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果平臺的優勢:(1)紅果平臺的播放量清晰可見,分賬規則公正可循。而買量成本相對不透明,存在某些短劇平臺虛增買量成本、漏發版權方收益的情況。(2)紅果平臺統一買量分發,在平臺內部主要依靠自然流量推薦,版權方無需買量投流,可將重心放在短劇內容上。(3)IAP短劇以買量為強驅動、導致生命周期偏短,根據DataEye研究院,24H1新劇的平均投放周期在6天左右。而在紅果平臺的推薦分發機制下,根據袁子超的公開演講披露,一部好劇在紅果平臺的首月分賬只占全生命周期收入的20%-30%。例如,根據娛樂資本論公眾號,《告白申請,請通過!》在紅果上的二輪分賬收益超50萬元,首月收入就超過了前期付費投流及端原生收入。(4)番茄小說的IP改編權優先授予紅果短劇的獨播劇/首播劇,同時在番茄小說App向海量原著讀者推送相關短劇,形成紅果短劇的獨家競爭優勢。根據DataEye研究院統計的24Q3短劇投流熱力榜,紅果/番茄平臺的上榜短劇有56%改編自番茄小說,而其他頭部短劇平臺的IP改編比例明顯低于紅果短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