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行業2025年年度策略:AI算力方興未艾AI新應用構筑新成長路徑-241205(59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通信行業2025年年度策略:AI算力方興未艾AI新應用構筑新成長路徑-241205(59頁).pdf(59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AIAI算力方興未艾,算力方興未艾,AIAI新應用構筑新成長路徑新應用構筑新成長路徑通信行業通信行業20252025年年度策略年年度策略強于大市(維持)長城證券產業金融研究院分析師:侯賓執業證書編號:S1070522080001分析師:姚久花執業證書編號:S1070523100001聯系人:李心怡執業證書編號:S1070123110024時間:2024年12月5日CONTENTS目錄01通信2023-2024年走勢復盤02算力基礎設施升級勢在必行03AI推動產業應用穩步落地04推薦標的05風險提示核心觀點:AI應用推動AI算力迭代升級產業應用基礎設施服務器算力升級基礎設施升級運營商銅連接PCB
2、光模塊高多層板逐步向高階HDI迭代。ABF封裝基板。800G/1.6t更高速率;CPO、硅光等新技術。高速銅纜成本優勢顯著。交換機AI服務器需求高增,國產替代。高速率交換機衛星通信算法/模型量子通信工業端消費端元宇宙工業互聯網智慧礦山城市端及其他智能制造智慧倉儲智能物流機器人/人形機器人自動駕駛智慧家居云游戲低空經濟智慧城市智能穿戴算力技術云計算邊緣計算AI算力量子通信核心觀點:AI應用推動AI算力迭代升級歷史復盤:AI浪潮帶動,各版塊持續受益。一方面,AI浪潮演進帶動包括運營商為主的基礎設施底座、承載算力的IDC及上游配套設施等各環節的發展;另一方面,隨著AI的高速發展帶來高算力需求,以及5
3、G應用場景的拓展以及逐步成熟,將帶動光模塊、PCB等基礎設施放量,同時隨著應用端持續落地,帶動衛星互聯網、機器人等新質生產力板塊持續走強。具體來看,復盤通信行業與大盤2023-2024年走勢,我們抽選出兩個核心時間段,(1)2023年3月-6月,在此期間,2023年5月英偉達推出其GH200超級芯片,進一步拉升800G光模塊需求,帶動下游PCB走出強勢期,此外,機器人、液冷等環節隨著龍頭廠商的持續布局亦大幅領先大盤。(2)2024年2月-4月,英偉達發布其GB200芯片,帶動光模塊持續走強,其推出的全銅互聯解決方案以及液冷方案帶動銅連接及液冷同步上漲,同時在海外特斯拉、英偉達的持續布局下,機器
4、人板塊大幅跑贏大盤。算力基礎設施升級勢在必行為AI落地打造堅實底座。我們持續看好AI帶來的算力基礎設施升級機會,原因在于不同階段催生出算力基礎設施與算力需求的供需差。在初期,這種供需差主要來源于AI的計算量和摩爾定律之間的差距,中后期:新應用的持續滲透,比如具身智能機器人、車聯網、工業物聯網等也導致算力的供需不平衡。換言之,一方面在GPT-4等大模型的陸續推出之下,對于算力的需求產生指數級增長,而在另一方面算力基礎設施亟需全面升級以期在供給側實現突破。在供給側的突破方面,運營商是算力基礎設施的底座,通過智算等方面升級為整個產業打造基本盤,兼具紅利以及成長屬性將是運營商較長期的核心邏輯。而PCB
5、/光模塊/銅連接將通過新技術新工藝的手段,諸如光模塊向高速率的演進以及硅光CPO等新技術的引入、PCB向HDI的轉型實現能耗降低的同時計算能力大幅增強,服務器/交換機的機會則在于在向高速率迭代的同時,將帶來國產替代的廣闊空間。整體來看,龍頭先發優勢將成為新一輪競賽的關鍵點“AI+”持續演繹,AI推動產業應用穩步落地。在AI浪潮的持續帶動下,生成式AI應用端的落地全面取得進展。通過AI+醫療、金融、教育等實現各自行業的數字化轉型,各類行業大模型持續陸地,加速市場空間充分釋放。工業端:通過AI+工業互聯網實現推動傳統制造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邁進。工業互聯網下游競爭格局較為分散,大部分玩家從供
6、應商向綜合解決供應商轉變。消費端:1)機器人加速落地,Optimus以及海外等龍頭帶動,國內廠商發力追趕,伴隨特斯拉人形機器人進入量產階段,人形機器人產業化元年即將到來,我們認為在硬件等環節比較穩定的狀態下,未來軟件層將成為主要競爭方向。2)AR/VR:蘋果、Meta等龍頭持續布局,目前通信基礎設施完備,但是AR/VR等新終端產品成熟和滲透率仍需時間。城市端:1)低空經濟:政策端持續催化,而低空基礎設施與飛行保障的發展潛力尚未完全釋放。eVTOL及無人機多場景發展,產業融合引領新風口。2)自動駕駛/車路云:未來單車智能化逐步遭遇瓶頸,車路云一體化將成為發展方向車端路端云端的協同將帶來更多投資機
7、會。車載控制器、模組、連接器等板塊需求穩步增長。風險提示:政策扶持力度不及預期,數字經濟推進不及預期,5G產業進度不及預期,宏觀經濟環境惡化風險。歷史復盤通信行業2023-2024年走勢復盤011.1 通信行業2023-2024年走勢復盤(運營商、PCB)PCB:2023年上半年,受益于AI浪潮催化,在AI服務器、汽車電子的帶動下,PCB板塊2023年上半年上漲21%,跑贏大盤24pct。其中勝宏科技/滬電股份/興森科技漲幅分別為86%/76%/60%。2024年2月-4月,由于CPO封裝需要以PCB承載,GB200亦將對PCB構成新的增量需求,在此期間PCB走勢也較強,其中勝宏科技、深南電路
8、、普天科技漲幅位列前三,分別上漲100%、77%、64%。運營商:2023年,運營商主要催化邏輯在于高股息高分紅以及云業務的持續拓展,天翼云/移動云2022年分別實現營收579/503億元,同比均提升108%。分紅方面,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分別宣布以現金分配的利潤提升至公司股東應占利潤的70%以上。2024年,運營商主要邏輯依舊是紅利屬性以及具備成長屬性的云業務,以2024年中報來看,天翼云/移動云/聯通云分別實現營收552/504/317億元,同比增長20%/19%/24%。數據來源:Wind,長城證券產業金融研究院圖:通信行業圖:通信行業2023-2024年走勢復盤年走勢復盤1.2 通信行業
9、2023-2024年走勢復盤(光模塊、銅連接)光模塊:2023年3月-6月,光模塊走勢明顯強于整體市場板塊。2023年3月-6月,光模塊板塊整體上漲126%,上證指數整體下跌3%,板塊跑贏大盤129pct,其中漲幅最為明顯的是劍橋科技,2023年3月-6月上漲506%,其次是聯特科技上漲499%,中際旭創上漲300%位居第三位。產業端方面:2023年5月英偉達推出其GH200超級芯片,進一步拉升800G光模塊需求。具體業績來看,主要企業在業績穩步增長的同時估值持續提升,迎來戴維斯雙擊。2024年2月-4月,光模塊再次迎來新一輪強勢期。2024年2月初-3月底,光模塊板塊整體上漲38%,上證指數
10、整體上漲10%,板塊跑贏大盤28pct,其中漲幅最為明顯的是光迅科技,2024年2月-3月上漲77%,其次是天孚通信上漲76%。產業端方面:英偉達發布其GB200芯片,帶動高速率光模塊解決方案市場需求持續提升。從業績來看,龍頭企業陸續發布業績預告業績實現明顯提升,更加印證800G等高端光模塊對行業龍頭的業績貢獻,中際旭創/天孚通信2023年分別實現營收107/19億元,同比提升11%/62%,實現歸母凈利潤22/7億元,同比提升78%/81%。銅連接:2023年,AI產業發展帶動AI算力需求不斷提升,進一步帶動連接器需求穩步提升,其中華豐科技以及兆龍互聯漲幅領先,分別上漲137%以及85%。2
11、024年2月-3月,英偉達GB200發布推出銅互連方案,帶動銅連接板塊走強,其中沃爾核材漲幅最高,上漲108%。數據來源:Wind,長城證券產業金融研究院圖:通信行業圖:通信行業2023-2024年走勢復盤年走勢復盤1.3 通信行業2023-2024年走勢復盤(衛星互聯網、液冷散熱)液冷:2023年6月三大運營商發布電信運營商液冷技術白皮書,在此前工信部發布數據中心PUE不得超過1.4,2025年不得高于1.3的背景下,液冷有望逐步替代風冷成為主流方案。2024年2月,英偉達發布其GB200,GB200NVL72機柜,整個機柜功率大約120kW,而一般對于單機柜超過30kW就應該考慮使用液冷。
12、在AIGC驅動下,AI算力芯片功耗不斷增長,服務器亟需更高效的散熱方式,華為發布2024數據中心能源十大趨勢中就指出智算芯片需要采用液冷方式進行冷卻,新華三、浪潮、曙光變等服務器廠商均積極發布液冷解決方案,液冷有望實現對于風冷技術的部分替代。2024年2月5日-3月18日,液冷板塊上漲58%,跑贏大盤44pct。衛星互聯網:2023年9月-11月,衛星互聯網板塊走勢強勁,一方面Starlink等龍頭企業持續發射衛星構建衛星互聯網,另一方面,華為推出mate60pro,成為首次實現衛星通話的大眾手機,10月11日,Starlink推出其星鏈直接手機業務,衛星互聯網商業化進程進一步提速。進入202
13、4年,衛星互聯網政策以及海內外衛星發射計劃持續開展,國內方面,“千帆”星座已進入逐步穩定發射階段,同時三大運營商積極布局有望進一步實現星地融合。海外方面,Starlink穩定發射,SpaceX已經實現“筷子”火箭回收,發射復用能力進一步增強,在手機直連衛星以及5G-A的持續演進,衛星互聯網有望持續走強。2024年2月5日-3月18日,衛星互聯網板塊上漲37%,跑贏大盤23pct。數據來源:Wind,長城證券產業金融研究院圖:通信行業圖:通信行業2023-2024年走勢復盤年走勢復盤1.4 通信行業2023-2024年走勢復盤(機器人)機器人:2023年5月開始,機器人板塊走勢明顯強于整體市場,
14、產業進展方面,2023年5月,特斯拉Optimus發布其最新的動態演示視頻,運控與AI能力持續提升。2023年9月,已能夠實現分揀物品。政策方面,多地出臺機器人研發生產相關的政策文件,如北京發布北京市促進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的若干措施。在政策及產業的雙輪驅動下,機器人產業持續拓展。2023年5月-7月,機器人板塊上漲20%,跑贏大盤24pct。2024年2月-4月期間,海外龍頭持續布局機器人業務,英偉達成立具身智能體研究部門,特斯拉也發布最新展示視頻,Optimus擬人化進一步增強,在英偉達GTC大會上,推出GR00T,AI賦能下機器人產業進入加速蘇發展階段。2024年2月5日-3月18日,機器
15、人版塊上漲51%,跑贏大盤37pct,其中克來機電漲幅最高,上漲146%。數據來源:Wind,長城證券產業金融研究院圖:通信行業圖:通信行業2023-2024年走勢復盤年走勢復盤算力基礎設施算力基礎設施升級勢在必行022.1 我們為什么持續看好AI帶來的算力基礎設施升級算力需求和算力基礎設施存在供需缺口:據OpenAI的分析,自2012年以來,最大規模的人工智能訓練中使用的計算量以3.4個月的倍增時間呈指數增長,相比之下摩爾定律的倍增周期為2年,對算力不斷增長的需求遠遠超過了摩爾定律所帶來的效率提升。供需差產生的原因:初期:AI的計算量和摩爾定律之間的差距:AI大模型對算力的需求增長速度遠超摩
16、爾定律的迭代速度。這種增長速度表明,算力正成為AI發展的一個瓶頸,尤其是在大模型訓練和推理階段。中后期:新應用的持續滲透,比如具身智能機器人、車聯網、工業物聯網等。隨著AI終端的不斷落地,將在數據處理、實時推理、模型訓練全流程帶來指數級的算力需求增長,云計算、邊緣計算將同步實現增長。數據來源:天翼智庫,長城證券產業金融研究院圖:圖:AI高速增長下算力供給與需求的差距在增大高速增長下算力供給與需求的差距在增大2.1 算法/模型:GPT等大模型加速落地,催生算力需求高速增長數據來源:信息通信技術與政策,大模型算力基礎設施技術趨勢、關鍵挑戰與發展路徑(2024年),長城證券產業金融研究院圖:圖:大模
17、型算力需求發展趨勢大模型算力需求發展趨勢ChatGPT引領大模型加速落地,國產大模型持續追趕。海外方面,OpenAI推出GPT4引領全球大模型持續拓展,谷歌推出Gemini實現對GPT的逐步追趕,而隨著Sora、Pika的推出,大模型+視頻逐步成為新的趨勢,隨著通用模型競爭的逐步加劇,未來各家廠商將更傾向于垂直行業大模型,同時整體市場將向主流大模型廠商頭部收斂。大模型技術與應用發展催生海量算力需求。AI大模型對算力的需求增長速度遠超摩爾定律的迭代速度。根據OpenAI的測算,自2012年以來,全球頭部AI模型訓練算力需求每3-4個月翻一番,每年頭部訓練模型所需算力增長幅度高達10倍。隨著AI大
18、模型參數量的指數級增長,算力需求也隨之增加。例如,GPT-3模型訓練使用了128臺英偉達A100服務器,而GPT-4模型訓練則使用了3125臺英偉達A100服務器,GPU數量增加了近24倍。2.2 運營商是算力基礎設施的底座:云業務持續增長,數字化轉型穩步推進三大運營商積極布局,云業務持續保持高增長態勢。中國電信:中國電信構建“慧聚”、“云驍”和“息壤”三大智算平臺。天翼云自研云操作系統TeleCloudOS4.0為核心,形成技術領先、自主可控的全棧云技術和產品體系,在智算云底座方面,中國電信構建的“息壤”一體化智算服務體系和能力,打造集“算力、平臺、數據、模型、應用”五位一體的智算云能力體系
19、,同時,中國電信積極打造云智、訓推一體、云網邊端協同的分布式算力基礎設施,聚焦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樞紐節點區域,加大智算能力建設,全年智算新8.1EFLOPS,達到11.0EFLOPS,增幅279.3%。中國移動: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公司擁有8.2EFLOPS的通用算力和19.6EFLOPS的智能算力,中國移動的高速高帶寬網絡覆蓋全國300個城市,為移動云提供了強大的網絡支持,確保了服務的穩定性和可靠性。通過九天大模型等先進技術,移動云在算力調度、存儲調度、網絡調度等方面的智能化水平得到了提升,這不僅降低了成本,也提高了服務效率。中國聯通:在發展戰略方面,聯通著力打造打造“安全數智云”的品牌形象
20、,聯通云在PaaS平臺及產品方面堅持全棧自主可控,提供自研操作系統CULinux系統及國產自研數據庫,2024年上半年,中國聯通持續完善云網邊一體化布局,建設上海臨港、呼和浩特等萬卡智算中心,全網智算算力達到10EFLOPS。數據來源:工信部,公司公告,長城證券產業金融研究院圖:三大運營商新興業務收入增速圖:三大運營商新興業務收入增速0510152025電信業務收入增速(%)新興業務收入增速(%)圖:圖:2021-2024H1三大運營商云業務收入三大運營商云業務收入0%20%40%60%80%100%120%140%0200400600800100012002021202220232024H1
21、天翼云收入(億元,左軸)移動云收入(億元,左軸)聯通云收入(億元,左軸)天翼云收入增速(%,右軸)移動云收入增速(%,右軸)聯通云收入增速(%,右軸)2.2 運營商之紅利屬性:兼具高股息高分紅充分回報股東,派息率指引持續向上。2024年上半年,三大運營商持續推進高股息高分紅的基本底盤,彰顯未來發展信心。中國移動:中國移動上半年凈利潤802億元,同比增長5.3%。2024年中期利潤分配方案顯示,中國移動決定向全體股東派發中期股息每股2.60港元(含稅),同比增長7.0%,合計將派發中期股息557.5億港元(含稅),約合人民幣513.0億元。中國移動在公告中表示,公司2024年全年以現金方式分配的
22、利潤占當年股東應占利潤的比例較2023年進一步提升,持續為股東創造更大價值。中國電信:中國電信上半年凈利潤218億元,同比增長8.2%。2024年繼續派發中期股息,以現金方式分配的利潤超過上半年公司股東應占利潤的70%,即每股0.1671元(含稅),同比增長16.7%。按公告日股價計算,合計將派發中期股息166.8億港元(含稅),約合人民幣152.7億元。從2024年起,三年內公司以現金方式分配的利潤將逐步提升至當年股東應占利潤的75%以上,繼續為股東創造更大價值。中國聯通:中國聯通2024年上半年凈利潤138億元,同比增長10.4%。利潤分配方面,董事會建議派發中期股息每股人民幣0.0959
23、元(含稅),同比增長20.5%,共計擬向公司股東派發約30.0億元(含稅)的股利。數據來源:Wind,公司公告,長城證券產業金融研究院(左圖中左軸為中國移動分紅數據,右軸為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分紅數據,單位:元)圖:圖:2021-2024H1三大運營商每股股利(稅前)三大運營商每股股利(稅前)00.020.040.060.080.10.120.140.160.1800.511.522.52021202220232024H1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圖:圖:2024年上半年三大運營商分紅情況年上半年三大運營商分紅情況凈利潤(億元)派息總額(億元)每股派息(同比增長)中國移動8025132.60港元(
24、7%)中國電信218152.70.1671元(16.7%)中國聯通13830.50.0959元(20.5%)2.2 運營商算力基礎設施底座:堅持完善對外投資版圖,加強產投協同三大運營商積極對外投資,并購重組產業鏈上下游完善整合。三大運營商的對外投資主要集中于未來AI、新質生產力等前瞻性布局方面,在運營商作為算力底座的支撐之下,通過對外投資實現產業鏈上下游的整合,三大運營商將充分發揮產業鏈主體地位,帶動AI、算力、新質生產力等產業持續拓展。中國移動:在對外投資方面,中國移動打造了“兩直三基”體系,也即中移資本、中移投資兩個直投主體,母基金、政策基金以及主導基金三個基金平臺,截至目前,已經參與直投
25、項目60余個,累計投資金額超過1900億元。中國電信:積極布局新質生產力領域,2024年3月,中國電信與國內量子通信領先企業國盾量子簽訂協議,公司擬以78.94元/股的價格,認購國盾量子約2411萬股A股股份,認購總金額為19.03億元,本次交易完成后,國盾量子將成為中國電信的控股子公司。中國聯通:未來三年,中國聯通對外產業投資將超過三百億元,期待帶動社會資本超千億元。數據來源:中國移動投資生態白皮書(2024年版),長城證券產業金融研究院圖:中國移動資本鏈賦能產業鏈圖:中國移動資本鏈賦能產業鏈2.2 運營商業績穩步增長:DOU持續增長,ARPU穩健,傳統業務穩步增長數據來源:工信部,公司公告
26、,長城證券產業金融研究院圖:圖:2023年年9月月-2024年年9月月DOU02468101214161820050100150200250300350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億GB,左軸)戶均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GB/戶 月,右軸)圖:圖:2021-2024H1中國移動及中國電信中國移動及中國電信ARPU以運營商基本盤業務角度來看,涉及兩大核心DOU以及ARPU。大背景:5G建設加速推進,DOU持續增長,流量的數量級提升為運營商打造基于傳統業務的成長曲線。以過往視角來看,運營商傳統業務一般被視為較為穩固以及增長性較差的業務,但從2G時代到5G時代,消費流量實現從K到M再到G的量級,但在流量的數量
27、級提升之下,運營商的業務基本盤也會實現持續的提升。一方面,我國目前5G建設穩步推進,DOU明顯提升。前三季度,移動互聯網累計流量達2464億GB,同比增長12.4%。截至9月末,移動互聯網用戶數達15.7億戶,比上年末凈增4549萬戶。9月當月戶均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DOU)達到18.38GB/戶月,同比增長7.9%,比上年同期提升1.37GB/戶月。另一方面,展望未來,隨著AI帶來人形機器人、消費電子端的不斷落地,算力流量進一步迎來升級,運營商的基本盤可視為其未來成長屬性之一。、ARPU穩步提升,疊加DOU持續增長,運營商基本盤業務仍有增長空間。在5G建設的穩步推進下,運營商ARPU同時實現
28、穩步提升,自2021年以來,中國電信及中國移動ARPU持續提升,2024年上半年,中國電信ARPU為46.3元,相較于2023年提升0.9元,中國移動ARPU為51元,相較于2023年提升1.7元。在DOU以及ARPU的共同驅動之下,作為運營商的業績底座,未來有望實現穩健增長。48.84949.3514545.245.446.342434445464748495051522021202220232024H1中國移動ARPU(元)中國電信ARPU(元)2.3 PCB:AI算力帶動PCB板向HDI板轉型升級隨著人工智能技術和應用的快速發展,未來五年AI系統、服務器、存儲、網絡設備等是PCB需求增長
29、的主要動能。隨著AI服務器的升級,GPU主板也將由高多層板逐步升級為HDI,因此HDI將是未來5年增速最快的PCB產品,特別是4階以上的高階HDI產品需求增速快。受益于人工智能AI 算力基建帶來的服務器、交換機需求高速增長,以及AI 開啟的消費電子終端創新周期,HDI、層數較高的高多層板等高端品需求快速增長,PCB行業景氣度持續上行,Prismark 預計2024 年全球PCB產值將恢復增長,相較2023年同比下降14.9%顯著改善。而HDI將成為AI服務器相關PCB市場增速最快的品類,根據Prismark預計,2023-2028年HDI的年均復合增速達到16.3%。HDI PCB的特點在于高
30、集成度,能夠在更小的空間內實現更強大的功能。隨著AI服務器的不斷升級,帶來更高速率更高頻率的需求,同時仍需保證空間節省等基本特性,因此HDI可以更好的匹配這一需求,得益于其高集成度可以在更小的空閑實現強大的功能。其具備核心三大優勢:空間更節省、信號傳遞完成穩定性可靠性良好,同時使用于高速傳輸。數據來源:電子工程專輯,鼎紀電子PCB廠家,長城證券產業金融研究院圖:英偉達圖:英偉達GB200NVL72架構架構圖:圖:HDI技術優勢技術優勢空間節省空間節省通過精密的設計和制造,HDI電路板能夠在有限的空間內實現更高的功能集成度。0101信號完整性信號完整性高精度的微孔和盲孔設計可以有效減少信號傳輸的
31、干擾和延遲,提升電路的穩定性和可靠性。0202適應高速應用適應高速應用HDI技術非常適用于高速信號傳輸的應用,如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和通信設備。03032.3 PCB:IC載板供給格局相對集中,具備充分的國產替代空間IC封裝基板行業的壁壘包括投資壁壘、客戶壁壘、技術積累與投資壁壘研發創新壁壘以及專業人才壁壘。投資壁壘:IC封裝基板生產工藝復雜,對生產場地及設備投資規模要求高,資金需求量大且投資回報周期長。此外,IC載板供應商需要持續進行投入,以保證產品競爭力,緊跟市場趨勢??蛻舯趬荆合掠慰蛻舾鼡Q供應商的成本高且周期長,因此若無特殊情況,其往往會與IC封裝基板供應商保持長期合作,構成客戶壁壘。技術
32、壁壘:IC 封裝基板生產企業需要經過長期的技術積累和經驗總結,才能完全掌握整個生產工藝,形成自身的核心技術,并需要持續的研發創新。人才壁壘:目前,行業內的高素質人才主要集中在日本、韓國和中國臺灣等。中國大陸由于該類業務起步較晚,專業從事IC封裝基板行業的高素質人才缺乏。目前全球IC封裝基板供應商主要來自于中國臺灣、日本和韓國。中國境內IC封裝基板企業在整體技術水平、工藝制程能力、產能及市場占有率等方面較境外主要企業仍有很大差距。根據中國臺灣電路板協會數據,2023年全球IC封裝基板的市場總規模為944.83億元。中國臺灣、韓國與日本的IC封裝基板廠商產值占整體產值的比例超過85%。數據來源:關
33、于深圳和美精藝半導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科創板上市申請文件的審核問詢函的回復,長城證券產業金融研究院圖:全球圖:全球IC載板不同國家及地區產值份額(載板不同國家及地區產值份額(2023年)年)圖:全球圖:全球IC載板十大供應商及市占率(載板十大供應商及市占率(2023年)年)欣興電子,16.00%三星電機,9.90%揖斐電,9.30%AT&S,9.10%南亞電路,8.70%新光電氣,7.60%LG Innotek,6.60%京瓷集團,5.20%景碩科技,4.80%信泰電子,4.60%其他,18.20%中國臺灣,32.80%中國大陸內資廠,3.43%韓國,27.00%日本,27.
34、60%歐洲及其他地區,9.17%2.4 光模塊:云廠商對算力及帶寬需求帶動光模塊向高速率迭代升級未來5年數通市場的增長驅動力主要來自400G以上高速率光模塊的需求。全球云計算服務提供商對計算能力和帶寬需求的持續增長,以及他們在服務器、交換機和光模塊等硬件設備上的資本支出的增加,將推動光模塊產品向更高速率的800G、1.6T甚至更高端產品的迭代升級。光模塊市場總體市場空間廣闊,未來數通市場光模塊占主導。根據Lightcounting預測,全球光模塊市場規模將在2026年達到176億美元,2021年至2026年CAGR=13.85%。數通市場將占光模塊市場規模的主導地位,從2020年的55%提升至
35、2026年的77%。主要原因是數據流量的爆發所帶來的光模塊需求持續提升,同時電信市場5G建設趨于穩定。我們認為,數據中心因為流量爆發帶來的光模塊需求仍是目前光模塊發展核心驅動力。隨著AIGC的發展,國內外大模型推理側數據量的快速上升,將進一步催化光模塊算力需求的大幅提升。圖表:光模塊圖表:光模塊2018-2026年全球市場規模及增速年全球市場規模及增速圖表:圖表:2020及及2026年光模塊數通市場及電信市場占比年光模塊數通市場及電信市場占比45%55%23%77%0%10%20%30%40%50%60%70%80%90%20202026電信市場數通市場數據來源:Lightcounting,Y
36、ole,長城證券產業金融研究院62668192108120133152176020406080100120140160180200201820192020202120222023E2024E2025E2026E市場規模(億美元)2.4 光模塊:CPO、硅光等新技術有望加速實現落地多家廠商陸續展出硅光方案,落地節奏有望加快。在CIOE2024上,多家廠商展出其基于硅光的解決方案。華工正源發布并動態實時展示兩款全新一代基于自研硅光的1.6T高端模塊產品:1.6T OSFP(200G DSP)DR8 和 1.6T OSFP DR8 LPO。新易盛在硅光模塊方面,公司400G和800G硅光模塊均已經入
37、量產階段,最新的1.6T硅光模塊也已經完成開發。CPO/LPO/薄膜鈮酸鋰等新技術持續推進。CPO:LightCounting認為,CPO出貨量預計將從800G和1.6T端口開始,于2024至2025年開始商用,2026至2027年開始規模上量,主要應用于超大型云服務商的數通短距場景。CIR預計到2027年,共封裝光學的市場收入將達到54億美元。CPO有望將現有可插拔光模塊架構的功耗降低50%,將有效解決高速高密度互聯傳輸場景。LPO:適用于AI大模型預訓練,800GLPO技術無需DSP或者CDR芯片,因此相比傳統的DSP解決方案大大降低了功耗和延遲。較為適合A1大模型預訓練場景,在AI時代有
38、望加速落地。薄膜鈮酸鋰:薄膜鈮酸鋰調制器在性能和性價比上得到新的提升,1)在保留鈮酸鋰調制器原有的性能優勢的同時使帶寬獲得突破;2)尺寸顯著交小,解決了體材料鈮酸鋰體積較大難以集成的問題,可以實現高度集成;3)隨著尺寸的減小也使單位面板傳輸密度大大提高,成本方面有進一步下降的空間。圖:圖:CPO市場規模預測(百萬美元)市場規模預測(百萬美元)數據來源:電子發燒友網,中際旭創2022年年報,長城證券產業金融研究院圖:圖:2016-2025硅光模塊市場規模(十億美元)硅光模塊市場規模(十億美元)2.5 銅連接:英偉達推出銅連接方案,高速銅互聯持續發展英偉達GTC2024大會上,公司推出新的超級計算
39、機的機架規模設計GB200NVL72。英偉達在GB200NVL72中采用5000根銅纜(共計2英里長)連接GPU,并且采用液冷冷卻設計,使得整體成本和能耗降低25倍。高速率互聯快速發展,高速銅互聯方案不斷升級。對應以太網速率朝800G和1.6T發展,端口速率也從單通道56Gbps向112Gbps演進,甚至發展至224Gbps,網絡設備的IO接口也由400G向800G升級,導致鏈路損耗急劇增加,使得無源銅纜IO模塊的傳輸距離越來越短。因此,傳輸距離縮短、傳輸速率提升,帶動銅纜及端口連接器朝著112G、224G產品技術發展。相比于光模塊等選用銅作為內部材質,具有良好的自然散熱效果,達到節能環保要求
40、,此外,銅纜價格較光纖也更便宜,對于人工智能集群來說,最大限度地降低功耗最為關鍵。數據來源:道客巴巴,下一代數據中心高速銅纜白皮書,長城證券產業金融研究院圖:國內數據中心服務器接入層鏈路技術發展趨勢圖:國內數據中心服務器接入層鏈路技術發展趨勢2.6 服務器:AI服務器需求高增,國產替代持續加速AIGC加速發展,AI服務器未來市場空間廣闊。受人工智能大模型發展熱潮影響,市場算力需求大增,AI服務器作為算力基礎設施之一,由于具備圖形渲染和海量數據的并行運算等優勢,能夠快速準確地處理大量數據,市場價值逐漸凸顯,近年來AI服務器市場需求大增。2023年全球AI服務器(包含搭載GPU、FPGA、ASIC
41、等)出貨量將接近120萬臺,年增長率達38.4%,占整體服務器出貨量的比重約9%,預計2024年全球AI服務器出貨量將超過160萬臺。當前我國數字基礎建設進程持續加快,算力規模不斷增長,受市場需求影響,AI服務器作為算力基礎設備,市場需求量實現上升。2022年AI服務器市場出貨量約達28.4萬臺,同比增長約25.66%,2023年約為35.4萬臺,預計2024年中國AI服務器出貨量將達到42.1萬臺。AI服務器采用CPU+加速芯片的架構形式,在進行模型的訓練和推斷時會更具有效率優勢。與國外AI芯片廠商的壟斷局面不同,中國AI服務器水平位于世界前列。2022年中國AI服務器市場中(按銷售額),浪
42、潮市場份額占比約為47%,排名第一。其次分別為,新華三、寧暢、安擎、坤前、華為,占比分別為11%、9%、7%、6%、6%。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長城證券產業金融研究院圖:圖:2022-2024全球全球AI服務器出貨量(萬臺)服務器出貨量(萬臺)圖:圖:2020-2024我國我國AI服務器出貨量(萬臺)服務器出貨量(萬臺)86.7120160020406080100120140160180202220232024E全球AI服務器出貨量(萬臺)1522.628.435.442.105101520253035404520202021202220232024E中國AI服務器出貨量(萬臺)2.7 交
43、換機:高速率交換機升級迭代,芯片國產化仍需發力高速率交換機逐步成為主流。數據中心內部互聯在數據中心整體流量中的占比較大,存在高速率、低功耗、低成本等發展優勢。隨著速率不斷提升,需要更多的功率來將電信號從靠近PCB中心的交換機ASIC驅動到前面板的可插拔模塊,驅動和接收高速數據信號會顯著增加延遲。由于高速數據中心交換機接口和SerDes的升級,網絡交換機接口速度的采用往往領先于互聯網標準。近年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推動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產業的快速發展和傳統產業數字化的轉型,均對網絡帶寬提出新的要求,100G及以上的以太網交換芯片需求逐漸增多,400G端口將成為下一代數據中心網絡
44、內部主流端口形態。我國商用以太網交換芯片占比較低,國產化加速推進,有較大成長空間。據華經產業研究院統計,到2022年,中國以太網交換芯片市場的銷售規模已經增長到132.45億元,2018-2022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13.8%。預計2023年市場規模將增長至150.07億元。市場份額上,目前,國內商用以太網交換芯片行業呈現集中度較高的態勢。根據數據,中國商用以太網交換芯片市場以銷售額口徑統計,市場份額排名前三的供應商合計占據了97.8%的市場份額。其中,博通、美滿和瑞昱分別以61.7%、20.0%和16.1%的市占率排名前三位,盛科通信的銷售額排名第四,占據1.6%的市場份額,在中國商用以太網交
45、換芯片市場的境內廠商中排名第一。數據來源:網易,華經產業研究院,長城證券產業金融研究院圖:圖:2018-2023年中國以太網交換芯片行業銷售規模情況年中國以太網交換芯片行業銷售規模情況圖:圖:中國商用以太網交換芯片行業企業競爭格局(中國商用以太網交換芯片行業企業競爭格局(2022年)年)博通,61.7%美滿,20.0%瑞旻,16.1%盛科通信,1.6%其他,0.6%2.8 衛星通信:衛星互聯網持續搭建,手機直連衛星加速落地海內外主流星座發射穩步推進。海外方面,2024年10月13日,SpaceX進行了星艦的第五次試飛,并取得了歷史性的成功。星艦成功起飛后,發射塔的機械臂成功捕獲了返回地面的超重
46、型助推器(SuperHeavy),實現了星艦成為完全可重復使用火箭系統目標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在復用能力的加強下,Starlink有望實現低成本的衛星互聯網搭建,持續完善布局。國內方面,“千帆星座”空間段遠景規劃將部署1.5萬余顆衛星。按照規劃,今年將完成至少108顆衛星發射并組網運營;到2025年,“千帆星座”將完成一期648顆衛星的部署,初步構建全球覆蓋的衛星互聯網系統;至2030年底,將打造超過1萬顆的低軌寬頻多媒體衛星組網。手機直連衛星持續取得進展。華為手機直連衛星持續取得進展,華為Mate70系列支持120度的超廣衛星角度,MateX6三網衛星典藏版,成為全球首款支持三網衛星通信(北斗
47、衛星消息、天通衛星通信、低軌衛星互聯網)的大眾手機。余承東在發布會上透露,目前華為正在與中國星網進行合作測試中,預計將于2025年下半年開啟低軌衛星互聯網眾測。此外,11月15日,SpaceX公司總裁兼首席運營官格溫肖特韋爾在接受相關媒體采訪時表示“該公司將在接下來一個月左右,開始提供直連設備服務,其初始版本適用于極少量數據及短信業務?!睌祿碓矗盒畔踩c通信保密雜志社,長城證券產業金融研究院圖:圖:未來天地融合通信標準模式未來天地融合通信標準模式圖:圖:手機直連衛星手機直連衛星3種模式對比種模式對比對比項改手機改衛星改標準特點升級終端+專用衛星通信體制+現有衛星星座存量終端+3GPP標準通
48、信體制+改造衛星星座升級終端+3GPP NTN通信體制+現有衛星星座(透明轉發模式)或升級終端+3GPP NTN通信體制+改進衛星星座(可再生載荷模式)優勢基于現有通信星座等基礎設施,終端升級較快兼容現有存量手機,覆蓋用戶更廣標準化的體制協議,3GPP的產業鏈成熟,易產生規模效應缺點針對特定手機終端,市場較??;現有衛星星座通信資源、服務能力較弱天地頻率服用政策不明確,衛星側改造技術難度大現有手機終端不支持,可再生載荷架構技術復雜,星座建設周期長2.9 數據要素:我國數據量級大且增長迅速,數據要素市場處于高速發展階段中國數據量規模大且2022-2027年CAGR全球第一。IDC最新發布的Glob
49、al DataSphere 2023顯示,中國數據量規模從2022年的23.88ZB到2027年預計可達76.6ZB,且2022-2027年復合增長(CAGR)可達26.3%,為全球第一。國內數據主要分布在政府、媒體、專業服務、零售、醫療、金融等,更大的數據規模意味著更多通過激活數據從而挖掘數據的商業與社會價值的可能性。國內數據要素市場規模較小。根據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數據要素市場發展報告(20212022),我國數據要素市場規模在2021年僅達到815億元。其中,數據存儲方面的市場規模占比最大,為22.1%,數據分析方面緊隨其后,占21.5%,而占比最小的數據采集僅占5.5
50、%。據國家工信安全發展研究中心測算數據,2020年國內數據要素市場規模達到545億元,預計到2025年可達1749億元,且2020-2025年CAGR為26.26%,整體表明“十四五”期間,我國數據要素市場整體將進入高速發展階段。數據來源:IDC Global DataSphere 2023,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長城證券產業金融研究院圖:圖:中國中國2023-2027年數據量規模(年數據量規模(ZB)、)、CAGR及同比增速及同比增速圖:圖:2016-2025年中國數據要素市場規模及預測(億元)年中國數據要素市場規模及預測(億元)30.0238.0047.8960.8176.6026
51、.3%25.0%25.2%25.4%25.6%25.8%26.0%26.2%26.4%26.6%26.8%27.0%27.2%010203040506070809020232024202520262027中國數據量規模(ZB)CAGR(%)同比增速(%)62106207375545704904114414261749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18002000201620172018201920202021E2022E2023E2024E2025E2.9 數據要素:數據要素對GDP貢獻率逐年持續上升,貢獻度仍處于低位根據中國數據要素市場發展報告(20212022)
52、可知,數據要素對2021年GDP增長的貢獻率和貢獻度分別為14.7%和0.83pct??傮w來說:1)從數據要素的貢獻率來看,數據要素對當年GDP增長的貢獻率呈現持續上升狀態,從2015年的12%左右增長至2021年的14.7%,約提升2.7pct,表明數據要素對于我國GDP的增長正發揮邊際效應遞增的促進作用。2)從數據要素的貢獻度來看,2019年略有下滑,隨后由于2020年新冠疫情的影響,GDP增速顯著下降,而新基建等促進數據要素發展的措施并未減弱,因而促使數據要素對GDP貢獻度仍呈現上升趨勢。此外,數據要素對GDP的貢獻仍處較低水平,側面反映出數據要素的經濟貢獻提升還有很大空間。數據來源:國
53、家統計局、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長城證券產業金融研究院圖表:數據要素對圖表:數據要素對GDP增長貢獻圖增長貢獻圖2.9 數據要素:政策+行業雙輪驅動,迎來快速發展國家數據局是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管理的機構,于2023年10月25日正式揭牌,負責原由中央網信辦和國家發展改革委承擔的職責;數據要素局的其成立將進一步加快全國統一、輻射全球的數據大市場的建設,推動數字經濟加速發展。關于構建數據基礎制度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的意見提出20條政策舉措(簡稱數據二十條),探索建立數據產權制度、合規高效的數據流通和交易制度及安全可控的數據要素治理制度。其中,數據產權實行“三權分置”
54、的運行機制,旨在強化數據加工使用權,放活數據產品經營權,從而鼓勵數據開發利用、引導數據產品交易,初步形成我國數據基礎制度的“四梁八柱”。企業數據資源相關會計處理暫行規定2024年1月1日起開始實施,明確了適用范圍、會計處理適用準則以及列示和披露要求等內容,涵蓋了對無形資產或存貨中各種數據資源的會計處理情況,回答了數據資源是否為資產,歸類到哪一類資產和如何進行計量及信息披露等會計處理問題?!皵祿亍比晷袆佑媱澃l布,1)聚焦金融、醫療等12個數字化轉型程度較高、數據資源基礎較好且存在較多應用場景需求的行業領域;2)到2026年底,打造出300個以上示范性強、顯示度高、帶動性廣的典型應用場景;3
55、)實現數據產業年均增速超過20%,數據交易規模倍增,推動國內經濟高質量發展。數據來源:綠盟科技,長城證券產業金融研究院圖表:數據要素政策框架圖表:數據要素政策框架2.9 數據要素:數據交易市場規模廣闊,未來仍有較大成長空間數據要素的價值只有通過交易流轉才能實現。目前,我國正在形成包含數據采集、整理、聚合、分析、流通、應用等環節在內的數據要素流通產業鏈,包括數據產品供應商、加工處理服務商等上游數據供給端主體,和數據交易所、企業主導型數據服務平臺等服務運營端主體及眾多數據需求方。根據中國數據交易市場研究分析報告(2023年)稱,我國及全球數據交易市場規模未來將持續增長,至2030年全球數據交易市場
56、規模預計突破3千億美元,國內市場規模預計達5155.9億元。2022年中國數據交易市場規模占全球比重為13.4%,占亞洲比重為66.5%,我國數據交易市場仍有較大發展空間;2022年我國華東、華南、西南地區數據交易市場發展較好,主要系:1)數據需求方主要集中在金融行業,華東的金融行業發展好且較集中;2)華東、華南地區的互聯網行業發展較好;3)西南地區數據中心基建設施較為完善。數據來源:中國數據交易市場研究分析報告(2023年),長城證券產業金融研究院圖表:圖表:全球數據交易行業市場規模預測(億美元)及增長(全球數據交易行業市場規模預測(億美元)及增長(%)8429061056123414451
57、67419242230259030110.0%2.0%4.0%6.0%8.0%10.0%12.0%14.0%16.0%18.0%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202120222023E2024E2025E2026E2027E2028E2029E2030E交易額同比增長617.6876.81198.51583.120462569.33144.13759.24402.55155.90%5%10%15%20%25%30%35%40%45%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202120222023E2024E2025E2026E2027E2028E2029E2
58、030E交易額同比增長圖表:圖表:我國數據交易行業市場規模(億元)預測及增長(我國數據交易行業市場規模(億元)預測及增長(%)2.10 量子技術:產業持續拓展,量子技術布局穩步推進量子通信:量子通信市場規??臻g廣闊,國防軍事為主要應用領域。從應用領域來看,國防軍事、電網是QKD的主要應用市場。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預測,到2025年,預計市場規模將達到35.04億美元。根據Coherent Market Insights數據,2030年全球量子通信產業規模預計達到78.5億美元。據智研瞻預測,2024-2030年中國量子通信行業市場規模增長率在6%-8%,2030年中國量子通信行業市場規模228.
59、55億元。量子計算:量子計算市場藍海廣闊,未來將實現多場景應用。IDC預測,2022年量子計算的銷售額將達到11億美元,并將以48.1%的復合年增長率增長,到2027年達到76億美元。IDC還預計,2023-2027年預測期間,量子計算市場的投資將以11.5%的復合年增長率增長,到2027年底達到近164億美元。圖表:圖表:2022-2030年全球量子通信市場規模預測(億美元)年全球量子通信市場規模預測(億美元)835.0478.5010203040506070809020222025E2030E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量子計算發展態勢研究報告(2023年),長城證券產業金融研究院圖表:量子
60、計算主要行業應用領域圖表:量子計算主要行業應用領域應用落地AI助力產業應用穩步落地033.1 AI+教育:AI有望打破教育不可能三角我國教育仍面臨“不可能三角”挑戰,AI技術的賦能將有望打破這一挑戰。當前,我國仍然面臨著傳統教育領域的“不可能三角”挑戰:即在規?;?、公平化與個性化之間尋求平衡的難度?,F階段我國教育體系在規?;c公平化上已取得顯著成就,但在實現個性化教育的道路上仍有待提升。通過深度融合AI技術于教育教學之中,賦能教學主體、教學載體、學習主體,從而提升普惠教育下的基本教學質量,并實現教育過程中對個性化的追求,逐步打破傳統教育領域的“不可能三角”。再縱觀我國教育體系與AI產業的發展,
61、校內外教育體系均經歷20余年的信息化變革之路,我國AI產業發展態勢向好,國際競爭力穩居前列,教育與技術領域均已為A1+教育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數據來源:艾瑞咨詢,長城證券產業金融研究院圖:圖:AI助力打破傳統教育領域的不可能三角助力打破傳統教育領域的不可能三角3.1 AI+教育:政策端持續關注,教育大模型落地位居前列我國早有在AI+教育領域的政策布局,并早已為中小學及高等學校等階段的教學、管理、評價、師資培養提供了政策指導。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從國家層面中提點了AI技術及其應用在未來一年發展中的重要性。教育部也在今年積極動作推動AI技術在教育領域的廣泛應用和深度融合,這將進一步利好我國A1+教育的
62、發展。根據全球人工智能創新指數報告,中國的人工智能創新指數連續三年保持全球第二水平,持續位于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第一梯隊。AI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將更加廣泛和深入。聚焦國內生成式AI產業,根據艾瑞不完全統計,截至2023年底,中國行業大模型率先落地醫療與金融領域,科研、教育大模型緊追其后。這預示著AI技術將會進一步賦能教育,提升教學效率和質量實現個性化教學和精準學習。數據來源:艾瑞咨詢,長城證券產業金融研究院圖:圖:截至截至2023年底行業大模型分布情況年底行業大模型分布情況圖:圖:我國我國AI+教育相關政策教育相關政策時間 發文機構 政策文件 主要內容 2024.03 國務院 政府工作報告 提
63、及深化大數據、人工暫能等研發應用,開屬“人工智能+”行動;并要求加強高質量教育體系建設,其中包含要求大力發展數字教商 2023.12 教育部 教育部關于全面實施學校美育漫潤行動的通知 獎勵有條件的地方利用人工智能等技術活化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式、豐富藝術體驗,改進評價過程 2023.05 教育部辦公廳 基礎教育課程教學改革深化行動方案 利用人工智能等技術加強教學過程性與增值性評價,助推教師隊伍建設 2023.05 教育部等十八部門 關于加強新時代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的意見)提及探索利用人工智能、虛報現實等技術手段改進和強化實驗粒學 2022.11 教育部辦公廳 關于開展信息技術支撐學生綜合素質評
64、價試點工作的通知 用 5 年左右的時網,創新評價工具,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探索開展學生各年級學習成長績況全過程縱向評的、德智體美勞全要素橫向評價 2022.08 教育部 關于推進新時代普通高等學校學歷繼續教育改革的實施息見 推動辦學管理智慧化,其中提及,主辦高校要充分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高等學歷繼續教育辦學管理方式,提高辦學管理的數字化智化水平 2022.04 教育部等八部門 新時代基礎教育強師計劃 探索人工暫能助推教師管理優化、教學教育改革,教育教學方法創新、教育精準幫扶的新路徑和新模式,逐步在全國推廣使用 2021.07 教育部等六部門 關于推進教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構建
65、高質量教育支撐體系的指導意見 要求堅持創新引領的基本原則,要求深入應用 5G、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推動教育數字轉型。并在重點方向里提及在數字資源、基礎設施、教學應用等方面利用人工暫能技術 2019.02 中共中央國務院 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 要求建設智能化校園,統籌建設一體化智能化教學、管理與服務平臺 2018.04 教育部 教學信息化行動 2.0 提出大力推進智能教育,開展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智能化教學支持環建設,推動人工智能在教學、管理等方面的全流程應用 2017.07 國務院 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 提出三步走發展人工智都的戰路目標,規劃第二步到 2025 智能社會建設取得積
66、極進展,并提出發展智能教育,開展智能校園建設,推動人工智能在教學管理、資源建設等全流程應用 21.9%12.8%6.0%5.3%5.3%4.5%4.2%4.2%3.8%3.8%3.0%3.0%2.6%2.6%2.3%1.9%1.9%1.5%1.5%1.5%1.5%1.5%1.1%1.1%1.1%0%5%10%15%20%25%醫療醫藥金融科研教育政務法律工業營銷創作媒體企業服務編程其他安全交通運輸端側電商客服礦山通信文旅運維自動駕駛車載農業心理3.2 AI+醫療:政策持續發力,市場規??焖偬嵘鼳I醫療行業產業鏈可分為支撐層、應用層和服務層,支撐層主要包括智能醫療設備以及醫療數字化服務;應用層主
67、要包括AI藥物研發、AI醫療大數據模型等,是目前中國AI醫療產業發展的重點;服務層則是在患者診療層面,運用AI模型進行輔助診斷、輔助決策、輔助手術等活動。2019-2023年,AI醫療行業作為AI產業的重要分支,得到了高速的發展,中國AI醫療市場規模從2019年的27億元快速增長至2023年的88億元,年復合增速達34%。近年來,信息技術的發展,AI應用智能化、高效化、規范化,國民醫療需求的增長,對AI醫療行業需求不斷增加。AI醫療市場前景廣闊,預計中國AI醫療行業市場規模將會以超過25%的增速保持增長,2028年市場規模將接近300億元。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長城證券產業金融研究院圖:圖
68、:2024-2028年我國年我國AI醫療市場規模預測(億元)醫療市場規模預測(億元)圖:圖:我國我國AI+醫療相關政策醫療相關政策發布時間 政策 內容 2024.7 健康中國行動-慢性呼吸系統瘓病防治行動實路方案(2024-2030 年)加強規范化診療和健康管理。完善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相關診療指南、臨床路徑。探索應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建立規范化基層診療輔助系統。2024.7 健康中國行動糖尿病防治行動實施方案(2024-2030 年)積極運用互聯網、人工智能夠技術,開展遠程會診、臨床輔助決策等服務,提高基層診療能力和效率。推進糖尿病智慧健康管理,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事富糖尿病
69、健康管理手段,推廣物聯網應用、可穿戴設備。試點開展人工智能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修查、持續葡萄概監測等糖尿病健康管理新技術提升健康管理效率和效果。2024.7 中藥標準管理專門規定 堅持傳承與創新并重,通循中醫藥理論,尊重傳統經驗,體現中藥特點,鼓勵新技術和新方法在中藥標準中應用,支持采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持續提高中藥質量可控性。2024.6 2024-2025 年持續開展”公立醫療機構經濟管理年“活動 各單位結合運營管理實際需要,參考公立醫院透營管理信息化功能指引,建立健全以業財融合為核心的運營管理信息集成平臺,強化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應用加快內部各類信息系統互通互聯、
70、各類數據共享共用,充分發揮信息化在業務管理與經濟管理融合發展中的重要支撐作用,曼著提升運營管理精細化水平和效率效益。2024.5 規范醫療西械產品分類界定工作 若為軟件產品或者含有軟件組件的產品,應當寫明是否采用人工智能算法、是否給出診斷結論(結果)等信息。2024.2 加強醫療監督跨部門執法聯動工作 各地要加強監督執法平臺建設,探索建立省級醫療監督管理平臺。借助大數據、云計算、互聯網、人工智能夠新興技術,剩用已有信息系統和數據資源,收集、整合、分析醫療監督業務關鍵信息,加強業務協同,打通信息壁壘,實現數據共享互涯,破除信息孤島”。2023.12 全面推進緊密型縣城醫療衛生共同體建設 統一縣城
71、醫共體內信息系統,加強數據互通共享和業務協同,推動人工智能輔助診斷技術在縣域醫共體內的應用。將遠程醫療延伸到多村,推行基層檢查、上級診斷、結果互認。加強網絡信息安全。2023.10 健康中國行動一癌癥防治行動實施方案(2023-2030 年)持續推進多學科診療模式,提升癌癥相關臨床??颇芰?,探素以癌癥病種為單元的專病中心建設,積極運用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開展遠程醫療服務,探索建立規范化診治輔助系統,提高基層診療能力。3.3 AI+金融:我國金融業擁有全球最大規模實時數據,迎來政策紅利期我國金融業擁有全球最大規模實時數據,伴隨生成式AI持續發展有望持續釋放數據價值。第一,金融業擁有巨大的消費
72、端實時支付數據。我國連續11年成為全球最大網絡零售市場,電子商務交易總額由2018年的31.63萬億元增長至2022年的43.83萬億元。第二,金融業擁有范圍廣泛的實時金融信用數據。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234.59萬億元,同比增長10.9%。第三,金融業可獲得龐大的生產端實時數據。金融業在制造業信貸支持的同時,也獲得了大量的實體產業和制造數據。我國AI+金融迎來政策紅利期。銀行業:2022年1月,中國銀保監會辦公廳發布關于銀行業保險業數字化轉型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到2025年,銀行業保險業數字化轉型取得明顯成效。證券業:2023年6月,中國證券業協會印發證券公司
73、網絡和信息安全三年提升計劃(20232025),鼓勵有條件的券商充分利用新技術積極推進新一代核心系統的建設,開展核心系統技術架構的轉型升級工作,并明確提出,券商信息科技平均投入金額不少于2023年至2025年平均凈利潤的10%或平均營業收入的7%。數據來源:2024年金融業生成式AI應用報告,長城證券產業金融研究院圖:圖:金融大模型產業鏈圖譜金融大模型產業鏈圖譜3.4 AI+工業互聯網:全產業全面互聯,AI+工業互聯網穩步推進工業互聯網作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關鍵組成部分,在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以及保障產業鏈、供應鏈的安全穩定等方面有著重要作用。近幾年,行
74、業主管部門發布了工業互聯網專項工作組2023年工作計劃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貫通”行動計劃(2024-2026年)等一系列扶持政策,極大地推進了工業互聯網產業的發展,為我國打造“制造強國”持續賦能?!癆I+工業互聯網”將進一步激發創新活力。我國制造業體系完備,已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和支撐,擁有大市場、大數據、多場景等優勢,但同時也面臨資源短缺、環境污染、勞動力成本上升等問題。而隨著AI大模型等人工智能前沿技術的快速發展,結合工業互聯網的數據核心能力,必將形成一批促進工業技術突破、產品創新、生產變革的低成本解決方案,助力企業實現提質增效、綠色安全發展,從而推動傳統制造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
75、化邁進。數據來源:智研咨詢,長城證券產業金融研究院圖:圖:工業互聯網產業結構圖工業互聯網產業結構圖圖:圖:我國工業互聯網主要政策我國工業互聯網主要政策時間 發布單位 政策名稱 主要內容 2023 年6 月 工業和信息化部 工業互聯網專項工作組 2023年工作計劃 深化“5G+工業互聯網”發展,打造 5G 工廠。推動工業互聯網平臺在企業、園區、產業集群應用推廣。加快工業設備和業務系統上云上平臺,加速已有工業軟件云化遷移。2023 年11 月 工業和信息化部 “5G+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先導區試點建設指南 先導區可統籌利用 5G、工業互聯網、信息化、技術改造升級等各類支持資金,加大對“5G+工業互
76、聯網”的支持力度。鼓勵以 5G、工業互聯網的應用情況衡量企業信息化發展水平。2023 年11 月 工業和信息化部 工業互聯網與工程機械行業融合應用參考指南 指南共分為九個章節:第一章為總則。第二章從工程機械行業融合應用需求場景出發,校理形成工業互聯網應用總體視圖。第三章結合需求,基于工業互聯網體系架構構建工程機械行業總體實施架構。第四章至第七章深入剖析工程機械行業網絡、標識平臺和安全等建設部署路徑。第八章總結工程機械企業應用工業互聯網開展數字化轉型的方法步驟。第九章提出推動工業互聯網與工程機械行業創新融合應用走深向實的建議。2023 年12 月 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 關于加快傳
77、統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 推動工業互聯網與重點產業鏈“鏈網協同”發展,充分發揮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和平臺作用,支持構建數據驅動、精準匹配、可信交互的產業鏈協作模式,開展協同采購、協同制造、協同配送、產品溯源等應用,建設智慧產業鏈供應鏈。2024 年1 月 工業和信息化部、教育部等部門 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貫通”行動計劃(20242026 年)到 2026 年,建成自主可控的標識解析體系,在制造業及經濟社會重點領域初步實現規模應用,對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暢通產業鏈供應鏈、促進大中小企業和一二三產業融通發展的支揮作用不斷增強。3.4 AI+工業互聯網:市場空間廣闊,競爭格局分散中國信通院數
78、據顯示,我國工業互聯網核心產業規模連續增長,2022年市場規模突破1.24萬億.工信部最新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工業互聯網核心產業規模達1.35萬億元,已全面融入49個國民經濟大類,涵蓋所有41個工業大類。根據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測算,2022年我國工業互聯網滲透產業增加值為3.20萬億元,名義增速為7.78,預計2023年我國工業互聯網滲透產業增加值將達到3.34萬億元,名義增速為4.33%。根據智研咨詢的數據,中國工業互聯網平臺及應用解決方案市場呈現出明顯的分散競爭格局。華為、阿里巴巴和百度作為市場的領頭羊,分別以6.8%、5.4%和4.4%的市場份額占據前三甲,整體市場并未形成壟斷,
79、為其他企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數據來源:智研咨詢,前瞻產業研究院,長城證券產業金融研究院圖:圖:中國工業互聯網平臺及應用解決方案市場格局(中國工業互聯網平臺及應用解決方案市場格局(2023年)年)圖:圖:2018-2023年中國工業互聯網核心產業經濟規模及增長情況年中國工業互聯網核心產業經濟規模及增長情況(單位單位:億元,億元,%)圖:圖:2018-2023年中國工業互聯網滲透產業經濟規模及增長情況年中國工業互聯網滲透產業經濟規模及增長情況(單位單位:萬億元,萬億元,%)3.4 AI+工業互聯網:5G+/元宇宙為工業互聯網注入新動力5G+工業互聯網為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和新興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有
80、力支撐。對傳統產業來說,借助5G高速、低時延的特性,傳統產業可以提高生產效率,降低運營成本。同時,利用基于5G網絡的大數據分析和云計算功能,企業可以制定更加科學合理的經營策略。對新興產業來說,新興產業通常具有創新性、高成長性等特點,而“5G+工業互聯網”的結合可以為其提供更加高效、智能的生產方式和商業模式。對產業融合來說,“5G+工業互聯網”的應用促進了產業之間的協同發展。不同產業可以通過“5G+工業互聯網”實現信息共享和數據互通,形成更加完整的產業生態系統。元宇宙+工業互聯網將帶動產業變革。工業元宇宙是元宇宙在工業領域的落地與拓展,是新型工業數字空間、新型工業智慧互聯系統、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
81、融合發展的新型載體。工業元宇宙為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企業智慧化管理等方面提供更大創新空間,并引發更加廣泛的工業變革。數據來源:中國信通院,2023年工業元宇宙白皮書,長城證券產業金融研究院圖:圖:工業元宇宙與元宇宙工業元宇宙與元宇宙圖:圖:工業元宇宙主要特征工業元宇宙主要特征3.5 AI+低空經濟:通感一體打造低空網絡空間立體化覆蓋無人機在低空場域的飛行活動、監管活動都需要場域內網絡設施的支持,雷達、攝像、追蹤技術等都較常規航空器的精度、范圍都有更高的要求。低空產業不斷發展,將產生大密度、高頻次、多類型的低空飛行活動,當下基于傳統雷達技術的單站監控方式能力有限,難以發現“低慢
82、小”目標;同時規?;牡涂诊w行活動監控需求較高,目前攝像監控技術可監控范圍有限,對光照、距離等要求較高。傳統無線網絡以地面為主要目標,低空信息網絡需要進行空間立體覆蓋。同時,低空經濟隨著行業發展呈現與數字化、信息化相結合的趨勢,硬件、軟件、通信鏈路等方面需要多方聯合,因此對低空網絡的廣域連續覆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打造帶動低空經濟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基礎。低空網絡依托蜂窩移動通信網絡、物聯網、云計算等基礎設施,形成通信、感知、計算一體化的智能互聯低空數字化服務體系,并以實現“泛在連接、全域感知、智能計算”為目標,打通從生活活動、商業活動到監管活動全方位管理方案。圖表:低空網絡系統邏輯示意圖圖表:低空
83、網絡系統邏輯示意圖具體內容具體內容通信功能通信功能滿足低空網聯無人機多樣化通信功能,包含基礎的接入、數據/指令轉發、信息上報及身份識別認證等。根據3GPP TS22.125無人機應用性能需求,對8K視頻直播要求達到上行100Mbps的數據速率,端到端時延200ms;下行600Kbps數據速率,端到端時延20ms感知功能感知功能利用無線信號實現對目標無人機或環境的主動感知功能。根據3GPP TR22.837性能需求,對于無人機入侵檢測要求達到5-10m定位精度,感知時延小于1000ms,不超過5%的漏檢率和虛警率。智算功能智算功能為低空網絡提供可靠的智算計算功能,實現基于圖像、聲音及相關數據的智
84、能處理,支持低空系統中業務預測、故障診斷和飛行決策等功能。圖表:低空網絡系統三大功能圖表:低空網絡系統三大功能數據來源:中國電信2024通感一體低空網絡白皮書,長城證券產業金融研究院3.5 AI+低空經濟:國家政策多方推動,提振低空經濟行業發展信心2009年以來,國務院、民航局等部門發布多項關于低空空域、通用航空業、無人機等低空經濟產業相關政策規劃,并在2024年首次將低空經濟寫入政府工作報告。4月17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主任金賢東表示,低空經濟作為一種極具發展潛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低空經濟不僅能驅動科技創新,還是新質生產力的典型代表,對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具
85、有深遠的影響。時間具體內容20242024年1月1日起,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管理暫行條例將正式施行,標志著我國無人機產業將進入“有法可依”的規范化發展新階段。2023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物流運行通用要求第1部分:海島場景規定了應用于海島場景從事物流的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運行的通用要求2023中華人民共和國空域管理條例(征求意見稿明確提出空域用戶定義并提出空域用戶的權利、義務規范,標志著我國空域放開有了實質性的突破。2022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提出,加快培育海島、郵輪、低空、沙漠等旅游業態,釋放通用航空消費潛力。2022“十四五”通用航空發展專項規劃設定了安全、規模、服
86、務三個方面的16個具體指標,如通用航空死亡事故萬時率五年滾動值低于0.08,通用航空器期末在冊數達到3500架,開展通用航空應急救援服務的省份不少于25個等。2021“十四五”旅游業發展規劃提到完善公路沿線、服務區、客運樞紐、郵輪游艇碼頭等旅游服務設施功能,推進通用航空與旅游融合發展。2021“十四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提出有序推進通用機場規劃建設,構建區域短途運輸網絡,探索通用航空與低空旅游、應急救援、醫療救護、警務航空等融合發展。2021“十四五”民用航空發展規劃提出構建運輸航空和通用航空一體兩翼、覆蓋廣泛、多元高效的航空服務體系。到“十四五”末,通航國家數量70個。服務體系更加
87、健全,貨運網絡更加完善,通用航空服務豐富多元,無人機業務創新發展。2021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提出,發展交通運輸平臺經濟、樞紐經濟、通道經濟、低空經濟?!暗涂战洕备拍钍状伪粚懭雵乙巹?。2019促進民用無人駕駛航空發展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提出促進無人駕駛航空健康發展,提升民用無人駕駛航空管理與服務質量。以低空、隔離運行為起點,逐步積累實踐經驗和運行數據,不斷提高面向國家、行業、社會及大眾的航空服務能力。2018低空飛行服務保障體系建設總體方案明確了飛行服務體系由全國低空飛行服務國家信息管理系統、區域低空飛行服務區域信息處理系統和飛行服務站初步發展期三部分構成。2
88、016關于促進通用航空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0年,建成500個以上通用機場,基本實現地級以上城市擁有通用機場或兼顧通用航空服務的運輸機場,通用航空業經濟規模超過1萬億元,初步形成安全、有序、協調的發展格局。2014低空空域使用管理規定(試行)將低空空域分為管制空域、監視空域和報告空域,其中涉及監視、報告空域的飛行計劃,企業需向空軍和民航局報備。2010關于深化我國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見的發布,拉開了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序幕。2009“中國通用航空發展研究”課題一次研討會上,中國民航大學李衛民副教授首次提出“低空經濟”這一概念術語。數據來源:中國政府網,中國航空報,中國民航報,中國民用航空局
89、官網,金融界,長城證券產業金融研究院圖表:低空經濟產業相關政策圖表:低空經濟產業相關政策3.5 AI+低空經濟:我國低空經濟市場空間廣闊,有望成為經濟增長新動力從整體市場規模來看,賽迪在2024年4月1日發布中國低空經濟發展研究報告(2024),據賽迪測算,2023年中國低空經濟規模達到5059.5億元,增速高達33.8%。2023年,低空經濟的規模中,中低空飛行器制造與低空運營服務占據顯著地位,其貢獻比例接近55%,成為推動低空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同時,圍繞供應鏈、生產服務、消費、交通等經濟活動所產生的貢獻也極其可觀,達到將近40%。低空基礎設施與飛行保障的發展潛力尚未完全釋放。隨著低空飛行
90、活動的日益頻繁,低空基礎設施的投資拉動效應正逐步顯現。據賽迪樂觀預測,到2026年,低空經濟規模有望實現重大突破達到10644.6億元,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新動力。圖表:圖表:2021-2026年中國低空經濟規模增長及預測年中國低空經濟規模增長及預測數據來源:賽迪顧問中國低空經濟發展研究報告(2024),長城證券產業金融研究院2911.83780.75059.56702.58591.710644.60.0%5.0%10.0%15.0%20.0%25.0%30.0%35.0%40.0%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2021202220232024E2025E2026E規模(
91、億元)增長率3.6 AI+機器人:Optimus引領,產業持續迎來突破2021年,馬斯克發布了特斯拉的通用機器人計劃。2022的特斯拉AI日上,人形機器人Optimus正式亮相。2023年3月的投資者日活動中,特斯拉展示了可以行走的Optimus,人形機器人已經擁有電機扭矩控制、環境探索與記憶、基于人類跟蹤運動的AI訓練以及物體操縱能力。5月16日,特斯拉舉行2023股東大會,CEO馬斯克在大會現場介紹了特斯拉人形機器人Optimus的全新型號,和具身智能機器人幾乎劃等。馬斯克在會上表示,人形機器人將是今后特斯拉主要的長期價值來源,以具身智能機器人為代表的產品有望成為人工智能的下一浪潮。202
92、3年12月13日,馬斯克發布Optimus Gen2介紹視頻。Optimus Gen2將于2023年12月發布,總體來看,在本次發布的視頻中Optimus Gen2實現了步行速度提升30%,其他性能方面也有不同程度提升。圖表:圖表:Optimus發展歷程發展歷程數據來源:覓途咨詢,長城證券產業金融研究院3.6 AI+機器人:具身智能指引人工智能新發展方向圍繞具身智能,眾多學科領域各顯其能:1)機器人學:為具身智能提供了機械的身體和基本的運動控制;2)深度學習:該學科中的神經網絡仍然是具身智能中主要的工具;3)計算機視覺:為具身智能提供了處理視覺信號的能力;4)計算機圖形學:其開發的物理仿真環境
93、給具身智能提供了真實物理世界的替代,大大加快了學習的速度并降低了成本;5)自然語言:其為具身智能帶來了與人類交流、從自然文本中學習的可能。具身智能發展迅速,技術難點亟待解決。具身智能目前面臨學習效率低、復雜的輸入和輸出環境兩個難點:1)提升學習效率:通過與環境交互學習有很大風險,效率低(正向獎勵太少),而通過觀察(observation),利用現有數據學習效率才更高,這也可以延續預訓練-精調/Prompt的范式,將更多的知識遷移到下游;2)復雜的輸入輸出和環境:在最復雜的情況下,模型的輸入是多模態指令,輸出是可以在真實環境執行的動作。針對Embodied AI的評估有多種任務,如Navigat
94、ion、Manipulation、Instruction following。但指令需描述所有任務,要求更高維的理解。同時,輸出的動作空間大小、在真實及模擬環境下具有不同的挑戰。圖表:針對具身智能難點的開發進度圖表:針對具身智能難點的開發進度數據來源:CSDN,長城證券產業金融研究院圖表:人工智能研究任務的分層結構圖表:人工智能研究任務的分層結構3.6 AI+機器人:上游硬件市場基本成熟,技術攻關聚焦軟件和算法人形機器人三大核心技術能力:運動控制能力、環境感知能力和人機交互能力;在三大能力中涉及硬件和軟件兩部分:硬件包含運動控制系統重的動力、關節執行器以及環境感知系統重的力矩、觸覺、視覺傳感器
95、以及電子皮膚等。目前市場均有較成熟且商業化的產品,且國產滲透不斷加強;算法層面,如何與硬件綜合協同以提高人形機器人的運動控制能力以及人機交互能力還有待突破和加強。未來25年內將是人形機器人大腦發展的關鍵時期。圖表:人形機器人核心硬件的產品的生命周期分析圖表:人形機器人核心硬件的產品的生命周期分析數據來源:覓途咨詢,長城證券產業金融研究院3.6 AI+機器人:人形機器人迎來產業元年,未來市場空間廣闊第一階段從制造業工廠切入:“替代相對簡單且重復性的勞動”為應用標準。市場特點:產品不能執行更復雜的任務,且用戶對新事物的接受程度不高,應用場景較為局限;第二階段,工廠的場景滲透加強,在產品改良持續降本
96、的基礎上人形機器人逐漸走進餐廳、商場等商業場景;第三階段,AGI與人形機器人結合,最終實現具身智能,人們對人形機器人的接受程度達到頂峰,人形機器人開始走入家庭技術得到革命性突破的理想狀態下,M2從勞動力缺口及收入成本角度分析給出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的兩種估計預測:在保守估計下,預計2024年全球市場將有千臺的突破,到2030年市場規模將達7.6萬臺;在樂觀估計下打破2030年市場規模將突破百萬臺。圖表:人形機器人商業化落地三個階段圖表:人形機器人商業化落地三個階段數據來源:覓途咨詢,長城證券產業金融研究院圖表:圖表:20242035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億美元)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億美
97、元)0.6 6.0 6.2 14.2 28.6 29.2 49.6 1102.7 0.8 6.0 7.7 19.2 52.9 130.0 305.0 1938.8 0.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2024E2025E2026E2027E2028E2029E2030E2035E保守估計樂觀估計3.7 AI+車聯網:車路云政策端持續發力,產業化持續加速2024年7月3日,工信部等五部門發布關于公布智能網聯汽車“車路云一體化”應用試點城市名單的通知,名單中共包含20個城市,包括:北京市、上海市、重慶市等。此后,試點城市陸續發布相關支持政策以及產業進展,截至目前,全國共
98、建設17個國家級測試示范區,7個車聯網先導區,16個“雙智”試點城市,開放測試道路3.2萬多公里,發放測試示范牌照超過7700張,測試里程超過1.2億公里,各地智能化路側單元(RSU)部署超過8700套,多地開展云控基礎平臺建設。圖表:車路云一體化系統架構圖表:車路云一體化系統架構數據來源:智能網聯汽車“車路云一體化”規模建設與應用參考指南(1.0版),長城證券產業金融研究院3.7 AI+車聯網:車端、路段、云端技術持續演進,助力車路云一體化車路協同可與單車智能形成技術互補。自動駕駛目前發展出了單車智能和車路協同兩大路線。其中,單車智能已經發展多年,技術較為成熟,但仍存在一些技術瓶頸。因此,技
99、術路線上能夠與單車智能形成互補的車路協同成為了自動駕駛命題下的必選項。隨著技術及模式的逐漸成熟,車路協同成本正在大幅降低。車路協同建設初期,技術及產品開發是重中之重。同時,不同等級的道路由于都采用了同樣的模式建設,也造成了一定的資源浪費導致成本居高不下,經濟收益不高。隨著車路協同技術及模式的逐漸成熟,基礎設施鋪設從點到面,有針對性、定制化的建設,有效的避免了大規模鋪設的浪費,同時提升復用率。在高速公路、快速路等場景,已經有了成熟的模式。未來,隨著經驗的積累,車路協同也必定會繼續降低成本。圖表:車路云主要核心零部件及基礎設施成本持續降低圖表:車路云主要核心零部件及基礎設施成本持續降低數據來源:2
100、022中國車路協同產業發展藍皮書,長城證券產業金融研究院3.7 AI+車聯網:智能駕駛滲透率持續提升,逐步邁向高階智駕從智駕來看,依據美國汽車工程師協會(SAE)制定的自動駕駛汽車分級標準,可將自動駕駛分為L0-L5共六級。據IDC預測,2025年全球網聯汽車規模為7830萬輛,5年復合增長率將達到11.5%。此外,2026年全球自動駕駛車輛規模為8930萬輛,5年復合增長率將達到14.8%。在駕駛等級發展方面,由于高級駕駛仍存在責任主體劃分、邊緣場景難以處理挑戰將長期存在,IDC認為L2+將會成為主流自動駕駛等級并實現高速發展,2026年將成為除去L1占比最高的自動駕駛等級。當前中國自動駕駛
101、技術正處于L2向L3級別過渡的階段,及由輔助駕駛向自動化駕駛發展階段。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在售新車L2滲透率達51%,L3和L4滲透率分別為20%和11%,較2022年滲透率有所提升。從車端來看,當前智能座艙技術成熟較高,是智能網聯化的先行環節,已經具備較為廣泛的應用,隨著AI技術的突破以及5G等新興技術的垂直化應用,自動駕駛的基礎支撐日益完善,隨著國內頭部車企加速推進城市NOA落地,自動駕駛進入快速發展期,行業有望打開新的發展空間。圖表:圖表:SAE自動駕駛分級自動駕駛分級數據來源:SAE官網,IDC,長城證券產業金融研究院圖表:圖表:2026年按自動駕駛等級分類全
102、球自動駕駛銷量預測(年按自動駕駛等級分類全球自動駕駛銷量預測(%)3.8 AI+AR/VR:虛擬現實沉浸式交互,未來市場空間廣闊廣義的虛擬技術包括泛R(Reality)技術以及全息技術等虛擬技術;狹義的虛擬技術即指VR技術。相較于AR與MR,VR本質在于利用先進技術構造虛擬世界,側重完整的虛擬現實體驗,通過良好的VR體驗讓體驗者忘記身處的現實;因此VR對圖像的逼真度要求更高,盡可能讓虛擬場景占滿整個視野,避免真實場景畫面進入眼睛。待硬件提質成熟與頭部品牌持續迭代,2027年出貨將實現飛躍式突破。2021年,得益于各路廠商快節奏的新品推出和多樣營銷方式的市場宣傳刺激,加之“元宇宙”為當年最為火爆
103、的科技熱點,VR全球出貨突破千萬臺。2023年全球整體出貨為765萬臺,Meta領跑市場,占比超70%。后移情時代,大眾休閑娛樂選擇更為多樣化,性能尚未完善的VR設備難以吸引大量用戶入手。年初Vision Pro的發售,對整個XR市場起到一定帶動作用;但各路廠商需要時間完善硬件與內容生態,根據艾瑞咨詢預測,2024年全球出貨較去年將有小幅上漲,預計超過810萬臺。屏幕、光學模組和芯片等VR核心硬件構成的工藝成熟與量產進程對設備出貨有重要影響,疊加蘋果等頭部廠商的產品迭代規劃,整體出貨預計在2027年實現飛躍。圖表:圖表:VR/AR/MR特征對比特征對比數據來源:艾瑞咨詢,長城證券產業金融研究院
104、圖表:全球圖表:全球VR終端設備出貨及預測(萬臺)終端設備出貨及預測(萬臺)63711231000765816106115922865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20202021202220232024E2025E2026E2027E3.8 AI+AR/VR:蘋果、Meta等頭部廠商入局,關注芯片、Pancake等環節蘋果、Meta等巨頭陸續推出其MR、VR設備。蘋果方面,2023年6月推出Vision Pro:蘋果首款MR頭顯,M2+R1雙芯片、12個攝像頭、5個各種類型的傳感器以及6個麥克風,2300萬像素micro-OLED,3片式Pancake方案,EyeS
105、ight實現雙向透視,售價3499美元。Meta方面發布最新款虛擬現實(VR)頭顯設備Quest 3S,此外,Meta還推出增強現實(AR)眼鏡Orion。同時Meta與全球領先的眼鏡制造商Essilor Luxottica在2023年合作發布了一款Ray-Ban智能眼鏡。Meta最新宣布,將為Ray-Ban智能眼鏡添加Meta AI功能。數據來源:艾瑞咨詢,長城證券產業金融研究院圖表:圖表:VR頭顯性能綜合評價頭顯性能綜合評價具體來看:芯片為VR一體機價值占比最大的硬件構成,主要由SoC主控芯片、RAM運存、ROM內存和其他芯片組成。目前,國內芯片廠商礙于布局進度與產品性能,已實現搭載的VR
106、機型較少;但伴隨國產替代的浪潮和VR行業的成熟,國產芯片仍有望占據更大的VR市場。Pancake方案:近2年已有多款企業級、消費級的頭顯產品問世,包括蘋果推出的MR產品Vision Pro,再一次將Pancake帶進大眾視野。但Pancake方案的缺點在于在光效、FOV等方面有所犧牲。為提升方案的使用性能,制造工藝難度提高,成本隨之上升。3.9 AI+元宇宙:AI技術持續迭代,帶動元宇宙市場規模持續拓展2022年中國元宇宙產業的規模已經達到了約450億元人民幣。預計到2027年,中國元宇宙市場的規模有望至少突破2,000億元人民幣的重要關口。政策端來看,2023年9月,工信部等五部門印發元宇宙
107、產業創新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北京、上海、四川等多個省市均出臺了元宇宙發展頂層設計方案,截至目前已有超40個省市密集發布元宇宙建設規劃,爭搶元宇宙賽道發展先機。隨著數字化轉型的推進,企業對于更靈活、創新的培訓和協作方式的需求增加。同時,在遠程辦公和在線協同背景下,元宇宙辦公教育和應用門檻降低,此外,元字宙提供的沉浸式體驗、互動性、全球傳播能力以及數字化特點,實現品牌的多維度呈現和營銷數據積累。元宇宙應用使得業務體系在虛擬化背景下重構,突破傳統邊界促進產業融合,最大化提高生產效率,其需求旺盛迫切。但其中數字孿生、虛擬引擎、泛人工智能、物聯網、智能交互XR、智能網絡、區塊鏈等多
108、種技術能力,技術成熟度、融合度及行業場景適配有待進一步提升。數據來源:頭豹研究院,長城證券產業金融研究院圖表:我國元宇宙市場空間(億元)圖表:我國元宇宙市場空間(億元)推薦標的044.推薦標的運營商/國資云: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深桑達A、易華錄;主設備商&服務器:浪潮信息、紫光股份、星網銳捷、中科曙光;光模塊:天孚通信、中際旭創、新易盛、華工科技;光芯片:源杰科技;散熱:淳中科技、英維克、佳力圖、申菱環境;衛星互聯網:震有科技、海格通信、中科星圖、上海瀚訊、創意信息、海能達;鋮昌科技、國博電子、臻鐳科技;服務器電源:歐陸通PCB:興森科技、滬電股份、深南電路、世運電路、崇達技術;連接
109、器:鼎通科技,瑞可達;掩膜版:路維光電、清溢光電;線纜:新亞電子;算力模組:美格智能、移遠通信、廣和通;工業互聯網:工業富聯、三旺通信;域控制器:經緯恒潤、華陽集團、德賽西威、均勝電子、朗特智能、和而泰、拓邦股份;車聯網:中科創達、光庭信息;MR 產業鏈:藍特科技、兆威機電、領益制造、鵬鼎控股、長盈精密;量子通信:國盾量子;機器人:三花智控、拓普集團、綠的諧波、雙環傳動、鳴志電器、禾川科技、柯力傳感。風險提示055.風險提示 宏觀經濟環境惡化風險:受國際形勢等因素影響,國內經濟增速逐步放緩,如果經濟增速不及預期,可能導致企業資金預算不足,從而影響業務發展。政策扶持力度不及預期:如果國家對5G、
110、物聯網、數字經濟等新興領域扶持政策減弱,規?;瘧貌患邦A期,可能會導致通信設備、光通信器件等集采不達預期,相關廠商可能面臨訂單不足的風險,從而對公司業績產生不利影響。汽車智能網聯化推進不及預期:若下游汽車對智能化、網聯化的需求及進展不及預期,或將對上游零部件的需求產生影響。5G產業進度及網建進度不及預期:5G標準化和產品研發進度不及預期,可能導致網絡建設放緩,商用部署時間和終端拓展進度可能推遲,從而對行業和公司產生不利影響。免責聲明免責聲明長城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城證券)具備中國證監會批準的證券投資咨詢業務資格。本報告由長城證券向專業投資者客戶及風險承受能力為穩健型、積極型、激進型的普
111、通投資者客戶(以下統稱客戶)提供,除非另有說明,所有本報告的版權屬于長城證券。未經長城證券事先書面授權許可,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復制和發布,亦不得作為訴訟、仲裁、傳媒及任何單位或個人引用的證明或依據,不得用于未經允許的其它任何用途。如引用、刊發,需注明出處為長城證券研究院,且不得對本報告進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刪節和修改。本報告是基于本公司認為可靠的已公開信息,但本公司不保證信息的準確性或完整性。本報告所載的資料、工具、意見及推測只提供給客戶作參考之用,并非作為或被視為出售或購買證券或其他投資標的的邀請或向他人作出邀請。在任何情況下,本報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并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
112、建議。在任何情況下,本公司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報告中的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長城證券在法律允許的情況下可參與、投資或持有本報告涉及的證券或進行證券交易,或向本報告涉及的公司提供或爭取提供包括投資銀行業務在內的服務或業務支持。長城證券可能與本報告涉及的公司之間存在業務關系,并無需事先或在獲得業務關系后通知客戶。長城證券版權所有并保留一切權利。免責聲明特別聲明證券期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證券經營機構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實施指引(試行)已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實施。因本研究報告涉及股票相關內容,僅面向長城證券客戶中的專業投資者及風險承受能力為穩健型、積極型、激進型的普通投資者。若您并非
113、上述類型的投資者,請取消閱讀,請勿收藏、接收或使用本研究報告中的任何信息。因此受限于訪問權限的設置,若給您造成不便,煩請見諒!感謝您給予的理解與配合。免責聲明分析師聲明本報告署名分析師在此聲明:本人具有中國證券業協會授予的證券投資咨詢執業資格或相當的專業勝任能力,在執業過程中恪守獨立誠信、勤勉盡職、謹慎客觀、公平公正的原則,獨立、客觀地出具本報告。本報告反映了本人的研究觀點,不曾因,不因,也將不會因本報告中的具體推薦意見或觀點而直接或間接接收到任何形式的報酬。長城證券投資評級說明公司評級:買入預期未來6個月內股價相對行業指數漲幅15%以上;增持預期未來6個月內股價相對行業指數漲幅介于5%15%
114、之間;持有預期未來6個月內股價相對行業指數漲幅介于-5%5%之間;賣出預期未來6個月內股價相對行業指數跌幅5%以上。行業評級:強于大市預期未來6個月內行業整體表現戰勝市場;中性預期未來6個月內行業整體表現與市場同步;弱于大市預期未來6個月內行業整體表現弱于市場。行業指中信一級行業,市場指滬深300指數長城證券產業金融研究院深圳地址:深圳市福田區福田街道金田路2026號能源大廈南塔樓16層郵編:518033傳真:86-755-83516207北京地址:北京市西城區西直門外大街112號陽光大廈8層郵編:100044傳真:86-10-88366686上海地址:上海市浦東新區世博館路200號A座8層郵編:200126傳真:021-31829681謝謝匯報人/姚久花20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