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法工藝鎳碳排放高,被譽為“臟鎳”;濕法工藝(HPAL)鎳低碳排放,滿足全球綠色鎳需要。以紅土鎳礦為例,有 RKEF 火法工藝、富氧側吹火法工藝和高壓酸浸濕法工藝(HPAL)均能夠從紅土鎳礦冶煉新能源的原料與材料。研究數據表明,傳統火法工藝單位碳排放量可達濕法工藝的 5-10 倍,而采用高壓酸浸(HPAL)濕法工藝生產的氫氧化鎳鈷(MHP)碳排放強度僅相當于火法工藝鎳生鐵(NPI)與冰鎳產品的10%,凸顯其作為綠色鎳技術代表的環保優勢。在鎳金屬的下游應用領域,鎳生鐵(NPI)加工為不銹鋼的產業鏈環節仍具有較高的碳足跡。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新能源產業鏈各環節—從硫酸鎳晶體制備、前驅體合成,到三元正極材料加工及動力電池組裝—整體生產過程展現出低碳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