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來支持家庭平衡政策可從降低女性在就業中的不平等待遇、提高男性養育子女的參與度、加大社會育兒支持等多角度著手。第一,推動平等就業保障,降低女性在就業中可能面臨的不平等待遇。根據 2022 年全球性別不平等指數,我國性別不平等指數為0.19,明顯高于歐洲、日韓等國,即女性在勞動力市場、賦權、生殖健康等方面的不平等情況相對更高,未來政策應推動平等就業,為緩解女性在職業和育兒沖突中提供制度保障,包括確保男女就業機會均等、同工同酬、管理層女性配額等;第二,提高男性養育子女的參與度。受到傳統觀念和性別實際差異的影響,一般女性在家庭和育兒的投入時間較多,而男性的育兒參與相對較少。對比海外來看,自 2022 年以來歐盟國家父親的法定產假為兩周起,北歐各國的男性育兒假的休假比例在 30%以上,而亞洲部分國家地區的育兒假使用比例相對較低,未來政策可推動增加男性育兒或陪產假期,同時落實相關配套措施,避免成為“紙面福利”;第三,加大社會育兒支持體系。當前我國 3 歲以下托育服務供給嚴重不足,根據《國務院關于推進托育服務工作情況的報告》,超過三成 3歲以下嬰幼兒家庭有送托需求,受行業發展階段及服務價格等多種因素影響,目前全國實際入托率僅為 8%,也明顯低于 OECD 平均水平 36%,未來應支持加大高質量和性價比的托育服務供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