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報】新冠疫情對宏觀經濟的影響及政策應對分析:疫情短期沖擊效應較為明顯宏觀政策有望加大對沖力度-20200213[17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研報】新冠疫情對宏觀經濟的影響及政策應對分析:疫情短期沖擊效應較為明顯宏觀政策有望加大對沖力度-20200213[17頁].pdf(17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 1 疫情短期沖擊效應較為明顯疫情短期沖擊效應較為明顯 宏觀政策有望加大宏觀政策有望加大對沖力度對沖力度 新冠疫情對宏觀經濟的影響及政策應對分析 主要觀點主要觀點 新冠肺炎疫情最新發展狀況:2 月 4 日之后疫情得到初步控制,武漢之外新增確診 病例數量持續下降;2 月 10 日復工帶來考驗,醫學專家判斷 2 月中旬或出現疫情 高峰。 疫情對宏觀經濟的影響: 1、基準情形下,疫情將下拉 2020 年一季度 GDP 增速 1 個百分點左右,此后經濟 運行有望較快恢復基本面驅動,全年經濟增速仍有望達到 5.7%,較此前的年度預 測值降低 0.3 個百分點;我們認為,當前市場對疫情影響判斷可能偏于悲觀
2、;疫情 不會改變宏觀經濟中長期走勢是當前市場的普遍共識。 2、 短期內, 疫情對消費和服務業沖擊最為明顯, 投資和出口受到的負面影響較小, 一季度投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會上升;高頻數據顯示,疫情在春節前后一個月內 對工業生產的沖擊力度仍然可控;疫情高峰期會對 CPI 有小幅推高作用,對 PPI 則 存在下拉效應,但影響幅度均較為有限。 政策應對:貨幣政策正在強化定向滴灌,未來降息、降準節奏將會加快,金融嚴監 管節奏和力度也將有所調整;短期內財政減稅降費將會加碼,財政補貼支出增加明 顯, 今年財政赤字率有望上破 3.0%; 宏觀政策發力將在一定程度上對沖疫情影響, 穩定宏觀經濟運行。 2 一、新
3、冠肺炎疫情最新發展狀況:2 月 4 日之后疫情得到初步控制,武漢之外新增 病例數量持續下降;2 月 10 日復工帶來考驗,醫學專家判斷 2 月中旬或出現疫情高峰 1 月 23 日武漢封城后,中國經濟運行正式進入疫情周期。截至目前(2 月 X 日) , 本次疫情仍處于發展過程,從全國疫情新增確診、疑似病例情況來看,2 月 4 日以來武 漢之外的全國其他地區新增確診病例和新增疑似病例數量持續下降, 各地都出現了疫情 初步被遏制住的情況。從市場聲音來看,疫情拐點形成的預期已經開始積聚。不過,2 月 10 日全國范圍內組織有序復工,人員開始大規模流動,需要密切關注疫情出現第二 波高峰的可能(目前病毒感
4、染的平均潛伏期為 5.2 天) 。展望未來,人員流動加大是否 會帶來疫情反復,還存在一定不確定性。 2 月 2 日鐘南山院士在接受新華社專訪時提到, “我們判斷此次疫情有望在未來 10 天至兩周左右出現高峰”。也就是說,鐘南山院士認為疫情會在 2 月 12 日至 16 日左 右出現高峰。中國工程院院士陳薇也表示,疫情第一個拐點出現后,可能會出現第二峰 和第三峰,所以可能還需要再等待一個潛伏期,才能比較放心的確認拐點。 圖 1 2 月 4 日以來,疫情整體上呈現被初步遏制態勢 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全國新增確診病例全國新增疑似病例 3 數據來源:國家衛健
5、委,WIND,東方金誠 二、疫情對宏觀經濟的影響 1、基準情形下,疫情將下拉 2020 年一季度 GDP 增速 1 個百分點左右,此后經濟 運行有望迅速恢復常態;當前市場對疫情影響的判斷可能偏于悲觀;疫情不會改變宏觀 經濟中長期走勢 新冠肺炎疫情將對短期經濟增長產生明顯的負面沖擊, 但具體影響程度仍取決于疫 情持續時間,這一點仍存在不確定性。因此,預測疫情對宏觀經濟的影響,需要假設不 同的情景。情境一是疫情防控比較得力,防控效果持續顯現,到 3、4 月份就實現完全 控制;情境二是春節后復工,尤其是大城市出現返工潮,加之此前防控初顯成效后民眾 可能會出現防控意識的松懈,導致疫情反復,疫情一直持續
6、到 5 月份氣溫轉暖使得病毒 自身喪失活力,并在上半年完全控制??;情境三相對比較悲觀,即疫情會一直持續至下 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新增確診病例武漢湖北(除武漢)全國(除湖北) 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3500 4000 4500 全國累計死亡病例全國累計治愈病例 4 半年甚至更長時間,但我們認為政府會極力避免這種情景出現。 綜合市場觀點,多數認為疫情爆發期在一季度,其對經濟的負面沖擊也主要集中在 一季度;二季度會得到有效控制,疫情影響雖然還會存在,如因居民仍心有余悸,一些 線下的餐飲、旅游、零售等仍然會受到影響,但整體來看此前
7、推遲的消費需求將集中釋 放,經濟活動將得到有序恢復,GDP 增速有望明顯反彈,到下半年整個宏觀經濟運行 將會回到正常的軌道上。 以此為基準假設(情境一) ,我們預計 2020 年一季度 GDP 增速有可能下破 6%, 但在貨幣、財政政策發力對沖下,增長中樞仍將在 5.0%左右主要預測方法包括根 據日均 GDP 總額及延遲開工天數估算,以及疫情對第二、第三產業影響的判斷;在二 季度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假設下,預計此后宏觀經濟將逐步恢復到 6.0%左右的增長水 平;疫情對全年 GDP 增速的下拉作用將會在 0.3 個百分點左右,2020 年經濟增速仍有 望保持在 5.7%。 圖 2 預計一季度 GD
8、P 同比增速將下滑 1 個百分點,此后較快恢復常態 數據來源:WIND,東方金誠,*代表預測值 情境二假設下,疫情在 6 月末基本結束:我們認為首先一季度經濟承受的壓力會加 大,且二季度不會出現明顯反彈,出口也會受到一定影響,但宏觀政策對沖力度會相應 6.9 6.9 6.7 6.5 6.4 6.2 6.0 6.0 5.0 6.1 6.0 6.0 4 5 6 7 8 季度GDP同比 % 5 增強,當季經濟下滑程度會有所放緩。伴隨疫情在 6 月結束,受到抑制的消費需求集中 釋放,三季度經濟增速“上跳” ,四季度經濟回歸基本面,全年 GDP 增速將在 5.4%左 右。 情境三假設下,疫情進入下半年,
9、年底前得到控制:我們認為不僅一季度經濟承受 的壓力會加大,二季度 GDP 增速下滑勢頭也不會明顯緩解,整個上半年經濟增速會降 至 4.6%,出口受到的影響較為顯著;三季度宏觀政策對沖效應會有所體現,當季經濟 下滑程度會有所放緩。伴隨疫情在年底前結束,受到抑制的消費需求集中釋放,四季度 經濟增速出現顯著回升,全年經濟增速將為 5.1%左右。 表表 1 1 三種不同疫情情境下,今年季度及全年 GDP 增速預測 % 一季度 二季度 三季度 四季度 全年 情境一:疫情在 3、4 月份得到控制 5.0 6.1 6.0 6.0 5.7 情境二:疫情在 6 月末得到控制 4.5 5.0 6.2 6.0 5.
10、4 情境三:疫情進入下半年,年底前得到控制 4.5 4.7 5.0 6.1 5.1 數據來源:東方金誠 考察新冠肺炎疫情對宏觀經濟的具體影響,市場普遍通過復盤 2003 年 SARS 疫情 對經濟的沖擊,并比較兩次疫情之間的異同進行分析。 圖 3 2003 年 SARS 疫情也曾給經濟運行帶來短期沖擊 數據來源:WIND,東方金誠 9.5 8.6 8.0 7.5 8.9 8.8 9.6 9.1 11.1 9.1 10.0 10.0 4 6 8 10 12 季度GDP同比 % 6 SARS 疫情集中爆發于 2003 年二季度,當季 GDP 同比增速從一季度的 11 .1%下 滑至 9.1%, 下
11、滑幅度為 2 個百分點; 三次產業均有所減速, 其中, 第二、 第三產業 GDP 增速降幅分別為 1.9 和 1.8 個百分點。從三駕馬車來看,SARS 期間受影響最大的是消 費。2003 年 3 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速為 9.3%,在 4 月采取管制措施后,社 零增速降至 7.7%,5 月降至 4.3%。投資所受影響則不明顯,SARS 期間固定資產投資 增速一直穩定在 30%左右的高位。進出口方面,疫情爆發期進口增速有明顯回落,但 仍有 30%以上的高速增長,出口增速則保持平穩。在 SARS 疫情過后,經濟增長迅速 恢復了正常。2003 年三季度 GDP 增速即回升到 10%,其中第二
12、、第三產業 GDP 增速 均有明顯加快。從三駕馬車來看,疫情結束后消費增速迅速反彈并創出新高,6 月社零 增速回升至 8.3%,7 月進一步升至 9.8%;下半年投資增速繼續穩定在 30%左右;進 出口增速呈現兩位數高增,且伴隨外需回升,下半年出口增速有所加快。 與 2003 年 SARS 疫情時期相比,新冠肺炎疫情對宏觀經濟的負面沖擊既有放大的 因素,也有減弱的因素。放大的因素體現在四個方面: (1)在疫情中首當其沖的消費和 第三產業在宏觀經濟中的占比已經明顯提升。例如,第三產業對 GDP 增長的貢獻率提 高了約 20 個百分點,即從 2003 年的 39.0%提高至 2019 的 59.4
13、%。 (2)新冠病毒的 傳染性比較強, 加之現在人口流動是 2003年時的6 倍左右, 疫情波及的范圍更大; SARS 疫情主要影響廣東、北京等地區,而此輪疫情防控中,類似交通管制、延遲復工、居家 隔離等措施是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的,對消費、投資和生產活動的影響范圍也更廣。 (3) 2003 年全球經濟處在一個較強復蘇過程,外需表現強勁,即便在 SARS 疫情爆發期, 出口也沒有受到大的影響,但今年全球經濟增長疲弱,外需本就不振,加之此輪疫情被 WHO 列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PHEIC)該類事件是在 2005 年生 7 效的國際衛生條例中創設的,同時,美國等西方國家明顯在炒作這一事
14、件,所以新 冠肺炎疫情對我國出口貿易的影響可能會更大。 (4)此輪疫情的擴散期覆蓋了整個春節 假期,春節是消費和服務業需求比較旺盛的時期,一些需求被暫時抑制后,待疫情結束 會得到補償性或報復性的增長,但很多春節期間的需求很難在其他時間段彌補回來。 另一方面,與 2003 年 SARS 疫情相比,此輪疫情對經濟影響減弱的因素主要體現 在五個方面: (1)當前我國對此類公共衛生事件的應對機制比 2003 年更為成熟,這意 味著疫情周期將會得到控制。 (2)本次疫情重災區是湖北,2019 年該省在全國 GDP 中的比重約為 4.3%,而 2003 年疫情中心區是北京和廣東,當年兩個省市在全國 GDP
15、 中的比重分別為 3.6%和 11.5%。另外,湖北在全國產業鏈等經濟輻射能力方面也遠低 于北京和廣東。 (3)2003 年經濟增速為 10%,而當前為 6%左右,這意味著即使本次 疫情對經濟增長的拖累效應接近甚至超過 2003 年,對爆發期當季 GDP 增速的下拉幅 度也將低于 2 個百分點。 (4)2003 年我國經濟規模為 13.7 萬億元,而 2019 年已達到 99.1 萬億元,相當于 2003 年的 7.2 倍。經濟體量顯著擴大意味著對短期沖擊的吸收能 力也在增強。 (5)相比 2003 年,當前網絡線上消費已經非常普遍,隨著快遞業全面復 工,居民終端消費將會更快恢復。 綜合來看,
16、我們認為,相較 SARS 疫情,本次疫情對經濟的沖擊在絕對規模上會更 大,即造成的經濟損失會更大,但對經濟增速的下拉幅度會有所下降。換言之,一季度 經濟增速應該不會下降 2 個百分點到 4.0%。我們預計下拉幅度會在 1 個百分點左右。 我們注意到,受疫情影響,目前一些大型境外機構紛紛下調了對一季度中國 GDP 增速 的預期,國內機構多數也認為一季度 GDP 增速將低于 5.0%。 表 2 近期境外大型機構紛紛大幅調低一季度中國 GDP 增速 機構機構 更新時間更新時間 最新預測最新預測 原有預測原有預測 8 花旗銀行花旗銀行 1 月 29 日 4.8% 5.9% 高盛高盛 1 月 31 日
17、4.0% 5.6% 渣打銀行渣打銀行 1 月 31 日 4.5% 6.0% 彭博彭博 1 月 31 日 4.5% 5.9% 瑞銀瑞銀 2 月 3 日 3.8% 5.9% 麥格理銀行麥格理銀行 2 月 3 日 4.0% 5.8% 野村證券野村證券 2 月 6 日 3.8% 5.8% 資料來源:各機構官方網站 橋水基金的雷達里奧匯總了歷史上幾次重大疾病期間,市場對未來經濟走勢的判 斷過程,市場預期的規律是:首先人們會“低估”事件的影響力,然后人們的擔憂會逐 漸加劇, 以至于過度擔憂, 直到 “拐點” 出現, 比如病毒感染情況由上升轉為下降。 2003 年 SARS 疫情期間,市場也曾普遍經歷了從“
18、低估”到“高估”的兩個預期差:一是前 期對于 SARS 疫情的重視程度不夠,并未預計到其會演變成全國性公共衛生事件;二是 后期對于經濟修復的信心不足,并未預期到在前期疫情拖累下,經濟恢復速度會如此之 快。例如,根據國家信息中心在 2003 年下半年所做的調查,有超過一半的專家預計當 年經濟增速不會超過 8%,超過 90%的專家預計經濟增速不會超過 8.5%,而 2003 年 初步核算的 GDP 增速為 10%。我們判斷,以 1 月 23 日武漢封城為轉折點,此前市場 普遍低估疫情對經濟的影響,而當前則存在高估情況。 我們認為,疫情不會改變中國經濟中長期運行態勢。過去兩年,盡管受內外部多重 因素
19、疊加影響,中國經濟增速有所下行。但在這個過程中,我國經濟增速仍保持在 6% 以上,不僅繼續處于中高速增長狀態,而且位居全球主要經濟體前列。更為重要的是, 近兩年三大攻堅戰扎實推進,特別是防范重大風險取得階段性成果,宏觀杠桿率、地方 政府隱性負債、房地產泡沫及影子銀行風險得到有效化解,這為下一步宏觀經濟穩健發 展解除了主要的潛在威脅。此外,近兩年宏觀經濟結構持續優化,工業生產提質升級, 服務業穩定器作用凸顯,消費升級發展態勢明顯,投資結構繼續優化,創新驅動作用增 9 強,新動能新產業快速成長,這表明經濟增長質量正在得到持續改善。 本次疫情屬于短期性的“黑天鵝”事件,將對未來一到兩個季度的 GDP
20、 增速帶來 較大波動,但它不可能改變宏觀經濟運行的深層基礎。疫情過后,經濟增長將再度回歸 基本面,城鎮化進程、經濟轉型升級等因素仍將是驅動經濟增長的核心力量。未來 5 至 10 年,我國仍將處于較快城市化進程之中,潛在經濟增速有望保持在 5%左右,而且宏 觀經濟將運行在風險更為可控、發展質量進一步提升的基礎上。我們認為,從這個意義 上,中國經濟基本面存在長期向好趨勢。 2、疫情對消費和服務業沖擊最為明顯,投資和出口受到的負面影響將會較小,疫 情因素在物價波動方面的作用較為有限。 具體來看,本次疫情對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的影響程度存在差異。首先, 消費將會首當其沖,特別是春節期間的商品和服
21、務消費受到的影響較為明顯。從現已公 布的數據來看,春節開始后春運數據出現大幅負增長,大年初一電影票房收入僅相當于 上年同期的 0.12%;在主要商品消費方面,乘聯會估計 1、2 月汽車銷量有可能同比下 滑 25%以上,而民眾購房及裝修活動推遲,也會延緩住房相關消費支出。整體上看, 除部分醫療商品和服務外,一季度消費增速將出現較大幅度回落。這也是 2003 年二季 度 SARS 疫情高峰期間的特點。 圖 4 2003 年 SARS 疫情高峰期間商品消費增速大幅下降 10 數據來源:WIND,東方金誠 圖 5 2003 年 SARS 疫情高峰期間對投資和出口的影響較小 數據來源:WIND,東方金誠
22、 投資和出口也會受到一定的負面影響,但程度相對較小,尤其是基建投資有可能加 快推進。在當前消費承壓背景下,短期內投資在穩增長中的作用需要進一步強化。在加 大新投資項目力度方面,可以考慮的措施主要包括:一是將年內計劃開工的一批鐵路、 公路及部分新基建項目提前推進,適當加快資金投放步伐。二是針對本次疫情,重點加 大醫療、醫藥基礎設施特別是應急醫療救治及隔離設施等的投資力度,各地 將新開工一批類似武漢雷神山醫院、火神山醫院的項目。這既可以作為當前應急管理措 施的一部分,長期來看也能彌補民生短板。三是在資金保障方面,預計今年財政赤字率 和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規模都將根據疫情影響相應上調,支出前置特征會更
23、為明顯。金 7.9 9.1 8.3 8.2 9.3 8.6 8.6 8.8 9.1 9.4 9.1 9.2 10.0 8.5 9.3 7.7 4.3 8.3 9.8 9.9 9.5 10.2 9.7 10.9 0 2 4 6 8 10 12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同比 % 0 10 20 30 40 50 60 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累計同比 %出口金額累計同比% 11 融體系也會加大對項目投資的支持力度,包括銀行信貸投放、資本市場融資等,由此預 計一季度人民幣信貸和社融增速將有所加快。綜合以上,我們判斷一季度基建投資(不 含電力)累計同比增速有望快速升至兩位數,大幅高于上年末 3.8%的增長水平
24、,并帶 動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實現 7.5%左右的增長,比上年末加快約 2 個百分點。初步估算, 一季度投資對 GDP 增長的貢獻率將達到 55%左右(2019 年四季度投資貢獻率為 44.3%) ,從而有效對沖疫情短期內可能給消費帶來的不利影響。 在出口方面,我們注意到最新一次世衛組織會議已將新冠疫情確定為“國際關注的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PHEIC) ,但并未建議任何旅行或貿易限制。這意味著其對我國出 口的直接影響較為有限。另外,即便此后存在納入疫區的可能,但也僅會是國內個別省 份,而非整個國家。目前來看,一季度出口的最大影響因素仍是外部經濟環境轉暖及中 美經貿摩擦緩和,累計出口增速邊際回升
25、的可能性較大。進口方面,受國內防疫措施影 響,部分商品及服務進口貿易可能暫時推遲,但影響幅度也將可控。 從三次產業來看,服務業受到的沖擊最為直接,高頻數據顯示疫情對工業影響仍相 對可控。當前,類似旅游、餐飲、娛樂、零售、酒店等服務業基本處于停擺狀態,且與 商品消費會在疫情消退后迅速回補不同,部分服務消費損失存在不可逆性,且影響波及 的時間周期可能會持續到年底左右。第二產業方面,受到交通管制、復工延遲、用工困 難、終端需求減弱等因素影響,工業生產和建筑業也會受到沖擊,而且短期內接近終端 消費的下游行業受到的影響較大,并將沿著產業鏈逐步向中上游傳導。 圖 6 2003 年 SARS 疫情高峰期間,
26、第三產業增速受到的沖擊最大且恢復較慢(單位:%) 12 數據來源:WIND,東方金誠 不過,從目前可以得到的高頻數據分析,今年春節期間(臘月十五至正月十五,或 1 月 10 日至 2 月 8 日)六大發電集團日均耗煤量為 51.1 萬噸,而 2019 年春節期間為 48.3 萬噸,同比增長 5.8%;但在春節之后半個月,受復工延遲影響,日均發電耗煤量 同比下降 6.5%,以上指標均在正常波動范圍之內。從這一指標判斷,近期疫情對工業 生產的整體沖擊力度仍然可控。 表 3 6 大發電集團日均發電耗煤數據顯示,春節前后工業生產總體受到的影響可控 (單位:萬噸) 臘月十五至正月十五臘月十五至正月十五
27、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 20192019 年年 48.3 43.1 20202020 年年 51.1 40.3 同比同比 % % 5.8 -6.5 數據來源:WIND,東方金誠 通脹方面,綜合考慮短期內商品生產、需求,以及物流方面都會受到一定沖擊,我 們判斷新冠肺炎疫情在短時間內對 CPI 或有小幅推高作用, 尤其是部分農產品和日用品 可能會面臨供需失衡或錯配造成的結構性通脹。但從 2003 年 SARS 疫情高峰期間的情 況來看,這種影響較為有限,不會帶動 CPI 明顯上升。另外,當前物價處于高位,而對 沖疫情影響則需要央行加大貨幣政策逆周期調節力度。我們判斷,面對疫情帶來的重
28、大 意外沖擊,保持宏觀經濟金融穩定是當前的壓倒性任務,監管層的工作重心會向穩定金 0 2 4 6 8 10 12 14 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 13 融市場運行、 穩定市場預期傾斜, 短期內物價高位運行對央行貨幣政策的掣肘作用有限。 另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對 PPI 影響偏負面,短時間內 PPI 同比或將再度轉負。我 們認為,疫情將從供需兩側對 PPI 產生不同方向的影響:從供給側來看,疫情導致企業 復工延遲,生產面臨一定困難;從需求側來看,疫情將對消費和投資產生明顯的負面沖 擊,抑制總需求。隨著交通逐步恢復、企業陸續復工,供給側沖擊將逐步減退,但疫情 對需求的負面影響仍將持續。因此,從供需
29、對比來看,疫情對 PPI 有一定的拉低作用 實際上,由于疫情導致需求前景減弱,1 月下旬以來,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已經歷一 輪下跌。不過,隨著疫情結束,PPI 同比仍然有望進入一個持續回升的過程。 圖 7 受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短期反應劇烈 數據來源:WIND,東方金誠 三、貨幣政策正在強化定向滴灌,政策節奏也有所加快,逆周期調節力度將進一步 加大,金融嚴監管力度也將有所調整;短期內財政減稅降費將會加碼,財政補貼支出增 加明顯,今年財政赤字率有望上破 3.0%。 在宏觀政策方面,首先是疫情短期內對貨幣政策可能帶來兩個方面的轉變:首先是 “定向滴灌” 方向上會有調整。 原來的一些結構性
30、貨幣政策工具, 如定向降準、 TMLF(定 向中期借貸便利)、再貸款再貼現等,主要指向制造業、民營和小微企業,現在還要加 -20 -15 -10 -5 0 5 10 15 155 160 165 170 175 180 185 190 195 RJ/CRB商品價格指數RJ/CRB商品價格指數:同比% 14 上受疫情嚴重影響的企業、特別是對抗擊疫情發揮關鍵作用的市場主體,這包括已經宣 布實施的 3000 億元再貸款資金。其次,貨幣政策寬松的節奏可能會發生變化,原計劃 的一些邊際寬松措施如降息、降準等可能提前實施。我們看到,2 月 3 日央行 下調 7 天期和 14 天期逆回購利率各 10 個基點
31、,不管是實施的時間還是下調幅度都超 出市場預期。我們認為,這表明貨幣政策正在對當前疫情影響展開對沖操作,逆周期調 節在量、價兩方面同時發力,且調節力度明顯加大。 這一操作與 1 月 31 日央行等五部門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強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 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精神相吻合。大規模資金注入及利率下調將推動“寬貨幣” 勢頭,預示著 2 月 20 日 1 年期 LPR 報價恢復下行幾乎已成定局,我們預計下調幅度也 在 10 個基點左右??紤]到此前三次一年期 LPR 報價下調幅度均為 5 個基點,這意味著 短期內市場化降息過程將會加速。此外,在 2 月 20 日之前,預計央行還會開展例行 MLF
32、操作,屆時 MLF 招標利率也有望下行,政策利率體系將聯動調整。這意味著自去 年 11 月 5 日 MLF 招標利率三年來首次下調后,政策性降息過程也將持續。我們預計 全年 LPR 市場化降息會達到 50 個基點,MLF 政策利率將下調 40 個基點左右。 在降準方面,預計今年全面降準將達到 3 次,共計 1.5 到 2.0 個百分點,其中上半 年可能實施 2 次; 此外, 央行還有可能針對本次疫情實施定向降準或臨時降準 (CRA) 。 總體上看,當前貨幣政策的焦點是為抗擊疫情提供良好的金融環境,一些支持措施的力 度可能明顯加大,但疫情過后部分政策也會有序撤回,今年貨幣政策穩健靈活的特征會 進
33、一步凸顯。 表格 4 2020 年貨幣政策逆周期調節力度將顯著加大 *2020*2020 年年 20192019 年年 下調政策利率 (下調政策利率 (MLFMLF 招標利率)招標利率) 4 次,40 個基點 1 次,5 個基點 15 普遍降準普遍降準 2-3 次,1.5 至 2.0 個百分點 2 次,1.5 個百分點 數據來源:WIND,東方金誠,*號代表預測值;1 個基點相當于 0.01%。 在金融嚴監管節奏和力度方面,疫情爆發后,穩定市場主體融資來源的迫切性顯著 上升,而資管新規覆蓋的非標資產是各類企業的重要融資渠道之一。另外,當前理財產 品在優先股、永續債、二級資本債等銀行資本補充工具
34、上投資規模很高,短期內集中處 置難度很大,還會對今年中小銀行多渠道補充資本金帶來一定影響。由此,監管層近期 已明確表示, “要按照資管新規要求,有序完成存量資管業務規范整改工作,對到 2020 年末確實難以完成處置的,允許適當延長過渡期” 。 我們估計,資管新規過渡期初步延長一年后,2018 年以來嚴監管帶來的局部社會 信用收縮現象會有明顯緩解。這將較大幅度緩和民營企業融資壓力,今年基建投資提速 也將獲得更好的資金保障。與此同時,中小銀行資本補充過程也將順利推進,這意味著 銀行可貸資金規模擴大,金融體系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有望進一步增強。最后,考慮 到監管層會對疫情給宏觀經濟帶來的影響將進行持
35、續評估, 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期限還 有再次調整的可能。 財政政策方面,考慮到本次疫情短期內對湖北等地區,以及服務業中的部分企業影 響較大,預計定向減稅降費政策將會加碼。這意味著在 2019 年減稅降費規模逾 2.3 萬 億元的基礎上,今年減稅降費規模還會有所擴大。此外,疫情還可能導致各地農民工推 遲返城,就業壓力上升,相應的財政補貼支出也會增加,近期中央及省市級層面一些財 政扶持措施正在陸續出臺。最后,與抗擊疫情直接相關的各類財政支出在今年會出現較 大幅度的增加財政部部長劉昆 2 月 9 日表示,疫情發生以來,財政部門全力保障 疫情防控資金供給,截至 2 月 8 日下午 6 時,各級財政共安排
36、疫情防控資金 718.5 億 元,實際支出 315.5 億元。我們預計,后期針對疫情的財政支出還有一定增長空間。由 16 此,在以上減收擴支效應影響下,我們判斷今年的財政赤字率有可能小幅上破 3.0%, 達到 3.2%左右,財政支出前置的特征會進一步凸現;如果疫情影響超出預期,不排除 中央財政發行專項債券的可能性。 圖 8 2020 年財政赤字率目標將進一步上調(單位:%) 數據來源:WIND,東方金誠,*號代表預測值。 總體上看,疫情期間貨幣、財政政策均將實施對沖操作,具體力度將根據疫情演化 趨勢及其對宏觀經濟的影響而定,這也將在一種程度上抵消疫情帶來的短期沖擊效應。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我們
37、認為今年疫情不大可能驅動宏觀政策顯著轉向大幅寬松、甚至 引發 “大水漫灌” 一個標志就是 M2、 信貸及社融增速顯著加快。 其背后的原因是: 首先,疫情過后宏觀經濟將恢復基本面驅動,GDP 增長失速風險很小,難以對就業形 勢構成嚴重影響,因此不存在宏觀政策進行強刺激的需求;其次,2020 年包括防范重 大金融風險在內的三大攻堅戰進入決勝之年,穩定宏觀杠桿率、抑制房地產泡沫是央行 貨幣政策的重要目標,監管層嚴防“大水漫灌”的決心不會動搖;最后,根據最新調整的 歷年 GDP 增速數據, 2020 年 GDP 增速只要達到 5.6%左右, 即可在收官之年完成 “十 年 GDP 翻一番”的目標,這也意
38、味著今年對 GDP 增速放緩的容忍度加大。 3.0 2.0 1.6 2.0 2.1 2.3 3.0 3.0 2.6 2.8 3.2 0.0 1.0 2.0 3.0 4.0 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 政府預期目標:財政赤字:赤字率 17 聲明:本報告是東方金誠的研究性觀點,并非是某種決策的結論、建議等。本報告 引用的相關資料均為已公開信息,東方金誠進行了合理審慎地核查,但不應視為東方金 誠對引用資料的真實性及完整性提供了保證。本報告的著作權歸東方金誠所有,東方金 誠保留一切與此相關的權利,任何機構和個人未經授權不得修改、復制、銷售和分發, 引用必須注明來自東方金誠且不得篡改或歪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