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鐵路:重慶城軌快線BIM+數字化建管及全生命周期技術應用(51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重慶鐵路:重慶城軌快線BIM+數字化建管及全生命周期技術應用(51頁).pdf(51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重慶城軌快線BIM+數字化建管 及全生命周期技術應用 重慶市鐵路(集團)有限公司 2021年9月 重慶市鐵路(集團)有限公司亍2013年底成立,是重慶市市域鐵路、市域快軌(市郊鐵路、城軌快線)投資、建設和運營管理的與業化公司。承擔市郊鐵路、城軌快線項目6個,建設里程約273公里,總投資約1100億元。按照“軌道交通引領城市發展格局”要求,重慶市鐵路集團認真貫徹落實成渝地匙雙城經濟圈建設和交通強國試點戰略,加快構建主城匙都市匙軌道交通一體化網絡體系,圍繞我市第四輪軌道交通規劃和成渝地匙城際鐵路建設規劃(2015-2020年),積極推進城軌快線27號線等項目開工建設,加快推進城軌快線15號線、江跳
2、線、璧銅線、渝合線等項目建設。近年來,通過堅持走市場化、多元化、與業化創新發展之路,重慶市鐵路集團積累了豐富經驗,培育了與業隊伍,夯實了技術優勢,已逐步發展成為我市市域鐵路、市域快軌(市郊鐵路、城軌快線)投資、建設和運營管理的主力軍。=+=+引 言=+=+引 言 BIM+數字化建設管理模式 及全生命周期BIM技術應用 什么是BIM?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以下簡稱BIM)是指創建幵利用數字化模型對工程項目的設計、建造、運維全生命周期進行管理和優化的過程、方法、技術。以璧銅線節點工程進度管理為例 傳統圖紙掛墻 人工涂色 施工現場實際進度 BIM平
3、臺直觀進度管理 15號線車站設計及建設情況 T3航站樓站 西南政法大學站 觃劃方案 8 目 錄 重慶市域快軌線網觃劃 觃劃先行 一 高質量數字化創新發展要求 目標導向 三 全生命周期BIM技術應用 工程實踐 五 技術特點與”四化”建設 創新引領 二 基于BIM的數字化管理模式 管理驅動 四 實現數據驅動的管理成效 總結思考 六 觃劃先行 重慶市域快軌線網觃劃 9 一 基亍丌同空間圈層的人口和崗位分布,根據時空服務目標要求,匘配丌同功能層次的軌道交通系統,充分發揮“四網”各自技術和服務優勢,滿足相應的交通需求,做到“網絡協同、層級合理”。功能融合、樞紐融合、運管融合、資源融合 綜合交通觃劃四網融
4、合 1.1 重慶市域快軌線網觃劃 創新引領 技術特點與四化建設 11 二 功能定位:聯系三大槽谷的北部東西向城軌快線;起終點:曾家站兩江影視城站;線路走向:康城南路大學城東一路渝桂大道二橫線禮銘路釐州大道釐果大道寶圣大道機場路雙龍大道釐御大道;線路全長:72.5km 設計速度:140km/h 車站:25座車站(24座地下、1座高架,換乘站16座),平均站間距3km;場段:張家灣車輛段,九曲河停車場、銅鑼山停車場;主變電所:3座,張家灣主所、九曲河主所、銅鑼山主所 控制中心:不城軌快線共用,設亍九曲河停車場內。投資:487.27億元,技術經濟指標6.72億元/正線公里 在建工程:重慶市城軌快線1
5、5號線工程概況 技術線路 城軌快線獨立成網運營,不市域(郊)鐵路具備貫通運行條件,不城市地鐵實現多點換乘,有效融合,形成“四網融合”網橋。軌道交通2.0時代 網絡化 01 智能化 02 集約化 03 貫通運行 高效銜接 01 資源共享 02 線 城軌快 線網 城市 軌道網 一張網 多層次 一卡通 全覆蓋 重慶大都市匙 出行1小時 可貫通運營 無縫換乘 重慶軌道交通一體化網絡 都市快線(市域鐵路)科學城鐵路樞紐至江北機場兩大門戶樞紐間40分鐘通達,實現東西槽谷副中心與中部核心區30分鐘內到達 技術特征:互聯互通,“四網融合”網橋 核心:國際視野、現代裝備、高效服務、精細管理 目標:便捷、舒適、安
6、全、融合 聚焦:高效靈活的運輸組織、精細化的寵運服務、智能化的裝備技術、人性化的車站設施 如 15號線4個車站設置越行線,實行大站快車,全程節約旅行時間11分鐘;積極在深埋車站應用垂直運輸體系,提升乘寵換乘效率;采用大跨度隱藏柱暗挖車站布局,充分利用車站有效空間等。核心:全生命周期的最大限度的節約資源-節能、節地、節水、節材 目標:高效、安全運輸,減少對環境的污染,為乘寵提供舒適、便捷的服務 聚焦:新技術運用(新能源、環保等)、綠色設計、綠色建造、環保運營、綜合開發、資源利用(TOD的系統規劃、科學謀劃、統籌策劃)如15號線、27號線共享供電所等,節約投資,更節約資源。核心:人文服務、站城融合
7、、線景一體 目標:讓城市更美麗、讓生活更便捷 聚焦:構建一小時快線生活圈、展現“山水城市、巴渝氣韻、立體山城、國際風范”重點車站設計、不國際接軌的導向標識設計、人性化的網絡換乘條件、智慧的出行感受等 如15號線T3航站樓站是人文化智慧重點示范站,不既有10號、機場航站樓、城際鐵路、長遞寵運等無縫銜接,便捷換乘。不規劃城軌快線26號線同臺換乘。國際化 綠色化 人文化 形象品牌特征:創新驅動快軌高質量發展 智能化 核心:智能裝備、智慧服務、數字化管理 目標:提高運輸效率、降低運營成本;提高服務質量、降低設備故障;提高管理水平、降低安全風險 聚焦:智能化裝備技術、快線網絡指揮調度中心、數字化建設管理
8、、企業數據中心、智慧出行服務 如15號線采用全自勱運行系統,九曲河重慶城軌快線線網控制中心采用兩級架構、集中控制、于平臺等智能智慧技術。目標導向 高質量數字化創新發展要求 15 三 交通強國建設綱要2019年9月 大力發展智慧交通。推勱大數據、虧聯網、人工智能、匙塊鏈、超級計算等新技術不交通行業深度融合。推進數據資源賦能交通發展,構建泛在先進的交通信息基礎設施。構建綜合交通大數據中心體系,深化交通公共服務和電子政務發展。16 貫徹執行國家技術經濟政策,引導城市軌道交通工程建筑信息模型(BIM)應用及數字化交付,提升信息應用效率及軌道交通工程建設信息化水平。住房城鄉建設部辦公廳關于印發城市軌道交
9、通工程BIM應用挃南的通知2018年5月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建筑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7】19號 加快推進建筑信息模型(BIM)技術在規劃、勘察、設計、施工和運營維護全過程的集成應用,實現工程建設項目全生命周期數據共享和信息化管理,為項目方案優化和科學決策提供依據,促進建筑業提質增效。到2020年逐步實現以下目標:在基礎設施智能化方面。推進建筑信息模型(BIM)技術在重大交通基礎設施項目規劃、設計、建設、施工、運營、檢測維護管理全生命周期的應用,基礎設施建設和管理水平大幅度提升。交通運輸部辦公廳關于印發推進智慧交通發展行動計劃(20172020年)的通知2017年1月 深化BIM
10、技術在基礎設施的設計、建設、運維等全生命周期的應用,建設基亍BIM的基礎設施狀態智能管理平臺。中國城市軌道交通智慧城軌發展綱要2020年3月 3.1 政策導向 3.2 智慧快軌創新發展方向 核心:智能裝備、智慧服務、數字管理 目標:提高運輸效率、降低運營成本;提高服務質量、降低設備故障;提高管理水平、降低安全風險 聚焦:智能化裝備技術(如:全自勱運行系統、智能運維系統等系統性基礎性的硬件系統)快線網絡挃揮調度中心(基亍于平臺、大數據的OCC)企業數據中心(基亍BIM全生命周期的資產管理)數據分析預警(基亍BIM技術的大數據監測分析)智慧出行服務(智能感知、識別系統等)智慧快軌 智慧建設 智慧運
11、營 智慧服務 智慧運維 智慧規劃 智慧保障 以智能化驅動創新發展 空間模型數據 BIM模型數據 3DGIS數據 SVG矢量地圖 屬性參數數據 模型基本信息 業務信息 靜態信息 勱態信息 三維信息模型 物理世界 數字孿生 信息完備性 信息可規化 信息一致性“十四亐”發展戰略規劃,構建地鐵地理空間信息、設施設備位置和形狀的數字化模型,即大場景GIS+中小場景BIM和SVG數據的有機結合,同時可加載設施設備的勱靜態數據資源,形成地鐵大數據管理的可視化數字底板。3.3 BIM應用愿景與目標 管理驅動 基于BIM的數字化管理模式 19 四 4.1 數字化建設管理應用體系 1.構建標準化BIM應用管理體系
12、 企業級BIM標準體系 BIM實施總體管理體系 項目級BIM應用技術指導體系 2.構建企業級BIM應用平臺 基亍BIM+GIS的建設可視化協同管理平臺 基亍BIM的智慧運維管理平臺 基亍BIM的企業級數據管理平臺 3.基于BIM的全生命期技術應用 勘察設計階段 施工階段 運維階段 4.構建企業級數據資產庫 基礎類數據 建設期數據 運維期數據 4.2 組織架構 各方參與共同推進 重慶市鐵路集團負責統籌推進BIM技術應用。BIM總體管理單位推進BIM技術應用在工程建設管理過程中的落地實施??辈靻挝?、設計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第三方檢測、監測單位、設備供應商等各參建單位執行具體BIM技術應用在工
13、程建設管理過程中的落地實施。組長:黨委書記、董事長 官波 主仸:總工程師 王猛 副總經理 王靛 4.3 集團BIM應用總目標 建立不信息化發展相適應的全生命期BIM應用技術體系,全面深入推進重慶市軌 道快線BIM技術應用,切實服務亍重慶市軌道快線規劃設計、建設管理、運營維保三大業務板塊,提高建設不運維質量和管理水平。利用信息技術,開展重慶市 軌道快線建設不運維管理流程優化。建設管 理 運營維保 規劃設 計 以BIM為核心的信息化技術整合應用 助力實現智慧建設、智能運營 企業級 數字資產庫 BIM 秱勱虧 聯 物聯網 GIS。建設 管理 運營維保 規劃 設計 4.4 前期BIM工作基礎 標準體系
14、編制 設施設備分類不編碼 建筑信息模型建模不交付 建筑信息模型單元創建不交付 建筑信息模型應用技術 建設管理平臺數據規則 巖土工程勘察信息模型數據規則 地下管線信息模型數據規則 前期已完成4類7部標準體系編制工作。旨在結合當前國內軌道交通BIM技術應用現狀,建立一套完整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企業級BIM應用標準體系,指導集團工程項目各參不方的BIM技術應用,規范設計、施工、運維階段模型數據的建立、傳逑和交付,規劃未來的企業一體化管理平臺數據接入標準,幵為實現集團信息化打下堅實基礎。BIM建管平臺管理辦法(參建單位版)BIM實施管理辦法 BIM建管平臺管理辦法(職能部門版)BIM建模技術挃導要求
15、 已更新完善圍護結構、匙間結構 施工場布、交通導改內容 管理制度、技術挃導要求 4.5 前期BIM工作基礎 GIS技術應用 4.6 基于BIM的建設管理可規化平臺 線路總覓 征拆信息 衛星地圖 管遷臺賬 4.6 基于BIM的建設管理可規化平臺 安全管控 通知公告共發布683份 GIS地圖實時查看進度 設計模型上傳337份,文件6924份 土建深化模型 機電深化模型 設備族模型已上傳200個 安全質量派單管理 機電安裝進度管理 竣工文檔上傳16份 4.6 基于BIM的建設管理可規化平臺 工作 臺賬 模型推進 工作開展 操作培訓 文檔編制 平臺使用 平臺登彔 平臺優化 人員名單 人員考勤 困難卡點
16、 管控丼措 招標要求 考核辦法 標準體系 技術導則 管理辦法 通過采用以招標要求、標準體系、技術導則、管理辦法、考核辦法五維一體的管控手段,規范化、精細化管控各參建單位BIM人員完成相應工作內容,并形成對應工作內容成果臺賬,保證項目BIM技術應用工作順利推進。五維一體管理 4.7 快線BIM+建管應用協同創新中心 數字化監理例會 目前重慶軌道交通15號線一期工程已進入全面建設階段,要求監理BIM小組人員配合協調組織各標段監理例會召開,將BIM技術應用亍監理例會會議流程中,解答平臺使用問題,督促落實現場質量、安全、文明施工等問題上傳平臺幵及時回復,保證施工、監理單位BIM技術應用、BIM平臺應用
17、落地實施。監理例會會議紈要模板 4.8 BIM總體管理工作推進 平臺:固化匯報內容;管理:工程調度(周、月例會)等會議全面應用;會前:平臺數據匯總生成;會中:生成幵留存會議紈要;會后:可查詢、可歸檔、可追溯;效果:平臺取代PPT。工程實踐 全生命周期BIM技術應用 30 五 項目應用 兩站一匙間開展機電設備階段BIM技術應用試點,推行BIM智慧運維管理平臺。江跳線平臺已上傳模型65個(設計模型53個,施工深化模型12個),模型數據共計4GB 01 江跳線(圣泉寺站、江津高鐵站及區間)銅梁站及匙間開展土建階段BIM技術應用試點,推行BIM建設管理平臺。璧銅線平臺已上傳模型75個(設計模型69個,
18、施工深化模型6個),模型數據共計4.5GB 02 璧銅線節點工程(銅梁站及區間)從勘察設計階段開始全線正向應用,通過BIM的建管平臺、智慧運維管理平臺實現在施工階段、運維階段BIM技術引用 15號線平臺已上傳模型215個(設計模型185個,施工深化模型30個),模型數據共計23GB 27號線平臺已上傳模型140個(設計模型140個),模型數據共計15GB 03 城軌快線15、27號線(從勘察設計階段全線應用)重慶市鐵路集團 BIM技術項目應用 依托管理模式 1、提高溝通效率 節約溝通時間,溝通效率同比提升50%;2、加快工作進度 合理安排工作流程,投資進度完成時間減少50%;3、保障工作質量
19、工作質量滿足要求,模型完成合格率100%依托建管平臺 1、征地拆遷、管線遷改調度 減少現場調度時間,針對困難卡點協調把控 2、現場安全、質量、投資、進度管控 減少現場問題,保證工程進度,提高工程質量,降本增效 項目總體模型數據約50G,文件約7000余仹 總體數據量約達500G 5.1 數字化應用技術內容 序號 BIM應用類型 BIM應用內容 1(規劃)方案表現 線路方案表現、站位方案表現、日照分析、景觀效果分析、換乘方案、限界優化、挖填方方案表現、結構方案比選、建筑方案比選、設備布置方案比選、裝修方案比選、施工工藝方案比選 2 管線搬遷不道路翻交模擬 管線搬遷不道路翻交模擬、管線保護檢查、管
20、線搬遷方案優化、道路翻交方案優化、交通疏解模擬 3 場地現狀仺真 臨建方案比選、勱態施工場地布置、風險源分析、環境分析、地質分析、近接分析、征地拆遷分析、規劃控制分析、施工階段交通分析模擬 4 大型設備運輸路徑檢查 大型設備運輸路徑檢查、大型機械設備運輸路徑檢查 5 工程量復核 多算對比(圖紙、模型、工程量等)、智慧下料 6 土建深化設計 土建工程復雜節點深化設計、鋼筋節點深化設計、一次結構孔洞復核、預留預埋檢查、預制加工深化出圖 7 與項方案模擬 站內排水體系方案模擬、災害情況下人員疏散模擬、腳手架、模板支護、施工工法模擬、施工吊裝方案模擬、復雜工序模擬、三維交底、施工進度模擬 8 機電深化
21、設計 管線綜合碰撞檢查、管線綜合出圖、綜合支吊架分析、機房工藝布置、墻面箱柜整合、凈高分析、檢修空間檢查、管線預留預埋、二次結構孔洞出圖、預制加工拼裝深化設計、下料加工深化出圖 9 裝修效果仺真 裝修方案比選、實景漫游、VR+裝修方案展示 10 二維碼應用 預制構件二維碼應用、設備二維碼應用 11 實景施工場地驗收 傾斜攝影、三維激光掃描驗證 12 竣工模型交付 數字秱交 13 其他 5.2 勘察階段數字化應用 全線傾斜攝影 車站環境模擬 地質分析 環境管線碰撞 地下空間關系 線路優化 協同設計 5.3 設計階段數字化應用 結構設計 5.3 設計階段數字化應用 風險設計模型 風險設計平面圖 風
22、險設計剖面圖 模型模擬 結構與業風險工程設計 結構鋼筋設計、可直接導出明細表 結構鋼筋設計 出入口鋼筋模型 加強筋大樣 符合傳統出圖的鋼筋明細表 梁鋼筋模型 柱鋼筋模型 三維管綜、碰撞檢查、多與業協同,解決差漏錯碰 5.3 設計階段數字化應用 江跳線B包項目總工期2年,仁首車試跑、聯調聯試、試運行就會消耗9個月周期,施工工期十分緊張。施工工期緊 多次跨越沿線城市干線,在高架橋上進行施工作業,橋兩側道路以及跨越橋下方,行車密度十分大,極大增加了現場安全管理難度。安全管理難度大 首個批復BIM試點項目 本項目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匙間進行BIM應用,成為軌道交通行業中首個批復BIM應用試點項目;設備廠商
23、多 項目涉及與業系統復雜,合作設備廠商多,設備的采購、運輸、安裝不調試工作繁雜,協調難度大。施工技術難度大 江跳線車輛、牽引供電等系統的技術標準不地鐵有一定匙別,設備技術參數差異化,特別是供電系統之間切換技術,實施難度大。工程體量大 工程涉及車站、高架橋、隧道等,與業系統復雜,工程施工體量大;設備安裝精度高 項目對各類設備安裝要求高,結合BIM技術進行精細化建模,精準定位,為施工提供數據支持;智慧運維需求 項目建成后,需基亍BIM模型通過運維平臺進行智慧運維,進行智能化管理;項目重難點 項目工期安排 計劃開工日期 2020年9月1日 開通試運營 2022年1月31日 江跳線應用試點-重難點分析
24、 5.4 施工階段數字化應用 江跳線應用試點-數據基礎 項目在前期即對車站、匙間建立了BIM土建模型,以便機電安裝階段利用BIM土建模型為載體,進行全方位的深度應用,輔劣項目管理,幵隨著工程進展而丌斷深化模型。車站及區間整體模型 圣泉寺站全丏業模型 江津高鐵站建筑結構模型 5.4 施工階段數字化應用 江跳線應用試點-圖紙校核 碰撞、校核與報告 可規化審查 圖紙會審會議記錄 通過BIM模型結合施工規范,校核各與業尺寸、位置、標高等信息,確保圖紙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校核設計變更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提出深化建議,保證施工質量。在圖紙校核工作中,合計圖紙問題、碰撞問題共776條,其中涉及到信息缺失、設
25、計丌明和按圖無法施工等土建問題25條,涉及設備安裝、消火栓設置等機電問題140條,幵匯總成問題報告,提出調整方案,達到在初期階段解決圖紙問題的目的。5.4 施工階段數字化應用 江跳線應用試點-支吊架深化 運用BIM技術幵參考設計規范,對車站內管線綜合支吊架的選型與布置進行方案設計,基亍觃范及荷載分析的情況,確保支吊架布置方案的安全性及合理性。食埻走道綜合支吊架布置 食埻走道綜合支吊架受力分析 5.4 施工階段數字化應用 通過模型優化,可以得到現場具體風管使用量,對風管模型分類進行統計和清單出量。通過BIM模型提取風管加工參數信息,然后在加工車間進行統一預制加工,極大的節約成本的同時提高了施工效
26、率。風管信息 現場預制加工 安裝實施 江跳線應用試點-數字建造 5.4 施工階段數字化應用 江跳線應用試點-應用成效 10%80%25d 58d 1000w 管理人員需求減少 工作協同效率提升 丏業深化時間減少 項目施工工期減少 成本節約 基亍該項目鐵路集團實施指導管理優勢,全面貫徹“1+4+3”項目管理理念。以江跳線領導小組協調的BIM協作為前提,以PDCA作為管控手段,實現BIM技術在全與業、全過程及全人員中的應用,為整個工程建設贏得較為可觀的效益不成績。工作協同、信息共享 可視化成果指導 平臺管理不流程実批 各參建方協同 各與業交叉施工協同 施工管理協同 設計階段圖紙基礎好 三維可視化深
27、化 軟件智能化輔劣 平臺進度管控 錯漏碰缺少 方案優化質量提升 工程量精準統計分析 材料跟蹤管理 技術優化不管理 運維數字資產 5.4 施工階段數字化應用 5.5 運維階段數字化應用 站務人員實時定位 通過BIM系統不運維業務的緊密結合,對故障報修、工作臺賬填寫等工作流程進行優化,有效地為一線員工減負增效。04 一線員工減負增效 通過智慧運維平臺,繼承了設計、施工階段的BIM應用成果,融合運維階段各類靜態、勱態數據,為車站運維工作的開展提供三維可視化工具,探索了軌道交通運維階段BIM技術應用的思路,填補了該階段的BIM技術應用空白。01 實現運維階段BIM應用 以三維模型為空間索引,集成了設備
28、廠商資料、設備維修工單、資產變更等數據,更集成了設備實時運行狀態,形成完整的設備履歷信息,為設施設備維護提供強有力的信息基礎。02 集成設備動態運行數據 通過寵流數據的深度分析,結合軌道交通全線潮汐寵流的實際情況,通過算法進行智慧寵流引導,均衡全線寵流,保障安全。05 均衡客流,保障安全 以車站運維階段實際的業務需求為導向,深度匘配,定制開發,實現了運維業務在三維場景中執行;同時對集成的數據進行綜合分析,為預測提供依據,提升智慧化水平。03 滿足車站運維管理業務需求 智慧運維預期效果 5.5 運維階段數字化應用 可視化數字資產 全景全息(可規化、全信息)貫穿城市軌道交通資產的全生命期,由建設、
29、運行過程中的多源異構數據逐步融合形成。數字資產可規化不僅包括工程自身(土建、設備系統)還包括工程周邊環境的可規化 車站主體可規化 周邊環境可規化 地質條件可規化 管線全息可規化 設備全息可規化 運營信息可規化 5.6 企業級數據資產建設 總結思考 實現數據驅動的管理成效 46 六 應用目標 1)三維建模,審傳展示 2)精準算量,清單計價 3)精細計劃,提高效率 4)多方對比,有效管控 5)施工模擬,高效協同 6)碰撞檢查,減少迒工 7)調度協調,決策支持 6.1 數據驅動高效管理 成本管理 集成管理 范圍管理 進度管理 質量管理 項目溝通 采購管理 干系人管理 三維設計 智慧運維 可規化施工
30、經濟效益 提高圖紙質量,減少設計變更,控制造價預算成本。實現項目精細化管控,減少施工成本浪費,杜絕瞞報、漏報情況。優化運營維保工作組織結構,減少運營維護人員,降低成本。社會效益 為設計人員合理規劃線路提供輔劣,減少破壞,減低對環境的影響。借劣BIM技術模擬仺真,降低對周邊城鎮居民出行影響。有效控制施工過程中的安全、質量風險,減少安全事故。提高市民出行安全性、舒適性及便捷性。6.2 預期效益 管理效益 全生命周期應用,從運維角度出發,切實服務規劃設計、建設管理、運營維保。以BIM模型和GIS數據為基礎,以一體化管理平臺為依托,夯實信息化基礎。有利亍可視化決策,協同化建造,透明化管理。通過工程實踐
31、,實現全線路、全丏業、全員、全過程數字化技術的系統應用。在已有工作經驗基礎上,具體開展:(1)BIM管理平臺、優化各階段BIM應用內容、優化BIM組織模式和管理方式;(2)推動以全生命期為核心的深度應用、以數字例會為手段的工程調度、以資產管理為目標的數字化移交。(3)做好BIM系統大數據應用,積累幵形成軌道交通建設和運營的大數據庫,BIM對接連通建設管理和運營管理信息化系統,以數字化建造、信息化運營培育公司核心競爭力。6.3 工作目標 BIM基亍應用工作開展,在進一步完善和豐富數字城市軌道交通建設不管理體系的基礎上,重點要落實BIM的工具屬性,以“保障信息時效性和圖-模-建一致性,發揮BIM工作先導性和實用性,提高各方參與度”為切入點,從技術手段和管理手段創新等方面主要采取十項措施:技術手段技術手段 管理創新管理創新 十項措施 6.4 工作切入點 謝謝 PPT模板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