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與零部件行業央國企改革專題研究:汽車央國企改革有望推動企業價值重塑-240324(23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汽車與零部件行業央國企改革專題研究:汽車央國企改革有望推動企業價值重塑-240324(23頁).pdf(23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 有關分析師的申明,見本報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見分析師申明之后部分,或請與您的投資代表聯系。并請閱讀本證券研究報告最后一頁的免責申明。汽車與零部件行業 行業研究|深度報告 汽車行業央國企改革的必要性汽車行業央國企改革的必要性。汽車行業央國企上市公司是行業的支柱,為汽車行業發展做出了貢獻;近年來,隨著中國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以比亞迪為代表的民營企業迎來自主崛起機遇,一批優秀的民營零部件企業亦借助新能源發展東風實現快速發展,汽車國企上市公司發展速度及經營指標逐步被民營上市公司趕超,估值水平長期處于較低水平。2024 年,國資委接連提出“市值管理考核納入央企負責人業績考核”“新能源車業務單獨
2、考核”等新考核辦法,有望推動汽車央國企上市公司加強市值管理、全力發展新能源車業務,激勵汽車央國企持續改善經營水平。央國企上市公司仍然是行業的中堅力量央國企上市公司仍然是行業的中堅力量。從整體來看,汽車國企上市公司(分類口徑為 SW 汽車)2018-2022 年總營收維持在 1.8 萬億元左右。隨著民營企業在新能源汽車發展浪潮下實現崛起,汽車國企上市公司占行業上市公司營收比重逐年下降,由 2018 年的 68.0%逐步降至 2023H1 的 52.6%。從利潤角度來看,汽車國企上市公司歸母凈利潤占比從 2018 的 74.0%降至 2023H1 的 43.5%。汽車國企上市公司收入比重在 50%
3、以上,仍然是行業的中堅力量。央國企上市公司經營效率有待提升央國企上市公司經營效率有待提升。從經營指標上看,近年來汽車行業非國企上市公司毛利率、凈利率、ROE 等指標均優于國企上市公司,國企上市公司亟待改革促進經營效率提升。2023H1 汽車行業國企上市公司毛利率為 11.7%,非國企上市公司毛利率為 17.9%,二者差距 6.2 個百分點。歸母凈利率方面,汽車行業國企上市公司呈現逐年遞減趨勢,直至 2023H1 有所改善;凈資產收益率方面,汽車行業國企上市公司凈資產收益率(TTM)呈下降趨勢,從 2018 年的 9.2%降至 2022 年的4.2%,2023H1 小幅回升至 4.5%。央國企考
4、核體系持續優化央國企考核體系持續優化,有望推動央國企價值重塑,有望推動央國企價值重塑。2018 年以來,國務院國資委對央企考核指標體系進行了多次調整,由“二利一率”逐步優化為“一利五率”,2024 年國務院國資委將市值管理納入央企負責人業績考核,并將對汽車央企的新能源車業務單獨考核,市值管理及新能源車業務單獨考核等有望推動央國企價值重塑。央國企新能源車業務轉型亟待加速,隨著央國企改革持續推行、考核指標繼續優化,預計汽車央國企創新轉型的活力將進一步激發,在行業內的競爭力及盈利能力有望進一步提升。從投資策略上看,央國企實施改革后,將提升企業經營效益和競爭實力,進而其盈利能力也將逐步提升,盈利提升后
5、也將促進其估值修復,促進市值提升。建議關注:在細分領域具備較強競爭力的汽車央國企上市公司:長安汽車、江淮汽車、中國重汽、上汽集團、華域汽車、濰柴動力、廣汽集團;其他優質的汽車非國企上市公司:新泉股份、銀輪股份、博俊科技、岱美股份、瑞鵠模具、愛柯迪、拓普集團、保隆科技、豐茂股份、旭升集團、三花智控、上聲電子、貝斯特、伯特利、精鍛科技、德賽西威、華陽集團、雙環傳動、繼峰股份、上海沿浦、福耀玻璃等。風險提示風險提示 宏觀經濟下行影響汽車需求、車企價格戰壓力、上游原材料價格波動影響、央國企改革進程不及預期。投資建議與投資標的 核心觀點 國家/地區 中國 行業 汽車與零部件行業 報告發布日期 2024
6、年 03 月 24 日 姜雪晴 執業證書編號:S0860512060001 袁俊軒 執業證書編號:S0860523070005 推動以舊換新行動方案印發,建議繼續關注部分整車和華為鏈:汽車行業周報(0311-0317)2024-03-17 以舊換新政策將促進行業見量、見利提升;見估值修復:復盤汽車優惠政策行業表現及投資策略 2024-03-17 1-2 月汽車出口維持較高增長,預計以舊換新政策出臺后將促進需求改善:汽車行業周報(0304-0310)2024-03-10 汽車央國企改革有望推動企業價值重塑 央國企改革專題研究 中性(維持)汽車與零部件行業深度報告 汽車央國企改革有望推動企業價值重
7、塑 有關分析師的申明,見本報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見分析師申明之后部分,或請與您的投資代表聯系。并請閱讀本證券研究報告最后一頁的免責申明。2 目 錄 1 汽車行業央國企改革的必要性.5 2 央國企上市公司仍然是行業的中堅力量.5 3 央國企上市公司經營效率有待提升.7 4 央國企考核體系持續優化,有望推動其價值重塑.10 4.1 汽車央企考核體系變革進程.10 4.2 市值管理及新能源車業務單獨考核等有望推動央國企價值重塑.11 4.3 央國企新能源車業務轉型亟待加速.13 4.4 部分央國企在細分領域實力較強,考核指標優化有望提升企業競爭力.14 4.4.1 長安汽車:華為賦能,提升新
8、能源車競爭實力.14 4.4.2 上汽集團:乘用車出口領跑行業.16 4.4.3 中國重汽:重卡出口持續領先,市占率不斷擴大.18 5 主要投資策略.19 6 主要風險提示.21 HVjWMB9UkWdWJVhVbWnUaQdNbRpNnNpNmQkPnNmPlOmOqO7NpOnMvPrQrRNZnNtQ 汽車與零部件行業深度報告 汽車央國企改革有望推動企業價值重塑 有關分析師的申明,見本報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見分析師申明之后部分,或請與您的投資代表聯系。并請閱讀本證券研究報告最后一頁的免責申明。3 圖表目錄 圖 1:央國企考核體系優化有望推動汽車央國企經營業績和估值水平雙升.5 圖
9、 2:汽車行業國企上市公司總營收及占比情況.6 圖 3:2022 年汽車行業國企/非國企上市公司總營收占比.6 圖 4:汽車行業國企上市公司歸母凈利潤及占比情況.6 圖 5:2022 年汽車行業國企/非國企上市公司歸母凈利潤占比.6 圖 6:整車國企上市公司總營收及占比情況.7 圖 7:整車國企上市公司歸母凈利潤及占比情況.7 圖 8:零部件國企上市公司總營收及占比情況.7 圖 9:零部件國企上市公司歸母凈利潤及占比情況.7 圖 10:汽車行業國企/非國企上市公司毛利率情況.8 圖 11:汽車行業國企/非國企上市公司歸母凈利率情況.8 圖 12:汽車行業國企/非國企上市公司凈資產收益率(TTM
10、)情況.8 圖 13:整車國企/非國企上市公司毛利率情況.9 圖 14:整車國企/非國企上市公司歸母凈利率情況.9 圖 15:整車國企/非國企上市公司凈資產收益率(TTM)情況.9 圖 16:零部件國企/非國企上市公司毛利率情況.10 圖 17:零部件國企/非國企上市公司歸母凈利率情況.10 圖 18:零部件國企/非國企上市公司凈資產收益率(TTM)情況.10 圖 19:汽車行業央企考核體系變革進程.11 圖 20:市值管理考核納入央企負責人業績考核將有望促進汽車央企市值提升.12 圖 21:對汽車央國企采取新能源車業務單獨考核有望促進估值體系重塑.12 圖 22:2020-2023 年部分汽
11、車企業新能源車銷量(萬輛).13 圖 23:2021-2023 年部分汽車企業新能源車銷量同比增速.13 圖 24:2020-2023 年部分汽車企業新能源車銷量占比.14 圖 25:2020-2023 年部分汽車企業新能源車市占率.14 圖 26:長安汽車新能源品牌、產品、技術布局.15 圖 27:長安汽車新能源車銷量及同比增速.16 圖 28:長安汽車新能源市占率.16 圖 29:上汽集團汽車銷量及在國內市場所占份額.17 圖 30:上汽集團出口及海外銷量和同比增速.18 圖 31:中國重汽集團重卡銷售情況.19 圖 32:中國重汽集團重卡市占率及重卡出口市占率情況.19 圖 33:202
12、3 年中國重卡出口結構.19 圖 34:汽車行業國企/非國企上市公司 PE-TTM 情況.20 汽車與零部件行業深度報告 汽車央國企改革有望推動企業價值重塑 有關分析師的申明,見本報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見分析師申明之后部分,或請與您的投資代表聯系。并請閱讀本證券研究報告最后一頁的免責申明。4 圖 35:汽車行業國企/非國企上市公司 PB 情況.20 圖 36:汽車行業國企上市公司 PE-TTM 分布情況.20 圖 37:汽車行業國企上市公司 PB 分布情況.20 表 1:長安汽車與華為合作持續深化.16 表 2:主要公司估值表.21 汽車與零部件行業深度報告 汽車央國企改革有望推動企業
13、價值重塑 有關分析師的申明,見本報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見分析師申明之后部分,或請與您的投資代表聯系。并請閱讀本證券研究報告最后一頁的免責申明。5 1 汽車行業汽車行業央央國企改革的必要性國企改革的必要性 汽車行業央國企上市公司主要包括上汽集團、廣汽集團、長安汽車、江淮汽車等乘用車公司,中國重汽、一汽解放、東風汽車、福田汽車、金龍汽車等商用車公司,以及華域汽車、濰柴動力、一汽富維、富奧股份等汽車零部件公司。國企上市公司是汽車行業的支柱,為中國汽車行業的發展以及汽車產銷規模的增長做出了貢獻;近年來,隨著中國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以比亞迪為代表的民營企業迎來自主崛起機遇,一批優秀的民營零部件企
14、業亦借助新能源發展東風實現快速發展,汽車國企上市公司發展速度及經營指標逐步被民營上市公司趕超,估值水平長期處于較低水平。在新能源滲透率持續提升、汽車行業競爭加劇的背景下,國有汽車企業面臨的競爭壓力漸趨增大,深化央國企改革、激勵汽車企業向新能源科技型企業創新轉型將成為推動國有汽車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重中之重。2024 年,國務院國資委進一步優化汽車行業央國企考核指標,接連提出“市值管理考核納入央企負責人業績考核”“新能源車業務單獨考核”等新考核辦法,有望推動汽車央國企上市公司加強市值管理、全力發展新能源車業務,激勵汽車央國企持續改善經營水平,從而推動汽車央國企經營業績和估值水平雙升。圖 1:央國企考
15、核體系優化有望推動汽車央國企經營業績和估值水平雙升 數據來源:國資委、東方證券研究所繪制 2 央央國企國企上市公司仍然是行業的中堅力量上市公司仍然是行業的中堅力量 從營收和利潤看,汽車央國企上市公司仍然是中國汽車行業的中堅力量,為汽車行業整體發展作出了貢獻。從整體來看,汽車國企上市公司(分類口徑為 SW 汽車)整體營收維持穩定,2018-2022 年總營收維持在 1.8 萬億元左右,2023 年上半年營收約 8954 億元。隨著民營企業在新能源汽車發展浪潮下實現崛起,汽車國企上市公司占汽車行業上市公司營收比重逐年下降,由 2018 年的 68.0%逐步降至 2023H1 的 52.6%。從利潤
16、角度來看,汽車國企上市公司總體歸母凈利潤由 2018 年692.98 億元降至 2022 年的 384.42 億元,歸母凈利潤占比也從 2018 的 74.0%降至 2023H1 的43.5%。近年來隨著我國汽車行業競爭加劇,汽車國企盈利水平受到較大沖擊,民營企業對行業整體盈利的貢獻愈發顯著。汽車與零部件行業深度報告 汽車央國企改革有望推動企業價值重塑 有關分析師的申明,見本報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見分析師申明之后部分,或請與您的投資代表聯系。并請閱讀本證券研究報告最后一頁的免責申明。6 圖 2:汽車行業國企上市公司總營收及占比情況 圖 3:2022 年汽車行業國企/非國企上市公司總營收
17、占比 數據來源:Wind、東方證券研究所 數據來源:Wind、東方證券研究所 圖 4:汽車行業國企上市公司歸母凈利潤及占比情況 圖 5:2022 年汽車行業國企/非國企上市公司歸母凈利潤占比 數據來源:Wind、東方證券研究所 數據來源:Wind、東方證券研究所 整車國企上市公司表現好于汽車國企上市公司整體情況。2018-2022 年整車國企(分類口徑為SW 乘用車+SW 商用車)上市公司總營收基本維持在 1.25 萬億元左右,歸母凈利潤則從 2018 年的 444.56 億元降至 2022 年的 260.59 億元,2023H1 實現歸母凈利潤 181.75 億元。從汽車行業占比角度來看,整
18、車國企上市公司總營收占比由 2018 年的 81.6%降至 2023H1 的 61.5%,歸母凈利潤占比由 2018 年的 83.7%降至 2023H1 的 60.0%,總體來看,近年來整車國企在行業內的地位受到一定沖擊但仍保持較高份額,利潤占比在 2023H1 企穩回升。0%10%20%30%40%50%60%70%80%05000100001500020000201820192020202120222023H1汽車行業國企上市公司營收(億元)汽車行業國企上市公司營收占比54%46%國企上市公司非國企上市公司0%20%40%60%80%10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
19、0201820192020202120222023H1汽車行業國企上市公司歸母凈利潤(億元)汽車行業國企上市公司歸母凈利潤占比45%55%國企上市公司非國企上市公司 汽車與零部件行業深度報告 汽車央國企改革有望推動企業價值重塑 有關分析師的申明,見本報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見分析師申明之后部分,或請與您的投資代表聯系。并請閱讀本證券研究報告最后一頁的免責申明。7 圖 6:整車國企上市公司總營收及占比情況 圖 7:整車國企上市公司歸母凈利潤及占比情況 數據來源:Wind、東方證券研究所 數據來源:Wind、東方證券研究所 零部件國企上市公司(分類口徑為 SW 汽車零部件)總營收近年來穩步增
20、長,2021 年以后超過5000 億元,在行業內的營收占比從 2018 年的 59.5%降至 2023H1 的 47.0%。相對整車而言,零部件國企上市公司盈利端受到民營零部件企業的沖擊較大,2022 年零部件國企上市公司盈利水平較 2021 年大幅下降 49.4%,主要系濰柴動力、威孚高科等企業因商用車行業 2022 年景氣度下降而盈利承壓較大;2019 年以來零部件國企上市公司歸母凈利潤在行業內占比逐年快速遞減,由2019 年的 91.0%降至 2023H1 的 30.6%,總體來看,近年來零部件民營企業盈利能力明顯優于國企上市公司。圖 8:零部件國企上市公司總營收及占比情況 圖 9:零部
21、件國企上市公司歸母凈利潤及占比情況 數據來源:Wind、東方證券研究所 數據來源:Wind、東方證券研究所 3 央央國企國企上市上市公司經營效率有待提升公司經營效率有待提升 從經營指標上看,近年來汽車行業非國企上市公司毛利率、凈利率、ROE 等指標表現均優于國企上市公司,國企上市公司亟待改革促進經營效率提升。汽車行業非國企上市公司毛利率高于國企上市公司。2018 年汽車行業國企上市公司毛利率為14.3%,非國企上市公司毛利率為 18.9%,二者相差 4.7 個百分點;2023H1 汽車行業國企上市公司毛利率為 11.7%,非國企上市公司毛利率為 17.9%,二者差距擴大至 6.2 個百分點。0
22、%20%40%60%80%100%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1400020182019202020212022 2023H1整車國企上市公司總營收(億元)整車國企上市公司總營收占比0%20%40%60%80%100%0100200300400500201820192020202120222023H1整車國企上市公司歸母凈利潤(億元)整車國企上市公司歸母凈利潤占比0%10%20%30%40%50%60%7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201820192020202120222023H1零部件國企上市公司總營收(億元)零部件國企上市公司總營收占比
23、0%20%40%60%80%100%050100150200250201820192020202120222023H1零部件國企上市公司歸母凈利潤(億元)零部件國企上市公司歸母凈利潤占比 汽車與零部件行業深度報告 汽車央國企改革有望推動企業價值重塑 有關分析師的申明,見本報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見分析師申明之后部分,或請與您的投資代表聯系。并請閱讀本證券研究報告最后一頁的免責申明。8 歸母凈利率方面,汽車行業國企上市公司呈現逐年遞減趨勢,直至 2023H1 有所改善;非國企上市公司則呈現相反趨勢,在經歷 2019 年低點后歸母凈利潤逐年提升,從 2019 年的 1.2%提升至2023H1
24、 的 4.6%,2022 年起汽車行業非國企上市公司盈利能力超越國企上市公司。圖 10:汽車行業國企/非國企上市公司毛利率情況 圖 11:汽車行業國企/非國企上市公司歸母凈利率情況 數據來源:Wind、東方證券研究所 數據來源:Wind、東方證券研究所 凈資產收益率方面,2018-2021 年汽車行業國企上市公司凈資產收益率(TTM)高于非國企上市公司,2022 年起非國企上市公司實現反超。2018-2022 年汽車行業國企上市公司凈資產收益率呈下降趨勢,從 2018 年的 9.7%降至 2022 年的 4.2%,2023H1 小幅回升至 4.5%;非國企上市公司凈資產收益率則從 2019 年
25、的 2.0%持續上升至 2023H1 的 7.4%。圖 12:汽車行業國企/非國企上市公司凈資產收益率(TTM)情況 數據來源:Wind、東方證券研究所 從整車企業來看,非國企上市公司的毛利率較國企優勢更為明顯。2018 年整車國企上市公司毛利率為 13.4%,整車非國企上市公司毛利率為 17.5%,二者相差4.0個百分點;2023H1整車國企上市公司毛利率為 10.0%,整車非國企上市公司毛利率為 17.7%,二者差距擴大至 7.7 個百分點。整車行業國企和非國企的毛利率差距高于整體行業,表明以比亞迪、長城汽車等為代表的民營整車品牌具有較強的競爭力。2018 年至 2021 年整車行業歸母凈
26、利率呈下降趨勢,2022 年以后非國企整車凈利率持續改善,2023H1 整車國企歸母凈利率提升至 3.1%,盈利能力有所回暖。0%5%10%15%20%201820192020202120222023H1汽車行業國企上市公司汽車行業非國企上市公司0%1%2%3%4%5%201820192020202120222023H1汽車行業國企上市公司汽車行業非國企上市公司0%2%4%6%8%10%12%201820192020202120222023H1汽車行業國企上市公司汽車行業非國企上市公司 汽車與零部件行業深度報告 汽車央國企改革有望推動企業價值重塑 有關分析師的申明,見本報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
27、息披露見分析師申明之后部分,或請與您的投資代表聯系。并請閱讀本證券研究報告最后一頁的免責申明。9 圖 13:整車國企/非國企上市公司毛利率情況 圖 14:整車國企/非國企上市公司歸母凈利率情況 數據來源:Wind、東方證券研究所 數據來源:Wind、東方證券研究所 凈資產收益率方面,整車國企上市公司凈資產收益率(TTM)由 2018 年的 9.2%持續降至 2022年的 4.3%,2023H1 與 2022 年基本持平,主要由于整車國企上市公司歸母凈利潤承壓所致。整車非國企上市公司 2018-2021 年凈資產收益率低于國企上市公司,2022 年大幅提升至 9.1%并實現對國企上市公司的反超,
28、2023H1 整車非國企上市公司凈資產收益率進一步提升至 11.4%,與整車國企上市公司差距進一步擴大,整車非國企上市公司凈資產收益率提升主要源于歸母凈利潤近年大幅增加而凈資產增速相對較低,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民營整車企業盈利能力優于國企。圖 15:整車國企/非國企上市公司凈資產收益率(TTM)情況 數據來源:Wind、東方證券研究所 零部件上市公司中非國企的毛利率持續高于國企。整體來看零部件行業毛利率高于汽車行業整體,2018年零部件國企上市公司毛利率為 17.4%,零部件非國企上市公司毛利率為 23.5%,二者相差6.1 個百分點;2023H1 零部件國企上市公司毛利率為 15.6%,零部件
29、非國企上市公司毛利率為19.6%,差距縮小至4.1個百分點。從歸母凈利率角度來看,零部件非國企上市公司近年來表現良好,由 2019 年的 0.4%增至 2023H1 的 6.3%,2022 年以后表現優于國企上市公司。0%5%10%15%20%201820192020202120222023H1整車國企上市公司整車非國企上市公司0.0%0.5%1.0%1.5%2.0%2.5%3.0%3.5%4.0%201820192020202120222023H1整車國企上市公司整車非國企上市公司0%2%4%6%8%10%12%201820192020202120222023H1整車國企上市公司整車非國企上
30、市公司 汽車與零部件行業深度報告 汽車央國企改革有望推動企業價值重塑 有關分析師的申明,見本報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見分析師申明之后部分,或請與您的投資代表聯系。并請閱讀本證券研究報告最后一頁的免責申明。10 圖 16:零部件國企/非國企上市公司毛利率情況 圖 17:零部件國企/非國企上市公司歸母凈利率情況 數據來源:Wind、東方證券研究所 數據來源:Wind、東方證券研究所 凈資產收益率方面,2018-2022 年,零部件國企上市公司的凈資產收益率(TTM)呈現持續下降趨勢,2023H1 略有回升;2018-2019 年,零部件非國企上市公司的凈資產收益率顯著低于國企上市公司,202
31、0-2023H1 持續改善,近 2 年高于國企上市公司。圖 18:零部件國企/非國企上市公司凈資產收益率(TTM)情況 數據來源:Wind、東方證券研究所 4 央央國企國企考核考核體系持續優化體系持續優化,有望推動,有望推動其其價值重塑價值重塑 4.1 汽車央企考核體系變革進程 2018 年以來,國務院國資委對央企考核指標體系進行了多次調整,由“二利一率”逐步優化為“一利五率”,體現了中央對央企改革發展的高度重視。2024 年,國務院國資委將進一步優化完善汽車央企上市公司考核體系,將市值管理納入央企負責人業績考核,并將對汽車央企的新能源車業務單獨考核,推動汽車央企實現高質量發展。國務院國資委在
32、 2018 年初召開的中央企業和地方國資委負責人會議上,正式確立央企“二利一率”(利潤總額、凈利潤、資產負債率)的考核指標體系,并提出企業效益、國有資本保值增值率、回報率、流動資產周轉率和資產負債率“四升一降”的年度經營目標。2019 年底,國務院國0%5%10%15%20%25%201820192020202120222023H1零部件國企上市公司零部件非國企上市公司0%1%2%3%4%5%6%7%8%201820192020202120222023H1零部件國企上市公司零部件非國企上市公司0%2%4%6%8%10%12%201820192020202120222023H1零部件國企上市公司
33、零部件非國企上市公司 汽車與零部件行業深度報告 汽車央國企改革有望推動企業價值重塑 有關分析師的申明,見本報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見分析師申明之后部分,或請與您的投資代表聯系。并請閱讀本證券研究報告最后一頁的免責申明。11 資委決定從2020年起,央企經營業績考核指標體系將新增營業收入利潤率、研發經費投入強度兩個指標,形成“兩利三率”考核指標體系,以引導和促進央企注重經營效率、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力度,實現高質量發展目標。2020 年底,國務院國資委決定從 2021 年起,央企經營業績考核指標將新增全員勞動生產率,從而形成“兩利四率”為主體的考核目標體系,以引導央企提升人力資本水平、改善勞動
34、力配置效率。2023 年初,國務院國資委將央企經營業績考核指標體系從“二利四率”優化為“一利五率”,以凈資產收益率替換凈利潤指標、以營業現金比率替換營業收入利潤率,以引導央企更加注重投入產出效率及經營活動現金流,有助于央企提升資本回報質量;同時提出“一增一穩四提升”年度經營目標:“一增”即確保利潤總額增速高于全國GDP增速,力爭取得更好業績;“一穩”即資產負債率總體保持穩定;“四提升”即凈資產收益率、研發經費投入強度、全員勞動生產率、營業現金比率 4 個指標進一步提升。2023 年底,國務院國資委明確 2024 年對央企保持“一利五率”目標管理體系不變,具體要求是“一利穩定增長,五率持續優化”
35、。2024 年 1 月,國務院國資委指出將在前期試點探索、積累經驗的基礎上,全面推開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考核;國資委將進一步研究將市值管理納入中央企業負責人業績考核,引導中央企業負責人更加重視所控股上市公司的市場表現,及時通過應用市場化增持、回購等手段傳遞信心、穩定預期,加大現金分紅力度,更好回報投資者。2024 年 3 月兩會期間,國務院國資委主任張玉卓接受采訪時表示,國有車企在新能源汽車方面發展還不夠快,國資委將調整政策,對三大汽車央企進行新能源汽車業務單獨考核,并著重考核技術、市場占有率和未來的發展。圖 19:汽車行業央企考核體系變革進程 數據來源:國資委、人民網、東方證券研究所繪制 4.2
36、 市值管理及新能源車業務單獨考核等有望推動央國企價值重塑 2005 年,國務院國資委在股改文件中提出“在對上市公司國有控股股東進行業績考核時,要考慮設置其控股的上市公司市值指標”。2014 年 5 月,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正式提出“鼓勵上市公司建立市值管理制度”。2022 年 5 月,國務院國資委印發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質量工作方案的通知,強調上市公司應兼顧價值創造與價值實現,促進內在價值與市場價值齊頭并進、共同成長。汽車與零部件行業深度報告 汽車央國企改革有望推動企業價值重塑 有關分析師的申明,見本報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見分析師申明之后部分,或請與您的投資代
37、表聯系。并請閱讀本證券研究報告最后一頁的免責申明。12 此前國資委對于央企市值管理的態度以鼓勵為主,此次系國務院首次正式提出將市值管理考核納入央企負責人業績考核,將央企上市公司市值與央企管理層業績形成掛鉤,有望引導央企上市公司管理層更為重視上市公司市值表現,一方面倒逼央企上市公司勤修內功、改善經營質量,提升公司內在價值;另一方面也將引導央企上市公司進一步提升信息披露質量、加強與資本市場溝通,增進投資者對公司的價值認同;此外,央企上市公司也將更有動力通過市場化增持、回購、高現金分紅等手段向市場傳遞信心、穩定預期,更好地回報投資者。圖 20:市值管理考核納入央企負責人業績考核將有望促進汽車央企市值
38、提升 數據來源:國資委、東方證券研究所繪制 對于傳統車企而言,新能源車初期投入大、開發成本高、市場競爭激烈等因素導致新能源車業務普遍難以實現盈利,燃油車業務仍然是傳統車企的主要利潤中心,在當期利潤考核壓力下,傳統車企在新能源轉型時仍需要將相當一部分資源、精力投放至燃油車業務,利潤考核已成為傳統車企發展新能源車業務、推進新能源轉型的桎梏。若后續國務院國資委落實對汽車央企的新能源車業務采取單獨考核,從考核利潤轉向考核市占率、技術、未來發展前景等,預計將有助于汽車央企放開手腳、全力推進新能源轉型,助力汽車央企新能源車銷量及市占率加速增長,規模效應下汽車央企新能源車業務盈利能力亦有望逐步改善。此外,不
39、排除地方國資委也將效仿國務院國資委,對地方國有車企采取類似的新能源車業務單獨考核;若地方國資委對地方國有車企進行新能源車銷量或市占率考核,則也將有望促進地方國有車企新能源銷量規模提升,帶動其盈利能力改善。綜合以上,對汽車央國企采取新能源車業務單獨考核將有助于汽車央國企加速新能源轉型,促進其新能源車銷量、市占率及盈利能力提升,市場對汽車央國企的價值評判體系也將有望重塑。圖 21:對汽車央國企采取新能源車業務單獨考核有望促進估值體系重塑 汽車與零部件行業深度報告 汽車央國企改革有望推動企業價值重塑 有關分析師的申明,見本報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見分析師申明之后部分,或請與您的投資代表聯系。并
40、請閱讀本證券研究報告最后一頁的免責申明。13 數據來源:國資委、東方證券研究所繪制 4.3 央國企新能源車業務轉型亟待加速 對于整車上市公司而言,新能源車業務發展逐步成為市場估值的主要考慮因素之一。近年來部分汽車央國企新能源車銷量規模增長較快,但汽車央國企整體在新能源車銷量占比以及新能源車市占率領域仍存在較大的提升空間,新能源車轉型遲緩成為制約央國企整車上市公司市值表現的因素之一。在新能源車銷量規模上,2023年上汽集團以 112 萬輛的銷量位列汽車央國企首位,廣汽集團、長安汽車、東風集團新能源車銷量分別達 55萬輛、47萬輛、35萬輛。民營企業中,比亞迪在2022年 3 月起停售燃油汽車,并
41、在國內新能源車市場確立絕對領先地位,2023 年新能源車銷量超過300 萬輛;吉利汽車、理想汽車等車企銷量絕對規模不如汽車央國企,但 2023 年新能源車銷量規模已趕超部分央國企,民營車企新能源車發展步伐更為領先。從新能源車銷量增速看,2021 年大部分車企新能源車銷量實現 100%以上同比增速,隨著競爭加劇,2022-2023 年上汽集團、東風集團新能源車銷量同比增速顯著下滑,長安汽車、廣汽集團則維持高同比增速,2021-2023年長安汽車、廣汽集團新能源車銷量CAGR分別達103.8%、96.1%;民營車企中,2021-2023 年比亞迪、吉利汽車、理想汽車新能源車銷量 CAGR 分別達
42、123.8%、143.6%、103.8%,整體而言新能源車銷量增速高于央國企。圖 22:2020-2023 年部分汽車企業新能源車銷量(萬輛)圖 23:2021-2023 年部分汽車企業新能源車銷量同比增速 數據來源:Wind、東方證券研究所 數據來源:Wind、東方證券研究所 從新能源車銷量占比看,汽車央國企和民企新能源車銷量占總銷量的比例均逐年提升,2023 年作為民企的吉利汽車的新能源車銷量占比明顯高于其他車企,達到 28.9%;在央國企中,2023 年上汽集團、廣汽集團新能源車銷量占比分別達 22.4%、21.9%;長安汽車、東風集團新能源車銷量占比分別為 18.6%、18.0%。在比
43、亞迪、理想汽車等新能源車企帶動下,據中汽協,2023 年中國新能源車滲透率達 31.6%,央國企的新能源車銷量占比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從新能源車市占率看,上汽集團在 2020 年的新能源車市占率達 23.4%,在行業內處于領先,隨著其他自主品牌及新勢力車型陸續加入市場競爭,上汽集團的新能源車市占率持續下行,2022 年被比亞迪反超,2023 年市占率下降至 11.8%;其他央國企中,2020-2023 年長安汽車的新能源車0501001502002503002020202120222023-50%0%50%100%150%200%250%300%350%202120222023長安汽車上汽集團
44、廣汽集團東風集團比亞迪吉利汽車長城汽車理想汽車 汽車與零部件行業深度報告 汽車央國企改革有望推動企業價值重塑 有關分析師的申明,見本報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見分析師申明之后部分,或請與您的投資代表聯系。并請閱讀本證券研究報告最后一頁的免責申明。14 市占率穩步提升,廣汽集團、東風集團新能源車市占率則呈現波動。整體而言,除上汽集團外,2023 年其他央國企的新能源市占率均不足 6%。圖 24:2020-2023 年部分汽車企業新能源車銷量占比 圖 25:2020-2023 年部分汽車企業新能源車市占率 數據來源:Wind、東方證券研究所 數據來源:Wind、東方證券研究所 4.4 部分央國
45、企在細分領域實力較強,考核指標優化有望提升企業競爭力 在汽車行業轉型升級浪潮中,部分央國企在新能源、智能化、汽車出口等領域展開前瞻性布局;隨著央國企改革持續推行、考核指標繼續優化,預計汽車央國企創新轉型的活力將進一步激發,在行業內的競爭力及盈利能力有望進一步提升。4.4.1 長安汽車:華為賦能,提升新能源車競爭實力 長安汽車較早地展開電動化、智能化布局,積極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轉型。2017 年、2018年分別發布新能源戰略“香格里拉計劃”、智能化“北斗天樞計劃”,經過多年的發展,長安汽車在新能源品牌、產品、技術領域布局持續完善,新能源車銷量持續高速增長,成為汽車央國企新能源轉型的標桿。品牌
46、方面,長安汽車目前已擁有阿維塔、深藍、長安啟源三大自主新能源品牌。2021 年 11 月,由長安汽車、華為和寧德時代聯合打造的高端智能電動品牌阿維塔正式發布,旗下兩款車型阿維塔 11、阿維塔 12 分別于 2022 年 8 月、2023 年 11 月上市,2024 年阿維塔品牌將推出新 SUV E15、中型轎跑 E16 兩款新車,并將全面上線增程動力車型。2022 年 4 月,長安汽車在 2022 全球伙伴大會正式發布數字化智能電動品牌“長安深藍”,深藍品牌面向追求科技、時尚的年輕 Z世代人群,主攻 15-25 萬元主流新能源乘用車市場,旗下兩款車型深藍 SL03、深藍 S7 均提供純電、增程
47、、氫電三種動力選擇,2024 年深藍品牌將上市硬派 SUV G318 以及 C857 兩款新車型。2023年8月27日,長安旗下全新新能源品牌長安啟源正式發布,聚焦10-20萬元主流家用市場,與深藍品牌形成互補。長安啟源在上市 3 個月內即推出 A05、A07、Q05 三款產品,覆蓋純電、增程、插電混動等動力配置,2024 年還將推出 C798 等新車型。智能化方面,長安汽車在混動系統、整車平臺架構等領域處于行業領先?;靹酉到y領域,長安汽車是國內唯一具備多套混動技術路線的自主車企,旗下原力超級增程技術主要搭載于深藍SL03、深藍 S7、啟源 A07 等增程車型,注重純電續航能力、駕駛平順性和
48、NVH 表現;智電 iDD 技術(P2 架構)主要搭載于 UNI 系列、CS系列、歐尚系列混動車型,注重動力性能表現;數智 AI 電0%5%10%15%20%25%30%35%2020202120222023長安汽車東風集團上汽集團廣汽集團吉利汽車長城汽車0%5%10%15%20%25%30%35%2020202120222023 汽車與零部件行業深度報告 汽車央國企改革有望推動企業價值重塑 有關分析師的申明,見本報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見分析師申明之后部分,或請與您的投資代表聯系。并請閱讀本證券研究報告最后一頁的免責申明。15 驅(P13 架構)主要搭載于啟源混動車型,兼顧燃油經濟性及
49、動力性能。憑借三套混動技術路線并行戰略,長安汽車能夠全方位滿足不同用戶對混動車型的需求。整車平臺架構領域,長安汽車全面推進平臺化造車,目前擁有方舟架構、EPA1 平臺、CHN 平臺、SDA 平臺四大新能源、智能化平臺架構,分別對應長安引力、深藍、阿維塔和長安啟源四大品牌,助力長安汽車打造高性能、高效率、高智能的智能電動汽車產品。圖 26:長安汽車新能源品牌、產品、技術布局 數據來源:長安汽車公告、阿維塔官網、深藍汽車官網、長安啟源官網、東方證券研究所 與華為合作持續深化,華為加持下長安汽車智能化實力有望提升。長安汽車與華為合作最早可追溯至 2018 年,2018 年 1 月,長安汽車與華為、中
50、國移動通信、中移物聯網有限公司簽署四方戰略合作協議,全面開展 LTE-V 及 5G 車聯網聯合開發研究;同年 7 月,長安汽車與華為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聚焦智能化與新能源的發展。2020 年 12 月,長安汽車、華為及寧德時代宣布將聯合打造高端智能汽車品牌;2021 年 11 月 15 日,三方聯合打造的阿維塔品牌以及首款車型阿維塔11 正式發布,長安汽車在阿維塔品牌上與華為展開 HI 模式合作,華為全棧智能汽車解決方案將為阿維塔車型智能化實力深度賦能。2023 年 8 月 16 日、17 日,深藍汽車、長安汽車分別與華為簽署合作框架協議,聚焦智能化、數字化領域合作。2023 年 11 月,華為
51、與長安汽車聯合宣布簽署了投資合作備忘錄,雙方將共同成立一家從事汽車智能系統及部件解決方案研發、設計、生產、銷售和服務的新公司,新公司暫命名為“Newcool”,業務范圍涉及汽車智能駕駛解決方案、汽車智能座艙、智能汽車數字平臺、智能車云、AR-HUD 與智能車燈等;長安汽車及其關聯方擬出資獲取新公司股權,比例不超過 40%;華為擬將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業務的核心技術和資源整合至新公司,新公司將致力于成為世界一流的汽車智能駕駛系統及部件產業領導者,并作為服務于汽車產業的開放平臺,對現有戰略合作伙伴車企及有戰略價值的車企等投資者開放股權,成為股權多元化的公司。作為智能汽車開放平臺的首位合作伙伴,預計長安
52、汽車將有望率先應用華為在智能駕駛、智能座艙、智能車云等領域的最新技術,提升長安自主新能源車型智能化競爭力;另一方面,借助華為在智能汽車領域的研發、技術、生態資源,公司也將加速構建面向智能化時代的完整、自主、領先的全棧智能化整車能力,公司智能化競爭力將有望持續提升。汽車與零部件行業深度報告 汽車央國企改革有望推動企業價值重塑 有關分析師的申明,見本報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見分析師申明之后部分,或請與您的投資代表聯系。并請閱讀本證券研究報告最后一頁的免責申明。16 表 1:長安汽車與華為合作持續深化 時間時間 合作內容合作內容 2018 年 1 月 長安汽車與華為、中國移動通信、中移物聯網有
53、限公司簽署四方戰略合作協議,全面開展 LTE-V 及 5G 車聯網聯合開發研究 2018 年 7 月 長安汽車與華為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各自技術和產品優勢的基礎上建立聯合創新中心,促進汽車智能化發展 2020 年 12 月 長安汽車、華為及寧德時代宣布將聯合打造高端智能汽車品牌 2021 年 11 月 阿維塔品牌以及首款車型阿維塔 11 正式發布,長安汽車在阿維塔品牌上與華為展開 HI 模式合作 2023 年 8 月 16 日 深藍汽車與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簽訂合作框架協議 2023 年 8 月 17 日 長安汽車與華為簽署全面持續深化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在數字化轉型(人才訓戰、咨詢
54、服務、研發數字化等)、算力中心、云業務、工業軟件、軟件工具鏈、海外業務、光儲充領域等方面合作,共同完善合作推進機制 2023 年 11 月 華為與長安汽車聯合宣布簽署了投資合作備忘錄,雙方將共同成立一家從事汽車智能系統及部件解決方案研發、設計、生產、銷售和服務的新公司。華為擬將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業務的核心技術和資源整合至新公司,長安汽車及其關聯方擬出資獲取新公司股權,比例不超過 40%數據來源:長安汽車公告、華為中國公眾號、鳳凰網、東方證券研究所 長安汽車新能源車銷量及市占率持續提升。2020年公司新能源車銷量僅3.7萬輛,2021年增長至11.41 萬輛,同比增長 207.5%,主要由微型車奔
55、奔 E-Star 帶動。2022 年深藍 SL03、長安 Lumin、UNI-K iDD 等多款新能源車型上市,助力公司新能源車銷量增長至 27.12 萬輛,同比增速 137.7%;2023 年,公司形成“深藍+阿維塔+啟源+智電 iDD”自主新能源品牌和產品矩陣構建完成,公司新能源銷量增長至 47.40 萬輛,同比增長 74.8%。整體而言,2020-2023 年公司新能源車銷量CAGR達133.8%,遠超新能源車行業平均增速。隨著公司新能源車銷量快速增長,2020-2023年公司在國內新能源車市場所占份額亦從 2.7%逐年提升至 5.0%。圖 27:長安汽車新能源車銷量及同比增速 圖 28
56、:長安汽車新能源市占率 數據來源:長安汽車公告、東方證券研究所 數據來源:長安汽車公告、中汽協、東方證券研究所 4.4.2 上汽集團:乘用車出口領跑行業 0%50%100%150%200%250%010203040502020202120222023長安汽車新能源車銷量(萬輛)同比增速0%1%2%3%4%5%6%2020202120222023長安汽車新能源市占率 汽車與零部件行業深度報告 汽車央國企改革有望推動企業價值重塑 有關分析師的申明,見本報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見分析師申明之后部分,或請與您的投資代表聯系。并請閱讀本證券研究報告最后一頁的免責申明。17 上汽集團是國內汽車行業的
57、領軍企業,自 2006 年至今,上汽集團已連續 18 年位居國內汽車銷量榜首,為國內汽車產業發展及轉型升級形成了卓越貢獻;此外,上汽集團深耕拓展海外市場,在汽車出口領域持續領跑,2023年上汽集團出口及海外銷量突破 120 萬輛,助力中國汽車出口量趕超日本躍居國內第一。2013-2018 年,公司銷量穩步增長,在國內汽車市場的銷量份額維持在 23%-25%的高位;2019年至今,公司接連受到公共衛生事件沖擊、芯片供應結構性短缺、國內市場競爭加劇等影響,銷量及市場份額呈現下降趨勢;2023 年公司銷量為 502 萬輛,同比下降 5.3%;在國內汽車市場的銷量份額 16.7%,同比下降 3.0 個
58、百分點,但仍遠高于比亞迪、長安汽車、廣汽集團等其他主要車企。圖 29:上汽集團汽車銷量及在國內市場所占份額 數據來源:Wind、上汽集團公告、中汽協、東方證券研究所 作為中國出海領跑者,上汽集團已初步建成集研發、制造、營銷、金融、物流、零部件、二手車等為一體的海外汽車產業鏈;截至 2022年,上汽集團在泰國、印尼、印度設立了 3個海外整車制造基地,海外營銷服務網點超過2000個,擁有東南亞、墨西哥、南美西、歐洲等 6條自營國際航線;上汽集團產品和服務已遍及全球超過 100 個國家及地區,形成歐洲、美洲 2 個“十萬輛級”和澳新、中東、東盟、南亞 4 個“五萬輛級”區域市場。2016-2023年
59、,上汽集團出口及海外銷量從12.9萬輛逐步增長至120.82萬輛,CAGR達37.7%;2016-2023 年上汽集團海外銷量連續 8 年位居全國首位,2022 年海外銷量達 101.7 萬輛,成為國內唯一一家海外銷量突破 100 萬輛的車企。2023 年上汽 MG 海外銷量超過 84 萬輛,連續 5 年蟬聯國內單一品牌出口冠軍;2023 年上汽集團新能源海外銷量約 29 萬輛,新能源占比 24%,成為中國品牌新能源車型出口量冠軍。2024 年,上汽集團將推動旗下高端自主品牌智己出海,2024 年計劃將 L7、LS7 兩款高端產品率先落地墨西哥、中東、南美和東南亞市場;2025 年,LS6、L
60、6 兩款產品將在歐洲等市場進行布局。隨著智己汽車在全球汽車市場開啟新征程,上汽出海將從“產品出?!边~向“技術出?!?,向全球汽車市場展現中國汽車產業特別是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強勁實力。0%5%10%15%20%25%3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上汽集團銷量(萬輛)上汽集團銷量份額 汽車與零部件行業深度報告 汽車央國企改革有望推動企業價值重塑 有關分析師的申明,見本報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見分析師申明之后部分,或請與您的投資代表聯系。并請閱讀本證券研究報告最后一頁的免責申明。18
61、圖 30:上汽集團出口及海外銷量和同比增速 數據來源:Wind、上汽集團公告、中汽協、東方證券研究所 4.4.3 中國重汽:重卡出口持續領先,市占率不斷擴大 中國重汽是我國重卡行業的龍頭企業,近年來隨著“重卡出口”成為行業新增長點,中國重汽充分發揮其在海外市場的優勢地位開拓新增長點。中國重汽在出口方面的主要舉措包括:1)提前布局海外市場,主動深入一線市場調研,獲取一手信息;2)在非洲和東南亞等傳統優勢市場強化營銷管理,下沉營銷網絡,鞏固優勢地位并擴大市占率;3)充分發揮公司動力鏈升級和新品導入優勢以強化產品差異化競爭能力,填補細分市場空白,推動重卡出口產品結構優化;4)聚焦高端市場客戶使用場景
62、和需求,通過汕德卡品牌打開中東、美洲市場。目前為止,中國重汽集團在全球 90 多個國家和地區發展各級經銷網點約 300 家,并在 110 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接近 600 個服務網點和配件網點,建立了 28 個境外合作 KD 生產工廠和配件中心庫 20 個。中國重汽集團已經基本覆蓋了非洲、中東、中南美、中亞和東南亞等發展中國家和主要新興經濟體,并在澳大利亞、愛爾蘭、新西蘭等國家和香港、臺灣等部分成熟市場建立了國際營銷網絡體系。2018 年中國重汽集團重卡銷量為 16.80 萬輛,2023 年銷量增長至 23.42 萬輛,成為 2023 年唯一一家重卡銷量突破 20 萬輛的企業。2022 年我國
63、重卡行業經歷低谷,中國重汽發力海外市場,2021年和2022年中國重汽集團重卡出口數量分別為5.41和8.85萬輛,同比增長74.6%和63.8%,2023 年中國重汽集團重卡海外銷售超過 13 萬輛,出口銷量繼續創歷史新高,重卡出口占中國重汽集團的比重也從 2018 年的 21.6%上升至超過 50%。0%10%20%30%40%50%60%70%80%90%020406080100120140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上汽集團出口及海外銷量(萬輛)同比增速 汽車與零部件行業深度報告 汽車央國企改革有望推動企業價值重塑 有關分析師的申明,見本報告最后部分
64、。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見分析師申明之后部分,或請與您的投資代表聯系。并請閱讀本證券研究報告最后一頁的免責申明。19 圖 31:中國重汽集團重卡銷售情況 數據來源:公司公告、中國卡車網、東方證券研究所 中國重汽集團重卡市占率穩步提升,2018 年中國重汽集團重卡市占率為 14.6%,市場份額逐年提升至 2023 年的 25.7%。近年來由于燃氣重卡需求旺盛疊加重卡出口市場表現強勁,中國重汽集團加快產品優化與結構調整并實施精準營銷策略推動市占率提升。在出口方面,中國重汽集團連續 19 年位居重卡出口第一,2023 年中國重汽集團重卡出口份額約占 44%,重卡行業出口龍頭地位優勢明顯。圖 32:中國重汽
65、集團重卡市占率及重卡出口市占率情況 圖 33:2023 年中國重卡出口結構 數據來源:公司公告、中汽協、東方證券研究所 數據來源:中汽協、中國卡車網、東方證券研究所 5 主要投資策略主要投資策略 從估值角度看,汽車行業上市國企市盈率及市凈率水平低于非國企上市公司。截至 2024 年 3 月 6日,汽車行業上市國企整體 PE-TTM(剔除負值,下同)為 16.24x,汽車行業非上市國企整體PE-TTM為 23.36x,汽車行業整體 PE-TTM為 20.60 x。在市凈率上汽車行業上市國企表現同樣低于行業均值,截至 2024 年 3 月 6 日,我國汽車行業上市國企整體 PB 為 1.22x,汽
66、車行業非上市國企整體 PB 為 2.82x,申萬一級行業整體 PB 為 2.01x。-60%-40%-20%0%20%40%60%80%100%051015202530201820192020202120222023中國重汽集團重卡出口銷量(萬輛)中國重汽集團重卡銷量(萬輛)中國重汽集團出口增速中國重汽集團總銷量增速0%10%20%30%40%50%60%201820192020202120222023中國重汽集團重卡市占率中國重汽集團重卡出口市占率44%20%16%7%6%6%中國重汽陜汽集團一汽解放北汽福田東風汽車其他 汽車與零部件行業深度報告 汽車央國企改革有望推動企業價值重塑 有關分析
67、師的申明,見本報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見分析師申明之后部分,或請與您的投資代表聯系。并請閱讀本證券研究報告最后一頁的免責申明。20 圖 34:汽車行業國企/非國企上市公司 PE-TTM 情況 圖 35:汽車行業國企/非國企上市公司 PB 情況 數據來源:Wind、東方證券研究所 數據來源:Wind、東方證券研究所 截至 2024 年 3 月 6 日,我國汽車行業上市國企中有 15 家 PE-TTM為負值,占比 25.9%,估值低于 10 x 和在 10 x 至 20 x 之間分別有 2 和 11 家,分別占比 3.4%和 19.0%;汽車行業上市國企中破凈家數為 8 家,破凈率 13.8
68、%,PB 在 1x 至 2x 之間則有 25 家,占比 43.1%??傮w而言多數汽車行業上市國企的估值較低,能享受高估值的國企體量較小。圖 36:汽車行業國企上市公司 PE-TTM 分布情況 圖 37:汽車行業國企上市公司 PB 分布情況 數據來源:Wind、東方證券研究所 數據來源:Wind、東方證券研究所 從投資策略上看,央國企實施改革后,將提升企業經營效益和競爭實力,進而其盈利能力也將逐步提升,盈利提升后也將促進其估值修復,促進市值提升。建議關注:在細分領域具備較強競爭力的汽車央國企上市公司:長安汽車(000625,買入)、江淮汽車(600418,未評級)、中國重汽(000951,買入)
69、、上汽集團(600104,買入)、華域汽車(600741,買入)、濰柴動力(000338,未評級)、廣汽集團(601238,買入);其他優質的汽車非國企上市公司:新泉股份(603179,買入)、銀輪股份(002126,買入)、博俊科技(300926,買入)、岱美股份(603730,買入)、瑞鵠模具(002997,未評級)、愛柯迪(600933,買入)、拓普集團(601689,買入)、保隆科技(603197,未評級)、豐茂股份(301459,未評級)、旭升集團(603305,未評級)、三花智控(002050,買入)、上聲電子(688533,買入)、貝斯特(300580,未評級)、伯特利(6035
70、96,買入)、精鍛科技(300258,買入)、德賽西威(002920,買入)、華陽集團(002906,買0102030405060702020/12021/12022/12023/12024/1汽車行業上市國企PE汽車行業上市非國企PE01234562020/12021/12022/12023/12024/1汽車行業上市國企PB汽車行業上市非國企PB0246810121416低于10 x 10 x至20 x20 x至30 x30 x至40 x 高于40 x虧損汽車行業上市國企PE分布(家)051015202530破凈1x至2x2x至3x3x至4x高于4x汽車行業上市國企PB分布(家)汽車與零部
71、件行業深度報告 汽車央國企改革有望推動企業價值重塑 有關分析師的申明,見本報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見分析師申明之后部分,或請與您的投資代表聯系。并請閱讀本證券研究報告最后一頁的免責申明。21 入)、雙環傳動(002472,未評級)、繼峰股份(603997,未評級)、上海沿浦(605128,未評級)、福耀玻璃(600660,未評級)等。表 2:主要公司估值表 數據來源:Wind、東方證券研究所(說明:EPS 采用 Wind 一致預期,已按最新股本攤?。? 主要風險提示主要風險提示 宏觀經濟下行影響汽車需求宏觀經濟下行影響汽車需求。若 2024 年宏觀經濟低于預期,消費者推遲購車,則將影響乘
72、用車需求,進而影響行業整體盈利能力。車車企企價格價格戰戰壓力壓力。若汽車價格繼續下降,價格波動幅度超市場預期,則將影響行業整體盈利能力。上游原材料上游原材料價格波動影響價格波動影響。若上游原材料價格波動,則將影響汽車行業產業鏈整體盈利能力,進而影響到相關公司盈利增長。央國企改革進程央國企改革進程不及預期。不及預期。若央國企改革進程不及預期,則會影響相關公司盈利增長。2022A2023E2024E2025E2022A2023E2024E2025E600104.SH上汽集團14.631.391.291.391.5310.5111.3610.499.56601238.SH廣汽集團8.870.770.
73、570.680.7611.5315.5413.0711.61000625.SZ長安汽車16.830.791.120.971.2221.4015.0917.2613.83601633.SH長城汽車24.370.970.821.181.5125.1929.7120.6216.13002594.SZ比亞迪209.475.7110.5714.0518.0436.6919.8114.9111.61000951.SZ中國重汽16.410.180.861.231.5990.2118.9713.3810.33601127.SH賽力斯98.45-2.54-1.70-0.141.48-38.79-58.06-72
74、0.9166.54000550.SZ江鈴汽車28.141.061.671.962.4326.5516.8914.3611.59603179.SH新泉股份44.700.971.662.313.0246.2926.9419.3814.81300926.SZ博俊科技28.120.531.061.562.1453.0126.6218.0513.17002126.SZ銀輪股份18.570.480.761.031.3838.9724.5317.9813.47603730.SH岱美股份12.570.450.610.760.9328.0520.6816.4913.48002997.SZ瑞鵠模具31.370.7
75、11.071.612.1244.4429.4519.5414.83600933.SH愛柯迪20.450.721.001.251.5828.2920.5016.4212.96601689.SH拓普集團61.011.461.852.613.5241.7332.9623.3517.31603197.SH保隆科技52.091.011.982.633.4151.5626.3419.8015.25603305.SH旭升集團15.180.750.861.111.4220.2017.5913.6610.68002050.SZ三花智控25.590.690.841.041.2837.1230.5324.5519.
76、96688533.SH上聲電子29.090.541.001.552.1053.4029.0718.8213.86600741.SH華域汽車17.122.282.292.642.957.497.476.485.81603596.SH伯特利61.101.612.122.823.6737.8928.7721.6916.66001311.SZ多利科技40.922.432.903.504.4016.8414.0911.709.30002920.SZ德賽西威122.112.132.743.845.1357.2544.5131.8423.79002906.SZ華陽集團26.760.730.891.221.6
77、136.8830.2022.0216.67002472.SZ雙環傳動24.950.680.961.221.5336.5626.0820.3816.28601799.SH星宇股份152.003.304.015.526.9146.1337.9227.5621.99600660.SH福耀玻璃43.651.822.152.402.8323.9520.3418.2015.44603786.SH科博達64.641.111.622.132.7658.0040.0030.3223.46300258.SZ精鍛科技10.620.510.560.700.8720.6818.8215.2512.18000338.SZ
78、濰柴動力16.420.561.011.281.5429.2116.2012.8610.63600114.SH東睦股份15.420.250.310.530.7161.0349.1128.8721.62603997.SH繼峰股份13.50-1.220.200.470.88-11.0668.0828.5015.38600699.SH均勝電子17.170.280.771.011.3361.3622.2217.0412.90605005.SH合興股份15.950.470.600.74-33.5926.4321.54-603035.SH常熟汽飾16.301.351.531.942.4312.1110.65
79、8.416.70300969.SZ恒帥股份83.451.822.593.414.4245.8732.1924.4518.89603348.SH文燦股份29.720.900.381.522.2433.0379.0419.6013.27605128.SH上海沿浦50.770.571.292.623.7488.7939.4819.3913.58002765.SZ藍黛科技5.220.280.140.280.3618.4538.3618.9614.62002101.SZ廣東鴻圖13.580.700.640.830.9519.3921.3616.3514.32688326.SH經緯恒潤-W77.591.9
80、6-1.822.053.5039.69-42.5537.8622.16300680.SZ隆盛科技17.230.330.661.061.4552.6726.1916.2811.86證券代碼證券簡稱收盤價(03-15)EPSPE 汽車與零部件行業深度報告 汽車央國企改革有望推動企業價值重塑 有關分析師的申明,見本報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見分析師申明之后部分,或請與您的投資代表聯系。并請閱讀本證券研究報告最后一頁的免責申明。22 分析師申明 每位負責撰寫本研究報告全部或部分內容的研究分析師在此作以下聲明:每位負責撰寫本研究報告全部或部分內容的研究分析師在此作以下聲明:分析師在本報告中對所提及的
81、證券或發行人發表的任何建議和觀點均準確地反映了其個人對該證券或發行人的看法和判斷;分析師薪酬的任何組成部分無論是在過去、現在及將來,均與其在本研究報告中所表述的具體建議或觀點無任何直接或間接的關系。投資評級和相關定義 報告發布日后的 12個月內行業或公司的漲跌幅相對同期相關證券市場代表性指數的漲跌幅為基準(A 股市場基準為滬深 300 指數,香港市場基準為恒生指數,美國市場基準為標普 500 指數);公司投資評級的量化標準公司投資評級的量化標準 買入:相對強于市場基準指數收益率 15%以上;增持:相對強于市場基準指數收益率 5%15%;中性:相對于市場基準指數收益率在-5%+5%之間波動;減持
82、:相對弱于市場基準指數收益率在-5%以下。未評級 由于在報告發出之時該股票不在本公司研究覆蓋范圍內,分析師基于當時對該股票的研究狀況,未給予投資評級相關信息。暫停評級 根據監管制度及本公司相關規定,研究報告發布之時該投資對象可能與本公司存在潛在的利益沖突情形;亦或是研究報告發布當時該股票的價值和價格分析存在重大不確定性,缺乏足夠的研究依據支持分析師給出明確投資評級;分析師在上述情況下暫停對該股票給予投資評級等信息,投資者需要注意在此報告發布之前曾給予該股票的投資評級、盈利預測及目標價格等信息不再有效。行業投資評級的量化標準行業投資評級的量化標準:看好:相對強于市場基準指數收益率 5%以上;中性
83、:相對于市場基準指數收益率在-5%+5%之間波動;看淡:相對于市場基準指數收益率在-5%以下。未評級:由于在報告發出之時該行業不在本公司研究覆蓋范圍內,分析師基于當時對該行業的研究狀況,未給予投資評級等相關信息。暫停評級:由于研究報告發布當時該行業的投資價值分析存在重大不確定性,缺乏足夠的研究依據支持分析師給出明確行業投資評級;分析師在上述情況下暫停對該行業給予投資評級信息,投資者需要注意在此報告發布之前曾給予該行業的投資評級信息不再有效。免責聲明 本證券研究報告(以下簡稱“本報告”)由東方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本公司”)制作及發布。本公司不會因接收人收到本報告而視其為本公司的當然客戶。
84、本報告的全體接收人應當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本報告被轉發給他人。本報告是基于本公司認為可靠的且目前已公開的信息撰寫,本公司力求但不保證該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客戶也不應該認為該信息是準確和完整的。同時,本公司不保證文中觀點或陳述不會發生任何變更,在不同時期,本公司可發出與本報告所載資料、意見及推測不一致的證券研究報告。本公司會適時更新我們的研究,但可能會因某些規定而無法做到。除了一些定期出版的證券研究報告之外,絕大多數證券研究報告是在分析師認為適當的時候不定期地發布。在任何情況下,本報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并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也沒有考慮到個別客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蛻魬紤]本
85、報告中的任何意見或建議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若有必要應尋求專家意見。本報告所載的資料、工具、意見及推測只提供給客戶作參考之用,并非作為或被視為出售或購買證券或其他投資標的的邀請或向人作出邀請。本報告中提及的投資價格和價值以及這些投資帶來的收入可能會波動。過去的表現并不代表未來的表現,未來的回報也無法保證,投資者可能會損失本金。外匯匯率波動有可能對某些投資的價值或價格或來自這一投資的收入產生不良影響。那些涉及期貨、期權及其它衍生工具的交易,因其包括重大的市場風險,因此并不適合所有投資者。在任何情況下,本公司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報告中的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投資者自主作出投資決策并自行承
86、擔投資風險,任何形式的分享證券投資收益或者分擔證券投資損失的書面或口頭承諾均為無效。本報告主要以電子版形式分發,間或也會輔以印刷品形式分發,所有報告版權均歸本公司所有。未經本公司事先書面協議授權,任何機構或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復制、轉發或公開傳播本報告的全部或部分內容。不得將報告內容作為訴訟、仲裁、傳媒所引用之證明或依據,不得用于營利或用于未經允許的其它用途。經本公司事先書面協議授權刊載或轉發的,被授權機構承擔相關刊載或者轉發責任。不得對本報告進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刪節和修改。提示客戶及公眾投資者慎重使用未經授權刊載或者轉發的本公司證券研究報告,慎重使用公眾媒體刊載的證券研究報告。HeadertTable_Address東方證券研究所 地址:上海市中山南路 318 號東方國際金融廣場 26 樓 電話:傳真:021-63325888 021-63326786 東方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經相關主管機關核準具備證券投資咨詢業務資格,據此開展發布證券研究報告業務。東方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及其關聯機構在法律許可的范圍內正在或將要與本研究報告所分析的企業發展業務關系。因此,投資者應當考慮到本公司可能存在對報告的客觀性產生影響的利益沖突,不應視本證券研究報告為作出投資決策的唯一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