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當前位置: 首頁 > 三個皮匠報告百科 > 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

目錄

鄉村振興是什么

黨的十九大報告首次闡釋了鄉村振興戰略概念,肯定了農業農村發展問題的關鍵價值與重要地位,認識到其屬于國計民生的根本所在?!吨腥A人民共和國鄉村振興促進法》第二條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開展促進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等活動。只有科學應對,統籌發展,才能促進三農的發展,才能夠真正意義上為鄉村振興掃平阻礙。習近平主席正是肯定鄉村振興戰略在“三農”工作的核心地位,指出應當進一步實現“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2021年發布的中央一號文件,明確了新發展階段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現鄉村的現代化。十四五規劃也強調要進一步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快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反映了鄉村振興戰略的豐富內涵。

(1)“產業興旺”,就是要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延伸農業產業鏈、價值鏈,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產業發展不起來,鄉村振興就缺乏根基,無從談起。

(2)“生態宜居”,就是要適應生態文明建設要求,因地制宜發展綠色農業,促進農村生產、生活、生態協調發展,是鄉村振興的內在要求,體現了廣大農民群眾對建設美麗家園的追求。

(3)“鄉風文明”,就是要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文明新風,全面提升農民素質,打造農民的精神家園。是鄉村振興的緊迫任務,滿足農民的精神需求,讓農民“既過上好日子、又活得有面子”。

(4)“治理有效”,要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確保廣大農民安居樂業、農村社會安定有序。是鄉村振興的重要保障。實現鄉村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現代化,讓農村既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

(5)“生活富?!?,就是要努力保持農民收入較快增長的勢頭,讓廣大農民群眾和全國人民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是鄉村振興戰略的根本。即徹底解決農民的溫飽問題,向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邁進。

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

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首次提出的戰略,并作為七大戰略(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鄉村振興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軍民融合發展戰略)之一寫入黨章。在2017年底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鄉村振興戰略多次作出重要論述。2019年3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河南代表團審議,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做好“三農”工作作出進一步重要部署。他指出,農業農村現代化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目標,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是總方針,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是制度保障。這一系列舉措緊密銜接,完善了鄉村振興的頂層設計,強化了政治和組織保障。

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的基本內涵

鄉村振興戰略是一項綜合性、系統性工程,涵蓋了農業農村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1)要推動鄉村產業振興,以產業化的發展來實現全民共同富裕。

(2)鄉村人才建設,農村建設中的人力資源擺在突出地方,加強對農村人才發展的支持,加強對鄉村建設者的培養,讓人才回饋家鄉的愿望得以實現,讓回報家鄉的人才專心、安心、更有信心,為鄉村發展貢獻一份力,鼓勵各類人才在鄉村的廣闊天地大有作為、大施所能、書寫理想抱負。

(3)鄉村文化建設,深入踐行以愛國主義精神為核心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鄉村人才建設,弘揚社會主義鄉村文化旋律,豐富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形成鄉風文明、家風優良、民風質樸、創新文明新風尚。

(4)要保障鄉村生態環境,將綠色原則深刻融入現代化鄉村發展中,踐行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的理念,綜合運用法治和自治,對鄉村環境問題綜合治理,建立綠色、和諧、美好、美麗的鄉村家園

(5)鄉村組織建設,以基層黨組織為中心推動村民自治組織建設和發展,倡導新型農民合作社等經濟合作新組織,使村民在鄉村活動中有法治保障、人人參與、黨政指導,使鄉村更加活力有序、穩定和諧。

十八大提到了“美麗中國”,鄉村振興和“美麗中國”有一定關聯,重點突出的是生態文明建設在我國社會中的特殊地位,突出了生態文明建設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意義,強調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過程中必須重視對生態環境的保護。這一理念,與鄉村振興中的“鄉村生態振興”相呼應。同時,扶貧作為美麗中國建設的重要一環,在2020年取得脫貧攻堅偉大勝利的當下,要鞏固和穩定脫貧成果,這與鄉村振興的總要求相呼應[1]。

鄉村振興戰略的目的

在實施目的方面,鄉村振興的最終目標,是在實施過程中,不斷地讓村民參與到鄉村的發展中并從中得到受益,從而,使農村的發展問題和農民的就業問題得到解決,使鄉村的群眾都能長期地、穩定地增加收入,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在實施原則方面,對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過程,

首先,在對農村的領導方面要把黨放在首位。將三農的發展問題擺在前面,要明白農民才是鄉村振興的核心。另外,鄉村振興戰略順利實施,要做到鄉村與城市發展的有機統一,做到尊重自然規律,共同發展。鞏固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對第二輪土地承包延長三十年。要保證國家的糧食安全,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深入推進農村基層工作,培養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工作隊伍。

鄉村振興戰略的總體要求

(1)指導思想

我們要以習主席新時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向導,認真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強化黨對鄉村戰略的指導地位,確保穩中求進。必須要做好農業與農村發展放在首位,以鄉村振興戰略的總要求為基礎,完善政策體系,建成城市和鄉村融合發展的樣態,全面促進現代化涉及鄉村的發展。另外,要對農村的相關制度進行鞏固和完善,對政策進一步健全。對鄉村的經政文社生建設,要持續推進。只有這樣,才有利于國家現代化大目標。走鄉村振興之道路,對農業進行產業升級,對農民職業重新定位,對農村美麗家園全面建設。

(2)目標任務

第一個階段是2020年之際,提高農業的綜合生產力,完善農業供給體系,推動鄉村的第一、第二與第三產業綜合發展。拓寬億萬農民的財富創造渠道,縮短城鄉居民的各項差距?;緦崿F鄉村的貧困戶脫貧,實現貧困縣擺脫貧困,區域性整體貧困徹底解決。深入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明顯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推進美麗宜居鄉村建設。進一步加強城市和村鄉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初步建立城鄉融合發展體制。逐步增強鄉村對人才的吸引力。鄉村生態環境得以好轉,生態服務能力得以提高。進一步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以黨組織為核心,進一步完善鄉村治理體系,相關部門確立鄉村振興的思路和舉措。

第二個階段是到2035年,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根本性地改善農業結構,提高農民的就業質量,進一步緩解貧困現狀,邁出共同富裕的堅實步伐?;緦崿F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完善城鄉融合發展體制。鄉風文明到達新高度,鄉村治理體系達到新的階段。鄉村生態環境得到好轉,基本實現鄉村的美麗宜居。

第三個階段是2050年之際,鄉村振興戰略全面實施,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美好格局。

(3)基本原則

第一,堅持黨管農村工作。毫不動搖地堅持和加強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健全黨管農村工作領導體制機制和黨內法規,確保黨在農村工作中始終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為鄉村振興提供堅強有力的政治保障。

第二,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把實現鄉村振興作為全黨的共同意志、共同行動,做到認識統一、步調一致,加快補齊農業農村短板。再次,堅持農民主體地位。充分尊重農民意愿,切實發揮以農民為主的鄉村發展,最大限度的調動農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把維護農民群眾根本利益、促進農民共同富裕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促進農民持續增收,不斷提升農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第三,堅持鄉村全面振興。準確把握鄉村振興的科學內涵,挖掘鄉村多種功能和價值,始終牢記“五位一體”,注重協同性、關聯性,整體部署,協調推進。堅持城鄉融合發展。堅決破除體制機制弊端,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推動城鄉要素自由流動、平等交換,使得鄉村的現代化和鄉村的發展保持一致,城市農村一體建設加快推進。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做到節約、低碳、環保的一體化,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嚴守生態保護紅線,以綠色發展引領鄉村振興。

第四,堅持因地制宜、循序漸進??茖W把握鄉村的差異性和發展走勢分化特征,做好頂層設計,注重規劃先行、突出重點、分類施策、典型引路。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不搞層層加碼,不搞一刀切,不搞形式主義,久久為功,扎實推進[2]。

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重要意義

(1)補齊短板,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農業和農民問題是國民經濟和民生的根本問題。只有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徹底解決“三農”問題,才能全面完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弊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廣大農村,特別是經濟社會發展滯后的中西部農村地區,是最重要,也是最困難的。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最艱巨,最艱巨的任務是農村,特別是貧困地區。沒有農村小康社會,特別是貧困地區沒有小康,就沒有全面的小康社會?!敝挥泄餐窒斫洕蜕鐣l展繁榮的成果,包括廣大貧困農村,特別是貧困落后地區,實現城鄉協調發展,才能真正實現小康社會。鄉村振興戰略適應中國發展的階段性特點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歷史定位要求,為補齊短板發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重要保障。

(2)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全面建設提供保障。目前,我們正處于“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銜接時期,我們也必須借此機會開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特別是農業現代化,是全國各族人民期待已久的美好愿望。農業和農村現代化作為現代化的有機組成部分,在整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中國不僅基礎薄弱,而且人口眾多,農業和農村的現代化非常難以實現??梢哉f,農業現代化能否如期實現,與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全面實現直接相關。從這個意義上說,鄉村振興戰略與農業和農村現代化的整體形勢以及整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有關。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促進農村經濟快速發展,促進農村社會治理和生態環境的全面進步,提高農民的整體素質,它不僅可以為順利實現農業和農村現代化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而且可以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全面建設提供保障。

(3)它為解決新時期社會主要矛盾提供了路徑選擇。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的問題在“三農”問題上顯得尤為突出,這不僅凸顯了城鄉發展的不平衡,也說明了不同地區之間農村發展不平衡的現象也很明顯。一方面,與城市相比,除經濟發展滯后,農民收入低,農業基礎薄弱外,廣大農村的發展差距更加明顯,社會事業發展與城市之間的差距也更加突出。尤其是優質的公共服務資源、設施,如教育、醫療等,這些都是在農村地區尤其是西部地區農村幾乎體驗不到的的。另一方面,東部,中部和西部村莊之間存在很大差距。為此,《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將“堅持城鄉融合發展”作為新時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基本原則之一,可以看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為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提供了路徑選擇,更進一步解決了新時期社會的主要矛盾[3]。

鄉村振興發展路徑

(1)以農業為基礎,聚焦特色產業,發展新產業,促進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

十九大報告指出,構建現代農村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堅持生態綠色發展理念,提高農業發展水平,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產業是鄉村發展的基礎,要找準特色產業,確定發展方向,因地制宜,加大對高附加值產品的生產和加工,延長產業鏈。針對有特色產業、旅游基礎的鄉村,充分發揮其資源優勢,推進農業與工業、互聯網、旅游、養老等深度融合,建設現代新農村。

(2)注重鄉村鄉土性,復興鄉土文化

進行鄉村建造過程中,堅持對傳統村落文化的保護、對原始風貌和生態質地的保存、對鄉村社會價值體系和集體情感記憶的保留,深入挖掘鄉村故事和文化基因,通過短視頻、直播等現代手段,運用好鄉村鄉土資源,打造有吸引力的、富足的、歷史悠久的鄉村,使鄉村成為守望鄉愁的重要場所

(3)創新鄉村治理體系,提升干部水平,借用外部力量

一是把選好、用好、管好鄉村干部隊伍作為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關鍵來抓,開展領頭雁培養工程,培育優秀農村黨組織書記,培養本地鄉村人才,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鄉村干部隊伍,推動其在鄉村振興中發揮“領頭雁”的示范作用。二是挖掘鄉賢在親緣、人緣、地緣上的優勢,鼓勵他們以自己的道德、財富、技能力量參與鄉村治理。充分發揮協會等新型社會組織在鄉村治理中的作用,整合人力、財力和物力資源,撬動社會力量,助力鄉村治理,確保鄉村社會充滿活力,安定有序。

(4)吸引社會力量參與鄉村建設,樹立鄉村經營理念

實現鄉村振興,政府應積極發揮主導作用、農民應提高自身素質和專業技能,勤奮勞動,同時,全社會應給予農村更多的關心和支持。多方面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和支持,能夠為鄉村建設提供重要力量和重要資源。積極引導社會資金和技術力量向新農村建設傾斜,注重做好“三結合”,一是與農村產業發展相結合,二是與提升新農村建設水平相結合,三是與鄉村經營管理相結合,充分利用土地、資本、科技、人才、信息等現代要素,全方位激活農村市場、激活生產生活要素、激活鄉村振興主體,增添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新動力[4]。

參考資料:

[1]郭蘇瑩.鄉村振興下鄉村法治與自治的路徑探究

[2]魯廣鵬.新時代“鄉村振興戰略”的法治保障研究——以行政法為視角

[3]李嬋娟.鄉村振興中鄉村治理的模式探索——以豐城市曲江鎮“115”工程為例

[4]呂云.鄉村振興發展質量評價與路徑啟示——以山東省新泰市西張莊鎮為例

鄉村振興相關報告:

中國鄉村振興發展報告(2021)(330頁).pdf

巨量引擎:文化賦能旅游旅游振興鄉村-2021年文旅行業專題報告(25頁).pdf

SFC&;21世紀經濟報道:中國鄉村振興之路白皮書(2021)(77頁).pdf

中商產業研究院:北京市“十四五”時期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規劃(44頁).pdf

中商產業研究院:2018中國鄉村振興旅游業市場前景研究報告(49頁).pdf

【研報】建筑行業:2035年目標建成70萬公里立體交通網鄉村振興支撐農村基建需求-210228(45頁).pdf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間
上一篇:特色農業
下一篇:移動電競
客服
商務合作
小程序
服務號
折疊
午夜网日韩中文字幕,日韩Av中文字幕久久,亚洲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最新中文字幕在线视频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