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當前位置: 首頁 > 三個皮匠報告百科 > 環境會計信息披露

環境會計信息披露

目錄

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是什么

環境會計就是依據國家相關法律法規,運用傳統會計學的原理與方法,主要采用貨幣進行計量。旨在對公司在會計年度內發生的關于環境保護,環境控制以及環境污染的相關情況作出說明。便于投資者作出相應合理決策。環境會計有別于傳統會計,它將視角轉向生態環境,期望通過相關環境信息的記錄,使人們更加注重周圍環境的保護,實現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從核算的主體來看,環境會計又可進一步劃分為宏觀環境會計和微觀環境會計。宏觀環境會計主要將視角立足于國家,著力于對國民經濟和國家自然資源進行相關核算,其服務對象是國家;而微觀環境會計主要是將視角立足于公司,著力于核算本公司的生產經營活動對環境產生的影響,其服務對象是公司以及廣大投資者。

環境會計信息披露,主要是指企業在特定的會計核算單位內,將與其生產經營活動密切相關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給其他企業利益相關者、政府、社會公眾等信息使用者,便于其掌握企業環境事項與信息,在決策時有所參考。對企業自身來說,企業積極開展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工作,不僅可以幫助企業管理人員系統地、全面地掌握企業相關環境事項及信息,發現問題并且解決問題,提高管理決策的有效性,并且這也是企業積極承擔社會風險責任的一種體現,可以提升企業正面形象。對企業外部信息使用者來說,我國社會公眾和政府相關環保部門等信息使用者就能更快速地獲取到信息,進而政府和國家就可以根據各企業自身的經營發展狀況與環保治理實際情況,健全相應政策和法規,完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體系。

環境信息披露

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分類

與環境會計類似,根據會計主體的不同,可將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分為政府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和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

(1)政府環境會計信息披露主要是政府和國家對環境治理的成果進行數據化,說明化的展示。屬于宏觀層面的信息披露,主要是通過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加以展示。

(2)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主要是公司作為主體,在本會計年度內對公司的環境管理,降污減碳,高效節能,以及對國家相關環保政策的落實進行詳細的說明

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方式

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方式通??煞诸悶榄h境會計報告和補充環境會計報告兩種方式。

(1)環境會計報告又稱獨立報告,它獨立于財務報告之外,單獨對公司自身的環境會計信息編制環境資產負債表,環境利潤表以及環境現金流量表進行匯報。它能將公司相關的環境信息更加集中,便于報表使用者加以掌握公司環境信息。但是由于它是獨立于財務報表,相應人員的設置以及成本會略高。就現階段的發展情況而言,更提倡公司通過環境會計報告進行相關信息披露。

(2)補充環境會計報告依附于財務報告,在財務報告中增加相應的環境信息,這樣的優勢是使得投資者能更有關聯性的了解該公司,而不是單獨片面的了解公司。但是由于補充環境會計報告依附于財務報告,所以在環境信息的查找中會略微復雜。按照披露位置進行劃分,補充環境會計報告可分為表內披露和表外披露。其中,表內披露是指將環境會計信息直接增添在財務報表中,增加相應的一級科目與二級科目,不進行單獨的列示說明。而表外披露是指將環境信息在財務報表之外進行披露,一般是通過增加附表,以及發布可持續發展報告或者社會責任報告進行披露,這種表外披露使得信息分布不全面,不利于投資者全面了解公司的環境信息。

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目標

(1)決策有用觀:為了提高決策的準確性,信息使用者在制定與企業生產有關的決策時,通常會考慮其活動對環境的影響情況。決策有用觀主要強調基于信息使用者的決策需求披露環境會計。

(2)受托責任觀:企業管理層作為受托人,對委托人負有按委托代理契約約定的經濟受托責任。重污染企業都應堅持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承擔起保護環境的責任。企業的管理層應樹立起節約資源與環境保護的意識,定期對環境會計信息進行披露。通過披露向社會公眾和各利益相關者報告企業履行環保責任義務及環境績效的情況,以便取得社會各界的信任。

(3)期望價值觀:重污染行業在過去長期的發展中為我國經濟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但同時也引發了一系列的環境問題。因此企業要積極履行環保責任,創新環保技術,堅持綠色經營之道,確保企業所披露會計信息的客觀性與主觀性。這不僅是企業塑造良好的社會形象、價值、聲譽的需要,更是滿足社會期望的需要

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原則

(1)全面性原則:會計主體在年度終了,不僅需要對本年度內公司的財務數據進行披露說明,同時公司也要對相關的環境會計信息進行披露,使得利益相關者能全方位的了解公司,不僅僅是要關注公司的財務數據,現金流量。更需要將關注的焦點放在環境上,環境污染雖不是立竿見影,一蹴而就的,但卻是潛移默化,深遠持久的,因此我們的眼光不能僅僅著眼于當下,更要考慮到未來的長久發展,因此關注環境會計信息是必要的。同時也是急迫的。

(2)主動性與義務性相結合原則:根據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公司必須對本年度內造成的污染物排放,以及環境污染進行義務強制的披露,給公司設置相關信息披露的最低標準。與此同時,公司也需要充分法規主觀能動性,自覺主動的進行其他相關信息的披露,積極的履行社會責任與社會義務,使投資者及相關利益者更加全方面的了解本公司的相關信息,同時督促并鼓勵公司不斷進行技術革新,加大力度進行環境治理,使環境與社會實現協調可持續的發展。

(3)成本效益原則:公司若想持續生存并在其基礎上發展,就需要考慮成本與收益之間的大小關系,只有在收益大于成本時,公司才有資金進行后續的發展。環境會計信息披露也是一樣,目前國家對于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沒有相關規定,因此公司可自主決定披露的范圍。根據成本效益原則,公司此時會充分考慮成本與效益之間的關系,當效益大于成本時,公司會積極主動進行相關信息的披露。如果公司考慮到相關信息的披露不僅不會帶來效益的增長,反而會產生不良的社會影響,此時的公司需要重新評估該環境會計信息是否值得披露。

(4)公平性原則:目前來看,我國目前關于環境會計信息還有待研究發展,并且國家目前未出臺相應的披露標準進行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因此為了公司能公平的披露環境信息,國家應制定相應的披露標準作為準繩,要求公司務必進行相關環境信息的披露,使廣大投資者更更加全面的了解公司的發展[1]。

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內容

環境會計信息可以劃分為環境財務信息和環境績效信息兩大類。

1、環境財務信息

環境財務信息本質是定量環境會計信息,具有以下幾個特點:采用貨幣形式表現、反映企業環境經濟活動產生和變化趨勢、通過企業財務報告來揭示、以財務信息為主。

環境信息披露

(1)環境資產

環境資產指的是企業核算其擁有或控制的與環境有關的事項,在未來發展中可能給企業創造利益的環境資源。環境資產須滿足可計量性,無法計量的環境資源如陽光、空氣等不屬于環境資產的核算范圍。環境資產主要涉及企業與環境保護或環境治理相關的機器設備、研發技術等賬面價值、折舊攤銷以及符合資產確認條件的可予以資本化的環境成本等。

(2)環境負債

環境負債可理解為與環境行為相關的且符合傳統會計負債特征的環境義務。企業破壞與污染環境的行為是持續性的,因此企業除了有義務修復與治理當下的環境污染,為其行為進行賠償并接受罰款外,同時還要履行未來可能發生的義務

(3)環境成本

企業修復與治理環境并為預防環境污染和保護環境等環保目的所產生的費用支出都可稱為環境成本?;诃h境成本出現的時間,可將其分為如下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事前環境成本,比如企業為了研發環境保護項目所支出的成本、投資治理污染工程、維修環保工程設備成本等。第二部分為事中環境成本,是在生產過程中企業所形成的環境資源成本。第三部分為事后環境成本,是由于企業生產活動中出現損壞環境的問題從而導致企業必須支出的成本,比如修復治理、稅收費用、環境罰款及回收利用廢物等各環節中所形成的成本等。

(4)環境收入

一般將企業合理利用資源以及改善環境所形成的成本稱為環境收入。從某種層面上說環境成本、環境收入兩者間存在一定的配比關系。大多數企業并非是基于經營環保事業的需要而開展環?;顒?,其動因主要以社會道德、社會規范以及環保法制等各方面的原因有關。企業通過此類活動所獲得的收入都可稱為環境收入。企業通過環?;顒有纬傻漠a品銷售或提供勞務形成的收入為直接收入,包括廢棄物循環利用產生的銷售收入、資源處理收入、排污權轉讓收入等;非直接通過企業環?;顒赢a生的收入為間接收入。比如政府給予企業的環保稅收優惠、環保補貼、企業節約資源能源消耗降低的成本。

2、環境非財務信息

環境非財務信息包括環境會計政策信息以及環境績效信息。

(5)環境會計政策信息

企業環境會計政策信息的專業性較強,其主要內容應包括企業編制環境報告過程中所遵循的環境會計準則或指南、報告期間、披露范圍及政策變更等[2]

(6)環境績效信息

環境績效信息本質是定性信息,其特點為:非財務性和非貨幣性信息。其具體表現為企業為改善環境問題、維護自然生態環境,而制定的相關企業政策以及企業內部實施的一系列舉措等等。例如企業每年對環境造成影響的基本概述;對于開展的環保項目,公開其數量、具體內容、建設目標及建設情況等等;也包括企業每年在環境方面發生的安全事故及其治理情況[3]。

環境會計信息披露質量

目前對質量最為廣泛的定義是“質量是產品或服務的內在特性和外部特征的總和”,美國質量管理專家朱蘭博士和克勞斯比從顧客和生產者出發,認為質量既是產品在被使用過程中滿足客戶的需要程度,也是產品從產出到到達消費者手中這一過程符合規定要求的程度,從定義來看,質量就其本質來說是一種客觀事物具有某種能力的屬性,這些定義是對于有形產品而言的,對于信息來說,它是無形的,不能通過顏色、形狀等外觀特征來判斷,因而會通過相關性、可靠性等一些抽象指標來衡量。因此,環境會計信息披露質量,是對企業對外披露的環境會計信息的完整性、合規性和可靠性的檢驗,通過判斷其優劣程度,來滿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4]。

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原因

(1)從宏觀角度出發,對環境會計信息的披露是國家宏觀管理的要求。通過收集和分析環境會計信息,政府和其他環境保護部門可以更好地了解社會當前的環境狀況,并有針對性的采取相對應的環保措施。隨著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提出和實施,要求經濟發展必須與資源保護和生態環境保護相協調,經濟的高速發展不能建立在環境的破壞以及能源的浪費上,反之應當將節約能耗、環境保護作為經濟增長的前提,引導企業向低能耗的經營管理方式轉變。

(2)從微觀的角度來看,環境會計信息的披露也是保證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前提。對于企業管理者來說,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企業真實的環境信息,提出環境資源的利用方案,承擔社會責任,提高企業形象,最終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結合。同時,外部信息使用者可以通過信息披露了解公司的環境行為和環境保護履行情況,并以此對企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做出分析與決策[5]。

參考資料:

[1]陳德愷.SH石化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研究

[2]詹呂偉.我國化工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問題探析——以唐山三友化工為例

[3]顧釗.陜西煤業股份有限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問題研究

[4]楊婷婷.H水泥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質量研究

[5]劉言.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影響因素研究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間
上一篇:B2C跨境電商
下一篇:貨幣市場基金
客服
商務合作
小程序
服務號
折疊
午夜网日韩中文字幕,日韩Av中文字幕久久,亚洲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最新中文字幕在线视频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