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30 年代,第一代制冷劑氟氯烷烴(CFCs)和第二代制冷劑氫氯氟烴(HCFCs)幾乎同時問世,美國杜邦公司將第一代制冷劑命名為氟利昂(Freon)。氯氟烴含在大氣平流層的中通過紫外線的作用產生光解,產生氯原子。因此,自從 20 世紀 50 年代起大氣中氯含量持續上升,70 年代起加速上升。1982 年,劍橋大學教師法曼隨英國南極考察隊一起前往哈雷灣觀察站觀察極地現象時,發現南極上空的臭氧含量較過去減少了許多,出現了低于 200DU 的區域,比正常值低 30~40%左右?!俺粞鯇涌斩础笔状伪蝗藗儼l現并受到重視。隨著研究人們發現,制冷劑是造成臭氧層空洞的元兇。機理是制冷劑在大氣層光解產生的氯原子會掠奪臭氧中的氧原子,從而導致臭氧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