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當前位置: 首頁 > 三個皮匠報告百科 > 知識經濟

知識經濟

目錄

知識經濟是什么

1996年,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定義知識經濟的的概念為:知識經濟是指以知識和信息的生產、分配和使用為基礎的經濟。

知識經濟時代,指的就是以知識運營為經濟增長方式、知識產業推動社會發展,知識經濟成為新的經濟形態的時代。從20世紀中葉,人類社會進入了以知識的生產、傳輸和利用為主要特征的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經濟時代是以知識這種虛擬化的投入為主的經濟等。知識這種無形的資產的投入在社會經濟繁榮中起至關重要的作用;在經濟全球化條件下催生了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的實踐運用并帶來的巨大財富是知識經濟成長為這個時代主流的關鍵因素之一;知識經濟時代是以知識創造經濟價值與社會價值為導向的。尤其是科學知識和技術知識方面的知識,這兩方面的知識在社會經濟繁榮向上的過程中發揮著作用,也將其可以視為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歷史產物,同樣也是新的社會形態以知識高效率產生新的知識的產物[1]。

知識經濟

知識經濟的產生與發展

知識經濟時代的產生20世紀50年代末,美國經濟學家弗雷·麥克盧普提出,從1947年到1958年,知識產業以平均每年10%的速度增長,是國民生產總值(GNP)的兩倍。1958年,美國知識產業產值占GDP的29%(136436億美元)。雖然克拉克·克爾,在他的著作《大學的作用》,夸大了統計口徑中使用的結果,但他首次定義了新的行業新興產業結構調整的“知識產業”,視教育、研發、信息設備、信息服務和通信媒體五知識產業。構件是知識經濟領域的一大貢獻。

隨著被西方學者視為“為科學時代設計新世界的藍圖”的未來學者研究的蓬勃發展,20世紀80年代初,“知識經濟”的新概念逐漸清晰起來。阿爾文?托夫勒在他的杰作《第三波》中,稱農業革命為人類歷史上“第一波”的創新變化,工業革命是“第二波”,而主要的技術和社會變革始于1950年代中期,被視為人類的“第三次浪潮”變化,是新文明的開始。這本書預測,很多事情將會出現,比如靈活的制造業,兼職工作的擴張和非大眾媒體。以計算機、電子、信息和生物為基礎的新產業(他稱之為經濟的“新制高點”)將大量涌現。

1986年,Forrest在《高科技社會》一書中提出了“高科技經濟”的概念。他認為信息技術作為知識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1990年,托夫勒在他的書中強調“知識已經從金錢的附屬物質進化到力量的本質,知識是終端放大器”;“最高質量的權力來自于對知識的使用?!贝送?,在這一時期,西方學者出版了一系列書籍,并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

20世紀90年代初,美國信息學研究所(American Institute of Informatics) 出版的《1993-1994年期刊》指出,知識和信息技術正在取代傳統能源,成為財富創造的關鍵要素。對“知識經濟”這一新概念的準確運用是1994年C.Winslow和W.Brahma合著的《未來工作:知識在知識經濟中的應用》一書,該書揭示了知識的經濟學性質。

1996年,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定義知識經濟的的概念為:知識經濟是指以知識和信息的生產、分配和使用為基礎的經濟。

知識經濟的內涵

當人類把80%的勞動力轉向以知識為中心的服務產業,也就是只需要20%的勞動力就足可以生產出人類所需要的工業和農業等物質產品的時候,人類便進入了知識經濟時代.可見,知識經濟不僅僅是一個新興的產業,而且是一個經濟時代的標志,知識經濟是工業經濟高度發達時代的產物。工業化、信息化和知識化是現代化發展的三個階段,創新是知識經濟發展的動力,教育、文化和研究開發是知識經濟的先導產業,教育和研究開發是知識經濟時代最主要的部門,知識和高素質的人力資源是最為重要的資源

知識經濟的“知識”,是一個已經拓展的概念。它包括:

是什么的知識(Know-what),是指關于事實方面的知識。

為什么的知識(Know-why),是指原理和規律方面的知識。

怎么做的知識(Know-how),是指操作的能力,包括技術、技能、技巧和訣竅,等等。

是誰的知識(Know-who),是指對社會關系的認識,以便可能接觸有關專家并有效地利用他們的知識,也就是關于管理的知識和能力。

數字化、網絡化、信息化——為人類信息共享,高效率地產生新的知識,或者說提高知識生產率,提供了堅實的技術條件,并最終推動人類社會進入知識經濟時代。在知識經濟時代,不是不要“物質”,而是獲得“物質”的方式發生了根本的變化。變得更容易、更方便、更便宜、更好。發展知識經濟,更不是輕視或削弱工業和農業經濟。知識經濟一方面是一個繼工業、農業之后的新興的主產業,而另一方面,反過來又深刻地影響著傳統的工業和農業,促進工業和農業進一步現代化、知識化

知識經濟的特點

(1)知識經濟是一種信息化經濟

知識經濟是一種信息化經濟。在知識經濟時代由于信息技術完整的開發程序,信息處理的價格會降低,特別是“數字融合”的通信技術會加速國際網絡的進程。第二次革命發生在信息和知識的創建、存儲、學習和使用過程中,從而極大地提高商業化知識和信息的能力。信息和知識在制造業服務中的應用加快了世界經濟增長的步伐。經濟的發展越來越離不開信息技術的發展。生活中的每一個環節都伴隨著信息的獲取、加工、傳輸、儲存和使用。

(2)知識經濟是一種網絡化經濟

在進入知識經濟時代的同時,人類正從兩方面經歷著信息化的根本性變革:一是信息化為企業和市場之間的聯系提供了一座橋梁。另一方面,信息技術從大型機對信息的處理和發布指令發展到個人計算機成為信息形成、處理、發布和傳輸的主要工具,促進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信息的水平協調與合作,使企業可以很容易地通過互聯網與世界上幾乎所有的大公司交換信息;他們可以很容易地通過互聯網向所有用戶介紹他們的公司,宣傳他們的公司和產品。

(3)知識經濟是一種創新型經濟

創新是經濟增長的動力,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與傳統的農業經濟和工業經濟時代相比,知識經濟時代的技術創新速度將大大加快,技術創新已成為經濟增長的最大驅動力。知識經濟正在逐漸主導國際經濟,在這個過程中,新技術會不斷涌現、落后技術被迅速淘汰。在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的競爭力取決于其技術的創新能力。根據科學家的研究,20世紀初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20%,80年代為70%-89%,信息高速公路網建成后,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將提高到90%。這表明,在知識經濟時代,技術和產品的生命周期日益縮短,沒有創新,只能被淘汰。因此,為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企業要多方面培養知識經濟時代所需要的創新人才。

(4)知識經濟是一種以智力為支撐的經濟

知識經濟又被稱為智力經濟,在知識經濟中,智力和知識以及高新技術等無形資產對社會進步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智力是特定的人才和技術所體現的創造性和拓展能力,是企業擁有的一種資本,決定著企業未來的競爭優勢。世界各國越來越重視對員工智力的開發。一方面,通過各種方式使員工不斷獲取新的知識;另一方面,提倡企業或組織的人性化管理,營造一種讓員工快樂和諧的企業文化和工作氛圍。它還強調對員工的物質鼓勵,注重員工的精神激勵,使員工愿意為組織工作,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

(5)知識經濟更加重視開發人才的潛能

知識經濟時代,產品更新換代的速度越來越快,創新精神逐漸成為社會的靈魂,知識經濟時代最需要的,是擁有創新精神的高新技術人才。因此企業想要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立于不變之地就必須加大對人才的投資,從而開發人才的創新潛能,使他們不斷地投入時間和精力促進產品的創新。企業只有重視開發人才的創新潛能,不斷培養擁有高新技術的人才,形成人人主動創新的環境,才能適應經濟時代的特點,實現長久的發展[2]。

知識經濟的衡量指標體系

(1)OECD的知識經濟測度基本框架

OECD專家在已有的定義上,建立了反映知識經濟時代國家創新體系的指標體系。 這套框架體系主要反應了如下三個方面:知識投入、知識產出和知識網絡。

①衡量知識投入主要依據以下幾類指標:研究與開發經費;但知識投入除了正式 的研發經費之外,更多的是非正式的職業交流和使用者的經驗,因此,還包括外國直接 投資、單位勞動成本、信息經濟的基礎設施、創業投資等。

②衡量知識產出的方法一般有三種:a.專利與高技術產業產值。b.R&;D產業密集 度。包括計算機與因特網、專利分布、高科技產業的貿易地位、ICT創新等。c.科學與 技術。包括科學文獻發表篇數、創新產出、技術收支余額等。

③測度知識網絡。在知識經濟中,知識在網絡中的創造過程和分配擴散能力指標 都是關鍵因素,主要通過技術市場合同成交額來體現。

(2)其他知識經濟指標體系

亞太經合組織(APEC)于2000年也 提出了知識經濟指數狀態指數KSI,該體系將知識流動劃分為知識的獲取、創造、傳播、 使用四個階段,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相應的知識經濟指標。美國國家科學院對知識的評 價主要集中在知識的創造、吸收、擴散、應用等方面。我國國家信息化中心也提出了中 國信息化水平綜合指數,主要包括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信息網絡建設、信息技術應用、 信息產業發展、信息化人才、信息化發展政策6個方面,累計25個指標[3]。

知識經濟對企業管理的影響

1、對管理方式的影響

知識經濟在不斷豐富企業理念的同時,也讓管理方式發生著變化。首先以往管理方式主要是機械控制,忽略了人的主動性以及主觀性,知識經濟是對管理方式進行合理創新,根據人們實際的需求找到和策略需要相聯系的關系。所以,在知識經濟背景下,創新可以帶給經濟新的增長點。其次,在企業傳統的管理當中,使用的“金字塔”管理方式,但是在知識經濟時代采用的則是網絡型的管理方式,因為知識經濟時代計算機網絡被廣泛普及以及采用,減少了管理的層級,也就是企業信息傳遞的速度加快,并且減少了傳統管理中比較消極的因素。

2、對企業理念的影響

因為知識經濟不斷不進步與發展,企業理念也隨著發生著變化。企業首先考慮的不再只是所需要投入的土地、勞動力、財力等,更重要的是技術與知識,具體來說就是知識性的企業核心競爭力。企業以往在資產方面只有固定資產和流動資產,但是在經濟時代背景下,主要的資產就是知識資產,而知識資產主要在以下幾方面體現:(1)經營理念:良好的口碑、齊全的服務、特色的品牌等;(2)發明專利:商標注冊、出版權等;(3)管理方式:企業文化和信息系統等內在資產。

3、對企業競爭的影響

在知識經濟背景下,企業的競爭優勢以及核心競爭力會發生許多變化,從資源占有、生產、開發等方面變成創造、治理資產、資本配合等。企業之間的競爭力也從財力的競爭變成了人力的競爭,員工素質的高低決定著企業發展的好壞,企業如果想長久的發展并在經濟市場的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就需要不斷提高員工的素質以及水平,讓其和企業發展目標相符合。

4、對企業人員的影響

知識經濟以高科技為支柱,核心理念為知識以及創新。假如企業勞動者的素質不高,尤其不具備創新精神以及沒有辦法使用新技術,那么企業很難有持久的經濟市場競爭力。因此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有著一個明顯的特點:知識型勞動者逐漸從幕后走到幕前,變成了決定生產以及管理的主體人員,人力資本或者是知識儲備已經變成了改變經濟系統的明顯變量。這主要在以下幾方面體現:第一,白領人員數量遠遠多于藍領人員,并且白領人員內部有許多十分復雜的分工。據相關調查顯示,美國白領占所有勞動者的50%以上,藍領僅占不到29%。第二,企業素質越來越高,員工的知識水平與就業起點以及工作薪資具有直接的關系,個人知識結構決定著就業的方向并且決定著工作中進步的程度。

5、對生存環境的影響

知識經濟時代改變了企業的生存環境,具體如下:第一,經濟增長并不再僅僅依靠經濟資源,而是更加依靠知識資源,企業知識資源和傳統管理不同,具有復制性以及反復消費性等。第二高科技產業的快速崛起,一方面讓企業提供產品以及服務的知識含量得到增加,進一步擴大了企業提供產品以及進行服務的難度,也讓企業經營與管理變得更加復雜;另一方面為企業的改革以及發展提供了保證以及可能性,網絡虛擬企業等管理形式對傳統管理造成一定程度的沖擊。第三,現在客戶需要的不僅僅是產品質量,還需要企業提供良好的服務,這也是企業面臨的另一競爭;而市場競爭在經濟背景下邊的更加激勵。企業之間激烈的競爭就會讓企業和供應商、客戶之間不斷擴大合作,合作競爭變成了企業新的經營戰略[4]。

參考資料:

[1] 馬肖.知識經濟時代工程知識的特征研究.

[2] 李熙娜.知識經濟時代Z市某高新技術產業集團公司人力資本投資的激勵措施研究

[3] 溫雪. 中國西部地區社會資本對知識經濟發展的影響研究

[4] 陳姝,李恩志. 面向知識經濟的國有企業人本管理分析[J]. 知識經濟,2021,572(11):68-69.

本文由@Y-L發布于三個皮匠報告網站,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間
上一篇:內容付費
下一篇:?私募股權投資
客服
商務合作
小程序
服務號
折疊
午夜网日韩中文字幕,日韩Av中文字幕久久,亚洲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最新中文字幕在线视频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