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市場監督管理局:2022-2023年度成都市食品安全狀況白皮書(111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成都市市場監督管理局:2022-2023年度成都市食品安全狀況白皮書(111頁).pdf(111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成都市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成都市市場監督管理局2022-2023年度成都市食品安全狀況白 皮 書I目 錄一、總體情況一、總體情況.-1 1-(一)加強源頭監管.-2-(二)嚴格過程監管.-2-(三)嚴厲打擊食品安全違法犯罪.-3-(四)構建社會共治格局.-5-(五)助推產業健康發展.-6-二、二、20222022 年重點工作年重點工作.-7 7-(一)食品安全黨政同責責任落實.-7-(二)食品安全“兩個責任”.-7-(三)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設三年攻堅行動.-8-(四)“守底線、查隱患、保安全”專項行動.-15-三、食品安全源頭治理情況三、食品安全源頭治理情況.-1717-(一)產地環境凈化情況
2、.-17-(二)農業投入品規范使用情況.-18-四、食品生產經營監督管理情況四、食品生產經營監督管理情況.-2323-(一)食品生產環節監管.-23-(二)食品流通環節監管.-25-(三)餐飲服務環節監管.-27-(四)特殊食品安全監管.-30-(五)其他重要食品安全監管情況.-31-(六)重大活動和重要節點食品安全.-33-五、重點場所食品安全監管情況五、重點場所食品安全監管情況.-3535-(一)校園食品安全監管.-35-(二)養老機構食品安全監管.-39-(三)宗教場所食品安全監管.-40-(四)建筑工地食品安全監管.-41-(五)A 級旅游景區食品安全監管.-43-六、食品安全風險監測
3、、評估與交流情況六、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評估與交流情況.-4444-(一)監督性和評價性抽檢情況.-44-(二)食品污染物及食品中有害因素監測.-48-(三)食源性疾病監測情況.-49-(四)風險交流.-49-II七、食品安全監管執法處理情況七、食品安全監管執法處理情況.-5151-(一)專項執法行動.-51-(二)打擊違法犯罪行為情況.-56-(三)行刑銜接.-58-八、食品安全社會共治情況八、食品安全社會共治情況.-5959-(一)政府層面.-59-(二)行業協會.-63-(三)食品生產經營者.-64-(四)社會公眾.-65-九、食品安全制度建設和能力提升情況九、食品安全制度建設和能力提升情
4、況.-6767-(一)食品安全制度和標準建設情況.-67-(二)檢驗檢測體系建設情況.-68-(三)智慧化監管平臺建設情況.-71-(四)科技創新情況.-73-十、食品安全監管促進產業發展情況十、食品安全監管促進產業發展情況.-7474-(一)食品市場主體情況.-74-(二)食品產業發展情況.-77-(三)優化營商環境.-78-(四)品牌培育情況.-78-十一、食品安全特色亮點工作十一、食品安全特色亮點工作.-8282-(一)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創建.-82-(二)進口冷鏈食品疫情防控.-87-(三)區域性合作.-89-(四)區(市)縣食品安全特色亮點工作.-91-十二、食品安全十二、食品安全
5、工作中存在的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分析問題與對策分析.-9595-(一)食品安全存在的問題.-95-(二)下一步工作建議.-96-20222022-2023-2023 年年度度成都市食品安全狀況白皮書編制說明成都市食品安全狀況白皮書編制說明.-101101-III圖圖 1 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監督抽檢情況.-19-圖 2 農藥監督抽檢情況.-19-圖 3 獸藥監督抽檢情況.-20-圖 4 2020-2022 年全市處理餐廚垃圾數量統計.-30-圖 5 全市學校食堂“互聯網+明廚亮灶”統計情況.-38-圖 6 養老機構數量、檢查頻次及發現食品安全隱患情況.-40-圖 7 2020-2022 年宗教場
6、所食堂“明廚亮灶”比例情況.-41-圖 8 建筑工地食品安全監管情況.-42-圖 9 市級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情況.-46-圖 10 食品安全風險交流情況.-50-圖 11 市公安局打擊食品安全領域違法犯罪情況.-57-圖 12 全市法院打擊涉食品安全刑事案件情況.-58-圖 13 食品安全“督哥來了,你點我查”欄目宣傳情況.-60-圖 14 2020-2022 年食品安全宣傳開展情況.-61-圖 15 12315 平臺受理食品安全問題投訴舉報及按時限辦結情況.-66-圖 16 12345 熱線平臺受理食品安全問題投訴舉報及按時限辦結情況.-66-圖 17 2020-2022 年全市食品生產
7、企業情況.-75-圖 18 2020-2022 年全市食品銷售經營主體情況.-75-圖 19 2020-2022 年全市餐飲服務主體情況.-76-圖 20 2020-2022 年全市特殊食品生產主體情況.-76-圖 21 2020-2022 年全市特殊食品經營主體情況.-77-表表 1“12+5”個重點農產品清單.-21-表 2 2022 年農村假冒偽劣食品檢查情況.-25-表 3 2022 年食品污染物及食品中有害因素監測任務完成情況.-49-表 4 2022 年成都市疾控中心官微發布食品安全風險預警與消費提示清單-51-表 5 市縣兩級檢測中心(站)情況.-69-表 6 區(市)縣食源性疾
8、病監測醫院分布情況.-71-表 7 2022 年食品安全領域科技創新項目.-73-表 8 2022 年食品安全領域創新平臺建設情況.-74-表 9 疫情期間保障食品生產經營企業需求的措施.-78-IV表 10 全市農業區域公用品牌數量匯總清單.-80-表 112022 年中國品牌價值評價區域品牌(地理標志產品)成都食品品牌排名.-80-表 12 2022 年全市評選上榜的省級“天府名店”名單.-81-表 13 2022 年全市米其林指南名單.-82-表 14 2022 年全市黑珍珠餐廳名單.-82-表 152022 年食品安全黨政同責考核優秀區(市)縣特色亮點工作(部分).-92-案 例案例
9、1 成都市某公司無獸藥經營許可證經營獸藥案.-22-案例 2 龍泉驛區某飼料公司生產不符合產品質量標準的飼料案.-22-案例 3 國務院食品安全辦命名 29 個“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86-1-2022 年,成都市委、市政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及成都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認真嚴格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按照“黨政同責”“四個最嚴”要求,不斷提升食品安全現代化治理能力和水平,持續完善食品安全責任體系,持續防范化解食品安全風險隱患,食品安全總體形勢穩定向好,有效保障了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一、總體情況全市落實食品安全黨政
10、同責、食品安全“兩個責任”,完善市縣鄉村四級包保責任體系;開展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設三年攻堅行動,推動校園食品安全守護等 14 項行動落地落實;開展“守底線、查隱患、保安全”專項行動,努力提升食品安全監管效能。加強制度建設,完善“食品安全風險防控指數”評價機制,出臺成都市重大活動食品安全分級監管指南,服務“三城三都”建設;加強進口冷鏈食品疫情防控工作,建立“集中監管倉+冷庫庫長制”為核心的進口冷鏈食品防控體系;強化風險防控,加強全鏈條食品安全抽檢監測和監測能力建設,不斷完善食品安全綜合監測網絡體系;堅持示范引領,2022 年 11 月,成都市被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命名為四川省首個國家食品安全示范
11、城市。2022 年,全市食品安全評價性抽檢總體合格率為-2-99.65%,同比下降 0.03 個百分點;食品安全群眾滿意度總體得分為 83.49 分,同比提高 1.28 分;全年未發生重大及以上級別食品安全突發事故。全市食品安全狀況持續保持穩中向好的良好態勢。(一)加強源頭監管在凈化產地環境方面,全市系統推進耕地土壤污染防治和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294 家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重點監管單位完成自行監測;市生態環境局持續開展涉鎘等重金屬行業企業排查整治及農用地土壤鎘等重金屬污染源頭防治行動,10 家涉鎘等重金屬限期整改企業全部完成整治工作。在規范農業投入品方面,飼料和飼料添加劑、農藥及獸藥抽檢合格率總
12、體呈上升趨勢,市農業農村局深入推進“治違禁 控藥殘 促提升”三年行動,建設化肥農藥減量增效示范區;開展獸用抗菌藥使用減量化行動,建成獸藥減抗行動達標養殖場 22 家。(二)嚴格過程監管在食品生產環節,針對全市2078家食品生產企業和2363家小作坊開展監督檢查,覆蓋率達 100%;通過“川食安”溯源監管平臺應用,實現從前端原(輔)料到終端銷售的多維度產品信息查詢和追溯功能。在食品流通環節,面對新津區、邛崍市、金堂縣三個地區試點開展農村地區食品安全“穿透式”監管工作,組織農村地區食品監督抽檢 31381 批次,合-3-格率為 95%;加強農產品集中交易市場規范化建設等級評定工作,全市評定農產品集
13、中交易市場共計 105 家。其中,農產品批發市場 A 級 4 家,AA 級 3 家,AAA 級 2 家;農貿市場A 級 101 家,AA 級 51 家,AAA 級 3 家;開展食品銷售風險分級,食品經營者檢查覆蓋率為 71%;強化網絡食品銷售監管,將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入網商家等納入重點監管范疇;開展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培訓考核暨監督抽查考核,考核通過率 99.61;積極開展“臨期食品安全利用行動”,倡導鼓勵食品生產經營主體將臨期食品用于資助弱勢群體。在餐飲環節,開展食品安全風險隱患排查,共計 13.4 萬家次,發現并整改問題 8.6 萬個;針對農村集體聚餐管理,累計指導農村群宴 10882
14、次,涉餐 799647 人次,開展鄉廚培訓 686 人次;開展網絡食品安全綜合治理,網絡訂餐監測合規率達 99.1%,撰寫網絡餐飲課題調研報告,完成網絡餐飲服務管理規范地方標準(征求意見稿);積極推動制止餐飲浪費工作,為成都構建糧食安全保障體系貢獻市場監管力量;市城管委建立完善餐廚垃圾管理制度機制,優化收集運輸體系,嚴防“地溝油”回流餐桌。(三)嚴厲打擊食品安全違法犯罪在開展專項行動方面,市市場監管局開展“鐵拳行動2022”,在食品安全領域共查辦案件 1000 余件,案值 1100余萬元,罰沒金額 2000 余萬元,移送公安機關案件 59 件。-4-“春雷行動 2022”在食品安全領域共立案調
15、查 3200 余件,罰沒金額 5600 余萬元,罰沒金額 10 萬及以上的大案要案 33件?!伴L江禁捕 打非斷鏈”專項行動發現 644 家未落實進貨查驗記錄要求的餐飲單位,108 家無法提供合法來源憑證的水產品餐飲單位,已責令整改完畢;督促下架(刪除、屏蔽)非法交易信息 2352 條;罰沒款共計 152 余萬元,查獲非法漁獲物 206.59 千克。市公安局開展“昆侖 2022”專項行動,共立案偵辦“食藥環知”領域刑事案件 265 件,破獲部督 3 起、廳督 13 起,3 案入選全省公安食藥環知領域犯罪十大典型案件,2 案入選全市農村假冒偽劣專項執法行動十大典型案例。在打擊違法犯罪行為方面,全市
16、共立案偵辦涉食品類刑事案件 119 件,移送檢察機關審查起訴 103 件 235人,核查公安部下發食品類協查案件 75 件,核查線索 2243條;建立可檢測項目 127 種的“食藥環快檢現勘實驗室”,抽檢樣品 200 余個,形成檢測數據 1800 多條,發現問題線索 30 余條指引案件偵辦 15 起。在行刑銜接方面,市法院共受理涉食品刑事案件 49 件 72 人,判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13人,判處禁止令 30 人,從業禁止 22 人,涉及公益訴訟的案件共 26 件,制發司法建議 6 條。市檢察院推動建立食品安全“黑名單”制度,加大食品安全犯罪分子“資格罰”的處罰力度;在公安機關派駐“檢察官工作
17、室”,對食品類案件提前介入,1 件食品安全行政公益訴訟案件入選最高人民檢察-5-院典型案例。(四)構建社會共治格局在政府層面,市教育局、市衛健委等部門開展食品安全主題繪畫大賽、“知食小賣部”等主題活動,加強校園食品安全宣傳;市市場監管局孵化“督哥來了,你點我查”食品安全宣傳欄目,獲評全國政務服務典型案例等多項表彰;建立 27 個“互聯網+食品安全科普宣傳體驗站”,通過媒體宣傳矩陣發布宣傳信息 960 余條次;開展 7 次食品安全庭審觀摩活動,廣泛宣傳打擊食品類犯罪典型案例;舉辦“共創食安新發展 共享美好新生活”“走進科技 你我同行”主題宣傳周。在行業協會層面,成都餐飲同業公會、成都市食品商會等
18、協會積極參與食品安全宣傳周活動,組織食品安全相關標準的培訓,保障食品生產安全。在食品生產經營者層面,積極參與經營“放心食品”自我承諾活動,為消費者營造放心、舒心的食品消費環境。在社會公眾層面,通過全國 12315 平臺、12345 熱線平臺對食品安全問題進行投訴與監督,平臺按時限辦結率連續三年均為 100%,投訴量逐年增加,公眾對食品安全問題的關注度和參與度在不斷上升,促進和實現了社會治理的良好互動和共贏局面;在相關部門引導下,組建成都市食品安全志愿服務支隊,注冊志愿者共計 1865 人,開展志愿活動 31 次,構建起食品安全共治共建共享新格局。-6-(五)助推產業健康發展在食品市場主體數量方
19、面,全市現有在產在營食品生產經營單位約 31 萬家,同比下降 6.7%。全市食品生產企業數量 2078 家,同比下降 7.64%;食品銷售經營主體數量 12.7萬家,同比增長 11.89%;全市餐飲服務主體數量 14.1 萬家,同比增加 10.86%;特殊食品生產主體 22 家,較去年減少 4家;特殊食品經營主體數量 4.1 萬,同比下降 4.65%;牲畜屠宰企業數量 47 家,與上年不變。在食品產業營業收入方面,2022 年全市規模以上農副食品加工業營業收入 442.6 億元,同比下降 2.4%;規模以上食品制造業企業營業收入 376.3億元,同比增加 5.6%;(全口徑)餐飲行業營業額 1
20、082.8億元,同比減少 6.29%;食品、飲料制品批發行業營業收入1112.2 億元,同比增長 19.3%。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市市場監管局等相關部門持續推動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建成川菜調味品、白酒等安全檢測中心,全程輔導 28 家食品生產企業,4700 余家門店通過“連鎖企業食品經營許可申請人承諾制”快捷取得許可,順延對受疫情影響導致食品經營許可證到期后無法及時辦理延續、換發等市場主體的證件有效期,減免食品企業設備核查、食品檢測費用 36 萬,開通“綠色通道”為需求企業延期使用包裝材料,為企業節約包材費用 279 萬余元。在品牌培育方面,全市 7 個地標農產品榮登2022 年中國品牌價值評
21、價區域品牌(地理標志產品)百強榜;-7-16 家餐飲門店評選上省級“天府名店”;全市共計 9 家米其林、17 家黑珍珠餐廳。二、2022 年重點工作(一)食品安全黨政同責責任落實成都市委、市政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主要負責同志帶頭落實地方黨政領導干部食品安全責任制規定,切實履行食品安全工作第一責任人職責,積極通過會議部署、調研檢查等多種方式認真履行分管領域食品安全政治責任。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下,食品安全工作被納入市委、市政府重要議事日程,寫入市委十四次黨代會報告,并作為“成都市 2022 年民生實事工作目標
22、”重點任務。在 2018-2022 年度全省食品安全黨政同責考核工作中,成都市連續 5 年位列先進單位。(二)食品安全“兩個責任”全市包保干部 20474 位(市級 24 位、縣級 591 位、鄉級 2330 位、村級 17529 位)全覆蓋包保 183760 萬家食品生產經營主體(A 級 440 家、B 級 2222 家、C 級 6986 家、D 級174112 家),并全部納入包保平臺,建立起市縣鄉村四級食品安全包保責任體系。全年共發出履職提示函53 份,督促區(市)縣和市級相關部門黨政領導干部切實履行食品安全責任。全市采取線上線下、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多種形-8-式開展包保干部培訓 667
23、 場次,覆蓋 2.8 萬余人。2022 年全市包保干部承諾書簽訂率、包保督導完成率、市縣鄉三級督查完成率均達 100%。(三)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設三年攻堅行動2022 年以來,成都立足食品安全新形勢、新任務和新要求,進一步聚焦監管難點和群眾關注,全面開展放心工程建設三年攻堅行動,食品安全整體水平不斷提升,食品安全群眾滿意度持續上升,有力維護了“舌尖上的安全”。1.食品安全標準制(修)訂和風險監測行動1.食品安全標準制(修)訂和風險監測行動市衛健委會同市市場監管局對火鍋底料、預包裝食品、散裝食品相關的 10 個食品安全標準進行跟蹤評價,開展生產企業摸底調查,收集整理 39 條對相關標準的意見建議
24、,高質量編制跟蹤評價調研報告并報省衛生健康委,完成網絡餐飲服務管理規范地方標準(征求意見稿)。全市食源性疾病哨點醫院累計報告 27225 例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二級以上哨點醫院上報病例數平均達到 189 例。在完成國家、省級監測任務的同時,主動拓展監測范圍、食品類別及數量,共計對 16 大類7034件食品及餐具樣品開展了理化及微生物監測。2.農藥獸藥使用減量和產地環境凈化行動2.農藥獸藥使用減量和產地環境凈化行動市生態環境局開展排查整治農用地周邊涉鎘等重金屬重點行業企業、成都市耕地土壤污染成因排查和分析試點等-9-工作。市農業農村局印發成都市實施農藥獸藥使用減量和產地環境凈化行動工作方案;持續
25、開展農業地方標準制修訂工作,督促指導標準化生產,實施農業投入品質量監測,結合“成都市食用農產品治違禁 控藥殘 促提升行動”,“兩個替代”(有機肥替代化肥、綠色防控替代化學防治)行動,開展科學安全使用農藥(肥料)技術推廣行動、標準化農藥(肥料)經營門店示范創建行動,推行農藥化肥減量增效示范區建設,實施獸用抗菌藥使用減量化行動。3.校園食品安全守護行動3.校園食品安全守護行動市教育局聯合市市場監管局推進學校食品安全信用管理,對學校食品生產經營者開展信用評級,嚴格落實校園食品安全風險點分析和防控工作的檢查,嚴格監控學校食品安全自查制度的制定、落實情況,學校衛生工作評估標準中小學校食堂大宗食品原料統一
26、配送實施辦法等制度得以順利實施。全面推行“明廚亮灶”,全市中小學(幼兒園)食堂“明廚亮灶”達 100%,“互聯網+明廚亮灶”覆蓋率已達 91%。學校食堂通過將食堂視頻信息接入學?;蚪逃块T網頁、APP 以及第三方平臺等方式,向學校、市場監管部門、教育部門公開食品加工制作信息,主動接受監督。嚴格按照四川省中小學校食品安全管理辦法,全市幼兒園、義務教育學校食堂全部收回自主經營。-10-4.農村假冒偽劣食品治理行動4.農村假冒偽劣食品治理行動市市場監管局聯合市公安局、市商務局、市農業農村局等部門做好開展部門聯合農村假冒偽劣食品專項執法行動,通過資料核查與現場督查指導相結合,對農貿市場、商場超市、餐飲
27、單位、農村群宴等食品經營主體進行突擊檢查。針對農村餐飲服務主體資質、場所環境和餐飲服務經營過程等重點問題,對農村地區采購、加工來源不明食材的餐飲單位加強查處。依托各地鄉廚協會對農村群宴專業加工服務者進行集中線下食品安全技能培訓,提升加工者的食品安全操作技能。5.餐飲質量安全提升行動5.餐飲質量安全提升行動市市場監管局加強從業人員和監管人員培訓,組織食品經營企業警示教育,開展職業道德操守、法律意識及食品安全知識培訓,督促企業嚴格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在全市范圍內開展餐飲服務“雙隨機+風險分級”監管,根據風險等級合理確定日常監督檢查的頻次、重點監管對象。強化高風險餐飲單位監管,扎實開展校園食品安全
28、守護行動,聯合教育部門常態化開展學校食堂春秋季、中高考食品安全專項檢查,推行“互聯網+明廚量灶”,實現學校食堂“明廚亮灶”全覆蓋。打造“網絡餐飲食品安全示范街”、培育網絡餐飲透明餐廳 19 個。落實餐廚廢棄物分類處置、禁食野生動物等要求,倡導鼓勵公勺公筷、聚餐分餐、反對浪費等良-11-好衛生習慣。開展“長江禁捕 打非斷鏈”水產制品整治行動,堅決禁止采購、銷售、加工來源不明或無法提供合法來源憑證的水產品。6.網絡食品安全治理行動6.網絡食品安全治理行動市市場監管局、市委網信辦、市商務局等部門聯合開展網絡餐飲綜合治理專項行動,聚焦醫院、學校等重點區域,網紅餐廳、連鎖外賣等重點單位,快餐、飲品等重點
29、品種,通過信息化靶向監管、區域化重點排查、分類化核查處置、協同化綜合治理、立體化跟蹤督辦、正向化輿論引導等六項措施集中開展清理整治。加強網絡直播營銷活動監管,制發關于進一步加強網絡直播營銷活動監管的實施意見,推進廣告戰略聯席會議、網絡交易聯席會議等工作機制,加強市市場監管局、市委網信辦等部門溝通協作和信息互通,形成監管合力。對“抖音”“快手”“聯聯周邊游”等直播營銷平臺開展行政約談,實施行政指導。上線社會共治小程序“違規廣告舉報”受理市民舉報,積極推動直播營銷平臺加入 12315 平臺在線消費糾紛解決機制。7.食用農產品市場規范化建設行動7.食用農產品市場規范化建設行動市市場監管局督促市場開辦
30、者、銷售者嚴格落實食品安全相關法律法規,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完善市場準入制度并建立檔案,明確準入和禁入標準。動態化管理農貿市場臺賬,及時更新農貿市場信息,督促轄區內 615 個農貿-12-市場對照四川省農產品集中交易市場規范化建設等級評定辦法(試行)逐項開展自評,并逐步整改完善。推進農產品全產業鏈追溯體系建設,將農產品批發市場經營戶納入食用農產品二維碼追溯系統管理(即“溯源電商平臺”),指導食品經營者錄入當天豬肉等生豬產品進貨情況并上傳檢驗檢疫合格證明。為各食用農產品攤位設計制作綜合信息公示牌,并對市場的標識標牌進行規范性改造。目前納入全國食用農產品批發市場食品安全監管信息系統的農產品批
31、發市場為 13 家。8.保健食品行業專項清理整治行動8.保健食品行業專項清理整治行動2019-2022 年,市市場監管局印發成都市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關于轉發的通知成都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關于進一步推進保健食品行業專項清理整治行動的通知,通過開展保健食品行業專項清理整治、特殊食品“守底線、查隱患、保安全”專項整治,以及體系檢查、日常監管、集中培訓、案件查處、“五進”宣傳等方式,綜合整治保健食品行業非法生產添加、違法經營、消費欺詐、虛假宣傳、違法廣告等突出問題,進一步壓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增強了保健食品生產經營者食品安全意識和消費者保健食品知識。-13-9.母嬰用品店特殊食品規范經營行動9.母嬰用品
32、店特殊食品規范經營行動市市場監管局以母嬰用品店為重點,印發成都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的通知成都市市場監管局關于組織開展特殊食品規范經營現場會暨自我承諾活動的通知等文件,實施特殊食品規范經營行動。全市共檢查母嬰店 7235 家次,責令整改 445 家,立案查處 32 家,罰沒金額 33.59 萬元。2022 年共舉辦 45 場特殊食品規范經營現場會和自我承諾活動,現場培訓特殊食品經營者 939 家,組織特殊食品經營者開展自我承諾 6802 家,打造 93 家特殊食品監管示范店。通過樹立行業標桿、召開現場交流會、開展自我承諾,全市母嬰店特殊食品規范經營水平得到明顯提升。10.重點食品質量提升行動10.重
33、點食品質量提升行動市市場監管局深入實施對標管理,積極借鑒國際國內先進食品安全管理經驗,全面推進食品生產企業開展 HACCP、ISO22000 等良好質量規范體系的培訓、實施和認證工作,引導食品生產企業以良好質量管理規范不斷提高管理規范化水平,不斷提升市場競爭力。目前,規模以上食品生產企業HACCP 或 ISO22000 等認證率已達 90%,實施率 100%。11.白酒品質提升行動11.白酒品質提升行動市市場監管局制發 2022 年成都市白酒品質提升工程重點工作任務清單分解表,強化許可管理,完善白酒生產許-14-可辦事流程,及時注銷過期企業。選取部分高風險白酒生產企業納入市級體系檢查、飛行檢查
34、或突擊檢查,督促指導企業完善生產條件,落實食品安全制度,及時發現和消除食品安全隱患,有效促進了食品生產企業更好履行主體責任。12.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治理提升行動12.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治理提升行動市市場監管局構建以“備案管理+負面清單”為核心的食品小作坊監管制度,修訂完善糕點小作坊生產加工指導意見等 4 個品種的食品小作坊生產加工指導意見。實行小作坊風險分級管理,加大農村地區小作坊檢查比例。探索小作坊聚集發展試點,逐步打造產業鏈融合、規?;l展的食品產業品牌。開展文旅融合試點,打造了邛崍市源窩子生態酒莊、大梁酒莊等地域特色型、文旅融合型的高附加值食品小作坊。打造加工可視化“陽光小作坊”
35、17 家,在邛崍試點建立運行“食安數智云平臺”小程序,探索實現小作坊生產過程監管實時化、風險提示自動化。13.糧油品質提升行動13.糧油品質提升行動市發改委落實 四川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關于做好 2022年糧食質量安全風險監測有關工作的通知,制定了2022年度成都市糧食質量安全風險監測實施方案,組織開展2022 年度糧食質量安全監測工作;推廣優質品種種植,推進“優質糧食工程”,大力實施“天府菜油”行動,提高綠色優質安全糧油產品供給水平。市市場監管局以大米為重點,-15-印發成都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食品銷售環節大米等糧食加工品專項整治方案,組織、指導區(市)縣局深入開展銷售環節糧食加工品專項整治,排查
36、消除風險隱患,提升市場主體規范化經營水平,切實守牢群眾“米袋子”。14.“雙安雙創”示范引領14.“雙安雙創”示范引領成都市不斷夯實食品安全工作基礎,壓實食品安全各方責任,通過推進制度創新、扎實加強重點監管、著力提高智慧監管水平、有效提升兩法銜接效能、持續加強檢測能力建設,形成包含信用監管、智慧監管、產地準入和市場準出、行刑銜接、科技創新、高質量發展、社會共治等 7 個“成都經驗”,全市食品安全工作整體水平持續提升。2022 年,經報請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批準,成都市成功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市農業農村局督促指導簡陽市做好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驗收工作,認真做好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
37、回頭看”、省級監管示范縣迎檢工作和“亮牌”工作,所有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區、市)均已通過監管示范縣省級現場復核工作。(四)“守底線、查隱患、保安全”專項行動在強化監督檢查方面,市市場監管局開展貫穿全年的食品安全風險隱患排查整治工作,檢查食品生產經營主體 52.6萬戶次,整改風險隱患 18.3 萬余個,高標準高質量實現主體檢查覆蓋率、問題整改率兩個百分百。針對群眾關注的突-16-出問題,2022 年全年立案查處食品案件 5836 件、罰沒款 9940萬元,對食品違法犯罪形成有力震懾。持續強化“檢監聯動”,2022 年全年抽檢監測食品 13.37 萬批次,核查處置不合格食品 3672 批次,不合
38、格產品處置率達 100%。在構建長效機制方面,市市場監管局出臺成都市重大活動食品安全分級監管指南,明確重大活動風險等級評定原則和分類監管要求。創新制訂陽性物品分類處置指南、從業人員分類管理指南、集中監管倉運行規范等地方標準;深入落實“集中監管倉+庫長責任制”,累計入倉監管進口冷鏈食品 29.75 萬噸,妥善處置陽性樣本 150 個;強化棋牌室(麻將館)、茶樓、小經營店和加工單位等重點場所管理,制發專項疫情防控指南、工作指引等指導性文件,有效落實“四早”要求;修訂完善成都市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預案(試行),通過演練檢驗預案,有效提升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置能力。在創新監管模式方面,市市場監管局開
39、展陽光小作坊示范試點和大型超市、母嬰用品等食品經營示范店創建,打造食品安全示范店 368 家。在全國副省級市中創新開展乳制品、肉制品生產企業微生物污染控制設備計量性能核查,幫助企業查找微生物控制問題,提升質量控制水平;以國家市場監管重點實驗室“營養與健康化學計量及應用重點實驗室”為基礎載體,按照“國內一流、國際一流”定位,推動建設“營-17-養與健康創新研發中心”。以地方特色農產品為切入,開展農村地區食品安全“穿透式”監管工作,促進農村地區食品安全水平提升。探索構建起收購、存儲、加工、銷售全鏈條羊肚菌質量管控監管機制,制定統一溯源登記臺賬,為打響地域特色品牌發揮重大作用。三、食品安全源頭治理情
40、況(一)產地環境凈化情況1.土壤污染防治情況1.土壤污染防治情況市生態環境局印發成都市“十四五”土壤污染防治規劃等文件,完成雙流區、龍泉驛區、崇州市等四川省長江黃河上游土壤風險管控區建設實施方案。在用途變更土壤污染狀況調查方面,全市 294 家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重點監管單位完成自行監測,并簽訂新增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重點監管單位目標責任書,完成部分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重點監管單位現場調研。2.持續推進重金屬污染防治情況2.持續推進重金屬污染防治情況為貫徹落實四川省“十四五”重金屬污染防控工作方案,市生態環境局制定全市“十四五”重金屬減排目標任務較 2020 年基礎排放量降低 5.5%。在行業準入方面,嚴
41、格落實建設項目環境準入條件和建設項目環境風險評價,從嚴審批,從源頭上杜絕重金屬污染。在排查整治方面,持續開展農用地周邊涉鎘等重金屬重點行業企業排查整治,動態更-18-新污染源排查整治清單。按照省生態環境廳關于印發的通知(川環辦函2022199 號)要求,對成都市納入第四批整治清單的 19 家限期整改企業,進行逐一整改。2022年已完成 10 家涉鎘重金屬企業的污染整改工作,其余 2023年需完成整改任務的 9 家企業均已落實整治方案,并扎實推進。3.開展地下水污染防治情況3.開展地下水污染防治情況全市大力推進地下水環境預警監管體系建設,市生態環境局組織力量編制成都市“十四五”國家地下水環境質量
42、24 個考核點位達標或保持方案,推進全市化工園區和“雙場”地下水環境狀況調查評估工作,促進地下水環境質量改善,提升地下水污染防治監管水平。2022 年全市地下水環境質量考核點位水質全部達標。(二)農業投入品規范使用情況1.飼料和飼料添加劑1.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監督抽檢情況監督抽檢情況如下圖 1 所示,2020-2022 年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監督抽檢合格率近三年 100%,無不合格批次。-19-圖 1 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監督抽檢情況2.農藥2.農藥監督抽檢情況監督抽檢情況如下圖 2 所示,2020-2022 年農藥監督抽檢合格率略有下降,2022 年達到 98.5%。圖 2 農藥監督抽檢情況-20-3
43、.獸藥3.獸藥監督抽檢情況監督抽檢情況如下圖 3 所示,2020-2022 年獸藥監督抽檢合格率近三年 100%,無不合格批次。圖 3 獸藥監督抽檢情況4.“治違禁 控藥殘 促提升”三年專項治理情況4.“治違禁 控藥殘 促提升”三年專項治理情況在強化綠色發展方面,市農業農村局全面實施“兩個替代”(有機肥替代化肥、綠色防控替代化學防治)戰略行動,推進農業投入品減量增效。打造綠色防控示范基地,推進農藥化肥減量增效示范區建設,帶動提高綠色防控覆蓋率和科學用藥水平。在開展合格證制度方面,市農業農村局扎實開展“投入品整治、標準化生產、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等九大行動,把牢“生產端、流通端、消費端”三大關口。
44、全市 8618 家食用農產品生產主體開具合格證 5415.50 余萬張,附證銷售農-21-產品 75.45 余萬噸。在排查隱患方面,建立完善監管對象名錄,對問題監管對象明確監管責任人,實現網格內重點生產經營主體監管巡查全覆蓋。對高風險區域、產品和生產經營主體進行突擊檢查,深入排查農產品各環節安全隱患和違法違規行為。在監測風險方面,堅持重要產品不放松,特色產品不落空,重點品種持續監測,其他品種輪動監測。加大對“12+5”個重點產品(見下表 1)、問題多發重點地區、大運會等重點時節開展風險監測。完成生產基地農殘快檢 42.7 批次,定量監測 2.2 萬批次,針對不合格樣品,問題查明率和查處率均為
45、100%。表 1“12+5”個重點農產品清單名稱名稱農產品種類農產品種類“三棵菜”豇豆、韭菜、芹菜“四個果”柑橘、葡萄、草莓、獼猴桃“一枚蛋”雞蛋“兩只雞”烏雞、青腳麻雞“一牛一羊”肉牛、肉羊“五條魚”大口黑鱸、烏鱧、鳊魚、大黃魚、叉尾鮰在宣傳培訓方面,對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開展安全用藥知識宣傳及低毒低殘生物農獸藥推廣,發放張貼農產品質量安全告知書食用農產品生產環節禁用投入品名錄等宣傳資料 57.44 萬余份,重點圍繞農業標準化生產技術和科學安全使用農藥(肥料)技術,開展農民實用技術培訓 2594-22-場次,培訓 93253 人次。在專項整治和執法監督方面,加大執法辦案力度,重點查辦非法添加、
46、使用禁用物質、農殘獸殘超標等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案件。全市辦結涉及“12+5”個突出問題品種農產品質量安全案件 17 件,罰沒款 23497.5 元,其中涉嫌犯罪的 5件農產品質量安全案件均及時移送公安機關。加大違法案件曝光力度,持續保持高壓嚴打態勢,震懾違法行為,向社會公布 12 起典型案例。案例1案例1成都市某公司無獸藥經營許可證經營獸藥案成都市某公司無獸藥經營許可證經營獸藥案2022 年 2 月 15 日,市農業執法總隊溫江支隊執法人員在轄區內一物流園區開展執法檢查時,發現某公司的冰柜內存放有犬貓狂犬病滅活疫苗等四種非國家強制免疫獸用生物制品。經查,該公司通過某網絡平臺上的“某寵物”網店,銷
47、售上述獸用生物制品,超出了其取得的獸藥經營許可證載明的經營范圍,其行為違反了獸用生物制品經營管理辦法第十六條第二款之規定,屬無獸藥經營許可證經營獸藥。2022 年 7 月 14日,市農業農村局依據獸藥管理條例第五十六條第一款之規定,責令當事人立即改正違法行為,對當事人作出沒收違法經營的獸用生物制品、沒收違法所得 3075 元、罰款242550 元的行政處罰。案例2案例2龍泉驛區某飼料公司生產不符合產品質量標準的飼料案龍泉驛區某飼料公司生產不符合產品質量標準的飼料案2022 年 1 月 24 日,龍泉驛區某飼料公司生產的肉牛育肥期精料補充料產品在執法監督抽檢中由省飼料總站檢測出黃曲霉毒素 B1
48、指標不合格,當事人的行為涉嫌生產不符合產品質量標準的飼料。經查,當事人生產的該批次飼料共計 1 噸,貨值金額為 3200 元,共銷售 1 噸,違法所得 3200 元。市農業農村局依據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第四十六條第一款之規定,責令當事人立即改正違法行為,并作出沒收違法所得 3200 元,處罰款 15000 元的行政處罰。5.獸用抗菌藥使用減量化情況5.獸用抗菌藥使用減量化情況在建設達標養殖場方面,指導養殖場對照養殖場(戶)-23-減抗效果評價打分表,做好制度建立和效果評價工作。擇優推薦減抗行動推進較好、完成質量較高的養殖場申報達標減抗養殖場。全市已有 22 家建成獸藥減抗行動達標養殖場,其
49、中 4 家為國家級達標場,10 家為省級達標場,8 家為縣級達標養殖場。強化使用監管方面,組織開展獸藥 GMP 整改事項核查及獸藥產品批準文號現場核查,完成獸藥 70 批次樣品的抽樣任務,指導養殖場(戶)建立完善獸藥采購、儲存、使用等管理制度,嚴格查驗核對畜禽及其產品用藥記錄等養殖檔案。在風險控制方面,制定實施年度畜禽產品獸藥殘留監控計劃,完成全年市級例行畜禽產品獸藥殘留監測任務 500 份。配合省獸藥監察所完成年度 7 個點位 350 份動物源細菌耐藥性監測工作。四、食品生產經營監督管理情況(一)食品生產環節監管1.明確排查重點1.明確排查重點市市場監管局對全市 2078 家食品生產企業和
50、2363 家小作坊開展監督檢查,覆蓋率達 100%,檢查中發現的問題線索2014 條,完成處置 2014 條,完成處置比例達 100%。對白酒、調味品、肉制品等食品生產企業,白酒、食用油、肉制品等小作坊以及對監督抽檢連續不合格的食品生產企業進-24-行重點排查,排查內容包括食品添加劑包裝標識標簽是否符合要求,庫房中包裝內容物與標稱物是否一致等。2.強化溯源管理2.強化溯源管理督促冷鏈食品相關企業進入“川冷鏈”平臺辦理登記、備案手續,及時上傳冷鏈食品檢驗檢疫合格證明、核酸檢測報告等數據,確保食品來源可查、去向可追、風險可控。組織乳制品、醬腌菜生產企業應用“川食安”溯源監管平臺,實現從前端原(輔)
51、料到終端銷售的多維度產品信息查詢和追溯功能。3.加強小作坊監管3.加強小作坊監管在備案管理方面,為支持成都傳統、特色食品小作坊有效傳承、健康發展,保障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市市場監管局建立了成都市小作坊監管平臺,督促指導各區(市)縣持續做好食品小作坊備案管理和檔案管理。全市備案食品小作坊達 2363 家,其中白酒小作坊 858 家,食用植物油小作坊684 家,糧食加工品小作坊 329 家。在促進小作坊發展方面,市市場監管局修訂完善糕點小作坊生產加工指導意見等 4 個品種的食品小作坊生產加工指導意見,加大農村地區小作坊在食品生產環節市級監督檢查中的比例,強化工作措施,建立問題臺賬。-25-(二)食
52、品流通環節監管1.農村假冒偽劣食品專項整治暨“穿透式”監管情況1.農村假冒偽劣食品專項整治暨“穿透式”監管情況市市場監管局等 5 個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推進農村市場食品安全綜合治理能力提升行動暨農村假冒偽劣食品專項整治行動的通知,加大農村地區食品監督抽檢力度;在新津區、邛崍市、金堂縣等地試點開展了農村地區食品安全“穿透式”監管工作,從全環節、全鏈接維度排查風險隱患,追根溯源,解決食品安全監管中的難點和痛點,提升農村地區食品安全水平。具體檢查情況如表 2 所示。表 2 2022 年農村假冒偽劣食品檢查情況類別數量備注農村食品生產主體檢查3899 戶次/農村食品銷售主體檢查42918 戶次/農村餐飲服
53、務主體檢查35210 戶次/農村地區食品監督抽查31381 批次不合格 971 批次農村假冒偽劣食品行政處罰案件2232 起(其中大要案件(罰沒款為 5 萬及以上)30 起)罰沒款達 4546.9 萬元,移送公安機關 28 件食品生產經營者培訓513 次/各類宣傳活動291 次/2.農產品集中交易市場規范化建設等級評定工作。2.農產品集中交易市場規范化建設等級評定工作。市市場監管局督促指導農產品集中交易市場開辦者、銷售者嚴格落實食品安全相關法律法規,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完善市場準入制度并明確準入和禁入標準,建立檔案并動態化管理農貿市場臺賬。對全市 13 個農產品批發市場、615 個農貿市
54、場對照四川省農產品集中交易市場規范化建設等級評定辦法(試行)逐項開展自評,對于自評發-26-現未落實的項目,逐步整改完善。目前,全市評定農產品集中交易市場共計 105 家。其中,農產品批發市場 A 級 4 家,AA 級 3 家,AAA 級 2 家;農貿市場 A 級 101 家,AA 級 51 家,AAA 級 3 家。3.食品安全風險分級工作3.食品安全風險分級工作市市場監管局開展食品銷售風險分級,根據風險等級結果合理確定監管重點、科學制定監管頻次,提高監管效率。截止 2022 年底,全市食品經營者檢查數達到 72174 家次,覆蓋率為 71%;食品銷售企業檢查數達到 33280 家次,覆蓋率為
55、 76%。4.強化網絡食品銷售監管4.強化網絡食品銷售監管市市場監管局制定2022 年食品流通安全監管工作要點,將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入網商家等納入重點監管范疇。對省級監測發現不具備合法資質的網絡食品銷售者或合法經營者銷售不合格食品等違法線索,推送區(市)縣市場監管局進行調查處置。對“3.15”“6.18”“11.11”等重要網上購物節實施重點監測,依法查處違法違規行為。5.食品安全管理人員考核情況5.食品安全管理人員考核情況對獲得許可的食品銷售主體食品安全管理員開展培訓抽查考核,并將相關數據上傳“川食安”平臺。截至 2022年底,已完成 20652 家食品銷售主體食品安全管理員抽查考核,
56、考核率 47.4%。參與食品安全管理員考核 33262 人次、-27-考核通過 33131 人,通過率 99.61。6.開展“臨期食品安全利用行動”6.開展“臨期食品安全利用行動”市市場監管局為有條件的食品批發經營者、超市與兒童福利院、救助機構、慈善機構等牽線搭橋,倡導鼓勵將臨期食品用于資助弱勢群體;引導有條件的大型超市設置專柜,放置臨期食品、飲用水等,供需要人群取用。(三)餐飲服務環節監管1.監督檢查與風險排查情況監督檢查與風險排查情況結合“守底線、查隱患、保安全”“鐵拳行動 2022”等專項行動,市市場監管局廣泛開展餐飲服務單位食品安全監督檢查和風險隱患排查;針對自制泡酒食品安全監管、違規
57、制售注膠肉、“3.15”晚會曝光問題開展食品安全風險隱患排查。2022 年,共組織全市餐飲服務單位監督檢查和風險隱患排查 13.4 萬家次,發現并整改問題 8.6 萬個,有力提升了全市餐飲服務環節食品安全保障水平。2.農村集體聚餐食品安全管理情況2.農村集體聚餐食品安全管理情況市市場監管局全面落實四川省農村集體聚餐食品安全管理辦法,防范醇基燃料、野生菌、亞硝酸鹽、腸道致病菌等風險,指導鄉廚協會對農村群宴專業加工服務者開展食品安全技能培訓,累計指導農村群宴 10882 次,涉餐 799647人次,開展鄉廚培訓 686 人次。-28-3.網絡餐飲治理情況3.網絡餐飲治理情況市市場監管局持續開展網絡
58、食品安全綜合治理,網絡訂餐監測合規率達 99.1%,全面完成省市場監管局“攻堅行動”目標任務。在制度方面,健全完善網絡餐飲監管責任分工機制。印發成都市網絡餐飲綜合治理專項行動方案,進一步明確工作職責和任務分工。在監管方面,開展網絡餐飲監管領域“5+5+5”督查,落實監管主體與監管人員雙查制,出動執法人員 17645 人次,核查處置問題商家 14186 家次。在監督執法方面,深入推動“春雷行動 2022”“鐵拳行動2022”,共立案調查網絡餐飲違法行為 66 件,罰沒 76.49 萬元。在課題研究方面,撰寫了網絡餐飲課題調研報告,完成網絡餐飲服務管理規范地方標準(征求意見稿)。4.制止餐飲浪費工
59、作情況4.制止餐飲浪費工作情況在宣傳方面,市市場監管局結合食品安全日常監管、專項檢查,鼓勵餐飲服務經營者張貼、擺放、播放節約糧食宣傳圖片、視頻,踐行節約倡議,積極參與節約行動;倡導協會、媒體、網絡餐飲第三方平臺開展提升餐飲質量、制止餐飲浪費等主題宣傳活動;組織成都市場監管微信、微博、短視頻等政務新媒體平臺,充分利用主流新聞媒體,開展“厲行節約 制止餐飲浪費”相關宣傳。在監管執法方面,市市場監管局加強市場價格監管,監督餐飲服務經營者明碼標價,明示菜品份量,嚴查嚴處不明-29-碼標價等違法行為,保障消費者權益;加強執法檢查,開通舉報熱線,收集問題線索,建立完善制止餐飲浪費行為的剛性約束和懲戒機制,
60、對未主動提示提醒食品浪費、誘導誤導超量點餐、嚴重浪費糧食的行為進行依法進行查處。在促進社會共治方面,市市場監管局推動行業協會制定行規行約,引導和規范超市、餐飲經營者節約行為;利用基層黨組織力量組織志愿者深入餐飲服務單位,開展文明餐桌之“反餐飲浪費”“公筷公勺”等活動,推行“大小份菜”“半碗飯”改革,引導消費者適度消費,提醒消費者打包剩余菜品,實現“光盤行動”。5.餐廚垃圾收運處置管理情況5.餐廚垃圾收運處置管理情況在制度方面,市城管委推進 成都市餐廚垃圾管理辦法修訂工作及配套印發成都市餐廚垃圾收運處理管理工作方案等文件,建立完善餐廚垃圾管理制度機制。在優化收集運輸體系方面,推行前端源頭減量,市
61、城管委在全市約 1.88 萬家餐飲服務單位實行餐廚垃圾前端油、水、渣分離,廢棄油脂和固渣從源頭分類后單獨回收利用或無害化處置,嚴防“地溝油”回流餐桌,2020-2022 年全市共收運處理餐廚垃圾具體情況如圖 4 所示。-30-圖 4 2020-2022 年全市處理餐廚垃圾數量統計(四)特殊食品安全監管在監督抽檢和風險排查方面,截至 2022 年底,全市共檢查特殊食品生產企業 18 家,檢查特殊食品經營者 4.1 萬家次,發現風險 5926 個,檢查覆蓋率和處置率均為 100%。開展特殊食品市抽 318 批次,合格率 99.3%。在宣傳培訓方面,市市場監管局開展特殊食品“五進”宣傳活動 373
62、場,發放宣傳資料 12.7 萬余份;通過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體平臺,累計發布防范保健食品虛假宣傳等特殊食品相關信息 148 條,閱讀量 80 余萬次,短視頻節目4 個,播放量 1853 萬次,點贊 52.5 萬次。組織 2 場食品安全監管執法業務培訓,2 場特殊食品現場會,共對 320 名監管人員開展了特殊食品經營環節法律法規相關知識培訓。1.保健食品1.保健食品全市保健食品生產企業完成省市場監管局體系檢查工作 5 家,完成市市場監管局體系檢查工作 5 家。截至 2022年底,全市各地共查處保健食品虛假宣傳、夸大功效等案件-31-9 件,罰沒金額 3.448 萬元,共排查保健食品非法添加案
63、17件。2.嬰幼兒配方食品2.嬰幼兒配方食品市市場監管局共檢查母嬰店 7235 家次,責令整改 445家,立案查處 32 家,罰沒金額 33.59 萬元。全市共組織 45場現場會,現場培訓特殊食品經營者 939 家,組織特殊食品經營者開展自我承諾 6802 家(其中,母嬰用品店 1986 家),共打造 93 家特殊食品監管示范店。(五)其他重要食品安全監管情況1.未成年人食品1.未成年人食品市市場監管局制定成都市未成年人食品銷售安全專項治理行動方案和關于開展校園周邊食品安全專項整治行動的通知,以校園周邊食品銷售店、母嬰店為重點對象,開展未成年人食品安全專項治理行動。2022 年,全市共檢查食品
64、銷售者4176家次,查處校園周邊食品安全類案件51起。組織開展“春雷行動 2022”未成年人執法子行動,共出動執法人員 14790 人次,圍繞學校、幼兒園周邊酒類銷售、嬰幼兒配方食品、虛假宣傳等重點領域,細化 9 個專項執法行動,共檢查主體 12965 家次,發現問題 781 個。立案調查359 件,罰沒金額 439.36 萬元,其中罰沒金額 5 萬及 5 萬以上的大案要案 23 件。-32-2.食品添加劑2.食品添加劑在監督檢查方面,市市場監管局完成對轄區內食品添加劑生產企業的全覆蓋監督檢查,檢查中發現存在食品添加劑的超范圍使用、食品添加劑的超量使用等問題,未發現采購、制作、銷售含金銀箔粉餐
65、食等違法違規行為。在培訓指導方面,市市場監管局組織成都市檢驗研究院、成都市標準化院、在蓉高??蒲薪虒W機構及第三方認證機構等單位編制食品添加劑食品安全風險防控指南,指導基層監管人員和企業對食品添加劑生產過程的風險防控,指導生產企業重點對原料及包裝材料驗收等關鍵環節開展自查,自查風險報告率達到 100%。針對不同類別的食品生產企業,開設免費線上專題培訓課程,詳細解讀了企業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監督管理規定(市場監管總局令第 60號)。針對典型食品標簽案例及食品標簽常見問題、食品企業主要理化指標檢驗注意事項、車間潔凈度及微生物指標檢測操作要點等技術難點開展培訓六期,共 3283 人次參加,覆蓋全市所有
66、品類食品生產企業。3.散裝白酒3.散裝白酒根據成德眉資地區散裝白酒標識規范成德眉資地區餐飲自制泡酒標識規范文件,市市場監管局持續推進散裝白酒監管,印發成都市市場監管局關于加強散裝白酒和餐飲自制泡酒食品安全監管的通知,進一步規范全市散裝-33-白酒銷售者經營行為,破解散裝白酒標簽信息不全、無法有效溯源等“頑疾”,實現“消費明白、來源可查、監管有據”。2022 年,全市共規范散裝白酒銷售者 3697 家,責令整改 247家,立案查處 19 個。4.金銀箔粉食品4.金銀箔粉食品市市場監管局發布關于依法查處經營含金銀箔粉食品違法行為的工作提示,以糕點、巧克力、白酒等為重點品種,重點檢查是否銷售、添加金
67、銀箔或金銀箔裝飾物的食品。共排查食品銷售單位 2004 戶次,查處案件 5 件,罰沒 4.82萬。同時,強化科普宣傳,告知公眾“不產、不做、不賣、不買”含有金銀箔食品,營造健康良好的消費環境。(六)重大活動和重要節點食品安全1.第 56 屆世乒賽食品安全監管情況1.第 56 屆世乒賽食品安全監管情況市市場監管局編制世乒賽 食品安全監管工作方案 餐飲服務單位食品安全監管工作規范等 6 類監管手冊和相關工作表格,明確監管方式和監管內容,形成專業化、規范化的食品安全監管體系。制定世乒賽食源性興奮劑檢查食材及檢測指標建議世乒賽食品抽檢實施方案,對總倉配送的運動員食材、酒店自采食材及茶歇食品持續開展每批
68、次抽樣檢測工作,重點強化對食源性興奮劑指標的檢測,最大限度排除因誤食含有瘦肉精、抗生素等各類食品而導致的食源性興奮劑事件發生。-34-世乒賽期間共出動監管人員 302 人次,對 11 家接待酒店和比賽(訓練)場館、1 家集體用餐配送單位、1 家食品配送總倉、2 家食品生產企業開展全覆蓋監管,保障了運動員、技術官員、媒體記者、工作人員及志愿者 16 萬余人次用餐(10.24 萬盒盒飯、1 千余公斤茶歇食品)食品安全。2.其他重要節點食品安全監管情況2.其他重要節點食品安全監管情況圍繞落實學校食品安全主體責任這條主線,市市場監管局常態化開展學校食堂春秋季、中高考食品安全專項檢查,共出動 7102
69、人次,檢查學校食堂、供餐單位、大宗食品原料供應商等 13637 戶次,發現并整改問題 494 個。在國慶假期、黨的二十大等重要時段,市市場監管局嚴格集中監管倉運行流程、倉內人員管理、倉內污水及廢棄物品處置,定期開展消毒過程和效果評價。強化食品生產安全風險排查,按照“一企一檔”“一域一檔”“一品一策”的要求,嚴格落實風險清單、措施清單和責任清單。結合區域性食品生產安全風險問題,重點排查白酒、調味品等食品生產主體的風險隱患,確保產品符合食品安全標準。以農村、城鄉結合部等地區為重點區域,以群眾需求量較大的大米、食用油等為重點品種,重點檢查證照公示、標簽標識等方面的問題,禁止銷售“三無”和來源不明的食
70、品。-35-五、重點場所食品安全監管情況(一)校園食品安全監管1.明確責任及建立工作機制情況1.明確責任及建立工作機制情況在明確責任方面,市教育局全面落實實施意見、成都市關于加強學校安全風險防控體系建設的意見,不斷強化部門監管責任、學校主體責任、校長(園長)第一責任人責任,足額配備“食品安全管理員”“食品安全指導員”,研制成都市學校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工作指南成都市學校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培訓標準,進一步推動全市教育系統“食品安全總監”“食品安全員”對標履職盡責。目前已配備學校食品安全指導員897 名,配備“食品安全管理員”8031 名,其中“食品安全總監”3515 名、“食品安全員”4516 名。在
71、建立制度方面,市教育局將學校食品安全工作納入“三個必須”,即學校規劃、年度計劃和總結必須強調食品安全,校園安全檢查必查食品安全,學校綜合評估必評食品安全;建立月研預警預警快報研判信息工作提示多層次預警提醒機制,每季度開展一次食品安全風險研判預警交流工作會,從學校食品安全薄弱環節出發,多部門合力,共同促進學校食品安全新發展。堅持完善四項機制,建立常態聯合檢查制,形成教育、市監、衛健、城管、公安等部門監管合力。建立多元動態監測制,形成學校委托監測、-36-市監執法監測、衛健風險監測“三位一體”動態監測。建立主體主管雙約談制,推動部門主管責任落實帶動學校主體責任強化。建立突發事件輿情快速處理機制,形
72、成專班牽頭、兩管一控、流調為基、權威發聲”的輿情快速處置邏輯。市人社局建立技工院?!皟蓵缓钡葐栴}通報、督促檢查、約談提醒工作制度,及時發現院校食品安全存在的問題,及時處置發現的問題,已處理涉及技工院校食品安全的問題 10余件;建立督導檢查工作制度,組織工作專班采取“四不兩直”的方式,對全市 41 所技工院校開展督導檢查,針對問題制定整改措施責成學校相關部門限期整改到位,落實校園食品安全監管工作。2.校園風險防控情況2.校園風險防控情況市教育局全面落實實施意見,制定安全管理責任清單學校主要環節安全檢查清單,學校食品安全工作實現“照單履職、照單盡責、照單檢查”。組織學校學習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曝光
73、:學校食堂成了他們的“搖錢樹”案例,開展學校食堂廉政風險專項檢查,排查學校廉政風險點,建立健全整改臺賬及時整改。以食品安全規范操作、人員健康、采購溯源等為重點整治內容,印發學校食品安全專項治理方案,組織開展學校及周邊食品安全專項治理。印發2022 年春、秋季學校食品安全風險隱患大排查大整治工作的通知關于認真做-37-好 2022 年春、秋季開學期間學校及周邊安全穩定工作的通知,在開學前后、中高考期間、大假前后關鍵時間點,對學校食品安全隱患進行拉網式大排查,督促食品安全校長(園長)負責制、學校相關負責人陪餐制等制度落地、落細。利用“互聯網+溯源”“互聯網+監管”技術,通過成都市市場智慧監管平臺實
74、現食堂大宗食材一站式溯源,確保師生食品安全。3.校園配餐規范落實情況3.校園配餐規范落實情況市教育局全面落實中小學校食堂大宗食品原料統一配送實施辦法中小學校供餐營養指南(試行)關于切實加強校外配餐管理工作的通知成都市校外配餐食品安全專項整治行動方案要求,堅持公益性原則,會同市市場監管局等部門對采用集體用餐學校、由配送單位供餐的學校、集體用餐配送單位開展專項整治,督促相關學校加強對校外配餐企業的監督,做到全流程、全方面管理。目前幼兒園和義務教育學校食堂全部實現自主經營。4.校園食堂明廚亮灶情況4.校園食堂明廚亮灶情況全市 4516 個學校的食堂實現明廚亮灶,“互聯網+明廚亮灶”覆蓋率已達 91.
75、5%,近三年呈總體上升趨勢,如圖 5所示。-38-圖 5 全市學校食堂“互聯網+明廚亮灶”統計情況5.宣傳教育工作情況5.宣傳教育工作情況在開展培訓方面,市教育局組織 2.1 萬人參加包含校園食品安全事件處置在內的全市教育系統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桌面推演培訓。市教育局召開中小學校食堂建設和管理服務規范解讀工作視頻培訓會、學校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工作指南及培訓標準專題輔導講座和食品安全實操培訓,讓參訓人員實現在學中做、在做中學,進一步提高學校食堂管理服務水平與能力。按照省教育廳統一安排,組織全市新任中小學校校長、幼兒園園長參加食品安全工作專題培訓會。在開展競賽方面,市教育局聯合市市場監管局開展食品安全主
76、題繪畫大賽,評出優秀作品 300 余份,一等獎 20 名,二等獎 40 名,三等獎 60 名。積極組織參與 2022 年四川省首-39-屆食品安全科普創作大賽,共征集作品 1300 余份。(二)養老機構食品安全監管在建立健全相關制度方面,市民政局建立了以“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為基本手段、以重點監管為補充、以信用監管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重點檢查養老機構防食品誤食措施及食堂運營資質等養老服務質量內容。在完善基礎設施方面,2022 年市民政局投入 398.81 萬元繼續實施食品安全達標改造工程,對養老機構進行食堂設施設備改造完善,重點支持公辦養老服務機構推廣“明廚亮灶”和餐飲安全分級管理,確保食品
77、的采購、處理、儲存、烹飪、供應過程全程可控,切實提高養老機構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在宣傳培訓方面,圍繞“共創食安新發展,共享美好新生活”主題,多形式、廣范圍地在全市養老機構開展食品安全宣傳活動,共發放宣傳資料 2622 余份,張貼海報標語 486余張,拉掛橫幅 212 余條。及時傳達養老機構膳食服務基本規范(MZ/T1862021)老年人膳食指導(WS/T 5562017)標準要求,督促指導養老機構食堂工作人員培訓學習,同時也加強消防和食品安全教育培訓,建立食物中毒等突發安全事故應急預案,有效提升養老機構的應急處置能力。在安全隱患排查方面,市民政局以養老機構消防和食品-40-安全為重點,
78、開展全市養老機構安全生產自查和暗訪抽查工作。2022 年以來,實地抽查養老機構 1221 家次,發現食品安全隱患 314 處,提出整改建議 314 條,均要求落實臨時處置措施并建立臺賬,督促及時整改,具體情況如圖 6 所示。圖 6 養老機構數量、檢查頻次及發現食品安全隱患情況在應急管理方面,督促養老機構進一步加強消防和食品安全教育培訓,建立食物中毒等突發安全事故應急預案,及時有效處置風險,最大限度保障養老機構服務對象生命安全,有效提升養老機構的應急處置能力。(三)宗教場所食品安全監管在明確責任和建立制度方面,各宗教活動場所負責人為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并確定一名專職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做到食品安全
79、工作有人抓、有專人管。建立清真餐館管理臺賬及動態化綜合管理機制,嚴格審批清真食品登記證條-41-件及年審制度,健全民宗部門、行政審批部門信息共享、研判互通、政策協同的工作機制,建立食品溯源體系,形成清真餐館管理工作臺賬。全市宗教場所食品安全制度制定率、上墻率均達到 100%。在“明廚亮灶”及完善基礎設施方面,宗教活動場所“明廚亮灶”較上年增長 5 個百分點,如圖 7 所示。2017-2022年底,共投入寺觀教堂維修補助資金 3000 萬元,重點對 40處宗教活動場所廚衛進行改造,進一步規范宗教活動場所廚衛標準化建設,完善食品儲藏設施建設,并配備相應的冷藏冷凍、清洗消毒、防蠅防鼠等設備設施,最大
80、限度消除食品安全隱患。圖 7 2020-2022 年宗教場所食堂“明廚亮灶”比例情況(四)建筑工地食品安全監管在明確責任及建立機制方面,2020-2022 年先后印發 關于加強建設工地食堂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關于進一步加強建設工地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關于進一步加強建設工地食品安全和就餐管理的通知等文件,確保食品安全責任-42-落實到位。在工地食品監管方面,市住建局嚴格按照 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規定,加強建筑工地食堂食品安全教育和日常管理,建立全市工地食堂管理臺賬,要求工地食堂留存采購單據和供貨商有效許可證、營業執照等復印件,并將工地食堂食品經營許可證從業人員預防性健康檢查合格證辦理情況,食
81、品安全制度制定及上墻情況,食材采購及溯源管理情況,食堂清潔衛生管理情況等納入日常巡查及“雙隨機”檢查。2020-2022 年,全市建筑工地食堂食品經營許可證(含備案證)辦理率、食品安全管理員設置率、食堂工作人員健康證辦理率、食品安全制度制定率及上墻率均達 100%,完成建筑工地食堂食品安全黨政同責目標工作任務。全市建設工地三年內未發生一例因食品衛生管控不力導致的食品安全衛生事件,具體情況如下圖 8 所示。圖 8 建筑工地食品安全監管情況-43-(五)A 級旅游景區食品安全監管在明確責任方面,市文廣旅局全面落實四川省景區食品安全管理辦法和成都市食品安全監管工作職責任務清單,明確 A 級旅游景區餐
82、飲單位企業主體責任;配合市場監管部門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崗位責任制、應急處置機制以及食品原料采購索證索票、進貨驗收和臺賬登記制度,落實節假日旅游高峰期值班制度,保證值班人員 24 小時通訊暢通,及時妥善處理群眾舉報投訴。在安全監管方面,市文廣旅局配合市市場監管局等部門對 A 級旅游景區食品安全開展專項整治,重點整治餐飲設施不完善、制度不健全、責任不落實、無證照經營、銷售假冒偽劣、非法添加和濫用食品添加劑的違法犯罪活動,鼓勵實施互聯網+“明廚亮灶”“清潔廚房”工程,公布舉報投訴電話,確保游客飲食安全。在宣傳培訓方面,市文廣旅局指導 A 級旅游景區通過網站、公眾號等方式,普及食品安全法律法規
83、和飲食安全知識,提升餐飲服務單位自律意識,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食品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44-六、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評估與交流情況(一)監督性和評價性抽檢情況1.食品安全抽檢監測及其結果運用(1)基本情況1.食品安全抽檢監測及其結果運用(1)基本情況依據食品安全法及各級黨委政府關于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重要部署,延伸到食品安全抽檢監測工作體系及運行機制的可持續發展,堅持人民至上的執政理念,堅持問題導向、堅持群眾路線,科學謀劃,精準實施。2022 年全市共實施 31451 批次食品安全抽檢監測計劃,其中市本級 2.9 萬批次,涵蓋國家規定的 34 大類食品??茖W專業制定食品安全抽檢監測計劃,以監督
84、抽檢為主體,在促進執法監督和“兩個責任”提升食品安全自我發展水平方面,發揮了可持續建設作用,食品安全主體責任意識呈逐年明顯上升趨勢。食品安全風險監測作為監督抽檢的重要補充,在風險識別、風險研究、風險預警、執法辦案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偵察預警作用,為全市食品安全減持存量風險,防控增量風險發揮了利器作用。依法開展全市食品安全水平整體狀況的科學評價,呈現食品安全社會共治的綜合效果和年度食品安全水平穩中向好的整體成果。(2)特色工作(2)特色工作在全市范圍內,教育教學各類學??沙掷m開展春秋兩季校園食品安全抽檢監測全覆蓋,以抽檢結果倒逼學校食品從-45-業人員食品安全風險防控技能和自覺意識的剛性提升。
85、通過“你 點 檢 查”“你 送 我 檢”“量 險 定 檢”“探 險 監測”“你點我查、跟蹤抽檢”等創新手段,食品安全抽檢監測在維護全市人民食品安全健康方面,不斷滿足了人民群眾對食品健康安全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讓美食之都豐富內涵潤實遠揚。開展科技攻關,多點位、多品類對輸入型風險開展先進監測技術的高通量篩查,讓抽檢監測跑在風險隱患發生發展之前,有效防范了食品安全風險事件的發生,降低了社會安全管理運行成本。(3)整體評價(3)整體評價全市食品安全保障提升工作可持續發展,吃得放心,食品安全有保障。雖然食品安全自我生產性風險和輸入型風險常態化不同程度存在,但是在全市現有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和風險防控機制下,
86、全市食品安全穩中向好態勢已多年來得到食品安全抽檢監測結果數據充分印證。2.食用農產品抽檢情況2.食用農產品抽檢情況市農業農村局完成市級生產環節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 4 次,2300 批次監測合格率 99.4%,2020-2022 年具體監測情況如圖 9 所示。監測對象包括全市農產品生產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種植養殖基地(戶)、屠宰廠(場)以及各區(市)縣實施食用農產品承諾達標合格證制度的主體和“天府龍芽”用標企業,監測品種包括蔬菜、食用菌、-46-水果、糧食產品等食用農產品,并覆蓋各區(市)縣“12+5”個重點品種。組織開展生產環節鱗莖類蔬菜、“三顆菜”、草莓、姜、稻谷、水產品等和大運
87、會供會農產品共計 12 個專項監測,監測 1000 批次,968 批次合格,總體合格率為96.8%;開展生產環節監督抽查 2200 批次,19 批次不合格,問題發現率為 0.8%。圖 9 市級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情況全市生產環節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總體穩中向好,沒有發生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和負面輿情。嚴格遵循檢打聯動原則,對例行監測和專項監測發現的不合格產品,及時開展跟蹤調查和執法檢測,問題查明率達 100%;對監督抽查發現的不合格農產品,農業執法機構依法調查處理,查處率達100%。-47-3.食用林產品抽檢情況3.食用林產品抽檢情況全市 2022 年食用林產品監測任務共計 370 批次,監
88、測內容包括竹筍及產地土壤、核桃及產地土壤、林草中藥材及產地土壤、花椒及產地土壤等類別,監測時間根據作物成熟時間不同,從 4 月持續到 11 月底,全市檢測完成率為 100%。根據省級公布的檢測結果,全市 2022 年食用林產品檢測均符合標準,28 個土壤樣本存在金屬含量不符合風險篩選值要求。經研究分析,都江堰、邛崍、彭州土壤樣本采集點位周邊無工業污染,土壤樣本存在風險的銅、鎘等金屬來源于成土母質,大邑縣存在風險因子的土壤樣本取自硫鐵礦地段;針對存在風險的土壤樣本,屬地林業主管部門已下達了風險情況處置單,進行整治,采樣區域所產林產品檢測全部符合標準。4.進出口食品安全抽檢監測情況4.進出口食品安
89、全抽檢監測情況錦城海關根據海關總署辦公廳關于印發 2022 年度進出口食品、食用農產品、化妝品安全監督抽檢和風險監測計劃的通知成都海關辦公室關于印發 2022 年度出口食品、食用農產品安全專項風險監測實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要求,在進出口食品安全監管工作中完成食品監督抽檢共計103 批次,包括酒類、調味品、蜂產品、水產制品、茶類、油脂制品和食用農產品等,結果全部合格;完成出口食品、農產品專項風險監測抽檢共計 99 批次,包括動物源性產品-48-(豬肝、豬腎、豬肉、腸衣、餌魚等)87 個,蜂蜜 9 個,供港澳蔬菜 3 個,結果全部合格。2022年進出口食品抽檢發現5批次進境食品中文標簽不符合相關食品
90、安全國家標準要求,經整改合格后予以放行;全年未發生不予出口或者不準進口的食品批次。5.餐飲具集中消毒服務單位監督抽檢情況5.餐飲具集中消毒服務單位監督抽檢情況國家雙隨機與市衛生計生監督執法支隊對全市所有餐飲具集中消毒服務單位(共計 28 家)進行了抽檢(包括對出廠餐飲具的抽檢),委托第三方機構對感官要求、游離性余氯、陰離子合成洗滌劑、大腸菌群、沙門氏菌等指標進行檢測。全市抽檢 280 套出廠的餐具、飲具,檢測結果均合格。針對現場檢查發現出廠的消毒餐飲具外包裝標注內容不規范的 2 家單位,市衛生計生監督執法支隊均責令其立即整改,并依法給予了警告處罰。(二)食品污染物及食品中有害因素監測結合全市食
91、品安全形勢、產業規模實際,市衛健委制定了 2022 年成都市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實施方案 并組織實施,對全市食品中化學性污染物及有害因素、微生物及其致病因子開展常規和專項風險監測;對食品運輸、儲存、加工環節中微生物、污染物及營養指標開展探索性監測,持續開展糧食中重金屬、真菌毒素污染等風險監測。-49-2022 年全市監測樣品涉及 16 大類 7034 件樣品,市衛健委開展了理化及微生物等共計 18721 項次的監測,監測項目包括金屬元素、農藥殘留等共計 132 項指標,監測任務完成率為 133.07%,具體情況見表 3 所示。表 3 2022 年食品污染物及食品中有害因素監測任務完成情況監測樣品數
92、監測樣品數省級計劃(件)省級計劃(件)市級計劃(件)市級計劃(件)實際完成(件)實際完成(件)任務完成率(%)任務完成率(%)成都市疾控中心4574732643284.19%各區(市)縣疾控中心43564391100.80%合計45748297034133.07%(三)食源性疾病監測情況全市食源性疾病哨點醫院累計報告 27225 例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二級以上哨點醫院上報病例數平均達到 189 例,監測 10502 份食源性疾病病人糞便或肛拭樣。食源性疾病監測結果顯示,食源性致病菌是導致食源性疾病爆發事件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和往年監測結果一致。致病因子主要為沙門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和金黃色葡萄球
93、菌,可疑暴露食品主要是涼拌皮蛋、雞肉卷、肉腸和螃蟹。進一步分析顯示,風險食品在常溫下存放較久、未徹底煮熟煮透及生熟交叉污染等問題是導致細菌性食源性疾病爆發的主要因素。(四)風險交流在公布抽檢結果和核查處置信息方面,2022 年市本級公布食品抽檢監測結果 20 期,共 25429 批次;公布核查處置信息 33 期(其中省抽 14 期、國抽 19 期),共 123 批次(其中省抽45批次、國抽78批次),做到按程序結果公示率100%。-50-在食品安全風險研判預警交流方面,2022 年全市共組織召開 4 次全市食品安全風險研判預警交流工作會,邀請市食安委成員單位、區(市)縣食安辦有關負責人和食品安
94、全承檢機構代表出席會議并參與研判交流;市市場監管局協助省局開展 2 次成德眉資宜同城化食品安全風險預警交流會,邀請省市場監管局抽檢處負責人,德陽、眉山、資陽、宜賓市場監管局相關分管領導和科室負責人出席會議,圍繞加強部門聯動、提高食品安全監管效能等主題,集體分析研判當前食品安全風險隱患形勢,研究制定有針對性的工作措施。市衛健委、市市場監管局發布食品安全風險預警與消費提示共計 24 次,具體情況如圖 10、表 4 所示。圖 10 食品安全風險交流情況-51-表 4 2022 年成都市疾控中心官微發布食品安全風險預警與消費提示清單時間時間發布標題發布標題2 月 01 日逛吃逛吃 啷個吃?【健康快樂過
95、新年 12】4 月 18 日疫情期間如何更安全地買菜做飯?5 月 06 日【快問快答】高熱量的食物應該放到早餐吃嗎?5 月 09 日【快問快答】發物能不能吃?5 月 16 日國際范的“知食”小賣部在成都開業了5 月 17 日“知食就是力量”2022 年成都市全民營養周暨“520”中國學生營養日宣傳活動啟動儀式隆重舉行6 月 07 日營養與美味的碰撞成都市營養健康餐廳(食堂)建設等您來參與7 月 14 日食品安全系列(一)丨警惕有毒植物中毒9 月 16 日食品安全科普宣傳毒蘑菇,你真的認識嗎?9 月 18 日食品安全系列宣傳(二)丨蔬菜“慧”吃才安全9 月 21 日食品安全系列宣傳(三)丨水果“
96、慧”吃才健康9 月 26 日食品安全系列宣傳(四)丨這不是酒預防食源性甲醇中毒9 月 30 日食品安全系列宣傳(五)丨冰箱不是保險箱,貯存食品有講究10 月 04 日危險,野生蘑菇不能隨意采食七、食品安全監管執法處理情況(一)專項執法行動1.“鐵拳行動 2022”情況1.“鐵拳行動 2022”情況在案件查辦方面,全市“鐵拳行動 2022”共查辦案件1000 余件,案值 1100 余萬元,罰沒金額 2000 余萬元,移送公安機關案件 59 件。在食品領域的子行動開展情況方面,全市共查辦食用油摻雜摻假食用油摻雜摻假類案件 69 件,罰沒金額 15 余萬元,出動執法人員117 人次,開展“食用油摻雜
97、摻假”牽頭子行動執法檢查,共檢查各區(市)縣超市、食品(農產品)交易市場、餐飲單位等點位 133 個,發現問題 103 件,對存在的問題,已積極反饋,予以整改。全市共查辦聲稱減肥、壯陽等食品非法聲稱減肥、壯陽等食品非法-52-添加添加類案件 76 件,罰沒金額 41 余萬元。日常巡查摸排、監督抽檢和受理投訴舉報“三箭齊發”,重拳打擊食品非法添加行為;對群眾舉報發現的線索深挖細查,對食品中非法添加問題“零容忍”。全市共查處面向未成年人開展“無底線營銷”面向未成年人開展“無底線營銷”類案件 149 件,罰沒金額 90 余萬元。市市場監管局出動執法人員 156 人次,開展“未成年人無底線營銷”牽頭子
98、行動執法檢查,共檢查區(市)縣超市、食品(農產品)交易市場、餐飲單位、校園周邊經營戶等點位 163 個,發現問題 125 件;對存在的問題,執法人員均已積極反饋檢查單位、屬地局予以整改。全市共出動執法人員 11460 人次,車輛 639 臺次,檢查市場主體 2978 次數。全市共查處侵犯名優白酒知識產權侵犯名優白酒知識產權類案件 54 件,罰沒金額 100 余萬元。移送公安機關立案案件 6 件,搗毀制假窩點 3 處。2.“春雷行動 2022”2.“春雷行動 2022”在全市“春雷行動 2022”中,將“食品安全執法行動”作為第一個執法子行動,明確為全市市場監管系統的規定動作?!笆称钒踩珗谭ㄐ袆?/p>
99、”的目標是以冷鏈食品為重點,按照“查處一批,曝光一批,規范一批”的要求,針對社會反響較大、群眾反映強烈的重點問題食品,加大案件查處力度,曝光典型案件。積極回應社會關切問題,公開整治信息,形成打擊問題食品的高壓態勢,促進食品安全質量得到總體提-53-升,切實保障人民群眾健康安全。在不落實冷鏈食品進貨查驗、消毒等主體責任的違法行為查處方面,在不落實冷鏈食品進貨查驗、消毒等主體責任的違法行為查處方面,市市場監管局重點查處采購、使用來源不明、票據不全的冷鏈食品,無“三證明一報告”(海關檢疫證明、進貨票據、消毒證明和核酸檢測報告)和追溯信息的進口冷鏈食品;收購、加工、經營病死畜禽,出售未按規定檢疫或檢疫
100、不合格的肉類等違法行為。在重點對象治理方面,在重點對象治理方面,市市場監管局開展對食品生產加工、學校食堂、連鎖經營、農產品集中交易市場等食品生產經營主體不落實加工操作規范、進貨查驗、培訓考核、人員健康管理等違法行為的查處。在重點品種治理方面,在重點品種治理方面,強化對大宗、高風險食品安全抽檢,開展對“兩超一非”食品(超范圍、超限量、非法添加食品添加劑和非食用物質)、“三無”食品(無廠名、廠址、生產日期)、過期變質食品、不符合安全標準食品、宣稱特殊功能的普通食品以及特殊食品虛假宣傳、欺詐銷售等違法行為的查處。在網絡食品安全治理方面,在網絡食品安全治理方面,開展對無實體店、無照無證、使用假證、冒用
101、證件等違法行為的查處;加大對網絡食品第三方平臺不落實主體責任違法行為查處力度;開展對“網紅餐廳”食品安全監督執法過程直播活動。在糧食購銷領域違法行為打擊方面,在糧食購銷領域違法行為打擊方面,重點查處擾亂市場秩序、違法交易行為,嚴處生產經營無標簽的預包裝糧食食品、“陳化糧”流入口糧市場等嚴重違法行為。在重點食品領域知識產權保護方面,在重點食品領域知識產權保護方面,-54-以整治“山寨”酒水飲料、節令食品為重點,嚴厲打擊市場混淆、侵犯商標專用權等違法行為?!笆称钒踩珗谭ㄐ袆印敝?,全市共立案調查 3200 余件,罰沒金額 5600 余萬元,罰沒金額 10 萬及以上的重大案件 33件。3.“長江禁捕
102、打非斷鏈”專項行動3.“長江禁捕 打非斷鏈”專項行動市市場監管局共計立案 175 件,共計結案 175 件(其中虛假違法廣告案件 107 件,非法采購經營無合法來源水產品案件 1 件,虛假宣傳不正當競爭案件 14 件,非法交易珍貴、瀕危水生野生動物案件 12 件,其他案件 41 件),罰沒款共計 152.977136 萬元,查獲非法漁獲物 206.59 千克。在前期工作部署及調研方面,市市場監管局依據關于做好食品經營環節打擊市場銷售長江流域非法捕撈漁獲物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要求,針對重點環節,細化各項工作目標、內容。對全市打擊市場銷售長江流域及成都市天然水域非法捕撈漁獲物第一階段專項行動進行調研指
103、導,各調研組進入農貿市場、餐飲單位、電商平臺,現場對經營戶和相關企業負責人宣講有關政策法規,對發現的問題要求屬地局督促立即整改;組織召開工作推進會,對下一步工作的措施和存在的問題及風險進行研判。在監管執行方面,市市場監管局突出重點環節,聚焦重點場所,緊盯重點平臺,通過組織開展對食品生產企業、農-55-產品批發市場、農貿市場、餐飲單位、電商平臺的監督檢查,以日常巡查、媒介廣告監測等方式,對非法捕撈漁獲物進行市場銷售的違法行為實施重點打擊。截至 2022 年底,共檢查農貿(批發)市場 44956 個次,商超 38338 個次,餐飲單位 125716 家,發現未落實進貨查驗記錄要求的餐飲單位 644
104、家,采購、加工制作無法提供合法來源憑證的水產品餐飲單位 108 家,已責令整改完畢。對全市 69 家電視、廣播、報紙等傳統媒體實施重點監測,共監測廣告 5394398 條次。累計監測轄區內各類平臺(網店)108354 個次,對電商平臺行政指導 204 次,督促下架(刪除、屏蔽)非法交易信息 2352條。4.“昆侖 2022”專項行動4.“昆侖 2022”專項行動“昆侖 2022”是公安機關集中開展的專項行動,依法嚴厲打擊危害食品、藥品安全,侵犯知識產權等領域違法犯罪。2022 年共立案偵辦食藥環知領域刑事案件 265 件,移送起訴案件 170 起、犯罪嫌疑人 499 人,破獲部督 3 起、廳督
105、 13起,3 案入選全省公安食藥環知領域犯罪十大典型案件,2案入選全市農村假冒偽劣專項執法行動十大典型案例。市公安局印發全市公安機關“昆侖 2022”專項行動工作方案,根據 23 個區(市)縣轄區食藥環知領域犯罪特點、規律,分兩批次共明確食藥環知領域必破刑事案件 44起,重點排查靜渝路種子市場、邛崍酒業、金牛國際商貿城-56-藥材市場、五塊石片區等 17 個區域(市場)。在部門聯動方面,市公安局組織 5 個調研督導組,分赴各區(市)縣局對“昆侖 2022”行動進展情況予以調研督導,推動上下互動、整體聯動,促動專項行動落地落實。聯合市法院、市檢察院出臺關于辦理商標侵權類知識產權刑事案件的證據指引
106、,并舉辦“智薈沙河畔-知識產權”座談,密切了與重點企業的警企協作。食藥環偵和森旅部門發揮牽頭和骨干作用,指揮、宣傳、治安、網安、法制、刑警等警種部門發揮職能優勢,密切協作、整體聯動、協同作戰。公安機關與相關行政執法部門聯合開展對食藥環知森領域風險點全覆蓋摸排分析,切實暢通信息交流、案件移送等工作機制。(二)打擊違法犯罪行為情況如圖 11 所示,2022 年全市共立案偵辦涉食品類刑事案件 119 件,市公安局發出 2 條食品安全領域執法建議,移送檢察機關審查起訴 103 件 235 人。針對大要案件偵辦,通過深入推進“昆侖 2022”“磐石”系列等專項行動,精準重拳出擊,強化破案攻堅,先后偵破涉
107、食品安全領域省公安廳掛牌督辦案件 5 件。在技術手段提升方面,市公安局建立“食藥環快檢現勘實驗室”,可檢測項目 127 種,2022 年抽檢樣品 200 余個,形成檢測數據 1800 多條,發現問題線索 30 余條,并將發現-57-的食品安全風險隱患情況通報轄區公安機關開展分析研判,指引案件偵辦 15 起,為案件順利偵破提供有力支撐。借力“互聯網+技術”,自主研發運行“天府食安通”感知源微信小程序,拓展食藥環知森領域違法犯罪情報感知源,面向社會群眾全行業全場景廣泛征集食藥環知領域問題線索,截至 2022 年底已設置宣傳點 3 萬余個。圖 11 市公安局打擊食品安全領域違法犯罪情況在加強專業化審
108、判方面,市法院積極開展涉食品安全專項審判工作,重點打擊社會危害性大、案件影響面廣的涉食品安全刑事犯罪,市中院刑庭庭務會多次研究檢查全市法院刑庭對全市食品安全打擊工作開展落實情況。2022 年,全市法院共受理涉食品安全一審刑事案件 49 件 72 人,判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13 人,判處禁止令 30 人,從業禁止 22 人,涉及公益訴訟的案件共 26 件,制發司法建議 6 條,如下圖-58-12 所示。圖 12 全市法院打擊涉食品安全刑事案件情況(三)行刑銜接全市法院在辦理案件過程中強化與檢察、公安、市場監管等機關部門的工作相互協調配合,進一步強化行刑銜接工作機制,在判決生效后,及時向市場監管部
109、門送達相關法律文書,由市市場監管局設立食品安全黑名單,對列入黑名單的人員在五年內禁入或終身禁入食品行業,不得從事與食品行業相關的經營管理工作,促進食品行業健康發展。市檢察院推動建立食品安全“黑名單”制度,加大食品安全犯罪分子“資格罰”的處罰力度。適用緩刑的被告人,起訴時均建議法院在緩刑考察期內判決禁止其從事食品行業;對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人員,監督行政執法機關按-59-照食品安全法的規定對其宣告終身從業禁止。進一步發揮平臺作用,把關重大疑難危害食藥安全案件。在公安機關派駐“檢察官工作室”,對食藥安全等經濟犯罪案件提前介入,引導偵查,開展個案會診、類案研討、對偵查活動實時監督。制發檢察建議,強
110、化檢察監督職能。武侯區檢察院針對火鍋類餐廚廢棄油脂監管領域存在監管漏洞,對武侯區市場監管局制發檢察建議,建議進一步加強對餐飲商家的日常監管;龍泉驛區檢察院加強養老機構食品安全監管工作,針對養老中心無證經營食品行為制發檢察建議,減少和預防食品安全隱患。八、食品安全社會共治情況(一)政府層面1.校園宣傳1.校園宣傳市教育局會同市市場監管局開展食品安全主題繪畫大賽食品安全主題繪畫大賽,評出優秀作品 300 余份,一等獎 20 名,二等獎 40 名,三等獎 60 名。以賽促教提升廣大師生食品安全意識、知識和技能,鞏固創建全國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的工作成效。市衛健委在全國首批引入國際化、創新化營養宣教陣地“
111、知食小賣部”“知食小賣部”,打造營養宣傳新模式、新陣地,全市開展營養宣講活動中小學數量達 924 所,受益中小學生人數達106.8 萬,覆蓋家長總人數達 123.8 萬,宣講活動受到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高度評價。-60-市商務局聯動團市委紅領巾品牌活動“隊話”,打造“隊話餐桌上的文明”主題活動“隊話餐桌上的文明”主題活動,活動覆蓋全市 934 所學校,輻射 300 余處社區,參與人數超過 4.6 萬人。2.孵化食品安全宣傳欄目2.孵化食品安全宣傳欄目孵化“督哥來了,你點我查”“造物工廠”“督哥來了,你點我查”“造物工廠”等多個食品安全原創欄目,積極發展新媒體矩陣,沉浸式記錄基層市場監管部門監管現場
112、,開啟了全城互動、全民參與監管和餐飲服務規范知識傳播的宣傳路線,共同構建良好營商環境、消費環境和競爭秩序,具體宣傳情況如圖 13 所示。圖 13 食品安全“督哥來了,你點我查”欄目宣傳情況通過“成都市場監管”微信公眾號、微博官方賬號等新媒體賬號發布 開展“節日守護”食品安全專項檢查 等“食品安全科普”相關內容共 660 條,閱讀量 3400 萬余次,轉贊-61-評 4 萬余次。通過“成都市場監管”抖音、快手、B 站等視頻官方賬號發布現直接擊!非法進口冷凍肉,立案查處等“食品安全科普”相關視頻共 60 條,播放量 15.5 億次。3.“互聯網+食品安全科普宣傳體驗站”3.“互聯網+食品安全科普宣
113、傳體驗站”成都已建成 27 個“互聯網+食品安全科普宣傳體驗站”,構建起科普學習、教育培訓、社會共治、文化建設為一體的綜合服務功能,使公眾“零距離”感受了解食品安全科學知識及工作成效,在立體化、多方位和沉浸式體驗中提高食品安全意識和科學素養。2020-2022 年食品安全宣傳開展情況如圖 14 所示,宣傳信息及體驗站數量總體呈增長趨勢,宣傳活動開展由于近三年內的疫情原因,有所減少。圖 14 2020-2022 年食品安全宣傳開展情況-62-4.食品安全新聞媒體報道4.食品安全新聞媒體報道2022 年,通過中國網、四川新聞網、封面新聞等主流媒體報道2021 成都校園食品安全科普教育系列活動圓滿落
114、幕四川邛崍:海鮮館冷鏈食品無出倉證明、無標簽標識被處罰等“食品安全科普”相關內容共 270 篇。5.食品安全庭審觀摩5.食品安全庭審觀摩成都市兩級法院除了通過傳統送法到園區,送法到基層,庭審直播等形式以外,還通過法院微博、微信等新型網絡平臺,對食品類犯罪的危害進行宣傳,向社會公布打擊犯罪的成果,并發布典型案例,警示已經準備或者正在準備進行該類犯罪的人員。2022 年,全市法院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學生參與庭審觀摩 7 次,專題食品安全宣傳 40 余次,通過微信微博等宣傳 130 余篇。6.“共創食安新發展 共享美好新生活”食品安全宣傳周主題活動6.“共創食安新發展 共享美好新生活”食品安全宣
115、傳周主題活動2022 年四川省暨成都市食品安全宣傳周以“共創食安新發展 共享美好新生活”為主題,號召全社會共同關注食品安全,攜手筑牢食品安全防線,不斷提升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幸福感”。宣傳周活動正式啟動后,全市舉辦一系列活動,集中展示食品安全工作成效,科普食品安全科學知識,共創共享食品安全。-63-7.四川省首屆食品安全科普作品大賽7.四川省首屆食品安全科普作品大賽市食安辦成員單位、市局各處室、各區(市)縣食安辦積極參賽,市市場監管局運用廣為人知的“督哥”形象,原創出“特殊食品科普宣傳-概念篇”“經營者篇”“消費者篇”“別動我的養老金”等系列宣傳視頻 6 個,作品共獲獎12 個,特殊食品科普宣傳
116、概念篇獲得金獎。8.成都市科技活動周宣傳8.成都市科技活動周宣傳成都市級有關部門、區(市)縣、科研院所、科普場館、科普志愿服務團隊等共同行動,圍繞“走進科技 你我同行”的主題,舉辦 2022 年四川省暨成都市科技活動周啟動儀式、“走進科技 你我同行”主題展、主會場展示互動體驗活動、博物館奇妙夜及科普基地夜間開放等配套活動,以及市級部門、區(市)縣重點活動共計 144 項,宣傳展示食品安全、先進技術、生命健康、生物保護、特色農業、海洋知識等多個領域科技創新重大進展和突出成就,紀念科普法頒布 20 周年,線上線下累計超過 15 萬人次參與,進一步深化了“我為群眾辦實事”科普惠民服務,在全市營造了良
117、好的創新文化氛圍,全力構建起食品安全共治共享格局。(二)行業協會2022 年 3 月 15 日,成都市消費者協會、成都市零售商協會聯合向社會發布倡議,鼓勵全市線下實體店經營者按照四川省線下實體店無理由退貨指引(試行)主動規范作-64-出無理由退貨承諾,進一步強化經營者主體責任,切實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成都餐飲同業公會發布關于餐飲單位加強主要原料食品安全隱患自查的通知關于加強餐飲服務疫情防控和春夏時節食品安全的通知關于國慶期間疫情防控和生產安全的倡議書等文件,參加 2022 年四川省暨成都市食品安全宣傳周活動啟動儀式、四川省網絡餐飲食品安全座談會以及網絡餐飲服務管理規范征求意見研討會,積極保障行
118、業疫情防控和食品生產安全。2022 年 12 月成都市烹飪協會通過講解后廚衛生管理標準,科學防治食品污染,食材儲藏標識、標準規范,觀看市場監管部門執法視頻等方式,開展“食品安全規范標準”培訓,以“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標準提升食安管理規范。成都市食品商會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下,成功組織了線下活動 34 場,參與人數超過 30000 人,開展了疫情下企業用工風險防范及案例分析、預制菜標準及風險把控的解讀等線上培訓 15 場,聽課人數超過 8000 人,成效卓著。(三)食品生產經營者市市場監管局組織舉辦特殊食品規范經營現場會和自我承諾活動,印發成都市市場監管局關于組織開展特
119、殊食品規范經營現場會暨自我承諾活動的通知,分別于 7 月、-65-10 月在龍泉驛區、高新區組織兩場現場會暨自我承諾活動,區(市)縣市場監管局參照市局活動方案,組織特殊食品經營者開展自我承諾 6802 家(其中,母嬰用品店 1986 家)。成都市青羊區市場監管局組織部分食品經營企業代表開展了經營“放心食品”自我承諾活動。各食品經營企業代表簽訂了放心食品超市自我承諾書,承諾依法經營,定期開展自查,建立并執行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嚴格執行索證索票、進貨查驗等制度,做好人員健康管理,保證環境、商品、設備等的清潔,為消費者營造放心、舒心的食品消費環境。進一步形成“監管+自律+共治”的良好格局,推動食品經營
120、主體形成誠實、守信、規范經營的良好風尚,推動整個食品產業的升級與發展。(四)社會公眾1.投訴舉報1.投訴舉報社會公眾對食品的投訴舉報主要集中在全國 12315 平臺與 12345 熱線平臺,近三年全市有關全國 12315 平臺、12345 熱線平臺受理食品安全投訴舉報及按時限辦結情況如圖 15、圖 16 所示。-66-圖 15 12315 平臺受理食品安全問題投訴舉報及按時限辦結情況圖 16 12345 熱線平臺受理食品安全問題投訴舉報及按時限辦結情況2.志愿者活動2.志愿者活動全市深入落實四川省食安辦關于推動食品安全志愿服務發展的指導意見,積極組建起以體制內為引導和體制外為引領的志愿服務隊伍
121、。志愿者活動主要依托“志愿四川”-67-平臺加強管理,市市場監管局推動食品安全宣傳“五進”(進農村、進商超、進校園、進企業、進社區),舉辦了“進社區志愿服務活動”“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知識大學生競賽”“共創食安新發展共享美好新生活成都市 2022 年食品安全進社區志愿服務活動”等活動,充分發揮社會力量在食品安全治理中的積極作用,不斷加強人民群眾對食品安全的認知,也更好的擴展志愿服務隊伍。九、食品安全制度建設和能力提升情況(一)食品安全制度和標準建設情況1.制度建設情況1.制度建設情況全市繼續深入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及實施條例,出臺成都市食品安全重大事項督促落實辦法,發出 履職提示函 53
122、 份,切實督促食品安全職責落地落實;以“強化基礎、階梯賦權”的思路創新制定成都市食品安全黨政同責考核辦法,明確“食品安全風險防控指數”評價細則,并將評價結果納入屬地政府重點經濟指標考核;創新制定成都市食品生產許可審查方案制定工作規定(試行),破解未列入食品生產許可分類目錄和無審查細則的食品品種許可申請難題等;修訂成都市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完善事故調查、處置、報告、信息發布工作程序。全市已建立起以黨政同責清單為遵循、職責任務清單為支撐,以問題通報約談、年度目標考核為配套的制度體-68-系,為推動食品安全工作落實提供了切實保障。2.標準制定情況2.標準制定情況2022 年備案食品安全企業標準
123、 714 件,申報農業地方標準 15 項,在主持制定火鍋底料(DBS 51001-2016)、自熱式方便火鍋生產衛生規范(DBS 51009-2020)等系列地方標準的基礎上,在食品新興業態方面,制定網絡餐飲服務管理規范地方標準(征求意見稿),規范網絡餐飲等食品新興業態發展。在精準防控疫情風險方面,創新制訂陽性物品分類處置指南、從業人員分類管理指南、集中監管倉運行規范等地方標準。在重大活動方面,出臺成都市重大活動食品安全分級監管指南,為保障重大活動食品安全、服務“三城三都”建設提供技術支撐,圓滿保障“223”重大警衛、省市“兩會”及黨代會、世乒賽等重大活動 50 余起,未發生一起食品安全事故。
124、(二)檢驗檢測體系建設情況1.食用農產品安全風險監測能力情況1.食用農產品安全風險監測能力情況監測食用農產品主要包含農藥殘留、獸藥殘留和重金屬殘留三個方向的認證參數,具體情況如下表 5 所示。除成都市農業質量監測中心位于成都市武侯區外,檢測認證農藥殘留參數普遍分布于成都市除主城區外的各區(市)縣檢測站點,與當地產業緊密結合,保障食品安全。-69-表 5 市縣兩級檢測中心(站)情況序號序號市/區(市)縣市/區(市)縣機構名稱機構名稱農藥殘留認證參數(個)農藥殘留認證參數(個)獸藥殘留認證參數(個)獸藥殘留認證參數(個)重金屬殘留認證參數(個)重金屬殘留認證參數(個)1成都市成都市農業質量監測中心
125、292204232龍泉驛區成都市龍泉驛區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監督站1271763青白江區成都市青白江區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65064新都區成都市新都區農產品質量檢測中心54945溫江區成都市溫江區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站77056雙流區成都市雙流區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52007郫都區成都市郫都區農產品質量保障中心84058新津區成都市新津區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驗檢測站55059簡陽市簡陽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站4013810都江堰市都江堰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21122011彭州市彭州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測中心570812邛崍市邛崍市農業服務中心4012513崇州市崇州市農產品質量安全
126、檢測中心6831814金堂縣金堂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驗檢測站63302615大邑縣大邑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驗檢測站600516蒲江縣蒲江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驗檢測站98052.食品風險監測能力情況2.食品風險監測能力情況全市逐步建立以市疾控中心為核心,區(市)縣疾控中心為樞紐,各級醫療機構和社區為網底的食品安全綜合監測網絡體系。在檢測能力方面,市疾控中心逐步配備高效液相色譜-串聯質譜聯用儀、全自動固相萃取儀、全自動醫用 PCR 分析系統等大型精密儀器。目前已具備 360 余項食品安全相關指-70-標的檢測能力,能開展國家和省市規定的農藥殘留、重金屬、真菌毒素、非法添加物及食源性致病菌等檢
127、測項目,也可開展有機污染物、元素形態、毒素、空腸彎曲菌、停乳鏈球菌等檢測項目,在調查處理各種食源性疾病爆發事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在拓展風險監測范圍方面,在完成國家、省級監測任務的同時,市衛健委主動拓展監測范圍、食品類別及數量,針對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開展學校大宗食材、食堂餐用具、學校周邊散裝即食食品重金屬、致病微生物監測,增加全市地理標志農產品中重金屬、農藥殘留監測及食藥兩用物質多元素監測,進行有毒植物和野生蘑菇基因測序鑒定,以及相關毒素理化檢測。近 5 年監測項目一直維持在 130 余項,累計監測食品樣品 26191 件、監測 110631 項次,每年均超額完成國家、省級下達任務。在食源
128、性疾病監測體系建設方面,食源性疾病哨點醫院達 280 家,較 2021 年新增 66 家,覆蓋所有二級及以上綜合醫院,并進一步向基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及其它食源性疾病診療醫院延伸,監測網絡體系不斷健全;食源性疾病病原學檢測哨點為 43 家,覆蓋全市全部 23 個區(市)縣級行政區域,具體情況如表 6 所示-71-表 6 區(市)縣食源性疾病監測醫院分布情況區(市)縣區(市)縣監測醫院數量(個)監測醫院數量(個)成華區24崇州市12大邑縣11東部新區7都江堰市15高新區8簡陽市12金牛區17金堂縣10錦江區14龍泉驛區13彭州市11郫都區10蒲江縣4青白江區15青羊區19邛崍市10雙流區13天府新
129、區6溫江區11武侯區19新都區12新津區7(三)智慧化監管平臺建設情況全市已建成食品安全監測預警數據中心、食品流通溯源電子商務平臺和餐飲智慧監管平臺,4900 余家學校食堂、233家醫院食堂的食品信息實現一站式溯源查詢。除此之外,成都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監管溯源平臺、成都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場監管融合信息系統(一期)、成都市智慧動監畜產-72-品質量安全監管系統相繼建設,進一步創新了食品安全治理方式。1.成都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監管溯源平臺1.成都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監管溯源平臺集日常監管巡查和農產品銷前檢測為一體的信息化管理平臺。全市監管人員運用平臺實時上傳、抓取、查閱監管巡查和檢測數據,實現
130、了對生產關鍵環節和點位的遠距離監控、零距離巡查和突發事件智能應急處置,進一步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效率和水平。截止 2022 年底,已將 6484 家生產經營主體納入平臺、實施動態監管。2.成都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場監管融合信息系統(一期)2.成都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場監管融合信息系統(一期)市場監管局已建成“成都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場監管融合信息系統(一期)”,包含市場準入、市場監管、大數據專題分析等功能模塊。能夠實現市場監管行政審批、日常監管、食品安全數據分析應用等功能。3.成都市智慧動監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系統3.成都市智慧動監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系統成都智慧動監系統由“一個中心、兩個平臺、五大體
131、系”構成?!耙粋€中心”即指揮中心,實現全市統一指揮調度?!皟蓚€平臺”即綜合業務信息平臺和政務云平臺,涵蓋養殖生產、智慧疫控、智慧檢疫、智慧監管、動監天網等八大模塊?!拔宕篌w系”即動物標識物聯網體系、屠宰場實時監管體系、豬肉產品質量追溯體系、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監控體系和網格化監管體系。該系統全面覆蓋全市生豬養殖場-73-(戶)、生豬運輸專用車輛、販運戶、生豬定點屠宰場和無害化處理場等各環節。配套 845 個關鍵點位視頻監控、345套門禁系統、81 臺智能金標分析儀、2600 臺監管移動終端,對 55 臺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專用運輸車均安裝了視頻監控和 GPS 定位系統,構建了較為完備的物聯網體系。
132、(四)科技創新情況1.開展食品安全科技攻關和應用示范工作情況1.開展食品安全科技攻關和應用示范工作情況市科技局立項支持食品安全領域的科技創新項目,推動成都順點科技有限公司“基于物聯網技術的互聯網+明廚亮灶食品安全監控平臺研發”等 7 項科技項目的進行,為全市食品安全工作提供科技支撐。具體項目情況如下表 7 所示。表 7 2022 年食品安全領域科技創新項目序號序號科技項目科技項目研究單位和機構研究單位和機構1基于物聯網技術的互聯網+“明廚亮灶”食品安全監控平臺研發成都順點科技有限公司2冷鏈食品新冠病毒的高通量光子晶體傳感陣列技術研究四川大學3成都產區濃香型白酒致癌物 EC 在人群中的風險暴露與
133、生物消解阻控技術研究西華大學4果蔬農產品冷鏈保鮮貯藏質控追溯數字化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成都奕陽現代科技有限公司5牛肝菌精深加工關鍵質控技術研究及特色產品開發成都雅樂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6農產品倉儲保鮮庫數字孿生關鍵技術研究成都信息工程大學7成都特色農產品復合生物保鮮劑的開發及應用研究成都金開生物工程有限公司2.食品安全研究機構或重點實驗室等創新平臺建設情況2.食品安全研究機構或重點實驗室等創新平臺建設情況市科技局積極支持四川農業大學“西南作物基因資源發-74-掘與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等 4 個創新平臺建設。在平臺建設成果方面,成都大學在食品領域科研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四川省科技進步獎共 6 項
134、,獲得 2022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立項 4 項。成都市食品藥品檢驗研究院科研成果已在四川、福建等地應用推廣,共監測食品生產、經營、餐飲單位超 20 萬家,融合國家相關標準 1100余項,實現 33 個食品品類、2000 余個檢測項目、2000 余家食品企業可視化關聯分析、風險動態評級,具體建設情況如下表 8 所示。表 8 2022 年食品安全領域創新平臺建設情況序號序號平臺名稱平臺名稱建設單位建設單位1“西南作物基因資源發掘與利用”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四川農業大學2“西南特色中藥資源”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成都中醫藥大學3肉類加工四川省重點實驗室成都大學4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成都市食品藥品
135、檢驗研究院十、食品安全監管促進產業發展情況(一)食品市場主體情況在食品生產主體方面,如圖 17 所示,全市食品生產企業數量 2078 家,同比下降 7.64%。市市場監管局全面推進食品生產企業開展 HACCP、ISO22000 等良好質量規范體系的培訓、實施和認證工作,規模以上食品生產企業 HACCP 或ISO22000 等認證率已達 90%,實施率 100%。-75-圖 17 2020-2022 年全市食品生產企業情況在食品銷售經營主體方面,如圖 18 所示,食品銷售經營主體數量 12.7 萬家,同比增長 11.89%。全市有 A 級銷售企業 5 家、B 級銷售企業 202 家、C 級銷售企
136、業 1164 家、D級銷售企業 42296 家。圖 18 2020-2022 年全市食品銷售經營主體情況-76-在餐飲服務單位主體方面,如圖 19 所示,全市餐飲服務主體數量約 14.1 萬家,同比增加 10.86%。圖 19 2020-2022 年全市餐飲服務主體情況在特殊食品生產經營主體方面,如圖 20、圖 21 所示,全市特殊食品生產主體 22 家,較去年減少 4 家;特殊食品經營主體數量 4.1 萬家,同比下降約 4.65%。圖 20 2020-2022 年全市特殊食品生產主體情況-77-圖 21 2020-2022 年全市特殊食品經營主體情況在進口食品企業備案方面,進口食品企業備案
137、908 家,較去年增長 126 家;國境口岸衛生許可情況方面,2021 年辦結 294 件,2022 年辦結 65 件。在牲畜屠宰企業方面,牲畜屠宰企業數量 47 家,較上年不變。(二)食品產業發展情況根據 2017 年國民經濟行業分類統計指標,2022 年全市規模以上農副食品加工業營業收入 442.6 億元,同比下降2.4%;規模以上食品制造業企業營業收入 376.3 億元,同比增加 5.6%;(全口徑)餐飲行業營業額 1082.8 億元,同比減少 6.29%;食品、飲料制品批發行業營業收入 1112.2 億元,同比增長 19.3%;酒、飲料和精制茶制造業營業收入 233.5-78-億元,同
138、比增長 7.5%。結合食品各類主體數量發展趨勢,餐飲主體數量近三年在增加,而(全口徑)餐飲行業營業額有所下滑,而規模以上食品制造業企業,食品、飲料制品批發行業,酒、飲料和精制茶制造業營業收入增加較大;疫情對于餐飲行業營業收入有一定程度影響,對食品制造業及食品、飲料制品批發行業營業收入影響不大。(三)優化營商環境近三年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各部門全力保障全市食品安全,扎實開展食品安全檢查,針對食品產業及市場主體采取了一系列服務措施,具體如下表 9 所示,保障了群眾放心消費,同時優化了營商環境,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食品企業營業收入增長。表 9 疫情期間保障食品生產經營企業需求的措施序號序號措施措施1
139、開展乳制品、肉制品、白酒質量提升行動。2持續推動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3建成川菜調味品檢驗檢測分中心、白酒檢驗檢測中心等安全檢測中心。4全程輔導取證食品生產企業 28 家,32 家企業總部,4700 余家門店通過“連鎖企業食品經營許可申請人承諾制”快捷取得許可。5減免食品企業設備核查、食品檢測費用共計 36 萬元。6延長受疫情影響的食品經營主體食品經營許可證到期后無法及時辦理延續、換發的證件有效期。7開通“綠色通道”為地址或廠名變更的企業積極協調延期使用包裝材料,為企業節約包裝材料費用 279 萬元。(四)品牌培育情況2010 年,成都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國際美食之都”-79-稱號,成為亞洲
140、第一個榮獲此稱號的城市。為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國際美食之都”已成為成都建設“世界文化名城”“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重要抓手之一。成都充分借鑒巴黎打造世界美食圣地經驗,注重成都美食文化的口碑打造和輸出,強化成都美食的價值系統構建。以川菜、川酒、川茶、川戲為文化載體,以成都名菜、名店、名人為文化支撐,加強川菜文化的可視化表達,凸顯成都美食的典型地域特征;發布“成都名菜”“成都美食攻略”“成都米其林指南”,推動成都 23 個區(市)縣立足本地文化特色、自然生態、典型菜點,打造“一區一品,一縣一宴”美食品牌,營造美食消費新場景,形成各區市縣特色精品宴,彰顯成都美食文化的
141、多樣化內涵。1.地標農產品及食品培育情況1.地標農產品及食品培育情況市農業農村局登記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數量 29 個,農業區域公用品牌數量 11 個;部分品牌榮登 2022 年中國品牌價值評價區域品牌(地理標志產品)百強榜,具體情況如下表 10、表 11 所示。-80-表 10 全市農業區域公用品牌數量匯總清單序號序號類別類別區域公用品牌名稱區域公用品牌名稱1市級天府源2縣級西嶺綠源3縣級崇耕4縣級大青城5縣級田嶺澗6縣級龍門山7縣級天府水源地8縣級青溯9縣級鹿溪薈10縣級魚鳧尚品11縣級馫都味表 11 2022 年中國品牌價值評價區域品牌(地理標志產品)成都食品品牌排名排名排名名稱名稱7郫縣
142、豆瓣13蒲江雀舌22蒲江獼猴桃33蒲江丑柑88邛酒94都江堰獼猴桃2.餐飲品牌打造情況2.餐飲品牌打造情況2022 年底,四川省啟動了“天府名店”評選活動,在106 家省級“天府名店”中,全市有 16 家被評選,如表 12所示。-81-表 12 2022 年全市評選上榜的省級“天府名店”名單序號序號店名店名詳細地址詳細地址1四川省成都市飲食公司鐘水餃總店成都市少城路 12 號(人民公園紫薇閣)2四川省成都市飲食公司陳麻婆豆腐總店成都市東華門街 51 號3四川省成都市飲食公司龍抄手食府成都市東城根南街 66 號4四川省成都市飲食公司榮樂園成都市浣花北路 9 號附 3 號成都市文殊院街 27 號5
143、銀廬:古法川菜成都市天府新區麓湖中路西段 888 號 2 棟 1 號6成都紅杏金府餐飲有限公司柴門公館成都市金牛區金府巷 31、33、35 號7老房子華粹元年食府松云澤成都市高新區天府三街大源中央公園成都市琉璃路2 號 2-88大龍淡火鍋玉林總店南堂館成都市二環路南三段 9 號9成都欽善齋餐飲發展有限公司成都市高新區天泰路 111 號 2 樓 201 號成都市武侯祠大街 247 號10小龍坎全球旗艦店成都市東大街下東大街 2 號 1 棟 1 單元 2 樓 209 號11成都市擺在川西壩子餐飲有限公司華陽店成都市天府新區華陽街道正北下街 21 號12高新區萬象拔萃餐飲店泰和園宴會藝術中心成都市萬
144、象南路 669 號附 126 號13瑪歌莊園火鍋(沸騰小鎮店)成都市友愛鎮升平村 266 號成都市三河街道疊秀路1676 號14印象獨輪火鍋成都市雙流區東升街辦三強南路二段 135 號成都市武侯區人民南路四段 27 號15成都云門錦翠概念餐廳成都市武侯區人民南路四段 27 號16何師燒烤成都市武侯區龍騰中路 1 號附 10 號米其林、黑珍珠是探究全球烹飪時代品質、聚焦精致餐飲的美食評價體系。截止 2022 年,全市有米其林二星餐廳 1家和一星餐廳 8 家;黑珍珠二星 2 家,一星 15 家,如表 13、表 14 所示。-82-表 13 2022 年全市米其林指南名單序號序號店名店名星級星級1玉
145、芝蘭餐廳米其林二星餐廳2柴門薈米其林一星餐廳3成都宴米其林一星餐廳4芳香景米其林一星餐廳5馬旺子米其林一星餐廳6謐尋茶室米其林一星餐廳7銀鍋米其林一星餐廳8松云澤米其林一星餐廳9許家菜米其林一星餐廳表 14 2022 年全市黑珍珠餐廳名單序號序號店名店名星級星級1銀芭 1986黑珍珠二星餐廳2漾亞 雍雅合鮮(桐梓林店)黑珍珠二星餐廳3銀灘鮑魚火鍋(希望路店)黑珍珠一星餐廳4岷山飯店THE RIVER HOUSE 西餐廳黑珍珠一星餐廳5Tivano 意大利餐廳(筆帖式街店)黑珍珠一星餐廳6玉芝蘭(長發街店)黑珍珠一星餐廳7麓軒 Luxexuan(麓湖店)黑珍珠一星餐廳8許家菜(望江店)黑珍珠一星
146、餐廳9翠玲瓏 CUI(萬象南路店)黑珍珠一星餐廳108 號火鍋中餐廳(成都群光君悅酒店)黑珍珠一星餐廳11廊橋 THE BRIDGE黑珍珠一星餐廳12雛 Ch MODERN CUISINE黑珍珠一星餐廳13松云澤黑珍珠一星餐廳14南匯 57黑珍珠一星餐廳15華道鈺善閣黑珍珠一星餐廳16子非(寬窄巷子店)黑珍珠一星餐廳17Silver pot 銀鍋現代川菜店(悠方店)黑珍珠一星餐廳十一、食品安全特色亮點工作(一)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創建成都市作為“世界美食之都”,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維護全市人民“舌尖上的安全”作為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83-范城市的根本目的,致力推進制度創新、扎實加強重點監管
147、、著力提高智慧監管水平、有效提升兩法銜接效能、持續加強檢測能力建設,形成包含信用監管、智慧監管、產地準入和市場準出、行刑銜接、科技創新、高質量發展、社會共治等 7個“成都經驗”,全市食品安全工作整體水平持續提升,市民的食品安全滿意度和獲得感不斷升高。1.創建基本情況1.創建基本情況成都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的亞洲首個“世界美食之都”,美食是成都的一張名片,管好食品安全對成都至關重要。成都市于 2015 年 9 月被國務院食安辦列為四川首個、全國第二批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創建試點城市。期間,由于表彰項目清理、機構改革、新冠疫情等因素,創建工作一度暫停,到 2022 年啟動驗收時已歷時八年。八年來,市
148、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創建工作,持把創建工作作為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重要舉措,在產業發展、制度機制、監管能力等方面扎實工作、探索創新,全市食品安全工作整體水平持續提升。2.創建工作措施(1)優化布局產業轉型2.創建工作措施(1)優化布局產業轉型成都市食品產業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各項決策部署,以產業生態圈為引領,加快提升食品產業功能區能級,深入推進三品專項行動(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大力-84-支持食品行業創新,實施食品安全檢測科技專項行動,依托高校院所和科技企業,加強協同聯動,攻克了一批食品安全關鍵共性技術,研發了一批食品安全領域“成都造”儀器產品,為成都市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和監
149、管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持,取得了一系列良好成效。(2)高效構建社會共治(2)高效構建社會共治為適應食品安全監管對象數量大、分布廣、監管難的客觀形勢,成都市把社會共治作為提升食品安全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的重要課題,不斷健全完善政策體系、創新搭建共治平臺、豐富宣傳科普方式、深化網絡謠言整治,著力構建政府主導、部門監管、企業主體、行業自律、公眾參與、媒體監督的食品安全社會共治格局。(3)推動制度實現提升(3)推動制度實現提升為推動落實食用農產品生產經營者主體責任,大力維護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成都市出臺了成都市試行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實施方案成都市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整體推進工作方案等,大力推動食用農產品
150、產地準出與市場準入銜接,實現了產品質量、企業形象、經濟效益“三提升”;同時出臺關于落實食品安全黨政同責的意見成都市關于深化改革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若干措施成都市市級黨政領導干部食品安全工作責任清單等文件,切實加強對食品安全工作的組織領導;出臺食品安全監管工作職責任務-85-清單,突破性建立起以“黨政同責清單”為遵循、以“職責任務清單”為支撐的責任機制。(4)信用賦能精準監管(4)信用賦能精準監管積極探索食品生產經營等重點領域全生命周期信用監管新機制,形成以成都市市場主體智慧監管平臺為載體、智慧監管為手段、“雙隨機、一公開”為基礎、信用監管為取向的食品生產經營新型監管體系,全市部門按照成都市市場主
151、體智慧監管平臺運行管理暫行辦法成都市市場主體信用積分綜合評價管理辦法(試行)規定,結合職能職責,按照平臺管理工作機制,加強數據信息運用,推進食品安全信用監管工作協作機制落地見效。(5)創新探索執法新實踐(5)創新探索執法新實踐食品安全直接關系民生福祉,是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成都市全面落實“四個最嚴”要求,不斷完善案件查辦協作機制、案件雙向移送機制、聯席會議制度、雙向指導培訓等方式,多部門協同配合,把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工作推向深入。成都警方相繼開展打假“利劍”、整治農村食品問題、打擊冷鏈食品犯罪、整治保健食品、“昆侖”等專項行動,始終保持對涉食品犯罪的高壓嚴打態勢,對食品安全違法行
152、為實行“零容忍”,有力的保障了全市人民群眾的飲食安全。-86-3.創建工作成效3.創建工作成效經報請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批準,2022 年國務院食品安全辦正式命名成都等 29 個城市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成都成為全省首個獲此殊榮的城市。成功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對成都市擦亮“世界美食之都”名片、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增強人民群眾食品安全獲得感具有重要意義。自創建工作啟動以來,成都市探索形成了信用監管、智慧監管、產地準入和市場準出、行刑銜接、科技創新、高質量發展、社會共治等經驗。案例 3案例 3國務院食品安全辦命名 29 個“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國務院食品安全辦命名 29 個
153、“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經報請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批準,國務院食品安全辦正式命名成都市等29 個城市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國務院食品安全辦自 2014 年 7 月,部署啟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創建活動,目的是通過創建活動,提升食品安全全過程監管能力,推動落實食品安全屬地管理責任和企業主體責任,通過示范引領,帶動更多地區乃至全國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不斷提高人民群眾食品安全滿意度。2019 年 5 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化改革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見將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創建活動納入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設攻堅行動。2021 年以來,國務院食品安全辦積極會同相關部門等,組織對第一批國家食品安全示
154、范城市進行復審,對第二批創建城市進行評價驗收。評價驗收和復審工作堅持嚴進嚴出、優中選優、客觀公正的原則,通過資料審查、明查暗訪、集中答辯、滿意度測評等方式,綜合評價相關城市食品安全黨政同責和主體責任落實、能力建設、科技創新、示范引領,以及食品安全狀況等。29 個城市(區)自創建以來,不斷夯實食品安全工作基礎,壓實食品安全各方責任,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本地區食品安全狀況總體平穩向好,社會認可、群眾滿意,成都市最終通過國家評審驗收,獲得“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榮譽稱號。-87-(二)進口冷鏈食品疫情防控市市場監管局緊緊圍繞國家和省、市有關疫情防控的決策部署,建立了以“集中監管倉+冷庫庫長制”為核
155、心的進口冷鏈食品防控體系,成都經驗被全國推廣;中央電視臺 新聞聯播對成都“冷庫庫長制”予以報道。2022 年全市未發生一起“物傳人”事件,實現了疫情防控與食品安全統一,守住了群眾“舌尖上的安全”。1.源頭把控及溯源管理1.源頭把控及溯源管理在食品源頭上,以雙流機場口岸、成都國際鐵路港、高速公路出入口等來蓉交通要道和冷鏈食品集中交易區周邊為重點,設置多部門聯合檢查點位,嚴格查驗入蓉進口冷鏈食品票證信息、核酸檢測及消毒情況,有效識別并阻斷非法冷鏈食品流通。在食品溯源上,全面推廣運用四川省冷鏈食品追溯平臺(原名“川冷鏈”,后改為“川食安”),將進口冷鏈食品入川首站企業及下游食品生產經營企業、貯存服務
156、提供者等1.43 萬家全部納入平臺管理,實現進口冷鏈食品從入蓉到運輸、貯存、生產、經營、消費全鏈條追溯,精準追查問題批次食品流向和經營主體,確保進口冷鏈食品來源可查、去向可追。2.進口冷鏈食品集中監管倉管理2.進口冷鏈食品集中監管倉管理按照四川省“一地一倉”原則,先后在青白江、郫都等-88-地建成 27 個集中監管倉(后結合全市實際情況調整為 7 個),對入蓉進口冷鏈食品實施批批檢測、件件消毒;在全省率先出臺集中監管倉操作指南,提升規范化水平和運行效率;創新制定成都市進口冷鏈食品集中監管倉運行管理規范地方標準,走在全國前列。疫情防控以來,全市集中監管倉共入倉監管貨物 30.90萬批次 74.4
157、7 萬噸,占全省 50%以上,累計貨物核酸檢測樣本 107.5 萬個,檢出陽性樣本數 472 個,發出協查函 75 份,協查處置外地通報陽性進口冷鏈食品 105 起,均按規定妥善處置;完成進口冷鏈食品、環境樣品、從業人員等核酸檢測837.15 萬批次,未發生一起物傳人事件;共設置 43 個道路檢查點位,檢查冷鏈運輸車輛 75739 臺次,為全省、全市冷鏈食品疫情防控筑起了堅固屏障。3.首創冷庫庫長責任制3.首創冷庫庫長責任制冷庫庫長制實施以來,通過持續摸排清理,冷庫數量從實施之初的 3500 余家,增加到現在的 4994 家,均按照“一庫一臺賬”原則建立了數字化監管檔案并實施動態管理。關停冷庫
158、 365 家,搗毀窩點 35 個,查處進口冷鏈食品案件 208件,移交公安部門 23 件,罰沒款金額 5035 萬元。其中,在成都銀犁市場內查獲沒有中文標簽標識、未經檢驗檢疫的牛肚 13.486 噸,罰沒款 101 萬元,查獲違法運輸銷售未經檢驗檢疫毛肚 1065 公斤,罰沒款 209 萬元,受到市場監管總-89-局通報表揚。4.深化進口冷鏈食品專項整治行動4.深化進口冷鏈食品專項整治行動以落實“進口冷鏈食品集中監管倉+庫長責任制”為抓手,以查驗進口冷鏈食品檢驗檢疫證明、核酸檢測報告、消毒證明、出倉證明為手段,聯合成都海關、市口岸物流、交通運輸、郵政管理、農業農村、經信、商務、衛健、公安等部門
159、開展進口冷鏈食品專項整治,倒逼進口冷鏈食品先入倉、后入庫,嚴打來源不明冷鏈食品流入。2022 年,全市累計出動警力 9000 余人(次),配合行政主管部門檢查車輛、凍庫、冷凍食品經營商戶 20000 余戶(次),偵辦涉冷鏈食品案件 5 件,打擊處理 28 人。5.防范風險管理5.防范風險管理市市場監管局在成都市場監管微信公眾號開發疫情防控專欄,實時填報、更新、修改進口冷鏈食品相關工作人員及監管人員信息,并與四川天府健康通核酸檢測數據打通,實時預警核酸檢測呈陽性人員、提示未規范開展核酸檢測人員。每年堅持開展應急演練,牽頭組織四川省暨“成德眉資”地區進口冷鏈食品疫情聯防聯控應急演練,獲省市場監管局
160、領導和市州嘉賓一致好評。(三)區域性合作1.進口冷鏈食品疫情聯防聯控應急演練1.進口冷鏈食品疫情聯防聯控應急演練2022 年 6 月 2 日,四川省暨“成德眉資”地區進口冷鏈-90-食品疫情聯防聯控應急演練在成都市雙流區進口冷鏈食品集中監管倉舉行,旨在檢驗預案、錘煉隊伍、完善機制,提升疫情防控應急處置能力和跨區域協同處置水平。演練以雙流區進口冷鏈食品集中監管倉檢出冷鏈食品陽性為背景,采取“桌面推演+實景模擬演練+視頻演示方式”,全要素演練入倉查驗及采樣、先期應急處置、復核及風險研判、終末消毒及后續處置、監管倉恢復運行等 5 個科目?,F場參演的市場監管、交通運輸、衛生健康、生態環境等部門配合默契
161、,通過演練規范展示了進口冷鏈食品外包裝陽性的疫情防控應急處置流程。2.統一散裝白酒、餐飲自制泡酒標識2.統一散裝白酒、餐飲自制泡酒標識根據成德眉資地區散裝白酒標識規范成德眉資地區餐飲自制泡酒標識規范文件,在成都市、德陽市、眉山市、資陽市行政區域內生產經營散裝白酒,不僅要統一標識,也不得明示、暗示具有保健作用。對四市區域內的散裝白酒、餐飲自制泡酒標識進行了規范,破解散裝白酒標簽信息不全、無法有效溯源等“頑疾”,實現“消費明白、來源可查、監管有據”。3.成德眉資宜同城化食品安全風險預警交流協作會3.成德眉資宜同城化食品安全風險預警交流協作會2022 年,由省市場監管局牽頭組織開展 2 次成德眉資宜
162、同城化食品安全風險預警交流協作會,各單位緊緊圍繞食品安全“守底線、查隱患、保安全”工作,以水產品質量安全-91-為突破口進行了積極發言和深入研討,集體分析研制當前食品安全風險隱患形勢,研究制定了有針對性的工作措施,進一步推動了同城化食品安全風險預警交流協作機制持續、良好地運行下去,實現經驗共分享、措施同研討、風險齊防控。4.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食品安全檢驗檢測機構聯盟4.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食品安全檢驗檢測機構聯盟“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食品安全檢驗檢測機構聯盟”以“精準高效、協同發展”為主題,共謀食品安全檢驗檢測工作,傾力打造西部檢驗檢測領域“標桿”和“航母”,匯聚多方優勢,整合川渝兩地現有食品檢驗
163、檢測機構資源,在機構之間搭建廣交流,多互通,勤合作的橋梁,攜手共同提升食品檢驗檢測、科研技術研發和抽檢技術支撐能力,為兩地食品安全監管及食品產業發展提供一流的檢驗檢測服務。(四)區(市)縣食品安全特色亮點工作全市 10 個區(市)縣在 2022 年食品安全黨政同責考核中為優秀,工作內容涉及制度建設、示范創建、各類活動開展方方面面,具體情況如下表 15 所示。-92-表 15 2022 年食品安全黨政同責考核優秀區(市)縣特色亮點工作(部分)排名排名區(市)縣區(市)縣特色亮點工作特色亮點工作1雙流區1.“成德眉資”地區進口冷鏈食品疫情聯防聯控應急演練。1.“成德眉資”地區進口冷鏈食品疫情聯防聯
164、控應急演練。2022 年 6 月 2 日,雙流區在進口冷鏈食品集中監管倉承辦了由四川省市場監管局指導,成都市市場監管局主辦,德陽市市場監管局、眉山市市場監管局、資陽市市場監管局協辦的四川省暨“成德眉資”地區進口冷鏈食品疫情聯防聯控應急演練。演練以雙流區進口冷鏈食品集中監管倉檢出冷鏈食品陽性為背景,采取“桌面推演+實景模擬演練+視頻演示方式”,全要素演練入倉查驗及采樣、先期處置、復核及風險研判、終末消毒及后續處置、監管倉恢復運行 5 個科目,規范展示了進口冷鏈食品外包裝陽性的疫情防控應急處置流程。演練現場組織指揮有序,參演的市場監管、交通運輸、衛生健康、生態環境等部門配合默契,充分展示了疫情防控
165、應急處置的有力高效和跨區域協同處置水平,應急指揮能力和組織協調能力得到有效檢驗和提升。本次演練得到了四川省市場監管局和成都市市場監管局的高度認可,并通過中國食品安全網、中國食品安全報及四川衛視新聞頻道進行了宣傳報道。2.依托“透明作坊”和“互聯網+智慧監管”創建,開展“企坊共建”。2.依托“透明作坊”和“互聯網+智慧監管”創建,開展“企坊共建”。雙流區市場監管局依托“透明作坊”和“互聯網+智慧監管”創建,開展“企坊共建”,建立老城南等 5 家企業“一對一”幫扶榮記食品加工坊等 5 家小作坊的聯系機制,生產企業充分發揮各項優勢,每月對小作坊食品安全工作進行指導。針對小作坊開展了智能升級改造,通過
166、安裝玻璃窗、攝像頭,讓生產流程更加透明,規范完善食品小作坊生產加工的全流程管控,構建“源頭可查、去向可溯、責任可究”的食品安全追溯體系。2金堂區1.創新特殊食品會銷監管模式。1.創新特殊食品會銷監管模式。金堂縣市場監管局為有效規范特殊食品“會銷”秩序,營造特殊食品放心舒心消費環境,保障“老、少、病”人群消費權益,推動特殊食品會銷行為規范化,決定在全縣倡議實施“會前報備、會中監管、會后回訪”的監管模式。通過構建鎮(街)吹哨、部門報到工作格局,以社區、賓館、老年人聚居地為重點場所,排查食品經營者以會議、講座、健康咨詢、專家義診、免費體檢、組織旅游等形式,對特殊食品進行銷售的行為,督促“會銷組織者”
167、落實“報備義務”;簡化報備流程,明確報備方式、內容,做實現場監管。2.金堂縣沉浸式食品安全科普,提升 5 萬余企業職工食品安全意識。2.金堂縣沉浸式食品安全科普,提升 5 萬余企業職工食品安全意識。金堂縣市場監管局為紓解復工復產企業食品安全難題,移動食品快檢車進入淮州新城產業園區大型企業食堂開展食品快檢工作,保障企業員工在企飲食安全。企業職工在食堂可直接觀察整個檢驗過程及檢驗結果,員工直面食堂食品安全。這種“沉浸式”食品安全宣傳的方式,履蓋了淮州新城 5 萬余名企業職工,食品安全意識得到明顯提升,10 余家媒體進行了報道。3金牛區1.金牛區實施入網餐飲“網上陽光廚房”監管平臺試點建設工作。1.
168、金牛區實施入網餐飲“網上陽光廚房”監管平臺試點建設工作。金牛區市場監管局結合“守查?!睂m椥袆雍汀熬W絡餐飲領域”群眾身邊“可視”“有感”腐敗問題專項治理工作,試點打造外賣店“網上陽光廚房”智慧監管平臺,構建“商家自律+市場監管+社會監督”體系,全面壓實網絡餐飲經營主體和第三方平臺主體責任。金牛區試點選取 100 家月銷量排名靠前的網紅餐飲外賣店,實施食品安全“網上陽光廚房”項目,實現在市場監管部門智慧監管平臺和美團、餓了么等第三方外賣平臺實時直播外賣店后廚視頻,消費者可通過外賣訂餐 APP,快捷查看外賣店后廚實時視頻;市場監管部門通過監管平臺對外賣店加工制作等關鍵環節實施遠程監管,利用系統人工
169、智能(AI)技術智能分析存在的問題,發送預警,督促整改。進一步提升網絡餐飲線上線下一體化監管能力,保障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2.食品生產企業“透明車間”建設工程。2.食品生產企業“透明車間”建設工程。2022 年,成都市金牛區市場監管局借鑒“陽光小作坊”“明廚亮灶”的做法和經驗,實施食品生產企業“透明車間”建設,推廣生產行為透明化,推動生產記錄信息化,推行終端查詢便捷化。通過“透明車間”建設工程,金牛區食品生產企業新增、改造通透性參觀走廊 1 個,全年“公眾開放日”16 次,現場接待來訪人員 480 人次;新增、改造-93-關鍵環節高清攝像頭 13 個,兩家規上企業通過引入、完善 SAP
170、制造業系統實現生產記錄的信息化,年度支出近百萬元。水井坊通過使用二維碼技術,實現了投放到市場的產品一物一碼,實現了終端查詢便捷化。通過實施食品生產企業“透明車間”建設工程,有效落實公眾對食品生產安全的知情權和監督參與權,有力促進規范生產、監管、放心消費之間的良性互動,切實保障食品生產安全,公眾食品安全信心有效提升。4邛崍市1.探索建立學校食品集中采購團體標準,為學校食品安全“立規矩”。1.探索建立學校食品集中采購團體標準,為學校食品安全“立規矩”。邛崍市市場監管局通過高站位推動、高標準建設等措施建立學校集中采購團體標準,標準分別從學校食堂食品原料采購要求、集中采購供應商、食品原料供應要求、食品
171、安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置等方面入手,聚焦學校食品安全管理的高風險點,對學校食品集中供應商、學校食堂提出更細更嚴的食品安全要求,確保主體落實、責任明確。學校食品集中采購團體標準,解決學校食堂食品原料集中采購、從業人員管理、環境衛生等無標準可遵循的問題,彌補了相關方面的空白,作為推動學校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一種手段,進一步提升學校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對保障學生集中用餐食品安全具有積極意義。2.邛崍市建立健全質量溯源體系 以提升產區白酒品質促產業高質量發展。2.邛崍市建立健全質量溯源體系 以提升產區白酒品質促產業高質量發展。邛崍市市場監管局建立健全質量溯源體系,以提升產區白酒品質促產業高質量發展。邛崍市擁有
172、成都市范圍內唯一白酒產業集中發展區,匯聚了生產、銷售等各類酒企 2100 余家,從業人員 2 萬余人。被授予“中國白酒原酒之鄉”“世界美酒特色產區”等榮譽稱號。5青白江區1.創新建立口岸進口預包裝食品標簽智能輔助系統。1.創新建立口岸進口預包裝食品標簽智能輔助系統。系統只需“一鍵式”輸入品名即可快速、便捷地完成進口預包裝食品標簽信息申報和標簽打印。自系統運行以來,成都鐵路口岸清關的葡萄酒中文標簽一次送審合格率從不到 10%提高到 99%以上,標簽規范性及貨物通關效率顯著提升,成都日報等多家媒體相繼宣傳報道。監管模式實現“一體共管”,由市場監管、商務(外貿)、海關和屬地園區四方共同商定進口食品管
173、理辦法,變“分段負責”為“一體共管”,提出符合各方要求的中文標簽建議方案,方便企業直接套用。服務方式實現“主動靠前”,將監管和服務前置,市場監管部門變流通環節監管為入市前主動提前介入,實現由“被動監管”到“主動服務”的服務方式根本轉變,提前將服務延伸至入境通關環節。工作平臺實現“便捷高效”,將創新的服務方式和監管模式,通過平臺的方式進行固化,標簽管理實現了“標準化、規范化”和“便捷高效”的躍變,進口企業只需“一鍵式”輸入品名等商品要素,即可自動生成符合監管要求的規范化中文標簽建議方案,有效解決了標簽審查環節時間過長、工作效率低下的問題。2.強化宣傳報道,拍攝“可視”“有感”系列視頻。2.強化宣
174、傳報道,拍攝“可視”“有感”系列視頻。青白江區市場監管局圍繞食品安全“可視”“有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工作,拍攝“食品安全領域“專項治理系列短視頻,視頻直擊校園周邊小經營店、學校食堂、外賣店等重點場所,生動展現了食品各環節日常檢查場景,充分提升群眾參與度。6高新區1.高新區創新利用食品環境衛生學評價預制菜食品生產企業風險。1.高新區創新利用食品環境衛生學評價預制菜食品生產企業風險。成都高新區市場監管局委托第三方機構創新性地將生產企業的環境監控計劃借鑒用于高風險品種的全鏈條放開,依據國內外食品生產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采用現場采樣檢測分析的方式,對轄區內某預制菜新取證企業食品生產加工環境衛生
175、進行評價,旨在指示引導規范企業環境衛生管控的關鍵點和薄弱環節。通過采集該企業全鏈條生產加工過程中的 24 個環境樣品,結合生產工藝過程的關鍵控制點,進一步明確了生產過程的風險點和監管重點,有效提升了監管效能,也助力企業更加明確地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2.在新經濟新業態領域試點觸發式“雙隨機、一公開監管”。2.在新經濟新業態領域試點觸發式“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按照國務院“十四五”市場監管現代化規劃,創新監管治理理念,成都高新區市場監管局在食品生產、電子商務等多個領域率先試點觸發式“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兼顧發展與安全,實現觸發預警鏈準確“識變”、敏捷響應主動“求變”、事前預防科學“應變”,推動
176、雙隨機監管“有事必查、無事不擾”,形成了“主動發現、快速響應、扁平指揮、高效聯動、敏捷處置”的智慧監管體系,進一步提升了有效監管能力。-94-7武侯區1.建設食品安全指數大數據平臺,提升餐飲服務監管效能。1.建設食品安全指數大數據平臺,提升餐飲服務監管效能。食安指數大數據平臺通過市場主體信息動態管理、風險評級運用、隱患在線整改,切實提升了監管效能。通過實施動態管理,突出主體信息數據化。通過推進風險評級,突出靶向監管精準化。通過實現三方互通,突出整改閉環便捷化。相關經驗做法,被國務院食安辦刊發推廣。2.武侯區多維度提升食品安全共治水平。2.武侯區多維度提升食品安全共治水平。武侯區市場監管局建立食
177、品安全獎懲機制、專項監督抽檢、引入第三方專業巡查機構、建立社區食安網格員隊伍、加強政企協同、構建智慧平臺等方面多維度切入食品安全監管,實現從被動到監管、無序到有序的轉變,提升了食品安全治理能力,相關做法榮獲 2022 年度“推進食品安全社會共治”優秀案例。8新都區1.新都區首創食品小作坊“共享實驗室”。1.新都區首創食品小作坊“共享實驗室”。為切實解決食品小作坊檢驗意識不高、檢驗能力不足的困境,新都區市場監管局創新以“共享”模式為契機,搭建政企協服務平臺,發揮食品行業協會紐帶作用,積極引導新都區建華香油、新潤油脂、金熊米業、老川東食品、香貝兒食品 5 家食品生產企業建立了成都市首批食品小作坊幫
178、扶“共享實驗室”,主要針對我區食品小作坊品類較多的榨油作坊、打米作坊、肉制品作坊和糕點類食品作坊,采取分片服務的方式,由業務科室統籌,監管所指導送樣,企業提供檢測服務的形式開展運營,既著力解決食品小作坊檢驗檢測難、散的共性“痛點”,又著力擰緊食品小作坊質量安全“閥門”。首批食品小作坊“共享實驗室”掛牌運行以來,已為 25 家食品小作坊提供了酸價、過氧化值、水分、重金屬(鎘)、菌落總數等檢測服務 28 批次,為“食品小作坊”節約檢測費用 5200 余元。2.新都區“豐行俠”推動外賣黨建引導行業自律與社會共治。2.新都區“豐行俠”推動外賣黨建引導行業自律與社會共治。2022 年,新都區聚焦網餐新業
179、態,積極探索外賣配送行業黨建工作的有效路徑,以“豐行俠”工作機制為基礎,結合外賣配送行業特點及送餐員現實需求,建強黨建引領的組織“中樞”,即建立 1 個外賣服務行業綜合黨委、3個“豐行俠”黨支部,孵化培育 15 個外賣送餐員群體社群;構建黨群服務矩陣,即建立 190 個“豐行俠微驛站”,打造“豐行俠”公寓,組建“俠客權益顧問團”,開通“俠客心理疏導綠色通道”,制發“豐行俠香卡”,打造“俠客成長營”;激活外賣送餐員主人翁意識,即鼓勵其爭當“治理游騎兵”“美食品鑒員”和“保暢先鋒隊”。持續推動新興行業黨建與基層黨建、新就業群體與食品安全治理深度融合,將外賣配送行業打造成融入食品安全社會治理的新生力
180、量。9錦江區1.探索智慧賦能,搭建“高風險餐飲服務提供者食品安全信息公示平臺”。1.探索智慧賦能,搭建“高風險餐飲服務提供者食品安全信息公示平臺”。錦江區市場監管局充分運用互聯網+和人工智能等新技術,以智能化建設推動食品安全監管看得見、管得住,采取智慧化監管、自動預警手段,及時準確的發現問題、消除風險,全區 166 個學校食堂納入第一批高風險餐飲服務提供者平臺試用單位。2.強化網絡餐飲食品安全監管。2.強化網絡餐飲食品安全監管。錦江區市場監管局開啟靈活監管合作,打造數據互通、治理共通的新渠道。通過線上線下齊發力,及時將線下監管發現的問題通報平臺,平臺根據監管部門的處置意見采取商戶置休措施,形成
181、處置良性閉環,倒逼商家規范經營;通過信息互通早干預,不定期發布新辦證照餐飲單位名單,外賣平臺根據名單核查平臺內入網經營商戶%。全區網絡餐飲食品安全合規率從 2022 年年初 94.73%提升到年末 99.57%。10成華區1.成華區市場監管局依托高校陣地,創新構建食品安全科普宣傳體系。1.成華區市場監管局依托高校陣地,創新構建食品安全科普宣傳體系。成華區市場監管局在成都理工大學開展試點,以“共創食安新發展,共享美好新生活”為主題,面向大學生征集全視、聽作品。通過多措并舉,在校園組織開展并掀起了一股食品安全科普作品創作熱潮,一是落在“新”上,注重守正創新,在通俗通達、生動闡釋上下功夫,讓主題活動
182、“潮”起來;二是落在“細”上,堅持細處著眼,在改造思想、提升思維上下功夫,讓科普創新“活”起來;三是落在“實”上,倡導實處著力,在學以致用,知行合一上下功夫,讓健康心理“亮”起來。通過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化的宣傳和動員,全校師生廣泛參與,共收到參賽作品 136 件,其中視頻 38 件、音頻11 件、圖片 87 件,一等獎獲得者 3 名、二等獎獲得者 6 名、三等獎獲得者 9 名。通過比賽的形式,創設政產學結合的生態和科學研究的環境,深化“政產學教”協同打造“城校共生”育人新模式,從而構建各方參與、嚴密有序的食品安全社會治理體系,推動食品安全步入共治與共享互-95-為支撐的發展軌道。2.成華區市
183、場監管局規范“共享廚房”運營,強化事中事后監管。2.成華區市場監管局規范“共享廚房”運營,強化事中事后監管。2022 年 7 月,針對成華區“四川省神鐵餐飲服務有限公司”開展“共享廚房”引發的爭議,認真督促其整改問題、規范經營,同時在成都市市場監管局的指導下,依據 國務院關于加強和規范事中事后監管的指導意見(國發201918 號)(以下簡稱意見),認真分析其經營模式、評估食品安全風險、研討現行法律法規。并按照意見“把更多行政資源從事前審批轉到加強事中事后監管上來”和“落實和完善包容審慎監管”的精神,在相關法律法規和規范性文件不明確的情況下,先行先試,積極探索規范“共享廚房”經營。通過指導其在原
184、共享廚房會員服務協議的基礎上簽訂補充協議,明確主體責任;督促其提高內部管理,嚴格履行統一進貨查驗、統一安全檢查、統一食安培訓、統一整改問題等措施;要求其規范外部形象,各檔口對外營業(線上線下)要名稱統一、店招統一、人員服裝統一等;根據該經營模式,積極協助成都市市場監管局制定成都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關于共享廚房修改意見合規經營指引等相關文稿,為規范全市共享廚房經營探索經驗。十二、食品安全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分析(一)食品安全存在的問題2022 年,成都市食品安全工作雖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在食品安全相關制度方面尚未完善。在食品安全相關制度方面尚未完善。目前,成都市對違法食品加
185、工者的懲處力度略顯不足,以罰代管和以罰代罰現象還一定程度存在,由于制度的缺失、違法成本低廉等原因,對食品經營者的問責力度不夠。在源頭治理風險管控上難度較大。在源頭治理風險管控上難度較大。初級農產品源頭風險居高不下,安全生產對環境污染問題的有效解決依賴性非常強。微生物污染、農獸藥殘留超標、重金屬污染、質量指標不達標等問題的治理需要持續加強。在食品安全檢測技術上有待加強。在食品安全檢測技術上有待加強。食品安全檢測部門歸屬于不同部門,采用的檢測方式、技術、設備各不相同,導致食品檢測結果相差較大,影響檢測質量;各部門對食品安全問題制定了對應的檢查機制,但在實際檢測中,檢測結果未進行共享,無法科學處理實
186、際問題。在食品安全宣傳科普在食品安全宣傳科普-96-手段上較為單一。手段上較為單一。全市食品安全宣傳科普多為傳統的線下方式,多采取舉辦專題講座和開展培訓班,食品部分領域的宣傳科普在運用新媒體方面的方式有限,缺乏與相關企業、協會等機構的合作,在擴大宣傳的影響力和覆蓋面上有待提升。(二)下一步工作建議1.堅守不發生源頭性、系統性、區域性食品安全事件底線1.堅守不發生源頭性、系統性、區域性食品安全事件底線在防范系統性食品安全風險方面,定期召開食品安全風險分析會議,分析研判食品安全形勢和存在的主要風險,進一步強化食品安全隱患排查工作。在加強公眾宣傳方面,持續開展“食品安全宣傳周”和食品安全進農村、進校
187、園、進企業、進社區等宣傳活動,提升公眾食品安全素養,防止發生食源性疾病。著力解決食品安全領域中的痛點、難點,最大限度降低食品安全風險,堅決守住不發生重大及以上食品安全事故,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食品安全風險底線。2.加強重要節點和重大活動的食品安全監管工作2.加強重要節點和重大活動的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在“城市側”,以風險防控為核心,緊盯涉及場館和周邊區域,組織多輪次排查,聚焦網紅打卡地、酒吧、特色街區、名勝風景區等人流量大、餐飲集中的重點區域。在“賽事側”,加強市內供會食品生產企業監管,強化重點場所評估監測,做好技術人才儲備、監管隊伍組建,扎實做好預演;-97-在賽事期間開展全天候、不間斷聯合巡查
188、;強化賽事期間食品安全輿情研判,貼近“實戰”加強應急演練,確保遇到突發事件能夠準確發布信息、回應社會關切、澄清不實傳言,防止借食品安全事件之殼引發城市負面輿情。3.夯實機制和隊伍兩個工作基礎3.夯實機制和隊伍兩個工作基礎在機制建設與完善方面,通過強化各級食安辦對食品安全工作的統籌、領導,充分發揮食安辦對食品安全工作的安排部署、定期調度、研究會商、協調解困、聯動協作作用;用好成都市食品安全通報約談辦法和成都市食品安全重大事項督促落實辦法這兩大機制和“履職提示函”這一手段,層層傳導食品安全責任和壓力,助推食品安全責任落實;用活“食品安全黨政同責”考評這一重要抓手,優化考評指標設定,構建方向明確、客
189、觀科學、重點突出、特色鮮明的考核指標體系,精準引導食品安全監管日常工作。探索開展基層食安辦規范化建設,健全基層食安辦實體化運行機制,形成上下對應、體系完整、規范有序、運行高效的統籌協調體系。在隊伍建設方面,要從根本上解決監管隊伍人員少、流動性高、專業性不足的問題,進一步加強制度設計和政策保障,優化食品安全工作人員進入、退出機制,完善培訓體系,建立正向激勵機制。-98-4.拓展三類管理能力4.拓展三類管理能力在拓展智慧化管理能力方面,結合“智慧蓉城”建設,推進物聯網等信息化技術在食品安全監管領域應用,化解超大城市食品安全治理難題,助推監管效能倍增。以乳制品、蔬菜制品、白酒等為重點,確保重點品種來
190、源可尋、去向可追。加大食品企業技術創新和檢驗檢測設備改造支持力度,提升食品生產企業智能化、清潔化生產水平。在拓展食品安全(輿情)事件應對處置能力方面,始終堅持“預防在先、處置在前、精準治理”的理念,健全和完善食品安全輿情預警機制,完善食品安全輿情分級分類處置機制,增強食品安全輿情識別和應對能力。在拓展食品安全社會共治能力方面,鼓勵專家委員會發揮技術支撐優勢,促進成果轉化利用。充分發揮行業組織自律作用,發動行業協會共同制定食品安全管理規范,激發行業內生動力。深化投訴舉報、“吹哨人”等制度,拓寬案件線索來源,讓廣大群眾成為嚴管重罰的支持者、參與者。深化新媒體互動、食品安全風險提示、謠言治理等宣傳方
191、式,深度激活“微網實格”模式下社區基層食品安全共治活力,有機結合“食品安全宣傳周”、食品安全志愿服務等系列活動,促進社會共同關心、共治共享食品安全。5.狠抓四個方面的重點工作5.狠抓四個方面的重點工作在縱深推進食品安全“兩個責任”工作方面,建立健全-99-包保干部全員培訓、包保責任動態銜接、督查考核一體推進機制,促進包保工作無縫銜接、順暢運行。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開展包保檢查結果分析和反向運用,為食品安全風險預警、企業評級等提供依據和參考。依托信用監管的基礎性作用,將食品生產經營企業落實主體責任的情況納入企業信用信息,倒逼企業主體責任落實;依托企業職工項目制培訓“行業重點班”,大力提升企業
192、食品安全管理員履責能力。在強化關鍵環節管控方面,聚焦種養殖環節,全力提升源頭食品安全。持續開展涉鎘等重金屬行業企業排查整治及農用地土壤鎘等重金屬污染源頭防治行動,優化完善輕中度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措施,為糧食安全“國之大者”提供保障。深入推進“治違禁、控藥殘、促提升”三年行動和養殖規范用藥專項整治行動;積極回應群眾關心的農藥殘留問題。強化糧食質量安全檢驗監測體系建設,嚴格落實出庫質量安全檢驗制度。在加強重點領域監管方面,以提升餐飲質量安全為目標,規范快餐、團餐等大眾餐飲服務,打造“清潔廚房”;探索推廣廚余垃圾處理技術和標準,提升廚余垃圾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水平。針對校園食品安全,推動校外供餐單位
193、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全覆蓋,進一步提升 23 個區(市)縣校園食堂“互聯網+明廚亮灶”率達 90%,對食品原料、食堂-100-公用餐用具消毒效果開展常態化抽檢檢測。針對養老機構、宗教活動場所、建筑工地食堂、旅游景區、農產品市場、醫院等重點場所,督促食品安全從業人員落實好食品安全、反餐飲浪費等有關要求。在打擊違法行為方面,突出打擊食用農產品領域多發性“潛規則”、食品非法添加,以及餐飲環節制售劣質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食品違法犯罪活動。開展進口食品“國門守護”行動,嚴厲打擊凍品、農產品等走私違法犯罪活動。強化“資格罰”的適用,落實“處罰到人”要求,進一步健全食品安全“黑名單”制度,拓寬雙向移送通道,
194、依法實施行業禁入。深化食品安全民事公益訴訟懲罰性賠償制度研究,高質量開展公益訴訟食品安全專項監督活動。進一步推進“檢察官工作室”平臺建設,靠前預判重大疑難危害食品安全案件。-101-2022-2023 年度成都市食品安全狀況白皮書編制說明為全面反映成都市食品安全基本狀況,準確探索、把握食品安全工作的內在規律,科學制定保障食品安全的政策措施,經充分研討,特編制2022-2023 年度成都市食品安全狀況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一、編制背景民以食為天,食品安全關系到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關系到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和社會穩定。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到,要“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實糧食安全黨
195、政同責”“樹立大食物觀”以及“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強化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國務院關于深化改革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見等文件也對食品安全監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食品安全白皮書是推進食品安全監管科學發展的重要文件,既是對以往工作的總結,也是對未來工作的展望。白皮書是在全面客觀、真實準確總結 2022 年工作的基礎上,立足食品安全工作的新形勢、新要求,梳理當前食品安全工作的風險點,分析全市食品安全工作的先進經驗做法和不足之處,提出適合全市實際的工作優化路徑和建議,有利于厘清食安委各成員單位職責邊界,提升食品安全工作治理能力-102-和保障水平。二、編制原則(一)高效協同原則。白皮書編制堅持以高效
196、協同為原則,所列統計指標均多次征求意見,著力“準確表達”,實現白皮書與相關行政部門數據有機整合、高效協同。(二)實事求是原則。白皮書編制堅持實事求是原則,引用大量數據、圖表、案例反映城市食品安全保障的特點、趨勢,客觀呈現城市食品安全工作的全貌,為食品安全工作改進提供參考。三、編制過程(一)搭建白皮書框架1.廣泛借鑒經驗。為充分借鑒國內先進城市典型做法和實踐成果,通過網絡搜索、查詢,共收集了上海、安徽等地的食品安全狀況白皮書 6 份。2.構建白皮書框架。在2019 年成都市食品安全狀況白皮書的原有基礎上,科學參考上海、安徽等地以及四川省食品安全狀況白皮書的先進經驗做法,初步形成成都市食品安全狀況
197、白皮書框架。(二)征求指標意見1.梳理統計指標。結合成都市食品安全狀況白皮書框架,梳理指標 431 項,涉及市市場監管局等 22 個市食安委成員單位。-103-2.開展征求意見。為確保各項統計指標的準確性、代表性以及可獲得性,就指標的名稱、統計年度、統計單位等內容,通過線下走訪和電話聯系的方式,分別征求各部門意見,形成 2022 年成都市食品安全狀況白皮書統計指標表以及資料清單。(三)采集指標數據1.采集統計指標。根據各部門反饋意見,科學設計分部門的指標填寫表單,編制成都市食品安全狀況白皮書數據及資料采集通知,分別采集市農業農村局、市衛健委在內的 22個市食安委主要成員單位共計 395 項有效
198、數據,以及 2022年各部門食品安全相關工作總結等資料。2.整理白皮書指標。根據白皮書框架,將各部門收集的指標及數據進行分類,使章節內容對應部門資料。(四)編制白皮書草案稿結合白皮書統計指標,引用大量數據、圖(21 張)、表(15 張)、案例(3 個),對成都市食品安全狀況白皮書進行詮釋和例證,編制完成2022-2023 年度成都市食品安全狀況白皮書(草案稿)。(五)組織專家論證組織四川省食品檢驗研究院、成都市社科院、西華大學的食品、經濟社會領域專家(4 位)召開編制研討會,就白皮書草案稿框架、內容展開討論。結合專家意見,修改調整-104-白皮書。(六)召開白皮書送審稿研討會召集錦城海關、市市
199、場監管局、市農業農村局、市衛健委在內的 22 個食安委成員單位,召開2022-2023 年度成都市食品安全狀況白皮書(送審稿)研討會,對白皮書的內容和數據進一步完善,形成最終稿。四、編制內容白皮書共計 12 章,具體內容為:第一章:總體情況。本章概覽全市食品安全狀況,總結2022 年以來,全市在食品安全重點任務、制度標準建設、風險防控等方面的基本情況,根據環節重點介紹了源頭治理、過程監管、打擊違法犯罪、社會共治、產業發展五個方面的現狀與特點。第二章:2022 年重點工作。本章主要從黨政同責、食品安全“兩個責任”、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設三年攻堅行動、“守底線、查隱患、保安全”專項行動四個方面,對成
200、都市2022 年食品安全重點工作進行了闡述。第三章:食品安全源頭治理情況。本章主要闡述食品生產的前端部分,包括土壤、水源等一系列產地環境的保護和農業投入品的規范管理情況。第四章:食品生產經營監督管理情況。本章首先以過程為導向,闡述了食品生產、流通、餐飲三個環節的監管情況;-105-其次從食品種類出發,闡述了成都市對于保健食品、嬰幼兒配方乳粉等特殊食品和未成年人食品、食品添加劑等重要食品的監管情況。最后,體現了在重要節假日和重要賽事的食品監管工作情況。第五章:重要場所食品安全監管情況。本章以地點為導向,針對校園、養老機構、宗教場所、建筑工地以及旅游區的食品安全監管情況進行了說明。第六章:食品安全
201、風險監測、評估與交流情況。本章主要對食品的抽檢以及風險監測等內容進行了說明,包括監督性和評價性抽檢情況、食品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監測、食源性疾病監測、風險交流。第七章:食品安全監管執法情況。本章針對“鐵拳行動2022”“春雷行動 2022”“長江禁捕 打非斷鏈”“昆侖2022”四個專項治理和執法行動、打擊違法犯罪和行刑行紀銜接等食品監管執法基本情況進行了說明。第八章:食品安全社會共治情況。本章首先從政府、行業協會、食品生產經營者、社會公眾四個主體出發,闡述了各方共同努力保障全市的食品安全的情況。第九章:食品安全制度建設和能力提升情況。本章從制度和標準、檢驗檢測體系、智慧化監管平臺、科技創新項目及平
202、臺出發,闡述全市食品安全保障的規范化、智能化,保障食品安全的科技手段將不斷創新和進步。-106-第十章:食品安全監管促進產業發展情況。本章從食品領域的市場主體、產業發展、優化營商環境、品牌培育四個角度出發,闡述了在監管和服務下,有利于整個食品產業的經濟發展,優化了營商環境,促進食品企業營業收入增長。第十一章:食品安全監管特色工作亮點。本章主要包括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創建、進口冷鏈食品疫情防控、與其他城市的區域性合作和 2022 年食品安全黨政同責考核優秀區(市)縣的部分特色亮點工作。第十二章:食品安全問題和對策分析。本章根據 2022年成都市食品安全工作的基本情況,深入概括分析了存在的一些問題和解決措施。五、參考資料1.“十四五”市場監管現代化規劃2.四川省“十四五”市場監管現代化規劃3.成都市“十四五”市場監管現代化規劃4.食品安全標準與監測評估“十四五”規劃5.2022 年四川省食品安全狀況報告6.2022 年上海市食品安全狀況報告(白皮書)7.2021 年上海市食品安全狀況報告(白皮書)8.2020 年安徽省食品安全狀況9.2019 年成都市食品安全狀況白皮書10.2021 年寧波市鄞州區食品安全狀況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