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據內容生產方式劃分,互聯網知識付費主要有PGC、UGC和PUGC三種模式:
(1)PGC:全稱為Professional Generated
Content,專業生產內容模式。平臺主要通過外部引入明星、行業專業人士和團隊,或平臺內部培養專業知識生產者,定期提供各行各業的高質量知識服務產品。由于明星和行業專業人士等KOL本身具有一定數量的粉絲,PGC模式可短時間吸納大量粉絲轉化為活躍用戶,快速提高平臺的瀏覽量。然而,專業知識生產者的引入和保留往往價格昂貴,為平臺的長期發展造成一定的成本負擔。
(2)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即用戶貢獻內容模式,主要依賴平臺用戶的自行生產與分享。UGC模式基于海量平臺用戶的內容貢獻,短時間內可實現大量低成本、多層次和多門類的知識內容貢獻。然而,UGC模式在知識內容的質量控制方面具有較大的難度。一方面,海量用戶的內容貢獻為平臺內容審核增加一定的負擔。另一方面,平臺用戶本身能力有限,貢獻的知識內容質量參差不齊,加大了平臺方對內容審核的工作量。
(3)PUGC:Professional User Generated
Content,專業人士和用戶共同貢獻內容模式。PUGC模式是PGC和UGC兩種模式的結合,具備兩者的優點,可定期為用戶提供優質的知識內容。
(二)按照內容層次劃分,知識付費主要有低頻度使用的知識和內容、跨界度高的內容和知識、精粹度高的內容和知識和高場景度的內容和知識
(1)低頻度使用的知識和內容。從馬太效應我們可以知道,當某種知識和內容在社會中的使用頻度越高的時候,社會供應越多、普及程度更高、知識的稀缺程度就越低。而與之相對的是,某些新興的領域、較少有人觸及的專門領域、專門知識,其社會的供應量不多,社會的普及度較低,如果加上人們對這個領域、這類知識的興趣和需求恰好在上升,這類知識就會成為人們愿意付費的對象。
(2)跨界度高的內容和知識。行業知識領域逐漸細分,知識之間的鴻溝也在逐漸擴大,認知和溝通的障礙時刻阻礙著我們的日常生活,跨界融合和跨學科的知識與能力成為當下人們把握機遇發展前途的核心能力,而當這類知識內容可以幫助人們在當代社會中提升自身的競爭能力時,人們愿意為此類知識內容付費。
(3)精粹度高的內容和知識。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越來越不愿意浪費過多的時間和精力在低效率而繁重化的活動上,當它以一種簡約、有效、可理解的方式提供服務時,人們愿意為降低或減省人們獲得知識的時間付出、精力付出以及增強人們理解力的知識服務付費。
(4)高場景度的內容和知識。主要包括有借鑒意義的個體體驗性內容,以及個性化量身定制的知識服務。人們在生活和社會實踐中遇到的各類問題,并不簡單的概述,還包括多樣化的分析和判斷,而此類服務往往需要專業化的人員來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