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行業專題報告:自動駕駛加速落地激光雷達放量可期-231207(29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電子行業專題報告:自動駕駛加速落地激光雷達放量可期-231207(29頁).pdf(29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行 業 研 究 2023.12.07 1 敬 請 關 注 文 后 特 別 聲 明 與 免 責 條 款 hu 電 子 行 業 專 題 報 告 自動駕駛加速落地,激光雷達放量可期 分析師 鄭震湘 登記編號:S1220523080004 佘凌星 登記編號:S1220523070005 鐘琳 登記編號:S1220523070006 行 業 評 級:推 薦 公 司 信 息 上市公司總家數 498 總股本(億股)4,978.65 銷售收入(億元)45,290.82 利潤總額(億元)3,464.46 行業平均 PE 68.49 平均股價(元)32.50 行 業 相 對 指 數 表 現 數據來源:wind 方
2、正證券研究所 相 關 研 究 華為智能汽車專題七:問界 M9 有望引領AR-HUD 快速增長2023.12.05 供需逆轉漲價來臨,國產 CIS 進軍高端2023.12.04 華為智能汽車專題六:長安華為戰略攜手,打造中國智能駕駛龍頭 2023.11.28 半導體顯示專題一:技術創新周期,Mini LED+OLED 雙輪齊飛2023.11.27 激光雷達應用廣泛,汽車有望成最大催化。激光雷達應用廣泛,汽車有望成最大催化。激光雷達可運用于智能駕駛、智慧城市等領域,按測距方式可分為 ToF 和 FMCW 兩類,ToF 方案按技術架構可進一步分為機械式、半固態式和固態式。具體來看,機械式具備掃描速度
3、快、精度高等優勢,適用于遠距離探測和高速運動目標的跟蹤,但結構相對復雜,維護成本高;固態式體積較小、壽命更長且故障率更低,但掃描范圍有所受限。下游應用來看,自動駕駛逐步落地有望帶領激光雷達持續放量,未來國內將有更多搭載激光雷達的車型上市。海外廠商洗牌加速,新技術持續落地:海外廠商洗牌加速,新技術持續落地:1)Innoviz:與寶馬深入合作,獲大眾 40 億美元訂單。2018 年公司宣布與 Magna 合作寶馬項目,并為寶馬 2021 年推出的 L3 量產車型提供激光雷達。2022 年 8 月公司宣布向大眾汽車集團旗下的 CARIAD 提供激光雷達硬件和配套軟件,交易總價達 40 億美元,預計
4、2025 年開始交付。2)Luminar:加速全球化工廠布局。公司專注 MEMS 混合固態激光雷達領域,已經推出的 Iris 傳感器具備 300 米檢測范圍,正在與梅賽德斯合作,預計2025 年量產 Iris Plus。此外,公司在亞洲、墨西哥和泰國均有生產基地,全球化布局正在加速,擴產進度可期。3)Velodyne&Ouster:合并經營,競爭格局快速洗牌。2022 年兩家公司成功合并,合并后將擁有 850 多家現有客戶和豐富的專利組合。隨著圖達通、法雷奧、禾賽科技、速騰、華為等廠商的快速崛起,曾占據全球激光雷達市場 80%以上份額的 Velodyne 市占率有所縮水。4)Aeva:FMCW
5、 技術領先者,產品有望后年投產。公司采用先進的 FMCW 技術,最遠可探測 500 米的物體,目前公司已經拿到了全球前十車企的定點,量產車型預計在 2025 年投產。下游應用下游應用加速滲透加速滲透,激光雷達出貨提升激光雷達出貨提升。根據灼識給出的全球激光雷達解決方案按應用劃分的市場規模數據,2022 年智能駕駛汽車市場規模約為 34 億元,至 2030 年 CAGR 可達 103%,規模將突破萬億??紤]自動駕駛安全性,激光雷達方案基本成為 L3 級以上的標配,L3、L4 和 L5 級別自動駕駛或分別平均搭載 1 顆、2-3 顆和 4-6 顆激光雷達。目前我國正處于 L2 向 L3+過渡階段,
6、2022 年我國在售新車 L2 和 L3 滲透率分別為 35%和 9%,預計 2023年可達 51%和 20%。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國內廠商加速崛起。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國內廠商加速崛起。激光雷達產業鏈上游壁壘較高,當前我國激光雷達上游核心器件仍以進口為主;中游競爭格局尚為定型,國產廠商仍有較多機遇,2021 年速騰聚創已位于全球激光雷達企業市場份額第二。展望后續,固態補盲及芯片領域給予國產廠商較多成長空間,未來或是國產替代的重點領域。投資建議見第五章。風險提示:風險提示:自動駕駛需求不及預期;行業競爭加??;研發進展不及預期。方 正 證 券 研 究 所 證 券 研 究 報 告-14%-8%-2%4
7、%10%16%22/12/7 23/2/1823/5/223/7/14 23/9/25 23/12/7電子滬深300電子 行業專題報告 2 敬 請 關 注 文 后 特 別 聲 明 與 免 責 條 款 s 正文目錄 1 激光雷達應用廣泛,汽車有望成最大催化.5 1.1 機械式激光雷達.7 1.2 固態激光雷達.8 1.3 半固態激光雷達.9 1.4 FMCW 激光雷達.9 2 海外巨頭跟蹤:洗牌加速,新技術持續落地.11 2.1 Innoviz:與寶馬深入合作,獲大眾 40 億美元訂單.12 2.2 Luminar:加速全球化工廠布局.13 2.3 Velodyne&Ouster:合并經營,競爭
8、格局快速洗牌.14 2.4 Aeva:FMCW 技術領先者,產品有望后年投產.15 3 下游應用加速滲透,激光雷達出貨提升.16 3.1 遠期展望百億美金市場,伴隨自動駕駛快速成長.16 3.2 自動駕駛滲透加速,激光雷達放量可期.18 4 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國內廠商加速崛起.22 4.1 上游激光器探測器壁壘高,中游系國內優先突破口.22 4.2 國產化水平大幅提升,市場規模不斷擴大.25 5 投資建議.28 6 風險提示.28 rUjX9UvZhWuZ8VuWsUkXbR9R7NnPoOnPnOeRqRsQfQnNvNbRmNmQNZsQoMNZrMqP電子 行業專題報告 3 敬 請 關
9、注 文 后 特 別 聲 明 與 免 責 條 款 s 圖表目錄 圖表 1:激光雷達工作原理.5 圖表 2:激光雷達按測距方法分類.5 圖表 3:TOF 激光雷達結構.6 圖表 4:激光雷達按技術架構分類.6 圖表 5:激光雷達分類.7 圖表 6:激光雷達方案技術特點.7 圖表 7:機械式激光雷達工作原理.8 圖表 8:Flash 激光雷達工作原理.8 圖表 9:Quanergy 光學相控陣激光雷達工作原理.9 圖表 10:FMCW 激光雷達工作原理.10 圖表 11:重點車型激光雷達搭載情況.10 圖表 12:激光雷達全球市場空間預測.11 圖表 13:激光雷達全球競爭格局.11 圖表 14:激
10、光雷達 2023 年市場份額預測.12 圖表 15:Innoviz 季度收入.13 圖表 16:Innoviz 季度 GAAP 凈利潤.13 圖表 17:美國激光雷達公司 Luminar.13 圖表 18:Luminar 季度收入.14 圖表 19:Luminar 季度 GAAP 凈利潤.14 圖表 20:Velodyne 季度收入.14 圖表 21:Velodyne 季度 GAAP 凈利潤.14 圖表 22:Ouster 季度收入.15 圖表 23:Ouster 季度 GAAP 凈利潤.15 圖表 24:Mobileye FMCW 激光雷達性能表現.15 圖表 25:Aeva 季度收入.15
11、 圖表 26:Aeva 季度 GAAP 凈利潤.15 圖表 27:2020-2024 年全球激光雷達解決方案市場規模.16 圖表 28:2022-2026 年中國激光雷達市場規模.16 圖表 29:全球激光雷達解決方案按應用劃分市場規模(按銷售額計算,十億元).17 圖表 30:2017-2025 年全球激光雷達在無人駕駛領域出貨量.17 圖表 31:自動駕駛技術分級與特征.18 圖表 32:國內激光雷達迎來上車潮.19 圖表 33:全球智能駕駛汽車出貨量及滲透率預測.19 圖表 34:2022-2023 中國在售新車自動駕駛搭載率.19 圖表 35:全球電動汽車銷量及預測(萬輛).20 圖表
12、 36:中國電動汽車銷量及預測(萬輛).20 圖表 37:我國自動駕駛發展規劃.20 圖表 38:中國自動駕駛市場滲透率.21 圖表 39:全球 ADAS 市場規模及預測.21 圖表 40:2025 全球主要國家地區 ADAS 滲透率預測.21 圖表 41:2025 年全球 ADAS 功能滲透率預測.21 圖表 42:激光雷達成本結構及主要供給廠商.22 圖表 43:主要激光器分類對比情況.23 圖表 44:國內部分激光雷達廠商介紹.24 圖表 45:2021 年全球激光雷達企業市場份額情況.24 電子 行業專題報告 4 敬 請 關 注 文 后 特 別 聲 明 與 免 責 條 款 s 圖表 4
13、6:激光雷達下游相關公司.25 圖表 47:2025 年激光雷達市場規模預測(億美元).26 圖表 48:中國車載激光雷達市場規模及預測.26 圖表 49:2016-2022 年部分汽車激光雷達企業融資歷史(百萬美元).26 圖表 50:2023 年 1-7 月國內激光雷達市場競爭格局.27 圖表 51:國內主要補盲激光雷達產品對比.27 電子 行業專題報告 5 敬 請 關 注 文 后 特 別 聲 明 與 免 責 條 款 s 1 1 激光雷達應用廣泛,汽車有望成最大催化激光雷達應用廣泛,汽車有望成最大催化 激光雷達(LiDAR)是一種主動遙感技術,通過測定傳感器發出的激光在傳感器與目標物體之間
14、的傳播距離,來分析目標地物表面的反射能量大小、反射波譜的幅度、頻率和相位等信息,進而實現對目標物體的精確定位、識別以及一些特性的檢測,主要可以用于自動駕駛、智慧城市等領域。激光雷達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激光發射器發射激光束,然后通過接收器接收從目標物體反射回來的激光信號,從而測量出目標物體的距離、方向、高度等信息。激光雷達可以用于自動駕駛、機器人、測繪等領域,具有高精度、高分辨率、高可靠性等優點。圖表1:激光雷達工作原理 資料來源:搜狐網,方正證券研究所 激光雷達按照測距方法可以分為飛行時間(Time of Flight,ToF)測距法、基于相干探測的 FMCW 測距法、以及三角測距法等,其中 To
15、F 與 FMCW 能夠實現室外陽光下較遠的測程(100-250m),是車載激光雷達的優選方案。ToF 是目前市場車載中長距激光雷達的主流方案,未來隨著 FMCW 激光雷達整機和上游產業鏈的成熟,ToF 和 FMCW 激光雷達將在市場上并存。圖表2:激光雷達按測距方法分類 資料來源:禾賽科技招股說明書,方正證券研究所 測距方法測距方法主要特點主要特點ToF通過直接測量發射激光與回波信號的時間差,基于光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得到目標物的距離信息,具有響應速度快、探測精度高的優勢。FMCW將發射激光的光頻進行線性調制,通過回波信號與參考光進行相干拍頻得到頻率差,從而間接獲得飛行時間反推目標物距離。FMC
16、W 激光雷達具有可直接測量速度信息以及抗干擾(包括環境光和其他激光雷達)的優勢。電子 行業專題報告 6 敬 請 關 注 文 后 特 別 聲 明 與 免 責 條 款 s 圖表3:TOF 激光雷達結構 資料來源:禾賽科技招股說明書,方正證券研究所 根據技術架構的差異,激光雷達主要分為機械式激光雷達、半固態式激光雷達以及固態式激光雷達。圖表4:激光雷達按技術架構分類 資料來源:禾賽科技招股說明書,方正證券研究所 激光雷達自誕生以來,緊跟底層器件的前沿發展,不斷引入新的技術架構,從激光器發明之初的單點激光雷達到后來的單線掃描激光雷達,以及在無人駕駛技術中獲得廣泛認可的多線掃描激光雷達,再到技術方案不斷
17、創新的固態式激光雷達、FMCW 激光雷達,技術路徑持續創新。發射光學系統發射光學系統含透鏡、反射鏡、濾光片等激光器激光器如EEL、VCSEL等激光驅動激光驅動移動激光器發射激光脈沖接收光學系統接收光學系統含透鏡、反射鏡、濾光片等探測器探測器如APD、SiPM、SPAD等模擬前端模擬前端通道選通及模擬信號放大模數轉換模數轉換模擬信號轉換為數字信號掃描器驅動掃描器驅動驅動掃描器實現偏轉掃描器掃描器如電機、微振鏡等主控模塊主控模塊時序控制、波形算法處理、激光雷達及其他功能模塊控制、生成點云數據掃描模塊(如有)掃描模塊(如有)發射模塊發射模塊接收模塊接收模塊控制及處理模塊控制及處理模塊發射激光接收回波
18、技術架構技術架構主要特點主要特點機械旋轉 式激光雷 達通過電機帶動收發陣列進行整體旋轉,實現對空間水平 360視場范圍的掃描。測距能力在水平 360視場范圍內保持一致。半固態式 激光雷達半固態方案的特點是收發單元與掃描部件解耦,收發單元(如激光器、探測器)不再進行機械運動,具體包括微振鏡方案、轉鏡方案等。適用于實現部分視場角(如前向)的探測,體積相較于機械旋轉式雷達更緊湊。固態式激 光雷達固態式方案的特點是不再包含任何機械運動部件,具體包括相控陣(Optical Phased Array,OPA)方案、Flash 方案、電子掃描方案等。適用于實現部分視場角(如前向)的探測,因為不含機械掃描器件
19、,其體積相較于其他架構最為緊湊。電子 行業專題報告 7 敬 請 關 注 文 后 特 別 聲 明 與 免 責 條 款 s 圖表5:激光雷達分類 資料來源:根據禾賽科技招股說明書繪制,方正證券研究所 圖表6:激光雷達方案技術特點 資料來源:禾賽科技招股說明書,方正證券研究所 1.11.1 機械式激光雷達機械式激光雷達 機械旋轉式激光雷達通過電機帶動收發陣列進行整體旋轉,實現對空間水平 360視場范圍的掃描。機械旋轉式激光雷達的優點是掃描速度快、精度高,適用于遠距離探測和高速運動目標的跟蹤。但是其結構相對復雜,維護成本高,且需要精確的對準和校準,造成其短期可能無法在乘用車上大批量的使用。激光雷達機械
20、式半固態固態MEMS轉鏡Flash相控陣分類分類名稱名稱技術特點技術特點機械式高線數機械式方案通過電機帶動光機結構整體旋轉的機械式激光雷達是激光雷達經典的技術架構,其技術發展的創新點體現在系統通道數目的增加、測距范圍的拓展、空間角度分辨率的提高、系統集成度與可靠性的提升等轉鏡方案轉鏡方案中收發模塊保持不動,電機在帶動轉鏡運動的過程中將光束反射至空間的一定范圍,從而實現掃描探測。轉鏡也是較為成熟的激光雷達技術方案,其技術創新體現之處與高線數機械式方案類似。微振鏡方案微振鏡方案采用高速振動的二維振鏡實現對空間一定范圍的掃描測量。微振鏡方案的技術創新體現在開發口徑更大、頻率更高、可靠性更好振鏡,以適
21、用于激光雷達的技術方案。OPA 方案OPA 即光學相控陣技術,通過施加電壓調節每個相控單元的相位關系,利用相干原理,實現發射光束的偏轉,從而完成系統對空間一定范圍的掃描測量,OPA 技術取消了機械運動部件,是純固態式激光雷達的一種發展方向。電子掃描電子掃描方案中按照時間順序通過依次驅動不同視場的收發單元實現掃描,系統內沒有機械運動部件,是純固態激光雷達的一種發展方向。其架構比整體曝光所有收發單元的 Flash 固態式激光雷達更先進。FMCW 激光雷達連續波調頻FMCW 激光雷達發射調頻連續激光,通過回波信號與參考光進行相干拍頻得到頻率差,從而間接獲得飛行時間反推目標物距離,同時也能夠根據多普勒
22、頻移信息直接測量目標物的速度,其技術發展方向為利用硅基光電子技術實現激光雷達系統的芯片化。半固態固態式電子 行業專題報告 8 敬 請 關 注 文 后 特 別 聲 明 與 免 責 條 款 s 圖表7:機械式激光雷達工作原理 資料來源:鳳凰網,方正證券研究所 1.21.2 固態激光雷達固態激光雷達 固態激光雷達使用固態激光器,可以輸出高質量而穩定的激光束,能夠實時捕捉和處理光點數據,有效提高了雷達精度;同時固態激光雷達沒有機械運動部件,相比于旋轉激光雷達,其壽命更長且故障率更低。然而,固態激光雷達也有一些缺點:探測距離相對較短:由于其工作原理的限制,固態激光雷達的探測距離一般較短,可能無法滿足遠距
23、離探測的需求。固態激光雷達的視場角一般較小,可能無法覆蓋較大的角度范圍。A Flash 激光雷達:主要通過短時間直接發射出一大片覆蓋探測區域的激光,再以高度靈敏的接收器完成對環境周圍圖像的繪制。其優點在于快速記錄整個場景,體積小,缺點主要在于激光功率受限、探測距離較近。圖表8:Flash 激光雷達工作原理 資料來源:CSDN,方正證券研究所 B 光學相控陣激光雷達:采用光學相控陣天線代替傳統的機械掃描系統,可以實現高速度、高精度的三維成像。其利用多個小型激光器并列排列,通過控制每個激光器的發射時間和相位,實現激光束在空間上的合成,形成所需的掃描圖案。相比傳統的機械掃描激光雷達,光學相控陣激光雷
24、達具有更高的掃描速度和更長的掃描距離。同時具有更高的精度和靈活性。電子 行業專題報告 9 敬 請 關 注 文 后 特 別 聲 明 與 免 責 條 款 s 然而,光學相控陣激光雷達制造工藝較為復雜,成本較高,同時其性能也受到光源質量、光學元件質量和控制系統精度等因素的影響。圖表9:Quanergy 光學相控陣激光雷達工作原理 資料來源:雷鋒網,方正證券研究所 1.31.3 半固態激光雷達半固態激光雷達 半固態激光雷達具有一些顯著的優點,例如半固態激光雷達利用多個光源組成陣列,實現對不同方向的快速掃描,因此具有較高的掃描速度;通過控制光源的陣列,可以實現對特定方向的光束進行精確合成,從而獲得高精度
25、的測量結果。半固態激光雷達由于沒有機械運動部件,因此體積較小因此體積較小,可以較好的融入到車的外觀中去,但是由于半固態激光雷達掃描的是非結構化數據,因此需要采用更為復雜的算法進行處理,增加了數據處理的難度和計算量。A MEMS 振鏡激光雷達:采用 MEMS 振鏡作為激光光束掃描元件,反射鏡以一定諧波頻率振蕩,由旋轉的微振鏡來反射激光器的光線,從而實現掃描,具有體積小、宏觀結構簡單、可靠性高、功耗低等優勢,是目前激光雷達實現落地應用的較合適的技術路徑。B 轉鏡方案:采用轉鏡作為激光光束掃描元件,工作原理是將激光束照射到轉鏡上,通過轉鏡的旋轉來掃描目標物體,可以實現不同角度的掃描。具有高精度、高分
26、辨率、可靠性高等優點。但是由于轉鏡方案的制造工藝較為復雜,因此成本相對較高。1.41.4 FMCW FMCW 激光雷達激光雷達 相比傳統的基于飛行時間(ToF)的脈沖激光雷達,FMCW 激光雷達基于相干探測方法,通過發出連續的激光束,并控制激光束的頻率隨著時間變化,形成一定的調頻曲線,可以響應目標運動引起的多普勒頻移,提供目標的瞬時視向速度,FMCW激光雷達具有更高的精度和分辨率,同時也具有更強的抗干擾能力。電子 行業專題報告 10 敬 請 關 注 文 后 特 別 聲 明 與 免 責 條 款 s 圖表10:FMCW 激光雷達工作原理 資料來源:CSDN,方正證券研究所 FMCW 激光雷達的接收
27、和掃描中也需要用到硅光芯片,由于硅光芯片既能導電又能導光,因此它既具有光電探測器的功能,又具有調制解調的功能,從而使得整個系統集成化、小型化。由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技術與標準研究所編撰的車載激光雷達技術與應用研究報告(2023 年)統計,截止到 2023 年第三季度,已有 36家中國車企宣布使用激光雷達,預計國內將有高達 106 款搭載激光雷達的車型上市,占全球同期預計發布搭載激光雷達新車型總數量近 90%,中國車企在激光雷達領域將持續引領著行業的創新。圖表11:重點車型激光雷達搭載情況 資料來源:易車,方正證券研究所整理 數量數量雷達類型雷達類型雷達型號雷達型號雷達廠商雷達廠商車型售價車型售價
28、上市時間上市時間車型車型品牌品牌1MEMS半固態Falcon圖達通45.80-53.60萬元2022年3月交付ET7蔚來1MEMS半固態Falcon圖達通32.80-38.60萬元2022年9月交付ET51MEMS半固態Falcon圖達通46.80-54.80萬元2022年8月交付ES7 1MEMS半固態Falcon圖達通49.80-59.8萬元2022年12月ES8(2023款)1MEMS半固態Falcon圖達通33.8萬元2023年5月ES6(2023款)2旋鏡式類固態浩界HAP大疆覽沃22.59萬元2022年5月P5(2022款)小鵬2MEMS半固態RS-LIDAR-M1速騰聚創30.9
29、9-46.99萬元2022年9月G92MEMS半固態RS-LIDAR-M1速騰聚創24.99-33.99萬元2023年3月交付P7i(2023款)2MEMS半固態RS-LIDAR-M1速騰聚創20.99-27.69萬元2023年7月交付G61混合固態AT128禾賽科技45.98萬元2022年8月交付L9理想1混合固態AT128禾賽科技33.98-39.98萬元2022年11月交付L81混合固態AT128禾賽科技31.98-37.98萬元2023年3月交付L73混合固態96線華為34.99-60.00萬元2022年12月阿維塔11華為1-126線華為24.98-30.98萬元2023年6月交付問
30、界M5(2023款)1-126線華為24.98-32.898萬2023年9月問界M73-96線華為30.08-40.08萬2023年11月阿維塔121-華為24.98-34.98萬元2023年11月智界S72混合固態96線華為32.28萬元2022年7月哪吒S(2022款)哪吒2MEMS半固態RS-LIDAR-M1速騰聚創30.18-37.98萬元2023年7月N7騰勢3MEMS半固態RS-LIDAR-M1速騰聚創41.96萬元2022年1月LX埃安-21.99-33.99萬元2023年7月昊鉑GT3固態96線華為39.79-42.99萬元2023年5-6月阿爾法S極狐2MEMS半固態RS-L
31、IDAR-M1速騰聚創33.88-57.88萬元2022年L7智己2MEMS半固態RS-LIDAR-M1速騰聚創28.98-45.98萬元2023年2月LS7電子 行業專題報告 11 敬 請 關 注 文 后 特 別 聲 明 與 免 責 條 款 s 2 2 海外巨頭跟蹤海外巨頭跟蹤:洗牌加速,新技術持續落地:洗牌加速,新技術持續落地 行業內主要的激光雷達公司包括美國的 Velodyne、Luminar、Aeva、Ouster,以色列的 Innoviz,德國的 Ibeo,以及國內的速騰聚創、禾賽科技、圖達通、華為等。在行業發展早期國外公司為技術主導,但近幾年國內激光雷達公司投入大量研發,逐步完成了
32、技術的追趕甚至在一定范圍內實現超越。根據 Yole Intelligence 發布的2023 年全球車載激光雷達市場與技術報告,調高了對乘用車和輕型商用車激光雷達市場的中長期預測:到 2030 年,乘用車和輕型商用車激光雷達市場將到達 53 億美元,比去年預測的高出 10 億美元。圖表12:激光雷達全球市場空間預測 資料來源:Yole,電子發燒友,方正證券研究所 從全球激光雷達市場格局來看,2022 年,禾賽以近 50%的市場份額連續兩年穩居全球車載激光雷達總營收榜首,并且其市場份額從 2021 年的 42%進一步擴大至47%。圖達通則依靠蔚來汽車的持續出貨,以 15%的市場份額奪得第二名,法
33、雷奧、速騰聚創分別以 13%、9%的市場份額位列第三、第四。圖表13:激光雷達全球競爭格局 資料來源:Yole,電子發燒友,方正證券研究所 電子 行業專題報告 12 敬 請 關 注 文 后 特 別 聲 明 與 免 責 條 款 s 隨著中國智能駕駛行業快速崛起,ADAS 功能量產規模進一步擴大,國內頭部車企對激光雷達的需求猛增,Yole 預測 2023 年全球車載激光雷達市占率前五的廠商中,前三名都會是中國企業,分別是禾賽、速騰聚創和圖達通。剩下約 20%的份額則由法雷奧、大疆覽沃、華為、Cepton、Innoviz 等多家公司瓜分。圖表14:激光雷達 2023 年市場份額預測 資料來源:Yol
34、e,電子發燒友,方正證券研究所 2.12.1 InnovizInnoviz:與寶馬深入合作,與寶馬深入合作,獲大眾獲大眾 4040 億美元訂單億美元訂單 以色列激光雷達傳感器研發商 Innoviz 成立于 2016 年,由來自以色列國防軍情報部隊精英技術部門的四位聯合創始人創建。該公司專注于研發固態激光雷達(LiDAR)傳感器,致力于為自動駕駛和高級駕駛輔助系統(ADAS)市場提供創新的解決方案。Innoviz 的激光雷達傳感器在市場上具有較高的競爭力,已被多家知名汽車制造商和自動駕駛技術公司選用。2017 年宣布與全球第三大代工廠 Jabil(捷普)合作,2018 年宣布與 Magna(麥格
35、納)合作寶馬項目,并于為寶馬 2021 年推出的 L3 量產車提供激光雷達。2022 年 8 月以色列激光雷達公司 Innoviz 宣布,將向大眾汽車集團旗下的 CARIAD 提供激光雷達硬件和配套軟件,交易總價達 40 億美元,預計 2025 年開始交付。Innoviz 旗下共有三大產品線:1)InnovizOne:最遠探測距離 250 米,適用于 L3-L5 級汽車;2)InnovizTwo:成本較 InnovizOne 降低了 70%以上,同時性能顯著提升,主要針對 L2+級市場,L3-L4 亦適用,將應用于大眾等品牌;3)Innoviz360:性能、成本和耐用性都得到顯著提升,最遠探測
36、距離 300m,主要針對 L4/5 級自動駕駛,計劃 2024 年量產。電子 行業專題報告 13 敬 請 關 注 文 后 特 別 聲 明 與 免 責 條 款 s 圖表15:Innoviz 季度收入 圖表16:Innoviz 季度 GAAP 凈利潤 資料來源:彭博,方正證券研究所 資料來源:彭博,方正證券研究所 2.22.2 LuminarLuminar:加速全球化工廠布局:加速全球化工廠布局 Luminar 是一家美國激光雷達公司,由 Austin Russell 在 2012 年創立,專注于MEMS 混合固態激光雷達領域。該公司在 1550nm 波長持續深耕,主要產品為 Iris和 Hydr
37、a。其中,Hydra 是上一代激光雷達產品,主要用于測試和開發;公司最新的車規級產品 Iris 于 2022 年量產,與沃爾沃達成供應協議,用于 2022 年上市的自動駕駛系統。Luminar 已經與多家汽車制造商合作,包括奔馳、沃爾沃、奧迪、豐田研究院、英特爾的 Mobileye、空客以及上汽集團 和 AV 運營商小馬智行等重要客戶。圖表17:美國激光雷達公司 Luminar 資料來源:激光網,方正證券研究所 Luminar 今年三月在投資者日活動推出了新版本的 Iris 傳感器,公司稱其具有 300 米(984 英尺)的檢測范圍,Luminar 正在與梅賽德斯合作,將 Iris Plus
38、激光雷達集成到其車輛中,預計將于 2025 年開始量產。同時 Luminar 計劃在亞洲開設一家制造工廠以支持生產。墨西哥工廠也于今年第二季度開始上線,Luminar 還與合同制造商 Fabrinet 一起擴建泰國的另一家工廠以生產光學組件。-12-10-8-6-4-20246Q12020Q22020Q32020Q42020Q12021Q22021Q32021Q42021Q12022Q22022Q32022Q42022Q12023Q22023Q32023營業收入(百萬美元)-80-70-60-50-40-30-20-100Q12020Q22020Q32020Q42020Q12021Q22021
39、Q32021Q42021Q12022Q22022Q32022Q42022Q12023Q22023Q32023GAAP凈利潤(百萬美元)電子 行業專題報告 14 敬 請 關 注 文 后 特 別 聲 明 與 免 責 條 款 s 圖表18:Luminar 季度收入 圖表19:Luminar 季度 GAAP 凈利潤 資料來源:彭博,方正證券研究所 資料來源:彭博,方正證券研究所 2.32.3 VelodyneVelodyne&Ouster&Ouster:合并經營,競爭格局快速洗牌:合并經營,競爭格局快速洗牌 美國Velodyne是一家位于加州硅谷的技術公司,以激光雷達傳感器技術為核心,提供自動駕駛解決
40、方案。公司由 David Hall 于 1983 年創立,早期以音響業務起家,后來逐漸將業務拓展至激光雷達領域。2021 年全年,Velodyne 出貨量達到了 15000 多個,其中有 2400 多個是固態傳感器,大部分為機械激光雷達。根據2022 年 Velodyne 官網的合并公告,Ouster 與 Velodyne 完成“對等合并”,新公司繼續使用 Ouster 的名字,合并后的公司將擁有 850 多家現有客戶、豐富的專利組合。但是后續隨著圖達通、法雷奧、禾賽科技、速騰、華為等廠商的快速崛起,曾占據全球激光雷達市場 80%以上份額的 Velodyne 市占率縮水。圖表20:Velody
41、ne 季度收入 圖表21:Velodyne 季度 GAAP 凈利潤 資料來源:彭博,方正證券研究所 資料來源:彭博,方正證券研究所 024681012141618Q1 2019Q2 2019Q3 2019Q4 2019Q1 2020Q2 2020Q3 2020Q4 2020Q1 2021Q2 2021Q3 2021Q4 2021Q1 2022Q2 2022Q3 2022Q4 2022Q1 2023Q2 2023Q3 2023營業收入(百萬美元)-400-350-300-250-200-150-100-50050Q1 2019Q2 2019Q3 2019Q4 2019Q1 2020Q2 2020
42、Q3 2020Q4 2020Q1 2021Q2 2021Q3 2021Q4 2021Q1 2022Q2 2022Q3 2022Q4 2022Q1 2023Q2 2023Q3 2023GAAP凈利潤(百萬美元)-70%-60%-50%-40%-30%-20%-10%0%05101520253035Q32020Q42020Q12021Q22021Q32021Q42021Q12022Q22022Q32022營業收入(百萬美元)YoY(右軸)-120-100-80-60-40-200Q32019Q42019Q12020Q22020Q32020Q42020Q12021Q22021Q32021Q42021
43、Q12022Q22022Q32022凈利潤(百萬美元)電子 行業專題報告 15 敬 請 關 注 文 后 特 別 聲 明 與 免 責 條 款 s 圖表22:Ouster 季度收入 圖表23:Ouster 季度 GAAP 凈利潤 資料來源:彭博,方正證券研究所 資料來源:彭博,方正證券研究所 2.42.4 AevaAeva:F FMCWMCW 技術領先者,產品有望后年投產技術領先者,產品有望后年投產 Aeva 的激光雷達傳感器采用先進的調頻連續波(FMCW)技術,可以實現高精度的距離和速度測量,以及高分辨率的點云成像。這使得傳感器能夠準確檢測和識別車輛周圍的所有物體,包括行人、車輛和障礙物,最遠可
44、以探測到 500 米外的物體。2021 年 1 月,Avea 與日本電裝宣布達成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同推進 FMCW(調頻連續波)激光雷達的量產,目標是滿足大眾市場的需求。Aeva 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表示,公司已拿到全球前十車企的定點,量產車型預計在 2025 年投產。圖表24:Mobileye FMCW 激光雷達性能表現 資料來源:高工智能汽車,方正證券研究所 圖表25:Aeva 季度收入 圖表26:Aeva 季度 GAAP 凈利潤 資料來源:彭博,方正證券研究所 資料來源:彭博,方正證券研究所 -20%0%20%40%60%80%100%120%0510152025Q12021Q2202
45、1Q32021Q42021Q12022Q22022Q32022Q42022Q12023Q22023Q32023營業收入(百萬美元)YoY(右軸)-200-180-160-140-120-100-80-60-40-200Q32020Q12021Q22021Q32021Q42021Q12022Q22022Q32022Q42022Q12023Q22023Q32023GAAP凈利潤(百萬美元)-200%-100%0%100%200%300%400%0.00.51.01.52.02.53.03.54.0營業收入(百萬美元)YoY(右軸)-500%-400%-300%-200%-100%0%100%-50
46、-40-30-20-100Q1 2020Q2 2020Q3 2020Q4 2020Q1 2021Q2 2021Q3 2021Q4 2021Q1 2022Q2 2022Q3 2022Q4 2022Q1 2023Q2 2023Q3 2023GAAP凈利潤(百萬美元)YoY(右軸)電子 行業專題報告 16 敬 請 關 注 文 后 特 別 聲 明 與 免 責 條 款 s 3 3 下游應用下游應用加速加速滲透滲透,激光雷達出貨提升激光雷達出貨提升 3.13.1 遠期展望百億美金市場遠期展望百億美金市場,伴伴隨隨自動駕駛自動駕駛快速成長快速成長 激光雷達是自動駕駛系統中一項關鍵技術,近年全球智能網聯汽車產
47、業進入加速發展新階段,推動著激光雷達市場規模高速增長。2022 年全球激光雷達解決方案市場規模為 120 億元,近五年 CAGR 達 63%,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預測,2023 年全球激光雷達解決方案市場規模將達到 227 億元,2024 增至 512 億元。國內方面,隨著智能化技術的持續突破和升級,受無人駕駛車隊規模擴張、高級輔助駕駛中激光雷達應用滲透率提升、以及機器人及智慧城市建設等領域需求的推動,國內激光雷達市場駛入快車道,2022 年市場規模約 26.4 億元,預計 2026 年可增至 139.6 億元。圖表27:2020-2024 年全球激光雷達解決方案市場規模 圖表28:2022-2
48、026 年中國激光雷達市場規模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方正證券研究所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方正證券研究所 應用端智能駕駛迅速擴容,預計應用端智能駕駛迅速擴容,預計 2 24 4 年趕超機器人領域。年趕超機器人領域。據灼識咨詢,在激光雷達解決方案的諸多應用場景中,智能駕駛汽車有望從 2022 年的 34 億元增至 2030年破萬億人民幣,CAGR 高達 103%,隨之同期市場份額預計從 28.7%提升至 79.8%,超過機器人領域(22 年占比 68.2%)占據最大份額。我們認為,隨著汽車自動化水平的提升,單車激光雷達搭載數量將不斷增加,L3、L4 和 L5 級別自動駕駛或分別需要平均
49、搭載 1 顆、2-3 顆和 4-6 顆激光雷達,市場空間較大。0%20%40%60%80%100%120%140%01002003004005006002020202120222023E2024E市場規模(億元)YoY(右軸)0%20%40%60%80%100%120%140%160%180%200%0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50020222023E2024E2025E2026E市場規模(億元)YoY(右軸)電子 行業專題報告 17 敬 請 關 注 文 后 特 別 聲 明 與 免 責 條 款 s 圖表29:全球激光雷達解決方案按應用劃分市場規模(按銷售額計算,十億元
50、)資料來源:速騰聚創招股書,方正證券研究所 無人駕駛興起,市場需求與日俱增。無人駕駛興起,市場需求與日俱增。近年來,無人駕駛行業發展迅速,激光雷達作為無人駕駛的重要傳感器規模增長較快,其在無人駕駛運用原理是通過 3D 建模進行環境感知,然后通過雷射掃描得到汽車周圍環境的 3D 模型,運用相關算法比對相鄰幀數環境的變化,從而探測出周圍的車輛和行人,做出相應的駕駛判斷。據 Yole 相關統計,2021 年,全球激光雷達無人駕駛領域的出貨量約 24 萬個,同比增長 71.43%,預計 2025 年其出貨量將達 130 萬個,CAGR 達 56.2%。圖表30:2017-2025 年全球激光雷達在無人
51、駕駛領域出貨量 資料來源:Yole,智研咨詢,方正證券研究所 0.5 1.3 3.4 10.6 33.2 112.7 204.0 302.9 472.0 692.8 1,000.3 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11002020202120222023E2024E2025E2026E2027E2028E2029E2030E智能駕駛汽車機器人其他0%50%100%150%200%250%300%350%020406080100120140201720182019202020212022E2023E2024E2025E全球激光雷達在無人駕駛領域出貨量(萬個)YoY
52、(右軸)電子 行業專題報告 18 敬 請 關 注 文 后 特 別 聲 明 與 免 責 條 款 s 3.23.2 自動駕駛滲透加速,激光雷達放量自動駕駛滲透加速,激光雷達放量可期可期 輔助駕駛成汽車研發的重點方向,輔助駕駛成汽車研發的重點方向,L L3 3 為自動駕駛重要分水嶺為自動駕駛重要分水嶺。根據 SAE 分級,自動駕駛有 5 個級別,L0 即人工駕駛;L2 部分自動化駕駛較為普及,是大多數車型已經具備的功能;L3 級已可由車輛完成絕大部分操作,但駕駛員仍需保持注意力;L4 只有在特定地段才需人工操縱其余時間告別駕駛員,并且無需保持注意力;L5 完全自動化,目前還只停留在概念階段,所有駕駛
53、操作均可由車輛完成。圖表31:自動駕駛技術分級與特征 資料來源:CSDN,方正證券研究所 車載激光雷達被認為是車載激光雷達被認為是 L L3 3 級以上自動駕駛必備傳感器。級以上自動駕駛必備傳感器。在積極擁抱智能駕駛技術發展的同時,安全冗余是人們考慮的關健要素,含激光雷達的多傳感器融合方案是智能駕駛提速的安全保障。隨汽車自動化水平的提升,單車激光雷達搭載數量將不斷增加,L3、L4 和 L5 級別自動駕駛或分別需要平均搭載 1 顆、2-3 顆和4-6 顆激光雷達。早期車載激光雷達成本高達幾萬美元,近期已下探至幾百美元水平,為車載激光雷達的規模商用奠定了基礎。激光雷達被作為智能駕駛的重要賣點,逐漸
54、布局上車。激光雷達被作為智能駕駛的重要賣點,逐漸布局上車。從 2021 年以來,小鵬、蔚來、理想、極狐、智己等國內車企開始逐步推出搭載了激光雷達的車型,單車搭載量在 1-4 顆不等,越來越多的廠商也在計劃布局上車,據 Yole 統計,截止2023 年第三季度,已有 36 家中國車企宣布使用激光雷達,預計國內將有高達 106款搭載激光雷達的車型上市,占全球同期預計發布搭載激光雷達新車型總數量近90%,國內激光雷達車企的數量和規模將在未來一段時間長期領跑。電子 行業專題報告 19 敬 請 關 注 文 后 特 別 聲 明 與 免 責 條 款 s 圖表32:國內激光雷達迎來上車潮 資料來源:佐思汽車研
55、究,方正證券研究所 智駕汽車滲透率穩定提升,智駕汽車滲透率穩定提升,L L2 2 向向 L L3+3+過度正當時。過度正當時。近年來,全球智能駕駛汽車滲透率逐步提升,從 2020 年的 23.4%增至 2022 年 42.7%,同時帶動智能駕駛汽車出貨量的增加,2022 年全球智能駕駛汽車的出貨量達 3440 萬臺,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的預測,2023 年出貨量預計可達 4210 萬臺,滲透率增至 51.0%,2025 年出貨量攀升至 5430 萬臺,滲透率達 63.5%。國內來看,我國量產乘用車自動駕駛等級正在由 L2 向 L3+過度,2022 年我國在售新車 L2 和 L3 滲透率分別為 3
56、5%和9%,預計 2023 年可達 51%和 20%。部分科技公司正逐步研發 L4 級自動駕駛,并在部分城市路段和特定場景下進行測試,但目前高級別自動駕駛仍存在政策法規、安全性、技術成熟度等眾多挑戰,根據慧博資訊數據,2022 年我國 L4 滲透率為2%,預計 2023 年將達到 11%。圖表33:全球智能駕駛汽車出貨量及滲透率預測 圖表34:2022-2023 中國在售新車自動駕駛搭載率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方正證券研究所 資料來源:慧博資訊,方正證券研究所 燃油車動力反饋和續航不足燃油車動力反饋和續航不足,電動汽車更適合自動駕駛,電動汽車更適合自動駕駛。燃油車是否適合使用智能駕駛技術
57、,可以從以下方面考慮:1)燃油車動力反饋較慢,其動力系統為一套0%10%20%30%40%50%60%7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2020202120222023E2024E2025E出貨量(萬臺)滲透率(右軸)24%35%9%2%11%51%20%11%0%10%20%30%40%50%60%L1L2L3L420222023E電子 行業專題報告 20 敬 請 關 注 文 后 特 別 聲 明 與 免 責 條 款 s 非常復雜的機械結構,提速感相對遲鈍,疊加智駕系統本身判斷響應時間,在緊急情況下危險系數會增加;2)油車車內的鉛酸蓄電池在發動機運作時才會給其
58、供電,駐車狀態下續航較短,無法很好的供應自動駕駛系統所需耗電量,勉強支持 L2 及以下智駕系統,不利于迭代發展;3)傳統燃油車的 LIN、CAN 總線網絡在自動駕駛上已經無法應付,需要升級到更快的 MOST 以及車載以太網總線,但由于燃油車平臺化、模塊化的重復利用,牽連眾多,很難在架構上推倒重來。圖表35:全球電動汽車銷量及預測(萬輛)圖表36:中國電動汽車銷量及預測(萬輛)資料來源:IEA,方正證券研究所 資料來源:IEA,方正證券研究所 我國將智能汽車自動駕駛分為 5 個階段,分別為:輔助駕駛階段(DA,可對應 L1)、部分自動駕駛階段(PA,可對應 L2)、有條件自動駕駛階段(CA,可對
59、應 L3)、高度自動駕駛階段(HA,可對應 L4)和完全自動駕駛階段(FA,可對應 L5)。2020年發布的智能網聯汽車技術路線圖 2.0中指出:在 2025 年,我國 PA 與 CA 級智能網聯汽車市場份額占比應超 50%。(L2+L350%);到 2030 年,PA 與 CA 級份額超 70%,HA 級網聯汽車份額達到 20%。(L2+L370%,L420%);到 2035 年,中國方案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體系更加完善,各類網聯式高度自動駕駛車輛廣泛運行于中國廣大地區。圖表37:我國自動駕駛發展規劃 資料來源:智能網聯汽車技術路線圖 2.0,方正證券研究所 140150200460730160
60、03100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201820192020202120222025E2030EBEVPHEV8283922704407901300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201820192020202120222025E2030EBEVPHEV電子 行業專題報告 21 敬 請 關 注 文 后 特 別 聲 明 與 免 責 條 款 s 根據 IHS Markit 數據,2021 年 L2 級自動駕駛市場滲透率為 20%,L3 還未有所表現。針對上述目標,2025 年預期實現 L2 和 L3 的市場份額超過 50%,2030
61、 年市場份額合計超過 70%,增量空間較大,市場表現仍值得期待。圖表38:中國自動駕駛市場滲透率 圖表39:全球 ADAS 市場規模及預測 資料來源:IHS Markit,前瞻產業研究院,方正證券研究所 資料來源:PRECEDENCE RESEARCH,方正證券研究所 圖表40:2025 全球主要國家地區 ADAS 滲透率預測 圖表41:2025 年全球 ADAS 功能滲透率預測 資料來源:Roland Berger,方正證券研究所 資料來源:Roland Berger,方正證券研究所 0%20%40%60%80%100%20212025E2030EL0L1L2L3L412.0%12.5%13
62、.0%13.5%14.0%14.5%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1,800市場規模(億美元)YoY(右軸)0%20%40%60%80%100%美國歐盟中國三個國家地區合計L0L1L2/L2+L3L4/L5電子 行業專題報告 22 敬 請 關 注 文 后 特 別 聲 明 與 免 責 條 款 s 4 4 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國內廠商加速崛起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國內廠商加速崛起 4.14.1 上游上游激光器探測器壁壘高,中游系國內優先突破口激光器探測器壁壘高,中游系國內優先突破口 激光雷達激光雷達上游上游主要包含發射、接收、信息處理和掃描等四大模塊。主要包含發射、接
63、收、信息處理和掃描等四大模塊。發射端的發射光學系統包括光束控制器、激勵源、激光器;不同光源成本差距較大,發射端是激光雷達重要成本構成,占 30%-50%。接收端將光信號轉換成電信號,主要有光電探測器以及處理芯片,最后放大信號并使用芯片進行處理。光束控制需要掃描系統,不同掃描方式會有不同結構設計。圖表42:激光雷達成本結構及主要供給廠商 資料來源:華經產業研究院,方正證券研究所 具體來看,產業鏈上游可分為四個部分,整體海外廠商占據市場主要份額,但近年國產替代以成本優勢快速占據市場:激光器和探測器:激光器和探測器:以海外為主,包括艾邁斯歐司朗、Lumentum、HAMAMATSU、II-VI 等;
64、國內的供應商有縱慧芯光、瑞波光電、華芯半導體、長江華芯等。而光纖激光器主要供應商有海外的 Luminar、Lumibird、IPG 光電、昂納、以及國內的鐳神智能等。探測器方面,海外供應商主要有艾邁斯歐司朗、安森美、Firstsensor、HAMAMATSU、索尼等;國內主要為量芯集成、靈明光子、芯視界微電子、光迅科技、阜時科技等。FPGAFPGA:FPGA 通常被用作激光雷達的主控芯片,海外主流的供應商有賽靈思(AMD 收購)、Altera(英特爾收購)、Lattice 等;國內主要的供應商有紫光同創、智多晶微電子、復旦微電子、安路科技、高云半導體等。從性能上來說,國內目前發展仍大幅落后于海
65、外,但國內產品的邏輯資源規模和高速接口性能,也能夠滿足激光雷達的需求。FPGA 雖然是目前主流方案,但隨著對性能及整體系統需求的提升,集成度更高的 SoC 可能會在未來激光雷達上受到廣泛應用,比如集成了光電探測器、前端電路、波形數字化、波形算法處理、激光脈沖控制等功能模塊的 SoC。模擬芯片:模擬芯片:主要是高精度 ADC,在發光控制、光電信號轉換,以及電信號實時處理等關鍵子系統上都需要用到。海外主流的供應商有 TI、ADI 等,國內電子 行業專題報告 23 敬 請 關 注 文 后 特 別 聲 明 與 免 責 條 款 s 矽力杰、圣邦微、芯??萍嫉榷伎梢怨嚓P芯片,但與海外龍頭產品在性能上有
66、一些差距。光學部件:光學部件:包括有 MEMS 振鏡、各種光學鏡片、OPA 硅光芯片等。MEMS 振鏡主要由海外廠商供應,HAMAMTSU、英飛凌、ST 等;國內波弗光電、知微傳感、英唐智控、鐳神智能等都有相關產品布局或已經被應用。光學鏡片方面,國內主要廠商已有成熟技術,國內供應鏈在光學部件已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且在成本方面具備競爭優勢,基本可替代國外供應鏈并滿足產品加工的需求。圖表43:主要激光器分類對比情況 資料來源:華經產業研究院,方正證券研究所 中游中游企業企業競爭充分,國內廠商實力出眾。競爭充分,國內廠商實力出眾。產業鏈中游主要為激光雷達集成品制造商,參與者眾多,競爭較激烈。激光雷達
67、目前尚處在量產初期,隨著技術路徑的發展性能和成本優勢在各家廠商存在轉移的可能性,整體競爭格局尚未成型,也是國產廠商能較好發展的切入點。當前激光雷達市場競爭力較強的廠商主要集中在中國、美國歐洲。國內來看,速騰聚創、禾賽科技、鐳神智能、華為等企業發展迅猛,相關產品市場份額占比較前,根據 Yole 數據,2021 年速騰聚創在全球激光雷達市場份額占比已達 10%,超過 Luminar 排名第二。電子 行業專題報告 24 敬 請 關 注 文 后 特 別 聲 明 與 免 責 條 款 s 圖表44:國內部分激光雷達廠商介紹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方正證券研究所 圖表45:2021 年全球激光雷達企業市
68、場份額情況 資料來源:Yole,中商產業研究院,方正證券研究所 激光雷達下游產業鏈按照應用領域主要分為無人駕駛、高級輔助駕駛、服務機器人和車聯網行業:無人駕駛行業:無人駕駛行業:國外無人駕駛技術研究起步較早,從車隊規模、技術水平以及落地速度來看,相比國內仍具有一定的領先優勢。國內無人駕駛技術研究發展迅速,不斷有應用試點和項目落地,與國外公司的差距在不斷縮小。高級輔助駕駛行業:高級輔助駕駛行業:該行業下游企業主要包括世界各地的整車廠、Tier 1 公司及新勢力造車企業。激光雷達用于量產車項目,通常需要激光雷達公司與車廠或Tier 1 公司達成長期合作,一般項目的周期較長。28%10%7%法雷奧速
69、騰聚創Luminar覽沃科技電裝大陸其他電子 行業專題報告 25 敬 請 關 注 文 后 特 別 聲 明 與 免 責 條 款 s 機器人行業:機器人行業:國內快遞和即時配送行業相比國外市場容量更大,服務機器人國內技術發展水平與國外相當,從機器人種類的豐富度和落地場景的多樣性而言,國內企業更具優勢。車聯網行業:車聯網行業:該行業下游企業主要為車聯網方案提供商。通過這些公司將包括激光雷達在內的車聯網服務整合銷售給各地政府和科技園區,也存在激光雷達公司政府和科技園區直接對接的情況。得益于“新基建”等國家政策的大力推動,國內車聯網領域發展較國外更加迅速。圖表46:激光雷達下游相關公司 資料來源:各公司
70、官網,方正證券研究所 4.24.2 國產化水平大幅提升,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國產化水平大幅提升,市場規模不斷擴大 中國自動駕駛滲透率提升,車載激光雷達前景廣闊。中國自動駕駛滲透率提升,車載激光雷達前景廣闊。根據沙利文預測,2025 年全球激光雷達市場規模有望達到 135.4 億美元,中國激光雷達市場規模預計達 43.1億美元,占比 31.8%。我們認為,隨著人工智能和自動駕駛技術的快速發展,中國將不斷擴大市場規模占比,成為全球主要的激光雷達銷售市場。隨著智能化技術的持續突破和升級,受無人駕駛車隊規模擴張、高級輔助駕駛中激光雷達應用滲透率提升等方面的推動,預計激光雷達市場規模將實現快速擴容。2021
71、 年我國車載激光雷達市場規模達到 4.6 億元,2025 年市場規模有望達到 54.7 億元,實現 85.8%的年復合增長率。電子 行業專題報告 26 敬 請 關 注 文 后 特 別 聲 明 與 免 責 條 款 s 圖表47:2025 年激光雷達市場規模預測(億美元)圖表48:中國車載激光雷達市場規模及預測 資料來源:沙利文,智研咨詢,方正證券研究所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方正證券研究所 車載激光雷達受到資本市場的廣泛關注。車載激光雷達受到資本市場的廣泛關注。IT 桔子投融資數據庫統計結果顯示,2020 年全球激光雷達投融資數量超 16 起,國內超 12 起。2021 年全球激光雷達投融資
72、數量超 30 起,國內超 23 起。22 年 1-8 月,全球激光雷達投融資數量超 16起,國內超 12 起。融資金額方面,2017 年至 2021 年間中國激光雷達企業融資總額超 120 億元人民幣,其中 2021 年全年激光雷達領域的投資金額達 56 億元,同比增長 47.3%。2022 年激光雷達領域的市場關注度有所下滑,國內自動駕駛領域發生融資事件 92 起,披露融資額累計達 178 億元,對比同期,融資起數和融資額分別下降約 30%和 60%。圖表49:2016-2022 年部分汽車激光雷達企業融資歷史(百萬美元)資料來源:中國信通院,方正證券研究所 國內五巨頭領銜,激光雷達市場格局
73、初定。國內五巨頭領銜,激光雷達市場格局初定。經過市場競爭,如今本土激光雷達供應商率先崛起,代表企業有禾賽科技、速騰科技、圖達通、大疆覽沃、華為、北醒、萬集科技等。根據佐思汽研統計,2023 年 1-7 月,國內乘用車前裝市場 TOP5激光雷達企業均來自本土,其中禾賽位居榜首,市占率在 45%以上;其次是圖達通,主要服務蔚來系車型,市占率達到 25%。135.443.1020406080100120140160全球中國4.6 16.0 24.8 37.2 54.7 0%50%100%150%200%250%300%010203040506020212022E2023E2024E2025E市場規模
74、(億元)YoY(右軸)電子 行業專題報告 27 敬 請 關 注 文 后 特 別 聲 明 與 免 責 條 款 s 圖表50:2023 年 1-7 月國內激光雷達市場競爭格局 資料來源:佐思汽車研究,方正證券研究所 固態補盲固態補盲激光雷達新賽道。激光雷達新賽道。2022 年 5 月,亮道智能推出首款純固態側向補盲激光雷達 LDSatellite,面向前裝量產,擁有 12075超大視場角。上海車展還展出了前向+側向補盲激光雷達的集成 DEMO 實車。隨后,禾賽科技、速騰聚創、一徑科技、圖達通紛紛推出補盲激光雷達,上市時間均定在 2023 年內。圖表51:國內主要補盲激光雷達產品對比 資料來源:佐思
75、汽車研究,方正證券研究所 芯片國產化,激光雷達規?;善?。芯片國產化,激光雷達規?;善?。從系統構成看,激光雷達芯片主要包括發射端芯片、接收端芯片、信息處理芯片等。經過多年發展,國內發射端 VCSEL 芯片已進入成熟量產階段,但接收端 SPAD 芯片主要被索尼、安森美等企業壟斷。因此,國內 SPAD 芯片企業,包括阜時科技、識光芯科、芯視界、靈明光子等,加速技術發展,已實現新的突破。2023 年 8 月,阜時科技發布全固態激光雷達面陣SPAD 芯片 FL6031,采用 Stacked-BSI 工藝,集成 360 x150 的 SPAD 像素陣列,有效像素超過 50k,并滿足上車要求?;?FL
76、6031 芯片,蘇州光之矩與武漢萬集已完成全固態激光雷達的 Demo 開發。信息處理芯片方面,以 FPGA 為主,主要實現時序控制、波形算法處理、其他功能模塊控制等。主要廠商為 Xilinx 和 Altera。速騰聚創、圖達通、大疆等車載激光雷達產品的 FPGA 芯片均來自 Xilinx。2023 年 9 月,蔚來發布自研的激光雷達主控芯片“楊戩”(芯片型號為 NX6031)。芯片配備 8 個 9bit 的 AD 模數采樣,每通道采樣頻率高達 1GHz,能夠高效捕獲激光回波信號。電子 行業專題報告 28 敬 請 關 注 文 后 特 別 聲 明 與 免 責 條 款 s 5 5 投資建議投資建議
77、激光雷達整機廠商:激光雷達整機廠商:禾賽科技、速騰聚創(未上市)、圖達通(未上市)、華為(未上市)、大疆(未上市)等。光學元件光學元件&ODM&ODM:舜宇光學科技、高偉電子、水晶光電、永新光學、宇瞳光學、藍特光學、聯創電子、騰景科技等。芯片:芯片:長光華芯、炬光科技、縱慧芯光(未上市)、源杰科技等。6 6 風險提示風險提示 1 1)自動駕駛需求不及預期自動駕駛需求不及預期:激光雷達下游應用自動駕駛增量顯著,若其需求發展不及預期,可能影響激光雷達整體出貨量,致使行業不景氣;2 2)市場價格競爭加?。菏袌鰞r格競爭加?。喝羰袌鰞r格競爭加劇,可能帶來產品利潤下滑,造成企業業績不及預期,影響未來行業整
78、體發展;3 3)研發不及預期:)研發不及預期:激光雷達行業發展需要較高的研發投入支持,若技術研發進展不及預期,可能造成行業增速放緩。電子 行業專題報告 29 敬 請 關 注 文 后 特 別 聲 明 與 免 責 條 款s分析師聲明分析師聲明 作者具有中國證券業協會授予的證券投資咨詢執業資格,保證報告所采用的數據和信息均來自公開合規渠道,分析邏輯基于作者的職業理解,本報告清晰準確地反映了作者的研究觀點,力求獨立、客觀和公正,結論不受任何第三方的授意或影響。研究報告對所涉及的證券或發行人的評價是分析師本人通過財務分析預測、數量化方法、或行業比較分析所得出的結論,但使用以上信息和分析方法存在局限性。特
79、此聲明。免責聲明免責聲明 本研究報告由方正證券制作及在中國(香港和澳門特別行政區、臺灣省除外)發布。根據證券期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本報告內容僅供我公司適當性評級為 C3 及以上等級的投資者使用,本公司不會因接收人收到本報告而視其為本公司的當然客戶。若您并非前述等級的投資者,為保證服務質量、控制風險,請勿訂閱本報告中的信息,本資料難以設置訪問權限,若給您造成不便,敬請諒解。在任何情況下,本報告的內容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也沒有考慮到個別客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方正證券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報告所載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投資者需自行承擔風險。本報告版權僅為方正證券所有
80、,本公司對本報告保留一切法律權利。未經本公司事先書面授權,任何機構或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復制、轉發或公開傳播本報告的全部或部分內容,不得將報告內容作為訴訟、仲裁、傳媒所引用之證明或依據,不得用于營利或用于未經允許的其它用途。如需引用、刊發或轉載本報告,需注明出處且不得進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刪節和修改。評級評級說明:說明:類別類別 評級評級 說明說明 公司評級 強烈推薦 分析師預測未來12個月內相對同期基準指數有20%以上的漲幅。推薦 分析師預測未來12個月內相對同期基準指數有10%以上的漲幅。中性 分析師預測未來12個月內相對同期基準指數在-10%和10%之間波動。減持 分析師預測未來12個月
81、內相對同期基準指數有10%以上的跌幅。行業評級 推薦 分析師預測未來12個月內行業表現強于同期基準指數。中性 分析師預測未來12個月內行業表現與同期基準指數持平。減持 分析師預測未來12個月內行業表現弱于同期基準指數?;鶞手笖嫡f明 A股市場以滬深300 指數為基準;香港市場以恒生指數為基準,美股市場以標普500指數為基準。方正證券研究所聯系方式:方正證券研究所聯系方式:北京:西城區展覽館路 48 號新聯寫字樓 6 層 上海:靜安區延平路71號延平大廈2樓 深圳:福田區竹子林紫竹七道光大銀行大廈31層 廣州:天河區興盛路12號樓雋峰苑2期3層方正證券 長沙:天心區湘江中路二段36號華遠國際中心37層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