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當前位置: 首頁 > 三個皮匠報告百科 > 低碳經濟

低碳經濟

目錄

低碳經濟是什么

低碳經濟這一概念最早出現在2003年——英國能源白皮書《我們能源的未來:創建低碳經濟》。作為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先驅和資源并不豐富的島國,英國充分意識到了能源安全和氣候變化的威脅,它正從自給自足的能源供應走向主要依靠進口的時代,按目前的消費模式,預計2020年英國80%的能源都必須進口。同時,氣候變化已經迫在眉睫。英國政府對“低碳經濟”一詞做出了如下定義:“低碳經濟是在獲得更多的經濟產出前提下,需要消耗更少的自然資源與污染更少的環境?!?/p>

全球氣候的逐漸變暖是低碳經濟提出的重要原因,英國首相布朗所提出的:“實施低碳經濟的目的是實現經濟模式的轉型,但是卻必須要通過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和降低碳排放量這兩種舉措來進行”。這是對低碳經濟概念的描述最為權威的聲音。

低碳經濟

從經濟層面來說,萊斯特提出的有關低碳經濟的論述為“能源經濟革命論”。他認為只有將化石燃料為核心的經濟,轉變為以太陽能為核心的經濟,才能有效的面對全球氣候變暖的威脅;同時他還指出,想要盡快建構低污染、低排放乃至零污染、零排放的能源經濟體系,還需要將以化石能源為基礎的經濟,轉向以更高效能為基礎的經濟,同時這種轉變是必要的,緊迫的。

低碳經濟的內涵

低碳經濟是一種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為特征的可持續性的綠色發展路徑,其實質是采取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產業轉型、新能源開發等多種手段,降低高碳能源消耗,優化能源結構,提高能源效率,持續降低二氧化碳強度,從而以盡量少的能源消費、盡量低的二氧化碳排放和盡量高的經濟產出效益實現經濟社會和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其定義主要包含以下幾方面的內涵:

(1)低碳經濟的發展與我國進入經濟新常態后所提出的綠色發展理念相對應。

(2)低碳經濟的手段是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產業轉型、新能源開發等,其目的是改變能源體系,降低高碳能源消耗,增加新能源消耗,從而優化能源消費結構,實現能源效率提升和二氧化碳強度的持續降低。

(3)低碳經濟發展水平高低的衡量標準是看是否能夠以盡量少的能源消費、盡量低的二氧化碳排放和盡量高的經濟產出效益來實現經濟社會和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

(4)盡量少的能源消費不僅僅指的是能源消費量上,更是體現在以化石能源為主體的能源消費結構轉變為以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上[1]。

低碳經濟的特征

(1)目標性。低碳經濟的目標非常清晰,那便是盡可能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量,促使能源資源使用率不斷提高,讓社會與自然處于和諧發展的狀態。其次,經濟性。發展低碳經濟的過程中應該遵循市場規則及原理。保護環境確實很重要,但是一味保護環境而導致人民生活及經濟發展水平大幅度下降的做法也不可取。推動低碳經濟發展,既應該做到低成本,同時也要追求高收益,這同樣是低碳經濟的重點內容。

(2)技術性。企業應不斷更新落后的技術及設備,讓能源資源具有更高的利用效率,盡可能減少對環境所造成的損害。因此技術性也是低碳經濟的重要特征。

(3)全球性。全世界所有國家都面臨著溫室氣體排放難題。因此所有國家都應該大力推崇低碳經濟發展模式,避免排放過多溫室氣體,唯有如此,才可以讓人類處于安全健康的生活環境中

低碳經濟與綠色經濟、循環經濟的聯系與區別

(一)概念

綠色經濟是在自然資源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下,正確處理人與自然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在自然資源可承受的范圍內,實現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形成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經濟。綠色經濟多關注的是以人為本,人與自然相處的狀態,環境保護是發展綠色經濟的出發點和最終目的,其基本特征是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高效率、高循環。

循環經濟主要是指物質的循環再生利用過程,通過實施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3R”原則,促進資源的高效循環利用,以此實現污染物的低排放甚至零排放,使其降低資源消耗和減少環境成本,實現可持續發展,達到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最大化。循環經濟基本特征是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再利用。

通過綠色經濟和循環經濟的概念,可以發現低碳經濟中產業結構化、能源低碳化過程中對減少自然資源消耗和溫室氣體排放的要求,是綠色經濟的一個重要體現;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新能源的開發和利用則是發展循環經濟的一個具體方式。由此可見,低碳經濟是綠色經濟、循環經濟的進一步深入和拓展。

(二)聯系

綠色經濟、循環經濟、低碳經濟這三者之間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在理論基礎、追求目的、技術手段等方面具有相同點。

三者都基于生態經濟理論和系統理論,結合了可持續發展中的資源問題和環境問題,并著重將經濟系統和生態系統的各個要素結合起來進行綜合調查和實施,找到經濟效益和生態發展兩者協調發展的平衡點,以實現生態經濟的優化目標;將保護和改善環境,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形成可持續發展作為共同的目的;技術上依靠生態技術既能滿足經濟發展要求,也能節約資源和能源,保護環境,提高資源與能源利用效率,實現清潔生產。

(三)區別

綠色經濟、循環經濟、低碳經濟在以下幾個方面存在差異。

(1)研究側重點不同。綠色經濟主要通過科學技術,實現對自然資源的可持續合理利用,包括綠色生產、綠色流通和綠色分配等,使人和自然和諧相處。循環經濟著眼于生產、流通、消費整個過程的社會物質循環,運用自身的“3R”原則使得物質得到多次重復循環利用的同時能夠節約資源,達到最終環境保護的目的。低碳經濟主要指能源行業和全球變暖,側重于實現清潔生產,減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綜合利用效率,使其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減少碳排放,減少溫室氣體,尤其是在經濟高速發展的時候,較低的碳排放能夠緩解全球氣候變暖的情況。

(2)控制端不同。綠色經濟更加注重經濟活動所產生的后果對環境的影響,即綠色經濟控制的是出口端。循環經濟則是從資源的輸入端和產生的廢棄物、污染物的出口端來控制,特別強調是對不可再生資源的輸入影響。低碳經濟關注能源的輸入端,通過清潔能源的輸入,從開端就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3)中心內容不同。綠色經濟的核心是人與自然,是尋找經濟發展方式和自然持續發展兩者協調發展的平衡點,能夠保障人與自然、人與環境的和諧共存,改善人類生活水平,提高生活質量。循環經濟的核心是物質的循環利用,以提高資源效率和環境效率,能夠實現較少資源耗費和較少的環境代價,發揮經濟效益和社會發展的最大作用。低碳經濟通過節能減排技術、能源結構優化、能源消費觀念轉變等方式,達到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目標。

(4)政府干預不同。低碳經濟面對的是溫室氣體導致的全球氣候變暖問題,是全世界國家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因此需要各個國家的政府進行合作才能夠控制和解決這一問題,包括國家間簽訂的《京都議定書》、《哥本哈根協議》等都是為了推動低碳經濟在全球的發展。綠色經濟和循環經濟則在沒有鮮明政治色彩的無國界情況下進行綠色經濟和循環經濟發展模式

(5)評價體系不同。循環經濟可依據《循環經濟發展評價指標體系》中綜合指標、專項指標和參考指標來選取和理解指標。綜合指標主要考慮資源利用水平和資源循環水平兩個方面,借此選取了主要資源產出率和主要廢棄物循環利用率兩個主要指標。專項指標主要分為資源產出效率指標、資源循環利用(綜合利用)指標和資源循環產業指標等11個具體指標。參考指標雖然不用作評價指標,但其主要是廢棄物末端處理處置指標,用于描述工業固體廢物、工業廢水、城市垃圾和污染物的最終排放量。此《循環經濟發展評價指標體系》適用于國家、省域等兩個層面。而目前我國對綠色經濟和低碳經濟還沒有一個專門針對的評價指標體系[2]。

低碳經濟產生背景

(1)關乎人類社會未來的進展以及全球氣候的不斷變化是提出低碳經濟這一概念的重要原因。各個領域的專家學者都已清楚的認識到,導致全球氣候變暖是因為人類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等廢氣、污染物將空氣中溫室氣體含量大大增加,導致了生態系統被嚴重破壞。如果人類想要滿足環境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就必須改變經濟模式,積極采取措施來降低碳排放。

(2)制度與技術的創新也是低碳經濟形成與發展的重要驅動。多數的發達國家自工業革命以來,已經具備了以低能耗和低排放為發展方式的技術實力,碳交易、碳稅等相關政策及市場舉措在各國的低碳經濟發展過程中也占據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因為全球氣候大會的召開以及各項協議的簽署和制定給各國帶來的減排壓力,也都促使著締約各方必須采取更有效的方法來控制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

(3)提出低碳經濟的內在需求便是傳統化石能源的稀缺甚至耗竭。同時大量的相關研究顯示,因自然資源的過度開采與開發以及其他資源的粗放式、無節制使用,都導致了大量自然資源的濫用和枯竭。如果繼續持續現有的使用水平和開采強度,我們的資源將不再夠用。所以提高能源的效率和構建新型清潔能源結構被越來越多的人重視和關注,促使了低碳經濟的發展理念得以迅速形成和發展。

正是基于以上的多種背景,逐漸深入人心的低碳經濟的概念被提出。與之相應的“綠色供應鏈”“碳交易權”、“低碳供應鏈”、“碳關稅”等相關概念也應運而生[3]。

推進低碳經濟的方式

推進低碳經濟方式有很多種,主要分為三大類,命令型、財稅型和市場型,命令型一般指的是依靠規章或者標準來限制某些企業的排放。財稅型就主要是利用稅收、補貼和融資優惠等手段達到目標。市場型主要是指政 府構建市場,推動排放企業進行排放權的交易。

低碳經濟

發展低碳經濟的路徑

要讓原來粗放型經濟發展方式得到徹底的改變,才可以為低碳經濟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人類生產生活具有多樣性,既包括生產與分配,也涵蓋了交換與消費。因此在推動低碳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我們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低碳設計。

企業在研發、設計產品的時候,應該深入剖析產品銷售及流通的所有環節,找出環境污染的影響因素,并研究環境成本,從而開展產品設計活動。在這個過程中,應該選擇相對環保的材料及綠色工藝,從而讓生產系統的輸入與輸出保持平衡狀態。除此以外,企業還需要估計環境成本,唯有如此才可以讓產品設計具有較高的科學性。通過低碳設計的方式,可以讓環境成本下降并對其進行合理控制,讓經濟與生態效益有效結合。

(2)低碳采購。

企業除了要選擇低碳經濟模式外,對低碳采購也應該給予充分的關注。企業在采購過程中,可以選擇新型資源及材料,通過這樣的做法,能夠讓環境污染減少,對環境成本進行合理地控制。在面對低碳產品的時候,企業應該優先選取,從根本上降低污染物排放,這也是從根本上對環境成本進行控制。除此之外,企業還是在生產加工、物流配送及回收環節堅持低碳排放,唯有如此,才可以讓環境成本得到真正的減少。

(3)低碳生產。

企業需推動高科技創新水平及能力的提升,不斷研發低碳技術,并通過推廣的方式,讓越來越多人做到低碳生活,促使能源資源使用效率的提升,以免對環境造成過度污染。企業除了要始終秉承著節能減排的觀念,還應對資源進行再利用,從前期的產品設計到后期的服務管理,都應堅持低碳化,盡可能降低有害物體及氣體排放量,讓自然資源循環利用率逐漸提升。

(4)低碳包裝及運輸。

這對于企業而言,也是低碳化實現過程中的重要步驟。企業在選擇包裝的時候,應該采取環保即可分解材料,多使用綠色、低碳包裝。并且采取適合的運輸工具,讓運輸線路朝著優化的方向發展,減少污染氣體排放量。與此同時,企業還需不斷改造升級運輸工具內燃技術,盡可能使用清潔能源,對污染物展開嚴格的認識控制,以免出現泄漏機排放的情況,造成對環境的過度破壞[4]。

參考資料:

[1]杜傳甲.基于低碳經濟的陜西省能源消費結構政策仿真研究[D].陜西: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20.

[2]賈雪瑩.基于粗糙集的我國煤炭企業低碳經濟發展水平評價研究[D].陜西:西安科技大學,2020.

[3]陳雪.面向網購的低碳供應鏈優化研究[D].天津:天津科技大學,2020.

[4]張志勇.低碳經濟視角下通信運營商環境成本管理研究[D].湖北:湖北工業大學,2021.

低碳經濟相關報告:

2030展望:虛實共生的低碳社會(193頁).pdf

稀土永磁行業專題報告 :低碳經濟加速發展稀土永磁景氣上行-210117(20頁).pdf

環保行業2022年策略:打造綠色循環低碳經濟體系舍環保其誰-211220(30頁).pdf

2021年新能源行業年度投資策略:“十四五”開局之年低碳經濟全球共識-201125(44頁).pdf

波士頓咨詢(BCG):2021年個人投資者低碳經濟報告(英文版)(24頁).pdf

WWF:面向2035的城市低碳研究(41頁).pdf

前瞻:碳中和背景下低碳科技關鍵技術發展與機遇(67頁).pdf

碳中和之消費領域專題報告:踐行綠色發展擁抱低碳消費-210702(24頁).pdf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間
上一篇:碳審計
下一篇:碳金融
客服
商務合作
小程序
服務號
折疊
午夜网日韩中文字幕,日韩Av中文字幕久久,亚洲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最新中文字幕在线视频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