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當前位置: 首頁 > 三個皮匠報告百科 > 加密貨幣

加密貨幣

目錄

加密貨幣是什么

國際清算銀行將加密貨幣定義為以數字形式表現的價值,透過數據交易實現流通、記賬及價值儲存等功能的貨幣。歐洲銀行管理局認為數字加密貨幣雖不與法定貨幣掛鉤,也并非央行或公共當局發行,但被市場認可接受,也能以電子形式存儲或交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報告指出,數字加密貨幣是且以電子形式呈現,并以此實現價值交換、存儲等多種功能的,能夠衡量價值的數字化表示,它沒有法定貨幣或其他資產的物理形式。

它是分散的,任何人都可以在其電子設備上以點對點的方式在世界各地通過互聯網連接訪問。因此可用于購買產品或服務。加密貨幣是普通貨幣的對應物,但不是紙幣形式。這些不能被觸摸,但可以像短信或電子郵件一樣僅以電子方式進行交易。它們的價值不是由銀行、ZF或金融機構等中央機構決定的。

加密貨幣分類

比特幣被視為世界上第一種也是迄今為止最為主要的數字加密貨幣,其概念由中本聰于2008年11月1日最先提出,比特幣是可以依據特定算法,實現點對點支付的貨幣系統。而后在比特幣的基礎上,不斷有新的數字貨幣涌現。

根據數字貨幣所依賴技術,加密貨幣可以分類為以下三種:

(1)以比特幣為典型的第一代區塊鏈技術,將數據及信息存儲于共享數據庫中,基于互聯網P2P、加密技術、區塊鏈技術等架構電子資金系統;

(2)圍繞智能合約的以太坊(Ethereum)技術,通過搭建具有開放源的公共區塊鏈平臺,及其智能合約功能,運用專用加密貨幣——以太幣處理點對點合約;

(3)以物聯網區塊鏈交易為代表的IOTA技術,即新型大數據架構,設定基于AI生態下的標準數據模型,并據此提高整體計算效率。

自2011年開始,數字加密貨幣不斷引起廣泛關注,隨之出現各種模仿比特幣的數字加密貨幣。萊特幣于2011年秋季發布,并在比特幣之后獲得了最高的加密貨幣市值,直到2014年10月4日被瑞波幣取代。萊特幣在比特幣基礎上修改了相關協議條款,以更合適的想法提高了交易速度以適應日常交易活動。瑞波幣于2013年推出,運用了一種完全不同于比特幣的模型,目前市值排名第三。點點帀(Peercoin)也是數字加密貨幣進化鏈中另一個值得注意的數字加密貨幣,它利用革命性的技術發展來保護和維持其貨幣發展。點點幣將比特幣和萊特幣使用的PoW技術與其自身的權益證明(PoS)機制相結合,以采用混合網絡安全機制[1]。加密貨幣種類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種類

(1)支付貨幣

顧名思義,支付貨幣是主要用于支付購買商品和服務的貨幣。這些類似于法定貨幣,可以用來換取一包餅干或比薩餅。一些支付貨幣的例子是比特幣(BTC)、萊特幣(LTC)和比特幣現金(BCH)。

(2)Defi 代幣

區塊鏈不僅使加密貨幣支付更容易,而且為創建去中心化應用程序(Dapps)的并行生態系統鋪平了道路。這些生態系統使用戶能夠創建特定于平臺的數字代幣,稱為平臺代幣。平臺代幣用于利用或運行各種 Dapp 提供的服務和功能。以太坊(ETH),以太坊經典(ETC),NEO(NEO)等平臺是區塊鏈生態系統。這些平臺上使用的代幣稱為平臺代幣。

(3)隱私幣

隱私幣專門設計用于維護所進行交易的隱私。只有發送者和接收者知道轉移的硬幣/數字資產的數量。隱私硬幣錢包地址也與硬幣一樣私密。

(4)山寨幣

山寨幣是比特幣以外的加密貨幣。各種平臺上列出了 7000 多種加密貨幣。

(5)穩定幣

穩定幣是與美元等法定貨幣掛鉤/附加以保持穩定的資產。由于加密貨幣非常不穩定,因此想要長期投資的人或想要保護其數字資產的交易者會使用它。

(6)NFT代幣

這些是專門為保持主題的獨特價值而設計的代幣。它們將用于特定的用例場景。讓我們考慮一下,NFT 是專門作為私人音樂會的門票而創建的。那個 NFT 只能用來進演唱會,不能用別的。

數字貨幣與加密貨幣、虛擬貨幣

自比特幣、萊特幣等新型“幣種”誕生以來便在金融、法律、互聯網等行業的不斷討論,人們對于此類新型“幣種”通常會用虛擬貨幣、數字貨幣、數字加密貨幣等詞語進行稱呼,但相比之下,前二者的稱呼并不準確。2016 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出具的報告《虛擬貨幣及超越:最初的考慮》中,將數字貨幣、虛擬貨幣、數字加密貨幣等概念進行了厘清。

在該報告中,數字貨幣(Digital Currency)是一個最為寬泛的概念,其泛指那些以數字化形式表示其價值的貨幣。與之相對的是有形貨幣(Physical Currency),如日常使用的紙幣。數字貨幣又可根據能否以法定貨幣計價分為電子貨幣(e-money)和虛擬貨幣(Virtual Currency),如信用卡中的貨幣以法定貨幣計價,是典型的電子貨幣。游戲幣難以用法定貨幣計價,是一種虛擬貨幣。其中虛擬貨幣可進一步分為開放式和封閉式,封閉式虛擬貨幣是指代那些難以轉化為真實世界商品、服務或貨幣,如游戲幣只能用于購買游戲中的服務或商品。而開放式虛擬貨幣則可以轉化為真實世界的商品、服務或貨幣,這類貨幣對真實經濟體的影響影響程度遠大于前者。在開放式虛擬貨幣中,那些去中心化,并采用加密技術驗證的貨幣被稱為數字加密貨幣(Cryptocurrency)[2]。

加密貨幣

加密貨幣特征

(1)去中心化

市場上的加密貨幣不受任何中央機構管理,而是分布在全球所有同行之間。因此消除了當前金融系統中交易的復雜性,例如通過銀行進行的基于信任的交易。隨著區塊鏈的實施,加密貨幣在點對點的基礎上進行交易,消除了第三方的干擾。

(2)去信任

區塊鏈還允許更輕松地交易數字資產,因為文書工作和等待交易確認的時間更少。由于大多數流程都是自動化的,因此很少有與人為錯誤相關的問題。

(3)經濟性

由于法定貨幣是中心化的,除了使用銀行或其他金融公司之外別無選擇,這些公司對交易收取高額費用。通過收取象征性交易費用也成功解決了這個問題。

(4)安全的

無論銀行聲稱其系統有多安全,因為驗證過程需要人為干預,但始終存在欺詐和不安全交易的風險。但是加密貨幣提供了多層加密算法,整個系統的安全性可以說是完好無損的,除非欺詐者控制了數字資產網絡的最大值。最重要的是,人類的參與最少,這消除了人為錯誤的因素。

(5)匿名

金融機構需要多少信息來執行交易,這是一個非常令人擔憂的問題。您的銀行詳細信息或重要身份可能會被竊取和濫用。但是使用加密貨幣提供了一個讓你的身份保持匿名的功能,這一點被許多人所重視。

(5)全球性

數字加密貨幣轉移的成本如同發一封郵件簡單,這使其流通具有國際性。并且在數字加密貨幣網絡平臺上還可以實現數字加密貨幣與多種法幣的兌換。同時,在以數字加密貨幣作為交易媒介的國際交易中,只要交易雙方自愿并知道對方的貨幣地址,即可快速完成交易。

加密貨幣運行模式

以比特幣為例:加密貨幣在交易中支付模式如同現在普遍的第三方支付一樣便捷。在比特幣交易中,支付方將自己賬戶中的比特幣轉移到接受方的賬戶即可,整個過程如同發一封電子郵件一樣簡單,并且過程不可逆轉。除非接受方主動將比特幣轉回支付方賬戶,否則支付方再也無法取回支付的比特幣。

目前市場上常見的支付寶、微信等第三方支付能夠提供這樣快捷服務,其背后是阿里巴巴、騰訊、銀行及監管部門多方努力的結果,而比特幣主要依靠背后的復雜的運行體系。

首先,每一位比特幣用戶都有一個公鑰(如同信用卡賬戶)和私鑰(如同信用卡密碼)在每一筆比特幣交易中,支付方需要輸入自身的私鑰進行確認,以確保本次交易者是比特幣的所有者。其次,比特幣較為完美解決了重復支付的問題。

在數字化的網絡中,各式各樣的文件都可以進行復制,比特幣在設計之初也面臨了被人為復制的問題。生活中常見的電子貨幣能夠保障其能夠不被復制,主要歸功于中心化的銀行存在,由銀行中心賬本對各個賬戶進行記錄,用戶無法實現重復支付。而數字加密貨幣在交易過程中是沒有一個中心化的賬本存在,為了避免重復支付,比特幣的運行機制是通過將每筆交易信息公布,由整個比特幣用戶網絡進行驗算,并且會定時將結果保存在區塊鏈上,供任何人查詢,如果有人存在重復支付或篡改交易信息則無法通過驗算。為了激勵比特幣網絡進行驗算并保存

結果,比特幣系統會給予最先完成驗算的用戶一定的比特幣獎勵。由于通過計算機運算獲得比特幣的行為如同用礦機進行采礦。這部分用戶被形象地稱為“礦工”(miners),這一過程也被稱為“挖礦”(mining)。隨著比特幣市值的增加,越來越多的礦工參與其中,用于計算的設備的算力也在大幅提升,就目前而言,比特幣重復支付或交易記錄被篡改僅存理論上的可能[2]。

加密貨幣的歷史

早在 1980 年代初期,人們嘗試創建數字貨幣,但由于欺詐和缺乏信任而徹底失敗。1983 年,美國密碼學家 David Chaum 發明了名為 e-cash 的匿名密碼電子貨幣。1995 年晚些時候,David Chaum 通過數字現金框架執行,這使得發行銀行、ZF或任何其他第三方無法追蹤虛擬貨幣或數字貨幣。

1996 年,美國國家安全局 (NSA) 發表了一篇題為“如何造幣廠”的論文:匿名電子現金的密碼學,將其描述為一種加密貨幣系統。

2008年世界發生了一場嚴重的金融危機——企業倒閉,銀行倒閉,很多人陷入財務困境,無法還清貸款,甚至跑路。許多銀行違約并宣布破產。

這使開發人員想到了一種在不依賴銀行的情況下交易具有貨幣價值的資產的方法。2009 年,中本聰發布了一份關于區塊鏈技術開源軟件的文件,這就是加密貨幣的誕生。加密貨幣自2009年誕生后發展至今共經歷三個階段

(1)第一階段以比特幣為代表的早期加密貨幣。這一階段的加密貨幣最重要的是具有貨幣的貯藏手段職能。2008年11月,中本聰發表論文《比特幣:一種點對點電子貨幣系統》,構建了比特幣的理論基礎。2009年1月,中本聰通過對第一個比特幣“區塊”(創世區塊)進行“采礦”,獲得了第一批的50個比特幣。

(2)第二階段是以太坊為代表的具有平臺屬性的加密貨幣,主要作為各種應用平臺的代幣。這一類型的加密貨幣仍具有幣值不穩定的缺點,且后期衍生出的一些種類應用范圍較窄。

(3)第三階段是以泰達幣為代表的幣值穩定的加密貨幣。通過一些模型設計使穩定幣價格在其所對標的法幣價格上下小幅度波動,保證其在價格劇烈波動的加密貨幣市場中起到良好的資金避險、資產儲值、支付結算等功能。2015年泰達幣的出現,標志著加密貨幣發展進入了新階段。

加密貨幣

加密貨幣市場規模

截至2021年5月,全球加密貨幣共有5039種,總市值達2.5萬億美元。比2020年的7800億美元底增長了146%,其中市值前五為比特幣、以太坊、瑞波幣、波卡幣、萊特幣。2021年第一季度,比特幣市值占比由70.9%,下降至65.2%。而以太坊市值占比增加了4.3%,達到13.1%。

加密貨幣

加密貨幣交易所

加密貨幣交易所分為三種類型,分別是中心化交易所、去中心化交易所以及衍生品交易所

(1) CEX(Centralized Exchange)中心化交易所,是集傳統交易所、券商和投資銀行的功能為一體的平臺,聚集了龐大的用戶量和交易量,也帶來了足夠的交易深度,提供了充分的資產流動性。代表性交易所有Binance(幣安)、OKEx、Huobi(火幣)、CoinBase四大交易所

加密貨幣

(2)DEX(Decentralized Exchange)去中心化交易所,是一個基于區塊鏈的交易所,沒有把用戶資金與個人數據存儲在服務器上,而僅僅當作一種基礎設施進行匹配想要買賣數字資產的買家和賣家。在匹配引擎的幫助下,這種交易直接發生在參與者(點對點)之間。

(3)衍生品交易增長最快的加密貨幣市場之一,交易所中的最佳余額可提供高杠桿產品,并確保交易者了解市場的基本運作方式和所涉及的風險。加密貨幣市場中的主流衍生品有:杠桿交易、期貨合約、期權合約和杠桿代幣。四大交易所中,幣安、火幣、OKEx均有衍生品交易所

加密貨幣

參考資料:

[1] 黃洛. 數字加密貨幣市場風險分析[D].南昌大學,2020.

[2] 金國梁. 數字加密貨幣金融消費者保護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9.

相關報告:

貨幣的演變:從現金到加密貨幣再到主權數字貨幣(英文版)(55頁).pdf

劍橋大學:2017年全球加密貨幣研究報告(114頁).pdf

CSA:2020年加密貨幣犯罪和反洗錢報告(56頁).pdf》

Chainalysis:2021年加密貨幣報告(英文版)(133頁).pdf

歐科云鏈研究院:解密加密貨幣第一股Coinbase(21頁).pdf

2020年第二版區域鏈和加密貨幣法規 - Carey Olsen(英文版)(39頁).pdf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間
上一篇:數字版權
下一篇:激光雷達(LiDAR)
客服
商務合作
小程序
服務號
折疊
午夜网日韩中文字幕,日韩Av中文字幕久久,亚洲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最新中文字幕在线视频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