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行業專題研究:消費電子2024年會怎么樣?-240103(28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電子行業專題研究:消費電子2024年會怎么樣?-240103(28頁).pdf(28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 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1 證券研究報告 電子電子 消費電子:消費電子:2024 年會怎么樣?年會怎么樣?華泰研究華泰研究 電子電子 增持增持 (維持維持)研究員 黃樂平,黃樂平,PhD SAC No.S0570521050001 SFC No.AUZ066 +(852)3658 6000 研究員 陳旭東陳旭東 SAC No.S0570521070004 SFC No.BPH392 +(86)21 2897 2228 研究員 張宇張宇 SAC No.S0570523090002 SFC No.BSF274 +(86)10 6321 1166 研究員 胡宇舟
2、胡宇舟 SAC No.S0570523070005 SFC No.BOB674 +(86)21 2897 2228 研究員 黃禮悅黃禮悅 SAC No.S0570523070007 SFC No.BRH099 +(86)21 2897 2228 研究員 王心怡王心怡 SAC No.S0570523110001 SFC No.BTB527 +(86)21 2897 2228 聯系人 湯仕翯湯仕翯 SAC No.S0570122080264 +(86)21 2897 2228 聯系人 于可熠于可熠 SAC No.S0570122120079 +(86)21 2897 2228 行業行業走勢圖走勢圖
3、 資料來源:Wind,華泰研究 2024 年 1 月 03 日中國內地 專題研究專題研究 2024 年展望年展望:關注:關注 AI 終端、終端、MR、汽車智能化、華為、汽車智能化、華為產業鏈產業鏈 2023 年,SW 電子漲 7.3%,跑贏上證指數(-3.7%),消費電子板塊公司基本面前低后高,下半年在 Mate 60 等新機帶動下,中國智能手機迎來一波久違的“小陽春”;在 AI 浪潮帶動下,算力相關及 AI PC/手機等廠商廣受關注。展望 2024,我們認為在 AI 和 MR 等驅動下,關注幾條主線:1)AI 端側落端側落地:地:看好 AI PC、AI 手機。2)MR:關注 Vision P
4、ro 初代產品效果及生態;3)汽車智能化:)汽車智能化:小米、華為、魅族等手機企業入局;4)華為鏈:)華為鏈:關注半導體國產化及在新能源汽車完善布局;5)周期復蘇:)周期復蘇:預計 2024 全球智能手機/PC 出貨量在新品帶動下同比 4%/6%恢復,新興市場增速快于成熟市場。創新創新#1:AI PC 重塑全球重塑全球 PC 生態,關注產業鏈相關投資機會生態,關注產業鏈相關投資機會 展望 2024,我們認為 PC/手機硬件規格在 AI 帶動下有望持續提升。大模型出于隱私、數據安全等考量,算力需求有望從云端向邊緣側和終端側遷移,100億量級參數的大模型有望在 2024 年商用。1)應用角度,連接
5、企業私域數據庫的知識問答,基于個人信息的文生圖和個人助手等應用可能率先落地。2)芯片角度,高通、華為等廠商對 ARM 架構的支持,可能推動 ARM PC 在 2025年后滲透率由目前 10%提升至 20%;3)從品牌角度,新的應用和芯片供應商競爭會縮短換機周期和提升毛利率。產業鏈主線包括 AI PC 發展及 ARM化(聯想,小米,江波龍,聚辰)及國產化(芯??萍?,江波龍)。創新創新#2:Vision Pro:關注初代產品效果以及生態關注初代產品效果以及生態建立建立 24 年初,蘋果第一款 MR 設備 Vision Pro 將在美國發售,并稍后在其他國家地區開售,定價 3499 美元起。我們認為
6、這次 Vision Pro 是蘋果在 16 年AirPods 后產品品類的最大一次創新,采用了基于眼動追蹤+手指運動的新一代人機交互方式,并結合芯片和傳感器成功的將虛擬和現實融合,提升辦公、電影和社交場景下的體驗。我們預計初代產品在 50-100 萬臺量級,產業鏈公司包括立訊、長盈、高偉等廠商。創新創新#3:汽車智能化加速,消費電子企業拓展汽車供應鏈:汽車智能化加速,消費電子企業拓展汽車供應鏈 隨著小米發布 SU7,手機廠商入局智能汽車迎來高潮,行業在消費電子公司加入后競爭強度繼續上升,軟件定義硬件的重要性提升,將長期給消費電子企業帶來新機會。在零部件方面,我們看到 2024 年汽車智能化持續
7、加速發展,產業鏈包括智能座艙(經緯恒潤)、攝像頭(舜宇、聯創)、激光雷達(禾賽)、連接器(立訊、電連)、HUD(水晶)、屏幕(京東方精電)、音響(瑞聲、上聲電子)。創新創新#4:關注華為的國產化進展和汽車布局持續完善:關注華為的國產化進展和汽車布局持續完善 2H23 以來華為手機/汽車聲勢持續不斷,手機新品(Mate60 系列、Nova12系列)以及汽車新品(問界 M7、阿維塔 12、智界 S7、問界 M9)密集發布。近期我們看到,(1)M9 拓寬了問界在豪華 SUV 產品布局,若后續訂單反饋良好,有望加速行業整體智能化進展;(2)Nova 12 系列補全華為高端機型布局,屏幕、光學等領域持續
8、此前高設計標準,有望再度推動手機行業產品功能及規格創新。展望 2024 年,建議關注華為全系列新機發布節奏及出貨量兌現度,以及汽車領域產品布局持續完善。供應鏈公司包括汽車(賽力斯、均勝、光峰、聯創、深天馬、上聲電子)和手機(舜宇光學、韋爾)等。風險提示:中美貿易摩擦升級風險,宏觀下行風險,創新品滲透不及預期風險。本研報中涉及到未上市公司或未覆蓋個股內容,均系對其客觀公開信息的整理,并不代表本研究團隊對該公司、該股票的推薦或覆蓋。(16)(5)71829Jan-23May-23Aug-23Dec-23(%)電子滬深300 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2 電子電子
9、正文目錄正文目錄 2023 年行情回顧及終端出貨量預測年行情回顧及終端出貨量預測.3 智能手機:預計 2023/2024E 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1%/+3%.4 PC:全球 PC 市場逐步走出谷底,24 年出貨量有望實現個位數增長.4 AI PC:AI PC 重塑全球重塑全球 PC 生態,關注產業鏈相關投資機會生態,關注產業鏈相關投資機會.6 應用:基于私域數據的知識問答,文生圖工具有望成為首批殺手級應用.6 芯片:AI PC 改變 PC 芯片格局,2-3 年后 ARM 芯片占比可能超過 20%.7 品牌:AI PC 縮短 PC 換機周期,芯片選擇增加利好品牌毛利提升.7 投資機會:把握
10、ARM 架構和國產化兩條主線.7 MR:蘋果:蘋果 Vision Pro 將于將于 2024 年初發售年初發售.9 零部件:關注產業鏈公司收入彈性.10 華為產業鏈:關注華為的國產化進展和汽車布局持續完善華為產業鏈:關注華為的國產化進展和汽車布局持續完善.11 手機:機型布局持續完善,有望推動手機行業規格創新與升級.11 Nova 12 等機型布局持續完善,關注明年出貨量兌現度.11 硬件堆料扎實,有望持續推動手機行業規格創新與升級.13 汽車:問界 M9 發布,科技領先一代的旗艦 SUV.14 產品:2024 年產品規劃有序推進中.14 技術:華為邁向高階智能化,智能座艙+智能駕駛雙發力.1
11、5 渠道:華為具有品牌流量+渠道優勢.16 汽車電子:汽車智能化帶來供應鏈新機遇汽車電子:汽車智能化帶來供應鏈新機遇.17 手機品牌入局整車.17 智能電動車拉動硬件軍備競賽,智駕/智艙零部件快速迭代.18 周期復蘇:周期復蘇:OLED 景氣度持續向好,被動元件底部已過景氣度持續向好,被動元件底部已過.21 面板:大尺寸 TV 面板價格或將重啟上漲,OLED 面板景氣持續向好.21 PCB:5G 通信、人工智能以及自動駕駛等場景將持續驅動 PCB 行業增長.23 被動元件:周期底部已過,關注下游景氣度持續性.24 風險提示.25 dVNANBgWlW9XpW7NbPaQmOnNmOsOfQoO
12、pOlOmMzQaQmNrRwMrMtQvPrRmP 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3 電子電子 2023 年年行情行情回顧回顧及終端出貨量預測及終端出貨量預測 2023 年,SW 電子上漲 7.3%,跑贏上證指數(-3.7%),消費電子板塊主要公司基本面前低后高,下半年在華為 Mate 60 等新機的帶動下,中國智能手機市場迎來一波久違的“小陽春”;在 AI 浪潮的帶動下,算力相關公司及 AI PC、AI 手機等廠商廣受關注。圖表圖表1:申萬電子一年內漲跌幅申萬電子一年內漲跌幅 圖表圖表2:各細分板塊一年內漲跌幅各細分板塊一年內漲跌幅 資料來源:Wind,華泰研
13、究 資料來源:Wind,華泰研究 2023年,漲幅靠前的公司主要包括:1)AI產業鏈:滬電股份(+87.0%)、工業富聯(+68.8%);2)品牌:傳音控股(+81.1%)、聯想集團(78.0%)、小米(+42.6%)。圖表圖表3:消費電子公司股價變動一覽消費電子公司股價變動一覽 注:市值、股價取 12 月 29 日收盤價,采用 Wind 匯率,預測數據來自 Wind 一致預期 資料來源:Wind,華泰研究 50%60%70%80%90%100%110%2022/012022/032022/052022/072022/092022/112023/012023/032023/052023/072
14、023/092023/11SW電子深證成指上證綜合指數成份SW申萬A股成份40%50%60%70%80%90%100%110%2022/012022/022022/032022/042022/052022/062022/072022/082022/092022/102022/112022/122023/012023/022023/032023/042023/052023/062023/072023/082023/092023/102023/112023/12CS半導體CS元器件CS光學光電CS消費電子CS其他電子零組件 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4 電子電子
15、智能手機:預計智能手機:預計 2023/2024E 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1%/+3%據 IDC 數據,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增長 0.25%至 3.04 億部,實現自 3Q21 以來同比增速首次轉正,環比增速達 13.41%。高通、聯發科等公司預計 4Q23 手機業務收入加速增長,其中聯發科表示,天璣 9300 產品推動下,4Q23 增長將快于 3Q23,并預計 2024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實現低個位數增長,公司同樣看好 5G 手機加速滲透趨勢,預計 2024年全球 5G 銷量有望實現雙位數增長。Qorvo 表示 4Q23 智能手機市場需求將出現季節性高增,預
16、計安卓 5G 手機在未來幾年將以低兩位數速度增長;高通看好 2024 年全球 5G 手機出貨量實現高個位數至低兩位數的同比增長。我們預計 2023/2024E 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1.0%/+3.0%,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4.5%/+4.0%。圖表圖表4: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預測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預測 資料來源:IDC,華泰研究預測 PC:全球全球 PC 市場逐步走出谷底,市場逐步走出谷底,24 年出貨量有望實現個位數增長年出貨量有望實現個位數增長 全球全球 PC 市場逐步走出谷底市場逐步走出谷底,24 年出貨量有望實現個位數增長。年出貨量有望實現個位數增長。據 IDC 數據,3Q23
17、全球PC 出貨量同比下降 6.9%,環比上升 12.2%,連續兩個季度環比上升,表明市場正逐步走出谷底。AI PC 成 2024 年市場增長看點,聯想、惠普、宏碁等制造商宣布將在 2024 年陸續推出 AI PC。各大廠商對 2024 年 PC 市場持樂觀態度。英特爾預計 2024 年 Windows10停止更新將推動用戶換機,對全球 PC 市場恢復至 3 億臺的長期前景保持樂觀。AMD 預計2023 年全年出貨量在 2.50-2.55 億臺,考慮 AI PC 發展及 Windows 更新周期,2024 年 PC市場將恢復增長。(百萬臺百萬臺)201820192020202120222023E
18、2024E3Q224Q221Q232Q233Q23AAAAA(NEW)(NEW)AAAAA全球智能手機市場1,403 1,373 1,281 1,360 1,206 1,151 1,197 303 301 269 268 304 同比增速-4.3%-2.1%-6.7%6.2%-11.4%-4.5%4.0%-9.3%-18.2%-14.6%-6.8%0.3%中國大陸智能手機市場397 367 326 329 286 283 291 72 73 65 66 67 同比增速-10.8%-7.6%-11.2%1.1%-13.3%-1.0%3.0%-11.4%-12.8%-12.1%-2.1%-6.7%
19、中國大陸以外智能手機市場#1,006 1,006 956 1,031 920 868 905 232 228 203 202 237 同比增速-1.5%0.0%-5.0%7.9%-10.7%-5.6%4.3%-8.6%-19.8%-15.3%-8.3%2.5%蘋果209 191 203 236 226 223 228 52.3 72.1 55.4 44.5 54.1 同比增速-3.2%-8.5%6.5%15.9%-4.1%-1.4%2.2%2.2%-15.2%-1.9%-2.0%3.5%三星292 296 257 272 262 247 252 65.0 59.5 60.5 53.5 59.5
20、 同比增速-8.0%1.2%-13.3%6.0%-3.7%-5.8%2.0%-6.5%-13.7%-18.7%-15.1%-8.4%中國主流品牌出貨量578 633 617 603 516 525 587 134.4 121.2 113.7 128.6 142.5 同比增速21.7%9.4%-2.5%-2.3%-14.5%1.8%11.7%-10.9%-15.4%-13.6%0.2%6.0%華為+榮耀206 241 189 78 88 95 123 22.8 23.0 19.5 23.4 26.0 同比增速33.6%16.8%-21.5%-58.7%12.1%8.6%29.5%8.6%4.7%
21、-8.0%14.6%14.1%華為206 241 189 38 31 35 63 8.6 8.6 6.7 9.6 8.3 榮耀-41 5260 60 14.2 14.4 12.8 13.8 17.7 小米119 126 148 191 153 146 154 40.5 33.2 30.5 33.2 41.5 同比增速28.4%5.5%17.6%29.3%-19.8%-4.7%5.5%-8.6%-26.3%-23.5%-15.9%2.3%OPPO113 114 111 134 103 99 103 25.8 25.3 27.6 25.4 27.2 同比增速1.4%0.9%-2.8%20.1%-2
22、2.6%-4.2%3.8%-22.3%-15.7%0.4%2.6%5.2%vivo101 110 108 118 99 94 98 25.9 22.9 20.6 21.3 22.0 同比增速15.4%8.6%-1.6%8.9%-15.8%-5.1%4.0%-14.2%-10.5%-18.4%-14.4%-15.2%傳音39 42 61 82 66 91 109 19.2 16.7 15.4 25.3 25.8 同比增速34.2%9.1%44.1%35.6%-19.9%37.9%19.8%-12.7%-19.0%-13.1%34.7%34.2%其他品牌出貨量323 253 205 250 202
23、 156 130 51 48 39 41 48 同比增速-29.2%-21.7%-19.2%22.0%-19.1%-22.7%-16.6%-17.8%-32.0%-24.7%-18.6%-6.7%中國主流品牌出貨占比41.2%46.1%48.1%44.3%42.8%45.6%49.0%44.3%40.3%42.3%48.0%46.8%其他品牌出貨占比23.1%18.5%16.0%18.3%16.7%13.6%10.9%17.0%15.9%14.5%15.4%15.8%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5 電子電子 圖表圖表5:終端出貨量預測終端出貨量預測 單位單位 2
24、021 2022 2023E 2024E A A E E 智能手機 全球出貨量 百萬臺 1,360 1,206 1,151 1,197 YoY 6%-11%-5%4%中國出貨量 百萬臺 329 286 283 291 YoY 1%-13%-1%3%PC 全球出貨量 百萬臺 350 292 255 270 YoY 15%-17%-13%6%服務器 全球出貨量 百萬臺 14 15 13 11 YoY 7%10%-13%-16%汽車 中國汽車 萬輛 2,625 2,685 2,954 3,072 YoY 4%2%10%4%中國電動車內需 萬輛 351 687.2 930 1150 YoY 165%9
25、6%35%24%中國電動車出口 萬輛 31 67.9 120 180 YoY 20%119%77%50%AR/VR 全球出貨量 萬臺 1116 883 809 1185 YoY 91%-21%-8%46%耳機 全球出貨量 百萬部 355 323 342 358 YoY 26%-9%6%5%智能手表 全球出貨量 百萬部 136 149 165 178 YoY 28%9%11%8%注:智能手機、PC、服務器、汽車預測來自華泰研究預測,AR/VR、耳機、智能手表預測來自 IDC 資料來源:IDC,中車協,華泰研究預測 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6 電子電子 AI P
26、C:AI PC 重塑全球重塑全球 PC 生態,關注產業鏈相關投資機會生態,關注產業鏈相關投資機會 我們認為生成式 AI 的出現,會改變過去 40 年一直保持穩定的以 Wintel(Windows+Intel)聯盟為核心的 PC 生態。從應用角度,連接企業數據庫的知識問答,基于個人信息的文生圖工具和個人助手等可能成為第一批 AI PC 應用;從芯片角度,對 AI 應用支持更好的 ARM芯片可能在 2-3 年之后占據全球 20%以上重要份額;從 PC 品牌角度,新的應用和更多的芯片供應商會縮短換機周期和提升毛利率。國內 PC 產業鏈投資,產業鏈主線包括 AI PC發展及 ARM 化(聯想,小米,比
27、亞迪電子,江波龍,聚辰股份),國產化(芯??萍?,江波龍)兩條主線。應用:基于私域數據的知識問答,文生圖工具有望成為首批殺手級應用應用:基于私域數據的知識問答,文生圖工具有望成為首批殺手級應用 在 2023 年驍龍峰會上,高通展示了終端 AI 文生圖、語音對話 AI 虛擬助手等應用,并指出AI 在終端的應用示例已從去年的 1-2 個增長至數百個,預計 2024 年將達到上千個。目前 AI 落地 PC 的應用可概括為:1)文字交互:人機對話、問答;2)文字生成:文字歸納總結、撰寫演講稿與郵件、擴寫文章;3)音頻/圖像/視頻:音視頻編輯、視頻壓縮;4)跨模態搜索:根據文字搜索圖片、根據文字/圖片搜索
28、視頻內容;5)跨模態生成:文生圖(根據文字制作 PPT 配圖)、圖生文(根據配圖生成 PPT 文字)、語音轉文字、文稿生成視頻;6)與應用軟件協同優化:視頻會議軟件人像背景分離、視覺與游戲增強、網絡安全。我們認為目前AI PC應用尚處于雛形階段,有望在初期成為殺手級應用或具備以下特征:1)采用基于企業或個人的私域數據的定制化大模型,端側落地能夠有效滿足企業對數據隱私保護需求;2)對內容生成速度有較高要求,云端大模型無法完全保證;3)對成本敏感的高頻應用,例如 AI 助手。因此,我們認為目前能夠展望的 AI PC 殺手級應用或有:連接企業/個人數據庫的知識問答、圖像生成與處理工具、AI 個人助手
29、(例如微軟 Copilot)。圖表圖表6:典型典型 AI 應用對端側落地的需求應用對端側落地的需求 資料來源:各公司官網,華泰研究 影視游戲影視游戲營銷客服營銷客服代碼生成代碼生成生產力工具生產力工具典型應用典型應用端側落地需求端側落地需求微軟微軟Copilot谷歌谷歌Duet AIGitHub CopilotSalesforceJasperUnity AI 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7 電子電子 芯片:芯片:AI PC 改變改變 PC 芯片格局,芯片格局,2-3 年后年后 ARM 芯片占比可能超過芯片占比可能超過 20%目前一臺 PC 通常需要以下芯片:1)
30、一顆內置 GPU 功能的 x86 架構的 CPU,2)DRAM運行程序,3)NAND 用來存儲數據。根據華泰對 Intel、AMD、英偉達的客戶端業務收入統計,2022 年 PC 用 CPU/GPU 市場 538 億美金,其中 Intel 在 CPU 上市占率 71.5%;據IDC 數據,2022 年 PC DRAM/NAND 市場 210 億美金。AI 大模型的出現對 PC 用芯片提出新的需求。具體包括 1)專用的 NPU 或者 GPU 上以執行實時 AI 應用,2)新增 8G 以上的DRAM 以執行大模型離線推理。我們認為,ARM 架構 CPU 具備低功耗、高性能等特點,符合 AI PC
31、發展趨勢,在 2-3 年之后有望在全球 PC 芯片市場占據一個重要份額(20%)。AI 應用落地將對 PC 算力提出更高要求,高通、英特爾、AMD 等芯片廠商紛紛展開布局,陸續推出針對 AI PC 場景優化的芯片產品。在 PC 側,使用獨立 GPU 運行 AI 運載,具備高性能、高吞吐量等優勢,但功耗高;NPU 方案更具高能效、低功耗等特點,但對高性能要求 AI 負載支持能力有限??紤] AI 任務需求以及用戶偏好不同,我們認為 AI PC 市場使用 1)CPU+NPU;2)CPU+獨立 GPU;3)CPU+NPU+獨立 GPU 組合作為處理 AI 負載主力的算力架構方案或將長期共存。圖表圖表7
32、:主流主流 AI PC 處理器方案處理器方案 資料來源:各公司官網,華泰研究 品牌:品牌:AI PC 縮短縮短 PC 換機周期,芯片選擇增加利好品牌毛利提升換機周期,芯片選擇增加利好品牌毛利提升 根據 IDC 數據和華泰預測,受市場需求及全球宏觀經濟較為疲軟等影響,1-9 月全球 PC 銷量同比下滑 17%,預計全年銷量下滑 13%到 2.52 億臺。在 AI PC 上市以及 Office Copilot等 AI 大模型應用逐步成熟的推動下,我們預計 2024 年全年 PC 銷量有望增長 6%到 2.67億臺,其中 AI PC 占比在單位數。芯片供應的多元化將為產品設計提供更大空間,并有望提升
33、產品毛利。投資機會投資機會:把握:把握 ARM 架構和國產化兩條主線架構和國產化兩條主線 我們認為國內 AI PC 產業鏈的投資脈絡可以遵循兩條路徑。第一,AI PC 對行業的推動,尤其是 PC 芯片從 x86 向 ARM 架構演化帶來的產業機會,包括:品牌(聯想,小米),結構件(比亞迪電子),存儲(江波龍,聚辰股份)。產業鏈相關的公司還包括:代工/系統集成(華勤,聞泰,中科創達),結構件(長盈精密)。第二,PC 生態國產化的機會,包括:江波龍(存儲)和芯??萍迹≒C EC/PD 協議芯片)等。產業鏈相關公司還包括:國產CPU/GPU(龍芯,海光),國產操作系統和軟件(金山辦公,福昕軟件),以
34、及國產其他半導體(杰華特、通富微電)等。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8 電子電子 展望展望 2024 年年,建議關注,建議關注 AI PC 產品發布產品發布。2023 年以來,芯片廠商以及軟件廠商已經發布其面向 AI PC 的產品,如 AMD Ryzen AI 引擎、高通 X Elite 芯片、蘋果 M3 系列芯片以及微軟Windows Copilot,這些產品已經初步解釋了AI PC的硬件性能以及軟件形態。往前看,我們認為未來值得關注的事件包括:1)2024 年 1 月 CES 上,整機品牌廠商或展示更多AI PC 信息;2)2024 年聯想首款 AI PC
35、上市銷售,2H24 惠普推出 AI PC,24-25 年宏碁推出 AI PC;3)2H24 微軟發布 Windows 12。圖表圖表8:AI PC 時間軸時間軸 資料來源:各公司官網,華泰研究 推出AI PC召開AI for all大會操作系統操作系統&軟件軟件發布Windows Copilot(Windows 11)芯片芯片發布采用 ARM 內核的首款 PC 芯片 X Elite推出Ryzen AI引擎,可以加速PyTorch 和 TensorFlow 等機器學習框架運行整機整機推出AI PC2024 CES,整機廠商或展示更多AI PC信息行業展會行業展會2023.12023.12023.
36、92023.9 2023.102023.102023.122023.122024.12024.12H242H2420252025舉辦“AI Everywhere”新品發布會,正式推出代號Meteor Lake的酷睿Ultra處理器、代號Emerald Rapids的第五代至強可擴展處理器發布 M3、M3 Pro 和 M3 Max 芯片,其中最高達128GB統一內存的M3Max,足以讓開發者處理數十億參數的AI大模型發布Windows 121H241H24推出AI PC 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9 電子電子 MR:蘋果:蘋果 Vision Pro 將于將于 2
37、024 年初發售年初發售 6 月 5 日,蘋果在 WWDC 全球開發者大會上發布了 Vision Pro。這是一款混合現實(MR)頭顯,售價 3499 美元起,將在 2024 年初于美國首發。我們認為這次 Vision Pro 是蘋果在16 年 AirPods 后產品品類的最大一次創新,采用了基于眼動追蹤+手指運動的新一代人機交互方式,并結合芯片和傳感器成功的將虛擬和現實融合,提升辦公、電影和社交場景下的體驗。交互方面,交互方面,Apple Vision Pro 采用全新的操作系統。采用全新的操作系統。Vision Pro 依賴于語音、視覺、以及手感操控,使用眼動追蹤來移動光標,用手指捏和選擇
38、和滾動,綜合了眼神+手勢+語音的交互方式,不需要額外的手柄操作。芯片方面,“芯片方面,“M2+R1”協處理設計賦予”協處理設計賦予 Vision Pro 強性能和強沉浸感。強性能和強沉浸感。Vision Pro 采用協處理設計,搭載 M2 芯片及 R1 芯片,其中 R1 芯片為蘋果全新設計,專為頭顯處理攝像頭、傳感器的數據傳輸(包括 12 個攝像頭、5 個傳感器和 6 個麥克風的輸入)。隱私方面,“隱私方面,“Optic ID”虹膜識別實現設備快速解鎖,確保設備安全性?!焙缒ぷR別實現設備快速解鎖,確保設備安全性。用戶的 Optic ID 數據是完全加密的,無法通過應用程序訪問,而且永遠保留在設
39、備上,這意味著它不會存儲在蘋果服務器中。增加增加 EyeSight 反向透視,讓用戶與身邊人保持自然交流。反向透視,讓用戶與身邊人保持自然交流。當有人在你附近時,設備看上去會是透明的,即讓用戶能夠看到身邊的人;而當你完全沉浸時,旁邊的人也會明白此刻的你注意不到他們。圖表圖表9:Vision Pro 外觀外觀 圖表圖表10:Vision Pro 使用場景使用場景 資料來源:Apple,VR 陀螺,華泰研究 資料來源:Apple,VR 陀螺,華泰研究 近期,蘋果向開發者發布了 visionOS 的第六個 Beta 版本,距離上一個測試版本 Beta 5 僅相隔兩周的時間。蘋果在系統中添加了一個新視
40、頻,向用戶展示如何導航 visionOS 界面,并沒有公布 visionOS Beta 6 的具體更新內容,現階段還是主要用于測試各種應用程序,如如何使用頭顯創建 FaceTime 的 3D 角色通話。更新后的版本用戶可以使用眼鏡搭配手勢進行交互,只需要注視某個元素,然后手指輕點該元素就會被選中。低價版低價版 Vision Pro 定價或在定價或在 1500 美元美元2500 美元。美元。除了 3499 美元的 Vision Pro,蘋果同時在研發一種低價版頭顯,根據彭博社的馬克古爾曼(Mark Gurman),所述低價版頭顯主要采用較低分辨率顯示器,iPhone 處理器而非 Mac 處理器,
41、以及取消 EyeSight 前置透視屏和減少攝像頭和傳感器數量等,而定價在 1500 美元至 2500 美元之間。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10 電子電子 零部件:關注產業鏈公司收入彈性零部件:關注產業鏈公司收入彈性 第一代 MR 對產業鏈拉動有限,MR 品類的天花板為手機的 1/3。由于此次 MR 設備依舊主要采用蘋果的手機產業鏈,根據我們測算(圖 11),第一代 MR 產品由于顯示(預計 300美元)、結構件(預計 200 美元)、芯片(預計 100 美元)等成本昂貴,售價在 3000 美元以上,而出貨量對應在 50-100 萬的量級。如果樂觀的計算,第一
42、代產品對供應鏈的拉動一年將約為 30 億美元,占蘋果手機 600 億美元(2 億臺*300 美元成本)的 5%,明顯相差一個數量級,因而我們認為今年一代產品對供應鏈公司的整體業績拉動有限,但也不排除部分之前手機業務較弱的公司,存在結構性增長的機會。如果計算產品的天花板,考慮到后續二代之后的產品定位于終端用戶,假設出貨量對比 Oculus 達到 2000 萬的量級,產品的成本假設下降到 1000 美元,那對應供應鏈的產值拉動有望達到 200 億美元,將為手機規模的 1/3。圖表圖表11:MR 相關公司及相關公司及 BOM 表預測表預測 資料來源:Apple,Digitimes,華泰研究 圖表圖表
43、12:全球全球 AR 設備出貨量及出貨金額設備出貨量及出貨金額 圖表圖表13:全球全球 VR 設備出貨量及出貨金額設備出貨量及出貨金額 資料來源:IDC,華泰研究 資料來源:IDC,華泰研究 零部件零部件供應商供應商數量數量單機單機ASP(美金)(美金)主芯片Apple2200-250音頻芯片Apple1Micro OLEDSONY、精測電子2500-700外部顯示屏LG160-80Pancake鏡頭陽明光、玉晶光、杰普特、榮旗科技660-80鏡頭貼合GIS215鏡頭:大立光、玉晶光1420-30CIS:SONY1450-803D相機模組:LG/RGB模組:高偉1+1270-90瞳距調節傳動系
44、統兆威機電220-30電池Pack:德賽電池;模組:歌爾股份120軟板鵬鼎控股、東山精密30-50藍思科技100-200長盈精密200-250歌爾股份300-400領益制造200-300自動化/檢測設備博眾精工/賽騰股份/杰普特/智立方/榮旗科技/智信精密整機代工立訊11700-1800攝像頭結構件/功能件01002003004005006000100200300400500600700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USDmn)(k)出貨量出貨金額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4,5005,000024
45、681012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USDmn)(mn)出貨量出貨金額 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11 電子電子 華為產業鏈華為產業鏈:關注華為的國產化進展和汽車布局持續完善關注華為的國產化進展和汽車布局持續完善 手機:機型布局手機:機型布局持續持續完善完善,有望推動手機行業規格創新與升級,有望推動手機行業規格創新與升級 Nova 12 等機型布局持續完善,關注明年出貨量兌現度等機型布局持續完善,關注明年出貨量兌現度 2023 年 12 月 26 日,華為在冬季全場景發布會上正式發布了 nova 12 系列手機
46、,包括華為 nova 12、nova 12 Pro 和 nova 12 Ultra,三款手機均搭載鴻蒙系統。Nova12/12 pro/12 Ultra均 12.26 開始預售,其中 nova 12(2999/3399 元)和 12 pro(3999/4399 元)24 年 1 月5 日正式開售,12 Ultra(4699/5499 元)1 月 12 日正式開售。Nova 12 標準款僅在線上渠道銷售。根據 IDC,歷史上,每款 nova 系列機型生命周期在 4-6 個季度居多,處理器供應正常時一年一般在 2Q/4Q 發售兩個系列。每個系列發售后第一年國內銷量在 800-1200 萬臺居多。多
47、個產品系列就位后,公司 nova 全系列 2019/2020/2021/2022 年中國國內銷售量分別為2613.6/2553.8/978.1/1062.2 萬臺。圖表圖表14:Nova 12 系列三款手機定價系列三款手機定價 圖表圖表15:2019-2022 年華為年華為 Nova 系列中國國內銷售量系列中國國內銷售量 資料來源:華為官網,華泰研究 資料來源:IDC,華泰研究 回顧華為手機的機型,Mate 系列、P 系列、nova 系列、暢享系列為華為重點推出的四個系列。以上機型定位如下:1)Mate 系列:主打商務旗艦,定位高端旗艦機,多為高端商務人士和專業人士使用,Mate系列全球歷史年
48、出貨量最高峰達到 2,677.2 萬臺(2019 年);2)P 系列:主打拍照和時尚的次旗艦機型,定位于年輕消費者群體,全球歷史年出貨量最高峰達到 4,803.9 萬臺(2019 年);3)nova 系列:主打顏值和前置美顏拍照,定位于年輕人群;4)暢享系列:主打性價比,定位于中低端市場。2015-2022 年,四個系列出貨量占比由 23%逐步攀升至 98%,逐步成為華為定位不同人群及價格帶的主打機型,是華為手機出貨量的重要支撐。受到美國限制對華為銷售 5G 芯片影響,定位最高端的 Mate 系列出貨量占比降幅較大,而定位中低端的 nova 系列和暢享系列出貨量占比呈上升趨勢。我們認為,我們認
49、為,如果華為要實如果華為要實現重返第一,現重返第一,P/nova/暢享系列發布節奏暢享系列發布節奏和出貨量將成為重要影響因素。和出貨量將成為重要影響因素。05001,0001,5002,0002,5003,0002019202020212022銷售量(萬臺)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12 電子電子 圖表圖表16:Mate、P、nova、暢享系列出貨量占比、暢享系列出貨量占比之和之和變化變化 圖表圖表17:Mate、P、nova、暢享系列出貨量占比、暢享系列出貨量占比 資料來源:IDC,華泰研究 資料來源:IDC,華泰研究 圖表圖表18:華為華為 Mate 系列
50、歷史出貨量系列歷史出貨量 圖表圖表19:華為華為 P 系列歷史出貨量系列歷史出貨量 資料來源:IDC,華泰研究 資料來源:IDC,華泰研究 圖表圖表20:華為華為 nova 系列歷史出貨量系列歷史出貨量 圖表圖表21:華為華為暢享系列歷史出貨量暢享系列歷史出貨量 資料來源:IDC,華泰研究 資料來源:IDC,華泰研究 0%10%20%30%40%50%60%70%80%90%100%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0%10%20%30%40%50%60%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Mate系列P系列Nova系列暢享系列9121
51、4232716114-80%-60%-40%-20%0%20%40%60%80%051015202530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年度出貨量yoy(百萬臺)15292942483555-100%-80%-60%-40%-20%0%20%40%60%80%100%120%0102030405060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年度出貨量yoy(百萬臺)01142130291115-200%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051015202530352015201620172018201920
52、2020212022年度出貨量yoy(百萬臺)141014322856-200%-100%0%100%200%300%400%500%05101520253035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年度出貨量yoy(百萬臺)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13 電子電子 硬件堆料扎實,有望持續推動手機行業規格創新與升級硬件堆料扎實,有望持續推動手機行業規格創新與升級 Nova 12 Ultra/Pro 搭載 6.76 英寸 OLED 屏,分辨率為 27761224,支持 1-120Hz LTPO可變刷新率,300Hz 觸控采樣率,2160
53、Hz 高頻 PWM 調光,支持 Display Turbo 動態顯示增強技術,為用戶提供更絢麗鮮活的顯示效果。12 則采用 6.7 英寸 OLED 直屏,分辨率為24121084。Nova 12 Ultra 覆蓋第二代昆侖玻璃蓋板,12 Pro 和 12 則沒有采用。三款手機均內置 4600mAh 大電池,支持 100W 智能快充 Turbo,10 分鐘充至 60%,續航表現出色,擺脫電量焦慮。三款手機均支持鴻蒙智慧通信能力,擁有覆蓋范圍超廣的天線架構,搭配弱信號增強模式及擁塞信號增強技術,支持雙卡雙通,12 Pro 和 12 Ultra 另外支持雙向北斗衛星消息,通信隨時隨刻保持暢通,永不斷
54、聯。圖表圖表22:華為華為 Nova 12 續航充電表現續航充電表現 圖表圖表23:Nova 12 屏幕參數屏幕參數 資料來源:華為官網,華泰研究 資料來源:華為官網,華泰研究 Nova 12 全系列搭載達芬奇人像引擎,首發原生、質感、妝感三種人像美顏主題全系列搭載達芬奇人像引擎,首發原生、質感、妝感三種人像美顏主題,升級人像升級人像拍攝體驗。拍攝體驗。Nova 12 系列配備了 60MP 追焦鏡頭,支持多種拍攝模式和 XD Portrait 達芬奇人像引擎,提供原生、質感、妝感三種色彩模式,保留人像真實細節,所拍即所得。后置主攝配備了 50 MP RYYB 傳感器和 8MP 的微距鏡頭,滿足
55、用戶多樣化的攝影需求。后置的全新第二代 5000 萬像素物理可變光圈鏡頭,支持物理可調與智能識別場景自動切換。6000萬人像追焦攝像頭和 800 萬像素人像特寫攝像頭組合,全新中置雙目立體視覺影像系統,0.7X-5X 全焦段變焦,帶來全新的自拍人像體驗,帶來出色的光學虛化和精準分割效果。圖表圖表24:Nova 12 系列攝像頭組合配置參數系列攝像頭組合配置參數 圖表圖表25:Nova 12 系列鏡頭可變光圈設計系列鏡頭可變光圈設計 資料來源:華為 Nova 12 系列發布會,華泰研究 資料來源:華為 Nova 12 系列發布會,華泰研究 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
56、讀。14 電子電子 汽車:汽車:問界問界 M9 發布,科技領先一代的旗艦發布,科技領先一代的旗艦 SUV 4Q23 以來華為汽車聲勢持續不斷,一方面是華為新品(問界 M7、阿維塔 12、智界 S7、問界 M9)密集發布,另一方面華為新公司引發市場關注。我們認為華為“遙遙領先”的信心,核心源自其:(1)自動駕駛+智能座艙打造的智能生態平臺優勢;(2)消費電子的品牌流量和渠道轉化。同時,我們看到華為是目前汽車市場關鍵變量,華為的快速入局加速了市場智能化競爭,給新勢力、自主品牌、地方國資車企帶來了不同的機會和挑戰。產品:產品:2024 年產品規劃年產品規劃有序推進中有序推進中 當前,華為車型迭代速度
57、較快,當前,華為車型迭代速度較快,產品密集上市。產品密集上市。(1)問界 M5 標準版于 2021 年上市,問界M7 于 2022 年上市,同時分別于 2023 年 4 月、9 月完成換代,旗艦車型問界 M9 也將于2023 年 12 月上市。(2)奇瑞汽車與華為已在 2020 年簽訂全面合作框架協議,華為與奇瑞合作的智界 S7 于 11 月 9 日開啟預售,11 月 28 日正式發布。2024 年,亦有全新車型 EHY等陸續上市。(3)華為與江淮的合作全面推進中。江淮汽車在 2019 年與華為簽署了全面合作協議,并于 2023 年 12 月發布公告稱,與華為簽署了智能新能源汽車合作協議,著力
58、打造豪華智能網聯電動汽車,預計 24 年上市。(4)北汽 2023 年 8 月 14 日公告加入華為智選模式,首款車型定位高端純電轎車。(5)阿維塔 11 于 2022 年上市,阿維塔 12 于 2023年上市,據阿維塔科技董事長譚本宏稱,阿維塔 15/16 或將亮相 2024 年北京車展。圖表圖表26:華為華為系車型系車型 2023&2024 年年主要產品主要產品 Pipeline 資料來源:各品牌官網,太平洋汽車,華泰研究 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15 電子電子 圖表圖表27:問界問界 M9 及及競對競對車型基本情況車型基本情況 數據來源:各公司官網,太
59、平洋汽車,汽車之家,華泰研究 技術技術:華為邁向高階智能化,智能座艙:華為邁向高階智能化,智能座艙+智能駕駛雙發力智能駕駛雙發力 智能化水平是核心競爭要素,我們認為華為優勢在于“鴻蒙座艙”+“ADS 2.0 城市 NCA”。(1)智能座艙:鴻蒙生態系統擁有“車+8+N”的生態布局,可以實現手機、車、Pad 等聯動;HarmonyOS4 接入華為盤古大模型,憑借智慧助手“小藝”實現智能化交互。(2)智能駕駛:華為 ADS 2.0 依賴 GOD、RCR 兩大算法,實現“看得懂物”、“看得懂路”,實現不依賴于高精地圖的高速、城區高階智能駕駛功能。圖表圖表28:Harmony OS 打造全場景智能時代
60、打造全場景智能時代 資料來源:HarmonyOS 官網,華泰研究 問界問界M9理想理想L9蔚來蔚來ES8奔馳奔馳GLS寶馬寶馬X746.98-56.9842.98-45.9849.8-59.8109.38-139.70103.90-172.90尺寸(mm)5230*1999*18005218*1998*18005099*1989*17505218/5210*2030*18235170*2000*1835軸距(mm)31103105307031353105座位數66676/7驅動方式雙電機四驅雙電機四驅雙電機四驅前置四驅前置四驅最大功率(kW)112113360230/270/280280/39
61、0最大扭矩(N m)205620700450/500520/750發動機電動496馬力/530馬力電動449馬力電動653馬力313馬力/367馬力/381馬力381馬力/530馬力官方0-100km/h加速(s)4.3/4.95.34.16.9/6.3/6.15.8/4.7CLTC純電續航里程(km)225/275/630215435/565-高壓平臺800V-百公里耗電量(kWh/100km)17.422.2-芯片-高通驍龍8155高通驍龍8155-中控/副駕/后排屏幕三聯屏+2+21/1/11/0/11/0/01/0/0揚聲器25212310/1316/20智能駕駛系統HUAWEI AD
62、S 2.0理想 AD蔚來 NAD-芯片華為 MDC地平線征程5/英偉達Drive OrinNVIDIA Drive Orin-X-算力(TOPS)-128/5081016-激光雷達數量111-毫米波雷達數量315-超聲波雷達數量121212-攝像頭數量1110/1111-動力域動力域智能座艙域智能座艙域智能駕駛域智能駕駛域車型車型價格價格(萬元)(萬元)配置差異配置差異基本信息基本信息 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16 電子電子 渠道:華為具有品牌流量渠道:華為具有品牌流量+渠道優勢渠道優勢 華為自身擁有成熟的線上線下銷售渠道,華為手機門店自帶客流量,在渠道鋪設
63、速度、覆蓋范圍上具有較大的優勢。截止 2023 年 6 月底,問界借助遍布全國的華為門店,擁有 1109個銷售網點,超過特斯拉、蔚小理。借助 Mate 60 發布熱度,實現手機-汽車相互導流。同時,華為作為中國科技領軍企業,擁有強大的品牌影響力和龐大的用戶基礎。根據華為官網,目前,搭載 HarmonyOS 的華為設備超過 2.2 億臺,華為終端全球月活用戶超過 7.3 億,持續為智能汽車業務帶來流量效應。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17 電子電子 汽車電子汽車電子:汽車智能化汽車智能化帶來供應鏈新機遇帶來供應鏈新機遇 我們認為,2024 年汽車行業進一步加速向智
64、能化發展,給消費電子企業帶來新的機會。(1)整車:小米、華為等品牌加速開拓汽車品牌,參與到整車競爭。(2)零部件:汽車行業加速智能化發展,智能座艙、智能駕駛領域部分對于手機零部件廠商提出新需求,帶來新的增長機會。圖表圖表29:中央集中架構下,中央集中架構下,汽車變成四個輪子的手機汽車變成四個輪子的手機 資料來源:博世官網,華泰研究 手機品牌入局整車手機品牌入局整車 手機在經歷了過去長達 10 年從功能機到智能機的轉變階段,目前已基本形成了新的競爭格局,市場集中度較高,龍頭廠商的位置較難撼動。相比之下,汽車市場份額依舊分散,給小米、華為等手機龍頭廠商帶來新的業務發展契機。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
65、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18 電子電子 在智能化領先的中國汽車市場明顯看到智能電動車開始對傳統汽車形成了進一步的侵蝕壓在智能化領先的中國汽車市場明顯看到智能電動車開始對傳統汽車形成了進一步的侵蝕壓力。力??v觀 1H23 中國市場銷量數據,緊跟智能化發展勢頭的特斯拉、中國自主品牌和新勢力的銷量增幅明顯,中國品牌 1H23 銷量為 653 萬輛,增速高達 33%,不論是體量還是增速都要明顯領先于德系和日系車企,傳統合資品牌由于技術迭代速度較慢,話語權在中國市場正逐步降低。日系車的份額明顯出現大幅下降,1H23 豐田、本田、日產在國內銷量為164 萬輛,同比下滑 18%。圖表圖表30:各
66、國品牌在中國市場銷量情況各國品牌在中國市場銷量情況 資料來源:Marklines,華泰研究 智能電動車拉動硬件軍備競賽,智駕智能電動車拉動硬件軍備競賽,智駕/智艙零部件快速迭代智艙零部件快速迭代 汽車智能化發展,在智能座艙和智能駕駛域衍生出許多增量需求,給消費電子企業帶來布汽車智能化發展,在智能座艙和智能駕駛域衍生出許多增量需求,給消費電子企業帶來布局機會。局機會。我們看到:智能駕駛核心傳感器攝像頭基本是舜宇、聯創、歐菲等消費電子企業布局,此外線束連接器方面立訊開始和華為合作布局車載。智能座艙方面,視聽交互的需求帶來多屏、AR-HUD、聲學等發展機會,有關企業包括京東方精電、深天馬、瑞聲、水晶
67、光電等。圖表圖表31:消費電子企業在車載布局消費電子企業在車載布局 資料來源:Wind,華泰研究 營收增速營收增速凈利潤增凈利潤增速速ROE2023E2024E2023E2024E2023E2024E1W1MYTD攝像頭攝像頭603501 CH韋爾股份1,297 106.76.7%8.8%5.8%120.448.06.86.06.15.0-1.8%-2.5%38.5%2382 HK舜宇光學科技704 70.9-3.8%-40.8%6.2%49.629.33.02.82.21.91.0%-2.2%-23.2%002456 CH歐菲光284 8.75.4%100.0%-0.1%-14187.829
68、.7N.A.N.A.1.81.15.8%-14.8%84.9%002036 CH聯創電子109 10.2-3.1%-187.0%-2.2%-135.134.13.02.81.00.96.0%-11.9%-17.4%線束線束&連接器連接器002475 CH立訊精密2,463 34.515.1%22.0%19.2%22.117.14.53.61.00.86.5%9.9%9.0%300679 CH電連技術175 41.56.5%-21.2%7.9%50.234.04.03.65.54.37.0%3.2%12.8%688800 CH瑞可達64 40.28.3%-22.9%9.4%32.721.53.0
69、2.73.62.65.0%-7.7%-46.9%AR-HUD002273 CH水晶光電188 13.525.2%3.8%7.0%31.524.62.22.13.42.89.9%4.7%16.9%屏幕顯示屏幕顯示000725 CH京東方A1,457 3.97.1%-37.2%3.0%31.013.71.11.00.80.74.3%0.8%17.2%000050 CH深天馬A262 10.7-0.6%-1916.0%-7.2%-12.873.90.90.90.80.84.7%-1.4%23.0%天幕投影天幕投影/智慧大燈智慧大燈688007 CH光峰科技120 25.9-1.2%33.3%5.7%
70、75.147.04.33.94.83.70.5%-9.1%4.3%音響系統音響系統002241 CH歌爾股份719 21.0-4.6%-18.9%4.6%50.731.52.32.20.70.613.6%15.0%25.5%2018.HK瑞聲科技252 23.2-1.8%-33.7%2.4%51.125.51.31.21.41.23.3%7.7%31.0%代碼代碼公司名稱公司名稱智駕域產業鏈公司智駕域產業鏈公司座艙域產業鏈公司座艙域產業鏈公司P/BP/S股價變動股價變動市值市值(人民幣(人民幣億元)億元)收盤價(元收盤價(元交易貨幣)交易貨幣)P/E2023E(Wind一致預期)一致預期)免責
71、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19 電子電子 智能駕駛域:智能駕駛域:國內主流國內主流多感知融合方案帶來智駕芯片、感知層投資機遇多感知融合方案帶來智駕芯片、感知層投資機遇 1、攝像頭:攝像頭:ADAS 需求推動高清攝像頭加速量產上車。需求推動高清攝像頭加速量產上車。過去多數汽車攝像頭多用于倒車影像(一顆后視攝像頭),以及 360 度全景影像(四顆環視攝像頭)。目前汽車 ADAS 所基于的視覺感知技術需要通過搭載多個攝像頭捕捉行車過程中的全景畫面,從而為算法分析提供數據基礎?,F有車載攝像頭種類齊全,包含內視、前視、后視、側視(周視)、環視五類。其中最重要的前視攝像頭更有
72、單目、雙目、三目多種,且像素逐步往 8M(800 萬)升級,其余攝像頭多往 2M 以上升級。2、連接器連接器:未來汽車領域價值增量主要來自:1)電動化驅動的傳輸電流的高壓連接器。車端用于電池組、電機、電控、DC/DC 轉換器、OBC、PDU 等系統中,借助高壓、大電流線路將電池動能輸送至各部件中。樁端主要用在直流/交流充電樁、放電槍中。以及 2)智能化驅動的傳輸數據信號的高速連接器。主要用于智能駕駛、智能座艙;受益于智能化的普及,應用于車載攝像頭、T-Box、域控制器、激光雷達、HUD 等對數據傳輸速度要求較高的領域。圖表圖表32:自動駕駛發展路徑自動駕駛發展路徑 資料來源:公司官網,華泰研究
73、 智能駕駛域:智能駕駛域:人機交互時代下視聽硬件升級豐富信息娛樂生態人機交互時代下視聽硬件升級豐富信息娛樂生態 1、屏幕:、屏幕:多屏互動功能增強車內娛樂體驗。多屏互動功能增強車內娛樂體驗。屏幕是座艙的核心交互硬件,讓消費者直接直觀感受到智能座艙體驗。(1)大屏化:座艙屏幕從原來內嵌式的按鍵小屏幕中脫離出來,演變成獨立外置的觸控大屏;參考蘋果 iPhone 屏幕演進趨勢,OLED/Miniled 等高端屏的應用正在逐步拓寬,讓顯示更為清晰。(2)多屏化:新增副駕駛/后排屏、HUD、電子后視鏡、智慧大燈等,多種形式的屏聯動將駕駛員與乘客屏幕分開,實現乘客屏幕的個性化定制,能夠增強車內影音娛樂體驗
74、和信息服務能力。2、音響:、音響:音響系統升級,實現分區語音交互和沉浸式體驗。音響系統升級,實現分區語音交互和沉浸式體驗。過往高配置的座艙音響系統主要集中在豪華車型上,傳統的大眾價位車型通常低配 4-8 個揚聲器。但隨著國內新勢力引領座艙智能化潮流,對音質音效的需求驅動聲學配置升級,會配置更多的揚聲器、更大功率的功放。以及分區音響、頭枕音響等新興交互形式出現,給智能座艙聲學極大程度賦能。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20 電子電子 圖表圖表33:汽車座艙發展階段汽車座艙發展階段 資料來源:各公司官網,華泰研究 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
75、閱讀。21 電子電子 周期復蘇周期復蘇:OLED 景氣度持續向好,被動元件底部已過景氣度持續向好,被動元件底部已過 面板:大尺寸面板:大尺寸 TV 面板價格或將重啟上漲,面板價格或將重啟上漲,OLED 面板景氣持續向好面板景氣持續向好 大尺寸大尺寸TV面板價格短期仍將小幅回調,靜待新一輪備貨重新帶動價格上漲。面板價格短期仍將小幅回調,靜待新一輪備貨重新帶動價格上漲。2023年初以來,TV 面板價格持續上漲,面板企業 Q3 收入/歸母凈利潤環比增長 7.3%/13.0%。但從 10 月開始,隨著 TV 面板進入出貨淡季,我們看到大尺寸 TV 面板價格開始環比下滑。我們預計頭部面板廠將持續推進“動
76、態生產、按需生產”的經營策略,TV 面板價格短期內或仍將小幅回調,但隨著 24 年 3 月新一輪備貨的啟動,我們預計大尺寸 TV 面板或將重新開啟上漲。圖表圖表34:LCD TV 面板月度價格變化面板月度價格變化(截至(截至 2023/12)圖表圖表35:LCD TV 面板月度價格環比增速情況面板月度價格環比增速情況(截至(截至 2023/12)注:2024 年 1 月為 Omdia 預測數據 資料來源:Omdia,華泰研究 注:2024 年 1 月為 Omdia 預測數據 資料來源:Omdia,華泰研究 圖表圖表36:全球全球 TFT LCD 面板行業月度收入變化面板行業月度收入變化(截至(
77、截至 2023/11)資料來源:Omdia,華泰研究 OLED 面板在終端滲透率或將持續提升,供需結構有望進一步好轉。面板在終端滲透率或將持續提升,供需結構有望進一步好轉。隨著國內面板廠 6.0代線 OLED 產能的投放,生產良率的提升以及品牌新機的推出,我們看到 2023 年 OLED在手機端滲透率已經超過 50%;同時,隨著頭部面板廠加大在高世代 AMOLED 產線的投入以及頭部消費電子品牌廠商逐漸在筆記本電腦和平板電腦等應用領域采用 OLED 屏幕,中尺寸 OLED 面板市場空間有望進一步打開(華泰預計中尺寸 OLED 市場規模 2023-2026 CAGR:52%)??紤]到 OLED
78、在中小尺寸終端的持續滲透,以及高難度的 LTPO OLED 手機和折疊屏手機出貨量的持續提升會進一步放大對 6.0 代線 OLED 產能的消耗,我們預計OLED 產能在 2H24 手機備貨&出貨旺季到來時會呈現出更加明顯的結構性緊缺,為 OLED面板漲價提供進一步支撐。0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5002017-012017-052017-092018-012018-052018-092019-012019-052019-092020-012020-052020-092021-012021-052021-092022-012022-052022-092023-0120
79、23-052023-092024-01(美元)3243505565-40%-30%-20%-10%0%10%20%2017-012017-052017-092018-012018-052018-092019-012019-052019-092020-012020-052020-092021-012021-052021-092022-012022-052022-092023-012023-052023-092024-01(MoM)3243505565-60%-40%-20%0%20%40%60%0123456782017-072017-092017-112018-012018-032018-05
80、2018-072018-092018-112019-012019-032019-052019-072019-092019-112020-012020-032020-052020-072020-092020-112021-012021-032021-052021-072021-092021-112022-012022-032022-052022-072022-092022-112023-012023-032023-052023-072023-092023-11(十億美元)全球TFT LCD面板月度收入環比增速(右)同比增速(右)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22 電
81、子電子 圖表圖表37:OLED 面板在手機終面板在手機終端滲透率端滲透率 圖表圖表38:小尺寸小尺寸 OLED 面板價格走勢(截至面板價格走勢(截至 2023/12)注:23 年數據為 Trendforce 預測數據 資料來源:TrendForce,華泰研究 資料來源:Omdia,華泰研究 圖表圖表39:全球折疊屏手機出貨量全球折疊屏手機出貨量(萬臺)(萬臺)圖表圖表40:全球折疊屏手機出貨占比拆分(按品牌)全球折疊屏手機出貨占比拆分(按品牌)資料來源:IDC,華泰研究 資料來源:IDC,華泰研究 圖表圖表41:國內面板廠國內面板廠 OLED 產能分布產能分布 廠商廠商 產線產線 代數代數 技
82、術技術 設計產能(設計產能(k/月)月)京東方 A B7 6.0 LTPS/LTPO 48 B11 6.0 LTPS/LTPO 48 B12 6.0 LTPS/LTPO 48 TCL 科技 T4 6.0 LTPS/LTPO 45 深天馬 A TM17 6.0 LTPS 30 TM18 6.0 LTPS/LTPO 48 維信諾 V1 5.5 LTPS 15 V2 6.0 LTPS 30 V3 6.0 LTPS/LTPO 35 資料來源:各公司官網,華泰研究 0%10%20%30%40%50%60%201820192020202120222023E051015202530Mar-23Apr-23M
83、ay-23Jun-23Jul-23Aug-23Sep-23Oct-23Nov-23Dec-236.7 6.8(美金/片)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20192020202120220%10%20%30%40%50%60%70%80%90%100%2019202020212022GoogleHonorHuaweiLenovoMicrosoftOPPOSamsungTranssionvivoXiaomi其他 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23 電子電子 PCB:5G 通信、人工智能以及自動駕駛等場景將持續驅動通信、人工智能以及自動
84、駕駛等場景將持續驅動 PCB 行業增長行業增長 PCB 市場整體需求短期走弱,但中長期仍呈增長趨勢。市場整體需求短期走弱,但中長期仍呈增長趨勢。受到全球宏觀經濟增速放緩、市場需求走弱以及電子產業鏈庫存調整的影響,我們看到 2023 年全球 PCB 產值同比下滑 9.3%(Prismark 測算);但從中長期看,隨著 5G 通信、人工智能、云計算、自動駕駛、智能穿戴等應用場景的拓展,各類終端應用也帶來數據流量的激增,在下游電子產品拉升 PCB 用量的同時,也進一步驅動 PCB 向高速、高頻和集成化、小型化、輕薄化的方向發展。我們預計 PCB 產業仍將保持穩定增長的態勢;據 Prismark 統計
85、,2023-2027 年全球 PCB 產值的預計年復合增長率達 3.8%。圖表圖表42:全球全球 PCB 行業產值行業產值 注:歷史數據及預測數據均來自 Prismark 資料來源:Prismark,滬電股份公司公告,華泰研究 圖表圖表43:全球全球及中國及中國服務器出貨量及增速服務器出貨量及增速 圖表圖表44:全球全球 AI 服務器出貨量及增速服務器出貨量及增速 注:預測數據來自 IDC 資料來源:IDC,華泰研究 注:2022 及預測數據均來自 TrendForce;估算基礎包括搭載 AI 訓練以及推理用的 GPU、FPGA、ASIC 等加速芯片 資料來源:TrendForce,華泰研究
86、-20%-10%0%10%20%30%40%50%020406080100120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7E全球中國全球同比(右軸)中國同比(右軸)(十億美元)-15%-10%-5%0%5%10%15%20%024681012141618202120222023E2024E2025E(百萬臺)全球服務器出貨量中國服務器出貨量全球同比增速中國同比增速0%10%20%30%40%50%05010015020025020222023E2024E2025E2026E出貨量同比增速(右軸)(萬臺)免責聲
87、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24 電子電子 圖表圖表45:中國乘用車銷量及增速中國乘用車銷量及增速 圖表圖表46:中國新能源銷量及增速中國新能源銷量及增速 資料來源: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華泰研究 資料來源: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華泰研究 被動元件:周期底部已過,關注下游景氣度持續性被動元件:周期底部已過,關注下游景氣度持續性 回顧 2023 年,1)通用品。去庫疊加新機備貨供求關系好轉,但價格上漲動力不足。通用品。去庫疊加新機備貨供求關系好轉,但價格上漲動力不足。自年初以來,行業持續去庫存,Q1 行業庫存周轉天數已趨近健康水位。進入 Q2 以來,受下游補庫需求拉動,被動元件
88、訂單邊際改善,稼動率整體提升,部分廠商開始調升價格,行業景氣度回升,但部分品類價格仍在較低位運行,業績同比仍承壓。Q3 進入行業旺季后,受到手機新品備貨需求拉動,稼動率繼續邊際改善,產業鏈公司收入和毛利率環比繼續改善,重倉順絡電子、三環集團的公募基金數量提升。但同時,需求端復蘇持續性仍待確認,價格上漲條件不足,全年來看原廠價格較為平淡。2)高端特殊品。汽車降價壓力向上游傳導,光伏下游客戶庫存已逐漸去化。高端特殊品。汽車降價壓力向上游傳導,光伏下游客戶庫存已逐漸去化。汽車電子方面,下游競爭加劇致上游零部件廠商價格承壓,村田、順絡等海內外廠商均表示看到價格壓力。新能源領域,鋁電解電容、薄膜電容由于
89、降價,部分廠商毛利率短期承壓,但光伏下游客戶庫存已逐漸去化,訂單出現重啟跡象。展望 2024 年,建議關注:1)下游景氣度持續性。手機、家電等消費終端需求復蘇情況仍待觀察;2)高容等進展。持續關注高端型號產品的國產替代進程。圖表圖表47:國巨月度營收國巨月度營收 圖表圖表48:華新科月度營收華新科月度營收 資料來源:Wind,華泰研究 資料來源:Wind,華泰研究 -200%-100%0%100%200%300%400%500%0501001502002503002020-012020-042020-072020-102021-012021-042021-072021-102022-01202
90、2-042022-072022-102023-012023-042023-07乘用車銷量同比增速(右軸)(萬臺)-10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01020304050607080901002020-012020-042020-072020-102021-012021-042021-072021-102022-012022-042022-072022-102023-012023-042023-07新能源車銷量同比增速(右軸)(萬臺)-50%0%50%100%150%200%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2019/1
91、2019/42019/72019/102020/12020/42020/72020/102021/12021/42021/72021/102022/12022/42022/72022/102023/12023/42023/72023/10(百萬 新臺幣)國巨同比(右軸)-60%-40%-20%0%20%40%60%80%100%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4,5002019/12019/52019/92020/12020/52020/92021/12021/52021/92022/12022/52022/92023/12023/52023/9華
92、新科同比(右軸)(百萬 新臺幣)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25 電子電子 圖表圖表49:村田村田 BB ratio 資料來源:村田業績會,華泰研究 風險提示風險提示 1)中美貿易摩擦升級,影響產品供需與公司海外布局風險;2)宏觀經濟下行風險;3)創新品滲透不及預期,導致公司增長不及預期風險。4)本研報中涉及到未上市公司或未覆蓋個股內容,均系對其客觀公開信息的整理,并不代表本研究團隊對該公司、該股票的推薦或覆蓋。0.60.70.80.91.01.11.21.301002003004005006001Q182Q183Q184Q181Q192Q193Q194Q191
93、Q202Q203Q204Q201Q212Q213Q214Q211Q222Q223Q224Q221Q232Q23Orders-電容訂單(十億日元)Revenue-電容銷售額(十億日元)Book-to-bill比率(十億日元)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26 電子電子 免責免責聲明聲明 分析師聲明分析師聲明 本人,黃樂平、陳旭東、張宇、胡宇舟、黃禮悅、王心怡,茲證明本報告所表達的觀點準確地反映了分析師對標的證券或發行人的個人意見;彼以往、現在或未來并無就其研究報告所提供的具體建議或所表迖的意見直接或間接收取任何報酬。一般聲明及披露一般聲明及披露 本報告由華泰證券股份
94、有限公司(已具備中國證監會批準的證券投資咨詢業務資格,以下簡稱“本公司”)制作。本報告所載資料是僅供接收人的嚴格保密資料。本報告僅供本公司及其客戶和其關聯機構使用。本公司不因接收人收到本報告而視其為客戶。本報告基于本公司認為可靠的、已公開的信息編制,但本公司及其關聯機構(以下統稱為“華泰”)對該等信息的準確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證。本報告所載的意見、評估及預測僅反映報告發布當日的觀點和判斷。在不同時期,華泰可能會發出與本報告所載意見、評估及預測不一致的研究報告。同時,本報告所指的證券或投資標的的價格、價值及投資收入可能會波動。以往表現并不能指引未來,未來回報并不能得到保證,并存在損失本金的可能。
95、華泰不保證本報告所含信息保持在最新狀態。華泰對本報告所含信息可在不發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資者應當自行關注相應的更新或修改。本公司不是 FINRA 的注冊會員,其研究分析師亦沒有注冊為 FINRA 的研究分析師/不具有 FINRA 分析師的注冊資格。華泰力求報告內容客觀、公正,但本報告所載的觀點、結論和建議僅供參考,不構成購買或出售所述證券的要約或招攬。該等觀點、建議并未考慮到個別投資者的具體投資目的、財務狀況以及特定需求,在任何時候均不構成對客戶私人投資建議。投資者應當充分考慮自身特定狀況,并完整理解和使用本報告內容,不應視本報告為做出投資決策的唯一因素。對依據或者使用本報告所造成的一切
96、后果,華泰及作者均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形式的分享證券投資收益或者分擔證券投資損失的書面或口頭承諾均為無效。除非另行說明,本報告中所引用的關于業績的數據代表過往表現,過往的業績表現不應作為日后回報的預示。華泰不承諾也不保證任何預示的回報會得以實現,分析中所做的預測可能是基于相應的假設,任何假設的變化可能會顯著影響所預測的回報。華泰及作者在自身所知情的范圍內,與本報告所指的證券或投資標的不存在法律禁止的利害關系。在法律許可的情況下,華泰可能會持有報告中提到的公司所發行的證券頭寸并進行交易,為該公司提供投資銀行、財務顧問或者金融產品等相關服務或向該公司招攬業務。華泰的銷售人員、交易人員或其他專業
97、人士可能會依據不同假設和標準、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頭或書面發表與本報告意見及建議不一致的市場評論和/或交易觀點。華泰沒有將此意見及建議向報告所有接收者進行更新的義務。華泰的資產管理部門、自營部門以及其他投資業務部門可能獨立做出與本報告中的意見或建議不一致的投資決策。投資者應當考慮到華泰及/或其相關人員可能存在影響本報告觀點客觀性的潛在利益沖突。投資者請勿將本報告視為投資或其他決定的唯一信賴依據。有關該方面的具體披露請參照本報告尾部。本報告并非意圖發送、發布給在當地法律或監管規則下不允許向其發送、發布的機構或人員,也并非意圖發送、發布給因可得到、使用本報告的行為而使華泰違反或受制于當地法律或監
98、管規則的機構或人員。本報告版權僅為本公司所有。未經本公司書面許可,任何機構或個人不得以翻版、復制、發表、引用或再次分發他人(無論整份或部分)等任何形式侵犯本公司版權。如征得本公司同意進行引用、刊發的,需在允許的范圍內使用,并需在使用前獲取獨立的法律意見,以確定該引用、刊發符合當地適用法規的要求,同時注明出處為“華泰證券研究所”,且不得對本報告進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刪節和修改。本公司保留追究相關責任的權利。所有本報告中使用的商標、服務標記及標記均為本公司的商標、服務標記及標記。中國香港中國香港 本報告由華泰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制作,在香港由華泰金融控股(香港)有限公司向符合證券及期貨條例及其附屬法
99、律規定的機構投資者和專業投資者的客戶進行分發。華泰金融控股(香港)有限公司受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監管,是華泰國際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后者為華泰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在香港獲得本報告的人員若有任何有關本報告的問題,請與華泰金融控股(香港)有限公司聯系。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27 電子電子 香港香港-重要監管披露重要監管披露 華泰金融控股(香港)有限公司的雇員或其關聯人士沒有擔任本報告中提及的公司或發行人的高級人員。小米集團-W(1810 HK):華泰金融控股(香港)有限公司、其子公司和/或其關聯公司在本報告發布日擔任標的公司證券做市
100、商或者證券流動性提供者。有關重要的披露信息,請參華泰金融控股(香港)有限公司的網頁 https:/.hk/stock_disclosure 其他信息請參見下方“美國“美國-重要監管披露”重要監管披露”。美國美國 在美國本報告由華泰證券(美國)有限公司向符合美國監管規定的機構投資者進行發表與分發。華泰證券(美國)有限公司是美國注冊經紀商和美國金融業監管局(FINRA)的注冊會員。對于其在美國分發的研究報告,華泰證券(美國)有限公司根據1934 年證券交易法(修訂版)第 15a-6 條規定以及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人員解釋,對本研究報告內容負責。華泰證券(美國)有限公司聯營公司的分析師不具有美國金融監
101、管(FINRA)分析師的注冊資格,可能不屬于華泰證券(美國)有限公司的關聯人員,因此可能不受 FINRA 關于分析師與標的公司溝通、公開露面和所持交易證券的限制。華泰證券(美國)有限公司是華泰國際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后者為華泰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任何直接從華泰證券(美國)有限公司收到此報告并希望就本報告所述任何證券進行交易的人士,應通過華泰證券(美國)有限公司進行交易。美國美國-重要監管披露重要監管披露 分析師黃樂平、陳旭東、張宇、胡宇舟、黃禮悅、王心怡本人及相關人士并不擔任本報告所提及的標的證券或發行人的高級人員、董事或顧問。分析師及相關人士與本報告所提及的標的證券或發行
102、人并無任何相關財務利益。本披露中所提及的“相關人士”包括 FINRA 定義下分析師的家庭成員。分析師根據華泰證券的整體收入和盈利能力獲得薪酬,包括源自公司投資銀行業務的收入。小米集團-W(1810 HK):華泰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其子公司和/或其聯營公司在本報告發布日擔任標的公司證券做市商或者證券流動性提供者。華泰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其子公司和/或其聯營公司,及/或不時會以自身或代理形式向客戶出售及購買華泰證券研究所覆蓋公司的證券/衍生工具,包括股票及債券(包括衍生品)華泰證券研究所覆蓋公司的證券/衍生工具,包括股票及債券(包括衍生品)。華泰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其子公司和/或其聯營公司,及/或其高級
103、管理層、董事和雇員可能會持有本報告中所提到的任何證券(或任何相關投資)頭寸,并可能不時進行增持或減持該證券(或投資)。因此,投資者應該意識到可能存在利益沖突。評級說明評級說明 投資評級基于分析師對報告發布日后 6 至 12 個月內行業或公司回報潛力(含此期間的股息回報)相對基準表現的預期(A 股市場基準為滬深 300 指數,香港市場基準為恒生指數,美國市場基準為標普 500 指數,臺灣市場基準為臺灣加權指數,日本市場基準為日經 225 指數),具體如下:行業評級行業評級 增持:增持:預計行業股票指數超越基準 中性:中性:預計行業股票指數基本與基準持平 減持:減持:預計行業股票指數明顯弱于基準
104、公司評級公司評級 買入:買入:預計股價超越基準 15%以上 增持:增持:預計股價超越基準 5%15%持有:持有:預計股價相對基準波動在-15%5%之間 賣出:賣出:預計股價弱于基準 15%以上 暫停評級:暫停評級:已暫停評級、目標價及預測,以遵守適用法規及/或公司政策 無評級:無評級:股票不在常規研究覆蓋范圍內。投資者不應期待華泰提供該等證券及/或公司相關的持續或補充信息 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28 電子電子 法律實體法律實體披露披露 中國中國:華泰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具有中國證監會核準的“證券投資咨詢”業務資格,經營許可證編號為:91320000704041
105、011J 香港香港:華泰金融控股(香港)有限公司具有香港證監會核準的“就證券提供意見”業務資格,經營許可證編號為:AOK809 美國美國:華泰證券(美國)有限公司為美國金融業監管局(FINRA)成員,具有在美國開展經紀交易商業務的資格,經營業務許可編號為:CRD#:298809/SEC#:8-70231 華泰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華泰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南京南京 北京北京 南京市建鄴區江東中路228號華泰證券廣場1號樓/郵政編碼:210019 北京市西城區太平橋大街豐盛胡同28號太平洋保險大廈A座18層/郵政編碼:100032 電話:86 25 83389999/傳真:86 25 83387521 電
106、話:86 10 63211166/傳真:86 10 63211275 電子郵件:ht- 電子郵件:ht- 深圳深圳 上海上海 深圳市福田區益田路5999號基金大廈10樓/郵政編碼:518017 上海市浦東新區東方路18號保利廣場E棟23樓/郵政編碼:200120 電話:86 755 82493932/傳真:86 755 82492062 電話:86 21 28972098/傳真:86 21 28972068 電子郵件:ht- 電子郵件:ht- 華泰金融控股(香港)有限公司華泰金融控股(香港)有限公司 香港中環皇后大道中 99 號中環中心 58 樓 5808-12 室 電話:+852-3658-6000/傳真:+852-2169-0770 電子郵件: http:/.hk 華泰證券華泰證券(美國美國)有限公司有限公司 美國紐約公園大道 280 號 21 樓東(紐約 10017)電話:+212-763-8160/傳真:+917-725-9702 電子郵件:Huataihtsc- http:/www.htsc- 版權所有2024年華泰證券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