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直接稅
直接稅是指稅負不能轉嫁、只能由納稅人承擔的稅。只要稅收不再轉移到商品或勞務的最終消費者身上,征稅對象本身承擔的稅負,就可歸為直接稅。直接稅是以個人收入、企業利潤、財產價值等稅基為納稅依據的稅。一般將所得稅、財產稅、遺產稅、土地稅和人頭稅等視為直接稅。在一般情況下,直接稅都是累進稅。
所得稅是我國直接稅的主要來源,其中包括個人所得稅和企業所得稅,相對應的稅負主體主要是個人和企業,企業所得稅收入和個人所得稅收入近十年來都呈上升趨勢,但企業所得稅收入明顯偏高,而個人所得稅收入的占比在全部直接稅收入中卻很低,企業和個人所承擔的稅負差距越來越大。

2.什么是間接稅
間接稅是“直接稅”的對稱。稅負可以轉嫁、納稅人并不最后承擔稅負的稅。從形式上看,間接稅是由納稅人繳納的,但納稅人可將稅負轉嫁給商品或勞務的購買者,即通過將稅收額加在產品的價格上,由購買者承擔稅負。間接稅實質上是不直接向承擔稅負的人征收的稅。間接稅一般包括消費稅、營業稅、關稅等。
3.間接稅和直接稅的區別
(1)內容不同。
(2)特點不同:與流通中的商品或勞務稅相比,直接稅以屬于私人(私人占有或所有)的收入和財產為課征對象。
間接稅的特點是稅收可以轉移給第三方,在政府公共財政收入中相對不穩定。當政府向制造商或供應商征稅時,他們可以提高商品的價格,并將部分或全部稅收負擔轉移給消費者。
(3)管理角度不同:認為最終納稅人直接征收的稅是直接稅,而第三方(如批發商)征收的稅是間接稅。根據這一解釋,所得稅是對收入取得者征收的稅,不是第三方,稱為直接稅;增值稅。消費稅不是對消費者征收的,而是通過第三方,這些是間接稅。
(4)法律性質的不同:由于直接稅和間接稅對于稅負的轉嫁有不同的制度預設,所以在稅費風險分配的判斷上對民事規范的解釋、法律行為的有效性以及法律行為的解釋,都有不同方向的影響。

以上就是有關于直接稅與間接稅的定義及區別的全面梳理,如果還想了解更多直接稅的相關內容,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的行業知識欄目
推薦閱讀
保稅進口什么意思?特點和業務流程一覽
稅籌主要是做什么?稅收籌劃的方法有哪些?
什么是雙清包稅?優缺點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