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峙峰-對標標準“零碳航站樓”實施路徑探討.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孫峙峰-對標標準“零碳航站樓”實施路徑探討.pdf(27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對標標準“零碳航站樓”實施路徑探討孫峙峰 研究員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2024.5目 錄Contents1 編制背景2 核心問題3 主要內容4 應用展望2024/5/293編制背景012024/5/294控制建筑能源消費總量和碳排放強度納入住建部“十四五”規劃,積極編制國家標準推動快速實施1.1 建筑領域發展低碳、零碳建筑納入國家雙碳“1+N”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和低碳建筑規?;茝S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中共中央國務院加快提升建筑能效水平,推動超低能耗建筑、低碳建筑規?;l展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中共中央國務院大力推廣超低能耗、近
2、零能耗建筑,發展零碳建筑關于推動城鄉建設綠色發展的意見中辦、國辦推動超低能耗建筑、零碳建筑,全面提升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發展水平十四五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發展規劃住建部多措并舉提高綠色建筑比例,推動超低能耗建筑、近零碳建筑規?;l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實施方案七部委聯合印發推動低碳建筑規?;l展,鼓勵建設零碳建筑和近零能耗建筑城鄉建設領域碳達峰行動方案住建部、發改委2021.102021.092022.062022.032022.072021.4住建部國家標準零碳建筑技術標準低碳、近零碳、零碳建筑2024/5/2951.1 建筑領域 零碳建筑技術標準為建筑從能耗“雙控”向碳排放“雙控”引領國際上首次對
3、低碳近零碳建筑/區域碳排放強度絕對值、降碳率相對值的控制指標進行零碳建筑允許碳交易2024/5/296從機場到航站樓,綠色發展頂層規劃、建設標準均已有積極探索,低/零碳方向尚待破2017.01“全壽命期內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減少污染,滿足適用、高效、便捷、人性化要求”的綠色航站樓綠色航站樓標準MH/T 5033-20172018.012022.012022.012022.01應從資源節約、環境友好、運行高效和人性化等方面制訂綠色目標并進行細化和分解,以指導綠色機場設計和建設綠色機場規劃導則建設以“平安、綠色、智慧、人文”為核心的四型機場,為中國機場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中國民航四型機場建設行動綱要
4、民航歷史上第一部以“綠色發展”命名的規劃。指導民航行業綠色、低碳、循環發展“十四五”民航綠色發展專項規劃加快形成民航全領域、全主體、全要素、全周期的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模式“十四五”民用航空發展規劃1.2 民航領域民航全面綠色轉型,降碳為重點戰略方向2024/5/2971.3 任務來源2022年11月,根據中國民用機場協會團體標準立項批復【2022】第46號,零碳航站樓技術標準立項獲批。中國民用機場協會團體標準2024/5/2981.4 編制單位 聯合“機場-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技術單位”20家單位開展標準編制機場6家北京首都國際機場股份有限公司廈門翔業集團有限公司上海虹橋國際機場有限責任公司西部
5、機場集團寧夏機場有限公司昆明長水國際機場有限責任公司無錫蘇南國際機場集團有限公司高等院校3家中國民航大學清華大學同濟大學科研院所8家民航機場規劃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國建筑西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國建筑西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市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清華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國航空規劃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技術單位3家建科環能科技有限公司北京首都機場節能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北京華億天創科技有限公司零碳航站樓技術標準啟動會 2023.3編制組由20個參編單位組成,整合行業內外“機場-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技術單位”等多方技術力量。20
6、24/5/2992022.11.22 組建編制 資料收集 完成編制大綱標準啟動前期籌備2023.1-2明確思路及任務分工標準啟動會2023.3.14申報立項標準立項 調整編制框架 研討重點問題主編單位內部研討2023.5.312023.6.15研討重點專題討論標準初稿編制組第二次工作會2023.6.19重點專題研究2023.9.25形成初稿2023.11.24專業審查會1.5 編制過程 3次全體編委會+7次內部研討會+3次專題研討會+征求意見+1次專業審查會技術審查會2024.3.192023.12.28標準完成征求意見2024/5/2910核心問題022024/5/29112.1 專題研究怎
7、么算、是多少、降多少01核算范圍法人邊界?用能邊界?指標邊界?物理邊界?02現狀調研用能系統 用能強度碳排強度 降碳措施03指標確定提供理論數學模型數值模擬橫向對比分級量化專題研究如何定義航站樓碳排放計算邊界?我國現階段航站樓碳排放現狀如何?如何確定航站樓碳排放分級控制指標?2024/5/29122.1 專題研究怎么算、是多少、從哪降、降多少專題一:我國典型航站樓用能及碳排放現狀調研及分析專題二:航站樓碳排放計算邊界、方法、分級原則研究專題三:航站樓降碳關鍵技術研究專題四:零碳航站樓碳排放分級指標研究專題研究報告2024/5/29132.2 我國典型航站樓用能及碳排放現狀調研及分析樣本選擇數量
8、 15個典型航站樓覆蓋五大氣候區四大機場群兩類規模數據來源實際運行數據機場運行管理調研數據雙碳機場評價數據 參評機場評價數據行業報告中 國 民 用 航 空 局 機 場 司民用機場航站樓綠色性能 調研測試報告 2024/5/29142.2 我國典型航站樓用能及碳排放現狀調研及分析結論1:航站樓碳排放是機場碳排放的主要構成結論2:嚴寒和寒冷地區供熱碳排放是航站樓碳排放重要構成機場法人邊界內,航站樓碳排放占比最高航站樓碳排放占機場30%90%,平均占比為62%嚴寒、寒冷地區航站樓供熱碳排放占比最高寒冷地區,58.9%;嚴寒地區,45.7%;夏熱冬冷,7.2%;溫和地區,2.3%2024/5/2915
9、2.2 我國典型航站樓用能及碳排放現狀調研及分析結論3:航站樓碳排放強度主要影響因素 建筑面積吞吐量不同因素影響程度計算不同機場航站樓建筑面積、吞吐量的標準差(單位吞吐量)=1.4(單位建筑面積)分氣候區角度分析按航站樓單位面積碳排放強度大小排序依次為嚴寒地區、寒冷地區、夏熱冬暖地區、夏熱冬冷地區、溫和地區從航站樓規模角度看甲類機場碳排放強度整體水平大于乙類機場2024/5/29162.2 我國典型航站樓用能及碳排放現狀調研及分析結論4:嚴寒和寒冷地區航站樓降碳壓力更大嚴寒和寒冷地區航站樓多采用化石能源供熱,排放因子當前低于電碳因子未來電碳因子不斷下降,嚴寒和寒冷地區供熱碳排放占比將持續增高,
10、面臨熱源結構調整壓力020406080100120140160180甲類乙類甲類乙類甲類乙類甲類乙類甲類乙類嚴寒地區寒冷地區夏熱冬冷地區夏熱冬暖地區溫和地區單位面積碳排放強度單位面積供熱碳排放強度各機場航站樓單位建筑面積碳排放強度(kgCO2/)2024/5/29172.3 航站樓碳排放計算邊界、方法、分級原則研究核心問題航站樓碳排放核算邊界明確航站樓碳排放核算邊界不含APU、捷運系統、外供充電樁確定航站樓碳排放計算方法設計或實際碳排放動態或統一碳排放因子理清零碳航站樓分級原則本體或紅線外可再生能源是否包含碳交易兼顧考慮航站樓的建筑屬性、服務要求航站樓屬于一種公共建筑航站樓需向飛行區等外供能源
11、,如APU替代設施航站樓碳核算邊界為物理邊界基礎上扣除外供部分包含航站樓內各用能系統,如暖通空調、照明、生活熱水、餐飲、電梯系統、行李系統、弱電信息、插座等在運行期間能源消耗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不包含APU替代設施、捷運系統及外供充電樁用能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2024/5/2918近零能耗及零碳建筑分級零碳航站樓碳排放分級近零能耗建筑技術標準GB/T 51350將節能建筑分為三級 按照建筑能耗節能水平界定了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零能耗建筑等相關概念零碳建筑技術標準(征求意見稿)分級引導建筑降碳,提出低碳建筑、近零碳建筑、零碳建筑、全過程零碳建筑四級定義針對不同碳排放水平航站樓提出低碳航站
12、樓、近零碳航站樓、零碳航站樓三級 水平逐級遞增,前級為基本條件2.3 航站樓碳排放計算邊界、方法、分級原則研究2024/5/29192.4 零碳航站樓碳排放分級指標研究核心步驟技術思路按影響因素分類主要分環境用能系統碳排放與專用系統碳排放分類確定計算模型環境用能系統碳排放,數值模擬專用系統碳排放,數學模型設置不同級別邊界條件數值模擬影響因素包括吞吐量、氣象參數、系統運行和圍護結構性能等數學模型影響因素包括吞吐量、起降架次、設備運行時長及能效2024/5/29203 研究結果不同氣候區、不同規模航站樓碳排放分級指標低碳航站樓碳排放強度限值(kg CO2/(a)氣候區航站樓類型甲類乙類嚴寒地區10
13、393寒冷地區9285夏熱冬冷地區8580夏熱冬暖地區108101溫和地區6351近零碳航站樓碳排放強度限值(kg CO2/(a)氣候區航站樓類型甲類乙類嚴寒地區7767寒冷地區7064夏熱冬冷地區6460夏熱冬暖地區8370溫和地區5040低碳航站樓降碳率(%)氣候區航站樓類型甲類乙類嚴寒地區2015寒冷地區夏熱冬冷地區2515夏熱冬暖地區溫和地區近零碳航站樓降碳率(%)氣候區航站樓類型甲類乙類嚴寒地區4035寒冷地區夏熱冬冷地區4540夏熱冬暖地區溫和地區2024/5/2921主要內容032024/5/2922標準共分11章19節航站樓分級定義分級碳排放指標降碳技術措施碳排放管理平臺碳核算
14、、抵消方法3.1 主要內容標準架構2024/5/29233.2 主要內容技術路徑零碳航站樓實現路徑降低用能需求提升設備系統能效優化能源結構綠色電力與碳排放權交易航站樓本體降碳環境用能系統降碳專業系統或設備降碳可再生能源應用低碳運行碳資源管理及管理平臺碳排放核算、綠色電力與碳排放權交易2024/5/2924應用展望042024/5/29254.1 應用展望1“十四五”期間我國新建航站樓面積約570余萬平方米,按照低碳或近零碳航站樓標準設計,預計可減碳40萬噸2編制組梳理了航站樓碳排放關鍵影響因素,為民航主管部門確定碳排放指標提供技術基礎3編制組首次建立行李系統、電梯步道等專業系統能耗計算數學模型
15、,可供設計、研究、運行工作參考4有關專題研究報告支撐航站樓不同階段降碳實現5促進行業先進經驗交流降碳設計航站樓布局圍護結構體形系數系統選型可再生能源應用降碳運行能源供-儲-用分區、分時控制航班信息聯動降碳管理碳排放軌跡追蹤實時診斷與預測碳資源管理平臺2024/5/29264.2 應用展望典型案例:機場全域碳資源管理平臺能源管控平臺 碳排放“可溯”:基于原始數據,經過可控的整理、計算及傳輸過程,所顯示的數據準確,可溯;碳排放“可視”:從“點”及“線”到“面”監測機場各區域碳排數據,建立碳排數據庫;碳排放“可控”:機場內部或集團內部各分支機場,實現集團內部碳排放的統一協調管理。2024/5/2927謝 謝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