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邦:2022年中國商業航天發展白皮書(46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創業邦:2022年中國商業航天發展白皮書(46頁).pdf(46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2023.042022年中國商業航天發展白皮書01 商業航天發展概述中國商業航天產業鏈分析中國商業航天投融資分析02 03 中國商業航天市場格局與企業案例04 中國商業航天發展趨勢05 06 2022年中國商業航天企業榜目錄PART 1 商業航天發展概述l 宏觀環境分析l 國外產業發展概況l 國內產業現狀總結1.1 大航天時代,商業航天的征途是“星辰大?!鄙虡I航天是指采用市場化機制以獲取商業利潤為首要目標而開展的航天活動。涵蓋衛星制造、火箭制造、衛星應用等領域。傳統航天應用以衛星為主,包括通信、導航、遙感、科研四大方向。新興應用場景則包括衛星互聯網、太空旅行、太空采礦、深空探索等。更長期的如洲
2、際交通運輸、太空基地、移民火星等等應用或將成為人類航天技術未來的發展方向。大規模太空資源開發成為拉動全球經濟增長的新引擎,與新興產業深度融合發展,將進一步推動航天市場化、商業化進程。摩根士丹利報告顯示,2040年全球太空經濟產值可能突破萬億美元人類探索宇宙的腳步從近地空間、地月空間,拓展到行星際空間。無人交會對接、地外天體采樣返回、超大規模星座發射及組網、載人太空旅行等領域,不斷推進航天技術創新。大航天時代的特點領域范圍廣技術創新快經濟規模大大航天時代,商業航天是快速發展的新生重要力量商業航天應用場景多樣,已成為全球經濟的新動力數據來源:公開信息,創業邦研究中心整理衛星互聯網太空旅行太空采礦2
3、021年維珍銀河(Virgin Galactic)、藍色起源(Blue Origin)、SpaceX公司開啟普通游客太空旅游,初步實現商業化。日本JAXA、AstroForge、起源太空等紛紛布局,進入設計研制階段?;鸺涍\美軍與SpaceX等公司合作,藍箭航天與淘寶達成協議,計劃物流“地球一小時”到達,進入設計研制階段。深空探索美國“阿爾忒彌斯”1任務開啟重返月球之旅;日本“白兔-R-M1”發射升空,拉開了商業月球探測的序幕。新興應用SpaceX的“Starlink”計劃,亞馬遜的“Kuiper”衛星網絡,中國星網等,推動衛星互聯網加速發展。傳統應用衛星通信衛星導航衛星遙感衛星科研未來應用洲
4、際交通運輸太空基地移民火星31.2 商業航天已成為大國戰略競爭與博弈的主陣地和主戰場商業航天已穩居世界航天經濟的核心地位,各國相繼出臺相關政策和衛星計劃,爭奪在商業航天領域的領導地位。歐洲咨詢公司(Euroconsult)發布太空探索前景報告顯示,2022年全球各國政府在太空探索活動上共花費255億美元,比2021年增加7.3%。2021.03 發布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遠景目標綱要提出“空天科技”、建設商業航天發射場;2022.01 發布2021中國的航天,提出“建設商業發射工位和商業航天發射場,滿足各類商業發射需求”。數據來源:公開信息,創業邦研究中心整理計劃到2030年將在軌衛星增加
5、到至少1000顆計劃建設 GW-A59 和 GW-2 的寬帶星座,其衛星數量為 12992 顆建立“衛星集群”系統,部署50顆小型衛星,從2024年度開始發射歐洲議會通過關于安全連接計劃(IRIS2)提案,計劃在2025年至2027年期間制造和發射多達170顆低軌道衛星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已經收到超過64000顆衛星發射申請,批準近13000顆低地球軌道衛星發射41.3 中美投資引領,帶動商業航天行業持續快速發展2021年投資總額最高:2013-2022年以來,全球1791家太空技術領域的企業,一二級市場累計募集2724億美元。2021 年全球對太空領域的各項技術投資達474億美元,為
6、10年來新高;2022 年投資事件277個,投資總額201億美元,下降了58%。SpaceX 在 2022 年仍籌集到20億美元。數據來源:太空資本(Space Capital),創業邦研究中心整理中美引領全球太空領域的投資:10年內,美國投資1260億美元,占全球總投資的46%;中國投資790億美元,占全球的29%。集中在衛星應用服務領域:77%投資聚焦在導航定位和授時的相關應用領域,總額達2084億美元;太空基礎設施投資額約為547億美元(占20%),主要由火箭發射和衛星通信投資推動;涉及信息分發的分配領域僅有93億美元投資,投向連接和處理大量地面用例數據的軟硬件開發公司。46%29%5%
7、4%3%3%1%1%8%美國中國新加坡英國印度印尼法國加拿大其他國家2013-2022年各國投資金額比例2084,77%547,20%93,3%導航定位等應用領域太空基礎設施信息分發等分配領域2013-2022年商業航天領域投資金額占比52013-2022年商業航天投資發展趨勢1.4 產業概況:美國、中國、歐州、俄羅斯形成“一超多強”航天態勢美中穩居前二:2022年全球航天發射次數達到創紀錄的186次,比2021年增長了27%。美國發射87次,占全球總數的46.8%,中國發射64次,占34.4%,俄羅斯占11.8%。2020-2022年全球航天發射次數統計2022年各國發射次數占比443915
8、72241455525122113876422551110102030405060708090100美國中國俄羅斯歐洲印度伊朗韓國日本以色列2020年2021年2022年87,46.8%64,34.4%22,11.8%5,2.7%5,2.7%1,0.5%1,0.5%1,0.5%美國中國俄羅斯歐洲印度伊朗韓國日本2022年全球入軌航天器數量統計表(按功能用途)以商業通信類衛星為主:2022年成功發射進入太空的2484個航天器中,商業通信類衛星達到78%,其中網絡服務衛星以1800多顆占據半壁江山;科學技術類衛星首次超過對地觀測類衛星,證實了航天領域正掀起技術探索熱潮,特別是采用衛星部署器在軌進行
9、航天器二次釋放定軌。數據來源:衛星與網絡、中國航天科技活動藍皮書(2022年),創業邦研究中心整理美歐中穩居前三:截至2022年底,全球在軌航天器數量達到7218個,其中美國4731個,占全球總數的66%;歐洲1002顆,占全球14%;中國704個,占全球10%。2022年底各國(地區)在軌航天器數量占比19391882039183124商業通信對地觀測科學技術地外探測空間站服務空間行動其他4731,66%1002,14%704,10%219,3%108,1%76,1%378,5%美國歐洲中國俄羅斯日本印度其他國家61.5 美國進展:“星鏈”計劃發射進展迅速,SpaceX正在引領全球商業航天革
10、命美國在衛星制造、火箭發射領域的技術研發實力與服務能力領先全球,以SpaceX、藍色起源、軌道科學為代表的公司具有從設計、制造驗證到發射、運營的能力,使得政府、軍方、科研機構等用戶從市場購買發射服務的成本顯著降低。2015年SpaceX提出,規劃了4.2萬顆衛星,大多分布在300-600公里的極低軌道。有望在2023年實現盈利。截至 2023.02.18,累計發射了約3981顆衛星,其中在軌衛星約3431顆。衛星發射頻率約 23 次/月,單次發射 50 余顆,當前衛星服務已覆蓋全球 37個國家和地區,用戶超過100 萬。2022年SpaceX成功發射61次(占全球總發射量的34%),將695噸
11、有效載荷送入了太空,約占美國年度總入軌載荷重量的87.6%,送入太空的航天器數量超過2000顆,占世界入軌衛星數量的8成以上。2022 年 12 月推出“Starshield”星盾計劃,將服務于美國國家安全,專注于三個主要領域:地球觀測、通信和承載載荷。2022 年共籌集超過20 億美元,2013年1月融資7.50億美元,最新估值達1370億美元。SpaceX盈利秘訣在于多輪技術創新的迭代,“一箭多星”、“火箭回收”等技術使得成本降低到可承受范圍?!靶擎淪tarlink”計劃規劃最早、衛星數量最多發射量、入軌數量和載荷重量均居第一OnewebStarlinkIridium Next使用火箭聯盟
12、號2.1b獵鷹9號Block5 型獵鷹9號 Block5 型發射價格8000萬美元3692萬美元6375萬美元單次數量34顆60顆9-10顆單顆衛星發射價 235萬美元61.5萬美元680萬美元衛星重量147kg260kg860kg平均發射成本1.6萬美元/kg0.24萬美元/kg0.79萬美元/kg主流星座衛星發射成本對比7全球主要星座計劃首次提出時間及迄今累計規劃總數數據來源:各公司官網、民生證券研究院等公開信息,創業邦研究中心整理1.6 中國戰略:政策推動中國商業航天迎來高速發展期商業航天作為航天領域的新生力量,在政策扶持和社會資源助推下,成為推動我國航天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商業航
13、天向民營企業、資本開放:2015年明確鼓勵民營企業發展商業航天,開啟了中國航天向政府主導與市場推動相結合的轉變進程;納入“十四五”規劃中:2021年空天科技首次出現在“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內容,各省市均提出相關政策,帶動商業航天行業快速發展。時間部門政策關鍵內容2013.10國務院國家衛星導航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強調市場主導,政策推動2014.11國務院關于創新重點領域投融資機制鼓勵社會投資的指導意見鼓勵民間資本研制、發射和運營商業遙感衛星2015.10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等部門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中長期發展規劃(20152025年)支持和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建設和應用開發201
14、6.12工信息部信息通信行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建成較為完善的商業衛星通信服務體系2017.12國務院關于推動國防科技工業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意見制定國家衛星遙感數據政策,促進軍民衛星資源和衛星數據共享2019.05國防科工局、中央軍委裝備發展部關于促進商業運載火箭規范有序發展的通知引導商業航天規范有序發展,促進商業運載火箭技術創新2020.11國家發改委新基建新聞發布會衛星互聯網納入新基建2021.03國務院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遠景目標綱要打造全球覆蓋,高效運行的通信、導航、遙感空間基礎設施體系,建設商業航天發射場2021.05國防科工局、中央軍委裝備發展部關于促進微小衛星有序
15、發展和加強安全管理的通知鼓勵民營小衛星公司參與國家項目2022.01國務院2021中國的航天擴大政府采購商業航天產品和服務范圍,推動重大科研設施設備向商業航天企業開放共享數據來源:國務院等政府網站,創業邦研究中心整理81.7 發展階段:從2019年進入快速發展階段2015年是中國商業航天發展元年,在政策加持和資本助推下,從2019年開始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基本形成了國營為主、民營補充的完整產業鏈。2015年:起步“北京二號”是政府核準的首個民用商業衛星項目,標志著中國商業航天的起步。2016-2018年:布局 2016年,武漢建設首個商業航天基地;麗水一號搭載長征11號火箭,中國火箭首次為民營衛
16、星企業提供商業發射任務。2017年,北斗三代順利升空,這標志著我國正式開始北斗三代的全面建設。2019年-轉折 北斗三號全球系統核心星座部署完成,中國商業航天進入轉折點,商業公司開始大規模開展業務的時刻。星際榮耀的“雙曲線一號”遙一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實現了中國民營商業運載火箭成功入軌零的突破。2020-2021年-加速 2020年1月銀河航天發射中國首顆5G互聯網衛星。2021年9月吉林一號高分 02D 衛星發射升空,順利進入預定軌道。至此,“吉林一號”衛星星座在太空上共有 30 顆衛星在軌運行,組成了我國規模最大的商用遙感衛星“天團”。2022年6月,吉利時空道宇自主研制的“吉利星座 01
17、組”衛星發射成功,9 顆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2022年7月中科院力學所、中科宇航研制的“力箭一號”完成首飛,成為成為我國當前最大的固體運載火箭,邁入世界固體運載火箭先進行列。2023年1月,星河動力的“谷神星一號”遙五運載火箭發射成功,實現民營商業火箭公司連續五發發射成功。2022-2023年-奮進91.8 發展方向:衛星互聯網為熱點,提升運力、降低成本為主要技術方向我國航天發射市場運載能力缺口較大。以衛星規模12,000顆、單星質量200kg、軌道高度700km、組網周期7年的星座為例,平均每年對火箭運力的需求將達到343t/700km。而根據火箭運力統計表估算,2021年間我國衛星發射火
18、箭的總運力約為140.4t/700km,不及未來所需運力的1/2。提升運力、降低成本成為商業火箭公司主要發展方向。與美國相比,我國在火箭動力領域的積累相對較弱,在近地軌道的運載能力較小,國內火箭運力、發射成本仍有優化空間,如長征二號丙的LEO運力是獵鷹9號的1/10,平均發射成本是獵鷹9號的3.5倍。美國在軌衛星類型占比美國在通信衛星領域占巨大優勢,我國則在大中型遙感衛星上領跑,在深空行星探測位居世界第二。以“星網工程”為代表的衛星互聯網成為當前及未來航天發射市場的主要需求者。中國多個近地軌道衛星星座計劃相繼啟動,發展后勢強勁,企業代表有航天科技、銀河航天、長光衛星等。34,1%2692,78
19、%510,15%192,5%21,1%導航衛星通信衛星遙感衛星科學和技術試驗衛星49,9%67,12%296,55%128,24%1,0%導航衛星通信衛星遙感衛星科學和技術試驗衛星中國在軌衛星類型占比數據來源:UCS衛星數據庫(注:數據更新至2022年4月30日)、各公司官網(注:2021、2022年數據),創業邦研究中心整理類型星座名稱單位名稱軌道高度衛星質量組網規模(顆)衛星通信星網工程中國星網集團500-1200km300-1000kg12992鴻雁星座航天科技集團500km 300kg300銀河星座銀河航天500-1200km300kg650衛星遙感吉林一號長光衛星500km100kg
20、138歐比特珠海歐比特500km100kg36衛星導航北斗三號MEO/GEO/GSO30微厘空間未來導航700km100kg120天格計劃長沙天儀500km10kg242050星座上海蔚星500km10kg108近期我國的衛星星座計劃(部分)24001500300400228006380025001000500501.9670097001.040.671.671.250.290.150.000.200.400.600.801.001.201.401.601.80010000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70000長征二號丙快舟11號雙曲線一號谷神星一號獵鷹9號獵鷹9號重型L
21、EO運力(kg)單次發射價格(萬美元)平均發射成本(萬美元/kg)航天科技集團航天科技集團 航天科工集團航天科工集團星際榮耀星際榮耀星河動力星河動力SpaceXSpaceX國內外商業火箭發射價格及運載能力10SpaceXSpaceXPART 2 中國商業航天產業鏈分析產業圖譜全景產業鏈價值分析產業鏈分析(衛星制造、火箭制造、衛星遙感、衛星通信、衛星導航)代表企業圖譜2.1 產業圖譜全景商業航天產業鏈較復雜,上下游界限相對不明顯,涉及環節眾多,包括原材料、衛星制造、衛星發射、地面站及終端設備、衛星應用等環節。上游:材料/組件衛星運營衛星應用及服務地面運營其他服務導航應用地面站及終端設備網絡設備大
22、眾消費設備衛星信關站控制站網絡運營中心(NOCs)衛星新聞采集(SNG)甚小天線地球站(VSAT)衛星移動終端衛星電視天線數字音頻廣播設備(DARS)全球衛星導航設備(GNSS)深空探測載人航天航天教育空間站中游:衛星和火箭、地面設施制造下游:衛星運營和應用原材料和組件燃料電子元器件高溫合金熱端核心材料火箭發動機相關材料通信應用遙感應用太空旅游科學技術星座管理火箭設計總裝衛星發射服務衛星在軌交付火箭制造測運控服務動力系統液體發動機制導與控制系統火箭控制系統逃逸系統發射/遙測系統箭體結構發射保險固體發動機發射設施搭建衛星通信運營北斗導航運營遙感數據運營衛星制造有效載荷通信轉發器多光譜相機合成孔徑
23、雷達衛星平臺熱控系統遙感測控系統供電系統結構系統推進系統數據管理系統姿軌控制系統衛星設計總裝備注:衛星運營是指衛星在軌交付后的運營管理。122.2 產業價值鏈分析:地面設備制造、衛星電視直播最先商業化據美國衛星產業協會(SIA)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商業航天產業收入達到3867億美元,其中衛星產業合計2797億美元,占比為 72.3%。衛星產業鏈中,衛星制造、發射服務、地面設備制造和衛星服務占衛星總收入比例,分別為5%、2%、51%和42%。說明衛星制造和發射服務正在起步階段,地面設備制造和衛星服務業是航天產業率先商業化的環節。衛星服務業中,衛星電視直播、固定通信業務占比較大,越接近普通民眾
24、、貼近終端用戶的業務收入越高。137,5%57,2%1420,51%1183,42%衛星制造發射服務地面設備制造衛星服務業889,75%66,6%29,2%152,13%20,2%27,2%衛星電視直播衛星廣播衛星寬帶衛星固定通信業務衛星移動服務業衛星遙感2021年全球商業航天收入結構占比2021年全球衛星產業收入結構占比2021年全球衛星服務業收入結構占比1070,28%2797,72%非衛星產業衛星產業數據來源:美國衛星產業協會(SIA),創業邦研究中心整理1365121693455371412420182.315.194.361.31.210.861.980204060801001201
25、4016018020001020304050607080航天科技集團中科院微小衛星長光衛星公司航天科工集團銀河航天公司時空道宇公司其他載人航天器(個)通信衛星(個)遙感衛星(個)科學和技術試驗衛星(個)總質量(噸)2.3 產業鏈分析衛星制造衛星制造產業鏈有效載荷種類多、客戶需求差異大、技術壁壘比較高,難點在于衛星設計和供應鏈問題。在衛星設計中,有效負荷、姿軌控系統、供電系統價值較高。降本、滿足市場所需是商業航天發展的基石,小型化、低軌化、通導遙一體化是衛星發展趨勢。衛星產品現狀按用途分類,人造衛星可分為科學技術衛星和通信衛星、導航衛星、遙感衛星。后三者屬于應用衛星,供地面實際業務應用,變現能力
26、強,商業價值高。根據我國2023-2025年衛星部署計劃測算,“十四五”我國衛星制造市場需求預計超過2300顆,產業規模有望突破1000億元;其中,70%以上市場有望來自于部署在LEO的通信、導航或遙感小衛星(或微小衛星)。產業鏈特征大衛星、衛星總裝與相關元器件的制造主要是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中國衛星等代表的國營企業完成;民營企業如長光衛星、微納星空、時空道宇、銀河航天等,率先做到了商業衛星的批量制造與成本控制,以小衛星及微小衛星為主。2022 年中國航天器研制發射情況注:其他航天器研制單位包括微納星空公司、天儀研究院、國電高科、和德宇航、智星空間、國星字航、火箭派、上海埃依
27、斯、星愿航天、香港航天科技、哈爾濱工業大學、中國臺灣成功大學、中國臺灣虎尾科技大學等。產業鏈市場格局數據來源:中國航天科技活動藍皮書(2022年)等,創業邦研究中心整理142.3 產業鏈分析火箭制造運載火箭的成本特性以及快速響應特性(發射準備時間)是火箭制造重要的核心指標。發動機、箭體結構及相關加工工藝、控制系統中的制導系統及其附加系統中的電氣系統是運載火箭成本的主要構成。具有優異力學性能的輕質結構材料、一箭多星和火箭可回收技術成為航空航天研究的熱點。隨著衛星小型化和大規模組網發射,短期開發固體火箭、長期主攻中大型液體火箭是國內民營火箭公司可行的產品布局方案。液體火箭發動機推進劑最常用的推進劑
28、組合,當屬液氧煤油。有無毒環保,成本低廉,密度和比沖性能都比較好的特點,技術相對成熟。星河動力、中科宇航、天兵科技、深藍航天都有相關的產品布局。液氧甲烷發動機綜合優勢突出,或為民營火箭公司的長期選擇。有比沖高、易于使用和適合復用等特征。藍箭航天、星際榮耀和九州云箭等公司正在研發中?!皣谊牎庇兄袊教炜萍技瘓F、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等代表的國營企業。民營企業第一梯隊有星河動力、中科宇航、星際榮耀、藍箭航天4家獨角獸已嶄露頭角。產業鏈特征產業鏈市場格局49521115193.981.890.330.940.030.040501001502002500102030405060航天科技集團航天科工集團星河
29、動力公司中科宇航公司星際榮耀公司藍箭航天公司LEO軌道任務(次)GTO軌道任務(次)載荷質量(噸)2022 年中國運載火箭發射情況注:星際榮耀的雙曲線一號1次發射、藍劍航天的朱雀二號1次發射均失敗。數據來源:中國航天科技活動藍皮書(2022年),創業邦研究中心整理152.3 產業鏈分析衛星遙感第一梯隊:遙感衛星制造(如中國空間、中國衛星等國有企業)、遙感衛星發射企業(如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上海航天、航天動力),以及發射配套設備生產企業(以北斗星通、國騰電子為代表);第二梯隊:衛星運營和數據增值企業(如長光衛星、四維高景、歐比特及世紀空間等)第三梯隊:單一數據增值企業,如超圖軟件、四維圖新、
30、航天世景、中科星圖、航天宏圖等,擁有核心的軟件平臺產品。產業鏈特征產業鏈市場格局衛星遙感企業商業模式發展態勢我國遙感衛星已具備亞米級成像能力,未來有望向 0.3m 級空間分辨率升級,可以監測精細目標。隨著數字政府建設、實景三維、災害監測等政府端對衛星遙感需求正處于快速上升期,衛星遙感行業整體短期仍將處于朝陽高速發展階段,行業增速有望達到 15%,2025年市場空間有望超過300億元,是衛星產業中成長屬性相對更高的細分賽道。中長期看,基于云服務向to B及to C端的拓展,將有望成為支撐衛星遙感產業中長期持續快速增長的第二曲線。衛星遙感在環境監測、城鄉規劃、資源勘探、精準農業等領域商業化應用和增
31、值服務將不斷深化。近年來,我國遙感衛星的發射數量在三類應用衛星(通信、導航以及遙感衛星)中處于領先地位,正處于早期的快速成長階段?!案叻直媛省笔巧虡I遙感衛星重要發展方向,數據源分辨率將向高空間、高時間、高光譜方向發展,未來行業將向星座化、高分化、市場化和數據共享化發展。數據來源:中航證券研究所、中金公司等16發展模式成長路徑典型企業運營主導型應用主導型衛星運營遙感數據產品自主研發或第三方軟件產品應用與服務衛星運營遙感數據產品基礎軟件平臺應用與服務2.3 產業鏈分析衛星導航產業鏈特征產業鏈市場格局衛星導航企業商業模式發展態勢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行業上市企業主要有北斗星通、合眾思壯、華測導航、華
32、力創通、中海達、中國衛星、振芯科技等。我國已基本形成自主可控、良性發展的北斗衛星導航產業生態,衛星導航應用產品上包含了高動態定位導航、高性能定姿定向、高精度測量授時三大類系列化導航芯片及終端產品。星載原子鐘(決定系統定位和授時精度)、星地鏈路(衛星間互聯互通)等技術不斷革新,成為決定行業競爭格局的關鍵因素。通導融合成為拓寬應用的主要解決方案,高精度、系統化為主要發展趨勢。2022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發展白皮書披露,從2012年北斗系統開始提供正式服務以后,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規模以約17%年增長率穩定增長。2021年衛星導航產業上下游總產值為4690億元,其中運營服務、終端集成、系統集
33、成分別占比47.29%、27.09%、16.03%,產值較高。時空數據與其他數據深度融合,精準時空服務可期??臻g PNT(定位、導航、授時體系)是時空數據重要基礎設施,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將成為核心。未來在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產業的帶領下,“北斗+”和“+北斗”生態范疇日益擴大,到 2025 年,綜合時空服務發展總體產值預計將達到 8000 億元-10000 億元規模,帶動衛星導航蓬勃發展。3.52%1.74%4.06%27.09%16.03%47.29%基礎器件基礎款件基礎效據終端集成系統集成運營服務2021年衛星導航產業各環節產值占比數據來源:中國衛星導航與位至服務產業發展白成書(2022)、中航
34、證券研究所等172.3 產業鏈分析衛星通信我國尚處于行業起步階段,寬帶化、平價化為發展重點。寬帶化取決于衛星信道能力,最具突破性的技術變革是增加信道數量。技術上低軌衛星接入數量顯著提高,低軌化趨勢明顯。我國衛星互聯網產業將呈現出低軌衛星互聯網短期以“國家隊”為主,以搶占軌道頻譜資源需求驅動。高軌衛星互聯網在航空互聯網及海洋互聯網領域的應用也有望得到拓展。發展態勢衛星互聯網應用、直播衛星電視節目高清超高清化以及衛星應急管理專用系統的建設需求均有望牽引衛星通信產業快速發展。預計2025年,我國天基網絡初步形成能力,并與地面網絡互聯互通。據中航證券判斷,2025年衛星通信產業潛在市場空間有望達到每年
35、250億元,整體市場增速有望迎來歷史提速拐點,提升至15%以上,衛星通信板塊將蘊含著眾多價值投資機會。國內衛星通信服務屬于高度管制行業,需要獲得運營牌照才能展開相關經營活動。目前擁有第一、二類業務牌照的,僅有中國衛通、中國電信、中國交通通信信息中心、中信數字媒體網絡有限公司。中國衛通作為航天科技子公司,是國內唯一擁有通信衛星資源且自主可控的衛星通信運營企業,行業龍頭地位穩固。代表民營企業有鑫諾衛星、華力創通、亞太衛星、海格通信、北斗星通等。產業鏈特征產業鏈市場格局天星地網通過衛星,補充增強地面網絡能力天地融和形成天地一體化的全球信息基礎設施天網地網天基網絡初步形成能力,并與地面網絡互聯互通20
36、20年2025年2030年中國衛星通信天地一體化信息網絡發展路線數據來源:中航證券研究所等公開信息182.4 商業航天企業圖譜商業火箭和衛星制造領域逐步成型,成為我國航天產業的核心中堅力量。在應用服務領域,以遙感、導航、通信傳統應用場景為主,載人航天、深空探測、太空站等業務仍處于萌芽階段,總體經濟規模較小。上游:材料/組件中游:衛星和火箭、地面設施制造下游:衛星運營和應用衛星運營衛星遙感應用原材料衛星發射服務衛星導航應用衛星通信應用火箭制造 地面站及終端設備衛星制造19PART 3 中國商業航天投融資分析近7年投融資趨勢近3年IPO事件近3年熱點賽道、熱點城市、投資機構近3年大額融資事件3.1
37、 中國商業航天融資規模穩步增長,2020年披露融資金額最高,以早期階段為主睿獸分析數據顯示,2016-2022年累計公開披露融資事件366個,披露融資總額262.7億元。2020年披露融資金額最高(70.4億元),2021年融資熱度稍降,2022年呈現回溫上升趨勢,已公開披露融資事件54個,披露融資金額66.65億元。融資事件以早期階段為主。2020-2022年完成168個融資事件,已披露融資金額185.96億元。早期(A輪之前)融資事件98個(占59%),其中A輪融資事件79個,為投融資最頻繁的輪次;成長期融資事件56個(占33%),披露融資金額113.7億元;后期融資事件14個(占8%)。
38、目前大量商業航天企業還在行業發展的早期,處于技術積累和商業模式探索階段。2016-2022年中國商業航天一級市場融資趨勢2020-2022年中國商業航天融資輪次分布數據來源:睿獸分析,一級市場融資事件不包括IPO、非IPO上市、二次上市、收并購、股權轉讓、上市公司定增等354256656549544.6823.5817.630.8870.448.9166.6501020304050607080010203040506070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融資事件(個)披露金額(億元)98561467.18113.75.08020406080100120020406080
39、100120早期(A輪之前)成長期(B-C輪)后期(D-PreIPO輪)融資事件(個)披露金額(億元)213.2 熱點賽道:火箭制造、衛星制造、衛星應用熱度最高2020-2022年一級市場融資事件數量上,火箭制造、衛星制造、衛星應用位列前3名,均在30個以上。披露融資總額上,火箭制造、衛星制造、衛星應用位列前3名。其中火箭制造獲得86.38億元融資,衛星制造獲得47.01億元融資。平均融資額上,火箭制造(2億元)、衛星制造(1.51億元)較高。數據來源:睿獸分析2020-2022年中國商業航天融資事件的細分賽道分布2020-2022年中國商業航天領域的細分賽道融資次數占比43,26%31,18
40、%26,16%31,18%14,8%12,7%11,7%火箭制造衛星應用衛星運營衛星制造地面站及終端設備原材料衛星發射服務224331312614121186.3847.0115.3313.023.53128.690102030405060708090100051015202530354045火箭制造衛星制造衛星應用衛星運營地面站及終端設備原材料衛星發射服務融資事件(個)披露金額(億元)3.3 熱點城市:北京位列第一,深圳、長沙、長春、武漢等位居第二梯隊2020-2022年一級市場融資事件數量上,北京、深圳、長沙最多,均為10個以上。北京以75個融資事件、85.94億元融資金額遠超過其他城市,
41、為商業航天產業資本的核心聚集地。已披露融資金額上,長春、武漢位列第2、3名。長春因長光衛星在2020年獲得24.64億元融資,武漢因科工火箭、科工空間在2022年分別獲得15.86億元、8億元融資,推動融資金額均突破20億元。數據來源:睿獸分析,中衛、寧波、寶雞、眉山、德陽、宜昌、郴州的融資事件未披露金額2020-2022年中國商業航天融資事件的城市分布7510108877444433332222111111185.943.90.788.799.35.351.8324.643.490.90.224.16111.781.50.30.31.50.30102030405060708090100010
42、20304050607080北京深圳長沙天津蘇州成都上海長春南通湖州南京武漢煙臺西安中衛重慶廣州杭州寧波紹興 哈爾濱 寶雞眉山德陽宜昌郴州融資事件(個)披露金額(億元)233.4 IPO事件:近3年有10家商業航天企業上市數據來源:睿獸分析在2020-2022年,有10家商業航天相關企業通過IPO上市,其中2020年有6家企業上市。IPO企業主要分布在北京(3家)、成都(2家)、西安(2家)。以上海證券交易所(5家)、深圳證券交易所(4家)為主。賽道集中在衛星應用(4家)、原材料/部件(2家)。市值集中在100億元以下,中科星圖、江航裝備位列前2名。24企業名稱細分賽道城市上市時間交易所板塊市
43、值(億元)中科星圖衛星應用北京2020.07.08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210.63江航裝備原材料/部件合肥2020.07.31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103.61盟升電子衛星應用成都2020.07.31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85.25中天火箭火箭制造西安2020.09.25深圳證券交易所主板75.63廣聯航空原材料/部件哈爾濱2020.10.29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67.97霍萊沃地面站及終端設備上海2021.04.20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53.62理工導航衛星應用北京2022.03.18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43.22天箭科技衛星運營成都2020.03.17深圳證券交易所主板40.94恒宇信通衛星制
44、造北京2021.04.02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28.62天潤科技衛星應用西安2022.6.17北京證券交易所5.132020-2022年中國商業航天上市企業列表40%20%10%10%10%10%衛星應用原材料/部件火箭制造地面站及終端設備衛星運營衛星制造50%40%10%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北京證券交易所322111北京成都西安合肥哈爾濱上海2020-2022年商業航天企業上市年份2020-2022年商業航天上市企業城市分布2020-2022年商業航天上市企業交易所分布2020-2022年商業航天上市企業賽道分布備注:市值以2023.4.15最新市值為準622202020212022
45、3.5 投資機構:經緯創投、鼎暉百孚等較為活躍商業航天賽道行業價值攀升,正在引發新一輪的資本爭奪戰。睿獸分析數據顯示,2020-2022年,431家機構參與了商業航天一級市場融資。其中,372家機構投資1家企業,18家機構投資3家以上企業,占比4%。經緯創投、鼎暉百孚、中信建投資本、元航資本較為活躍。經緯創投:自2015年就開始布局商業航天賽道,投資了天儀研究院、星際榮耀、起源太空、藍箭航天、東方空間、銀河航天、長光衛星等企業。鼎暉百孚:自2015年就開始布局商業航天賽道,投資了維納星空、星際榮耀、六分科技、華大北斗、火眼位置等企業。中信建投資本:投資了維納星空、天兵科技、科工空間、中科宇航、
46、睿信豐等企業。元航資本:投資了維納星空、星河動力、云遙宇航、航天馭星、九天行歌等企業。33333333344444556601234567中車資本清研陸石投資紅杉中國明勢資本銀杏谷資本鼎暉投資建銀國際中金資本普華資本深創投東方富海中航資本方正和生投資中科創星元航資本中信建投資本鼎暉百孚經緯創投2020-2022年中國商業航天融資事件的活躍機構分布(按投資公司數量)數據來源:睿獸分析253.6 大額融資事件:集中在衛星制造、火箭制造賽道2020-2022年中國商業航天融資事件的大額融資事件數據來源:睿獸分析賽道企業名稱城市融資時間融資輪次融資金額投資機構原材料愛思達天津2022.09.07B輪3
47、億人民幣中麗基金,中新融創,興雍資本,天創資本2022.01.25A+輪數億人民幣天創資本,深創投鑫精合北京2022.04.12Pre-IPO輪數億人民幣中車資本,中鋁資本,鼎暉百孚等衛星制造長光衛星長春2020.11.30C輪24.64億人民幣 一創投資,中吉金泰,中科創星,中科院創投,中金公司,中金資本等科工空間武漢2022.01.14A輪8億人民幣中信建投資本,光大金控,北京金融街資本,尚頎資本等微納星空北京2021.08.19Pre-B輪近3億人民幣七酷投資,光速中國,梅花創投,歌斐資產,鼎暉百孚等國星宇航成都2021.11.23B輪3.55億人民幣東方富海,東莞金控,全民通金融集團,
48、恒健控股,銀豐投資,青創伯樂天兵科技蘇州2021.07.27Pre-B輪數億人民幣君度投資,子今投資,張家港生態科技城2020.09.16A輪數億人民幣浙大聯創投資,載合投資火箭制造星河動力北京2021.12.07B輪12.7億人民幣東方富海,中天匯富,九頌山河投資基金,云鼎資本,元航資本等藍箭航天北京2020.09.09C+輪12億人民幣光速中國,國中資本,基石資本,弋盛投資,杭州延福,歌斐資產等星際榮耀北京2020.08.25B輪11.93億人民幣 上??苿摶?中信證券,中金甲子,亞祥興泰,凱聯資本等東方空間煙臺2022.05.20A輪4億人民幣元璟資本,元禾原點,山行資本,成都天府三江
49、資產,民銀國際等2022.01.26Pre-A輪3億人民幣云九資本,和玉資本,奇績創壇,易合資本,險峰K2VC,鼎和高達2021.06.09天使輪4億人民幣三一重工,三江資本,無限基金SEE Fund,紅杉中國,經緯創投等衛星發射服務科工火箭武漢2022.06.27B+輪15.86億人民幣 橙葉投資凌空天行北京2021.08.09A輪3億人民幣元禾原點,國盛產投,武岳峰資本,源碼資本,經緯創投等衛星應用六分科技北京2022.02.28B+輪6.2億人民幣中信集團,元禾重元,華控基金,華融渝富資本,新鼎資本,鼎暉百孚華大北斗深圳2022.03.07C輪數億人民幣啟迪控股,國開科創,大灣區基金,昆
50、域投資,電科投資橢圓時空北京2022.06.16A輪數億人民幣昱林基金,楊向陽,匯芯投資,瀚川智能,鴻舟投資在2020-2022年,長光衛星、星河動力、藍箭航天、星際榮耀、東方空間、科工火箭均獲得超10億元融資額。26PART 4 中國商業航天市場格局與企業案例市場格局企業案例4.1 中國市場格局:處于早期階段,上下游發展前景較大中國商業航天起步較晚,自2014年起大量社會資本開始涌入商業航天領域,民營企業加入增多,呈現出主體多元、模式多樣的競爭格局。據企查查數據顯示,截至2022.4.22,我國現存航天相關企業9.52萬家,在2012-2019年我國航天相關企業年注冊數量呈現逐年穩步增長的趨
51、勢,在一定程度表明了鼓勵民營航天發展的政策初具成效。成立時間:在2015-2019年間穩步增長中國航天相關企業成立時間分布(按注冊時間,單位:萬家)數據來源:僅統計關鍵詞含“航天”的企業,數據來源:企查查、睿獸分析28 企業集中在中游制造領域。在已獲得融資的150家企業中,上游原材料和部件類企業占比9%;中游衛星、火箭、地面制造類占比49%,集中在衛星、火箭制造賽道;下游衛星運營和應用類占比42%,集中在衛星應用賽道。在產業鏈價值上,面向應用端和消費端的下游發展空間極大,制造類企業呈現向上游材料端和下游應用端滲透的趨勢。形成較完整的產業鏈,上下游發展空間極大中國航天相關企業上下游和賽道分布0.
52、280.350.480.590.851.062.094.351.541.59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8%15%15%14%11%9%8%衛星應用衛星運營衛星制造火箭制造地面站及終端設備原材料衛星發射服務9%49%42%原材料衛星/火箭/地面設施制造衛星運營及應用4.2 集中在陜西、四川等地,引領全國發展 據企查查數據顯示,陜西是擁有航天相關企業最多的省份,四川、廣東分別位居第二和第三。陜西省主要分布在西安等地。西安被譽為“中國航天動力之鄉”,擁有國內1/3以上的航天科研單位,以西安航天基地為核心,已形成完整的航天系統產業鏈。地域:集中分
53、布在陜西、四川等地中國航天相關企業的地域分布(按工商注冊地址)數據來源:企查查,統計數據截至2022.4.2229西安航天基地正在成為我國商業航天產業發展的重要策源地。在航天六院、航天五院西安分院、航天九院16所等8個“國家隊”的引領下,星際榮耀、銀河航天等40多家商業航天企業蓬勃發展,形成了從火箭發動機的研發和生產、衛星有效載荷研發與制造、航天器在軌測控管理、衛星數據應用等全產業鏈布局。西安航天基地為我國的重要發展級航天裝備制造產業航天技術應用產業衛星及應用產業通用航空產業新能源新材料產業推進大推力火箭發動機、可重復使用運載器、先進空間動力、空間有效載荷、慣性器件等重大支撐工程重點發展工業機
54、器人、新型特種泵閥、熱能工程應用、印刷包裝、雙金屬復合管等方向重點發展衛星導航、通信、遙感三大產業方向,目前,吸引產業項目達到40余項,投資總額達180多億元重點發展直升機制造、系統研發、無人機研發生產、公務飛行、應急救援、空中旅游、通航培訓等領域,打造千億級產業集群重點發展高轉化效率太陽能電池及組件生產、系統集成、光伏應用等產品打造千億級空天產業集群182818391984256931073530812481961660429651河南省天津市江蘇省貴州省山東省北京市湖北省廣東省四川省陜西省4.3 企業案例一:國內商業遙感衛星標桿-長光衛星成立時間:2014.12,長春行業領域:商業遙感衛星
55、制造、運營和信息服務行業布局:管理層主要出自中國科學院長春光機所,是我國第一家集衛星研發制造、運營管理和遙感信息服務于一體的全產業鏈商業遙感衛星公司。宣明:董事長&總經理畢業于長春光機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曾任長春光機所所長,參與多項微機械研究、航空航天領域國家級重點項目,曾擔任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神舟五號、神舟六號的有效載荷分系統行政總指揮。關鍵性節點和事件時間融資輪次融資金額投資方2022.01D輪未披露中科院創投、長春新投、朱雀投資等2021.07C+輪未披露善達投資、朱雀投資、經緯創投、深創投等2020.11C輪24.64億人民幣 海通創新、深創投、辰韜資本、中金資本等2020.05B輪未
56、披露海通創新、長光衛星投資2019.09A輪未披露宸??萍?018.10天使輪2.5億人民幣未披露2017.05種子輪未披露中吉金泰、普華資本2015年10月,自主研發的“吉林一號”一箭四星成功發射,拉開了我國商業航天的大幕;2017年11月,視頻04、05、06星發射,實現了衛星低成本、短周期批量生產。2019年1月,光譜01、光譜02星發射。6月,高分03A星首次海上發射。2020年9月,“吉林一號”在海上成功以“一箭九星”方式發射9顆高分03星,拉開了“吉林一號”衛星星座高速組網的序幕;2022年4月,“吉林一號”高分03、04系列衛星在東海海域成功發射。6天后,“吉林一號”寬幅01C星
57、、高分03D共8顆衛星在太原發射升空。公司技術和業務發展的奠基人,組織并率領研發團隊先后突破了星載一體化整星設計制造技術、先進光電成像技術等關鍵核心技術,帶領公司建成了全球最大的亞米級商業遙感衛星星座,實現了“吉林一號”遙感信息產品和服務的產業化應用。數據來源:睿獸分析、公司官網304.3 企業案例一:國內商業遙感衛星標桿-長光衛星“吉林一號”衛星星座目前全球最大的亞米級商業遙感衛星星座關鍵成功點自主運管全球最大亞米級商業遙感衛星星座自主研發的“吉林一號”衛星星座為全球重要的航天遙感信息來源,公司目前已取得經營所需的軍工資質,遙感信息保密性和安全性更高。擁有全產業鏈服務能力公司已完成除衛星發射
58、之外的核心載荷及部組件制造、衛星整體設計研制、衛星星座設計、衛星星座運營管理、數據處理、數據應用的產業鏈全面覆蓋,能夠為客戶提供衛星產業鏈中的多類產品及服務。核心團隊技術深厚,有較高的人才壁壘核心團隊出自長春光機所,深耕衛星制造和衛星遙感領域多年,研發實力拔尖。研發、技術人員占比 76.32%,涵蓋光學、物理學、機械工程、信息與通信工程、等多學科,具有豐富專業知識和科研創新能力。擁有 72 顆在軌遙感衛星,涵蓋視頻、高分、寬幅、紅外、多光譜等多種光學遙感衛星。對全球任意地點每天 2325 次重訪,全球一年覆蓋 2 次、全國一年覆蓋6 次。預計 2023 年底前實現 138 顆衛星在軌,具備全球
59、任意點 10 分鐘的重訪能力;2025 年底前實現 300 顆衛星在軌,拓展高分辨紅外、高光譜、SAR 等多種觀測手段,為客戶提供更為豐富的遙感數據產品?!靶禽d一體化”系列技術迭代具備星座快速組網能力采用“星載一體化”設計理念,實現衛星研制的高性能、低成本,有效地保證了衛星星座的快速組網和全方位衛星遙感信息服務的提供,為客戶提供定制化的衛星制造及相關服務。數據來源:公司招股說明書衛星研發制造衛星運營管理遙感信息服務包括衛星平臺及載荷制造、地面控制站等地面設施建設(不涉及火箭發射)。衛星的運營管理,即地面系統、測控及衛星載體的運營測控;基于地理數據的分析處理流程(包括原始數據的解碼、輻射校正、幾
60、何校正等)的產品生產系統。通過遙感衛星獲取遙感數據后,根據客戶需求提供相關數據產品及服務;下游為政府客戶、企業用戶、軍方用戶、大眾客戶等構終端客戶。31全產業鏈服務4.4 企業案例二:高端衛星制造領軍者-微納星空成立時間:2017年8月,北京行業領域:衛星系統研制供應商行業布局:國內最早一批以衛星制造業務為核心的衛星系統研制供應商,主要從事衛星整星研發制造業務并提供衛星在軌交付服務關鍵信息市場融資產業布局:國內兩中心、三廠、四站的集研發、生產、應用的完整布局;海外已建立歐洲、非洲、中東銷售辦公室。兩中心(北京研發中心、北京飛控中心)、三廠(北京海淀衛星工廠、北京昌平工廠、長春載荷生產工廠)、四
61、站(北京衛星測控站、河北衛星測控站、云南衛星測控站、新疆衛星測控站)。高恩宇:創始人 董事長&總經理畢業院校:賓夕法尼亞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博士職業歷程:曾任中國航天集團航天五院衛星主任設計師、美國星際航行公司電推力器研究團隊產品研發設計師,曾負責實踐十七號衛星、天鏈一號衛星、某863課題、科工局空間碎片課題等項目。郇一恒:聯合創始人&副總經理畢業院校:北京理工大學航空宇航制造工程碩士職業歷程:曾任主任設計師、航天科技五院503所項目負責人,衛星通信領域從業11年,負責公司國際市場、衛星應用產品??琢畈ǎ郝摵蟿撌既?副總經理畢業院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導航制造與控制碩士職業歷程:曾任航天科技五院衛
62、星主任設計師,參與過多型號衛星的總體設計工作,負責公司國內市場、供應鏈。時間融資輪次融資金額投資方2023.01B+輪近2億人民幣 國開制造業轉型升級基金、東瑞投資等2022.08B輪近3億人民幣 越秀產業基金、海通資本、清科和嘉2021.08Pre-B輪近2億人民幣 高靈資本、歌斐資產、光速中國等2020.04A+輪近億人民幣 比鄰創投、創想未來、中信建投2019.09A+輪數千萬人民幣 科鑫資本、涌鏵投資等2018.12戰略投資數千萬人民幣 航天科工2018.09A輪數千萬人民幣 涌鏵投資、安芙蘭資本、灃揚資本等2017.12天使輪千萬級人民幣 中科創星、元航資本、創想天使32數據來源:睿
63、獸分析、公司介紹4.4 企業案例二:高端衛星制造領軍者-微納星空微納星空已成功發射17顆衛星,涵蓋了10KG-2T級衛星,包含微納一號、泰景三號01星、泰景四號01星等光學、遙感衛星,Ka通信衛星和央視加油向未來節目科學實驗衛星。2022年公司簽約3億元,確認收入1.7億元。關鍵成功點集結專業齊全、有復合背景的核心團隊專業技術團隊從業平均經驗10年多,創始人、副總經理、衛星主任設計師等有航天科技五院工作背景,參與多項國家重點項目,在衛星研制和產品技術方面經驗豐富。衛星整星設計和集成測試技術行業領先擁有超過260項專利,自主研發衛星平臺和核心部組件,自研率達75%以上。公司已形成101000kg
64、衛星平臺系列,使衛星成本降低50%以上,年產衛星60顆,可并行研制15顆200kg級以上不同狀態的衛星。星載一體化一站式在軌交付方案通過全球布局、模塊化設計、高效研發和管理流程,為客戶提供高價值、高性能、快交付的衛星方案,并提供載荷抓總、星箭協調、地面仿真、AIT 測試等一站式服務。衛星產品型譜MN10納衛星平臺10kg級基礎平臺承載能力不小于5kg低分辨率遙感、數據采集衛星MN10A 微小衛星平臺30kg級增強平臺 承載能力不小于10kg中等分辨率遙感衛星MN50 微小衛星平臺50kg級增強平臺 承載能力不小于20kg寬幅中等分辨率遙感衛星 MN100小衛星平臺100kg級基礎平臺 承載能力
65、不小于35kg遙感、通信、物聯網、導航MN200小衛星平臺200kg級基礎平臺 承載能力不小于80kg 高分辨率遙感衛星 MINO-1000高軌衛星平臺1000kg級基礎平臺 承載能力不小于400kg 高分寬幅遙感衛星完備的載荷及平臺能力一站式在軌交付方案星載一體化一站式在軌交付方案33數據來源:公司介紹4.5 企業案例三:國內大中型運載火箭研制者-東方空間成立時間:2020年6月,煙臺行業領域:運載火箭設計制造行業布局:通過“引力”系列運載火箭的研發,打造一次性使用、可回收重復使用和載人飛行等系列化、多樣化的空天運輸產品,快速形成低成本、規?;?、高效快捷的發射服務能力,覆蓋LEO、SSO、G
66、TO、GEO等各類軌道。彭昊旻畢業于清華大學、斯坦福大學。曾任職于某自動駕駛公司,SEE Fund風險合伙人。負責團隊搭建、創新業務、國際化等工作。姚頌畢業于清華大學,全國青聯委員。前深鑒科技創始人&CEO,前經緯中國合伙人,SEE Fund創始合伙人。負責公司戰略、市場及投融資等工作。布向偉畢業于哈爾濱工業大學、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高級工程師,長期從事運載火箭研制,曾任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總體設計師,中科院某中心總體設計部主任。負責型號研制、型號指揮等工作。魏凱畢業于西北工業大學。長期從事運載火箭型號支持工作,曾任職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固體運載火箭型號辦,中科院某中心辦公室副主任。
67、負責制造保障、質量管理等工作。關鍵信息時間融資輪次融資金額投資方2022.05A輪4億人民幣山行資本,民銀國際,米哈游,天府三江資本,星瀚資本,元璟資本,知春資本,元禾原點等2022.01Pre-A輪3億人民幣和玉資本,云九資本,奇績創壇,險峰長青,惠隆創投,鼎和高達,易合資本等2021.06天使輪4億人民幣紅杉中國,經緯中國,三一重工,天府三江資本,無限基金SEE Fund,真格基金等市場融資:3年內獲得逾10億元融資團隊:核心技術人員行業經驗豐富總體、結構、飛控、航電、軟件、動力、發射支持等分系統負責人曾任多個型號主任/副主任設計師,均在重點型號負責過核心研發工作。產業布局:四地布局,高效
68、合理北京火箭研發中心、西安動力研發中心、煙臺火箭總裝及發射中心、文昌火箭發射中心;其中煙臺火箭總裝集成測試中心(AIT中心)2023年投產,實現年產20發中大型運載火箭生產及發射。聯合創始人34數據來源:睿獸分析、公司介紹4.5 企業案例三:國內大中型運載火箭研制者-東方空間“引力”系列大中型運載火箭國內商業航天在研運力最大的大中型運載火箭系列,具備運載能力大、響應速度快、捆綁構型多樣、海陸兼容發射等技術特點,適應低軌中小衛星、中大型衛星大規模組網、大規??臻g建設及深空探索等需求?!霸Α毕盗泻教彀l動機面向可回收火箭的航天動力系列,自研“原力-85”百噸級液氧煤油發動機,綜合性能國際領先,20
69、23年試驗完成并投入試生產,2025年投入整箭使用?!傍櫫Α毕盗泻教祀姎庀到y面向火箭可回收的航天電氣系統,立足自研“傳感+遙測+計算+控制+仿真”,重構運載火箭電氣系統,未來實現真正智能化火箭??蓴U展應用在無人機等航空航天飛行器相關數據鏈、遙測、仿真處理系統開發和配套業務。關鍵成功點直接面向大型衛星組網的主流需求擁有良好戰略規劃,很好地平衡客戶需求、技術難度和產品周期,建設“規?;?、“便捷化”發射服務體系,實現航天火箭“好、快、省、多”。通過海上發射解決關鍵瓶頸實現岸邊生產、海上發射“一站式發射服務”,提高火箭發射效率;海上機動發射,適應各種軌道任務,突破航落區限制,增強任務安全性;結合國內
70、海工裝備領先經驗,便捷擴展海上發射能力,突破發射資源不足瓶頸。團隊具備持續創新和擴圈能力團隊技術實力拔尖,擁有AI芯片、航空等行業創業背景,結合可回收技術、大規模工業供應鏈保障,推動不斷地系統創新。產品布局:“3年上一臺階”354.6 企業案例四:國內先進液體動力技術引領者-天回航天成立時間:2021年3月,西安行業領域:火箭發動機和新型運載火箭研發與制造行業布局:研發百噸級的顛覆性發動機、先進上面級與姿軌控發動機產品,開發實用型新型運載火箭,服務全球商業發射市場行業定位:國內商業航天先進液體動力技術引領者和主導供應商、全球中小載荷低成本商業發射服務商關鍵性節點和事件2023年8月,計劃“紅龍
71、一號”百噸級液氧煤油混合循環發動機整機試車。計劃A輪融資數億元。國防科技大學畢業;現任西北工業大學教授、博導,國家十五、十一五、十二五863專家組責任專家研究成果:主持研制了我國首臺高空起動液氧煤油補燃循環發動機、高溫富氧燃氣滾控系統、某項常規推進劑上面級發動機,均作為主要裝備成功應用于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系列。擁有9項液體火箭相關專利(同時還有近百項相關專利目前正在申報審批中)劉紅軍:創始人/董事長/總經理/總師曾任: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征六號副總設計師;航天六院某型液氧煤油系列發動機總設計師;國際宇航聯空間推進專業委員會委員。2021年10月,完成天使輪融資3000萬元。2022年3月,“小
72、龍一號”2噸級液氧煤油新型開式循環發動機首次整機試車成功;4月,完成天使+輪融資。2022年10月,西安研發中心,包括發動機與火箭技術研究試驗基地和核心部組件加工制造廠啟動建設;12月,完成Pre-A輪融資。2023年1月,“小龍一號”再次整機試車成功,500N新型無毒環保姿軌控發動機點火試驗成功。36數據來源:睿獸分析、公司介紹4.6 企業案例四:國內先進液體動力技術引領者-天回航天以創始人原創發明為藍本,通過核心技術團隊攻關和原始創新,研制具有高推重比、高性能、低成本優勢,推力為百噸級的新型液氧煤油火箭發動機、先進上面級與姿軌控發動機產品,并實現批產化和商業化,以此為基礎,開發高運載效率、
73、低成本、環保型、可重復使用的新型運載火箭。產品系列“小龍1號”2噸級液氧煤油新型開式循環發動機“紅龍1號”百噸級液氧煤油混合循環發動機“回龍1號”商用運載火箭“小龍1號”:獨創分級燃燒抽氣循環。渦輪驅動泵壓式非自燃液體火箭發動機的“三最”:最簡單的發動機系統(推重比提高1倍),最大連續變推力范圍(10:1),最強多次點火能力(不限次數)。已完成兩次整機試車?!凹t龍1號”:高可靠、高性能、超廉價、可重復、超環保。地面推力100t,推重比不小于140,零部件數量少40%,可重復使用30次以上。其燃料半系統已完成總裝和測試,2023年內完成整機試車?!盎佚垺毕盗羞\載火箭:快響應、低成本。全液氧煤油推
74、進劑,運載能力高,每千克有效載荷成本大幅降低。三大競爭優勢產品有絕對性優勢采用革命性的動力方案和集成技術,發動機兼顧固高可靠性、高比沖、高推重比、低成本等優點,實現發動機和運載技術的顛覆性創新,2024年發動機批產投產,運載火箭計劃2026年實現商業發射。盈利模式和盈利空間優勢發動機整機熱試車達到目標后即可批量預售,快速形成穩定的盈利;新型高運載效率火箭商用后可將衛星發射成本大幅降低,可形成主導商用市場的絕對優勢。技術團隊與資源優勢技術團隊由一流領軍專家領銜,資深設計管理團隊,企校合作,具備動力、飛控、材料與結構、增材制造優勢資源和人才資源?!盎佚?號”商用運載火箭374.7 企業案例五:衛星
75、互聯網解決方案供應商-中科天塔成立時間:2017年03月,西安行業領域:商業衛星運營和應用行業布局:中科天塔由西科控股發起成立,主營業務包括衛星測運控軟硬件產品線、衛星應用產品線和航天工程系統集成解決方案三個業務板塊曾偉剛:CEO畢業院校:國防科技大學職業歷程:畢業后進入到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從事航天器測控工作二十年,擔任軟件室和飛控室主任,參與過神舟飛船、嫦娥探測器、北斗導航衛星等五十余次航天器測控任務。關鍵性節點和事件2022年2月,中科天塔發布“畢方健康管理軟件”。9月,推出衛星遙感應用平臺項目。11月,完成近億人民幣Pre-A輪融資,投資方是常青資本、中科創星以及唯爾投資。2018年10
76、月,完成天使輪融資,投資方西科控股。2019年7月,西安測控中心系統開發完成。12月,成功發射中原金水一號衛星,航天云立方上線運行。2021年4月,發布天樞G100衛星測控數傳一體化處理平臺。9月,獲西安市科學技術局認定成為“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20年,推出多星遙測基礎平臺、“云+端”衛星測控快速響應平臺、高軌衛星測控專用平臺。董衛華:CTO畢業院校:國防科技大學職業歷程:曾任職于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參與過北斗導航、神舟飛船等任務的地面系統設計與研發工作,主持設計了我國首個商業衛星地面控制系統架構,并負責系統在尼日利亞衛星等出口項目中的實施與應用工作。38數據來源:睿獸分析、公司介紹4.
77、7 企業案例五:衛星互聯網解決方案供應商-中科天塔關鍵成功點團隊深耕航天領域團隊航天經驗平均20年,覆蓋總體設計、軟件研發、測控通信、衛星管理和載荷數據處理等專業,是我國衛星管理系統的核心單位核心成員,曾管理我國全部在軌200多顆衛星??蒲袑嵙图夹g頂尖參與載人航天、探月工程、高分工程、北斗工程等多個國家航天工程項目,已獲得ISO9001認證、17項專利、31項軟著、高新技術企業、陜西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等。平臺化戰略布局打造航天云立方等系列產品,以衛星管理軟件的深入開發、自動化、智能化為方向,適應大規模衛星星座的管理;自主研發衛星硬件,通過衛星基帶(天樞G100)有效降低地面衛星信號接收建設成
78、本。產品系列2020年開始已實現盈利,在國內商業衛星管理和應用行業具有領先地位,已完成了國內測控站網布局,正在啟動海外測控站建設。面向商業衛星測運控低成本需求,提供衛星遙控數據調制、遙測、數傳數據解調功能,主要應用場景包括小型地面測控站,機動站、衛星遙感數據接收站。衛星測運控硬件(天樞G100衛星測控數傳一體化處理平臺)提供衛星/星座及其地面測控設備的專業級健康管理服務。主要功能模塊包括衛星/星座健康狀態監視、健康狀態評估、故障實時診斷、故障處置方案自動匹配、壽命預測等。衛星測運控軟件(畢方健康管理)碳中和業務碳中和監測決策應用系統參與了銅川國家碳監測試點項目,目前一期在交付階段,二期正在籌備
79、中,通過衛星助力于我國碳達峰、碳中和戰略。航天系統集成業務提供商業衛星研制、發射、衛星在軌測運控管理服務、地測運控系統建設以及航天程咨詢與監理等服務。39PART 5 中國商業航天發展趨勢未來趨勢機遇與挑戰發展建議5.1 未來趨勢1234通過制造鏈和供應鏈整合,衛星制造從“實驗室定制研發模式”向“工業化批量生產模式工業化批量生產模式”轉變。消費級、車軌級和工業級的芯片等部件逐漸用在宇航電子設備上,衛星與火箭的研發、衛星與火箭的研發、設計、制造成本會持續降低設計、制造成本會持續降低,通過不斷更新迭代產品實現技術和性能上的領先。隨著云計算等新興技術與商業航天融合,催生天地一體天地一體全覆蓋網絡全覆
80、蓋網絡,融合通信、導通信、導航、遙感、物聯網等功能航、遙感、物聯網等功能的智慧太空網絡是空間基礎設施發展的長期愿景和目標。衛星發射將加速過渡到微型、微型、高頻、短周期的輕量模式高頻、短周期的輕量模式,微小衛星成為發射主流,發射場地向海邊走,實現原地檢測、發射和回收一體化。高軌道衛星的軌道資源已極為緊張,中低軌道資源中低軌道資源的的商商業價值更高業價值更高,成為下一階段太空開發的重點。隨著低軌衛星星座和空間資源利用的加速發展,航天服務深度下沉大眾用戶下沉大眾用戶,太空太空旅游、太空制藥、旅游、太空制藥、衛星影像衛星影像私人訂制、衛星寬帶上網、私人訂制、衛星寬帶上網、智慧城市智慧城市和智慧家居和智
81、慧家居等應用場景日趨豐富,市場前景極為廣闊。低成本、可靠性技術助推產業化發展通導遙一體化,催生天地一體全覆蓋網絡衛星發射密集、輕量化、低軌化消費需求激增,大眾應用場景越發豐富41挑戰挑戰機遇機遇5.2 機遇與挑戰航天領域是一項高技術、高投資、高風險的行業,目前中國商業航天的主力依然是以航天科技集團和航天科工集團為代表的“國家隊”,民營航天企業作為新生力量,亟待與“國家隊”雙向滲透與互補,共同支撐中國商業航天體系。商業航天以先進制造為基礎,吸納中國作為全球制造大國的全產業鏈優勢和尖端制造優勢,允許更多制造業,如汽車和重工產品商參與,有效激發市場競爭和活力。航天技術向大眾應用市場與消費級層面的商業
82、化,尋找和創造消費級市場需求為導向,建立起龐大的消費端及豐富的大眾消費產品鏈和特色經營體系。國內衛星制造供給端呈現產能不足、成本過高的問題,在火箭發射成本、運載能力、發動機性能以及垂直回收技術等有待提升。平衡發射可靠性和效率之間的關系。國內民營商業航天仍在初步探索和整合階段,民營火箭公司發射次數較少且成功率不高,在火箭發射和研制領域任重而道遠。目前國內尚且沒有實現一個成功的商業航天盈利案例,商業航天還存在孤立封閉發展,盈利模式和產業結構不清晰的問題。425.3 發展建議中國商業航天還處在早期爆發階段,需要政府、金融資本、航天企業和產業方的共同努力,有序推進商業航天產業發展。制定合理的退出機制,
83、打通上市通道,拓寬市場化融資渠道,營造良性寬松的產業環境;投資機構做好長線投資,深耕和專注商業航天行業。做好頂層設計,完善商業航天相關政策,提供簡潔明確的監管規則、火箭發射許可,營造公平、合理的競爭秩序;增加衛星發射場地,制定有效的對高端技術、人才的扶持政策。提供地方政府產業基金,有效扶持創新企業發展;在辦公場所、人才引進、稅收優惠、知識產權、重大項目扶持方面給予企業明確的、可落地的支持。明確技術路線和戰略方向,構建賴以生存或創新的、突破性的技術;探索新市場、新應用、新模式,以開放創新、跨行業協作等方式實現優質資源整合、商業價值增值。金融資本國家政策地方和產業園區航天企業43PART 6 20
84、22年中國商業航天企業榜2022年中國商業航天企業20強2022年中國商業航天20強企業(按企業全稱首字母排列)企業愛思達長光衛星東方空間國星宇航航天馭星九州云箭科工空間科工火箭凌空天行藍箭航天細分賽道原材料衛星制造火箭制造衛星制造衛星發射服務火箭制造衛星制造衛星發射服務 衛星發射服務火箭制造融資金額3億人民幣未披露4億人民幣3.55億人民幣2億人民幣過億人民幣8億人民幣15.86億人民幣未披露未披露融資時間2022.09.072022.01.272022.05.202021.11.232021.10.082022.01.192022.01.142022.06.272022.08.102022
85、.02.14所處輪次B輪D輪A輪B輪A+輪A+輪A輪B+輪B輪D+輪成立時間2018.03.192014.12.012020.06.092018.05.032016.10.122017.10.102017.12.222016.02.162012.08.082015.06.01企業深藍航天天儀研究院天回航天天兵科技微納星空星河動力星際榮耀銀河航天中科天塔中科宇航細分賽道火箭制造衛星制造火箭制造火箭制造衛星制造火箭制造火箭制造衛星制造衛星發射服務火箭制造融資金額未披露未披露未披露未披露近4億人民幣 12.7億人民幣未披露未披露近億人民幣未披露融資時間2022.04.182022.01.232022
86、.122023.02.152023.01.162021.12.072020.12.042022.09.072022.11.292021.11.29所處輪次A+輪C+輪Pre-A輪Pre-C輪B+輪B輪B+輪B+輪Pre-A輪B+輪成立時間2016.11.282016.05.18 2021.03.242019.04.112017.08.072018.02.062016.10.112019.06.272017.03.292018.12.19上榜企業集中分布在衛星制造與火箭制造領域,大額融資事件集中在衛星制造、衛星發射領域。上榜企業集中成立于2016年-2019年,這與商業航天近五年的發展路徑一致;輪次分布集中在A輪、B輪,未來發展空間較大。參考企業相關資料,基于企業創始團隊背景、核心科研技術及專利水平、市場占有率、創新能力、融資能力等多重因素綜合評估出榜單。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