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遠程火箭炮具有彈藥成本較低,便于大量使用,操作簡便以及便于快速發射的多種優勢;與戰術導彈相比,遠程火箭彈使用更經濟,效費比更高。一方面,組合制導的設計有助于遠火的低成本發展。根據《遠程制導火箭彈發展現狀及關鍵技術》(陳永超等,《飛航導彈》,2016年),遠程制導火箭彈多是在無控火箭彈的基礎上增加導航與制導模塊、控制模塊、修正執行機構等部件而來,而制導系統價值量約占整彈的40%, 因此采用兼具低成本和精確性GPS/INS組合制導能夠有效推動遠火的低成本化。另一方面,遠火側重于經濟性與有效性。據《遠程火箭炮≠導彈》(新華網,2022年),為達到經濟和有效的目標,在研制時,通常將隱身、高速突防能力及打擊精度要求等放在次要地位,這就降低了對火箭發動機、彈體隱身和制導控制的要求,相應地可以節約遠程火箭炮的研發難度和生產成本。根據新華網報道,多年來火箭炮一直是各國陸軍倚重的重要裝備,在一些熱點地區的軍事沖突中,火箭炮的作用仍不容小覷。例如俄烏沖突中,BM-21“冰雹”、BM-27“颶風”、BM-30“龍卷風”、M270“鋼雨”、M142“海馬斯”等火箭炮先后現身,俄軍還使用了TOS-1A“日炙”噴火坦克,這種坦克本質上也是多管火箭炮系統,能發射攜帶溫壓彈頭的火箭彈。根據《FY2025_Weapons》(美國國防部,2024),2025年,美軍GMLRS預計采購金額約1221.4百萬美元,與研發支出合計預算為1241.9百萬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