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融資約束
融資約束的定義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從廣義的角度講,只要企業存在內部融資和外部融資的成本差異,這種差異產生的結果都可以稱為融資約束。從狹義的角度講,融資約束指與內部融資相比,企業在進行外部融資的時候,需要付出較高的融資成本,或者不能按照需求及時滿足融資需要的現象,稱為企業的融資約束。

2.融資約束的成因
資約束的成因是信息不對稱和代理關系。
(1)信息不對稱理論:經濟學領域的重要理論。1970年,西方金融學家Josephs,A.Michael首先提出該理論。其研宄結果表明,與外部債權人和其他利益相關者相比,公司管理層對行情和內部經營信息有更實時,更詳盡的理解。信息不對稱是資本市場完善的根源。兩方在市場上掌握的信息不相等,一方比另一方具備更多的信息,稱為信息不對稱。因為信息的不對稱性,公司的外部資金成本更大。由于每個投資者都不完全掌握公司當前的生產經營信息,因此不確定性風險增長,風險增加,導致投資者需要的風險溢價增加,從而加大外部融資成本。
(2)代理理論:代理理論是以契約理論為基礎產生的。隨著公司規模持續增大,及公司制的不斷完善,公司的所有權和控制權逐步分立,產生了代理沖突的問題。1976年Michael.C.Jensen和William.M構建出委托代理分析的基本框架:兩種權利分離后,投資者通過要求經理人按照合同履行盡職勤勉和忠誠義務,來實現公司價值最大化目標,使投資者自己能夠更多獲益。但基于經濟人假設,即使職業經理人有豐富的專業技能,他們也會從理性的角度思考自己的報酬是否合理、可調配的資源等方面是否理想。因此他們常常以犧牲群體利益為代價來做出選擇,以獲得更多的個人利益。由此產生的代理成本是公司的外部資金成本高于其內部資金成本的原因,如果代理問題較嚴重,外部投資者預期自己的利益可能被內部人侵犯,會降低投資意愿而導致融資成本上升。
3.如何緩解融資約束
(1)通過改善企業內部情況,減少融資過程中多余成本來緩解企業融資
連玉君,彭方平和蘇治(2010)指出公司應該將流動資產配比保持在最優的水平,發生偏離根據目標配比及時調整,這樣既可以緩解融資約束,也不至于錯失投資良機。解維敏和方紅星(2011)研究發現企業應該發展
R&D
投資方式多元化,減少政府對市場環境的干預。張金鑫和王逸(2013)認為判斷企業資產健康程度主要取決于會計穩健性因素。會計穩健性又分為資產負債表穩健和盈余穩健,相較于盈余穩健,資產負債表穩健對融資約束的緩解作用更有幫助。
(2)倡導金融市場健康發展,加強政府監管等外部舉措
李萍(2012)指出不健全的國家信用管理體系和缺乏法律制度管控的政府扶持都時刻制約著中國企業融資進程。鄭軍等(2013)認為緊縮型貨幣政策會增大金融機構的“信貸歧視”,高質量的內部控制可以有效緩解這一情況,但是前提是在金融發展環境相對比較發達的企業才會有作用,我國欠發達的西部企業其緩解效果并不明顯。鄧可斌和曾海艦(2014)在研究上市公司的融資約束指數時,采用了動態模型機構估計方法,研究發現融資約束在很大程度上會被政府實施的經濟政策所影響。付耀珍等(2016)研究發現融資約束高的企業自我披露能力反而越差,而媒體的關注與報道可以提高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能動性,因此媒體應該多將目標瞄準在融資困難的企業,降低信息不對稱。
以上梳理了融資約束的定義、成因及緩解措施,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相關內容,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的行業知識欄目。
推薦閱讀:
什么是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特點及產品類型介紹
什么是股權眾籌?模式有哪些?特點介紹
私募股權基金的定義、分類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