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銀行:2021年全球生產力報告:趨勢、驅動力與政策分析(英文版)(463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世界銀行:2021年全球生產力報告:趨勢、驅動力與政策分析(英文版)(463頁).pdf(463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COVID-19(2019年冠狀病毒病)大流行使全球經濟陷入二戰以來最嚴重的衰退。2020年,超過90%的國家人均收入下降,這是自1870年以來的最大比例。這一流行病可能通過多種渠道留下持久的經濟創傷,包括投資減少、失業和失學導致的人力資本流失,以及全球貿易和供應聯系的倒退。這些影響還可能降低生產率,限制經濟體長期提高實際收入的能力。令人擔憂的是,在2007-09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后,全球生產力增長出現了基礎廣泛的急劇放緩,隨后又出現了這種流行病。危機后的經濟放緩是普遍的,影響了約70%的發達經濟體和新興市場及發展中經濟體(EMDEs)以及80%以上的全球極端貧困人口。所有EMDE地區的生產率增
2、長都有所放緩。在EMDEs,有著反復出現的多年生產率增長激增和倒退的歷史,全球金融危機后的生產率增長減速是近幾十年來最劇烈、最長和最廣泛的。生產率增長放緩令人擔憂,因為生產率增長是持久人均收入增長的主要來源,而人均收入增長又是減貧的主要推動力。大多數人均收入的跨國差異都歸因于生產力的差異。在1981-2015年間,勞動生產率增長最快的新興市場經濟體中,有四分之一的貧困率平均每年降低1個百分點以上,而勞動力生產率增長最低的新興市場經濟體中,貧困率上升。這本書提出了在過去幾十年中,包括在地區一級的生產力增長的演變,來源和驅動力的第一個全面的研究。它研究重大不利事件,如自然災害、戰爭和金融危機對生產力的影響。它提供的分析,理清長期和短期的生產率波動。它考察了部門再分配如何促進生產力增長趨勢。而且,重要的是,它討論了一系列重新點燃生產力的政策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