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當前位置: 首頁 > 三個皮匠報告百科 > 社區居家養老

社區居家養老

目錄

社區居家養老是什么

社區居家養老不同于傳統意義上的家庭養老和較為興盛的機構養老,社區居家養老是指老年人按照我國民族生活習慣,選擇居住在家庭中安度晚年生活的養老方式。它以社區為平臺,整合社區內各種服務資源,為老人提供助餐、助潔、助浴、助醫等服務。它具體是指以家庭養老為基礎、以社區養老為輔助,由政府、社區組織和社會組織為社區內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更加個別化、全面性的養老服務。

利用社區內外資源開展居家養老服務,由養老服務機構、社區工作者、志愿者及社會支持網絡為支撐,為社區內有需要的老人提供物質或情感上的幫助和支持。社區居家養老作為一種新興的養老方式,在保留傳統家庭養老的基礎上,整合社會、社區、家庭及個人資源,向老人提供各項養老服務,使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即滿足老人養老所需的物質與情感需求又減輕了老人子女的照顧負擔,順應了當今社會養老的新形勢。

社區居家養老運作模式

(1)政府主辦,層級聯動

這種模式主要是自上而下由各級政府、街道和社區運用行政強制力進行推動的養老服務模式,主要資金來源于各級財政扶持,部分資金由各級行政組織自籌或來自社會福利事業。

各層級管理人員既在相應的行政機構擔任一定的職務,又分別負責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部門的不同工作,建立區政府、街道辦事處、社區居委會三級管理機構,為本轄區內的居家老年人提供多種養老服務。

(2)政府主導、中介運作

這種模式是政府本身不直接為社區居民提供服務,而是通過公建民營或資助民間組織實施居家養老服務,主要承擔對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規劃、投資、項目建設、制定運營標準和相關法律法規、檢查監督和績效評估等職責,如寧波市海曙區、蘭州市城關區、浙江金華市社區等采取此種養老服務模式。

(3)政府資助、機構主辦

這種模式是采用政府出資和社區籌資,委托或資助專業養老機構在社區承辦居家養老服務站點,并在建成后管理和運作,為社區老年人提供居家養老服務的一種專業化連鎖運營的模式。這種模式在一些養老機構發展較好、專業化服務水平較高的地方已有運用。

(4)政府購買、市場運營

這種模式是政府不再參與建設或資助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機構和設施,而是由政府全部出資或部分資助,向民間組織或企業購買服務,為特定的服務對象(如三無老人、五保老人、軍烈屬老人、獨居的特困老人和殘疾老人等)提供所需要的各種養老服務。如南京市鼓樓區、上海市靜安區、金華市蘭溪市蘭蔭社區等采取此種養老服務模式[1]。

社區居家養老

社區居家養老的提出

社區居家養老最早是由香港提出。香港在1973年打出了居家照顧的說法,即老人并不是被送入養老機構中養老,而是仍然居住在家中,并由社區進行相關養老照顧幫助的模式。到了1977年,政府采納了老齡化報告中的提議,建立了開展老年服務的政策,明確了將為老年人開展服務的辦法命名為“社區照顧”。這種服務目的是為了幫助得不到家庭照顧的老人可以妥善養老,而并不是取代家庭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家庭照顧和社區照顧是得以互補的。這種包括建立養老設施、日托中心、上門服務等內容的照顧方法,區別于機構照顧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了政府的資金壓力,削減了機構養老費用,同時還幫助舒緩了老人的內在心理困境。因此,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可以認為最早由香港提出。

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內容

居家養老服務的具體內容主要根據長者的不同需求設定,包括上門診療、康復護理、家政服務、健康咨詢四大類。

(1) 上門診療。由接受過專業培訓的醫護人員上門為長者開展診療服務。醫護人員服務的對象一般是60周歲及以上的“三無”長者、生活困難的長者、殘疾長者和高齡長者,其中“三無”長者是那些沒有勞動能力、沒有生活經濟來源、沒有贍養人和撫養人的長者。居家養老的長者大部分都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病,由于慢性病的長期困擾,需要對長者進行慢性病的管理,如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等慢性病的監測,這些都是上門診療醫護人員的工作。

此外,上門診療服務還包括患病長者到達醫院前的一系列搶救與護理措施,即患病長者突發疾病,醫護人員需要把各項緊急救治措施在最短時間內送到患病長者家中或現場,使患病長者能在最短時間內接受專業醫護人員的診治、護理和生命支持,包括給予最基礎的生命支持醫療保障,盡可能提供方便(送藥、抽血、輸液),減少環節等,使患病長者病情得到緩解,疼痛能夠減輕,并發癥得以控制或減少,通過現場緊急處理、救治和轉運途中的監護,為進一步治療創造有利條件。

(2) 康復護理。隨著居家養老這種新型服務方式逐步發展,政府和社會也在不斷完善長者的康復護理服務,現階段居家康復護理僅僅涵蓋了三個方面:

①設立家庭臨時病床,身患重病的長者即使不出家門也可以享受到同醫院一樣的醫療救治、緊急護理和病后恢復服務,這種形式的缺點是培訓全科醫生所消耗的時間成本太大,同時不確定風險也較高,但能夠產生積極的社會效應,目前北京、上海、青島等多個城市已經按這種形式開始提供居家養老服務。

②設立老年人專屬社區醫院,長者在自家社區醫院可享受到看病優先的優待。

③以預防各類疾病為主,定期召開有關老年人疾病預防的專題講座,組織有益于老年人身體健康的團體活動、開展長者互幫互助行動等,社區大力倡導“健康養老”的理念,提升老年人自我健康管理和養生保健的意識和能力

(3) 家政服務。我國60周歲以上的長者數量約2億,其中近一半處于“空巢”狀態,子女經常不在身邊。對于子女不在身邊的長者來說,家務打理、買菜購物、洗衣熨燙、電器維修、管道疏通、清潔清洗等一些日常生活瑣事處理起來都存在困難。居家養老中家政服務的核心目的是為有社會養老需求的長者提供悉心的日常生活照料,使他們能夠正常進行日?;顒?,并使他們的生活品質得以保證。家政服務內容涵蓋家務打理、買菜購物、洗衣熨燙、電器維修、管道疏通、清潔清洗等,提供家政服務的方式包括上門服務和日托中心。

(4) 健康咨詢。一方面,長者可以與健康管理師直接咨詢自己的健康狀況,健康管理師可以為該用戶進行健康干預,包括膳食、運動、用藥等方面的干預指導。另一方面,由于隨著長者年齡增長,他們的身體功能逐漸下降,再加上年老行動不便、社會團體活動參與頻次減少等多方面原因,年齡越大的長者患有抑郁癥等心理疾病的可能性越大。與此同時,某些由神經系統引發的疾病,如腦卒中、帕金森病等,其發病率也隨著長者年齡越大而上升,這些神經系統疾病的發生也刺激了長者患焦慮抑郁疾病的傾向。在居家養老服務內容中,應將關注長者心理健康,促進其身心健康發展置于重要地位[2]。

家庭養老、機構養老、社區居家養老區別

(1)家庭養老,屬于富含濃厚歷史性與傳統性的養老方式,也屬于緊密相連的反饋形式。從經濟供養來看,家庭養老是代際相互間的經濟轉移,以家庭作為媒介,自然達到贍養功能。父母養育照料孩子,孩子贍養照料父母,此種晚輩對長輩提供反饋的形式在每兩代相互間的給予和獲取都是平衡的、互利的,在家庭中構建了一個自然完整的養老基金的上繳、積攢、升值和給付環節。

(2)機構養老,指老人在供應飲食起居、生活護理以及健康管理等綜合性服務的組織機構內養老。與其他養老模式相比,機構養老更加專業化、標準化、規范化和職業化,老年人可以享受到專業化的護理以及各種各樣的生活設施等等。但同時,機構養老的缺點也很明顯,在養老機構中缺乏家居認同感和親情滋養。

(3)社區居家養老(又或是居家養老)服務體現出了濃厚的中國特色,這也是我國推出的一個概念,是表示以家庭為中心,依托于社區,對老人進行日常照顧、家政服務以及精神安慰等多種服務。這種服務主要有三種形式進行,一是上門服務;二是社區日托;三是短期照顧,同時也引入養老機構專業化服務方式。在國外這種服務模式稱為“社區照護”而非“居家養老”,這一概念是西方國家提倡人們在“合適環境中養老”的情況下推出的,并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引起大量學者的探究且逐步邁入成熟階段。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重點內容有很多,比如說創建老年人消費中心與服務中心、創建老人人才市場、創建老年人醫療護理機構以及創建老年人活動場所等等。

(4)相比于其他養老服務方式,社區養老的特點如下:

①能夠讓老年人在自己家中居住,在享受家人照料的過程中,同時享受到社區相關服務機構和組織所提供的上門服務又或是托老服務。社區居家養老一方面保留了傳統家庭養老模式的原居安養,另一方面又充分依靠個體、家庭、社區以及社會四方面的重要力量及其資源,為老人供應更為方便且快捷的服務,不僅解決了老人心理上的各種需求,另外也滿足了他們在物質上的需求,使老人能夠生活在安穩且熟悉的環境中。

②這種養老模式可以讓老人繼續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和子女的呵護,有效地解決在養老院親情寡淡的問題,同時也可以彌補傳統家庭養老給子女帶來的照顧壓力[3]

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優秀案例

2022年2月23日,民政部辦公廳、財政部辦公廳發布《關于公布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工作優秀案例名單的通知》公布了51個全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工作優秀案例

1. 北京市西城區:堅持創新發展破解大城市核心區養老難題2.北京市豐臺區:聚焦失能失智老年人剛需 發展“喘息服務”3.北京市海淀區:筑牢職業發展通道構建養老護理職業發展體系4.天津市和平區:“智慧+”讓居家養老更安全5.河北省唐山市灤南縣:“四個一點”加強農村居家養老食堂建設6.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加大服務場所供給 夯實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發展基石7.遼寧省鞍山市:抓住新機遇 構建農村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發展新格局8.吉林省遼源市:高度重視 高位推動加大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建設9.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務實創新多措并舉加大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設施供給10.上海市長寧區:聚焦“五個率先” 健全老年認知障礙分級照護體系11.上海市楊浦區:加強適老化改造提升居家養老品質12.上海市閔行區:首創養老服務能力建設基地引領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13.上海市松江區:強化設施供給加強安全管理構建老年助餐服務體系14.上海市奉賢區:探索農村互助式養老模式實現農村老年人美好生活15.江蘇省南京市:把養老院“搬回家”16.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協調發展事業產業構建居家養老照護服務體系17.江蘇省南通市:創新“鏈式養老”服務模式18.江蘇省淮安市:明確產權歸屬實現社區養老服務設施“五統一”19.浙江省杭州市:精準服務四化賦能發展家庭養老床位20.浙江省金華市:落實落細“四同步”配優建強居家養老服務設施網

21. 安徽省蚌埠市:公益創投引領社會組織讓老年人晚年更幸福22.安徽省馬鞍山市:“四強化四提升”加大社區養老服務設施有效供給23.安徽省安慶市:堅持精準化規范化績效化創新政府購買服務體制機制24.福建省漳州市:創建“三個配套機制”破解“四同步”難題25.江西省新余市:“黨建+頤養之家”打造農村居家養老“三心”工程26.山東省濰坊市峽山區:以“四化”建設破解農村失能老年人養老難題27.山東省濟寧市:厚植傳統文化創新養老模式激發養老服務發展新動力28.山東省臨沂市沂水縣:加強志愿服務打造農村互助養老新模式29.山東省威海市:鋪開“三張網”打造智慧居家養老工程30.河南省鶴壁市:智慧添翼增動能康養創新添活力31.湖北省武漢市:虛實互通家院互融探索“互聯網+居家養老”新模式32.湖北省咸寧市:“四種模式”破解農村養老難題33.湖南省株洲市荷塘區:“友鄰幫”走出農村養老服務新路子34.湖南省郴州市蘇仙區:三社聯動助力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35.廣東省廣州市:“小飯堂”出品“大文章”36.廣東省深圳市:創新人才培養機制破解人才培養“瓶頸”37.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破解發展瓶頸提升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機構“造血”功能38.重慶市九龍坡區:“助浴快車”為老年人“澡”回幸福39.重慶市大足區:多措并舉探索城鄉互助養老服務模式40.重慶市渝北區:多措并舉破解農村養老服務困局

41.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區:優先保障低償提供探索解決老舊城區社區養老服務設施保障難題42.四川省南充市儀隴縣:整合閑散資源探索貧困山區養老服務新路徑43.四川省宜賓市:“四方合約”助老巡訪托起最美“夕陽紅”44.四川省眉山市:“綜合體+”釀造家門口養老幸福味道45.貴州省六盤水市:規劃先行多模共建打造城市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新模式46.云南省大理州:多措并舉著力解決新建小區養老服務設施配建落實47.陜西省西安市碑林區:推行“嵌入式”以床養老模式破解主城區養老服務難題48.甘肅省蘭州市:綜合施策精準發力打造蘭州特色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49.青海省西寧市:加強愛老幸福食堂建設“一碗熱飯”暖人心50.寧夏回族自治區石嘴山市:養老巡回服務“趕大集”51.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積極探索社區養老設施多元化運作模式

參考資料:

[1]萬仁濤.詳解:我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4種運作模式

[2]李夢瑩.我國居家養老共享服務雙邊市場平臺定價機制研究[D].河北:燕山大學,2020.

[3]郭漢一.西寧市城西區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存在的問題與解決對策[D].青海:青海師范大學,2021.

社區居家養老相關報告:

杭州貝殼研究院:2021社區居家養老現狀與需求報告(26頁).pdf

貝殼研究院:2021社區居家養老現狀與未來趨勢報告(28頁).pdf

珠海市社會養老服務模式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探索與研究分析報告(147頁).pdf

2019年樂齡社區養老年度報告(56頁).pdf

國內外老年社區養老模式地產項目研究報告(115頁).

保險行業養老產業專題研究(四):險企養老社區布局先下一城-220112(25頁).pdf

【精選】2021年中國養老社區發展空間與商業模式分析報告(31頁).pdf

上海養老智庫:2019日本養老制度及養老產業發展現狀報告(26頁).pdf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間
上一篇:云平臺
下一篇:云存儲
客服
商務合作
小程序
服務號
折疊
午夜网日韩中文字幕,日韩Av中文字幕久久,亚洲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最新中文字幕在线视频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