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銀行研究院:2024養老產業金融:新趨勢、 新政策、新機遇研究報告(17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中國銀行研究院:2024養老產業金融:新趨勢、 新政策、新機遇研究報告(17頁).pdf(17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 倫敦經濟月刊(2013 年 1月)2013 年 1 月 18 日 中銀研究產品系列 經濟金融展望季報 中銀調研 宏觀觀察 銀行業觀察 國際金融評論 國別/地區觀察 作 者:楊 娟 中國銀行研究院 電 話:010 6659 4004 簽發人:陳衛東 審 稿:王家強 李佩珈 聯系人:劉佩忠 電 話:010 6659 6623 對外公開 全轄傳閱 內參材料 2024 年 9 月 20 日 2024 年第 41 期(總第 552 期)養老產業金融:新趨勢、新政策、新機遇 黨的二十大提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進一
2、步明確,要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完善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政策機制,發展銀發經濟,優化基本養老服務供給。銀發經濟與養老產業的發展,需要金融產品與服務的大力支持。當前,我國養老產業的金融支持渠道不斷拓寬,但各渠道給予養老產業的支持力度仍然有限。2024 年以來,各級政府發布了一系列文件指導金融機構支持養老產業發展,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依托基金(REITs)項目的常態化發行與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的全面實施還將從金融支持角度為我國養老產業發展提供新的機遇。銀行、證券業機構與保險公司等各類金融機構應抓住機遇,各盡其職,在養老產業金融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不斷突破。研究院 宏觀觀察 2024 年第 41
3、期(總第 552 期)1 養老產業金融:新趨勢、新政策、新機遇 黨的二十大提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進一步明確,要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完善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政策機制,發展銀發經濟,優化基本養老服務供給。銀發經濟與養老產業的發展,需要金融產品與服務的大力支持。當前,我國養老產業的金融支持渠道不斷拓寬,但各渠道給予養老產業的支持力度仍然有限。2024 年以來,各級政府發布了一系列文件指導金融機構支持養老產業發展,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依托基金(REITs)項目的常態化發行與長期護理保險制度
4、的全面實施還將從金融支持角度為我國養老產業發展提供新的機遇。銀行、證券業機構與保險公司等各類金融機構應抓住機遇,各盡其職,在養老產業金融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不斷突破。一、養老產業的內涵與發展特點 從廣義的角度看,養老產業是為社會公眾提供各種養老產品的生產活動集合,包括專門為養老或老年人提供產品的活動,以及適合老年人的養老用品和相關產品制造活動。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養老產業統計分類(2020),養老產業分為養老照護服務、老年醫療衛生服務、老年健康促進與社會參與、老年社會保障、養老教育培訓和人力資源服務、養老金融服務、養老科技和智慧養老服務、養老公共管理、其他養老服務、老年用品及相關產品制造、
5、老年用品及相關產品銷售和租賃,養老設施建設等 12 個大類。從內部看,上述產業間具有很大的關聯性(圖 1),養老照護服務與老年醫療衛生服務是滿足養老終極需求的兩個根本服務產業,其他養老產業所提供的產品與服務均通過居家養老、社區養老、機構養老(含醫療機構)三種模式提供給老年群體,是養老照護服務與老年醫療衛生服務產業的支撐。同時,老年社會保障、養老金融服務、養老公共管理三個產業又是其他養老產業的基礎。老年社會保障使老年人能夠獲得老有所養所需的最基本的經濟收入、醫療保障與護理費用;養老金融服務既能夠補充老年群體的養老收入,又能夠為其他養老產業發展融通資金;養老公共管 2 2024 年第 41 期(總
6、第 552 期)理為各養老產業發展提供規范、標準與管理。圖 1:養老產業關聯圖 資料來源:中國銀行研究院 從狹義的角度看,養老產業是指養老照護服務產業。如前所述,養老照護服務分為居家養老照護服務、社區養老照護服務與機構養老照護服務三種類型。除家庭自主提供照料服務外,養老照護服務主要由養老服務機構提供。統計數據顯示,從養老機構和設施的數量看,我國社區養老與機構養老的比例接近 9:1。在統計口徑上,機構養老分為社會福利院、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機構與其他各類養老機構,前兩者占比合計不到機構養老的一半;社區養老分為未登記的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機構、全托服務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和設施、日間照料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和設施
7、、互助型社區養老服務設施與其他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和設施,其中,互助型社區養老服務設施與日間照料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和設施的占比均達 1/3 強(圖 2)。當前,我國養老照護服務產業呈現以下特點:一是養老服務供給總量保持增長,但人均水平徘徊不前。從總量看,中國養老機構和設施所提供的床位數從 2014 年的593.8 萬張增長到 2023 年的 823 萬張,其中,養老床位數量增長主要來于自養老機構,養老機構提供的床位數從 2016 年的 378.8 萬張增長到 2023 年的 517.2 萬張,社區養宏觀觀察 2024 年第 41 期(總第 552 期)3 老服務機構和設施所提供的床位數呈波動狀態。從
8、人均來看,養老床位數于2016年達到峰值 31.6 張/千人,之后呈波動變化(圖 3)。這從側面說明我國養老服務供給的增長速度低于人口老齡化發展速度,我國仍需大力發展養老服務產業。圖 2:養老機構和設施數量分布 資料來源:中國民政統計年鑒 2023,中國銀行研究院 圖 3:中國歷年養老機構和設施情況 資料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中國銀行研究院 二是養老服務產業區域發展不平衡。一方面,中國不同省區養老床位情況有較大的差異,最高的內蒙古與最低的海南老年人口每千人養老床位數相差 34 張。另一方社會福利院,0.4%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機構,4.4%其他各類養老機構,5.7%未登記的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機
9、構,0.8%全托服務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和設施,3.8%日間照料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和設施,34.0%互助型社區養老服務設施,39.5%其他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和設施,11.4%機構養老10.5%社區養老89.5%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萬張養老機構床位數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和設施床位數2526272829303132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張/千人每千老年人口養老床位數 4 2024 年第 41 期(總第 552 期)面,各省區養老床位情況與其老齡化
10、程度不一致,個別省區平均養老床位資源異常緊張,比如,2022 年遼寧省老齡化程度全國最高,65 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已超20%,但其老年人口每千人養老床位數僅 21.8 張,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圖 4)。圖 4:2022 年中國部分省區人均養老床位數與老齡化情況 資料來源:中國民政統計年鑒 2023,中國銀行研究院 圖 5:2018-2022 年全國經營性養老服務機構利潤率情況 資料來源:中國民政統計年鑒(2019-2023),中國銀行研究院 三是養老服務企業營利水平低。從縱向看,全國經營性養老服務機構1的營利水平 1 中國養老服務機構分為經營性養老服務機構、民辦公益性養老服務機構與公辦公
11、營養老服務機構三種類型,三者分別在市場監管部門、民政部門與相關編制部門登記。其中,僅經營性養老服務機構采用企業會計制度。0510152025051015202530354045內蒙古福建江蘇湖北西藏安徽江西寧夏甘肅湖南山東廣西河南浙江重慶河北黑龍江新疆上海北京吉林廣東陜西貴州山西四川青海遼寧天津云南海南%張/千人每千名老年人擁有養老床位數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30-25-20-15-10-5020182019202020212022%固定資產利潤率營業利潤率宏觀觀察 2024 年第 41 期(總第 552 期)5 不斷提升,但仍處于虧損狀態,2018-2022 連續 5 年平均利潤率為
12、負(圖 5)。從橫向看,2022 年全國經營性養老服務機構固定資產利潤率和營業利潤率的均值分別為-2.97%和-13.71%,僅有5個省區經營性養老服務機構的平均利潤率為正,實現了微利運營,其余 24 個省區經營性養老服務機構的平均利潤率均為負值(圖 6)。圖 6:2022 年部分省區經營性養老服務機構營業利潤率 資料來源:中國民政統計年鑒 2023,中國銀行研究院 廣義角度的養老產業整合了決定所提及的養老事業與養老產業的全部活動。一方面,發展養老事業與養老產業的首要任務是依靠政府力量優化基本養老服務供給。2023 年 5 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進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意見
13、,公布國家基本養老服務清單,列出包含物質幫助、照護服務、關愛服務三大類共計16個服務項目,內容主要涉及養老照護服務與老年社會保障兩個養老產業。另一方面,發展養老事業與養老產業還要鼓勵和引導企業等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商業化運營模式的養老產業是養老事業發展的重要補充。從資金支持的角度,基本養老服務供給應主要發揮財政或政策性金融的力量,而其他養老產業的發展則需要在相關政策引導下發揮商業性金融機構的力量。從養老產業的核心養老照護服務產業的發展來看,較低的營利水平必然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其融資能力與融資水平。綜上,無論在廣義角度還是狹義角度,中國養老產業的發展亟需金融資源的大力支持,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的產業結
14、構調整指導目錄(2024 年本)將廣義角度的 12 大類養-200-150-100-50050寧夏吉林甘肅廣西河北四川湖南貴州北京福建廣東陜西山西江蘇海南浙江重慶上海湖北安徽內蒙古遼寧新疆山東黑龍江河南江西云南天津%6 2024 年第 41 期(總第 552 期)老產業均列為鼓勵類產業目錄,鼓勵金融機構按照市場化原則對上述產業提供信貸支持。二、我國養老產業金融的最新發展 養老金融分為養老金金融、養老服務金融、養老產業金融三大板塊,其中,養老產業金融是指為養老產業提供含投融資在內的產品和服務的各類金融活動。養老產業金融的提供主體既包括商業銀行、保險公司、信托公司、基金公司等商業性金融機構,又包括
15、政策性銀行、政策性擔保機構等政策性金融機構。養老金融服務本身屬于養老產業的一大類別,同時,養老產業金融既是養老金融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又為其他養老服務產業和養老制造產業提供金融服務。當前,我國應發揮股票、債券、基金、信貸等多渠道多主體融資功能對養老產業提供金融支持。從股票市場看,我國養老產業較少通過公開上市獲得融資支持。根據 Wind,截至2024 年 9 月 6 日,逾百只涉養老產業的股票在滬深股票交易所上市。其中養老產業板塊共計 55 只股票,養老產業成份板塊共計 80 只股票,剔除重復納入兩個板塊的股票只數,養老產業與養老產業成份板塊合計 108 只股票在滬深兩市上市交易,其中主板86
16、只、創業板 19 只、科創板 3 只,涉養老產業的股票數量在全部滬深兩市股票數量(5433只)的占比不到2%。截至 2024年 9 月2 日,在北交所掛牌上市的公司已達 251家,但養老概念公司僅有10余家。北交所掛牌的養老概念公司多數屬于養老照護服務產業(表 1),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在國家高度重視的背景下,養老照護服務產業已成為養老產業中成熟度最高的板塊。表 1:在北交所掛牌上市的典型養老概念公司 產業類別 公司名稱 養老照護服務 朗高養老、雅達養老、盛泉養老、木蘭花、國泰股份、國君醫療、湖南康復、索克服務、愛儂養老 老年健康促進與社會參與 京東農業 養老科技和智慧養老服務 海陽股份、中康國
17、際、光寶聯合、佳音在線、青鳥軟通、軟匯科技、紫金照耀 資料來源:根據各上市公司資料整理,中國銀行研究院 宏觀觀察 2024 年第 41 期(總第 552 期)7 從債券市場看,養老產業不斷拓寬債券融資渠道,但整體債券融資規模仍然有限。為加大企業債券融資方式對養老產業的支持力度,2015 年 4 月,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印發養老產業專項債券發行指引。到2017年,養老產業專項債券發行數量達到10 只、發行規模達到 80 億元,此后,養老產業專項債券發行數量與發行規模均有所回落(圖 7)。根據 Wind,截至 2024 年 9 月 2 日,僅有 21 只養老產業專項債券處于公開上市交易狀態。除養老
18、產業專項債券外,各方主體也探索通過一般企業債、金融債、地方政府專項債等支持養老產業融資。2024 年以來,安徽、天津等省市發行的政府專項債券用途中涵蓋養老項目,德州德達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發行了用途涵蓋康養項目的一般企業債,廈門國際銀行發行了養老主題普通金融債。盡管養老產業專項債券、地方政府專項債、一般企業債、普通金融債等都已成為養老產業在債券市場籌資的重要渠道,但整體來看,資金用途涉及養老產業的債券數量非常有限,養老產業以債券方式籌集資金的規模還比較低。圖 7:養老產業專項債發行情況 資料來源:Wind、中國債券信息網、東方財富網,中國銀行研究院 從基金市場看,政府與社會資本共同布局養老產業
19、投資基金,支持養老產業發展。養老產業投資基金是以養老產業為直接投資對象的私募基金,即為未上市涉老企業提供資本支持、對未上市涉老企業進行集合投資的制度。根據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012345678910110102030405060708090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只億元發行量債券只數 8 2024 年第 41 期(總第 552 期)官網信息,截至 2024 年 9 月初,處于正在運作狀態的私募養老產業基金2合計 31 只,其中 28 只股權投資基金、1 只創業投資基金、2 只其他私募投資基金。上述基金既包括地方政府支持設立的基金(主要是養老產業引導基金
20、,如吉林省養老服務產業基金、湖南健康養老產業投資基金等),又包括金融機構主導的基金(多數是保險系私募基金,如北京人保健康養老產業投資基金、北京國壽養老產業投資基金等),還包括產業企業主導的基金(例如,北京同仁堂養老產業投資基金)。此外,部分醫療健康產業投資基金(尤其是保險系健康產業投資基金)亦大力布局康養產業,根據中國太保2024 年中期業績報告,截至 6 月末,太平醫療健康產業股權投資基金累計落地項目 27個。從保險市場看,各大保險公司在“保險+養老”方面不斷深耕,保險資金已成為養老產業重要的直接投資來源。根據各保險公司公開信息,截至 2024 年 6 月末,泰康保險已在 35 城布局泰康之
21、家養老社區;中國人壽累計在 14 個城市布局養老服務,布局17個機構養老項目;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的“太保家園”落地13 城15 園,此外,中國太平自有+第三方合作社區達 63 家,覆蓋 25 省 51 市;平安壽險居家養老服務覆蓋全國 64 個城市,平安高品質康養社區項目已在 5 個城市啟動。新華保險設四個涉養老服務的全資子公司:新華家園養老服務(北京)有限公司、新華家園養老運營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新華家園養老投資管理(海南)有限公司、北京新華卓越康復醫院有限公司,注冊資本合計達 32.94 億元。從信貸市場看,銀行業不斷加大對養老機構和養老產業的信貸投放,普惠養老專項再貸款日益成為重要信貸
22、支持工具。根據2024 年一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國家開發銀行、農業發展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等七家銀行各類養老產業貸款余額合計已超 1000 億元。而且,為了引導金融機構向普惠型養老機構提供優惠貸款,降低養老機構融資成本,2022 年 4 月,中國人民銀行、國家發展改革委決定在浙江、江蘇、河南、河北、江西等五個省份開展普養老專項再貸款試點,2024 年中國人民銀行延續實施普惠養老專項再貸款,擴大試點范圍至 2 基金名稱中包含“養老”字樣的非證券投資基金。宏觀觀察 2024 年第 41 期(總第 552 期)9 全國,并將支持范圍由普惠養老機構擴大至公益型、
23、普惠型養老機構運營、居家社區養老體系建設、納入目錄的老年產品制造。試點以來,普惠養老專項再貸款發放規模不斷擴充(圖 8),截至 2024 年 6 月末,已累計支持金融機構為 80 家普惠養老服務機構發放優惠貸款 26.5 億元。圖 8:普惠養老專項再貸款季末余額 資料來源: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研究院 由于養老產業普遍存在前期投入大、回收周期長、回報率偏低等問題,盡管養老產業的金融支持渠道不斷拓寬,養老服務相關產業的信貸支持措施與保險產品供給不斷優化,但是,各渠道給予養老產業的支持力度還比較有限,我國養老產業仍然面臨融資渠道窄、授信審批難、責任保險覆蓋面不足等金融支持難題。為了更好地支撐養老產
24、業發展,加強養老產業金融的政策引導勢在必行。三、養老產業金融發展的新政策與新機遇 為了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2023 年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將養老金融列入“金融五篇大文章”。2024 年 1 月 15 日發布的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發展銀發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國辦發20241 號)強調,鼓勵各類金融機構在堅守職能定位、依法依規的前提下,加大對養老服務設施、銀發經濟產業項目建設的支持力度。此后,金融監管部門圍繞養老金融這篇大文章出臺了系列政策,對養老金金融、養老服務金融、024681012141618202022Q32022Q42023Q12023Q22023Q32023Q42024Q12024Q2億
25、元 10 2024 年第 41 期(總第 552 期)養老產業金融三個板塊的發展提出明確指導意見(表 2)。表 2:2024 年以來公開發布的指導養老金融發展的部分政策 政策名稱 發布單位 成文時間 主要內容 關于銀行業保險業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導意見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 2024.5.9 第三支柱養老保險規范發展,養老金融產品更加豐富,對銀發經濟、健康和養老產業的金融支持力度持續加大,更好滿足養老金融需求。關于促進養老金融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福建監管局 2024.3.28 提升養老金金融供給質效:大力推動個人養老金試點,積極開展企業年金、職業年金業務,加強養老金
26、融試點業務發展;補齊養老產業金融發展短板:發展優化養老產業金融發展的政策環境,建立符合養老產業特點的信貸管理機制,加大對養老產業鏈的信貸支持,為銀發經濟初創企業提供“陪伴式”金融服務,增強對養老產業的直接投資支持;促進養老服務金融加快發展:豐富養老金財富管理產品與服務,提高養老金融消費產品供給質效,優化涉老政策性業務發展政策環境,完善“老年友好型”金融消費環境。關于印發推進養老金融高質量發展的十條措施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廈門監管局 2024.5.20 搭建金融業與養老產業協作平臺,協調爭取支持養老金融發展的優惠政策,持續開展重點改革創新項目“揭榜掛帥”,豐富養老金融產品供給,加大養老產業投融
27、資支持力度,健全老年人健康保險保障和管理體系,優化銀行保險機構養老金融運行機制,提升金融服務適老化水平,加強養老金融監測統計和課題研究,深化養老金融宣傳教育。關于做好深圳養老金融大文章的實施意見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深圳監管局、深圳市民政局、深圳市地方金融管理局 2024.6.26 加快第三支柱養老保險體系建設:促進深圳個人養老金提質增效,豐富多層次養老金融產品供給,大力發展長期護理保險;提升養老金融服務水平:持續做優適老金融服務,推動金融服務與養老場景有效融合;加大養老事業的金融支持力度:加大信貸支持力度,加大保險支持力度。關于銀行業保險業做好養老金融大文章的通知 河北金融監管局 2024.
28、7.2 提高養老金金融供給質效:大力推進個人養老金業務試點發展,支持企業年金、職業年金發展,穩步發展各類專屬養老金融業務;提升養老產業金融服務能力:加大投融資支持力度,提升養老產業風險保障水平,推動“險資入冀”布局養老產業,助力京津冀養老產業協同發展;創新推動養老金融服務:豐富養老金財富管理產品與服務;提高養老金消費產品供給質效;持續打造“適老化、友好型”金融消費環境。資料來源:根據公開信息整理,中國銀行研究院 一方面,各地方金融監管局關于養老產業金融的引導政策有很多共性要求,例如,都強調要加大針對養老產業的信貸支持力度與保險支持力度,在信貸支持方面強調建宏觀觀察 2024 年第 41 期(總
29、第 552 期)11 立適合養老產業的授信審批、信用評級、客戶準入和利率定價制度;在保險支持方面,強調增強保險對養老產業的直接投資支持。另一方面,各地的政策又與當地養老產業與經濟發展實際緊密結合,具有顯著的區域差異。例如,福建監管局發布的指導意見強調為福建省鞋服、醫健、文旅、智慧養老等前景好、需求大、有潛力的銀發經濟初創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陪伴式”金融服務;深圳監管局發布的實施意見強調鼓勵資管機構加大養老產業投資,在依法合規、風險可控前提下,審慎有序探索養老服務領域資產證券化;河北監管局的通知則強調助力京津冀養老產業協同發展。2024 年以來,各級政府部門還聚焦養老服務機構項目的資金需求提出相
30、關要求。3 月修訂印發的“十四五”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工程和托育建設實施方案(發改社會2024260 號)提出,引導金融機構對普惠養老、普惠托育企業和機構提供金融支持,鼓勵銀行、保險、基金等各類金融機構參與合作,充分發揮“投貸債租證”協同作用,對普惠養老、普惠托育專項行動提供多樣化金融服務,降低企業和機構建設運營成本。8 月發布的國務院關于促進服務消費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國發202418 號)提出,要挖掘養老托育消費潛力,支持金融機構優化風險管理,積極提供適合普惠性養老托育機構項目資金需求特點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同月出臺的關于做好金融支持內蒙古自治區養老服務業加快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要加大對養老產業
31、的金融支持力度,優化養老服務業信貸管理機制,用好用足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合理降低貸款利率水平,拓寬養老企業融資渠道。以上政策的出臺為養老產業金融發展指明了方向。此外,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項目的常態化發行與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的全面實施還將從金融支持角度為我國養老產業發展提供新的機遇。REITs 養老項目常態化發行的機遇。2024 年 7 月 6 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關于全面推動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項目常態化發行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相比于2000年的試點政策,本次將養老設施納入了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項目申報行業范圍。從國際
32、情況看,REITs 是美國養老地產的三大融資模式之一,該模式較好地緩解了美國養老地產行業融資不足的問 12 2024 年第 41 期(總第 552 期)題,也為中小投資者提供了參與養老產業項目收益分配的有效途徑3;從國內情況看,基礎設施 REITs 試點工作啟動以來,發行規模穩步增長,資產類型不斷豐富。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的信息,截至 2024 年 7 月底,國家發展改革委已向中國證監會推薦 67個項目(含擴募項目),其中 44 個項目4發行上市,共發售基金 1285 億元,用于新增投資的凈回收資金超過 510 億元,可帶動新項目總投資超過 6400 億元?;A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REI
33、Ts)項目常態化發行為養老設施帶來的籌資效果值得期待。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全面實施的機遇。國際比較研究發現,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的全面實施是帶來歐美日等國家養老產業大發展的重要因素。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是我國完善基本公共服務制度體系,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的重要一環。我國自 2016 年啟動試點長期護理保險,目前該制度已在 49 個試點城市開展,2020 年-2023 年全國長期護理保險定點服務機構和長期護理服務人員的數量年均增長率已接近 20%5。決定明確,要加快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在全國的全面實施,將有力地促進養老服務產業的發展。四、相關建議 做好養老產業金融是做好養
34、老金融這篇大文章的必然要求,體現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機構應各盡其職,在養老產業金融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不斷突破。商業銀行不僅要用好普惠養老專項再貸款,還應結合不同養老產業的特征,針對不同地區不同養老產業提供差異化產品與服務。一是對重資產型養老機構項目,應聚焦優化貸款審批流程,提高審批效率。開發符合養老機構項目特征的固定資產貸款與應收賬款貸款,以不同的信貸產品滿足養老機構不同期限的資金需求。二是對中小養老服務企業,應密切銀企關系,并發揮普惠金融與數字金融的協同作用,做好普惠信 3 鄭爽、莊慕平,2023:從國際經驗看信托參與養老領域 REITs 的路徑,國際金融第
35、11 期。4 根據 WIND,已發行上市的 44 個項目從類型看分別是保障性住房項目 5 個、倉儲物流項目 4 個、交通基礎設施項目10個、能源基礎設施項目6個、生態環保項目2個、消費基礎設施項目6個、園區基礎設施項目11個。根據通知,依法登記并在民政部門備案的養老項目于 2024 年 8 月 1 日后可作為 REITs 項目常態化發行。5 根據2023 年全國醫療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公報數據測算所得。宏觀觀察 2024 年第 41 期(總第 552 期)13 貸支持。相比于大型養老機構,中小養老服務企業由于可抵押品少,收入流相對不穩定,面臨的融資難題更多。商業銀行應密切銀企關系,深入挖掘具有商業
36、可持續性的中小養老服務企業,并優化針對中小養老服務企業的貸款風控模型,通過線上化普惠貸款服務為中小養老服務企業提供融資便利。三是對養老科技和智慧養老服務企業,可采用“投貸聯動”模式,做好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支持。尤其是大型商業銀行集團,可整合自身信貸、投行、資管、基金、保險、金融租賃等領域資源,提供養老企業成長的不同階段所需的金融產品與服務。同時,全國性商業銀行還應引導各分支機構,結合所在地人口發展與養老產業發展的實際,做好屬地養老項目的金融支持。因為養老服務大多需要服務機構向老年群體面對面提供,養老照護服務、醫療衛生服務等養老服務產業多具有區域屬性,商業銀行要做好養老產業金融也需要因地制宜。此外
37、,商業銀行還應發揮托管優勢,做好養老項目 REITs 基金及其背后資產支持證券的保管與運作情況監督工作。證券業機構應抓住養老領域 REITs 項目常態化發行的機遇,為符合條件的企業爭取資本市場的資金支持。每種基礎設施項目都具有自身的資產與現金流特征,作為基金管理人與基金發行的財務顧問,基金公司與投資銀行應盡快熟悉養老項目的特征,發掘符合 REITs 發行條件的養老項目,使符合條件的企業6在熟悉規則的基礎上爭取資本市場的資金支持。保險資管、理財公司等機構應積極參與養老項目公募 REITs 的戰略配售,并做好二級市場流通工作。保險公司除在風險有效隔離的前提下做好養老產業直接投資外,還要聚焦提供養老
38、機構綜合責任保險、開發居家養老責任保險等養老服務專屬保險產品,并探索開發包含長期護理服務、健康管理服務的商業健康保險產品。目前,長期護理保險試點城市普遍以保險公司作為委托經辦機構,負責長期護理保險的政策宣傳、組織評定、技能培訓、協議管理、費用審核、待遇支付、服務監管等經辦環節的相關業務。作為經辦機構,保險公司可以獲取長期護理保險參保人員、護理機構、保險索賠管理等方面 6 根據證監會發布的公開募集基礎設施證券投資基金指引(試行),除滿足所有權(經營權)、企業信用與內部控制要求外,獲得 REITs 融資支持的養老項目需要通過市場化運營獲得持續穩定的現金流。14 2024 年第 41 期(總第 552 期)的信息。各大保險公司應充分利用在長期護理保險經辦業務中獲得的信息,發揮精算人才優勢,探索提供普惠商業長期護理保險產品,推動建立商業保險與社會保險互補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支持養老護理服務產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