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軟件外包
軟件外包是一種針對軟件的需求活動,是一個公司把自己的部分或者全部的軟件項目交給外包公司完成,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當前,軟件外包有狹義與廣義之分,狹義的軟件外包是指與軟件開發、測試直接相關的外包服務,廣義的軟件外包是在狹義的軟件外包概念的基礎上,又添加了與IT間接相關的業務。
我國工業和信息化部也對軟件外包進行了定義,指軟件外包是一種依托于信息技術的服務模式,是企業將原先由企業內部承擔的信息技術相關的活動交由外部專業服務商的知識勞動力完成,從而可以使企業將有限資源投入到核心競爭力建設,實現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強企業應變能力等目標。

2.軟件外包分類
根據業務性質,目前軟件外包可以分為信息技術外包(ITO)、業務流程外包(BPO)和知識流程外包(KPO)三類:
(1)信息技術外包(ITO)
企業將部分或全部信息技術類服務外包給信息技術服務商。
業務內容:軟件研發、測試服務、集成電路設計、電子商務平臺、信息系統運營維護等
(2)業務流程外包(BPO)
企業將基于信息技術的業務流程的設計、管理、運營、維護等外包給外部專業化服務提供商。
業務內容:企業業務流程設計、內部管理數據庫服務、供應鏈管理數據庫服務等
(3)知識流程外包(KPO)
企業將業務中的知識創新和研發等高技術含量的環節外包給外部專業公司。
業務內容:知識產權研究、醫藥和生物技術研發及測試、產品技術研發等
3.軟件外包過程
從過程方面來看,軟件外包主要分為7個步驟:
①識別決策。項目中需要外包的軟件服務內容,應在主項目投標前開始決策和部署,通過分析、評估、論證、收益計算等方式,從必要性、可行性、經濟性確定是否外包。
②需求確認。在項目實施初期,應盡早明確需求,明確最終用戶對目標軟件系統在功能、性能、設計約束等方面的期望,形成《需求規格書》,分包部分軟件系統較復雜的,應與外包商共同對接需求。
③概要設計。將用戶需求變換成用于構造軟件的整體視圖,從功能實現的角度,對體系結構、命名規則、功能模塊、數據庫和接口等進行概要設計,形成《概要設計文檔》,總包商應參與《概要設計文檔》評審,必要時邀請最終用戶共同參與。
④詳細設計。將概要設計的結果進一步細化為面向編碼實現的目標的精準描述,提供編碼實現,必要時總包商應參與《詳細設計文檔》評審。
⑤軟件開發計劃。對軟件開發的日程安排、資源需求、風險控制、項目管理等各方面組織部署安排,并形成《軟件開發計劃》,開發計劃應得到總包商認可,并滿足總包合同的計劃節點。
⑥編碼及測試。由承包商進行軟件編碼和軟件測試,編寫《軟件源程序文檔》和《軟件測試報告》,必要時總包商應參與測試。
⑦外包驗收與交付。由總包商或承包方組織,必要時邀請最終用戶,根據外包合同、《需求規格書》、《測試計劃》、《驗收方案》等進行測試驗收,并出具《軟件驗收報告》。
以上梳理了軟件外包的定義、分類及過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相關內容,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的行業知識欄目。
推薦閱讀:
中國有哪些軟件公司?2022中國十大軟件公司排名一覽
什么是軟件外包?好處有哪些?類型介紹
2021年來軟件行業最新政策一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