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被視為世界上第一種也是迄今為止最為主要的數字加密貨幣,其概念由中本聰于2008年11月1日最先提出,比特幣是可以依據特定算法,實現點對點支付的貨幣系統。而后在比特幣的基礎上,不斷有新的數字貨幣涌現。
根據數字貨幣所依賴技術,加密貨幣可以分類為以下三種:
(1)以比特幣為典型的第一代區塊鏈技術,將數據及信息存儲于共享數據庫中,基于互聯網P2P、加密技術、區塊鏈技術等架構電子資金系統;
(2)圍繞智能合約的以太坊(Ethereum)技術,通過搭建具有開放源的公共區塊鏈平臺,及其智能合約功能,運用專用加密貨幣——以太幣處理點對點合約;
(3)以物聯網區塊鏈交易為代表的IOTA技術,即新型大數據架構,設定基于AI生態下的標準數據模型,并據此提高整體計算效率。
自2011年開始,數字加密貨幣不斷引起廣泛關注,隨之出現各種模仿比特幣的數字加密貨幣。萊特幣于2011年秋季發布,并在比特幣之后獲得了最高的加密貨幣市值,直到2014年10月4日被瑞波幣取代。萊特幣在比特幣基礎上修改了相關協議條款,以更合適的想法提高了交易速度以適應日常交易活動。瑞波幣于2013年推出,運用了一種完全不同于比特幣的模型,目前市值排名第三。點點帀(Peercoin)也是數字加密貨幣進化鏈中另一個值得注意的數字加密貨幣,它利用革命性的技術發展來保護和維持其貨幣發展。點點幣將比特幣和萊特幣使用的PoW技術與其自身的權益證明(PoS)機制相結合,以采用混合網絡安全機制[1]。加密貨幣種類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種類
(1)支付貨幣
顧名思義,支付貨幣是主要用于支付購買商品和服務的貨幣。這些類似于法定貨幣,可以用來換取一包餅干或比薩餅。一些支付貨幣的例子是比特幣(BTC)、萊特幣(LTC)和比特幣現金(BCH)。
(2)Defi 代幣
區塊鏈不僅使加密貨幣支付更容易,而且為創建去中心化應用程序(Dapps)的并行生態系統鋪平了道路。這些生態系統使用戶能夠創建特定于平臺的數字代幣,稱為平臺代幣。平臺代幣用于利用或運行各種 Dapp 提供的服務和功能。以太坊(ETH),以太坊經典(ETC),NEO(NEO)等平臺是區塊鏈生態系統。這些平臺上使用的代幣稱為平臺代幣。
(3)隱私幣
隱私幣專門設計用于維護所進行交易的隱私。只有發送者和接收者知道轉移的硬幣/數字資產的數量。隱私硬幣錢包地址也與硬幣一樣私密。
(4)山寨幣
山寨幣是比特幣以外的加密貨幣。各種平臺上列出了 7000 多種加密貨幣。
(5)穩定幣
穩定幣是與美元等法定貨幣掛鉤/附加以保持穩定的資產。由于加密貨幣非常不穩定,因此想要長期投資的人或想要保護其數字資產的交易者會使用它。
(6)NFT代幣
這些是專門為保持主題的獨特價值而設計的代幣。它們將用于特定的用例場景。讓我們考慮一下,NFT 是專門作為私人音樂會的門票而創建的。那個 NFT 只能用來進演唱會,不能用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