食安全而言,全球約33億人口的20%動物蛋白攝入量來自魚類3,而地球上的大部分魚類都來自海洋。在某些國家,魚類提供了多達一半的動物蛋白攝入量3。漁業捕撈活動模式廣泛,從生計和小型漁業到工業規模的捕撈都有,而工業捕魚單次出??梢圆东@加工數千噸海產品。隨著人口的增長,人類對海洋蛋白質的需求急劇增加。然而,由于過度開發、環境污染和氣候變化等影響,海洋生態系統正在嚴重退化,使海洋滿足全球對其眾多服務需求的能力遭
24、到削弱1,4,5,無法繼續為支持陸地生產活動提供源源不斷的食物支持。世界上大多數漁業資源都被過度開發或處于開發飽和狀態3,如果海水養殖不進行可持續管理,可能會對環境產生重大影響6。若想充分發揮商業捕撈和海水養殖對糧食安全的貢獻,我們需要有效治理海洋,保護生態系統健康,努力打通陸地和海洋食品之間的壁壘,并消除價值鏈中存在的不公平現象7。在全球范圍內,海洋健康正面臨氣候變化、自然喪失和環境污染的三重挑戰,產業、企業和人民生計適應潛在社會和經濟沖擊的能力也在逐漸降低1,4,5。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的第六次評估報告(AR6)重點強調,僅全球氣候變化一項就對海洋健康構成了嚴峻威脅,進而影響到依賴海洋
25、實現繁榮發展的社會和經濟體。由于現有的公共和私營部門資金大部分用于不可持續的產業和活動,海洋相關產業必須迅速轉型,走上可持續發展之路。海洋是全球生態系統服務的重要貢獻者,海洋健康和多樣性關乎全球糧食安全、繁榮和福祉。我們必須認識到海洋健康對全球社會和經濟韌性意義重大,需要付出大量努力來修復和保1 https:/sdgs.un.org/2030agenda2 http:/ https:/ 2022 年“摩納哥藍色倡議”活動3中,中國生態環境部部長強調了全球海洋治理和實現中國海洋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這釋放出明確信號,表明中國有機會克服現有挑戰,建設可持續的藍色經濟。本報告重點關注中國國內沿海水域和
26、海洋環境,旨在突顯海洋和沿海生態系統對實現中國繁榮發展的重要作用以及當前面臨的風險和挑戰,并為實現中國可持續、繁榮和有韌性的藍色經濟提出了六項關鍵行動建議。世界自然基金和一個地球自然基金會從積極落實聯合國SDG14,促進藍色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出發,根據國家海洋信息中心、波士頓咨詢公司提供的材料,同時綜合考慮國內外專家學者的意見,編制此報告。在此過程中,國家海洋信息中心為報告編制提供了技術支撐,開展了大量的基礎研究工作,包括分析中國海洋產業發展現狀和中國海洋面臨的部分風險,提出促進中國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具體舉措。波士頓咨詢公司依照Reviving Ocean Economy系列報告中的方法對
27、中國海洋資產的價值進行了測算和評估。劉昕明中國藍色經濟報告 202210江蘇如東漁民趕海 何永華第一章 海洋資產對中國 的重要性中國藍色經濟報告 202212可持續藍色經濟:以清潔技術、可再生能源和循環的物質流為基礎,以在地球的承載范圍之內,保障社會和經濟的長期穩定。通過促進糧食安全、消除貧困、改善民生、提高收入、增加就業,以及健康、安全、公正和政治穩定,為今世后代提供社會和經濟效益。修復、保護和維護海洋生態系統的多樣性、生產力、韌性以及核心功能和內在價值,即藍色經濟賴以繁榮的自然資本。ocean.panda.org中國的海岸長度和整體條件有利于發展海洋可再生能源這一重要產業,它已經是中國發展
28、最快的海洋產業。2020年,全球新增海上風電裝機容量有一半位于中國海域。如果以可持續的方式進行管理和建設,其他海洋經濟產業同樣有探索和發展成為藍色經濟產業的潛力,例如替代能源和生物勘探。4 www.seabedminingsciencestatement.org/5 www.noseabedmining.org/6 www.savethehighseas.org/momentum-for-a-moratorium/7 歷年中國海洋經濟統計公報:https:/ 主要海洋產業包括:主要海洋產業包括:海洋漁業、海洋油氣業、海洋礦業、海洋鹽業、海洋化工業、海洋生物醫藥業、海洋電力業、海水利用業、海洋船
29、舶工業、海洋工程建筑業、海洋交通運輸業、濱海旅游業 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務業包括:海洋信息服務業、海洋環境監測預報服務、海洋保險和社會保障業、海洋科學研究、海洋技術服務業、海洋地質勘查業、海洋環境保護業、海洋教育、海洋管理、海洋社團和國際組織 海洋相關產業包括:海洋農林業、海洋設備制造業、涉海產品和材料制造業、涉海建筑與安裝業、海洋批發與零售業、涉海服務業什么是可持續藍色經濟?人類在海洋和沿海地區的活動涉及廣泛的產業和經濟領域,其中部分具備可持續性質或可持續發展潛力,其他則威脅著人類和地球的長期繁榮和韌性。因此,使用術語明確界定哪些活動可以為未來可持續發展做貢獻,哪些活動不能,是至關重要的。世界
30、自然基金會使用“可持續藍色經濟”(Sustainable Blue Economy,SBE)一詞來描述與可持續未來相符合的活動。這是一種基于循環、協作、韌性、相互依賴的經濟,它由能夠減少碳排放和污染、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充分利用自然資本和生態系統效益的投資所驅動,同時阻止生物多樣性喪失,并為當代和未來人口提供社會和經濟效益。與之對應,本報告選用“海洋經濟”一詞描述海洋和沿海地區開發利用和保護海洋的各類經濟活動,無論其性質是否可持續。例如,商業捕撈、濱海旅游、海洋運輸和近??稍偕茉磳儆诤Q蠼洕顒?,如果得到可持續開展和管理,也能成為可持續藍色經濟的一部分。然而,世界自然基金會認為,海洋采掘性行業
31、(包括海底采礦和海洋油氣業)不能被視為符合 巴黎協定 或 2030年議程 發展路徑的一部分,因其對環境的負面影響4,依賴不可再生資源,并且加劇氣候變化5。同樣,科學界4、企業5、非政府組織6和其他利益相關者也一致認為,采礦對海床造成的損害不可逆轉,同時具有極大風險和不確定性,不值得進一步探索或發展。因此,世界自然基金會將這類行業明確排除在可持續藍色經濟之外。我們撰寫本報告的目的在于強調可持續藍色經濟對中國長期機遇、繁榮和韌性的重要性。因此,海洋經濟在此僅用于描述沿海和海洋空間中各類經濟活動的總和,無論其性質是否是可持續,以便于討論不可持續的活動給中國帶來的風險和隱患。中國每年都發布海洋經濟的統
32、計數據7,列明所有海洋經濟產業及其對國內生產總值的貢獻。這些數據匯總在政府的官方統計中,作為中國的海洋生產總值。2020年中國海洋生產總值約為8萬億元,其中主要海洋產業、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務業、海洋相關產業8的貢獻分別為3萬億、2.3萬億和2.7萬億元。82020年主要海洋產業增加值構成如圖2所示。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全球經濟陷入衰退,但中國經濟持續穩定恢復8。持續的工業化和技術進步促進了中國社會的繁榮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然而,陸地和海洋環境也遭受了一定程度的影響。海洋為中國的長期繁榮提供了不可替代的自然資本、產品和服務。海洋空間資源方面,中國海域遼闊,大陸岸線長約1.8萬公里,自然深水
33、岸線400多公里,深水港址60多處,灘涂面積3.8萬平方千米;面積大于500平方米的海島7300多個9。中國已有記錄的海洋生物2萬多種,其中魚類3000多種9。中國海洋生態系統豐富多樣,包括紅樹林、鹽沼、海草床、珊瑚礁、海藻林和牡蠣床等等,在支持中國的糧食安全、氣候韌性和旅游業方面都發揮著重要作用。正是由于豐富多樣的海洋生態系統,中國海產品產業的捕撈漁業和海水養殖業的總體生產規模均居世界領先地位。中國濱海風景的吸引力帶動了旅游產業的發展。中國旅游研究院2022年二季度的問卷調查顯示,未來三個月高達88.73%的公眾有開展海洋旅游的意愿,大連、上海、杭州是最受歡迎的海洋旅游城市。同時,沿海地區居
34、民也有較高的出游意愿,中國國內旅游發展報告2020 顯示,中國最具出游力的五個地區分別為江蘇、廣東、浙江、上海和山東,均屬于沿海地區10。圖1:可持續藍色經濟概念圖中國藍色經濟報告 202214如上文所述,海洋經濟的計算并未考慮所有海洋資產的潛在價值,例如生態系統服務的價值。因此,我們有必要認識到海洋提供的資產和服務的真正價值。為進一步豐富海洋生產總值所涵蓋的信息,世界自然基金會對中國的可持續藍色經濟進行了分類,以發現和鼓勵海洋的可持續健康發展。其中重點標明了中國海洋生產總值中哪些產業不利于可持續發展,應當被排除在可持續藍色經濟之外,并將中國豐富的自然資本提供的生態系統服務納入考量。為了解海洋
35、的全部價值,世界自然基金會和波士頓咨詢公司提出了“共享財富基金”的概念(詳見專欄1.1),這一評估海洋所有資產價值的方式方法已經對全球范圍內海洋所有資產價值進行了分析11,也在美拉尼西亞12、西印度洋13和地中海14等多個地區分別使用過。2015年,世界自然基金會和波士頓咨詢公司首次采用了這種方法,評估得出全球海洋價值為24萬億美元,年度生產總值高達2.5萬億美元。9本報告基于與海洋生態系統直接相關的產業所生產的市場商品和服務的價值,從經濟學角度分析了海洋生態系統如何為9 WWF于2015至2017年發布的REVIVING THE OCEAN ECONOMY系列報告與中國海洋經濟統計公報中“海
36、洋生產總值”的統計口徑不同,本報告為進一步明確二者的區別,將從共享財富基金輸出的經濟價值定義為 “可持續海洋生產總值(SUSTAINABLE GROSS MARINE PRODUCT,SGMP)”,詳見專欄1.1。經濟活動提供支撐,并為人類的生產生活創造價值。然而,某些海洋相關資產價值難以通過常規經濟評估進行衡量,對海洋無形資產和非市場化的產品價值評估尤為困難。海洋提供的無形價值包括海洋在氣候調節、固碳、水質凈化、海岸保護,以及生態系統為人類文化和生活方式提供的價值等。舉個例子,小型漁業難以估價,但對全球數百萬沿海社區的生計、糧食安全和文化至關重要。沒有任何方法能夠完全計算出地球生命賴以生存的
37、海洋生態系統服務的價值。同時,我們需要認識到支持海洋經濟生產力的關鍵資產在過去三十年間遭到了嚴重破壞。雖然部分領域實現了有效的海洋資源管理,但總體來說,管理不善和資源衰退的現象十分常見?;谙挛乃龅姆椒?,波士頓咨詢公司評估得出,中國海洋的共享財富基金總價值約為54萬億元,年度可持續海洋生產總值為2.1萬億元。海洋交通運輸業19.3%濱海旅游業 47.0%海洋油氣業5.0%海洋漁業15.9%海洋工程建筑業4.0%海洋船舶工業3.9%海洋鹽業1.5%0.8%0.6%0.1%0.1%1.8%海洋生物醫藥業海洋電力業海洋礦業海水利用業海洋化工業其他4.9%圖2:2020 年主要海洋產業增加值構成象山
38、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丁鵬中國藍色經濟報告 202216專欄1.1 共享財富基金什么是共享財富基金?海洋“共享財富基金”是指海洋生產性資產的總價值。共享財富基金可類比為一個大公司的資本和財產總額,或者一個能從中提取利息的財富基金。從廣義上講,我們可以將共享財富基金視為海洋所有具有生產力的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資產的總價值。而每年的可持續海洋生產總值(Sustainable Gross Marine Product,SGMP),則是每年從共享財富基金輸出的經濟價值。海洋的無形價值,比如在氣候調節、物種保育、凈化水質等生態系統服務方面所具有的價值,屬于海洋為人類提供的公共價值,通常未被統計入典型的經濟
39、價值中。然而,在可行的情況下,這些無形價值被涵蓋在共享財富基金的估算之中。因此,共享財富基金是衡量海洋整體潛在價值的指標。共享財富基金的估算,是為了提高政府、企業、社區和其他利益相關者對海洋整體價值的重視,讓各方認識到海洋作為極有價值的資產,需要被認識、修復、保護以及可持續管理,而獲得、使用和管理海洋提供的產品和服務中所產生的成本,需要被承認和承擔,這樣才能確保海洋生命力的延續,保障海洋提供效益的能力。中國擁有豐富的海洋和沿海自然資本,其廣闊的海洋和沿海環境所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對中國和全球經濟都至關重要。海洋生態系統的產品和服務為地球健康、經濟增長、糧食安全和文化提供了種類豐富、至關重要的惠益和
40、貢獻。從廣義上講,這些生態系統服務分為三類:供給服務,這類服務是獲取可再生海洋資源的基礎,如海產品;調節服務,這類服務維持全球自然進程,如營養循環;文化服務,這類服務可概括為自然環境的內在文化價值,例如娛樂活動和精神價值。共享財富基金的組成部分結合中國海洋產業的分類,同時為體現對現有主要海洋生態系統的重視,并將可持續藍色經濟與海洋經濟加以區分,世界自然基金會在本報告中將海洋經濟分為以下三類:生態系統依賴型海洋產業:指依賴于健康的海洋系統實現其持續使用和發展的產業,包括開發利用可再生資源和生態系統服務的產業(如海洋漁業)。這些都被涵蓋在共享財富基金當中。有害產業:指損害環境健康并因此有損共享財富
41、基金的產業。根據定義,該分類涵蓋所有不可再生資源的采挖性產業,不能被納入共享財富基金的計算中。被動產業:指不直接依賴環境健康實現其本身用途和發展,并且在可持續管理下,不一定對環境造成重大損害或破壞的產業(例如海洋可再生能源、海上交通運輸和港口)。這類產業的價值未被納入共享財富基金的核算中。我們必須特別關注這類產業,特別是確保其可持續發展及其與可持續藍色經濟的兼容性,并且要認識到這類產業對生態系統服務(例如海岸保護)的間接依賴性。在本報告中,有害和被動產業統稱為“非生態系統依賴型海洋資產”。產業類型、共享財富基金、可持續藍色經濟和可持續海洋生產總值之間的關系詳見上圖(圓圈大小僅用于情況說明,并不
42、代表各個要素的規模)??沙掷m藍色經濟只涵蓋可持續管理下的被動產業和生態系統依賴型資產。共享財富基金僅考慮為經濟活動提供支持的生態系統服務,包括生態系統依賴型產業以及人類從海洋中獲得的、并未在經濟中變現的廣泛惠益。來自于有害產業和不可持續的被動產業的有害活動,未被納入共享財富基金中,但會就其對環境造成的損害進行廣泛的闡述說明。因此,生態系統依賴型海洋資產指依賴于健康的海洋系統而產生的相關產品和服務對應的資產。需要強調的是,這包括未在海洋生產總值中體現的生態系統服務本身的價值(例如珊瑚礁、海草床、紅樹林等),以及依賴這些海洋生態系統服務的產業(例如海洋漁業、旅游業和海洋生物醫藥業)。共享財富基金可
43、持續藍色經濟海洋經濟生態系統服務生態系統依賴型產業不可持續的管理生態系統依賴型產業可持續的管理被動產業可持續的管理被動產業不可持續的管理有害產業共享財富基金核算結果當前的核算結果顯示,中國海洋共享財富基金總價值為54萬億元。幸運的是,基于中國現有海洋經濟數據,我們發現主要海洋產業(如海產品、濱海旅游和海洋貿易)和增速最快的產業(海洋可再生能源)在能夠得到可持續的管理的情況下,都與可持續海洋經濟兼容,這表明中國有很大機會實現海洋的健康與繁榮。專欄1.2 共享財富基金中的 海洋生態系統價值生態系統服務價值包括了供給服務、調節服務、文化服務。作為調節服務之一,海洋的固碳功能近年來愈發受到國際關注。紅
44、樹林、鹽沼、海草床被國際藍碳倡議組織(BCI)10選取為官方認可的藍色碳匯,對減緩氣候變化產生了巨大的作用。因此,這個評估分別計算了海洋生態系統的服務價值(除去固碳價值)與海洋生態系統的固碳價值。重要海洋生態系統的服務價值 (除去固碳價值)健康海洋生態系統的面積直接影響其提供的產品與服務的價值。因此,評估過程中探討了三種不同增長情形(負增速、實際增速、正增速)的生態系統價值。珊瑚礁、紅樹林、鹽沼、海草床生態系統所提供的總資產價值為4.7萬億元,占共享財富基金的8.7%。在得到修復、保護和有效管理的情況下,上述生態系統創造的服務價值將顯著提升。10 www.thebluecarboninitia
45、tive.org/重要海洋生態系統的固碳價值該評估使用碳價格來比較紅樹林、鹽沼、海草床生態系統的固碳價值,目前被認為是最佳的可行估算方式。根據估算,中國海洋生態系統(紅樹林、鹽沼、海草床)的固碳的總資產價值達1417億元,占共享財富基金的0.2%。通過有效的保護和管理,這些生態系統具有恢復和發展的潛力,可通過一系列疊加服務提高社會與經濟的效益和機會。如果得到可持續的管理,中國最重要的海洋產業和擁有巨大經濟發展潛力的領域(海產品、海上運輸、旅游和海洋可再生能源)都能夠走上可持續藍色經濟之路。有鑒于此,中國有機會在實現繁榮發展的同時,加強社會和經濟韌性,打造健康并充滿活力的海洋環境。本章介紹了這些
46、產業的現狀,同時提出了一些邁向可持續藍色經濟的必要步驟。圖3:共享財富基金、可持續藍色經濟、海洋經濟、產業類型關系圖30.025.020.015.010.05.00.00.20.32.00.20.42.00.20.52.72.53.530.3海草床紅樹林鹽沼珊瑚礁負增速實際增速正增速圖4:不同增速下的海洋生態系統服務價值(除去固碳價值)中國藍色經濟報告 202218海洋的直接產出31.6%54萬億元11.2萬億元39.2萬億元3.5萬億元0.1萬億元2.1圖5:中國海洋資產價值(即共享財富基金)中國海洋資產的價值約為54萬億人民幣;然而,由于很多關鍵的生態系統服務價值難以量化,其實際價值可能要
47、高得多??沙掷m海洋生產總值是每年從共享財富基金輸出的經濟價值海洋資產價值海洋直接產出間接/無形產出與海洋相關的活動和資產海洋的直接產出:相鄰資產:總價值除去固碳價值紅樹林鹽沼海草床海洋漁業濱海旅游業海洋生物醫藥業生態固碳珊瑚礁圖6:中國可持續海洋生產總值萬億元人民幣0.5%紅樹林(除去固碳價值)0.7%鹽沼(除去固碳價值)0.5%海草床(除去固碳價值)22.3%海洋漁業7.6%珊瑚礁海洋相鄰產出68.4%66.1%2.1%0.2%濱海旅游業海洋生物醫藥業生態固碳本節分析內容提供者:波士頓咨詢公司。保留所有權利。依托于共享財富基金而進行的海洋經濟活動,也需要確保符合可持續理念的管理方式,才能得出
48、真正意義的“可持續海洋生產總值”。目前由于數據所限,海洋漁業、濱海旅游業、海洋生物醫藥業以官方統計公開的產業增加值作為基礎,生態系統服務價值則以目前能找到的公開數據作為計算基礎。中國藍色經濟報告 202220 何永華第二章 中國可持續 藍色產業現狀中國藍色經濟報告 2022222.1 生態系統依賴型產業海洋漁業(野生魚類捕撈)中國是全球漁業生產大國,2019年其魚類產量在全球總產量中占比35%3。據此來看,中國對全球糧食安全的實現具有重大影響力。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全球野捕漁獲量水平一直保持不變(同上),但由于人口增長和家庭收入增加,人們對動物蛋白和魚類的需求不斷上升,給漁業資源存量造成巨
49、大壓力,刺激海水養殖業的持續發展。目前,全球對水產品的需求仍在較快增長,2018年全球人均魚類消費量創下每年20.5公斤的新紀錄(同上)。然而,由于過度捕撈和海水養殖引起的土地利用變化,海產品生產被認為是造成海洋健康惡化的主要原因,給沿海和海洋生態系統造成最嚴重的負面影響4。因此,實現可持續的海水養殖和有效的漁業管理對海洋漁業的未來至關重要。中國正在努力減少國內捕撈量,以確保漁業資源維持在可持續水平。全國漁業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2016-2020年)提出,國內捕撈產量要實現“負增長”,減少海洋捕撈漁船2萬艘,并將中國沿海水域捕撈產量控制在1000萬噸以內。目前,中國已經實現這些目標11,其中
50、一項措施是加強漁船漁具管理,鼓勵漁民轉產轉業?!笆奈濉睗O業規劃中,中國將海產品的年產量目標從2020年的6547萬噸提升至6900萬噸,同時限制國內海洋捕撈年產量維持在1000萬噸以內,同時繼續減少中大型機動漁船15。在這種情況下,海水養殖業的發展將會成為重點領域。但是我們依舊需要不斷改善漁業管理,例如進一步加強捕撈限額制度,優化漁具的選擇性和支持補貼改革,確保海洋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海水養殖業包括新興的巨藻養殖的海水養殖業蘊含著大量機遇,但其發展也給自然環境帶來了巨大壓力。營養物徑流和土地利用變化,特別是紅樹林和濕地等敏感棲息地的土地用途轉換造成了大量水體污染6。養殖形成的殘餌、排泄物、遺
51、骸等也是造成海水富營養化的主要原因之一16。有鑒于此,2021年廣西政府制定了廣西壯族自治區養殖水域灘涂規劃(2021-2030),劃定允許、限制或禁止海水養殖的區域,并將其替換為對沿海環境影響較小的其他發展模式,例如采取將海水養殖與水稻種植相結合的11 http:/ 2022242.2 被動產業港口和航運業中國是全球海洋運輸網絡的樞紐,是全球海運貿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海洋交通運輸業是中國海洋經濟的第二大貢獻者,集裝箱吞吐量全球排名前十的港口中有七個在中國。在已交付的船舶建造項目和訂單方面,中國位列世界第一17。然而,2018年全球這一行業的溫室氣體排放在總量中占比2.89%18。為減少此類負
52、面影響,全球開始制定新的船舶建造和執行標準。例如,國際海事組織(IMO)將于2023年頒布限制船舶碳強度的新規19。為了達到這些標準,中國政府已經加快海洋交通運輸業可持續發展的腳步。近年來,中國推出了一系列使用液化天然氣等替代燃料的新型船舶,努力減少船體污損(從而降低入侵物種傳播的可能性),并安裝洗滌系統來減少發動機廢氣中的顆粒和污染物。即便如此,海洋運輸業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的全球占比依然在不斷增長,這意味著需要進一步推動創新,以實現港口和航運業與可持續藍色經濟的協同發展。港口開發建設、船舶建造和營運也會造成土地利用變化、空氣和海洋污染,從而對海洋環境產生其他有害影響6。中國正在努力加強港口和船
53、舶污染防治,致力于構建清潔低碳的港口用能體系,提高港口資源循環利用和整合效能。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業海洋可再生能源,特別是海上風能,擁有巨大的低碳經濟發展潛力,也是中國實現碳中和、發展可持續藍色經濟的重要途徑。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業是中國海洋經濟中增長最快的產業,中國年度新增裝機容量投資幾乎位居世界首位。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發布的 2019年全球海上風電展望報告,在當時投資背景下,全球海上風電市場在2030年前將以每年13%或每年20GW的速度增長20。中國在開發和利用海上風電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隨著勘測、設計和施工水平逐步提高,設備能力顯著提升,產業配套設施完備齊全,中國近年來在海上風電
54、開發方面的發展勢頭十分強勁。為應對氣候變化,中國政府承諾“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并同意“實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動,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21。該會議明確表示,太陽能光伏發電和風力發電將成為未來的主要能源。雖然發展海上風電作為減碳途徑頗具可行性,我們依舊要時刻注意其潛在的社會和環境影響,包括海上風電行業與其他行業(尤其是漁業)的相互作用,以及海上風電建設對沿海棲息地和海床的污染和其他影響。同時,海上風電的運營對野生動物存在威脅,特別是容易引發鳥類和蝙蝠的碰撞,產生噪音污染,危害海洋哺乳動物等6。重型自航絞吸船“天鯤”號 上海振華重工集團啟東公司海上風電
55、明陽智能 中國藍色經濟報告 202226何永華第三章 中國海洋價值 面臨風險中國藍色經濟報告 2022283.1 氣候變化氣候變化令中國沿海社區和經濟面臨嚴峻風險。2020年是有現代觀測記錄以來的第二暖年,而且全球氣溫持續顯著上升,中國海域尤其受溫度上升的影響。1980-2019年間,中國沿海水溫呈上升趨勢,上升速率為0.25/10年,高于同期全球平均水平;同時期內,中國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達3.4毫米/年,同樣高于同期全球平均水平22。海洋熱浪等事件頻繁發生,強度逐漸加強。2019年4月長江口沿海出現持續時間超過22天的海洋熱浪事件22。海洋溫度升高對中國漁業所依賴的海洋生物產生重大影響。以重
56、要商業資源中的帶魚為例,其漁獲量變化與海溫呈顯著負相關,這意味著氣候脆弱性和捕撈壓力的雙重影響,可能會對未來黃海漁業活動造成巨大沖擊23。氣候變化加劇了干旱、熱浪和洪水等自然災害,并可能引發其他災害,對人類、經濟和環境造成更廣泛的影響。世界自然基金會發現,未來15年,慣常發展路徑的相關風險可能會給資產管理部門帶來超過8.4萬億美元的損失。海洋災害及其相關災害對中國來說尤其令人擔憂。陸源污染和氣候變化二者疊加,致使中國面臨更高頻率的風暴潮、赤潮、海洋死區和強臺風等環境威脅,而災害頻發同時削弱了中國沿海社區和自然環境的韌性。海洋自然災害對中國沿海經濟、社會發展和海洋生態造成了諸多威脅,根據歷年發布
57、的 中國海洋災害公報,2010-2019年海洋災害共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001.2億元,死亡(含失蹤)628人。其中,風暴潮災害造成了86%的海洋災害經濟損失,而近海養殖和基礎設施受損最嚴重24。由于沿海地區是中國經濟最活躍、城市化進程最快的區域,濱海洪澇、海岸侵蝕、海水入侵、土壤鹽漬化25的加劇尤其令人擔憂12。中國沿海地區生產力水平高,具有重要經濟地位,但有超過126萬平方千米的區域海拔都低于10米,尤其是環渤海、長三角和珠三角區域海拔普遍偏低,令諸如廣州、深圳和上海等超大城市都面臨更大的洪澇風險,還可能因此遭受更嚴重的生產力和經濟損失。2013年10月,浙江沿海海平面較常年異常偏高,10月
58、7日強臺風“菲特”登陸時,造成受災地區經濟損失約449億元,受災人口近666萬人26。在未來氣候情景下,由于海平面上升,熱帶氣旋加劇,“百年一遇”極端洪水事件頻發,沿海社區的抗災能力、防洪能力及經濟樞紐功能將會日益減弱27,中國大部分人口和國內生產總值將面臨巨大風險。與海平面上升相關聯的海岸侵蝕將會進一步削弱海岸帶韌性,給當地經濟帶來負面影響。例如在秦皇島、威海和泉州等濱海旅游城市,沙灘侵蝕尤其會影響其以旅游為主導的經濟發展。20152016年,威海九龍灣岸段沙灘蝕退距離超過2米。12 2020年11個沿海省份(自治區、直轄市)以13.3%的土地承載了全國45%的人口,貢獻了52.8%的國內生
59、產總值(自然資源部,2021)。海平面升高還會威脅沿海地區的供水安全和土壤質量。高海平面、風暴潮和天文高潮三者疊加情況下,咸潮入侵加劇,特別是影響珠江三角洲地區。近十年來,珠江口咸潮入侵持續時間呈增長趨勢,致使河口工農業活動的用水壓力倍增。此外,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的升高使得海洋吸收了更多的二氧化碳,導致海洋酸化,威脅魚類、貝類和頭足類等海洋生物的生存,同時對相關漁業造成影響,加劇漁業資源壓力。海水養殖受海水酸化的影響尤為嚴重。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貝類養殖國,年產量、年產值遠超其他國家的總和3。隨著海洋酸化日益加劇,未來中國貝類產業很可能會遭受嚴重的經濟損失。對于依靠捕魚和水產養殖來維持蛋白質攝入
60、和生計的低收入家庭來說,這種威脅尤其明顯。若想實現可持續藍色經濟產業的蓬勃發展以及共享財富基金的長期繁榮,必須確保海洋環境的健康和韌性。然而,由于當前海洋資源開發利用模式不可持續,疊加其他全球性挑戰,共享財富基金的價值正面臨風險。在全球范圍內,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喪失和不可持續的人類活動造成的污染三重威脅相互作用,破壞了自然環境,并降低了中國繁榮所依賴的共享財富基金的價值。由此來看,認識并解決這些威脅符合政府和私營部門的利益。北戴河冬季的海冰 張秋豐江蘇連云港風暴潮 王春中國藍色經濟報告 2022303.2 生物多樣性喪失中國擁有豐富多樣的海洋生態系統,如濱海濕地、珊瑚礁、紅樹林和海草床,以及
61、島嶼生態系統,它們都具有不同的環境特征和生物群落,生物生產力水平高,生物多樣性豐富。這些生態系統雖然具有高價值的自然資本,但非常敏感脆弱,容易受到自然災害和人類活動的影響。中國擁有2萬多種海洋生物,對于保護全球海洋生物多樣性至關重要。中國濱海濕地在東亞-澳大利西亞遷徙路線上的候鳥保護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受氣候變化、環境污染、資源過度開發、外來物種入侵等影響,中國海洋生物多樣性受到的威脅日益增大。海洋瀕危珍稀物種已達數百種,部分地區紅樹林、珊瑚礁、濱海濕地等生態系統遭到嚴重破壞。全國大陸自然岸線保有率不足40%,約42%的海岸帶區域資源環境超載28。因管理不善、管理人才和資金短缺等治
62、理挑戰,使得海洋保護區的潛在效力發揮受限,進一步加劇中國生物多樣性喪失29。中國的紅樹林、海草床和珊瑚礁受經濟發展的影響尤為嚴重30。20世紀50年代初,中國南部和中部沿海擁有近5萬公頃的紅樹林,不僅為漁業提供了重要的育苗場地,而且保護沿海地區免受風暴潮和洪澇災害的侵襲。20世紀下半葉,隨著經濟的發展,特別是填海造地、城市化、港口開發和大規模海水養殖的興起,2000年紅樹林覆蓋面積減少了50%以上,降至2.2萬公頃。此后,中國開始努力對紅樹林進行重建和保護,到2019年其覆蓋面積恢復至3萬公頃。盡管經過修復努力后紅樹林覆蓋面積增長明顯,但仍遠低于最初水平,而且面臨的威脅依舊存在,特別是海堤等適
63、應海平面上升的灰色基礎設施,海水養殖和城市垃圾等污染物排放,以及入侵物種定植31。同時,中國的造礁石珊瑚覆蓋率也在下降,近年來這一趨勢尤為顯著。中國珊瑚礁目前面臨的主要挑戰包括氣候變化、過度捕撈和沿海開發,特別是旅游業的發展32。自然和生物多樣性喪失影響社會的各方各面,而漁業首當其沖。中國漁業歷史悠久,在全球貿易和糧食安全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自1991年起,中國食用魚類養殖產量一直高于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合計產量;海洋捕撈量也十分可觀,2018年約占世界總產量的15%3。然而由于大量用?;顒悠茐暮Q笊鷳B系統、漁業資源過度捕撈等,漁業資源衰退嚴重,產卵群體呈現小型化、低齡化、繁殖力下降的趨勢,目標
64、魚種產量不斷下降。3.3 污染中國海洋環境承載了眾多開發活動,1940年以來,圍海曬鹽(特別是用于鹽田開發)、農業圍墾、圍塘養殖和沿海工業城鎮建設為主的4次大規模用?;顒?,促進了海洋經濟發展,但也造成了沿海棲息地的大范圍轉變,以及由農業徑流、工業污染、泄漏和城市垃圾(包括塑料)引起的海洋污染。解決中國海洋水質問題,特別是沿海海域的水質問題,需要有實質性的改善措施。其中要重點關注入海河口和海灣地區,因為這些區域的無機氮和磷酸鹽時常超標,100平方千米以上的44個海灣中,8個海灣三季出現劣四類(中國海水水質標準的最低級別)海水水質。此外,193個入海河流監測斷面中,化學需氧量、高錳酸鹽指數和總磷等
65、指標時有超標。442個日排污水量大于100立方米的直排海污染源中,個別點位總磷、懸浮物和五日生化需氧量等指標存在超標情況,陸源污染超標排放現象依然存在30。從區域上看,半封閉的渤海尤其容易受到水體富營養化、缺氧、營養物徑流和污染導致的特定水質成分和多樣性退化的影響33。同全球其他海洋環境一樣,中國海洋也深受塑料污染之苦。在海面漂浮的垃圾中,85.7%是塑料垃圾(主要是泡沫塑料和塑料瓶),83.1%的海底垃圾是塑料繩、袋子和塑料碎片等塑料垃圾30。海洋塑料垃圾主要來自于河流徑流、濱海旅游、海水養殖和漁業活動。盡管近年跟減少塑料廢棄物有關的法規和試點相繼出臺,塑料垃圾排放量將會逐步降低,但海洋和沿
66、海環境中已經存在的塑料垃圾依然會在未來幾十年內繼續影響生態系統的健康。塑料廢棄物會纏住野生動物,造成其身體損傷甚至窒息,還會進入海洋食物鏈,影響珊瑚礁和紅樹林的生產力,給社會和海洋產業帶來巨大損失34。除了陸源污染,海上污染也會對海洋環境造成較大影響。溢油事故在中國并不罕見,主要集中在港口及相關管道基礎設施周圍,對海洋環境、野生物種和經濟帶來嚴重損害。例如,2010年7月16日,大連新港發生特大輸油管線爆炸事故,溢油量為1500余噸,共造成430平方千米海面污染。事故對附近海洋產業造成直接經濟損失約44.8億元,其中,海洋漁業經濟損失6.3億元,沿海食品加工企業經濟損失465萬元,海鹽業經濟損
67、失1.7億元,濱海旅游業經濟損失34.95億元,清污費用1.81億元35。上述案例已清晰表明,污染正嚴重損害中國的海洋生物多樣性,破壞海洋和沿海自然資本提供的生態系統服務。為確保共享財富基金的健康發展,必須減少并充分解決不可持續的污染性活動問題。大連近岸海域的垃圾 楊松穎航拍大連原油泄漏事故 中新社記者 海事局 滸苔綠潮連續15年襲擾山東青島 楊松穎中國藍色經濟報告 202232何永華第四章 推動中國可持續 藍色經濟發展的 六項行動中國藍色經濟報告 202234海洋生態系統是社會和經濟韌性的基礎,如果得到修復、保護和可持續管理,中國的可持續藍色經濟就有希望支持中國及其沿海社區的長期需求。保障海
68、洋環境的未來有助于中國經濟的發展及其韌性建設,同時保護其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和自然遺產,還將進一步推動中國對可持續發展目標、巴黎協定 和全球環境治理的承諾。為實現可持續藍色經濟,世界自然基金會建議中國采取以下六項行動,并在本章進行詳細說明。行動1 恢復和保護海洋資產 行動2 創造機會促進海洋產業可持續發展 行動3 加強可持續藍色經濟政策制定和治理 行動4 提升數據使用和海洋經濟統計核算水平 行動5 為海洋健康發展提供可持續融資支持 行動6 支持和促進全球海洋治理 劉昕明中國藍色經濟報告 202236 行動1 恢復和保護海洋資產健康的海洋環境是可持續藍色經濟的重要保障,對依賴海洋的沿海社區和產業活動
69、有明顯益處。據此,我們有必要修復、保護自然和運用其力量,擴大和加強海洋保護區(MPA)建設,制定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來提高沿海環境的韌性。1)擴大海洋保護區范圍,加強海洋修復工作修復和保護為商業和社會需求提供支持的生態系統是基于生態系統的海岸帶管理的一項核心內容,其中包括建立并有效管理具有生態代表性、良好連通性的海洋保護地網絡和其他有效的區域保護措施(OECMs)。在中國,不同類型的區域保護措施的保護程度不同。海洋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禁止任何人進入,周圍則是緩沖區和允許部分經濟活動的試驗區。20世紀10年代,中國啟動了“生態紅線區”制度,劃定并保護提供重要生態服務的區域。目前,中國近海約30%的區
70、域被劃為生態紅線區。然而,由于地方發展議程持續與環境保護目標相沖突,自然環境惡化、生態系統服務衰退的總體趨勢并未完全逆轉36。擴大海洋保護區范圍有助于該地區關鍵物種的保護,增強海洋生態系統的整體韌性,尤其是受保護程度較低的近海區域37。通過保育工作和劃定保護區可以實現海洋生態系統的修復,并反過來提高生態系統韌性和漁業生產力38,從而帶來更高經濟回報,促進地方經濟、社區生活和保護工作的整合協調發展28。建立并共同管理海洋保護區網絡,將大幅提高海洋保護工作的有效性。以黃海生態區為例,該區域許多試點合作項目正在努力擴大海洋保護區的范圍,并對其加強管理(見下文專欄 4.1)。因此,有必要進一步推動和發
71、展中國的海洋保護區劃定工作,投資和開展對沿海和海洋空間的修復工作?!笆奈濉逼陂g,中國將以黃渤海、長三角、粵閩浙沿海、粵港澳大灣區、海南島、北部灣等為重點,計劃整治修復岸線長度400公里,濱海濕地2萬公頃,營造防護林11萬公頃39。該整治行動的要素之一是加快退圍還海還灘、岸線岸灘修復、河口海灣生態修復,例如通過推進“藍色海灣整治工程”來實現這一點。該工程旨在保護和修復中國66個灣區的紅樹林、珊瑚礁和海草床等關鍵海洋生態系統,并加強防治外來入侵物種。2)在可持續藍色經濟中推廣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可以為可持續藍色經濟中的修復行動提供重要工具,利用自然生態系統及其服務推進海岸帶保護,
72、造福沿海社區。紅樹林、珊瑚礁和沙丘等生態系統可以幫助保護內陸社區并增強其抵御海平面上升和自然災害(例如造成強風、降雨或風暴潮的熱帶氣旋)的能力40。與人造基礎設施相比,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的關鍵優勢是其在社會和環境上的雙重效益,包括固碳、糧食生產和休閑娛樂等生態系統服務。反過來,這些服務能支持生計41,這有可能增加其財政吸引力42?;谧匀坏慕鉀Q方案有助于增強對氣候變化的抵御能力,例如保護紅樹林和珊瑚礁可以降低海浪高度和減少風暴潮的發生。中國可在現有紅樹林修復工作的基礎上,通過新建海洋保護區,擴大生態系統修復試點項目的規模,進一步凸顯紅樹林對沿海地區韌性的重要貢獻,從而提升中國沿海地區的韌性,同
73、時為當地民生和糧食安全帶來巨大惠益。13 30-60“雙碳”目標是指中國力爭2030 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推進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與中國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承諾相一致(30-60“雙碳”目標)13,以推動海洋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和海洋生態環境的修復。為快速全面地落實30-60“雙碳”目標,需要重點關注:將碳中和與適應氣候變化指標納入紅樹林、海草床、鹽沼等海洋生態系統保護修復監管范疇;探索以增強海洋氣候韌性為導向的海洋生態保護修復新模式;繼續提升海洋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完善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護網絡。此外,中國還可進一步探索基于自然的氣候減緩解決方案
74、所帶來的機遇。修復、保護和可持續管理“藍碳”生態系統,尤其是紅樹林、鹽沼、海草床等中國典型海岸帶生態系統,也許能實現固碳的目的?;谧匀坏臍夂驕p緩解決方案應通過設計,力圖解決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喪失、發展不平等這三大交疊的全球危機,并開展大規模落地。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現有的碳匯指導,基于自然的氣候減緩解決方案也必須是透明、可信、可持續的,同時優先考慮那些能夠產生可衡量的人類發展、有益于生物多樣性和氣候的行動,而非僅優先創造可交易的碳匯43。專欄4.1 黃海生態區海洋保護地倡議書 2021年6月,世界自然基金會(瑞士)北京代表處、深圳市一個地球自然基金會、北京市企業家環?;饡摵习l布了 黃海生
75、態區海洋保護地倡議書,共同推進該區域的生態系統保護工作和可持續發展。倡議內容包括:新建海洋保護地,實現應保盡保。優化現有保護地層級和網絡,加大對高保護價值 和受重大威脅區域的有效保護。加強能力建設和創新,推動海洋保護地規范化管理。加強海洋保護地的國際合作交流,增加保護成效。多方參與保護地建設與管理,實現共建共享。創新保護地的生態產品和服務,實現資源可持續利用。專欄4.2 “藍色海灣”治理試點浙江省溫州市洞頭區2016年,浙江省溫州市洞頭區成為全國首批8個藍色海灣整治試點單位之一,項目總投資金額約5億元。20世紀90年代末,由于取沙建房、填海造地、污水無序排放等,導致海洋生態環境惡化,自然災害頻
76、發。但通過建設污水處理設施、鋪設底沙面沙等系列工程,沙灘面貌已煥然一新。優美的風景吸引了眾多游客,帶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沙灘修復僅是藍色海灣整治的一部分,整個藍色海灣整治行動包括海洋環境綜合治理、生態廊道建設以及建立 “藍色港灣指數評估體系”,以監測環境質量。洞頭區還積極探索“藍色海灣整治修復之路”,著眼“藍色海灣行動”的可持續發展。該區發布了“藍色海灣指數評估技術指南”,擴大了洞頭在海洋生態發展領域的話語權和影響力。溫州洞頭“海上花園”中新社記者-朱永春中國藍色經濟報告 202238專欄4.3 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沿海的養殖蝦塘建設導致了大量紅樹林的喪失。據統計,19
77、80年至2000年間共1.3萬公頃紅樹林遭清除,其中97.6%被改造為蝦塘30。這導致了沿海濕地和生物多樣性的嚴重損失。而蝦塘往往因污染和病害等問題在運作幾年后被廢棄,也難以自然恢復。海南大學自2019年起在廣西北海探索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的紅樹林修復與可持續生計,將廢棄蝦塘改造為紅樹林生態增養殖復合系統。在改造池塘結構和底棲環境的基礎上,通過重新栽種白骨壤、桐花樹、紅海欖等適合本地條件的紅樹品種,并且投放包括青蟹、貝類、泥蟲、魚類和蝦在內的紅樹林經濟生物,創造半自然生態系統。這些系統能吸收二氧化碳、保護海岸線,并不斷產出生態產品,支持當地的漁業資源恢復與可持續采捕作業,同時解決修復成本和社區保
78、護意愿的問題。世界自然基金會現正與海南大學在海南省3個試點開展相關的研究和示范工作。專欄4.4 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的 紅樹林修復與可持續生計基于自然的氣候減緩解決方案應對三重挑戰透明、可信、可持續的干預措施優先景觀需求,而非可交易碳匯規模十分重要基于自然的氣候 減緩解決方案 必須要服務于人類、自然和氣候自然人類氣候圖7:基于自然的氣候減緩解決方案。來源:不只是碳匯:服務于人類、自然和氣候的高質量干預措施藍圖(WWF,2021)何永華2022年初,第五屆聯合國環境大會一致通過了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NbS)的定義,即“采取行動保護、養護、修復、可持續利用和管理自然或經改造的陸地、淡水、沿海和海洋生
79、態系統,以有效和適應性地應對社會、經濟和環境挑戰,同時對人類福祉、生態系統服務、韌性和生物多樣性產生惠益”(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聯合國環境大會第五屆會議/第5號決議)14。14 https:/wedocs.unep.org/bitstream/handle/20.500.11822/39752/K2200677%20-%20UNEP-EA.5-Res.5%20-%20Advance.pdf中國藍色經濟報告 2022405)建設具有氣候韌性的零碳港口和航運促進與投資藍色經濟產業的科技創新,可以幫助關鍵行業向凈零排放轉型尤其是在港口業,港口岸電、燃油效率和替代品的發展已顯成效,可作為密集型工業空間實
80、現減碳發展的方式6。建設可持續港口是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近年來,國內沿海港口開始向零碳轉型,如上海港、天津港。新增和更換港區作業機械應優先用可再生能源。未來可重點關注岸電,以及綠色港口與可持續航運的聯動發展。船舶排放是全球港口和水域的主要污染源之一。有必要采取行動,進一步調整優化航運產品結構,提升高技術船舶的自主設計建造能力,發展采用循環經濟方式的節能環保船舶,積極推動新能源、清潔能源動力船舶發展。優化船舶運營,包括設置速度限制和嚴格執行排放標準,將進一步減少航運業的碳排放。港口建設也對沿海棲息地造成重大影響,有必要把這些影響納入海洋空間規劃中,并開展全面的環境影響評估和戰略環境評估,以
81、避免對棲息地和物種造成重大損害,確保脆弱和劃入生態紅線的棲息地和物種得到保護。為實現凈零排放的雄心,港口開發還應將“棕色地帶”即已經被改造的自然棲息地考慮其中??沙掷m藍色經濟金融原則 在港口方面提出了更多建議6??沙掷m發展 行動2 創造機會促進海洋產業 實現中國未來繁榮和共享財富基金持續增值的關鍵方向,是向可持續藍色經濟進行產業轉型,同時加快海洋產業的低碳發展15。其中許多解決方案與中國的海洋經濟五年規劃不謀而合。了解可持續藍色經濟中不同產業對環境的影響至關重要。在此背景下,必須促進對生態系統服務的認識,讓工商界意識到其運營對環境的影響,并為不同產業制定降低環境影響的、科學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在
82、此關注部分海洋產業對可持續藍色經濟的潛在貢獻,以及關于實施措施的具體建議。1)發展可持續海洋漁業和水產養殖海產品對中國的糧食安全至關重要,2017-2019年為中國人口提供了動物蛋白攝入量的20%以上3;它仍然是世界上最重要和交易量最大的食品之一44。為了維護這一寶貴的可再生資產,中國必須確??沙掷m漁業的發展,并擴大可持續水產養殖規模,以滿足未來需求。中國必須通過堅持可持續漁業管理的最佳實踐原則,管理過度捕撈和破壞性漁業活動對環境的有害影響,包括設置基于科學的捕撈限額、提高透明度、遏制破壞性捕撈方法、減少拖網副漁獲物和解決非法、不報告、不管制(IUU)的捕撈問題6。根據世界貿易組織(WTO)近
83、期的漁業補貼協議16,中國還應該將導致捕撈船隊產能過剩的補貼轉移到促進可持續漁業的活動上。水產養殖方面,要有明確且強有力的法規,支持可持續措施的發展。同理,海洋牧場要以高標準建設,并持續支持水生生物增殖放流計劃??赏ㄟ^建立示范基地、冷鏈物流中心和凍品交易市場來提升海產品加工能力,為其增加附加值。漁業發展補助資金的使用方向,應轉變為用于支持漁業安全生產等設施升級改造,減少收獲后損失,以及支持強有力的可持續管理措施和關鍵漁業資源養護等。此外,應積極鼓勵發展海產品追溯系統,包括發展電子監控和可追溯供應鏈等相關技術。2)推進濱海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國內旅游交通基礎設施齊全,在當前和
84、下一個五年規劃中,中國將需要適應消費者對旅游日益增長的需求,同時保持或改善沿海旅游目的地的環境健康狀15 藍色經濟產業,特別是可持續海上風電,以及對其他可再生能源的關注。中國已致力擴大海上風電規模,重點發展深遠海海上風電技術39,支撐該行業發展的工程和技術專業知識。16 https:/docs.wto.org/dol2fe/Pages/SS/directdoc.aspx?filename=q:/WT/MIN22/W22.pdf&Open=True況。為實現旅游業可持續發展,需要限制棲息地轉換、減少碳排放、減少廢棄物產生、限制特別敏感地區的客流量,并結合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來提升沿海地區的氣候韌性
85、。中國有機會推進“海洋旅游+”模式,促進旅游活動與環境保護、鄰近產業尤其是漁業的整合發展。中國政府已承諾,要重點推動利用現有社區和基礎設施的旅游業發展,尤其專注于開發以中國文化遺產為基礎的濱海村落旅游目的地?;谏鷳B系統的海洋空間規劃和海岸帶綜合管理將是寶貴的工具,可為海洋環境競爭使用者的空間分配提供決策支持,并在保護海洋和沿海生態系統及其服務的同時,確保藍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3)在現有工作基礎上進一步整治近海水域垃圾污染問題有關溢油、城市垃圾、營養物和化學品徑流以及工業污染物造成的中國近海水域污染的現有數據表明,污染治理存在迫切需要和機遇。若成功應對挑戰,將會給各類產業和生態服務帶來積極影響
86、,例如改善旅游前景和海產品質量,以及提升沿海生態系統的韌性、健康和生產力。有必要制定法規,對關鍵產業的污染進行監管,包括農業和水產養殖的化學品使用,刺激船舶標準方面的投資,降低溢油的可能性及其影響,并促進廢棄物管理最佳實踐解決方案的發展。從長遠來看,中國應促進材料和廢棄物的循環路徑建立,從而推動和支持可持續藍色經濟與物質經濟的整合發展。作為第一步,中國可在主要廢棄物流(尤其是塑料)中采用循環經濟原則,以盡量減少進入環境的廢棄物量。4)可持續開發海洋可再生能源基礎設施2020年,財政部印發 關于促進非水可再生能源發電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45,新建海上風電場不再納入中央財政補貼范圍。這一政策定調了“
87、十四五”期間中國海上風電產業發展的主旋律。此后,關于引導加大風電行業金融支持力度的指導意見發布46,進一步支持該行業的發展。未來海上風電的發展,應采用全面包容且基于生態系統的海洋空間規劃,以及環境影響評估和戰略環境評估。應考慮不同用海方式對環境的潛在和累積影響,探索諸如海洋牧場與海水制氫相結合等海洋融合使用方式,以及確保敏感和重要棲息地得到保護,以提升海洋韌性并維持在生態系統承載范圍以內。何永華中國藍色經濟報告 202242政策制定和治理 行動3 加強可持續藍色經濟 海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是中國政府五年規劃框架下的重要組成部分39。自21世紀以來,中國政府先后制定發布了三輪全國海洋經濟發展規劃,
88、并建立了海洋經濟規劃實施體系。五年規劃是中國國民經濟計劃的重要部分,為經濟發展遠景指明目標和方向?,F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2021-2025)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 提出“積極拓展海洋經濟發展空間”。該規劃將“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堅持發展與保護相統一,科學利用海洋資源,維護海洋自然再生產能力”作為基本原則之一,促進海洋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推動海洋生產方式綠色轉型,持續穩步改善海洋生態環境,實現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換言之,“十四五”規劃的措辭符合且支持可持續藍色經濟的發展。一個強大的賦能環境是可持續藍色經濟發展實施的基石。在此背景下,許多政策和治理活動影
89、響并為其制定標準,其中最重要的是基于生態系統的海洋空間規劃。必須確保此類工具與保護目標保持一致,并確保海洋和陸地路徑之間存在明確的聯系,例如通過基于生態系統的綜合海岸帶管理來實現這一點。同理,需要確保支持可持續藍色經濟發展的扶持政策,包括在國民賬戶(行動4)和金融(行動5)方面,支持可持續發展目標。另外,增強公眾對海洋生態系統重要性的認識,促進公眾保護和可持續利用海洋也至關重要。1)在海洋空間規劃中提高自然資本的價值決定海洋經濟發展的國家級規劃,也帶動了省、市、縣級的海洋規劃,并著手完善中國的海洋空間規劃體系。目前,中國海洋空間規劃的主要實踐有海洋主體功能區規劃和海洋功能區劃。兩者共同作為政策
90、框架,基于產業與城鎮建設,農漁業生產,生態環境服務三種功能,為海洋空間的使用分配決策提供支持?;谶@三種功能,海岸和海洋空間被劃分為擁有不同自然資本價值的四類區域:優化開發區域,重點開發區域,限制開發區域,禁止開發區域9,后者用于保護自然資本。分類將在全國范圍內實施,并落實到縣級行政單位和自然邊界。海岸線保護與利用管理辦法 中提出了自然岸線保有率控制制度和國家對海岸線實施分類保護與利用的要求。為了有效管理中國海岸帶,需要盡快完成分區分類。中國的當前目標是使得自然岸線保有率不低于35%39,并探索海岸建筑退縮線和海洋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以最大化減小或抵消建筑開發對海洋生態環境的損害。為了準確反
91、映自然資本的價值,必須要考慮生態系統服務在四類區域中的真正價值,并最大限度地發揮自然和生態系統服務在所有開發模式(包括城市和工業化發展)中的寶貴作用。在共享海域中融合多產業發展也可能是一條切實可行的可持續發展之路。例如,歐洲國家(德國、荷蘭、比利時和挪威)早在2000年就開始進行海上風電和水產養殖共址的試驗研究,以實現海洋空間的可持續多重利用,并減少對空間的競爭?!笆濉币詠?,中國不斷發展“海上風電+”模式,提出了“海上風電+海洋牧場”、“海上風電+海水制氫”等項目。此外,通過實施基于生態系統的綜合海岸帶管理,實現海洋和海岸的整合管理,是實現可持續藍色經濟的關鍵。當前,中國正在開展國土空間規
92、劃體系改革,不再單獨編制海洋主體功能區規劃和海洋功能區劃,而是將其納入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與海岸帶綜合保護與利用規劃中,同時更加強調陸??臻g布局的統籌協調,探索劃定陸海一體化保護與利用空間,以減少和避免不同產業之間的沖突,特別是在新興產業(尤其是海上可再生能源)出現而其他產業在鞏固或減少的情況下。在此背景下,需要制定將生態系統邊界納入考慮的限制措施,以實現可持續生產利用的同時,維持和保護重要生態系統服務所有這些都要有扎實的科學依據。2)鼓勵社會公眾積極參與海洋保護社會公眾的認同和參與,對可持續藍色經濟概念的實施和長遠發展大有裨益。為方便社會公眾參與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積極調動沿海地區居民為沿海生態環
93、境的開發和保護建設發表意見,中國生態環境部海洋生態環境司組織開發了“我為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建言獻策”公眾意見征集網絡平臺和“獻計海洋”APP。這是生態環境部首次設立此類平臺,對于培養群眾主人翁意識和參與可持續藍色經濟發展至關重要。然而,需要付出更多努力,在當地社區宣傳保護沿海和海洋空間的價值和利益。應該將這些在線平臺視為教育工具,用于凸顯生態系統服務的價值、沿海社區和經濟對自然資本的依賴以及海洋環境對糧食和生計安全的貢獻。同樣,關于公眾反饋(見專欄4.5)如何影響海洋空間政策制定和規劃決策的信息,對于增強保護海洋環境健康的社會責任感來說,是非常寶貴的。專欄4.5 公眾關注的焦點來自“我為海洋生態
94、環境保護建言獻策”截至2020年7月,共征集到來自國內外各界241位建言人關于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的意見建議803條。據建言平臺統計,在參與建言的網友中,人均提出兩條以上意見建議,其中有94%左右的建言人主動留下聯系方式。公眾關注的焦點是海洋垃圾污染、圍填海、養殖排污等對海洋生態環境造成損害的問題。在污染防治方面,公眾較為關注的問題除了加強陸海統籌,強化陸地和海上排放各類污水的達標監管和生態凈化外,還有垃圾污染、無主漂油等頑固問題。在生態保護修復方面,公眾關注的焦點是嚴控圍填海,運用好產業準入負面清單,科學修復濱海灘涂濕地和自然岸線等。網絡平臺和“獻計海洋”APP中國藍色經濟報告 202244 行
95、動4 提升數據使用和海洋經濟 目前,全球海洋經濟價值的評估主要以海洋產業為主,而海洋生態系統服務的價值評估還處于早期階段,仍在確定具體方法和參數。此外,海洋數據通常與陸地數據相混合(例如合并海洋和淡水漁業),因此更難了解海洋健康和經濟績效。雖然中國已經建立較為完備的海洋產業統計調查體系和核算體系,但海洋生態系統服務核算體系有待進一步完善。1)提升海洋產業統計核算水平海洋產業統計指標體系是開展海洋產業統計核算的重要依據。提升海洋產業統計核算水平,首先要完善海洋產業統計指標,例如海洋資本和勞動力投入、科技創新等,更加全面和系統地反映海洋產業發展情況及其對社會經濟的貢獻。二是及時修訂和完善海洋產業統
96、計核算制度,進一步優化報表設計,創新統計核算方法。三是提高海洋產業統計信息化水平,將信息化技術應用于海洋產業統計核算,提升海洋產業統計核算工作的數字化、智能化水平。2)推進海洋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的核算海洋不僅提供了人類生存所必需的食物、原材料和其他必需品,而且還調節氣候、保護和凈化水,并具有深遠的文化價值這些都體現在其生態系統服務中。核算并促進這些海洋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的實現,對于推動海洋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然而,計量海洋生態系統服務的估值是一項復雜的工作。本文概述的“共享財富基金”是嘗試評估海洋對社會貢獻的案例之一,國際上也開展了其他研究,中國也積極推動相關工作。福建、浙江等地探索開展了一種
97、基于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ross Environment Product,GEP)的新核算方式,福建以廈門市為試點,已經基于GEP核算了海洋生態系統服務的價值,為海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等提供了重要支撐。然而,中國需要提高目標水平,制定國家級海洋生態系統服務評估方式,并且把這些價值觀納入政策制定和經濟發展決策中,建立綜合可持續發展之路,計算收益和已規避的成本。然而,該做法對數據有較高要求,因此有必要增強公共部門的數據收集和分析能力,并明確私營部門在該方面的貢獻機會。同樣,如何深度分析現有數據,并利用技術創新進行數據收集與分析,也應該成為解決方案的一部分。17 www.oceanaccounts.o
98、rg/3)綜合提升海洋經濟統計核算水平海洋經濟統計核算包括海洋產業核算、海洋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核算等,進一步完善該領域能為可持續藍色經濟提供決策支持。需要提升中國海洋經濟統計核算水平,特別是了解可持續藍色經濟中大量經濟活動賴以發展的海洋環境狀況和健康。已有人提議將海洋健康、生態系統服務供給、自然資本與經濟生產力聯通性等相關指標納入國民賬戶體系,作為發展可持續藍色經濟的關鍵工具47。對中國而言,將更多環境和自然資本相關信息納入其現有賬戶體系,更加系統全面地反映海洋環境健康、可持續藍色經濟發展情況及其對社會的貢獻,是向可持續藍色經濟轉型的重要一步。這個評估過程需要從公共和私營部門收集大量數據。在該背
99、景下,中國將從加入全球海洋賬戶伙伴關系(Global Ocean Accounts Partnership)17 中獲益良多,該伙伴關系致力于整合國際海洋部門和環境數據并為國家層面的決策提供支持。專欄4.7 生態系統核算的國際進展1997 年,Gretchen Daily 教授和 Robert Costanza 教授對生態系統服務的研究,引起了人們對這一問題的高度關注。在此之后,國際組織陸續開展一系列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核算研究,主要包括 2001 年聯合國的千年生態系統評估(Millennium Ecosystem Assessment)、2007 年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經濟學項目(The Ec
100、onomics of Ecosystems and Biodiversity)、2010年世界銀行的財富長湖與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核算項目(Wealth Accounting and the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和2014年聯合國統計署發布的基于環境經濟核算體系(System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 Accounting,SEEA)的 實驗性生態系統核算(Environmental Ecosystem Accounting)等,它們都對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核算從方法學、政策應用方面做了大量探索。其中,聯合國統計署在 實驗性生態系統
101、核算 中提出將生態系統服務劃分為產品供給、調節和維護服務、文化服務三類價值,該分類已得到廣泛應用。但 實驗性生態系統核算 還不是開展生態系統價值核算的官方指南。聯合國統計署通過在全球范圍內征求意見以及開展修訂工作,于2021年正式發布了生態系統價值核算的官方指南 環境經濟核算體系生態系統核算。該指南吸納了全球海洋賬戶伙伴關系(Global Ocean Accounts Partnership,是目前國際上唯一的專注于開發海洋生態系統核算標準的伙伴關系)的技術指南,但是具體方法仍有待系統性地開發。環境經濟核算體系海洋賬戶(SEEA-Ocean)已經被聯合國統計署納入編寫計劃中。為支持全球海洋統計
102、核算水平的提升,已成立由聯合國亞太經社會和加拿大漁業及海洋部共同主持的全球海洋賬戶伙伴關系,作為可持續海洋經濟高級別小組的行動小組。該伙伴關系協助尋求制定和落實海洋賬戶倡議所需的資金和實物支持。統計核算水平專欄4.6 福建省先行先試,探索開展生態系統價值核算試點,成立了由省政府統一部署、省市協調聯動、國家級團隊技術支撐的組織推進架構,并邀請國內知名院士、專家組建顧問團。通過選取武夷山為山區樣本、廈門為沿海城市樣本進行試點,把無形的生態算出有形的價值,從而為綠色發展考核等提供依據。2018年,兩個試點區域都已完成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EP)核算報告,整合了評估結果。核算報告顯示,2015年廈門市生
103、態系統價值核算1183.86億元,其中海洋環境635.75億元;位于武夷山區的武夷山市,2015年生態系統服務總價值為2324.4億元,是同年全市生產總值的16.7倍,人均101.1萬元48。福建生態系統價值 核算試點中國藍色經濟報告 202246可持續融資支持 行動5 為海洋健康發展提供 健康多產的海洋需要可持續的金融支持。海洋由復雜的自然環境與生態系統組成,這些環境和生態系統提供有價值的服務,并有潛力為可持續的、自然向好(nature-positive)的發展創造新機遇。與此同時,海洋經濟產業的慣常發展模式,對金融機構的繁榮和風險提出重大挑戰6,40。有必要加強對海洋健康和金融的知識和研究
104、,特別是進行海洋相關ESG(環境、社會、治理)風險要素的研究。在該情況下,必須考慮經濟活動對海洋環境的潛在沖擊,及其對風險管理和投融資的影響。同樣,應當加強鼓勵和支持對海洋有積極影響的經濟活動,并進一步發掘和推廣金融支持的最佳實踐。為了支持可持續藍色經濟的發展,未來可從以下幾方面 努力:強調和制度化不可持續活動對金融機構造成的風險;鼓勵金融機構將資金從有害活動轉向可持續藍色經濟 路徑;加強海洋產業的風險規避和緩解;加速藍色金融國際合作,擴大可持續藍色經濟的資金池,修復、保護和可持續使用海洋和沿海自然資本,并抓住投資 機遇?;謴秃Q蠼】蹬c支持可持續藍色經濟發展的行動,需要得到高效、可持續、多元化
105、、系統化的金融支持。2018年,中國人民銀行等八部委聯合發布 關于改進和加強海洋經濟發展金融服務的指導意見,重點支持銀行、證券、保險、多元化融資等領域49。中國應進一步引導融資,促進可持續藍色經濟高質量發展。1)鼓勵中國金融機構采納使用可持續藍色經濟金融原則及相關指導意見要為可持續藍色經濟融資,首先要確保金融機構了解可持續性對海洋經濟產業來說意味著什么,并明確慣常發展路徑給沿海和海洋融資帶來的風險。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金融倡議的 可持續藍色經濟金融原則18以及針對特定產業的指南19是金融機構建立理解、參考具體建議的寶貴框架,以避免特定活動、改進具體領域和尋找最佳實踐。一些中國金融機構,包括福建海峽
106、銀行、興業銀行、南方基金和青島銀行,已簽署加入了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可持續藍色經18 Sustainable Blue Economy Finance Principles,https:/www.unepfi.org/wordpress/wp-content/uploads/2020/07/Sustainable-Blue-Economy-Signatory-Declaration-CN.pdf19 https:/www.unepfi.org/blue-finance/resources/20 https:/www.unepfi.org/wordpress/wp-content/uploads/
107、2021/05/1.-Sustainable-Blue-Economy-Launch-Brochure-CN.pdf濟金融倡議”。盡管如此,鼓勵更多機構采納和有效實施該 原則 將有助于中國可持續藍色經濟的發展。積極主動地參與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可持續藍色經濟金融倡議”20還將確保實地經驗和專業知識能反饋到這些框架中,進一步完善框架,并擴大其在可持續藍色經濟環境中的適用范圍。2)降低可持續藍色經濟的融資門檻可以采取具體行動,促進現有機遇并為新機會創造支持條件,以發掘可持續藍色經濟中的潛在投資機遇和項目籌備工作,例如對于能顯著減少碳排放或者降低對棲息地和物種直接損害的行動和增效手段提供支持,例如將冷
108、鏈轉換為由可再生能源驅動,不使用具有破壞性的漁具等等。構建一個利于資金流動的環境,還需要有前期的公共融資支持例如收集基線數據,確保金融和可持續藍色經濟相關領域的政策一致性,在國家級和區域辦事處建立可持續藍色經濟專家團隊,以及有效監督進展等。海洋金融手冊50將會對創造利好融資環境的探索有所幫助。有必要制定行業標準和工具,支持金融投資者和行業參與者的轉型實踐。因此,推進可持續金融原則的采納,制定表明海洋經濟活動可持續性的“藍色產業分類目錄”,以及制定引導資本進入可持續海洋產業的金融機制,是非常重要的。在吸引和賦能融資方面,自然資源部與深圳證券交易所已連續5年聯合舉辦海洋中小企業投融資路演活動,并開
109、展重大科技成果路演活動和投融資培訓活動,力圖幫助涉海企業高效率、低成本實現投融資對接。未來可以專注于優先考慮具有可持續性質的機遇,從不可持續的海洋商業化發展活動,轉向可持續的藍色經濟創新活動。政府可以考慮推動國內可持續發展融資的激勵措施,例如降低已證明可持續的舉措(如符合UNEP FI指南的舉措)的資金成本,或者強制實行氣候、自然相關的財政披露,從而建立常態化考慮自然和氣候因素的投融資環境。此外,還可以在海洋產業推廣以下融資渠道和市場工具:加快發展可持續藍色經濟基金,積極引入創業投資基金、私募股權基金,支持符合可持續藍色經濟金融原則的可持續藍色經濟項目的創新發展。通過刺激和促進可持續藍色經濟企
110、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的發展,構建經濟活動,其中重點推進當地社區和女性自營企業的發展。稅收優惠等激勵措施,加上對可持續性的關注,也許能在中國建立可持續藍色經濟的發展管線和投融資渠道。培訓可持續企業發展技術和增強意識的能力建設工作,可以作為藍色經濟發展的基礎,以確保其與可持續發展原則和目標保持一致。發展藍色債券市場,為可持續藍色經濟提供金融支持。中國銀行等中國金融機構已發行多支藍色債券21,豐富了多元化資本市場工具。國際資本市場協會、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金融倡議、世界銀行和亞洲開發銀行正在聯合制定有關藍色債券構成的具體指南,預計于 2022 年發布。持續完善作為證券市場“晴雨表”的相關股票指數的成熟度
111、和可持續性證書。自然資源部和深交所已聯合發布“國證藍色100 指數”,可以更明確地將可持續藍色經濟金融原則等可持續發展原則和預期納入其中,繼續完善該指數。3)促進更廣泛的信息共享,為可持續藍色經濟融資提供支持制約可持續藍色經濟發展的關鍵因素是決策數據有限。為此,可以開展一系列活動,來改善中國金融機構的信息可用性和協調性。在政府單位與私營部門之間實現數據共享,有利于大量信息的自由流動,為有效的可持續藍色經濟決策提供支持。未來可以采取以下行動:制定可持續藍色經濟投融資指導目錄,確定與之相符的行業和舉措,在項目和投資者之間建立金融中介機制,鼓勵信息共享。建設可持續藍色經濟項目投融資公共服務平臺,加強
112、政府、涉海企業、金融機構信息共享。充分發揮該虛擬平臺的作用,將投資者與投資機會相匹配,促進有效方案的規?;l展,增強融資可持續性的勢頭,創造良好記錄。確保及時更新該平臺的信息數據庫,提供改善信息流動的框架,確保投資機會由數據驅動,同時加強監測和評估,使資金流向可持續藍色經濟。這有利于實現在實時情況下的自適應響應,從而靈活有效地管理海洋環境。4)支持發展風險管理和保險相關方法如其他產業一樣,可持續藍色經濟的融資和發展,由金融機構仔細權衡潛在的風險,例如氣候變化導致的物理風險、市場風險、監管風險和信用風險。在近期建立對金融可持續性認識的工作中,關鍵要素是加強對披露機制、慣常發展模式的風險及其管理的
113、認識,而氣候相關財務信息披露工作組(TCFD)所要求的碳足跡披露就是個很好的例子。為支持可持續藍色經濟中氣候相關風險的披露,中國在此前已宣布要強制要求發布氣候風險報告,這也要盡快落實到金融機構中,許多國家已經這樣做了。21 2020年,中國銀行在境外成功發行雙幣種藍色債券,債券包括3年期5億美元和2年期30億元人民幣兩個品種,分別由中國銀行巴黎分行和澳門分行發行,募集資金用于支持中國銀行已投放及未來投放的海洋相關污水處理 和海上風電項目等,項目主要位于中國、英國和法國,債券吸引了大量國際投資者認購。22 https:/www.cgfi.ac.uk/global-resilience-index
114、-initiative/23 https:/ 探索海洋風險報告51中得到證明;同時越來越多的產品和服務也旨在為決策者提供該方面的信息,例如 全球韌性指數22和 STOXX韋萊韜悅氣候轉型指數23等。有鑒于其可持續藍色經濟潛力,中國有極大機會成為發展和全面實施可持續藍色經濟保險和風險管理的領導者。5)推進藍色金融國際協同合作可持續藍色經濟通過其支持的活動以及將活動連成一體的生態系統,將中國與世界各地區聯系在一起。有鑒于此,藍色金融國際合作是推進國內外可持續藍色經濟發展的可行路徑。為此,深圳正探索設立國際海洋開發銀行52,將融資融智相結合,促進全球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應進一步探索中國和國際合作伙伴
115、共同為可持續藍色經濟融資的途徑,其中可能包括以維護為目的混合資本模式(混合資本的潛在方式在 海洋融資手冊(2020)中有詳細論述);應對公海融資挑戰的合作方法;或與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發展援助委員會成員國合作,為全球可持續藍色經濟項目提供優惠性融資。專欄4.8 近年來,福建省漁業互保協會聯合商業保險公司,研發推出水產養殖臺風指數保險,根據事先約定的臺風區域和臺風級別作為理賠觸發標準,一旦觸發約定的賠償標準,投保區域內所有被保險人均可獲得統一標準賠款,解決了查勘難、定損難、理賠難等難點。保險方案可以根據各地區的地域特性、養殖品種和面積、歷史臺風情況等進行個性化設置,切合養殖戶的投保需求。中國保險機
116、構創新 海水養殖保險產品中國藍色經濟報告 202248 行動6 支持和促進全球海洋治理 作為其可持續藍色經濟承諾的一部分,中國應促進全球海洋治理的國際合作,并努力讓可持續藍色經濟轉型成為國際主流,這包括努力兌現氣候承諾,并在全球范圍內開展合作,以實現巴黎協定生物多樣性公約 和 2030年議程 的承諾。1)履行全球氣候承諾氣候變化對世界各國尤其是沿海地區構成重大威脅,侵蝕可持續藍色經濟所依賴的自然資本。中國氣候變化海洋藍皮書(2020)顯示,全球平均海表溫度上升趨勢明顯,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于2019年達到有衛星觀測記錄以來的歷史最高位53??沙掷m藍色經濟在中國的氣候韌性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因為健
117、康的生態系統能夠更好地抵御氣候影響54,55并提供寶貴的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如海岸防護、固碳等。中國認識到必須采取直接行動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參與全球氣候治理56。中國在保護和修復受氣候變化嚴重破壞的濱海濕地、紅樹林、珊瑚礁和海草床等生態系統方面已取得進展。接下來,中國可以進一步壯大雄心,通過擴大現有進展以及在國際上促進類似解決方案,推動氣候中性的可持續藍色經濟發展。2)推進國際海洋治理合作中國廣泛參與涉海國際組織和公約,提出構建“藍色伙伴關系”,并與歐盟、葡萄牙、塞舌爾和莫桑比克簽署協議,來推動一系列舉措,包括科技創新、基于生態系統的海洋綜合管理、加強能力建設等。在2022年里斯本聯合國海洋
118、大會上,中國宣布了 16條“藍色伙伴關系原則”,作為此類雙邊倡議的基礎,重點合作領域包括海洋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減少海洋污染和可持續利用海洋資源?!翱沙掷m的藍色伙伴關系合作網絡”也正式啟動,以“藍色伙伴關系原則”作為聯合行動的指導方針,為利益攸關方之間的合作搭建橋梁57。為進一步推動全球海洋治理,支持可持續藍色經濟的發展,中國應繼續積極參與國際談判進程,提升全球整體雄心,支持各方遵守國際公約。中國可以通過國際海洋治理合作,積極倡導和踐行生態文明理念,支持可持續海洋資源管理、環境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努力減緩全球氣候變化。3)確?!耙粠б宦贰背h的可持續發展在“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BRI
119、GC)的基礎上,中國可以增進國家和地區之間的共識,共同促進國家和地區的可持續發展,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為此,在基礎設施建設中開展生物多樣性風險識別與評估,緩解和控制施工與運營對海洋生物多樣性的負面影響,實現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的協同優化,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世界自然基金會重申,“一帶一路”倡議(BRI)應基于影響和應對中國可持續發展挑戰的關鍵政策工具,而最重要的是生態文明理念和可持續發展目標58?!耙粠б宦贰毖鼐€國家應當將資本導向自然基礎設施和可持續可再生能源基礎設施,加強對“一帶一路”相關項目的社會與環境影響監測評估,并建議在落實“一帶一路”項目時運用戰略環境評估(SEA)、自然資本核算等現
120、有方法,特別是在生態敏感區。生態長島 李眾圖8:金融支持海洋經濟發展圖海洋生物醫藥海洋生態旅游可持續海洋漁業海洋生態保護修復海洋清潔能源利用其他項目開發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商業性金融中國藍色經濟報告 202250象山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丁鵬結語隨著中國不斷地發展,其對自然的影響日益顯著,而沿海和海洋生態系統則首當其沖。與世界其他地區及它們與全球海洋的關系一樣,目前中國并未將其從沿海和海洋生態系統中獲得的巨大利益的價值進行通盤考慮。盡管如此,我們有理由樂觀地認為,通過重點關注向可持續藍色經濟轉型以及綜合發展路徑,可以增進對海洋眾多生態系統服務的認識。評估共享財富基金和估算中國海洋資產的貨幣價值,凸顯
121、了海洋和可持續藍色經濟對中國實現繁榮發展的重要性。落實六項有效行動,建設可持續的藍色經濟,將有助于恢復和增強海洋生態系統韌性,提高中國沿海社區和海洋產業的韌性。通過實施強有力的基于生態系統的綜合海洋管理政策和方法,構建鼓勵創新的利好環境,逐步淘汰不可持續的活動,以及促進可持續金融的發展,中國政府和主要的海洋利益相關方將能夠排除萬難,實現可持續藍色經濟的發展。這份先驅報告提出的優先行動旨在推廣保護中國多元的海岸和海洋生態系統的重要性,以其作為可持續藍色經濟的發展基石,從而為人類和自然帶來長遠惠益。中國藍色經濟報告 202252參考文獻1 IPCC.2019.Summary for Policym
122、akers.In:IPCC Special Report on the Ocean and Cryosphere in a Changing Climate H.-O.Prtner,D.C.Roberts,V.Masson-Delmotte,P.Zhai,M.Tignor,E.Poloczanska,K.Mintenbeck,A.Alegra,M.Nicolai,A.Okem,J.Petzold,B.Rama,N.M.Weyer(eds.).In press.2 Le Blanc,D.,Freire,C.and Vierros,M.2017.Mapping the linkages betwe
123、en oceans and othe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A preliminary exploration.DESA Working Paper No.149.United Nations 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3 FAO.2022.The State of World Fisheries and Aquaculture 2022.https:/www.fao.org/documents/card/en/c/cc0461en(last visited July 8 2022).4 IPBE
124、S.2019.Global assessment report on biodiversity and ecosystem services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Science-Policy Platform on Biodiversity and Ecosystem Services.E.S.Brondizio,J.Settele,S.Daz,and H.T.Ngo(editors).IPBES secretariat,Bonn,Germany.1148 pages.https:/doi.org/10.5281/zenodo.3831673(last visit
125、ed July 8 2022).5 IPCC.2022.Summary for Policymakers H.-O.Prtner,D.C.Roberts,E.S.Poloczanska,K.Mintenbeck,M.Tignor,A.Alegra,M.Craig,S.Langsdorf,S.Lschke,V.Mller,A.Okem(eds.).In:Climate Change 2022:Impacts,Adaptation,and Vulnerability.Contribution of Working Group II to the Sixth Assessment Report of
126、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H.-O.Prtner,D.C.Roberts,M.Tignor,E.S.Poloczanska,K.Mintenbeck,A.Alegra,M.Craig,S.Langsdorf,S.Lschke,V.Mller,A.Okem,B.Rama(ed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In Press.https:/www.ipcc.ch/report/ar6/wg2/downloads/report/IPCC_AR6_WGII_SummaryForPolicymakers.p
127、df(last visited July 8 2022).6 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 Finance Initiative.2021.Turning the Tide:How to finance a sustainable ocean recovery A practical guide for financial institutions.Geneva.https:/www.unepfi.org/publications/turning-the-tide/(last visited July 8 2022).7 Blue Food Asse
128、ssment.2021.Building Blue Food Futures for People and the Planet.The Report of the Blue Food Assessment.September 2021.DOI:10.25740/rd224xj7484(last visited July 8 2022).8 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資源部海洋戰略規劃與經濟司.2021.2020年中國海洋經濟統計公報.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資源部.http:/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2015.國務院關于印發全國海洋主體功能區規劃的通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http:/ 中國旅游研
129、究院.2020.中國國內旅游發展年度報告2020.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1 Hoegh-Guldberg,O.2015.Reviving the Ocean Economy:the case for action 2015.WWF International,Gland,Switzerland.,Geneva,60 pp.12 Hoegh-Guldberg,O.,Ridgway,T.2016.Reviving Melanesia s Ocean Economy:The Case for Action 2016.WWF International,Gland,Switzerland,64 pp
130、.13 Obura,D.2017.Reviving the Western Indian Ocean Economy:Actions for a Sustainable Future.WWF International,Gland,Switzerland.64 pp.14 Randone,M.,Di Carlo,G.and Costantini,M.2017.Reviving the Economy of the Mediterranean Sea:Actions for a Sustainable Future.WWF Mediterranean Initiative,Rome,Italy.
131、64pp.15 張春.2022.“十四五”漁業規劃突出養殖業重要性.中外對話海洋.https:/ 崔保山,謝湉,王青,李姍澤,閆家國,于淑玲,劉康,鄭京晶,劉澤正.2017.大規模圍填海對濱海濕地的影響與對策.中國科學院院刊,32(4):418-425.17 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2021.2020年我國船舶工業三大造船指標.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http:/ IMO.2020.Fourth IMO Greenhouse Gas study 2020.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https:/www.imo.org/en/OurWork/Enviro
132、nment/Pages/Fourth-IMO-Greenhouse-Gas-Study-2020.aspx(last visited July 8 2022).19 IMO.2022.GHG Working Group finalizes carbon intensity measures guidance and agrees to further develop a basket of candidate mid-term measures.https:/www.imo.org/en/MediaCentre/PressBriefings/pages/ISWGHGMay2022.aspx(l
133、ast visited July 8 2022).20 IEA.2019.Offshore wind outlook 2019.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https:/www.iea.org/reports/offshore-wind-outlook-2019(last visited July 8 2022).21 新華網.2021.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九次會議.理論網.https:/ 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資源部海洋預警監測司.2020.2019年中國海平面公報.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資源部.https:/ 王躍中,孫典榮,林昭進,王雪輝,賈曉平.2012.
134、捕撈壓力和氣候因素對黃渤海帶魚漁獲量變化的影響.中國水產科學.19(06):1043-1050.24 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資源部海洋預警監測司.2020.2019年中國海洋災害公報.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資源部.http:/ 王慧,劉秋林,李歡等.2018.海平面變化研究進展.海洋信息.33(3):19-25,54.26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海洋局.2014.2013年中國海平面公報.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資源部.http:/ 相文璽,王慧.2019.中國沿海海平面變化影響評估.北京:海洋出版社.28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海洋局.全國海洋生態環境保護規劃(2017-2020 年)EB/OL.2018-2-1
135、.國海發 2018 2 號.29 曲方圓,李淑蕓,趙林林等.2021.黃海生態區保護空缺分析.生物多樣性 29(5)499-507.30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2021.2020年中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https:/ 保爾森基金會.2020.中國紅樹林保護及恢復戰略研究報告.保爾森基金會.https:/ 中國太平洋學會珊瑚礁分會.2020.中國珊瑚礁狀況報告2019.北京市企業家環?;饡?http:/ CCICED.2022.Global Ocean Governance an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Building a Sust
136、ainable Ocean Economy for China.China Council for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CCICED)Secretariat.https:/doi.org/10.1007/978-981-16-4799-4_3(last visited July 8 2022).34 Tekman,M.B.,Walther,B.A.,Peter,C.,Gutow,L.,Bergmann,M.2022.Impacts of plastic pollution in the oceans
137、on marine species,biodiversity and ecosystems.1221,WWF Germany,Berlin.DOI:10.5281/zenodo.5898684(last visited July 8 2022).35 溫艷萍,吳傳雯.2013.大連新港“7.16溢油事故”直接經濟損失評估.中國漁業經濟31(4):91-96.36 Gao J,Wang Y,Zou C,Xu D,Lin N,Wang L,Zhang K.2019.China s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redline:A solution for future natur
138、e conservation.Ambio(49).1519-1529(last visited July 8 2022).37 Bohorquez,J.J.,Guifang,X.,Frankstone,T.,Grima,M.M.,Kleinhaus,K.,Yiyi,Z.,Pikitch,E.K.2021.China s little-known efforts to protect its marine ecosystems safeguard some habitats but omit others.Science Advances 7(46)DOI:10.1126/sciadv.abj1
139、569(last visited July 8 2022).38 Reuchlin-Hugenholtz,E.,McKenzie,E.2015.Marine Protected Areas:Smart Investments In Ocean Health.WWF International,Gland,Switzerland.https:/ocean.panda.org/media/WWF_Marine_Protected_Areas_LR_SP.pdf(last visited July 8 2022).39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202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
140、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http:/ 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 Finance Initiative.2022.Diving Deep:Finance,Ocean Pollution and Coastal Resilience.https:/www.unepfi.org/news/themes/ecosystems/new-guidance-on-finance-ocean-pollution-plastics-and-coastal-resilience/(last visited July 8 2022)
141、.41 Green-Gray Community of Practice.2020.Practical Guide to Implementing Green-Gray Infrastructure.https:/www.conservation.org/projects/global-green-gray-community-of-practice(last visited July 8 2022).42 Kok,S.,Bisaro,A.,De Bel,M.,Hinkel,J.and Bouwer,L.M.2021.The potential of nature-based flood de
142、fences to leverage public investment in coastal adaptation:Cases from the Netherlands,Indonesia and Georgia.Ecological Economics 179.DOI:10.1016/j.ecolecon.2020.106828(last visited July 8 2022).43 Hacking,J.,Williams,B.,Tind Nielsen,S.and Braa Varela,J.2021.Beyond Carbon Credits:A Blueprint for High
143、-Quality Interventions that Work for People,Nature and Climate.WWF.44 OEC.2020.Fish and crustaceans,molluscs and other aquatic invertebrates.https:/oec.world/en/profile/hs/fish-and-crustaceans-molluscs-and-other-aquatic-invertebrates(last visited July 8 2022).45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2020.關于促進非水可
144、再生能源發電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政府.http:/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人民銀行,銀保監會,國家能源局.2021.關于引導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促進風電和光伏發電等行業健康有序發展的通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https:/ Fenichel,E.P.,B.Milligan,I.Porras et al.2020.National Accounting for the Ocean and Ocean Economy.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https:/oceanpanel.org/publication/national
145、-accounting-for-the-ocean-and-ocean-economy/(last visited July 8 2022).48 中國環境報.2018.福建生態系統價值核算試點初見成效.人民網.http:/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國家海洋局,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2018.關于改進和加強海洋經濟發展金融服務的指導意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http:/ Friends of Ocean Action.2020.The Ocean Finance Handbook:Increasing Finance for a Healthy
146、 Ocean.World Economic Forum.https:/www3.weforum.org/docs/WEF_FOA_The_Ocean_Finance_Handbook_April_2020.pdf(last visited July 8 2022).中國藍色經濟報告 20225451 WWF.2021.Navigating Ocean Risk:Value at Risk in the Blue Economy.World Wide Fund for Nature.https:/www.wwfbaltic.org/news/navigating-ocean-risk-value
147、-at-risk-in-the-global-blue-economy/(last visited July 8 2022).52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2019.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意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http:/ 國家海洋信息中心.2021.中國氣候變化海洋藍皮書(2020).北京:科學出版社.54 Browder,G.,Ozment,S.,Bescos,I.R.,Gartner,T.,Lange,G.M.2019.Integrating Green and Gray:Creating Next-generation infrastruc
148、ture.World Bank and 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https:/openknowledge.worldbank.org/handle/10986/31430(last visited July 8 2022).55 European Commission.2021.Forging a climate-resilient Europe the new EU Strategy on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Communication from the Commission to the European Parliamen
149、t,the Council,the European Economic and Social Committee and the Committee of the Regions.56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21.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白皮書.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府.http:/ China Daily.2022.China is establishing blue partnerships to scale up actions to conserve and sustainably use the oceans,July 4.Xie Xi and Yeung Ch
150、ung Wing,China Daily Global.https:/ visited July 8 2022).58 WWF.2017.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WWF Recommendations and Spatial Analysis.World Wide Fund for Nature.http:/awsassets.panda.org/downloads/the_belt_and_road_initiative_wwf_recommendations_and_spatial_analysis_may_2017.pdf(last visited July 8 2022).WWF使命是遏止地球自然環境的惡化創造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未來我們致力于遏止地球自然環境的惡化,創造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未來togetherpossiblepanda.org2022本報告 100%使用環保紙版權所有1986 熊貓標識WWF-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是世界自然基金會的注冊商標WWF 北京代表處地址:北京市東城區花園東巷城市空間1921文化產業園3號樓5層更多信息,請訪問http:/wwfchin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