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據《2020年中國都市圈擴張潛力報告》[2],我國的都市圈可分為成熟型、擴張型、潛力型與培育型四大類型
(1)成熟型都市圈主要以四大一線城市為主,這類都市圈,由于中心城市經濟發達,產業集聚,生活成本也相對較高,人員通勤和產業集聚已經向周邊地區大量擴散,城市邊界明顯突破了行政區劃。在這些都市圈,中心區與周邊區域的聯系,進入了空間上從“點狀擴散”到“網狀發展”,新增人口的聚集地已經主要集中在城市外環,公共服務均等化也開始進入落地階段,產業聯系從外溢-承接關系開始向合作共建關系演變。
(2)擴張型都市圈,其中心城市以發展較快、首位度較高的省會城市和直轄市為主,其中既有成都、武漢這種高首位度的省會城市,也有南京、杭州這樣首位度相對較低的城市。這些都市圈的最大共同特征是中心城市發展較快,在吸引了大量人口流入的同時,已經發展到“外溢階段”,周邊空間毗鄰、交通條件較佳的區域,開始成為承接第一輪產業和人口外溢的主要板塊。這類都市圈以杭州、南京、武漢、成都為典型代表。
(3)潛力型都市圈,這類都市圈的中心城市也是城市群內部的區域中心城市,總體發展水平良好,但往往在產業發展狀況、公共服務水平、交通、人口結構等某一領域存在短板,部分城市還在省內、同區域內面領著同等量級甚至更發達城市的競爭,因此對周邊區域的拉動輻射能力不如擴張型都市圈的中心城市,尚未突破自身行政邊界,但一旦補齊短板,其中心城市的發展潛力巨大。這類都市圈以寧波、福州、濟南、天津等為代表。
(4)培育型都市圈,這類都市圈的中心城市,雖然也是省會城市,但中心城市及其周邊區域的整體經濟實力不夠強,經濟聯系較弱,部分中心城市所在的區域還面臨著人口流出和人口老齡化問題。此類都市圈的發展,還需要優先解決城市經濟發展的問題。

2、根據清華大學中國新型城鎮化研究院組編的《中國都市圈發展報告2021》,從2021年都市圈綜合發展質量評價得分來看,我國都市圈發展水平的三個層級依然分明,可分為成熟型、發展型、培育型三類。
(1)成熟型都市圈有6個,包括廣州都市圈、上海都市圈、杭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北京都市圈、寧波都市圈。
(2)發展型都市圈有17個,包括天津都市圈、廈門都市圈、南京都市圈、福州都市圈、濟南都市圈、青島都市圈、合肥都市圈、成都都市圈、太原都市圈、長沙都市圈、武漢都市圈、西安都市圈、鄭州都市圈、重慶都市圈、昆明都市圈、長春都市圈、沈陽都市圈
(3)培育型都市圈有11個,包括呼和浩特都市圈、銀川都市圈、石家莊都市圈、大連都市圈、南昌都市圈、貴陽都市圈、烏魯木齊都市圈、西寧都市圈、哈爾濱都市圈、蘭州都市圈、南寧都市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