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F:2024中國宏觀經濟專題報告:2024下半年中國貿易形勢分析及預測報告(122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CMF:2024中國宏觀經濟專題報告:2024下半年中國貿易形勢分析及預測報告(122頁).pdf(122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 2024下半年中國貿易形勢分析及預測宏 觀 經 濟 熱 點 問 題 研 討 會第 8 8 期主 辦 單 位:中 國 人 民 大 學 國 家 發 展 與 戰 略 研 究 院、中 國 人 民 大 學 經 濟 學 院、中 誠 信 國 際 信 用 評 級 有 限 公 司承 辦 單 位:中 國 人 民 大 學 經 濟 研 究 所宏 觀 經 濟 熱 點 問 題 研 討 會第 8 8 期報告人:王孝松2024年6月29日2024下半年中國貿易形勢分析及預測12024年1-5月中國貿易發展回顧22024年下半年中國貿易發展前瞻3宏觀經濟熱點問題研討會第88期目 錄未來的著力方向4中國對外貿易發展面臨的重要問
2、題2024年1-5月中國貿易發展回顧 進出口持續增長進出口持續增長 民營企業成績亮眼民營企業成績亮眼 區域格局未發生顯著變化區域格局未發生顯著變化 傳統市場仍然重要傳統市場仍然重要 車輛船舶成為出口支撐力量車輛船舶成為出口支撐力量以人民幣計以人民幣計1-5月我國進出口總值 17.5萬億元人民幣,同比上漲6.3%。出口總值 9.95萬億 元人民幣,同比去年 6.1%進口總值 7.55萬億 元人民幣,同比去年 6.4%貿易順差 2.4萬億 元人民幣,同比去年 5.2%以美元計以美元計1-5月我國進出口總值 2.46萬億美元,同比上漲2.8%。出口總值 1.4萬億美元,同比去年 2.7%進口總值1.
3、06萬億美元,同比去年 2.9%貿易順差3372億美元,同比去年 1.8%進出口持續增長近期貿易復蘇勢頭明顯貿易順差持續增長各種貿易類型均有增長 今年1-5月,一般貿易一般貿易進出口11.4萬億元,增長5.6%,占外貿總值的65.1%。其中出口增長7.9%,進口增長2.7%。同期,加工貿易加工貿易進出口3.02萬億元,增長1.6%,占比17.3%。其中出口下降2.3%,進口增長9.1%。同期,我國以保稅物流保稅物流方式進出口2.42萬億元,增長16.5%。其中出口增長12.5%,進口增長19.2%。民營企業成績亮眼民營企業在貿易中的地位持續提高民營企業在出口中的地位更為重要近年來貿易順差主要來
4、源于民營企業民營企業貿易動能仍需鞏固貿易額前十位省區貿易額增速前十位省區出口額前十位省區主要出口省區的特征 今年1-5月,廣東省的出口額占全國總出口額接近四分之一,其依托珠三角地區的制造業優勢和港口優勢,出口商品涵蓋電子產品、機械設備、紡織品等多個領域,繼續保持強勁的增長勢頭。浙江省和江蘇省位列第二和第三,增長率均為3.9%。這兩個省份同樣依托其強大的制造業基礎和完善的產業鏈,在全國進出口貿易中占據重要地位。主要出口省區的特征 山東省排在第四位,增速為7.9%,高于前三位省份。上海、北京出口額分別排在第五和第七位。上海主要依托于經濟中心和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北京主要依托于高科技產業。四川、重慶兩
5、個西部省市的出口表現較好,主要得益于“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出口增速前十位省區進口額前十位省區進口增速前十位省區出口額前十位城市進口額前十位城市進出口前十位貿易伙伴出口前十位貿易伙伴進口前十位貿易伙伴大類產品出口結構大類產品進口結構出口增速前十類細分產品進口增速前十類細分產品今年1-5月貿易發展的支撐力量 外需改善帶動我國出口增長動能轉強外需改善帶動我國出口增長動能轉強。歐、美央行降息預期影響下,當前世界貿易處于回暖階段,許多國家消費品進口向消費需求回歸。今年以來今年以來,全球制造業全球制造業PMIPMI整體延續回升趨勢整體延續回升趨勢。全球制造業復蘇回暖帶來的生產需求推動了新一輪外需修復周期
6、,為年內的中國出口提供重要機會。去年基數較低去年基數較低也是今年進出口增速較高的原因之一。今年1-5月貿易發展的影響因素隨著全球經濟逐步復蘇,航運市場需求強勁航運市場需求強勁,全球航運市場對新船的需求穩步增長。前五個月,集裝箱船出口金額增長213%,船舶出口金額增長93%。汽車出口保持正增長汽車出口保持正增長,其中電動車增速為24%,但增速在下行。導致下行的原因,與去年同期高基數以及近期歐美加大對我國新能源汽車的制裁相關。家具家電等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上漲家具家電等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上漲。受益于美國地產銷售恢復拉動家具相關需求,目前美國家具庫存增速已逐步回暖,但仍處歷史低位,未來仍有補庫存需求。
7、2024年下半年中國貿易發展前瞻 世界經濟復蘇的動力不足 供應鏈壓力和高運輸成本依然存在 多國采取緊縮性貨幣政策 地緣政治拖累貿易發展 外需有回暖趨勢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實際GDP(年百分比變化)實際值預測值202320242025世界3.23.23.2發達經濟體1.61.71.8美國2.52.71.9歐元區0.40.81.5德國-0.30.21.3法國0.90.71.4意大利0.90.70.7西班牙2.51.92.1日本1.90.91.0英國0.10.51.5加拿大1.11.22.3其他發達國家1.82.02.4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實際GDP(年百分比變化)實際值預測值202320242025世界3
8、.23.23.2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4.34.24.2亞洲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5.65.24.9中國5.24.64.1印度7.86.86.5歐洲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3.23.12.8俄羅斯3.63.21.8拉美和加勒比地區2.32.02.5巴西2.92.22.1墨西哥3.22.41.4中東和中亞2.02.84.2撒哈拉以南非洲3.43.84.0供應鏈壓力和高運輸成本仍然存在-4.0-2.00.02.04.06.08.010.012.0全球供應鏈壓力指數全球集裝箱指數紅海危機對國際貿易產生負面影響轉口貿易變化率-60.0-40.0-20.00.020.040.060.080.02020M1
9、2020M22020M32020M42020M52020M62020M72020M82020M92020M102020M112020M122021M12021M22021M32021M42021M52021M62021M72021M82021M92021M102021M112021M122022M12022M22022M32022M42022M52022M62022M72022M82022M92022M102022M112022M122023M12023M22023M32023M42023M52023M62023M72023M82023M92023M102023M112023M122024M1
10、蘇伊士運河好望角主要經濟體開啟“高利率模式”-1.01.03.05.07.09.011.013.015.0美國歐元區日本其他發達國家中國巴西智利其他新興經濟體地緣政治風險與原油價格俄烏沖突使世界貿易“陣營化”-6.0-5.0-4.0-3.0-2.0-1.00.0陣營內部陣營間總貨物貿易戰略性行業貿易全球制造業PMI持續擴張歐美制造業PMI均有所改善美國已進入補庫存階段美國庫存增速同比回升美國庫銷比有所回升歐元區也進入補庫存階段預測方法說明 使用2017年1月至2024年5月的月度進出口數據,建立時間序列模型??刂频鼐壵螞_突、供應鏈壓力、運輸成本、宏觀經濟環境等因素,設置三種場景進行預測,我們
11、將展示三種場景預測的平均值。出口預測值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出口實際值出口預測值1出口預測值2出口預測值3進口預測值100012001400160018002000220024002600280030002017/1/12017/3/12017/5/12017/7/12017/9/12017/11/12018/1/12018/3/12018/5/12018/7/12018/9/12018/11/12019/1/12019/3/12019/5/12019/7/12019/9/12019/11/12020/1/12020/3/12020/5/12020/7
12、/12020/9/12020/11/12021/1/12021/3/12021/5/12021/7/12021/9/12021/11/12022/1/12022/3/12022/5/12022/7/12022/9/12022/11/12023/1/12023/3/12023/5/12023/7/12023/9/12023/11/12024/1/12024/3/12024/5/12024/7/12024/9/12024/11/12025/01/1進口實際值進口預測值1進口預測值2進口預測值3預測結果小結 根據預測結果,2024年下半年出口增長率為3.1%,進口增長率為3.2%。全年出口增長率為2
13、.9%,出口規模約為3.48萬億美元;進口增長率為3.0%,進口規模約為2.63萬億美元。中國對外貿易發展面臨的重要問題 中美貿易關系何去何從?中美貿易關系何去何從?電動汽車發展前景如何?電動汽車發展前景如何?哪些新市場可以擴展?哪些新市場可以擴展?哪些新領域可以開辟?哪些新領域可以開辟?中美貿易摩擦升級2024年5月14日,美方發布對華加征301關稅四年期復審結果,宣布在原有對華301關稅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對自華進口的電動汽車、鋰電池、光伏電池、關鍵礦產、半導體以及鋼鋁、港口起重機、個人防護裝備等產品的關稅。加征關稅一覽表產品類別目前關稅率(%)擬征關稅率(%)鋼鋁產品0-7.525半導體2
14、550電動汽車25100太陽能電池2550鋰離子電動車電池7.525非電動汽車用鋰離子電池7.525電池零部件7.525美國對華施壓不斷 20242024年年5 5月月9 9日,日,美國商務部宣布將37個中國實體加入出口管制出口管制“實體清單”“實體清單”。根據美國商務部公布的理由,11個實體是因為參與高空氣球相關活動,4個實體是因為獲取或試圖獲取美國原產物項用于無人機相關活動,22個實體是因為獲取或試圖獲取美國原產物項用于發展量子技術能力。20242024年年5 5月月8 8日,日,一些美國國會議員提出了一項法案,使拜登政府更易于對人工智能模型實施出口管制,以避免美國技術落入不該落入的國家手
15、中。中美博弈造成“經濟碎片化”結果 20242024年年5 5月月7 7日,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第一副總裁戈皮納特表示,美中緊張關系加劇已造成全球性影響,各國在決定貿易和投資對象時愈發關注經濟安全和國家安全,導致世界被劃分為親華、親美和中間派三大集團。經濟碎片化趨勢或將導致世界背離基于規則的全球貿易體系,并使經濟一體化成果遭受顯著逆轉。美中需采取務實措施重建信任,首先要從保持溝通渠道暢通做起。美中對話有助于避免最壞結果。疫情對貿易的負面影響仍將持續(出口)“一帶一路”建設和RCEP疊加有利于區域貿易發展(進口)貿易戰和疫情都未能阻止中國對美出口010020030040050060070001/
16、201704/201707/201710/201701/201804/201807/201810/201801/201904/201907/201910/201901/202004/202007/202010/202001/202104/202107/202110/202101/202204/202207/202210/202201/202304/202307/202310/202301/202404/2024美國進口中國產品比重呈下降趨勢美國從中國進口占總進口比重(%)05101520253001/201704/201707/201710/201701/201804/201807/20181
17、0/201801/201904/201907/201910/201901/202004/202007/202010/202001/202104/202107/202110/202101/202204/202207/202210/202201/202304/202307/202310/202301/202404/2024電動汽車發展前景如何 世界電動車貿易格局 中國電動車出口額及主要方向 中國電動車出口價格與數量 對主要伙伴出口情況2023年電動車出口前十位國家(億美元)569.9409.1207.4165152.1145.1104.269.266.453.4295德國中國比利時韓國日本美國西班
18、牙英國捷克瑞典其他中國電動車出口額及增長率(億美元,%)2023年中國電動車出口主要方向56.147.830.525.324.216.615.515.415.313149.4比利時英國西班牙泰國澳大利亞加拿大德國巴西以色列荷蘭其他中國電動車出口價格和數量走勢中國對比利時電動車出口價格和數量走勢中國電動車出口情況小結 2012年至2023年,中國電動車出口額年均增長49.3%。2019年至2022年每年增長率都超過百分之百,其中2021年增長率高達223.7%。2023年中國電動車出口第一大市場為比利時,出口額56.1億美元,占比13.7%。2023年,中國電動汽車出口價格為2.38萬美元/輛,
19、較上年同期增長4.8%,已連續5年實現正增長。2012年至2023年中國電動汽車出口價格年均增長3.7%,出口數量年均增長43.9%,總體均呈現上升態勢。中國電動車出口情況小結 2023年,中國對比利時電動汽車出口價格2.88萬美元/輛,較上年同期增長4.3%。2012年至2023年中國對比利時電動汽車出口價格年均增長5.1%,呈現先升后降態勢,峰值出現于2017年。2023年,中國對比利時電動汽車出口數量19.5(萬輛),較上年同期下降0.5%,未能延續上年增長態勢。中國電動車出口前景 6月12日,歐盟委員會發表聲明,宣布將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最高加征38.1%的反補貼稅。美歐聯手打壓中國
20、電動車,將會對未來中國電動車出口造成極為不利的影響。2024年出口增幅前五位行業(預測值,%)預測結果(平均值)預測結果(最低值)預測結果(最高值)行業全年增速下半年增速全年增速下半年增速全年增速下半年增速車輛、航空器及有關運輸設備等9.199.868.588.699.639.87活動物;動物產品9.149.708.859.559.629.91動、植物油、脂等6.836.645.046.187.236.87光學、照相計量儀器及設備等4.135.023.743.784.404.58塑料、橡膠及其制品等2.552.152.272.082.722.692024年出口增幅后五位行業(預測值,%)預測結
21、果(平均值)預測結果(平均值)預測結果(最低值)預測結果(最低值)預測結果(最高值)預測結果(最高值)行業行業全年增速下半年增速全年增速下半年增速全年增速下半年增速珍珠、寶石、貴金屬珍珠、寶石、貴金屬等等-13.02-14.97-14.75-15.81-10.81-11.81礦產品礦產品-11.75-10.62-14.74-13.33-9.47-10.50武器、彈藥及其零件、武器、彈藥及其零件、附件附件-11.57-9.65-13.15-12.52-10.76-10.21生皮、皮革、毛皮及生皮、皮革、毛皮及其制品等其制品等-9.79-8.19-9.97-9.44-9.52-8.80藝術品、收藏
22、品及古藝術品、收藏品及古物物-9.70-11.34-10.21-11.94-8.01-10.85中國出口金額前十位貿易伙伴中美兩國在各區域的貿易份額中國對主要貿易伙伴的出口結構哪些市場和領域可以拓展根據預測,2024年出口增長最快的行業是車輛及航空器、動物及動物產品、動植物油脂、光學及照相計量儀器、塑料橡膠。2024年出口降幅最大的行業是珍珠寶石、礦產品、武器彈藥、皮革、藝術品。傳統市場,包括東盟、美國、歐盟、一些亞洲經濟體仍然十分重要,需要維護鞏固這些市場。哪些市場和領域可以拓展中國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RCEP、東盟、金磚,以及最不發達國家份額占比遠超美國。未來要穩步推進“一帶一路”建設
23、,加強同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最不發達國家)間的溝通協同合作。對主要貿易伙伴出口金額最多的是機電產品,未來需要加大研發投入和科技創新力度,不斷實現機電產品質量升級。未來的著力方向提升開放格局,培育外貿新動能高質量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維護同主要貿易伙伴之間的關系增強科技實力,穩鏈固鏈強鏈提升開放格局,培育外貿新動能202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加快培育外貿新動能,鞏固外貿外資基本盤,拓展中間品貿易、服務貿易、數字貿易、跨境電商中間品貿易、服務貿易、數字貿易、跨境電商出口出口。拓展中間品貿易中間品貿易已成為重要的增長點,中國已連續12年位居全球中間品出口第一大國。2023年,中國出口中間品11.2
24、4萬億元,占中國出口總值的47.3%。進口中間品14.29萬億元,占中國進口總值的79.4%。拓展中間品貿易 中間品作為鏈接產業上下游的紐帶,日益成為全球貿易的主體。我國中間品貿易不斷拓展,反映了我國制造業正在轉型升級和技術水平的提升。但與歐美或日韓貿易高速發展時期中間品進出口占比數據相比,我國中間品貿易還有提升空間。拓展中間品貿易 產業鏈分工水平決定中間品貿易發展水平,因此拓展中間品貿易的背后是中國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和制造業水平的全面提升。未來還要進一步吸引全球先進制造業企業來華投資,讓更多的中間商品在中國加工生產,同時鼓勵中國企業走出去,帶動其他國家融入全球的產業鏈供應鏈中。拓展服務貿易服務
25、貿易金額(億美元,左軸)及增長率(%,右軸)-30-20-100102030405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出口額進口額出口增長率進口增長率拓展服務貿易中國服務貿易進出口及差額(億美元)-300-200-10001002003004005006007002016012016032016052016072016092016112017012017032017052017072017092017112018012018032018052018072018092018112019012019032019052019072019092019112020022020042020
26、06202008202010202012202104202106202108202110202112202204202206202208202210202212202304202306202308202310202312202404差額出口進口中國服務貿易分類統計(2024年1至4月)拓展服務貿易 構建高標準服務業開放制度體系。建立健全負面清單管理制度,落實開放舉措,完善監管和風險防控機制,不斷提升開放條件下的治理水平。支持試點示范先行先試。以綜合試點示范城市引領產業發展的開放布局,持續推動開放科技、電信、文旅、金融等重點行業領域,培育服務貿易領域的新模式新業態。推動數字貿易發展中國可數字化交
27、付服務出口額推動數字貿易發展 加強數字貿易頂層設計,建立健全數字貿易統計監測體系,積極探索完善數據確權、交易流通等基礎制度和標準規范 強化數字貿易平臺建設,加快貿易全鏈條數字化轉型,做強做優國家數字服務出口基地,打造數字貿易示范區。提升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數字技術自主創新能力。深化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等多雙邊和區域數字貿易對話與合作,共享數字貿易發展機遇。推動跨境電商發展 在政策與新技術賦能下,跨境電商在技術、模式、供應鏈等方面已形成全新業態,成為拉動外貿增長的新動能之一。2023年中國跨境電商進出口2.38萬億元,增長15.6%??缇畴娚讨黧w超過10萬家,海外倉已達1800個,
28、全貨機達255架。隨著跨境電商整體規模的擴大,我國跨境電商在平臺運營、供應鏈整合發展等方面呈現出全新態勢。推動跨境電商發展 加快完善數字基礎設施。探索運用區塊鏈、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建立健全線上綜合服務平臺。進一步優化國際供應鏈管理,立足重點市場、建設覆蓋全球的海外倉網絡。在鞏固和拓展市場的同時防范外部環境風險,推動與貿易伙伴在知識產權領域的合作與交流。高質量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高質量推進“一帶一路”建設 進一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推進規則標準“軟聯通”著力構筑互利共贏的產業鏈供應鏈合作體系 提高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水平 深化國際產能合作和第三方市場合作維護同主要貿易伙伴之間的關
29、系 同美國的關系:求同存異,避免脫鉤 同歐盟的關系:積極溝通,各個擊破 同東盟的關系:緊密聯系,合作共贏增強科技實力,穩鏈固鏈強鏈 加強基礎研發投入,力爭產出原創性領先技術 以創新驅動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 暢通國內國際循環,使科技創新直接轉化為貿易收益謝謝!報告人:王孝松 中國中國20242024下半年出口形勢分析及下半年出口形勢分析及預測預測,C CMFMF專題專題 報告發布報告發布 6月29日,CMF 宏觀經濟熱點問題研討會(第88期)于線上舉行。本期論壇由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中國宏觀經濟論壇(CMF)主要成員劉鳳良劉鳳良主持,聚焦“聚焦“中國中國20242024下半年出口形勢分析及
30、預測下半年出口形勢分析及預測”,來自學界、企業界的知名經濟學家劉元春劉元春、毛振華毛振華、盛斌盛斌、梁明、梁明、余向榮余向榮、王孝松王孝松聯合解析。論壇第一單元,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中國宏觀經濟論壇(CMF)主要成員王孝松王孝松代表論壇發布 CMF 中國宏觀經濟專題報告。報告圍繞以下四個方面展開:一、2024年1-5月中國貿易發展回顧 二、2024年下半年中國貿易發展前瞻 三、中國對外貿易發展面臨的重要問題 四、未來的著力方向 一、一、20242024年年1 1-5 5月中國貿易發展回顧月中國貿易發展回顧 (一)進出口持續增長(一)進出口持續增長 從貿易規模來看,1-5月進出口總值(以美
31、元計價)為2.46萬億美元,同比上漲2.8%。其中,出口1.4萬億美元,同比增長2.7%;進口1.06萬億美元,同比增長2.9%,貿易順差3372億美元。近期貿易復蘇勢頭明顯。近期貿易復蘇勢頭明顯。觀察近一年中國進出口額月度數據,2023年對外貿易有一定 程度下降,到2024年2月基本上觸底反彈,近幾個月一直保持正增長。貿易順差持續增長。貿易順差持續增長。從進出口貿易差額月度走勢來看,2024年2月貿易順差出現了一個最低值后持續上升,5月貿易順差達到826億美元。各種貿易類型均有增長。各種貿易類型均有增長。今年1-5月,一般貿易進出口11.4萬億元,增長5.6%,占外貿總值的65.1%。其中出
32、口增長7.9%,進口增長2.7%。加工貿易進出口3.02萬億元,增長1.6%,占比17.3%。其中出口下降2.3%,進口增長9.1%。我國以保稅物流方式進出口2.42萬億元,增長16.5%。其中出口增長12.5%,進口增長19.2%。(二)民營企業成績亮眼(二)民營企業成績亮眼 從企業所有制來看,1-5月民營企業進出口累計增長率達到4.5%,明顯高于總體增長率;進出口占比達到55%。民營企業在進口方面貢獻很大,1-5月份累計增長9.1%,占比達到41.9%。民營企業在貿易順差方面也有很大貢獻,貿易順差占比138%,是總體貿易順差的1.38倍。換句話說,剔除民營企業貿易之后整體貿易將呈現出逆差
33、民營企業在貿易中的地位持續提高。民營企業在貿易中的地位持續提高。民營企業進出口總額占比持續增大,從2015年的37%上升到2024年前5個月的55%。民營企業在出口中的地位更為重要。民營企業在出口中的地位更為重要。民營企業出口增長更為明顯,從2015年占比45%一直到2024年占比65%。民營企業貿易動能仍需鞏固民營企業貿易動能仍需鞏固。從2015年開始民營企業的進出口增長率絕大多數月份是最高的,某些月份民營企業和國有企業的增長率相近,在2021年和2022年有所下降,但2023年后民營企業增長率明顯高于其他所有制類型的企業,但是否能夠持續還有待觀察。(三)區域格局未發生顯著變化(三)區域格局
34、未發生顯著變化 從貿易區域來看,貿易額從貿易區域來看,貿易額排名排名靠前的仍是沿海發達省區,貿易增速靠前的則是西部和東靠前的仍是沿海發達省區,貿易增速靠前的則是西部和東北地區。北地區。出口額前十位省區有廣東、浙江、江蘇、山東、上海等發達地區,從這些主要出口省區特征來看,今年1-5月,廣東省的出口額占全國總出口額接近四分之一,其依托珠三角地區的制造業優勢和港口優勢,出口商品涵蓋電子產品、機械設備、紡織品等多個領域,繼續保持強勁的增長勢頭。浙江省和江蘇省位列第二和第三,增長率均為3.9%。這兩個省份同樣依托其強大的制造業基礎和完善的產業鏈,在全國進出口貿易中占據重要地位。山東省排在 第四位,增速為
35、7.9%,高于前三位省份。上海、北京出口額分別排在第五和第七位。上海主要依托于經濟中心和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北京主要依托于高科技產業。四川、重慶兩個西部省市的出口表現較好,主要得益于“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四)傳統市場仍然重要(四)傳統市場仍然重要 從貿易方向來看,我國進出口前三位的貿易伙伴分別是東盟、歐盟和美國,但不能忽略的是東盟和歐盟不是一個國家,而是一組國家或者一個經濟體。從單個經濟體或單個國家來從單個經濟體或單個國家來說,美國則是我國進出口最大的說,美國則是我國進出口最大的貿易伙伴貿易伙伴,盡管1-5月累計進出口同比下降1.4%,但仍然以2635.3億美元進出口貿易額排在第一。所以,未
36、來要重視同美國之間的貿易關系。分出口和進口看,美國顯然是中國最大的出口市場,前五個月向美國的出口額接近2000億美元;而進口最多的來源地是則臺灣省,前五個月進口額接近800億美元。(五)車輛船舶成為出口支撐力量(五)車輛船舶成為出口支撐力量 從產品結構來看,出口額排前三位的大類產品分別是電子設備、紡織品服裝和金屬石料制品,這三大類出口額占比加在一起超過了60%;進口額排前三位的大類產品分別是電子設備、礦產品和金屬石料制品。從細分產品看,出口增速最快的是混合動力客車,出口額增長率達到75375.5%,呈現井噴式增長;非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的增長率也達到了480.5%;集裝箱船增長率達到了212%
37、??傮w來看,車輛、船舶這些交通工具的出口增速明顯,成為我國出口支撐力量。隨著全球經濟逐步復蘇,航運市場需求強勁,全球航運市場對新船的需求穩步增長。二、二、20242024年下半年中國貿易發展前瞻年下半年中國貿易發展前瞻 (一)(一)世界經濟復蘇的動力不足世界經濟復蘇的動力不足 整體世界經濟復蘇乏力。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4月份發布的最新預測,今年全球 GDP 增長率為3.2%,與去年相同;發達經濟體比去年略高一點,但差別不大;發展中國家可能比去年略低;亞洲新興市場也比去年有所下降。(二)(二)供應鏈壓力和高運輸成本依然存在供應鏈壓力和高運輸成本依然存在 供應鏈壓力仍然存在。供應鏈壓力仍然存在。盡
38、管新冠疫情已經結束一年多了,但由于疫情產生的物流斷裂及供應鏈受阻的壓力仍然存在。觀察疫情以來全球供應鏈壓力指數月度數據可以發現,疫情期間指數最高,后來有所下降,2023年2-11月指數為負,而后供應鏈壓力又有所回升。所以仍然要警惕供應鏈壓力的問題。從全球集裝箱指數來看,雖然現在比最高點已經有所下降,但最近又有所抬頭,高運輸成本仍然存在。紅海危機的爆發進一步對國際貿易產生負面影響,紅海危機爆發后蘇伊士運河轉口貿易增長率持續下降,而好望角明顯增長。(三)(三)多國采取緊縮性貨幣政策多國采取緊縮性貨幣政策 主要經濟體開啟“高利率模式”。主要經濟體開啟“高利率模式”。巴西、智利及其他新興經濟體的利率已
39、經超過了7%,而美國、歐元區等發達國家也有降息趨勢。未來整體貨幣政策將朝著緊縮性的方向發展。(四)(四)地緣政治拖累貿易發展地緣政治拖累貿易發展 地緣政治因素不容樂觀。地緣政治因素不容樂觀。雖然說地緣政治風險現在已經不是最高的,但地緣政治因素仍會帶動原油價格的飆升,一旦地緣政治發酵,原油價格就將受到影響、有所反彈。俄烏沖突使得世界貿易出現“陣營化”,陣營內部貿易有所收縮,但收縮幅度比較小,總體貨物貿易只是下降了2.3%左右;而兩大陣營間,無論從戰略性行業來看還是從總體的狀況來看,下降幅度都接近5%,說明戰爭沖突使得世界貿易遭受重創。(五)(五)外需有回暖趨勢外需有回暖趨勢 全球制造業全球制造業
40、 P PMIMI 持續擴張。持續擴張。從2023年下半年以來,全球制造業 PMI 持續增長,并持續在50%以上,被認為是擴張期;而歐美制造業 PMI 均有所改善。美國進入補庫存階段,從庫存總 額和銷售總額等指標來看都是進入到補庫存階段;歐元區同樣進入補庫存階段且需求必然旺盛,這將增加外需特別是對中國的產品需求。三、中國對外貿易發展面臨的重要問題三、中國對外貿易發展面臨的重要問題 (一)(一)中美貿易關系何去何從?中美貿易關系何去何從?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升級。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升級。2024年5月14日,美方發布對華加征301關稅四年期復審結果,宣布在原有對華301關稅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對自華進口的
41、電動汽車、鋰電池、光伏電池、關鍵礦產、半導體以及鋼鋁、港口起重機、個人防護裝備等產品的關稅。2024年5月9日,美國商務部宣布將37個中國實體加入出口管制“實體清單”。根據美國商務部公布的理由,11個實體是因為參與高空氣球相關活動,4個實體是因為獲取或試圖獲取美國原產物項用于無人機相關活動,22個實體是因為獲取或試圖獲取美國原產物項用于發展量子技術能力。2024年5月8日,一些美國國會議員提出了一項法案,使拜登政府更易于對人工智能模型實施出口管制,以避免美國技術落入不該落入的國家手中。2024年5月7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第一副總裁戈皮納特表示,美中緊張關系加劇已造成全球性影響,各國在決定貿易和
42、投資對象時愈發關注經濟安全和國家安全,導致世界被劃分為親華、親美和中間派三大集團。經濟碎片化趨勢或將導致世界背離基于規則的全球貿易體經濟碎片化趨勢或將導致世界背離基于規則的全球貿易體系,并使經濟一體化成果遭受顯著逆轉。系,并使經濟一體化成果遭受顯著逆轉。美中需采取務實措施重建信任,首先要從保持溝通渠道暢通做起。美中對話有助于避免最壞結果。從世界供應鏈流向地圖來看,美國是中國增加值貿易和最終產品貿易最重要也是最大的市場,中國出口非常依賴美國市場。雖然貿易戰和疫情對中美貿易有一定影響,但并沒有阻止中國對美出口。美國進口中國產品的比重呈現出下降趨勢,美國需求和美國市場還是不斷擴張的,雖然美國從中國進
43、口的數量在增長,但美國需求和市場的不斷擴張導致總體進口增長更快,所以我國出口占比下降。(二)(二)電動汽車發展前景如何?電動汽車發展前景如何?從出口總額看,2012-2023年中國電動車出口額年均增長49.3%;2019-2022年每年增長率都超過100%,其中2021年增長率高達223.7%。從出口方向看,2023年中國電動車出口第一大市場為比利時,出口額56.1億美元,占比13.7%。從出口價格看與數量看,2023年,中國電動汽車出口價格為2.38萬美元/輛,較上年同期增長4.8%,已連續5年實現正增長。2012年至2023年中國電動汽車出口價格年均增長3.7%,出口數量年均增長43.9%
44、,總體均呈現上升態勢。2023年,中國對比利時電動汽車出口價格2.88萬美元/輛,較上年同期增長4.3%。2012年至2023年中國對比利時電動汽車出口價格年均增長5.1%,呈現先升后降態勢,峰值出現于2017年。2023年,中國對比利時電動汽車出口數量19.5(萬輛),較上年同期下降0.5%,未能延續上年增長態勢。6月12日,歐盟委員會發表聲明,宣布將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最高加征38.1%的反補貼稅。美歐聯手打壓中國電動車,將會對未來中國電動車出口造成極為不利的影響。美歐聯手打壓中國電動車,將會對未來中國電動車出口造成極為不利的影響。(三)(三)哪些新市場可以擴展?哪些新市場可以擴展?根據
45、預測,2024年出口增長最快的行業是車輛及航空器、動物及動物產品、動植物油脂、光學及照相計量儀器、塑料橡膠。2024年出口降幅最大的行業是珍珠寶石、礦產品、武器彈藥、皮革、藝術品。傳統市場,包括東盟、美國、歐盟、一些亞洲經濟體仍然十分重要,需要維護鞏固這些市場。(四)(四)哪些新領域可以開辟?哪些新領域可以開辟?中國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RCEP、東盟、金磚,以及最不發達國家份額占比遠超美國。未來要穩步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加強同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最不發達國家)間的溝通協同合作。對主要貿易伙伴出口金額最多的是機電產品,未來需要加大研發投入和科技創新力度,不斷實現機電產品質量升級。四、未來的著
46、力方向四、未來的著力方向 (一)提升開放格局,培育外貿新動能(一)提升開放格局,培育外貿新動能 202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加快培育外貿新動能,鞏固外貿外資基本盤,拓展中間品貿易、服務貿易、數字貿易、跨境電商出口。第一,拓展中間品貿易。第一,拓展中間品貿易。中間品作為鏈接產業上下游的紐帶,日益成為全球貿易的主體。我國中間品貿易不斷拓展,反映了我國制造業正在轉型升級和技術水平的提升。但與歐美或日韓貿易高速發展時期中間品進出口占比數據相比,我國中間品貿易還有提升空間。產業鏈分工水平決定中間品貿易發展水平,因此拓展中間品貿易的背后是中國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和制造業水平的全面提升。未來還要進一步吸引
47、全球先進制造業企業來華投資,讓更多的中間商品在中國加工生產,同時鼓勵中國企業走出去,帶動其他國家融入全球的產業鏈供應鏈中。第二,拓展服務貿易。第二,拓展服務貿易。構建高標準服務業開放制度體系。建立健全負面清單管理制度,落實開放舉措,完善監管和風險防控機制,不斷提升開放條件下的治理水平。支持試點示范先行先試。以綜合試點示范城市引領產業發展的開放布局,持續推動開放科技、電信、文旅、金融等重點行業領域,培育服務貿易領域的新模式新業態。第三,推動數字貿易發展。第三,推動數字貿易發展。加強數字貿易頂層設計,建立健全數字貿易統計監測體系,積極探索完善數據確權、交易流通等基礎制度和標準規范強化數字貿易平臺建
48、設,加快貿易全鏈條數字化轉型,做強做優國家數字服務出口基地,打造數字貿易示范區。提升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數字技術自主創新能力。深化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等多雙邊和區域數字貿易對話與合作,共享數字貿易發展機遇。第四,推動跨境電商發展。第四,推動跨境電商發展。在政策與新技術賦能下,跨境電商在技術、模式、供應鏈等方面已形成全新業態,成為拉動外貿增長的新動能之一。2023年中國跨境電商進出口2.38萬億元,增長15.6%??缇畴娚讨黧w超過10萬家,海外倉已達1800個,全貨機達255架。隨著跨境電商整體規模的擴大,我國跨境電商在平臺運營、供應鏈整合發展等方面呈現出全新態勢。加快完善數字基礎
49、設施。探索運用區塊鏈、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建立健全線上綜合服務平臺。進一步優化國際供應鏈管理,立足重點市場、建設覆蓋全球的海外倉網絡。在鞏固和拓展市場的同時防范外部環境風險,推動與貿易伙伴在知識產權領域的合作與交流。(二)(二)高質量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高質量推進“一帶一路”建設 第一,進一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第一,進一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A設施的完善是促進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基礎。第二,推進規則標準“軟聯通”。第二,推進規則標準“軟聯通”。通過協調各國的法律法規、技術標準、貿易規則等,降低合作障礙,提高合作效率,有助于構建一個更加開放、包容的合作環境。第三,著力構筑互利共贏的產業
50、鏈供應鏈合作體系第三,著力構筑互利共贏的產業鏈供應鏈合作體系。通過優化資源配置和加強產業鏈上下游的合作,形成互補的供應鏈,使各方都能從中獲益。這不僅能夠提升各國產業的競爭力,也有助于推動區域經濟的均衡發展。第四,提高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水平第四,提高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水平。通過降低貿易壁壘,簡化投資程序,促進資本、商品和服務的自由流動,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為沿線國家帶來更多的發展機遇。第五,深化國際產能合作和第三方市場合作第五,深化國際產能合作和第三方市場合作。將產能優勢轉化為合作優勢,同時探索與第三方市場合作的新機遇,實現共同發展。這不僅有助于提升各國的產業競爭力,也為全球經濟的均衡發
51、展貢獻力量。(三)(三)維護同主要貿易伙伴之間的關系維護同主要貿易伙伴之間的關系 同美國的關系:求同存異,避免脫鉤同美國的關系:求同存異,避免脫鉤。中美關系是全球經濟中最為重要的雙邊關系之一。在這一關系中,在保持各自核心利益和價值觀的同時,努力尋找合作的領域和機會。同時。美國是中國最重要的貿易伙伴之一,即使在政治和戰略上存在分歧,也應努力保持貿易和投資的連續性,避免經濟關系的斷裂。同歐盟的關系:積極溝通,各個擊破同歐盟的關系:積極溝通,各個擊破。歐盟由多個成員國組成,不同成員國需求和立場不同,采取有針對性的策略,在政策、法規和標準上的交流與協調,分別與各國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同東盟的關系:緊密
52、聯系,合作共贏同東盟的關系:緊密聯系,合作共贏。東盟是中國在亞洲地區的重要經濟伙伴,在基礎設施建設、貿易便利化、區域經濟一體化等方面,可以尋求互利共贏的合作模式,共同推動區域經濟的繁榮和發展。(四)(四)增強科技實力,穩鏈固鏈強鏈增強科技實力,穩鏈固鏈強鏈 第一,加強基礎研發投入,力爭產出原創性領先技術。第一,加強基礎研發投入,力爭產出原創性領先技術。加強基礎研發投入特別是在關鍵領域和前沿技術方面,進一步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原創性技術,推動科技進步和產業升級,從而在全球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第二,以創新驅動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第二,以創新驅動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創新是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的關
53、鍵,通過不斷的技術創新,可以提高產業鏈的適應性和靈活性,使其能夠更好地應對市場變化和外部沖擊,構建更加穩定和有彈性的產業鏈供應鏈體系。第三,暢通國內國際循環,使科技創新直接轉化為貿易收益。第三,暢通國內國際循環,使科技創新直接轉化為貿易收益。暢通國內國際循環是指要打破地域和行業的界限,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應用,加強國內外市場的互聯互通。通過建立高效的科技成果轉化機制,將科技創新直接轉化為經濟效益,提高貿易競爭力。積極應對未來脫鉤風險,著力培育外貿成本優勢積極應對未來脫鉤風險,著力培育外貿成本優勢 劉元春 上海財經大學校長,中國人民大學原副校長、中國宏觀經濟論壇(CMF)聯合創始人 以下觀點整理自
54、劉元春在 CMF宏觀經濟熱點問題研討會(第88期)上的發言 一、不確定因素持續釋放,外貿保持穩中有進態勢一、不確定因素持續釋放,外貿保持穩中有進態勢 目前我們處于一個波瀾壯闊的時代。過去幾年,中美摩擦、疫情沖擊、全球去風險化浪潮、全球供應鏈及全球貿易格局重構等因素對各國經濟帶來了巨大沖擊。實際上,這種“去風險”格局重構狀態已過去十年,此時我們亟須總結出規律性問題。在此之前,必須看到幾個典型事實。第一,在全球貿易增長速度持續下降的過程中,中國對外貿易增速始終保持相對穩定,而沒有如以往所預測的那樣,遭到巨大沖擊。比如,WTO 預測今年全球貨物貿易量增速為2.6%左右,從目前的情況看,中國前5個月貨
55、物貿易進出口總值同比增長超6%,5月份出口同比增長7.6%,高于世界貿易增速4到5個百分點左右。第二,雖然在疫情沖擊以及中美沖突下,全球貿易出現了異常波動,但是,2023年我國的出口國際市場份額達到了14.2%,比2019年高1.1個百分點,比中美貿易摩擦爆發之前的數據高了近3個百分點。因此,即使有各種因素的沖擊,中國出口額占全球出口額的比重,尤其是在制成品中的比重依然是持續上升的。第三,中美沖突仍在持續,并且尺度越來越大,甚至呈現出“二選一”局面。中國對美國的貿易地位、出口占比出現了巨大變化,但是中國對美國的出口總量在過去六年中并沒有減少,今年1-5月份,中國對美出口也出現了0.2%的反彈。
56、這樣的現象可能與我們所感受到的地緣政治、大國博弈等各種外部沖擊不一樣。因此,在脫鉤效應、去風險運動、全球產業及貿易格局重構的時代中,我們必須審視主導這種變化趨勢的核心力量有哪些?如果這個主導因素把握不住,我們就會在紛繁變化的多元政治中迷失分析的核心。二、“中國制造”成本優勢明顯,外貿向好態勢繼續鞏固二、“中國制造”成本優勢明顯,外貿向好態勢繼續鞏固 主導當前貿易的核心因素有兩種:一是決定競爭力的成本效應,二是決定風險的脫鉤效應。權衡成本效應與脫鉤效是把握過去十年貿易規律的關鍵。過去十年中,雖然脫鉤效應持續加劇,但中國出口的成本效應更巨大,中國的出口價格指數在持續下降,出口成本在持續下降,并且下
57、降得很快快。第一個重要的事實是,全球整體通脹的情況下,發達國家的通貨膨脹率在過去兩年一度達到4%,新興經濟體的通貨膨脹率達到5.6%,同期我國國內整體CPI、PPI都處于相對較低區間。導致價格水平低迷的原因很多,但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成本優勢,這個成本優勢來自于什么?這是我們需要探究的。目前歐美在G7公告及一系列公共外交里把我們的產能過剩、政府干預作為價格下降與獲取不正當競爭優勢的原因。這鐘看法是對我國經濟發展的極其不了解。如果一個國家持續采取價格歧視,尤其是外貿價格歧視,就會導致出口價格指數和國內價格指數出現偏離,而目前中國的內外貿一體化在價格上沒有出現任何系統性偏離。因此,中國沒有價格歧視,
58、2020-2024年中國出口價格指數與國內價格指數之比基本維持在100%左右。第二個重要事實是,價格變化幅度最大產品種類包括汽車、計算機、機電等,這些產品的價格變化首先來源于技術進步。另外,成本優勢也來源于中國龐大的國內市場加上外貿市場產生的十分顯著的規模效應和學習效應,電動汽車市場在過去十年中實現大幅擴張。從美國學者的研究和美國政要的評估中,能間接證明我們目前的研究是正確的。美國目前最為擔憂的是在其“小院高墻”政策下,美國的同類產品在經過大規模補貼之后實現量產,但量產之后無法在正常的市場環境里進行銷售。其中最大的威脅就在于中國在大量制成品、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隨著技術進步、規模效應產生了成
59、本效應,這使美國和其相應的離岸、友岸外包項目難以實現持續的市場化盈利。這個結果導致了更為明顯的一個效應,就是美國所布局的“小院高墻”難以在脫離各種政治扶持下,進行常態化的市場化機制,也就是說它不具有常態市場競爭下的可持續性。這也解釋了為什么G7會在今年把中國的產能過剩作為一個國際議題拋出來。因此,即使歐美過去對我們持續征收高關稅,中國貿易占世界貿易的比重及貿易增速等核心參數并沒有發生根 本性變化,反而逆勢上揚,這里面最大的原因是我們的技術進步、成本效應比想象的要快、要好。過去十年是中美大國博弈如火如荼展開的十年?;仡欉@十年,我們就會看到在美國開展貿易霸凌、“小院高墻”、脫鉤運動的沖擊下,中國在
60、產業鏈、供應鏈布局上全面深化,更重要的是中國的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資金鏈四鏈融合催生出超級效應。因此,過去十年也恰恰是中國制造向中國創新轉變的十年,恰恰是大量應用型技術向產業鏈及微觀主體全面滲透的十年。大量的民營企業進行了各種高新技術的創新,現在只要有產業鏈的地方就會有創新鏈,同時,創新產業的集群效應也在發揮作用。所以,雖然目前國內低物價的原因包括需求端的因素和供給端的因素。供給端方面也存在地方經濟過度進入的因素,但從數據看,更為重要的是大量的技術與產業融合。例如,中國經濟數控化比重在過去十年提高了20多個百分點;中國數字經濟的比重在過去十年也提高了接近20個點,這是簡單直接的證明。三、厚
61、植外貿成本優勢三、厚植外貿成本優勢,助力高質量發展助力高質量發展 在過去幾年中,大家比較悲觀的時候,外貿常常會有喜訊,我們一定要探究其背后的核心原因。從以上分析可以認為,雖然去風險運動、地緣政治沖突、大國博弈等不確定性可能使脫鉤效應進入一個新階段,但與此同時,我國的產業鏈、資金鏈、創新鏈、人才鏈四鏈融合所產生的成本效應也進入一個快速發酵的時代。所以,我們的戰略一定是著眼于把控和融合成本效應與脫鉤效應。未來要高度重視脫鉤效應的加速風險,但我們大可不必因為脫鉤效應加速而過度恐慌,而應該腳踏實地持續發揮成本效應的作用,成本效應更具有把控能力和自主性。成本效應的作用不僅僅來自國內大市場的統一和國內競爭
62、的有序化,也來源于全球競爭力。中國需要在世界各個角落都進行滲透和布局,包括對美國的經濟依賴程度的黏性依然要加強。要在成本效應上多下功夫,做更多文章,重要戰略應該包括科技自立自強、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全國大市場的構建以及對新興經濟體的全面合作和滲透??傊?,未來會有波動,我們會受到很大的沖擊,但我們也會產生大量的驚喜??傮w而言,我認為不必悲觀,更為重要的是在時代浪潮下做好我們自己的事情。新冷戰格局已經形成,吸引外商投資和新冷戰格局已經形成,吸引外商投資和 鼓勵企業出海并重鼓勵企業出海并重 毛振華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研究所聯席所長、教授、中國宏觀經濟論壇(CMF)聯合創始人、聯席主席,中誠信國際首席經濟
63、學家 以下觀點整理自毛振華在 CMF宏觀經濟熱點問題研討會(第88期)上的發言 今年以來,中國出口在國際形勢日益嚴峻、地緣政治沖突頻發、中美博弈不斷加劇背景下,依然保持了較好的增長勢頭,這充分反映出中國強大的生產能力,以及出口背后的供應鏈優勢、創新優勢和比較成本優勢。但是,從中長期視角來看,中國的對外貿易和外部環境將會日益受到全球地緣政治經濟格局變化的影響,特別是中美大國博弈的影響,對此我想討論兩方面的問題。一、一、“去風險”不是“去冷戰”,而是形成了“新冷戰”格局“去風險”不是“去冷戰”,而是形成了“新冷戰”格局 美國挑動與中國展開當前這場博弈的目標,就是想達到“冷戰狀態”。美國挑動與中國展
64、開當前這場博弈的目標,就是想達到“冷戰狀態”。近年來,地緣政治演變的影響已經超越了許多常規經濟因素,特別是中美大國博弈成為影響全球經濟與政治穩定的主導力量。在這種背景下,我們應當首先看清美國對華策略的基本框架?;叵?945年至1991年長達四十多年的所謂“美蘇冷戰”,美國就是通過建立包含政治、軍事、外交在內的盟國體系,對前蘇聯及其盟國采取了既非戰爭又非和平的長期對峙與競爭策略,最終戰勝了前蘇聯。在對中國的問題上,試圖復制過去的成功也正是當前美國對華策略的基本思路,這也是我為什么將其稱之為“新冷戰”的原因。2017年特朗普簽署行政備忘錄,授權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對中國開展“301調查”,率先發起貿
65、易沖突。但特朗普并非傳統美國建制派,在對中國發動貿易戰的同時,也和他的軍事政治盟國打貿易戰,并且未形成集團對峙的局面。拜登上臺后對特朗普的戰略做出了重大調整,一是延續美國傳統的外交思想,重新建立北約和歐盟的核心盟友格局,當然也包括亞太地區的日本、韓國等少數幾個發達國家,試圖通過拉攏盟國、成立聯盟的方式與中國形成隔絕。二是將中美貿易沖突向科技、軍事,以 及人員交往等其他層面進行擴張,試圖實現與中國的脫鉤?;仡欉@一過程,充分體現出了新冷戰的特點:一是不打熱戰,二是以彼此之間的分割甚至隔絕為目標,三是在經濟、政治、外交、制度上的全面競爭和對抗。從目前情況來看,事態也正朝著我此前所預判的中美博弈“三部
66、曲”演進。從“脫鉤”向“去風險”轉變,新冷戰格局基本形成。從“脫鉤”向“去風險”轉變,新冷戰格局基本形成。拜登作為建制派政客拉攏歐洲與中國進行脫鉤,但是中歐互為第二大貿易伙伴,這意味著歐洲將要承擔巨大的經濟成本。2023年年初的世界經濟論壇年會期間,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首次提出歐盟對華“去風險”,拜登對歐洲做出讓步并最終接受這一概念,進而達成美歐對中國問題上的一致。此后我曾多次公開提出,美國對華戰略由“脫鉤”調整為“去風險”,并不意味著中美之間的競爭和博弈態勢緩和,而是新冷戰格局基本形成,它標志著美國與其盟友達成了對華認知與策略上的統一?!叭ワL險”框架維持了歐美與中國在一般貿易、能源、資金等
67、普通領域的往來,但對“風險”所覆蓋的內容進行了調整,不僅涉及我們一般所認為的高科技、軍事等領域,還包括一些新領域。我們應當注意,這些新領域的內容和松緊度是動態調整的只要認為不符合歐美的利益,就將其納入到“風險”所覆蓋的范圍當中去,其中,新能源汽車就是一個很現實的例子。新能源汽車并不屬于高科技、軍事這一領域,但因為中國在技術、成本上占據優勢,威脅到歐美相關利益,那么就將其納入到“風險”的內容中去。美國和歐洲在這種戰略措施上也達成了一致。因此,從“脫鉤”到“去風險”是中美關系很重要的變化,也是中國在全球地緣政經演變中所要長期面對的新環境,這也是我為什么認為新冷戰格局已經形成的重要原因。新冷戰的序幕
68、已經拉開,但還沒有形成“鐵幕”,我國還有一定的調整窗口期。新冷戰的序幕已經拉開,但還沒有形成“鐵幕”,我國還有一定的調整窗口期。一方面,中國與美歐國家的一般貨物貿易往來以及相關的人員、資金往來依然可以持續。中國與美歐國家的一般貨物貿易往來以及相關的人員、資金往來依然可以持續。盡管受到“去風險”影響,但從上半年對外貿易中,我們依然能感受到中國在整個世界貿易底層貨物、基礎貨物中的優勢,特別是這些年我們建立的供應鏈優勢,今年以來中國出口依然保持韌勁;并且民營企業的出口也在恢復,這值得我們在未來制定“穩外貿”政策過程中進一步重視與思考。其次,在“去風險”框架下,各個國家仍有不同的利益訴求,從而形成了進
69、一其次,在“去風險”框架下,各個國家仍有不同的利益訴求,從而形成了進一步的博弈空間。步的博弈空間。盡管當前新冷戰大格局已經形成,但它還不是鐵板一塊,例如對于中國新能 源汽車的出口限制,德國公司和德國政府還一直在表達善意,反對歐洲的加征關稅等做法。從這個角度來看,在地緣政治方面我們有很大的文章可做,外貿相關政策有必要與國家安全、外交政策緊密配合。近年來,中國采取了很多政策調整,主動對過去形成的緊張的對外關系進行緩和,特別是今年上半年,中國恢復與歐洲、澳大利亞、新西蘭、日韓等國的會談,單邊開放部分國家的簽證等,均在國際上引起很大的反響,展示我們在對外開放與對外關系領域中的彈性,同時這也有利于破解美
70、國建立起的針對中國的包圍圈。從從“脫鉤”到“去風險”,“安全”與“利益”此消彼長、動態平衡?!懊撱^”到“去風險”,“安全”與“利益”此消彼長、動態平衡。地緣政治演變對全球經濟和貿易的影響正在發酵,企業尤其是跨國企業不得不更加重視“安全”。今年4月我參加了美國舉辦的中美商業領袖圓桌會議,會議主題就是“安全和經濟利益的平衡”。會上美國企業家提出,在國家安全面前,企業利益、企業家利益以及投資者的利益是不值一談的,根本沒有博弈的空間,因此建立經濟領域中的國家安全觀,建立國家安全與經濟利益的平衡是非常重要的。我認為有必要將最近一段時間在這方面做的好的工作、取得的一些好的成效進行總結,并將其作為一個基礎,
71、為我國未來對外經濟貿易工作提供一個好的指引。二、破除關于外資的錯誤觀念,引進外資和企業出海相結合二、破除關于外資的錯誤觀念,引進外資和企業出海相結合 外商直接投資的背景出現變化,但對于中國經濟的積極意義并未改變。外商直接投資的背景出現變化,但對于中國經濟的積極意義并未改變。在去全球化、逆全球化思潮影響的大背景下,當前部分外資企業受地緣政治壓力,特別是受當前美國主導的“去中國化”影響,加之自身競爭能力有所減弱等原因,對中國直接投資的勢頭有所放緩,同時也有部分企業出現撤出和減資的情況?;厮菀酝?,外資企業對中國的改革開放,對中國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對中國產品競爭力提升,對中國的現代化進程,均發揮了至
72、關重要的作用,我們需要正確認識其歷史作用。展望未來,盡管歷史在推進,外商在華投資所處的背景有所改變,但外資企業所發揮的積極作用沒有變。比如從技術溢出來看,對于國外前沿技術的引進與利用,無論在時間上還是效率上,外商直接投資的方式均明顯優于進口或者自我研發的方式。保護外商投資企業在中國的利益,實現一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狀態,是實現中國利益最大化的必要路徑。中國的政策當前明確表達出了這種態度,并做出了一些 踏踏實實的工作,無論最終效果如何,這種輿論氛圍本身就是一種很好的破題,也是對自由貿易基本原理的捍衛。不能將與外資往來與不愛國掛鉤不能將與外資往來與不愛國掛鉤,外資的營商環境還有進一步優化空間
73、。,外資的營商環境還有進一步優化空間。當前對于外資企業的認識和態度領域,社會上出現一些雜音,很多看法和觀點也不是很冷靜,一些觀點簡單的把在外國企業工作或購買外國商品與不愛國掛鉤。另外還有一些觀點,錯誤的將出口理解為對他國的恩惠,特別是中國對于美國的恩惠,認為沒有了中國價廉物美的產品他國便別無選擇。中國作為一個貿易大國,出口依然是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撐,出口本身是建立在互惠的基礎上,有必要加強公眾對于出口的正確認識。從出口企業角度看,訂單是一切競爭力的來源,也是企業生存的基礎,凡是對產品和服務形成需求的客戶,都應該秉承友好的態度予以對待。近期個別地方出現了一些襲擊外國人的事件,盡管這是極端個案,
74、但我們需要引導輿情和社會思潮,進一步建立和優化外商企業在中國的營商環境。正確認識企業出海背景和原因,避免扣之“資本外逃”的帽子。正確認識企業出海背景和原因,避免扣之“資本外逃”的帽子。從企業出海的類型來看,可以分為“被動出?!焙汀爸鲃映龊!眱纱箢?。對于被動出海,主要是受當前美國主導的脫鉤斷鏈與“去風險”的影響,很多外資企業在美國政府的壓力下逐步減少對中國的投資,甚至在其他國家重建產能。其中,一些在產業鏈中處于優勢地位的核心外資企業要求中國上下游企業也進行產能轉移,主要涉及手機、汽車等相關領域的企業。此外,我國還有許多優秀的制造業企業主動出海,通過在海外投資建廠,能夠更貼近海外市場,繞過不理性、
75、不正當的貿易壁壘。同時,我國企業出海目的地國家普遍選在生產要素和人力成本比較低的國家,有助于降低生產和經營成本。無論對于哪種類型的企業出海,我們均需要正確認識和看待,需要明確企業出海不等于資本外逃。從國際經濟的發展軌跡看,企業出海也是一個必然趨勢。若不能正確看待企業出海,那么就無法正確認識外商直接投資,因為外商直接投資本質也是國外企業出海中國進行投資的表現。企業出海意義重大,企業出海意義重大,有助于鞏固我國的供應鏈優勢,也有助于穩定我國的經濟增長大盤有助于鞏固我國的供應鏈優勢,也有助于穩定我國的經濟增長大盤。盡管當前中國對美國的貿易規模降到第三位,排在東盟和歐盟之后,但我們通過轉口貿易的方式對
76、東盟、墨西哥的出口顯著上升。這說明當前我國在供應鏈方面仍具優勢,但也折射出 中國企業也面臨較大的潛在威脅,即歐美國家正在逐步減少對我國的供應鏈依賴,在其他國家推動所謂的“中國+”戰略,若我國企業不及時跟進出海,原有的市場份額便會由他國企業慢慢填補。另外,只有中國企業一直活躍在全球供應鏈體系內部,才能夠分享全球產業鏈升級發展的紅利。企業出海也是可以上升到國家利益層面的舉措。以日本為例,上世紀80年代日本在泡沫經濟破滅后經歷了長期的緩慢低增長,過去三十年間日本實際人均GDP年均增長率不足1%,但日本企業通過海外投資和運營,積累的海外資產規模持續擴大,GNP(國民生產總值)不斷上升,日本在全球的投資
77、收益對于穩定企業發展、穩定日本經濟發揮了重要作用??梢哉f,當前中國企業出海的意義超過往常。我建議,應當在宏觀政策領域對企業出海給予鼓勵和支持,同時在社會輿論方面給予正確的引導,相關學者應當客觀理性的向社會發聲,避免錯誤的思潮蔓延,不斷為我國的外貿與經濟爭取更好的外部環境。我國外貿彰顯韌性活力,未來挑戰與機遇并存我國外貿彰顯韌性活力,未來挑戰與機遇并存 盛 斌 南開大學副校長 以下觀點整理自盛斌在 CMF宏觀經濟熱點問題研討會(第88期)上的發言 一、前五個月外貿“穩中有進”,出口結構變化顯著一、前五個月外貿“穩中有進”,出口結構變化顯著 第一,外貿形勢逐步恢復,貿易順差逐步擴大,復蘇趨勢明顯。
78、第二,民營企業外貿增長強勁,對我國貿易恢復和出口貢獻度的作用明顯。第三,出口結構進一步改善,出口質量顯著升級,其中“新三樣”表現突出。第四,中間品貿易占比較高,說明我國供應鏈貿易得到了進一步發展。第五,服務貿易仍呈逆差,說明未來我國在服務貿易領域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二、供應鏈優勢盡顯,穩外貿政策“組合拳”正落地見效二、供應鏈優勢盡顯,穩外貿政策“組合拳”正落地見效 第一,出口形勢轉好反映我國強大的生產制造能力,出口質量得到明顯提升,以質取勝替代了過去的以量取勝。我國生產制造能力強大的背后反映了多重因素:一是新技術的廣泛使用和升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等,雖然我們零到一的自主創新能力仍然
79、在尋求更大的突破,但中國從一到一百、一到一千的應用能力在全球范圍內卓越強大;二是國內完備與強大的供應鏈體系,中國的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完備齊全,為生產制造創造了一個強大的外部規模經濟效應,產業間相互依存、相互支撐以及外部規模經濟所形成的價格優勢,都為外貿供應鏈體系創造了很好的基礎條件;三是中國企業優秀的成本管理能力,從而形成了在全球范圍內頗富競爭力的成本優勢。第二,外貿形勢變化反映了國際局勢和外部環境的變化,中國對于外部挑戰和壓力風險的應對能力在不斷增強,體現出我國外貿韌性的提升。當前,全球外部環境依然十分復雜嚴峻。在地緣政治方面,主要集中于中美關系和俄歐關系的急劇變化和緊張,從而加劇“去全
80、 球化”、“去中心化”以及“去中國化”。在地緣經濟方面,全球貿易的集團化、區域化和友邦化格局日益明顯。這些都對我國對外貿易與投資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和挑戰。尤其是今年年底將要進行的美國大選也將對中國外貿形勢產生非常重要的影響。在如此高度的不確定性下,中國的外貿企業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今年上半年還是交出了比較滿意的答卷,反映出我國外貿部門的靈活應對性。第三,今年上半年外貿數據也反映出穩外貿的政策組合拳的良好效果。幾十年來,中國外貿歷經風雨,面對外部沖擊形成了一套比較成熟的應對政策組合,包括匯率、信貸、保險、稅收、外貿基地和、出口園區以及自貿試驗區、自貿港等新型對外開放平臺等。這些措施對穩住外貿基本盤
81、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堅定信心中國一套辦法能夠在不同時期應對不同的風險和挑戰。三、繼續鞏固向好態勢,打造新動能助推外貿高質安全發展三、繼續鞏固向好態勢,打造新動能助推外貿高質安全發展 一是發展數字貿易。中國對外貿易發展在經歷了加工貿易、價值鏈貿易之后進入了數字貿易時代。在數字技術驅動下,中國的數字貿易近年來迅猛發展,成為推動外貿的重要新興力量。數字貿易發展是一個貿易數字化的進程。一方面,“貿易科技”(TradeTch)數字賦能傳統貿易,通過平臺經濟發展跨境電子商務,實現線上展示、訂購、交易與線下交付相結合。另一方面,通過電子傳輸、線上交付實現的各種新型數字服務貿易以及傳統服務貿易的“數字化
82、”在未來基于中國巨大的市場和人口也有很強的發展潛力。二是要大力開拓新興市場。近年來西方國家增長乏力、需求疲弱、深受債務問題拖累,使中國傳統主要出口市場受到削弱,貿易保護主義、脫鉤斷鏈又進一步對中國出口貿易形成了制約。在這種背景下,要把眼光和力量進一步投向新興市場,尤其是東南亞、拉美和非洲。從直接貿易關系看,這些地區有人口、有市場、有資源,這對中國的貿易和對外投資都意義重大;從間接貿易關系看,對這些地區的外國直接投資、當地生產和再出口也會通過三角貿易形式實現對傳統市場的維護與延續。發展新興市場要充分用“一帶一路”這個平臺,通過硬聯通、軟聯通、心聯通等綜合手段措施更好地開拓重點國家與地區,比如東南
83、亞、中亞和中東地區。當然,也要警惕美國對這種貿易格局的關注與政策調整。三是關注中美關系。中美關系對于中國的外貿依然有著特別重要的影響,它不僅僅影響到中美雙邊貿易,還會影響中國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貿易,在貿易政策上起到“風向標”的作用。當前美國主要通過301條款調查、關稅和實體清單等措施影響中國對美貿易。未來美國還有可能對中國產業政策與所謂補貼問題進行調查與采取行動。此外,今年下半年美國大選的結果也毫無疑問會對中美貿易產生非常重要的影響,中國應充分作為研判與應對預案。四是重視國內市場。在積極提振貿易的同時,還要高度關注與促進國內市場發展,塑造“雙循環”新發展格局,這是增強貿易韌性乃至經濟韌性的重要
84、組成部分。一是從貿易理論與經驗上說,一個強大而統一的國內市場會形成“母國市場效應”,從而形成出口的競爭優勢。二是在當下國際環境惡化和不利的狀況下,國內市場可以形成對外貿的替代效應,包括進口替代和出口替代。三是要統籌貿易發展與安全問題,把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國內貿易與國際貿易、國內需求與國際需求、國內“三鏈”(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與國際“三鏈”更好地統籌起來。中國對外貿易持續回穩向好中國對外貿易持續回穩向好 梁 明 商務部對外貿易研究所所長 以下觀點整理自梁明在 CMF宏觀經濟熱點問題研討會(第88期)上的發言 一、前五個月我國外貿表現超預期一、前五個月我國外貿表現超預期 第一,月度貿易規模
85、高位運行。2024年以來,中國貿易的月度規模始終在高位運行。即使在2021年和2022年進出口額表現亮眼的情況下,以美元計價,今年5月份的進出口規模及出口規模也遠高于2021年、2022年和2023年的進出口月度均值。從這個角度看,今年以來,我國的外貿規模是持續回升向好的,如果按照人民幣計價,今年的外貿優勢可能會進一步擴大。第二,中國出口規模創歷史同期新高。不管是美元值還是人民幣值,今年前五個月的外貿數據都創了歷史同期新高。2022年的進出口總額創下當時的新高,今年以來的數據再度趕超。所以,今年前五個月我國的外貿表現的確非常搶眼,也非常不容易。第三,出口增速持續回升向好。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
86、,以美元計價的中國出口月度同比增長來看,2023年的外貿明顯承壓,多個月份的出口增長轉負,但是,從2023年11月份開始,月度同比增長數據基本恢復轉正。一個例外是今年3月份,由于基數的原因,月度出口同比增長為-7.5%。4月同比增長1.5%,5月份同比增長7.6%,出口回穩向好的趨勢仍然明朗。第四,進出口貿易量穩步復蘇。跟蹤中國進出口貿易量價變化,以人民幣計價,從去年5月開始,出口價格持續為負。從2023年8月開始,每個月出口量持續增長,增長幅度不斷擴大。進口量方面,從2023年3月開始,進口量同比也不斷增長。因此,從2023年下半年延續到今年前五個月,我國外貿保持穩步復蘇步伐,向好趨勢明顯。
87、從今年前五個月監管進出口貨運量情況看,前五個月出口監管貨運量同比增長6.0%,保持高位運行區間,也能驗證此觀點。第五,中國進出口份額不斷擴大。以目前公布前四個月貿易數字的70余個國家的數據來看,按照目前測算,中國今年前四個月的出口份額是14.4%,去年同期是14.2%,今年在出口 規模創新高的基礎上,份額還在擴大。從貢獻度看,今年前四個月中國出口額對世界總體出口額的貢獻度是排在第四位的,前四分別是香港、德國、韓國和中國。從進口份額看,前四個月中國和美國對世界總進口額的貢獻度一樣,都是拉動總進口額0.4個百分點。經推算,中國的進口份額也是擴大的,比去年同期擴大了0.5個百分點。從這個角度看,不管
88、是出口份額還是進口份額,我國整體的貿易趨勢回穩向好。關注部分國家和地區的特殊情況,今年前五個月中國對日韓及歐盟的一些國家出口負增長。為什么會出現負增長呢?今年以來各個地區貿易復蘇不均衡。部分國家外貿復蘇較為順利,而日本、荷蘭、比利時、法國、韓國、意大利等國的進口同比都是負增長。今年前四個月歐盟27國整體對全球進口貢獻率顯著下降,一下子拉動全球進口額下降0.72個百分點,因此目前的貿易復蘇并不是非常均衡。在這種情況下,我國的貿易額實現了穩定增長,且份額持續擴大,這個成績本身還是非常搶眼的??傊?,今年以來中國外貿的整體表現較為亮眼,這個成績也非常不容易。按照今年初步的計算結果,我國的外貿份額有望進
89、一步提升。二、我國外貿增長動能不斷增強二、我國外貿增長動能不斷增強 今年以來我國的外貿表現為何這么好?動能來自什么地方?第一,拉動中國出口增長商品數量明顯增多。2023年中國出口商品主要靠汽車拉動,在我們具有比較優勢的傳統商品中,2023年全年的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集成電路和電腦手機的出口都是負增長的。這些商品出口下降無疑會拖累出口整體表現。而去年全年的汽車出口是第一位的,拉動中國出口0.89個百分點,其次為汽車零部件、船舶等。除此之外的產品拉動效果非常不足。對比今年前五個月的商品表現,今年以來拉動出口增長的商品數量明顯增多。排前幾位的為集成電路、船舶、車輛、平板顯示模組、電腦、家具、集裝
90、箱、坐具、鋁材、黃金等。因此,產生正向拉動作用的商品增多了,這種拉動力非常強勁。第二,大類商品出口額創歷史新高。在對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和七大類勞密產品的監測中,今年前五個月機電產品出口額是8273億美元,比2022年全年的最高值7918億美元多 355億美元,創歷史新高。今年前五個月高新技術產品和七大類勞密產品的出口額相比2022年分別減少467億美元和47.3億美元,保持基本穩定??傮w上這三大類產品仍是凈增長趨勢。第三,外貿重要商品出口持續復蘇。從月度數據看,今年以來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和七大類勞密產品月度出口額穩步復蘇,進一步顯示國際市場復蘇趨勢,為全年增長奠定基礎。第四,集成電路貿
91、易拉動作用突出。今年集成電路的貢獻率相對較高。集成電路出口額已經接近2022年新高(631.6億美元),增幅大幅提升。進口額方面,因為集成電路進口額有很大一部分為加工后出口,也可以看到穩定增長的趨勢。在進口拉動方面,集成電路的進口拉動力也非常強勁。第五,新興市場拉動作用突顯。從月度數據看,“新三樣”出口數據離前期高點還有一定差距;鋰離子電池和太陽能電池保持基本穩定;電動載人汽車穩定增長,5月份出口額接近鋰電池的出口額,原來鋰電池是出口“新三樣”的第一大類商品,因此電動載人汽車的發展勢頭較為活躍。三、新興國家成為我國重要貿易伙伴三、新興國家成為我國重要貿易伙伴 2023年拉動中國出口增長的國別非
92、常有限。俄羅斯是拉動中國出口增長的第一大國家,拉動0.8個百分點。而歐盟、美國對中國出口形成拖累,東盟的拉動作用為正但非常有限。因此,2023年拉動中國出口增長的國家非常少。對比今年前五個月以來的表現,東盟重回拉動中國出口增長的第一大經濟體,成為我國最重要的貿易伙伴。其中,越南的拉動作用排在第四位。美國的拉動作用同比小幅增長0.2%,實現了對我們出口增幅的拉動。但歐盟對我國出口增長的拉動作用依然為負,依然是拖累出口的最重要的區域。因此整體看,2024年以來拉動中國出口增長的地區增多,并且也順應了我國的周期調控節奏。實際上,今年前五個月出口的貢獻度高的國家和地區主要是新興市場國家,包括越南、中國
93、香港、巴西、馬來西亞、墨西哥、阿聯酋、哈薩克、泰國、中國臺灣等。其中,對大部分國家出口主要為集成電路,因此今年以來集成電路對中國出口的拉動作用還是非常強勁的。新興市場國家正成為目前拉動中國出口的重要伙伴。進口方面,也呈現相同趨勢。韓國、中國臺灣、越南等國家和地區擴大了從中國進口,進口產品集中在消費電子產業鏈上。另外,今年以來,我國的加工貿易持續修復。2023年我國的加工貿易為十幾個點的負增長,今年以來這種負增長趨勢進一步收縮,來料加工已經轉為正增長。四、中美雙邊貿易額占比持續下降四、中美雙邊貿易額占比持續下降 中美相互加征大量關稅。2023年的數據,美國對超過55%的中國進口商品都在加征額外關
94、稅。美國從中國總進口額的加權平均關稅稅率較高,2023年美國從中國進口的加權平均關稅稅率為18.1%,而對中國以外國家進口的加權平均關稅稅率僅為1.2%,形成了巨大稅率差。對中國出口美國造成了一定影響,這是客觀存在的事實。美中貿易額占比持續下降。在關稅影響下,中美雙邊貿易額占比穩步下降。今年前五個月,中國對美國出口下降到14%,從美國進口下降到6.4%,美國從中國的進口占比下降到12.9%,對中國出口下降到7.1%。因此,中美雙邊貿易仍在進一步萎縮。五、美國對華五、美國對華301關稅政策調整額外影響有限關稅政策調整額外影響有限 美國對華301關稅政策調整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調高部分商品稅率,
95、二是縮減豁免清單數量,三十新增了部分制造業設備的豁免。從調高部分商品稅率看,除了原本加征關稅的商品之外,天然石墨、其他重要礦產、永磁體、港口起重機、注射器和針頭等都是新增商品,從原來額外零稅率增加到25%或50%關稅;從縮減豁免清單的數量看,原來的豁免清單取消率相對較高,按照商品項數看的總取消率達到71%,也就是說原來的豁免清單中大部分商品已經取消豁免了;從新增的部分豁免看。新增豁免的主要是美國國內所需的制造業設備,其主要目的為擴大其國內制造業產能,而非修復中美關系。這些變化對我國外貿部門影響幾何呢?其實總體影響非常有限。首先,調高關稅稅率總體對我國出口的額外沖擊不大。之所以強調額外沖擊,是因
96、為調高稅率的商品美國從中國進口占比還是相對較高的,中國仍是美國排名前列的進口國。在這些提高關稅的商品范圍中,加征關稅后,中國是美國的第二位進口貿易國,美國從中國進口的這些商品占其總進口總額11%,加拿大是美國第一進口國。在此之前,中國是美國進口的第一大貿易伙伴國,包括口罩、電池、天然石墨、永磁體、港口起重機等在內的大量商品,中國都是美國的第一大進口來源國。反向看中國對美國的出口,在這些提高關稅的商品范圍中,中國對美國出口占中國總出口僅5%,占比相對較低。比如電池部件美國僅排在中國出口目的國的第27位,出口占比0.4%;電動汽車排第25位,出口占比0.9%;但是鋰電池、醫用手套、注射器和針頭方面
97、,中國是美國的第一大出口市場,其中只有鋰電池的貿易額度較大,因此鋰電池關稅變化可能對我們影響相對更大一些??傮w看,對我國出口的額外影響較為可控。其次,縮減豁免數量對我出口總體影響有限。這次美國取消豁免的金額變化大概為70%,但總體上額外的影響也非常有限。取消豁免的商品中,2023年之前,中國都是美國進口的第一大來源國,2023年后中國成為第二大來源國,整體來看美國對從中國進口的依賴度仍然非常高。也就是說,即便在加征關稅后,中國依然是美國的第二大進口來源國。因此,加征關稅造成的額外影響并不是特別大。最后,新增豁免對我出口有一定拉動作用。這次新增豁免的商品中,312項特定制造設備上,中國是美國的第
98、六大進口來源國;19項太陽能制造設備上,中國是美國第八大進口來源國??傮w來看,這次新增豁免的確會對我國對美出口有一定的拉動作用,但拉動增長增幅相對有限。最后,今年下半年的貿易環境錯綜復雜。整體看,雖然可能會遭遇一些問題,但是中國的外貿還是會延續回升向好勢頭。初步匡算今年全年外貿進出口總額會實現3%左右的增長。外需不能替代內需外需不能替代內需 余向榮 花旗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 以下觀點整理自余向榮在 CMF宏觀經濟熱點問題研討會(第88期)上的發言 上半年經濟數據超預期,超在出口產業鏈上。1-5月,貨物出口按美元計價同比增長2.7%,比去年-4.6%大幅改善;由于PPI和出口價格指數負增長,
99、出口數量同比增長近13%。外需帶動了工業生產以及資本開支,工業增加值和制造業投資1-5月分別同比增長6.2%和9.6%,都遠高于GDP增速。往前看,我們預計出口動能可以保持至下半年、甚至明年,但是外需不能替代內需,唯有真正做強內循環才能有效抵御外部貿易政策的長期不確定性。一、出口形勢無近憂一、出口形勢無近憂 看下半年及明年,我們對出口形勢保持謹慎樂觀。我們預測出口今年增長5%左右,明年4.5%左右。盡管面臨保護主義風險,但我們還是看到一些有利因素:來自全球南方的新機遇。發達經濟體總需求在回落,但仍處于從服務業支出轉向商品需求的通道上,對中國產品出口有一定的支撐。同時,中國外需結構正以從發達市場
100、為主轉向新興市場或全球南方。雖然我們預測美國經濟下半年會明顯放緩,但東盟、拉美、金磚國家和其他南方貿易伙伴有望填補這一缺口。新出口仍有結構性增長。中國出口部門在產業升級和開放競爭中練就了真本事,形成了明顯的成本優勢。歐盟對中國電動車加征臨時關稅,總體符合市場預期。我們測算,即便考慮臨時關稅,中國電動車仍有性價比優勢,它不會改變中國汽車出口總體增長的勢頭。同時,全球科技上行周期也將繼續有利于中國半導體和電子產品出口。1-5月集成電路出口同比增長19.5%,電腦出貨量增長5.2%;這一勢頭短期內應不會突然逆轉。美國大選前的搶單效應。特朗普曾言,如果重新執政,將對所有中國產品加征60%關稅。隨著產品
101、庫存周期正?;?,面臨這樣級別的不確定性,美國企業可能會提前增加中國訂單,這也是2018年的經驗??唇诖\價格,中美、中歐航線漲幅明顯高于其他航線(比如歐美),或一定程度上反應了搶單效應。2025年出口前景尚不明朗,尤其取決于美國大選結果。根據我們花旗基準預測,中國之外全球名義GDP增長將從今年3.7%上升至明年5.4%。外部需求回暖顯然對中國出口部門是有利的,但發達經濟體貿易政策是未來不確定性的主要來源,我們需要密切關注。二、增長布局需遠慮二、增長布局需遠慮 中國已是全球第一大出口國,市場占比近15%;去年出口3.4萬億美元,差不多等于印度GDP規模(3.7萬億美元)。在有的行業,我國產能確
102、實已接近全球能承接的極限了。在傳統行業,像粗鋼產量,中國占全球55%;在新興行業,中國光伏產能全球占比近90%,鋰電池產能約80%,電動車產量占全球銷量65%?,F在“產能過剩論”逐步成為西方主流敘事,也要求我們從長遠角度考慮出口前景和未來經濟增長模式。首先,美國貿易政策更大的不確定性在大選之后。拜登政府最近對中國戰略新興行業所加征關稅的影響是可控的,市場反應也較為平淡。這輪關稅雖然高調,但只針對180億美元或4%左右的中國輸美產品,我們測算其對中國產品加權平均關稅稅率影響不超過1.5個百分點,而上一輪貿易爭端期間平均關稅增幅達18個百分點。更重要的實際上是它釋放了一個信號:美國市場對中國新出口
103、是關閉的。像電動車關稅,如果現在的100%關稅還不能阻擋中國對美出口,那它未來就會進一步提高。同時,對于特朗普所說針對中國的60%普遍關稅之風險,我們需要認真評估。學界對上一輪貿易爭端已經做了大量研究,我這里引用兩個重要的實證結論:一是幾乎完全的關稅轉嫁,即新增關稅導致美國從中國進口產品價格幾乎同幅度增加;二是4左右的美國對中國產品需求彈性,即價格每增加1%,美國從中國進口減少4.2%。如果應用這兩個參數進行線性推算,在面臨60%普遍關稅而且不允許貿易轉移的情況下,美國從中國進口的理論值將歸零還不止,中國產品被完全擠出美國市場。當然這是基于很強的假設(如需求彈性未必是線性的),但它確實表明,加
104、征60%普遍關稅差不多是“脫鉤”、不是“去風險”了??紤]到美國現在的通脹 環境以及對中國產業鏈的依賴,我們傾向于認為普征60%只是個談判策略,未必是新的均衡。更現實的情景是,平均關稅增加15%左右,類似于上一輪關稅上調幅度??疵绹欠穸伦≠Q易轉移通道,這將導致中國出口減少9.2%或2.8%,影響GDP1.5%或0.5%。這幾種情形都意味著中美關稅爭端的實質性升級,我們預計人民幣會出現不同程度但較為明顯的走弱。其次,我們要考慮歐洲和全球南方的反彈。這一輪歐盟加征的臨時性關稅也許不能阻擋中國電動車進入歐洲市場。中國有誠意也有籌碼通過談判解決爭端。但是我們也要動態地看待這個問題:即便中歐取得了階段性
105、和解,隨著中國汽車和綠色科技在歐洲市場份額繼續擴大以及歐洲內部政黨輪替,中歐貿易摩擦未來還是會不斷被提起甚至升級,出現新的不確定性。此外,土耳其已宣布7月開始對中國汽車加征40%關稅,巴西馬上也要上調進口電動車關稅。中國的強勢出口未來不排除在全球南方也會出現反彈。再次,過度依賴外需會放大經濟波動。出口占中國GDP比重近些年穩定在20%附近。外需波動對中國經濟周期之影響不低雖然今年是正向波動。曾經風光一時的“德國模式”在全球經濟波動、外需結構性下行(特別是對華出口下降)的背景下正在失去光環,而這對于考慮中國經濟轉型是有借鑒意義的??傊?,出口有周期性,也面臨越來越多地緣政治阻力。隨著中國經濟體量和全球貿易份額的增長,未來依靠出口驅動增長的潛力必然是有限的,也是不可持續的。中國經濟數據屢超預期,但是市場和公眾預期并未明顯改善。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在于超預期的地方在出口鏈,而出口強勁在結匯率走低的情況下并不能有效傳導到居民可以直接感知的收入和資產價格(如匯率)上,未能帶動內循環。同時,市場對于出口帶來的增長驚喜是否可持續也有存疑。換句話說,短期數據超預期并沒有改變市場的長期敘事。從這個意義上說,提振消費、暢通內循環是中國經濟長期可持續增長的必要條件。我倒是覺得,今天討論貿易更重要的意義在貿易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