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國市場率先平價,迎來二次增長曲線。光伏與新能源汽車類似,行業的快速發展始于政策補貼,又因補貼退坡而沉寂,中間幾經轉折,最終市場地位的確立,仍有賴于自身度電成本的下降,在價格上相對于傳統能源形成競爭優勢。以德國為例,德國在光伏產業的布局和發展處于全球領先地位,在 2012 年裝機容量達 3.83GW,占當年全世界總裝機量的 52.3%。2019 年,德國可再生能源發電占總發電量比例達到約 43%,提前完成原定的 2020 年“可再生能源占比達 35%”目標,其中光伏發電貢獻度達到近 20%?;仡櫟聡夥a業發展史,德國也經歷了政策激勵下的爆發式增長階段,和補貼退坡而帶來的行業滑坡。如下圖所示,2006-2011年期間,光伏上網價隨安裝成本快速下降,盡管始終高于居民用電成本,但德國光伏發電量和新增裝機量在補貼激勵下增速不斷攀升;2013-2017年,德國光伏行業開始陷入五年的沉寂期,新增裝機顯著下滑,始因 2011年歐債危機,歐洲各國下調光伏補貼,而同期電池價格陷入了平臺期,下降幅度有限,德國光伏新增容量在 2013年出現斷崖式下跌,同比下降 52%,之后的四年新增裝機量均未超過 2GW;到 2018年,受益于金剛線切片技術普遍應用,PERC電池規?;慨a帶來產品效率大幅提升,組件價格終再下臺階,德國光伏發電的上網價也基本實現平價,光伏市場再次重回高增長,發電量突破 45GWh,新增裝機約 3G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