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業行業在我國的發展經歷了多個階段。2003 年以前,大多數物業公司基本上依靠房地產母公司輸血,是以成本附加不超過 10%的酬金的形式作為收入的確定模式,向房地產企業或業主確定收入的額度,這樣的模式下物業利潤低,由于毛利率不超過 10%,毛利到純利就所剩無幾了。這個階段大部分的物業管理企業只是房地產企業的一個部門,企業本身或者地產集團對企業沒有贏利的要求,物業管理企業也不需要考慮商業模式的問題,只要服務好房地產企業即可。2003-2013 年,房地產被定位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后,行業進入發展快車道。隨著存量規模的逐漸擴大,地產母公司開始重視旗下物業公司的經營發展和財務指標,物業公司重新邁向市場化,走上獨立自主發展道路。由于面臨一定經營壓力,物業公司開始減員增效,逐步探索增值服務。2014 年以后,物管行業逐漸受到資本市場的青睞。受資本驅動,企業開始追求價值最大化,很多物管企業的規模、利潤都大幅度上漲,行業社會地位也得到很大提升,并吸引到高端人才加入,行業發展步入更良性循環。物管行業股具有收入穩定、拆分可行性高、未來增值空間大等特點,分拆上市認可度高,在資本市場上體現為高估值高溢價,因此越來越多的第三方物管企業也加入了上市行列,期望獲得較高的資本溢價。2017 年以來,物管企業從地產企業附屬子公司逐漸轉變為獨立上市公司,2020 年,國內共有 18 家物管企業完成上市,形成“上市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