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當前位置: 首頁 > 三個皮匠報告百科 > 綠色供應鏈

綠色供應鏈

目錄

綠色供應鏈是什么

綠色供應鏈更強調環境多維保護和資源有效節約,此概念由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的制造研究協會在1996年進行的一項“環境負責制造”研究中首次提出,又稱環境意識供應鏈(Environmentally Conscious Supply chain)或環境供應鏈(Environmentally Supply Chain),是一種在整個供應鏈中綜合考慮環境影響和資源效率的現代管理模式。目標是將綠色制造理念和供應鏈管理融合,使產品在整個供應鏈環節從原料獲取、加工、包裝、存儲、運輸、使用到回收過程中考慮環境影響和資源效率,發揮市場競爭力,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統一。

綠色供應鏈是以綠色制造理論和供應鏈管理技術為基礎,在整個供應鏈過程中考慮環境和資源因素的一種現代管理模式。在2014年APEC會議中提出綠色供應鏈是在傳統供應鏈中考慮環境因素加上回收再利用活動的擴展型供應鏈

綠色供應鏈

綠色供應鏈的內容

在設計綠色供應鏈時,目的是采用全面和跨業務的可持續性原則,從產品概念階段到報廢階段全過程涵蓋。在這方面,綠色倡議涉及有形和無形的企業利益。綠化供應鏈有助于降低企業運營成本,從而提高生產效益和效率,同時增加業務的可持續性。它主要包括綠色設計、綠色采購、綠色生產、綠色營銷、綠色消費、綠色回收六個環節

(1)綠色設計

考慮到產品的功能、價格成本、生產周期、質量等基礎條件,對產品設計因素進行優化,使產品在生產和使用過程中對環境影響最小。

(2)綠色采購

強調綠色材料的采購,從源頭上進行管理。綠色材料要具有良好性能,在制造、加工、使用和廢棄回收的周期里節能環保,使用效率最高且無污染。管理重點包括材料供應商的選擇和綠色物流。

(3) 綠色生產

在產品生產制造時要重視到資源的利用效率和使用時對環境的作用。管理的重點包括:采用綠色工藝,簡捷化生產、降低資源、減少成本;優化生產資源的配置,減少材料的浪費及回收再利用;重視制造過程的安全管理,提高員工主動性和創造力、提高生產率;重視環境保護,再生產的各個環境減少污染物。

(4)綠色營銷

綠色營銷是指企業對銷售環境的管理,包括產品包裝和運輸,注重輔助材料的循環利用,降低能耗。

(5)綠色消費

消費過程中要綜合考慮到對環境的污染和廢棄物的回收利用。消費者根據自身情況選擇節約資源或對環境污染小的產品,并正確處理廢棄物

(6) 綠色回收

廢棄物處理包括產品及廢棄物的回收、產品的再循環、廢棄物處理。

綠色供應鏈

綠色供應鏈特點

綠色供應鏈管理將全生命周期管理、生產者責任延伸理念融入到傳統的供應鏈當中,以核心企業為支撐點,承載上下游企業整個鏈節綠色推動。雖然我國綠色供應鏈理念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相比于傳統供應鏈來說優勢突出。

(1) 實現供求良好綠色結合。供應鏈的意義在于流通領域當中各個渠道分節能最優聯系、協調供應,綠色供應鏈能將他們緊密聯系在一起并為之進行協調與優化,既能顧及共同經濟利益,又能考慮環境效益,實現信息流通準確迅速,保證供應基礎上實現環境綠色雙向發展。

(2) 促進企業邁向現代化步伐。在供應鏈環節當中最重要的是信息流通與傳遞,它直接影響著數據快速、有效、準確傳遞,實現多環節一體化。加入綠色應用之后信息的流量大大增加,鏈節中的物流、信息流、資金流能通過網絡無阻快速傳遞,這就促使企業采用更先進技術與設備維護與客戶更好的合作。在規模生產和信息交換越來越大的基礎上,考慮環境的污染、減少資源的消耗,則需要相應技術與配套更加先進與完善。

(3) 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和資源的消耗。綠色旨在減低鏈條環節活動對環境的影響,并降低對資源的損耗,走可持續發展道路,這與社會國家發展的步伐也一致,綠色供應鏈的核心內容即強調綠色發展,使鏈條中各個環節最優化,實現社會、經濟、環境共同發展。

(4) 全生命周期閉環式鏈節。綠色供應鏈整體是一個閉環式管理,包含產品從設計、采購、銷售、流通、使用、回收、處理到再處理的整個全生命周期過程,核心企業將此綠色理念傳遞給上游企業,而且沿著供應鏈向下游企業延伸,從而達到回收再利用的綠色要求,推動更多再處理產品的再制造、再加工,使廢舊產品的整體或部分走向一個全新的生命周期,替代其他不合格產品,實現經濟效益和環境保護雙贏。

(5) 重視信息共享,并以信息技術為支撐。供應鏈能有效的整合市場和客戶需求,離不開信息的全方位支撐,這就需要鏈接中的各環節對供應鏈整體機制進行協調和控制。在借助信息技術優化的基礎上,加入綠色可持續因素,是鏈條在保證經濟利益的前提下更加適應社會與環境的發展[1]。

綠色供應鏈金融

(1)供應鏈金融+綠色金融

“供應鏈金融+綠色金融”發展模式主要是綠色項目及綠色產業憑借供應鏈金融產品及相關模式獲得金融支持。這種模式主要有兩個方向:綠色設備與裝備供應鏈金融模式、綠色產品供應鏈金融模式。前者主要用來支持綠色設備生產商的經營活動或鼓勵下游企業購買綠色的設備,比如風力發電設備、太陽發電設備、水污染治理設備等;后者主要是指運用供應鏈金融工具支持下游企業采購能效標識、水效標識等綠色產品。

在這種模式下,多方的資金需求得到了滿足,同時資金的流轉速度加快,資金利用率進一步提升。綠色供應鏈金融有望納入我國正在不斷更新的綠色金融標準之中,銀行采用該模式能夠有效增加綠色供應鏈金融的業務量,享受我國對綠色金融監管激勵的相關政策。

(2)綠色供應鏈+供應鏈金融

“綠色供應鏈+供應鏈金融”發展模式主要是指在供應鏈金融服務時加入對環境績效因素的考慮。包括兩種發展方向:第一種是由核心企業主導,銀行依托核心企業自身對供應商體系的綠色評級或評價提供差異化的金融服務;第二種是銀行自身建立通用性、行業性的環境指標或相關標準(環境績效),將其納入融資考核的體系中。

在該模式下,更加強調了對整個供應鏈的績效管理,將環境績效標準及指標納入企業融資的標準之中,充分利用核心企業或品牌企業的綠色供應鏈管理評價體系,加深金融機構與企業的前期合作。比如2016年Puma公司聯合國際金融公司、法國巴黎銀行的綠色供應鏈金融合作;2019年沃爾瑪與匯豐銀行開展的合作等。后期銀行等金融機構建立自身對企業融資評價的環境績效標準,應用于日后的綠色供應鏈金融業務及中長期融資服務中。

(3)綠色供應鏈+綠色金融

“綠色供應鏈+綠色金融”發展模式是銀行運用綠色金融工具,加大對進行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的支持,提升企業對綠色供應鏈管理的重視程度,進而促進綠色供應鏈管理體系的發展。目前我國東莞地區對于5個行業進行了綠色供應鏈方面的星級評價,強化綠色供應鏈管理理念。

在此模式下,銀行應積極創新綠色金融商業模式,支持和促進企業的綠色供應鏈管理,進而推動綠色供應鏈的發展。同時,企業也需要積極響應和落實國家綠色供應鏈管理相關政策要求,從內部重視上下游經濟活動之間的綠色發展。

綠色供應鏈的體系結構

(1)綠色化工藝與技術基礎。

綠色供應鏈實施過程中需要掌握的技術基礎主要包括綠色制造和供應鏈管理兩個模塊,綠色制造工藝指的是在設計、材料選擇、包裝以及回收處理等方面進行綠色化改造技術基礎;而供應鏈管理則包括了采購、生產計劃、庫存、配送以及回收等方面的綠色化管理基礎。

(2)參與對象。

綠色供應鏈實施過程中的參與對象較多,可依據其子系統進行分類:第一類是政府部門;第二類是供應鏈上下游企業;第三類是消費者。政府部門是公眾利益的維護者,通過制定相關的政策與法律法規,采用市場監督或文化熏染等手段來促使供應鏈中各個企業之間的合作與協調,同時擴大綠色產品的消費市場;

供應鏈核心企業是綠色供應鏈實施的執行者,符合綠色供應鏈要求的原材料供應商應具備環保的意識以及提供綠色原材料的能力,要確保生產材料不會對生態環境造成不良影響;制造商在生產制造時應選擇綠色環保的原材料同時做好生產制造技術的綠色化改造,致力于減少材料、生產活動等對環境的不良影響,同時優化資源的使用流程,提高其利用效率以避免企業資源的空置或浪費等。制造商還要加強與其上下游企業之間的溝通合作,了解市場需求,對獲取的數據進行整理與分析,最后依據數據分析結果制定生產計劃。由此可見,制造商是綠色供應鏈中的核心企業,能否建立其與上下游企業的緊密合作與協調關系,是實施綠色供應鏈的重要環節;

銷售商(分銷商和零售商)的作用是直接與消費者接觸,銷售產品的同時獲得市場需求的原始數據。銷售商進行在產品銷售過程中加入綠色化的銷售理念。此外,通過建立綠色的分銷渠道,回收不合格產品以及廢棄物,達到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和節約資源的目的。

回收商的主要作用是收回廢棄物和損壞產品。這是綠色供應鏈核心思想的體現,也是供應鏈企業減少環境破壞、提高資源使用效率的重要措施;消費者是消費系統的主要構成部分,在供應鏈中,消費者有義務在使用后將產品廢棄物交到專業的回收機構,從客戶端避免產品對環境造成的負面效應,延續可回收材料的使用壽命。當綠色產品投入消費市場后,人們會受到社會文化和自身消費習慣以及政府相關政策法規等因素的影響產生不同的消費偏好

參考資料及綠色供應鏈相關報告:

[1]張麗莎.綠色供應鏈視角下的房地產企業供應商選擇研究[D].河南:鄭州大學,2021.

中國綠色供應鏈聯盟:中國綠色供應鏈發展報告2019(138頁).pdf

IPE:2020綠色供應鏈CITI指數年度評價報告(39頁).pdf

IPE:2021綠色供應鏈CITI指數年度評價報告(18頁).pdf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間
上一篇:地緣經濟
下一篇:無人零售
客服
商務合作
小程序
服務號
折疊
午夜网日韩中文字幕,日韩Av中文字幕久久,亚洲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最新中文字幕在线视频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