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目前正在經歷一個從依靠物質投入轉移到依靠技術進步和創新驅動的發展階段,科技金融的快速有效發展將極大地推動我國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當前促進我國科技金融發展的路徑主要有以下幾條:
(1)促進產學研結合
我國有大量的科研機構,如果能促進這些科研機構與企業的聯系,提高科研機構研究成果轉換成生產力的能力,提高科研機構研究成果轉換為現實生產力的能力,必須打破現有科研機構科研經費主要依賴政府科研投入的局面,糾正現有的大學科研評價體系。未來的大學科研評價體系不僅鼓勵基礎研究,更鼓勵實踐研究,應該把科研機構完成橫向課題的數量、質量作為判斷一所大學、一個學科以及個人科研能力的主要標準。這樣既可以有效提高政府對科研機構經費支持的產出效應,同時還可以有效提高整個社會的科技創新能力。
當然,不是所有的大學、所有的學科、所有的科研機構或科研人員都適合做橫向課題,因此在確定大學科研評價標準時也應考慮到各校、各學科、各類科研機構的實際能力。但是僅依靠論文發表和被引用或被采用情況、課題承擔情況、專著出版隋況來考核一所大學、一個學科、一個科研機構、一個科研人員的科研能力的現狀必須糾正。我們這里僅強調了科研機構應加強與企業的合作與聯系,事實上企業同樣應該形成創新意識,不斷提高自身科技創新能力,并主動加強與科研機構的合作和聯系。同時,科技創新還應該特別注意培育從事科技創新的中小企業,我國專利總量的65%和新產品總量的80%是由科技型中小企業所創造的。因此未來我們應該鼓勵中小企業的科技創新,鼓勵科研機構加強與中小企業的合作,進一步提高科研機構科研成果轉換成現實生產力的能力。
(2)培育多元化的科技金融投資主體
科技金融的發展離不開科技創新,但也離不開能對科技創新進行投資的科技金融投資主體,特別是需要風險投資資金、創業投資資金的投入。我國當前還處于主要依賴政府財政性投入、政策性貸款和商業銀行貸款的發展階段,多元化的科技金融投資主體還沒有形成,因此未來我國科技金融的發展還應努力培育多元化的科技金融投資主體。具體來說就是鼓勵和扶持風險投資資金和創業投資資金的成長,特別是鼓勵大型風險投資資金和創業投資資金的成長,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采取并購的方式提高國內風險投資資金和創業投資資金的規模和實力。
(3)培養科技金融創新人才
科技金融在我國已經有很多年的發展歷史,但始終沒有獲得大規模的發展,因此科技金融在我國金融業中的地位始終不高,科技金融人才也較為缺乏。近年來我國加大了對科技創新的扶持力度,未來巾國經濟發展模式也將從主要依靠技術投人轉向依靠科技進步,因此科技金融人才的培養非常重要??萍冀鹑谌瞬诺呐囵B可以充分學習和借鑒國外科技金融人才培養模式,也可以學習國內科技金融人才的成功模式,努力培養出能識別科技創新,能對科技創新的風險和收益進行估計,能與風險投資、會計、資產評估、擔保、保險等機構保持較好溝通的科技金融人才。同時在培養科技金融人才的基礎上努力創新科技金融的模式,為促進我國科技創新提供更好的服務。
(4)創建科技金融聚集區
科技金融的發展需要有一系列條件的配合。只有在人才聚集、資金積聚、政策利好、產業導向等條件成熟后才可以催生科技金融。從我國的實際情況來看,可以同時滿足人才聚集、資金積聚、政策利好、產業導向等條件的區域并不是很多,因此建立科技金融集聚區應該是我國未來發展科技金融的重要手段。我國已經形成了北京中關村區、武漢東湖高新區、上海張江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合蕪蚌自主創新綜合試驗區(“";3+1”試驗示范區)。以中關村為例,其集聚了30多所國家重點高等院校、100多家國家骨干科研院所、60多家國家重點實驗室、60多家國家丁程中心、8O多家跨國公司研發機構,培育了一批行業領軍企業家,留學歸國人員數量占全國的近四分之一。中關村吸引的創業投資額占全國的三分之一,在納斯達克上市的企業數量占全國的近三分之一。中關村已成為我國重要的技術創新源頭,年技術交易額約占全國的40%,其中80%以上輸出到北京以外地區。因此除了鼓勵現有的“3+1”試驗示范區建設外,我國還應該在其他條件成熟的地方發展科技金融集聚區。但是,我們不倡導每個省份都建設自己的科技金融集聚區,而倡導跨省建立區域問獨具特色的適合本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科技金融集聚區。
(5)構建完善的科技金融中介服務
科技金融是一項復雜的金融服務,不僅需要有科技創新行為、科技金融投資主體,還需要有大量中介服務的介入,比如會計、資產評估、擔保、保險、法律等都是保障科技金融順利有效進行的中介服務。我國并不缺乏會計、資產評估、擔保、保險、法律等中介服務組織或機構,但是對科技創新行為及科技金融都比較了解的科技金融中介服務非常少。應鼓勵大型會計、資產評估、擔保、保險、法律等中介服務機構介入到科技金融中來構、創業投資機構的聯系,最終形成由風險投資機構、創業投資機構和銀行主導,由中介服務機構參與的科技金融創新平臺[5]。
參考資料:
[1] 陸磊. 科技金融對產業結構升級的影響研究[D]. 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9.
[2] 珊娜.科技金融的結合機制與政策研究[D].浙江大學2011.5.30
[3] 江洲. 科技金融對廣東省高新技術產業的影響研究[D]. 廣東:暨南大學,2020.
[4] 科技金融創新研究院.我國科技金融發展現狀研究
[5] 徐敏,蔣學杰.科技金融的形成機理及發展路徑探析(A).長春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1
相關報告:
螞蟻金服:從技術到平臺科技金融全面起航(27頁).pdf
騰訊安全:2019上半年科技金融安全報告(32頁).pdf
2021年中國城市科技金融發展指數(11頁).pdf
Dealroom:2021年科技金融市場報告(英文版)(28頁).pdf
清科:2019年中國城市科技金融發展指數報告(9頁).pdf
【研報】非銀金融行業科技金融系列報告之一:第三方支付小店經濟大有乾坤-20200802[53頁].pdf
畢馬威:中國領先金融科技50報告(246頁).pdf
IFS保爾森基金:2021金融科技推動中國綠色金融發展:案例與展望報告(32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