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代碼的發展,有這幾個關鍵時間點:
1980年出現了第四代編程語言(4GL),第四代編程語言以數據庫管理系統所提供的功能為核心,進一步構造了開發高層軟件系統的開發環境,如報表生成、多窗口表格設計、菜單生成系統、圖形圖象處理系統和決策支持系統,為用戶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應用開發環境,減少了開發不同類型的軟件應用程序所需的時間。
1991年微軟推出了Visual Basic。
2000年市面上開始出現可視化網頁制作工具,代表性產品包括Dreamweaver(后被Adobe收購)和微軟Office套件中的FrontPage,可完成完成靜態頁面的制作。
2010年麻省理工產發布面向兒童編程領域的產品Scratch。
2014年Forrester Research創造了一個術語“低代碼”。
2015年AWS、Google、Microsoft和Oracle等巨頭入局低代碼領域;西門子宣布以6億歐元收購低代碼應用開發領域的領導者Mendix;同一時期,快速應用開發的低代碼平臺OutSystems也獲得了3.6億美元的投資,低代碼在海外走紅。
l2015-2018年期間,國內互聯網巨頭BAT紛紛入局,氚云(阿里系投資,直接接入釘釘)、簡道云、氚云、炎黃盈動AWSPAAS、明道云等眾多產品。
2019年IVX上線,國內第一家從事零代碼開發工具研發的公司。
2021釘釘6.0發布會再次引燃低代碼市場。
2020年疫情爆發,企業數智化轉型需求旺盛,云計算等技術發展越發成熟,“云計算+低代碼”模式迅速火熱;根據Gartner預計,2021年市場對于應用開發的需求將五倍于IT公司的產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