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梅隆銀行發布了報告《支付方式創新:殊途同歸》。
全球支付正在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變革。過去7年取得了驚人的成就,顯然還會有更多的成就。我們相信,在未來的5到10年,消費者、企業和機構將能夠即時發送和接收國內和跨境支付,實時監控和管理不同供應商、地區和貨幣的流動性頭寸;并將這些功能無縫地集成到他們的核心業務活動中。
雖然更快、更好和更透明的支付方式的目標似乎已經確定,但該行業實現這一目標的具體路徑仍有待確定。但隨著大量尖端技術和舉措提供提高支付的手段,這些工具的結合將使我們實現這一目標。未來,該行業將看到更“傳統”的軌道(包括SWIFT的創新交易管理器)與更成熟的新興技術和數字貨幣新格局之間的共存和互動。
加密數字貨幣的出現:
1.加密貨幣是一種數字貨幣,使用加密技術來控制貨幣單位的創建和驗證資金的轉移;它們沒有內在價值,也沒有有形形式,它們的供應也不是由央行決定的。
2.截至2020年4月,大約有5392種加密貨幣進行交易,總市值為2010億美元。比特幣和以太坊是最流行的兩種。
3.盡管這些貨幣在公眾中獲得了吸引力,但大多數政府、中央銀行和金融機構(FIs)仍對它們的使用持謹慎態度;2020年1月,國際清算銀行(BIS)報告稱,在接受調查的66家央行中,沒有一家表示在國內或跨境支付中大量使用加密貨幣。
銀行將需要在這些渠道上提供一套完整的解決方案,以滿足全球客戶目前和未來全方位和多樣化的需求。這意味著要不斷投資并引領支付的發展,利用新的行業倡議和新興技術,包括人工智能、實時功能和數字貨幣。
文本由@木子日青 原創發布于三個皮匠報告網站,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數據來源:《紐約梅隆銀行:支付方式創新:殊途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