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DP:探路農食系統轉型——中國農食系統應對氣候變化實踐年度報告2023(42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iGDP:探路農食系統轉型——中國農食系統應對氣候變化實踐年度報告2023(42頁).pdf(42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報告|2023年11月 1探路農食系統轉型中國農食系統應對氣候變化實踐年度報告20232 探路農食系統轉型中國農食系統應對氣候變化實踐年度報告2023致謝:衷心感謝以下專家為報告案例調研或報告審閱提供支持與建議(按姓氏首字母排列):陳慶隆 江西省正合農業農村碳中和研究院褚 裕 PDT食物小站何琪婧 氣候友好稻作項目胡小平 成都家園行動公益服務中心蔣南青 青和新碳(北京)環境科技有限公司李 穎 大自然保護協會劉尚文 氣候友好稻作項目左 智 云南思力生態替代技術中心感謝iGDP同事汪燕輝對案例調研的支持,楊鸝、陳思敏和姚喆對報告提供的建議和反饋,袁雅婷對報告設計協調的支持。感謝張燁提供報告版面設計
2、。作者陳美安 朱彤昕 于楊今奇 胡敏免責聲明:本報告內容均基于公開、可得、可靠的信息來源,旨在加強相關領域的討論交流。報告中包含的內容及觀點僅代表作者迄今為止的認識和判斷,不代表參與專家及其所在機構觀點。引用建議:綠色創新發展研究院.(2023).探路農食系統轉型中國農食系統應對氣候變化實踐年度報告.北京:綠色創新發展研究院.報告|2023年11月 32023年11月探路農食系統轉型中國農食系統應對氣候變化實踐年度報告2023報告|2023年11月 1目錄背景 .21.農食系統與氣候變化 .32.推動農食系統轉型的行動進展 .33.目標 .5行動案例 .6行動:氮肥減量 .7案例1:科技助力精
3、準施肥減少化肥使用 .7案例2:瘦地變沃土 保護性耕作的推廣 .9行動:動物腸道發酵減排 .11案例3:調整奶牛的餐盤減少畜禽腸道發酵 .11行動:稻田甲烷減排 .13案例4:氣候友好的水稻種植 .13行動:畜禽糞污管理 .16案例5:“禽糞”有為:畜禽糞污也是資源 .16行動:農機節能和電動化 .18案例6:農機電動化初探植保無人機和電動拖拉機 .18行動:食物加工節能降碳 .21案例7:食品加工制造的能效提升和能源替代 .21行動:交通低碳化 .24案例8:解決最先一公里田間移動冷庫 .24案例9:食物里程減碳輕型貨運電動化 .26行動:減塑和循環利用 .28案例10:臨期食品的春天商業創
4、新減少食物浪費 .28案例11:食物包裝減“塑”瘦身 .30行動:烹飪節能及電氣化 .32案例12:電氣化為中式烹飪的低碳和安全插上翅膀 .32行動:餐廚垃圾資源化利用 .34案例13:殘羹剩飯成搶手貨,既能發電又能堆肥 .34行動:膳食和消費行為調整 .37案例14:“珠三角氣候友好飲食倡導”:餐廳點菜如何助力食物減排 .372 探路農食系統轉型中國農食系統應對氣候變化實踐年度報告2023背景報告|2023年11月 31.農食系統與氣候變化 農食系統是人類為了滿足食物需求所開展的農業生產、食物加工、包裝、運輸、零售以及消費的各個活動環節所組成的一個整體系統。其中既包括參與其中的農戶、企業和政
5、策制定者等利益相關方,也覆蓋了不同參與主體所處的社會、經濟和自然環境1。農食系統中參與主體的在不同環節下展開的與食物生產和消費相關的活動,無論是糧食種植、畜禽養殖、農用機械的使用,還是食物的加工、包裝材料的使用以及冷鏈運輸和食物烹飪等,也帶來了溫室氣體的排放。在全球范圍下,農食系統一年產生的溫室氣體已經占到總溫室氣體排放的1/3左右2。據估算,我國農食系統的排放在2019年也達到了16.5億噸CO2e,占當年溫室氣體排放14%3。同時,由于氣候變化導致的極端氣候災害的頻發,也在加劇農業生產的波動性,并且對農業生產潛力帶來挑戰。在2008-2018年間,全球由于極端天氣所帶來的損失和破壞中有63
6、%是發生在農業領域4。研究顯示,受氣候變化的影響,我國大米、小麥和玉米產量都將面臨大幅下降的風險5。氣候變化也從動物健康、生長環境、飼料質量等多個方面來影響畜禽生產力6。此外,氣候變化對我國糧食安全也造成影響。由于氣候變化導致糧食產量變化幅度在個別年份可達10%左右,同時也將增加農業灌溉用水,并可能導致單位面積糧食產量的下降7。同時,氣候變化對于低收入的食物生產和消費者的沖擊也更為顯著,因為這些參與者在應對氣候災害以及獲取安全和健康食物面臨的挑戰更大。在此背景下,推動建立可持續的農食系統,不僅可以提高農食系統應對氣候變化的韌性,同時對保證糧食安全、生物的多樣性保護和公眾健康改善都有著重要意義。
7、一方面,可持續農食系統的發展可以轉變對高度集約化農業生產以及化肥農藥過度施用的依賴,為糧食生產提供更持續性的支持,并且緩解由于單一化種植和重度耕作對生物多樣性的破壞。另一方面,可持續農食系統對食物安全和均衡膳食的推動也可以減少由于飲食結構帶來的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提供居民的健康水平8。2.推動農食系統轉型的行動進展在政策和技術的推動下,農食系統的減排和轉型路徑也逐漸清晰。無論是已經推廣的測土配方、灌溉管理、畜禽糞污和餐廚垃圾資源化利用、垃圾分類和減少食物浪費行動,還是正在發展的綠色物流、精準農業等技術,都在影響著農食系統溫室氣體排放的變化,為農食系統的減排提供了機遇?;谖覈嫶蟮娜丝谝?/p>
8、模和有限的耕地面積,對農業生產和糧食安全的關注一直處在我國政策議程的核心位置。我國已經制定和實施的多項針對農業、農村可持續發展的行動,包括農業綠色發展、土壤保育、鄉村振興和保障糧食安全1 Nguyen,H.(2018).Sustainable food systems:Concept and framework.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https:/www.fao.org/3/ca2079en/CA2079EN.pdf 2 Crippa,M.,Solazzo,E.,Guizzardi,D.,Monforti-Ferrario,F.,Tubiello,
9、F.N.,&Leip,A.(2021).Food systems are responsible for a third of global anthropogenic GHG emissions.Nature Food,112.3 陳美安,胡敏,楊鸝,&馬中.(2022).農食系統與碳中和:中國農業與食物相關溫室氣體減排路徑分析.工作論文.北京:綠色創新發展中心(iGDP)4 FAO.(2021).The Impact of Disaster and Crisis on Agriculture and Food Security.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
10、on.5 Ahmed,J.,Almeida,E.,Aminetzah,D.,Denis,N.,Henderson,K.,Katz,J.,Kitchel,H.,&Mannion,P.(2020).Agriculture and climate change:Reducing emissions through improved farming practices.McKingsey&Company.6 梁紅,陳美安,胡敏,吳宛憶,&耿浩淼.(2022).暢想農業碳中和一場新的綠色革命.高瓴產業與創新研究院,北京綠色金融與可持續發展研究,綠色創新發展中心(iGDP)7 劉立濤,劉曉潔,倫飛,吳良,
11、魯春霞,郭金花,曲婷婷,劉剛,沈鐳,&成升魁.(2018).全球氣候變化下的中國糧食安全問題研究.自然資源學報,33(6),927939.8 Tilman,D.,&Clark,M.(2014).Global diets link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and human health.Nature,515(7528),518522.4 探路農食系統轉型中國農食系統應對氣候變化實踐年度報告2023等戰略和政策。從2004年開始中共中央國務院每年發布以三農(農業、農村、農民)為主題的“中央一號文件”,部署農業農村的工作安排。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已經提出“促
12、進農業農村發展由過度依賴資源消耗、主要滿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綠色生態可持續、更加注重滿足質的需求轉變”9。在2021年發布的“中央一號文件”中,文件中將農業綠色發展作為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重要內容之一,提到要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10。針對糧食安全問題,我國在2019年發布的中國糧食安全白皮書中強調在有限耕地面積的情況下,糧食生產能力的提高除了需要保護耕地紅線,還需要提升耕地質量和保護生態環境,而對農業技術的推廣應用也將為糧食增長發揮作用11。此外,針對食物的加工、運輸和消費環節的排放,我國也有包括工業節能、綠色低碳交通和廢棄物管理等減排措施。盡管這些行動的首要目標并非是溫室氣體減排,也對農食系統碳減
13、排帶來積極貢獻。按照農食系統不同環節的主要排放源,下表梳理了該環節下對食物相關溫室氣體減排帶來影響的政策。表 1.推動農食系統減排和轉型的政策9 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http:/ 10 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http:/ 11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19).中國的糧食安全白皮書.http:/ 主要排放源推動農食系統減排和轉型行動相關政策文件農業 生產氮肥施用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增效和有機肥替代;構建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長效機制,對有機肥購買和使用提供補貼。全國農業可持續發展規劃(2015-2030)關于加快推進農用地膜污染防治的意見“十三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十四五”全國農業綠色發
14、展規劃耕地質量提升與保護方案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數字農業農村發展規劃(2019-2025)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農業農村減排固碳實施方案水稻種植選育高產低排放良種,改善水分和肥料管理。通過合理的農田管理措施,提高農業固碳能力。畜禽養殖加強畜禽糞污的資源化利用。推廣低蛋白日糧、全株青貯等技術和高產低排放畜禽品種。農用機械 推動種植業、畜牧業和漁業的信息化、智能化和智慧化。綠色農用機械應用推廣,支持農業綠色發展機具、智能裝備納入農機購置補貼范圍。農業投入品生產(農藥、化肥和農膜)推進農膜回收利用和推廣
15、環境友好生物可降解地膜;化肥農藥零增長政策。農場到餐桌食物加工食品加工業能效提升。關于加快我國包裝產業轉型發展的指導意見“十四五”循環經濟發展規劃關于加快發展冷鏈物流保障食品安全促進消費升級的意見“十四五”全國農業綠色發展規劃基加利修訂案 綠色高效制冷方案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十四五”冷鏈物流發展規劃食物包裝推動綠色包裝,2025年電商快件基本實現不再二次包裝,可循環快遞包裝應用規模達1000 萬個。食物運輸發展農產品綠色低碳運輸。食物零售提升商用冷柜、冷藏陳列柜的能效水平。促進低溫室效應潛能值(GWP)制冷劑的推廣應用。食物 消費食物烹飪引導炊事用能向電氣化發展?!笆奈濉苯ㄖ澞芘c綠色建
16、筑發展規劃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實施方案加快農村取暖炊事、農業及農產品加工設施等可再生能源替代。餐廚垃圾處理生活垃圾分類和餐廚垃圾資源化利用。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中國食物與營養發展綱要(2014202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食品浪費法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 減少食物浪費,制定和修改有關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來最大程度防止和減少浪費。調整居民膳食結構,推廣膳食結構多樣化的健康消費模式。報告|2023年11月 53.目標本報告旨在對中國推動農食系統可持續轉型的實踐案例進行收錄和分析,探索農食系統中不同的參與主體,例如政府、企業、農戶或者民間機構,如何通過機制設計和
17、創新來推動農食系統向氣候友好和可持續發展方向轉型。案例選擇基于此前工作論文中已識別的農食系統重點減排行動(見表 2),并在具體減排行動下發掘我國已有的案例實踐,同時也對案例推廣所需的關鍵要素進行了初步的總結。表 2.農食系統重點減排行動及相關案例優先行動主要措施2050減排貢獻收錄案例實踐農業生產氮肥減量采用氮肥增效劑,緩釋肥,繼續推廣測土配方和保護性耕作。10%案例1:科技助力精準施肥案例2:瘦地變沃土保護性耕作的推廣反芻動物腸道發酵減排通過動物育種,以及在飼料中添加輔料來減少甲烷排放。3%案例3:調整奶牛的餐盤減少畜禽腸道發酵稻田甲烷減排調整稻田灌溉模式,采取干濕交替灌溉;推廣水稻直播旱種
18、。6.6%案例4:氣候友好的水稻種植畜禽糞污管理沼氣資源利用:通過回收畜禽糞污厭氧發酵產生的沼氣,沼氣發電和制成生物天然氣。11%案例5:“禽糞”有為畜禽糞污也是資源農機節能和電動化提高農機能效提升,推動中小型農機的電動化。5.8%案例6:農機電動化初探無人植保機和電動拖拉機農場到餐桌食物加工節能降碳食物加工的能效提升和能源替代。5%案例7:食品加工制造的能效提升和能源替代交通低碳化交通能效提升,推動輕型貨運電動化和低GWP值制冷劑的使用。7%案例8:解決最先一公里田間移動冷庫案例9:食物里程減碳輕型貨運電動化減塑和循環利用簡化包裝,采用可回收包裝和可降解包裝材料。2.8%案例10:臨期食品的
19、春天:商業創新減少食物浪費案例11:食物包裝減“塑”瘦身食物消費烹飪節能及電氣化推動烹飪節能和炊事電氣化12.8%案例12:電氣化為中式烹飪的低碳和安全插上翅膀餐廚垃圾資源化利用繼續推廣垃圾分類,通過餐廚垃圾厭氧消化進行沼氣回收利用。5%案例13:殘羹剩飯成搶手貨,既能發電又能堆肥膳食和消費行為調整*推廣居民膳食指南,倡導本地食物消費。-案例14:“珠三角氣候友好飲食倡導”餐廳點菜助力食物減排*注:膳食調整主要指減少動物性食物攝入及鼓勵本地食物消費,其減排量主要體現為兩個方面,一是農業生產,尤其是畜牧業相關的排放,二是食品運輸相關的排放??紤]到行為改變的不確定性較大,此處不做定量分析。諸多研究
20、表明,減少動物性食物攝入會帶來顯著的減排貢獻,應加強重視。6 探路農食系統轉型中國農食系統應對氣候變化實踐年度報告2023行動案例報告|2023年11月 7行動:氮肥減量減排潛力:具體實踐:推動化肥減量增效和改善土壤健康。10%案例1:科技助力精準施肥減少化肥使用盡管化肥對促進農作物生產和農產品增收上有重要貢獻,但是過量化肥施用也帶來了一系列的環境問題,例如水體污染和農田土壤的N2O排放,同時也導致土壤有機質的下降、土壤的酸化和板結。當前我國也在加大力度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增效,深入實施測土配方施肥。測土配方即基于土壤養分的需求進行合適施肥來避免過度施肥以及肥料利用率低。實際上我國早在2005年就
21、開始推廣測土配方,確保土壤肥力。統計數據顯示,我國農用化肥施用量從2015年開始緩慢下降,從2015年6022萬噸下降到2021年的5191萬噸,但是2021年我國化肥施用強度在307千克/公頃左右,仍然遠超國際公認的化肥施用的安全上限225千克/公頃。隨著智慧農業的興起,大數據、遙感無人機等信息化技術在農作物精準種植和管理中得以應用和推廣。例如通過傳感器來收集土壤、農作物的信息以及天氣、溫度等環境數據,然后通過大數據分析來為農戶提供種植、灌溉施肥等建議,從而能夠提高產量、節能資源。我國發布數字農業農村發展規劃(2019-2025)和“十四五”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中也都提到發展智慧農業的重要
22、性。畜禽糞污管理交通低碳化減塑和循環利用加工清潔化餐廚垃圾 資源化利用反芻動物 腸道發酵烹飪節能和電氣化氮肥減量稻田甲烷減排農機電動化8 探路農食系統轉型中國農食系統應對氣候變化實踐年度報告2023中化化肥公司,在農業部支持下,從2014年以來,在全國推出了以智能配肥機為主的智能配肥服務站,進行精準的測土配肥12。農戶可以通過與互聯網智能配肥終端對應的應用軟件。輸入種植信息并提供測土圖樣,配肥機可以進行快速測土,并且將測土結果傳送到云端。云服務器根據測土結果計算出種植方案、所需的肥料配方和價格,最終生成配肥訂單發送到農戶的智能手機上13。經過智能配肥的化肥由于直接從工廠到農民手中,節省了流通環
23、節的加價。測算顯示,智能配肥系統可直接減少施肥量和成本投入10%30%,同時作物增產5%以上,服務農民增收10%以上14。另一個的例子來自極飛科技智慧農業設備在江蘇鹽城步鳳鎮的銀寶高新公司的無人種植示范農場15。農場的5000畝農田由三人的管理團隊運行。在播種前,使用遙感無人機對農田進行平地測繪,獲得高清地圖,包括農田面積、地勢情況等信息,并且基于這些信息對地塊進行精細化管理。在水稻生育期的時候,遙感無人機可以結合AI模型對水稻的長勢進行分析、識別基本苗,并對病蟲害進行監測。同時在田埂上安裝帶有傳感器的農田智能相機,可以獲得土壤的濕度和溫度等方面的數據來提醒農戶進行各項工作16。另外在稻田需要
24、打藥施肥的時候,由無人機代替人工進行精準施肥和農藥噴灑17。在智慧農業的管理下,比傳統生產模式相比,農場單位面積的農作物使用的農藥化肥減少了10%,農作物的產量增加了10%左右18。此外,與傳統全年稻麥兩季的純收入500-600元/畝相比,采用智慧農業系統的種植單季的小麥收益就達到了400元/畝19。案例推廣的關鍵要素:農田土壤數據的收集和更新是精準施肥的基礎,因此需要定期對土壤養分的測試分析和數據更新來選擇養分適合的肥料。智慧農業作為技術和知識密集型的產業需要掌握現代農業生產技能和操作現代化農業設備的農戶的參與,因此對農戶進行技術培訓和吸引年輕農戶的加入是關鍵。由于智能監測和遙感設備成本不低
25、,基于中國農業小農為主的現狀,因此推動適度推動適度的土地流轉和農業的產業化經營可以降低單位成本。圖 1.水稻田上方作業的植保無人機圖片來源:viya0414在Pixabay上發布12 農民日報.(2016).共筑減量新局面譜寫增效新篇章.http:/ 13 第一財經.(2016).中國農民嘗鮮精準農業 在手機上完成智能施肥.https:/ 14 農民日報.(2016).測土配肥一鍵下單精準施肥手機操控.http:/ 15 森寧.(2022).3名90后玩轉江蘇5千畝農田:用智慧農業系統“耕種管收”.澎湃新聞.https:/ 16 張曄,吳婷.(2022).“開”著飛機干農活數字技術讓農業更智慧
26、.科技日報.http:/ 17 同上18 極飛科技.(2023).極飛科技企業社會責任報告2022.https:/ 19 張曄,吳婷.(2022).“開”著飛機干農活數字技術讓農業更智慧.科技日報.http:/ 9案例2:瘦地變沃土保護性耕作的推廣在提高農業應對氣候變化的韌性中,恢復土壤的肥力和改善土壤健康不僅可以減少農藥化肥的施用,還可以提高農田土壤的固碳能力。在全球不同地區,一種基于土地可持續利用,以實現農業可自我再生為主要目標的系統性農業生產管理模式再生農業,開始得到推廣。再生農業以“土壤健康”為核心,通過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最大化光合作用,提高土壤有機質(有機碳),將空氣中的碳固定到土
27、壤里。再生農業擁有五大核心原則:最小土壤擾動、最大化生物多樣性、保持土壤覆蓋、保持全年活根、引入牲畜。其主要措施包括有保護性耕作(免耕少耕)、多樣化種植(輪作、間混套作等)、采用覆蓋作物和整體計劃放牧(種植養殖在同一土地上,小斑塊輪牧)等20。盡管我國沒有應用再生農業的理念來管理農業生產實踐,但是已有的一些農業生產方式也符合再生農業的概念。以再生農業中的主要技術措施采用免耕少耕和秸稈覆蓋為主要特點的保護性耕作為例,我國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在黑龍江的國營農場已經開始試驗小麥免耕播種。2005年,“中央一號文件”將發展保護性耕作上升為國家政策21。2020年,我國發布 東北黑土地保護性耕作行動
28、計劃(2020-2025),將東北地區推行保護性耕作上升為國家行動22。目前保護性耕作在我國東北地區和黃淮海地區均有推廣。東北黑土地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類型之一,這里的糧食產量占全國總量四分之一,對國家糧食安全至關重要。然而這片黑土地在被開墾以來,黑土層從50厘米下降到30厘米,有機質含量也下降了三分之一,生產力下降了20%23。2006年吉林省獲得了保護性耕作技術立項支持,同時省財政也設立了農機化新技術推廣專項資金,開始推進保護性耕作的推廣落地。2007年,中國科學院聯合吉林省梨樹縣農業技術推廣總站、以及吉林省的土壤肥料工作總站建立了“中國科學院保護性耕作研發基地”,在當地進行了15年地研究
29、監控,探索出了一套技術模式和配套機具(“梨樹模式”)。保護性耕作可以有效遏制土壤退化。梨樹試點項目發現,2007年到2018年間,土壤有機質從22.5g/kg增加至24g/kg。秸稈覆蓋還田還增加了氮磷鉀等養分在耕層的積累和活性,增加了土壤養分供應能力。土壤結構和土壤生物多樣性都得到了提高,畜水抗旱能力增強24。2020年東北黑土保護性耕作實施面積達到了四千萬畝。除了減排與環境效益,保護性耕作還可增產增收。2017年,梨樹試驗基地增產約1000千克/公頃,大約增加收入1400元。保護性耕作還將氮肥利用率提高4.7%。減少了化肥使用,農機進地的次數、燃油消耗和勞動力成本,平均每公頃節省成本165
30、0元25。作為我國糧食主產區的黃淮海平原,在過去的40多年來,盡管這一地區的冬小麥產量從每公頃2.6噸提高到5.7噸左右,但是冬小麥夏玉米的集約種植方式也讓該地區面臨著耕地質量下降和水資源缺乏的問題。2020年5月,由農業農村部農業機械化總站、先正達集團中國、中國農業大學和大自然保護協會(TNC)等共同啟動了“潤田”項目,項目依托農業技術服務平臺MAP(Modern Agriculture Platform),在黃淮海地區開展冬小麥保護性耕作技術試驗與示范。保護性耕作的技術要點在于:在作物茬秸稈覆蓋下,一次性完成播種、施肥和鎮壓作業。與傳統耕作方式相比,節省了三次左右的農機作業次數,降低了農戶
31、的種糧成本和時間26。通過推廣保護性耕作,這一地區小麥-玉米兩熟區水資源和養分利用效率都提到了提高。2020至2022年試驗數據表明27,與當地傳統耕作方式相比,保護性耕作可以提高土壤肥20 韓明會,李保國,張丹,&李穎.(2021).再生農業基于土地保護性利用的可持續農業.中國農業科學,54(5),1003-1016.21 敖曼,張旭東,&關義新.(2021).東北黑土保護性耕作技術的研究與實踐.中國科學院院刊,36(10),1203-1215.22 科技日報.(2020).東北地區保護性耕作上升為國家行動23 重慶晨報.(2022).專家稱東北黑土地生產力下降20%變薄、變瘦、變硬的黑土.
32、http:/ 24 敖曼,張旭東,&關義新.(2021).東北黑土保護性耕作技術的研究與實踐.中國科學院院刊,36(10),1203-1215.25 同上 26 黃淮海地區冬小麥傳統耕作方式:三到五次的農事作業,包括秸稈粉碎、秸稈旋耕還田、撒施化肥、整地播種和播后鎮壓等。27 試驗數據來源于河北省藁城縣、河北省任縣、河南省臨潁縣、安徽省阜南縣四個小型對照試驗田(5畝),試驗設計、數據收集及分析由中國農業大學完成。10 探路農食系統轉型中國農食系統應對氣候變化實踐年度報告2023力,0-40厘米土層土壤全氮、全磷含量增加約13%和10%,土壤有機碳儲量增加約7%;同時還提高了約7%土壤水分儲存。
33、示范項目也顯示,保護性耕作與傳統耕作小麥產量持平或略增,最終農民生產成本降低、凈效益增加。同時,由于減少了農機進地的次數,也可以同步減少約58%化石燃料的使用和60%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保護性耕作是基于自然的、保護土壤生態系統健康的、最有效的可持續耕地管理方案之一。這種耕作模式能夠將土壤侵蝕和機械擾動降到最低,實現保護和培育土壤。在保證作物豐產、農民增收的同時,促進土壤健康和農田生態系統良性循環,對提高該地區土壤健康、降低農田耗水、改善生態系統、提高農民收益和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案例推廣的關鍵要素:政府、研究機構和企業的共同參與可以從不同的維度為保護性耕作的示范和推廣提供
34、支持。保護性耕作需要農機農藝相結合,包括品種選擇、種植密度、施肥方案、植保方案、收獲方式等,更需要跨學科專家人才提供因地制宜的解決方案。對農戶進行能力建設,轉變其傳統精耕細作的理念;對再生農業的理念、實踐及效果的信息分享可以促進農戶的參與。實施保護性耕作措施對所需的機械設備有很高要求,加快對專用設備的研發可以推動實踐得到更多推廣。圖 2.TNC工作人員及相關人員參加黃淮海地區冬小麥保護性耕作現場觀摩活動圖片來源:TNC新聞中心報告|2023年11月 11行動:動物腸道發酵減排減排潛力:具體實踐:調整反芻動物飼料結構3%案例3:調整奶牛的餐盤減少畜禽腸道發酵來自肉牛、奶牛、山羊等反芻動物腸道微生
35、物在分解和發酵食物的過程中通過打嗝放屁也帶來大量甲烷排放。2020年,全球反芻動物的甲烷排放達到28億噸CO2e,占當年全球農食系統溫室氣體排放的17.5%28。國內外的研究實踐也在識別可以減少反芻動物甲烷排放的不同方案,包括改善飼料結構,調整日糧精粗比,對粗飼料進行青貯處理;或者尋找可以抑制反芻動物甲烷形成的飼料添加劑。以調整飼料精粗比為例,在粗料均為玉米秸稈青畜禽糞污管理交通低碳化減塑和循環利用加工清潔化餐廚垃圾 資源化利用反芻動物 腸道發酵烹飪節能和電氣化氮肥減量稻田甲烷減排農機電動化28 FAO.(2022).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from agrifood
36、 systems:Global,regional and country trends,20002020.Food and Argriculture Organization.https:/www.fao.org/3/cc2672en/cc2672en.pdf 12 探路農食系統轉型中國農食系統應對氣候變化實踐年度報告2023貯條件下,精粗比60:40的日糧產生的甲烷比精粗比40:60的日糧減少了21%29。一項針對不同比例青貯玉米和甜高粱組合對反芻動物甲烷排放研究推薦青貯玉米與甜高粱組合的比例為5:5,飼糧吸收效果較好且甲烷產量較低30。通過在鹽堿地上種植耐鹽作物甜高粱,并將其與玉米混合制成
37、青貯飼料用于畜牧養殖,在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緩解牧草短缺的同時,也提高了飼糧吸收率和減少甲烷排放。這樣的種植和飼養方式正在江蘇省北部的5000畝鹽堿地上得到試驗和推廣。隨著肉類和奶類消費需求的增加,一些大型牛奶生產企業在江蘇沿海設立了大型養殖場。奶牛飼料大多以青貯玉米為主,由于本地的鹽堿地的玉米產量低,過去畜牧企業面臨本地牧草短缺的情況?,F在通過在當地的沿海灘涂鹽堿地上混種適合不同鹽堿度的甜高粱和青貯玉米,混收以后進行全株混合裹包青貯,再將青貯飼料送到養殖場,添加上必要的營養元素輔料后成為奶牛的日糧。經過處理的青貯飼料可消化養分高,同時改善奶牛乳品質31。數據顯示,采用甜高粱和青貯玉米混種模式每畝
38、收入達3000元左右,畝總效益增加24%,并且這種全混日糧的奶牛乳產量提高了11%,甲烷也有所下降32。甲烷減排是鹽堿地高粱種植帶來的協同效應這一種植方式在對提高我國鹽堿地的利用率以及牧草質量的同時也帶來了甲烷減排。我國在西北、東北和華北等17個省區有大約15億畝的鹽堿地,通過開發和種植適合鹽堿地的高耐鹽甜高粱品種,并進行青貯發酵形成優質的青貯牧草,能夠緩解我國飼料資源緊張的問題。目前這一種植方式也在新疆、內蒙古、山東和江蘇進行試驗33。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甜高粱作為飼料利用也還存在一些挑戰,例如淀粉含量比玉米低,以及高單寧和干物質含量對喂飼的影響仍有待探討34。案例推廣的關鍵要素:基于當地的地
39、理條件和畜禽養殖規模來考慮類似的種植方式。在鹽堿地多且有一定規模的畜禽養殖條件下,種植能夠適應干旱條件的甜高粱,并且將其制作成青貯來替代青貯玉米,并且提供給當地的畜禽養殖場,可以同時產生環境和經濟效益。29 娜仁花,董紅敏,陳永杏,&周忠凱.(2011).日糧精粗比對瘤胃發酵特性的影響.中國畜牧雜志,47(9),49-54 30 童殷迪,徐志鵬,玉霞,侯振平,張雪蕾,劉大林,&吳端欽.(2022).不同比例青貯玉米和甜高粱組合對體外瘤胃發酵產氣量、甲烷、氫氣和揮發性脂肪酸生成的影響.中國飼料.(7),13-18.31 張曄.(2022).甜高粱配青玉米,鹽堿地上種出優質青貯飼料.解放日報.ht
40、tp:/ 同上33 劉蘇雅.(2023).甜蜜事業:“候鳥式”科研,讓鹽堿地“開花”,高粱成甜稈兒.北京日報.https:/ 34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2019).甜高粱加反芻動物:現代高效可持續農業的新模式.http:/ 圖 3.內蒙古赤峰市村民制作青貯飼料圖片來源:姚喆報告|2023年11月 13行動:稻田甲烷減排減排潛力:具體實踐:調整稻田灌溉模式,研發氣候友好水稻品種7%案例4:氣候友好的水稻種植水稻作為我國主要糧食作物之一,在不同區域廣泛種植。在水稻種植過程中,其淹水土壤條件中的有機物被產甲烷菌分解時產生的甲烷排放是我國農業溫室氣體的主要排放源之一。近年我國不同地區也
41、在探索如何進行更加氣候友好型的水稻種植。例如通過灌溉方式和播種方式的調整來減少土壤淹水時間來控制甲烷排放,或者是種植和選育合適的水稻品種來減少水稻種植的需水量。畜禽糞污管理交通低碳化減塑和循環利用加工清潔化餐廚垃圾 資源化利用反芻動物 腸道發酵烹飪節能和電氣化氮肥減量稻田甲烷減排農機電動化14 探路農食系統轉型中國農食系統應對氣候變化實踐年度報告202335 Chakraborty,D.,Ladha,J.K.,Rana,D.S.,Jat,M.L.,Gathala,M.K.,Yadav,S.,Rao,A.N.,Ramesha,M.S.,&Raman,A.(2017).A global analy
42、sis of alternative tillage and crop establishment practices for economically and environmentally efficient rice production.Scientific Reports,7(1),111.36 夏志堅.(2023).稻田甲烷減排:中國水稻種植正在發生的變化.中外對話.https:/ 祝梅.(2022).嘉善一塊約400畝的農田示范方證明智慧稻田,碳排放可減少20%.浙江日報.https:/ 胡立剛,馮克,李純.(2021).稻水矛盾,破解何方?農民日報社.http:/ 選取合適的旱
43、稻品種進行直播旱種即直接在整理好的土地上進行播種,并采取定期澆灌方式的種植,由于減少稻田淹水面積和時間,可以減少在淹水土壤條件所產生的甲烷排放以及種植水稻需要的水資源。并且也省去了在育秧和移栽環節所需要的人力投入。針對全球不同類型水稻耕種方式的研究顯示,在傳統耕作中采取水稻直播旱種的模式下,在不減少產量的同時,可以顯著減少農田甲烷排放35。在云南山地地區,近年受氣候變化影響,干旱出現的頻次和程度也在加劇。當地一支關注農業氣候變化的團隊也對水稻直播旱種進行了嘗試,探討能夠適應干旱條件的氣候友好型水稻種植方式。通過與當地的農技推廣中心以及農戶合作,選取高產低排放的水稻品種來嘗試直播旱種。此外,在云
44、南和四川山地地區的一些鄉村,也有通過開溝起壟的方式來進行水稻旱作通過在平整好的田地里開挖形成的長條形土堆(即壟)的上面進行水稻種植,而在壟和壟之間較為低洼的地方(即壟溝)上進行灌溉,可以大幅減少稻田與水接觸的時間并進而減少甲烷排放36。以四川簡陽地區的一個村莊為例,農戶正在通過覆蓋免耕和開溝起壟的方式來種植水稻。在水稻種植前采用免耕方式減少對土壤的擾動,在種植過程中采用開溝起壟減少水稻淹水時間,同時用菜籽餅來作為肥料替代化肥,并且采用當地的菜籽殼做覆蓋來增溫保濕。由于受訪農戶的水稻種植多用于自己食用,因此水稻種植規模均在1-2畝左右。除了通過對播種和灌溉方式調整來減少稻田甲烷排放,運用科技手段
45、的探索也在進行中。在浙江嘉善縣西塘縣,由中國水稻研究所和阿里云聯合開發的低碳稻作技術正應用在竹小匯低碳智慧農田示范方項目。項目規模在400畝農田左右,通過對農田安裝多種物聯傳感設備、高精準定位和無人化操作,來對水稻農田進行全過程管理,包括對每一塊水稻田進行精準灌排。系統將根據水稻生長階段設置相應的水位線標準,自動調整進出水量。在采用新技術方案后,農田的畝均用水量已經從原先的400方左右減少到230方,甲烷排放比傳統模式有所減少37。另外,上海農業生物基因中心科研團隊也通過其研發的節水抗旱稻品種,既減少灌溉用水也減少了稻田甲烷排放。新品種可以和水稻一樣采用水種旱管,也可像小麥一樣采用旱種旱管。并
46、且只需要在出苗、分裂和孕穗灌漿三個階段的進行三次灌溉,并能實現畝產600公斤以上38。此外,由于節水抗旱稻不需要在稻田里建立水層,因圖 4.四川簡陽踏水鎮寨子村的水稻開溝起壟圖片來源:iGDP團隊調研拍攝報告|2023年11月 15此可以降低甲烷排放。新品種在安徽省望江、懷遠等7個縣進行了種植,數據顯示7個縣的稻田甲烷排放比水田相比有大幅下降39。無論是水稻品種、播種方式和灌溉管理的選擇,都需要與當地的地理條件和氣候環境相結合,并且能夠回應農戶在農業生產中的實際需求。案例實踐推廣的關鍵要素:農戶對于氣候友好的稻田種植方式的接受和采用是關鍵。在種植方式的推廣中需要考慮和回應農戶的實際需求,包括對
47、作物產量、勞動力投入、病蟲害防治以及最后成本收益的影響。在此基礎上對有意愿的農戶進行培訓可以推動更多農戶的參與。土地適度規?;瘜⒂兄谥腔坜r田的推廣,在通過土地托管和土地流轉方式形成的“大田”上采用這些技術的單位成本將下降,也更容易形成規模效應。39 文匯報.(2022).節水抗旱稻掀起水稻“藍色革命”碳排放減少90%以上.http:/ 16 探路農食系統轉型中國農食系統應對氣候變化實踐年度報告2023行動:畜禽糞污管理減排潛力:具體實踐: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11%案例5:“禽糞”有為:畜禽糞污也是資源早在上世紀90年代開始,我國南方便以戶用沼氣為紐帶實踐“豬沼果”生態農業模式,把農村的養殖畜牧
48、與種植結合起來。養殖畜禽和農民生活的糞污進入沼氣池,厭氧發酵后獲得沼氣、沼渣和沼液,沼氣可用于農民做飯、燒水和照明等,沼渣和沼液用作果蔬的肥料40。隨著中國農業的規?;?、集約化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帶來的動物蛋白的需求增長,基于原有模式下的畜禽養殖廢棄物利用技術水平及裝備落后,養殖場產生的糞污也遠超農田自身消納能力,不僅造成農廢資源的大量浪費,也污染了生態環境。名為江西正合環保集團(以下簡稱正合集團)的企業創立了“N2N”生態循環農業模式,該模式在政府一系列土地、資金畜禽糞污管理交通低碳化減塑和循環利用加工清潔化餐廚垃圾 資源化利用反芻動物 腸道發酵烹飪節能和電氣化氮肥減量稻田甲烷減排農機電動化
49、40 科普中國.(2021).“豬沼果”模式新發現,治理小流域生態顯奇功,受各方推薦.https:/ 報告|2023年11月 17政策的支持和資源整合下,以縣域為單位整縣推進,以農業廢棄物無害化處理中心和有機肥生產中心為核心,通過對上游N家養殖企業糞污全量化收集處理,在生產端可提供沼氣發電、生活端可沼氣供氣、并為N家下游種植場提供有機肥等方式構建綠色循環產業鏈,為政府一攬子解決農業面源污染問題。正合集團早期業務是沼氣工程承包商,在經營過程中發現養殖場對由第三方進行畜禽糞污專業化處理的需求遂創立N2N模式,轉型初期以重資產投資為主,每個項目的場地、設備等需要4-5000萬左右,一定程度上限制了N
50、2N模式在江西省的推廣。因此正合集團調整投資模式,與地方城投合資,進行輕資產投資,促進項目在更多縣域整縣推進。正合集團在南昌市流湖鎮投建生態農業科技園,對南昌市紅谷灘區和新建區229家規?;B殖場實行生態改造,聯動農村廁所和公共廁所糞污,實現人畜糞污共治。人畜糞污由密閉運輸車全量化收集至處理中心進行厭氧發酵,產生沼氣用于園區自用電,沼液沼渣制造商品有機肥用于銷售。園區每年處理糞污30萬噸,產生沼氣500萬立方米,發電1000萬度;生產各種固態有機肥2萬噸,沼液肥26萬噸,土壤調理劑1000噸。年產沼氣可替代標準煤7400噸,減排二氧化碳1.8萬噸,沼肥利用相當于減少化肥施用1萬噸。此外,正合集
51、團同步流轉流湖生態園周邊的五百畝土地,與江西省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江西農科院、南昌大學等聯合建立農業農村碳中和碳達峰科創平臺,促進農業降碳技術、沼氣替代化石能源及有機肥改良土壤固碳等落地和推廣,為各地區農業低碳轉型提供借鑒41。正合集團在江西全省有10余個項目正在運行或籌備,在N2N模式之下,有些項目結合江西當地情況,涵蓋廢棄稀土尾礦地復墾復綠元素,使用沼液肥幫助廢棄尾礦地恢復有機質后種植皇竹草,既可以用作飼料也可以作為沼氣的原料,經過一段時候后土壤生態系統逐漸恢復。項目在產生經濟效益的同時具有區域生態修復治理效果。案例推廣的關鍵要素:在縣域內整縣推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涉及眾多環節和相關方,離不
52、開政府對資源的整合和政策支持。因地制宜,基于不同縣域的產業布局特點,節約化、階梯利用、協同處理農業廢棄物和居民生活廢棄物,提高設施設備的利用率和資源利用效率。轉變投資模式,以輕資產投資為主,減輕企業的投資壓力,提高推廣的可能性。充分聯動縣域內上下游的養殖企業和種植企業,獲得穩定的糞源供應并充分消納生產的有機肥。41 數據及信息來自受訪者提供圖 5.生態農業科技園車間里正在堆肥腐熟的有機肥圖片來源:iGDP團隊調研拍攝18 探路農食系統轉型中國農食系統應對氣候變化實踐年度報告2023行動:農機節能和電動化減排潛力:具體實踐:推動中小型農機電動化6%案例5:農機電動化初探以清潔燃料和新能源為動力的
53、農用機械的應用不僅可以減少化石燃料燃燒帶來的排放和環境污染,同時也可以降低農戶勞動強度。我國耕地由于地塊分散、多山地丘陵,對于農業的機械化和電動化發展都帶來一定挑戰。但是隨著我國綠色低碳發展和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推進,對于推動農機電動化所面臨挑戰的探索也在繼續。電動植保無人機目前在我國農業生產中正在被逐漸應用和推廣,我國植保機大約97%為電動無人機42。與傳統地面機械相比,植保無人機可以通過地面遙控或者導航飛控來實現種子授粉、農藥和化肥施用,并且可以通過搭載設備來畜禽糞污管理交通低碳化減塑和循環利用加工清潔化餐廚垃圾 資源化利用反芻動物 腸道發酵烹飪節能和電氣化氮肥減量稻田甲烷減排農機電動化42
54、張希穎,&胡睿.(2018).從美國,日本經驗淺評中國植保無人機的發展.對外經貿實務,(2),26-29.報告|2023年11月 19實現對農作物病蟲害和生長情況的監控。這一靈活高效低空作業方式不僅可以節約人力成本、減少農藥和用水量,還可以實現人機分離,操作人員因為減少與農藥的接觸而更加安全43。水稻、小麥等大田作物由于種植地塊比較平整,方便植保機作用,因此目前植保機在這類大田作物應用較多。而大田最多的黑龍江省也成為植保無人機保有量的大省44。在東北黑龍江的寶清縣,當地提供植保飛防作業的飛手,會用自己購買的電動植保無人機,為周邊農戶提供農藥噴灑服務。作業價格在6-8元每畝。由于無人機電池每次飛
55、行時間不長,飛手還會帶上發電機,便于電池充電45。由于很多發電機采用柴油進行充電,容易帶來環境污染,因此現在也出現了針對無人機的充電寶。在江蘇連云港的一個農場,由國網江蘇電力研發的無人機充電寶已經開始為稻田作業的植保無人機提供充電服務。和柴油發電機0.3元/畝相比,充電成本不到0.1元/畝46。該無人機充電寶是一個移動的儲能方艙,由56個磷酸鐵鋰電池組組成,總容量為56.3千瓦時,相當于2253塊智能手機電池的容量。艙內裝有慢充和快充4個接口,可同時滿足四臺植保無人機等農用電動機械的戶外充電需求。在快速充電模式下,一塊植保無人機電池最快僅10分鐘就能充滿電47。但是對于農戶而言,電動植保無人機
56、的費用也不低,價格一般在5-10萬元之間。因此無人機生產商會通過和農資經銷商合作社合作來提供植保服務運營,無人機生產商提供無人機供應和維修,并且培訓專業的植保飛手,農業服務商提供植保作業,農藥經銷商提供藥劑和技術指導48。另一方面,農戶也可以在不同的平臺上通過預約無人機植保服務來獲取服務49。此外,我國也陸續出臺了對植保無人機購置的補貼政策,并且選擇了六個省市作為植保無人機的補貼試點50。目前這6省市均已經出臺了補貼方案,補貼對象主要為農民(農機)專業合作社、植保作業公司和農作物病蟲害統防治組織等51。對農機電動化的探索除了在已經逐步普及的電動無人植保機外,近年國內多家企業也紛紛展開對電動拖拉
57、機的研發。2020年,國家農機裝備創新中心發布了由其牽頭研制的國內首臺氫燃料電動無人駕駛拖拉機52。江蘇悅達集團下的黃海金馬拖拉機廠在2021年推出了YL254ET和43 同上44 段倩倩.(2019).全國滲透率僅5%,大疆和極飛分走兩路突破植保機藍海.第一財經.https:/ 45 澎湃新聞.(2021).東北黑龍江北大荒:操作極飛植保無人機的新一代農民.https:/ 46 中國江蘇網.(2022).國網江蘇電力:電力“黑科技”助力農業農村經濟.http:/ 47 夏衍,丁桃紅.(2022).農田邊 植保無人機用上移動“充電寶”.我蘇網.http:/ 48 段倩倩.(2019).全國滲透
58、率僅5%,大疆和極飛分走兩路突破植保機藍海.第一財經.https:/ 49 張希.(2016).江蘇農民可以在支付寶預約無人機撒農藥了.南報網.https:/ 50 環球網.(2017).三部門在六省市開展植保無人機補貼試點 每架最高3萬.https:/ 51 電池中國網.(2018).6省均已出爐植保無人機購機補貼方案.http:/ 52 河南日報.(2020).5G+氫燃料電動拖拉機在河南亮相.http:/ 圖 6.電動植保無人機圖片來源:DJI-Agras在Pixabay上發布20 探路農食系統轉型中國農食系統應對氣候變化實踐年度報告202353 35斗.(2022).國家隊混動拖拉機下
59、線,國產拖拉機提前進入電動時代.https:/ 54 中國農業機械化信息網.(2022).電動農機技術優勢分析及未來工作建議.http:/ 55 同上YU1004兩款電動拖拉機。前者可以在大棚、果園里進行輕負荷作業,后者是專門為水田旋耕、播種、田間管理開發的水田拖拉機。目前兩款電動拖拉機均已進入小批量生產并投入到實際使用中53。另外一家開展電動拖拉機研發的企業是來自甘肅酒泉的鑄隴機械制造有限責任公司,公司針對甘肅山區丘陵為主的地塊特點,研制出了電動小麥播種機、電動中耕除草機、電動追肥機等電動系列機具,并且在定西、臨夏等地建立了試驗示范點開展試驗示范54。公司在2022年研制生產的電動手扶大豆-
60、玉米一體化播種機也在市場上頗受好評55。農機電動化推廣的關鍵要素:考慮到大型電動農機所需配套的充電基礎設施和技術能支撐的活動半徑,以及我國地少人多的現狀以及農村人口老齡化的趨勢,中小型電動農機未來在我國可以有不少的適用場景。電動農機的費用不低,為采購電動農機服務或者電動農機本身提供一定的補貼可以有助于產品推廣。推動適度的土地流轉可以降低電動農機推廣使用的單位成本。報告|2023年11月 21行動:食物加工節能降碳減排潛力:具體實踐:提高食物加工能效水平5%案例7:食品加工制造的能效提升和能源替代食物在進行加工處理的過程中所產生的能耗也是農食系統溫室氣體排放的重要一環。例如對糧食進行的烘干、脫殼
61、或者是對肉類進行的冷凍加工,以及需要經過巴氏殺菌的牛奶和多道工序提煉的動植物油制造,我們餐桌上出現的不同食物在加工環節都會有能源消耗。為降低能耗和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食品加工制造企業也在進行多種嘗試。國家和地方政府也提供了相應的政策支持。2016年,工信部發布關于開展綠色制造體系建設的通知,提出利用工業轉型升級資金、專項建設基金以及綠色信貸等政策來支持綠色制造體系建設,建設內容中就包括了綠色工廠,并且食品行業也被列為了優先創建綠色工廠的行業之一56。畜禽糞污管理交通低碳化減塑和循環利用加工清潔化餐廚垃圾 資源化利用反芻動物 腸道發酵烹飪節能和電氣化氮肥減量稻田甲烷減排農機電動化56 工業和信息化
62、部.(2016).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關于開展綠色制造體系建設的通知.https:/ 探路農食系統轉型中國農食系統應對氣候變化實踐年度報告2023我國在2018年發布的綠色工廠評價通則的國家標準也為企業綠色轉型升級提供了指南。此外,獲得綠色工廠評價的工業企業將獲得資金獎勵和政策扶持57。個別地區對進入綠色工廠名單的企業,在錯峰生產和重污染天氣管控期間也可以不被納入停產限產范圍58。在政策的助推下,近年我國食品加工制造企業中陸續建立的綠色工廠中都可以看到對食物加工過程采取的一系列節能降碳行動,包括清潔燃料替代、以及采用節能技術和提高電氣化等。位于昆明的益海嘉里(昆明)食品工業有限公司的主營業務之
63、一是面粉加工,在小麥的清理和制粉等環節中都會消耗大量能源。在國家綠色工廠評價體系的指導下,工廠從2019年開始籌建綠色工廠?;诶ッ髁己玫娜照諚l件,企業通過鋪設屋頂的分布式光伏來減少對傳統能源的消費。工廠一屋頂的光伏板預計每年可以發電98萬千瓦時。工廠目前規劃在2023年還將建設2兆瓦的發電二期項目,兩期項目建成投入后預計可發電407萬千瓦時59。除了采用太陽能光伏發電外,工廠也會采購一定比例的綠色電力。并且利用微波照明等新技術和設備來進行節能降碳。工廠隨后也成功申請成為國家綠色工廠60。另一個例子是來自維生素飲料“脈動”產地湖北達能食品飲料有限公司。公司也采取了多項措施進行節能減排。公司采用
64、余熱蒸汽來替代天然氣鍋爐生產蒸汽,并投資了220余萬元展開蒸汽管網改造以使用漢川電廠的余熱蒸汽,2021年估計可以減少約0.7萬噸碳排放。公司也利用廠房屋頂建設光伏項目進行發電,形成主廠屋頂4.1兆瓦裝機容量的光伏建設。同時也與當地的水電開發公司簽署了水電再生能源供應合同,每年預計可以減少碳排放1.3萬噸61。此外,公司也在工廠的生產運行過程中開展熱能回收(蒸汽冷凝水熱能再利用、空壓機熱能回收、冷卻隧道熱能回收)等項目62。這些措施也推動湖北達能工廠在2019年獲評國家級綠色工廠63。我國乳制品企業伊利集團從摸清家底開始,在對碳排放進行系統統計的基礎上來推動減排和綠色轉型。企業從2010年開始
65、進行內部碳管理,并在工廠進行了一系列節能降碳改造,包括對燃煤鍋爐進行煤改氣,推動分布式光伏建設和采取能效提升等措施64。伊利在2020年專項推進節能項目也將其同年的運營成本降低了1億元,并且節約天然氣43057 中國產業發展促進會.(2023).各地區綠色工廠補貼政策一覽.https:/ 58 中國大氣網.(2020).綠色工廠系列:綠色工廠可以享受哪些優惠政策.https:/ 59 益海嘉里.(2023).碳中和工廠的排碳“歸零”密碼|6個故事讀懂ESG報告.https:/ 60 同上.61 武漢市生態環境局.(2022).武漢市低碳試點案例匯編.http:/ 同上.63 武漢頻道.(202
66、2).綠色制造金山銀山丨生產工廠如何實現碳中和?它做到了.http:/ 64 伊利集團.(2023).2022可持續發展報告.https:/ 65 北京青年報.(2022).零碳蔬菜、碳中和牛奶等集中上市 零碳食品誰買單.https:/ 66 伊利集團.(2023).2022可持續發展報告.https:/ 7.益海嘉里金龍魚昆明工廠的屋頂光伏圖片來源:益海嘉里新聞中心報告|2023年11月 23萬立方米,煤2.8萬噸65。到2022年公司已經有31家工廠被認證為國家綠色工廠66。以伊利旗下冰淇淋雪糕生產為主的長春伊利冷凍食品有限公司為例,工廠從2014年起每年進行碳盤查,并且通過強化能源管理、
67、淘汰高耗能設備、開展節能技改等工作來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67。例如采用熱泵系統來回收制冷廢熱,從而減少工廠天然氣使用,每年實現減排782噸。并且開展車間閃蒸蒸汽回收改造項目,對閃蒸蒸汽熱量進行回收,每年減少碳排放268噸68。這一系列的減排措施也是伊利在打造零碳工廠中的重要一環。另外,在湖南省平江縣一家專注面筋(辣條)的企業湖南省玉峰食品實業有限公司通過設備改進來實現食品加工制造的節能降碳,并在2019年創建成國家級的綠色工廠。公司通過對已有的熱載體爐和蒸汽鍋爐進行技術改造,將燃煤改為生物質顆粒,可提高鍋爐熱效率15%。另一方面也對產品殺菌后排出的蒸汽余熱和熱水進行會回收利用,減少燃耗69。案例
68、推廣的關鍵要素:政策支持對食物加工制造業的節能減排有很大的助力,例如綠色工廠評定有相應的指南,經濟激勵以及其他的政策優惠。企業也可以因此提升品牌形象。企業在生產加工環節推動的能效提升也可以降低相應的能耗和運營成本。67 中國吉林網.(2023).再獲“水足跡”認證 長春伊利打造“雙足跡”工廠.http:/ 68 辛曉彤.(2023).首推零碳牛奶,伊利都對奶牛做了什么.https:/ 69 岳陽市人民政府.(2020).綠色制造典型案例之二:湖南省玉峰食品實業有限公司.http:/ 24 探路農食系統轉型中國農食系統應對氣候變化實踐年度報告2023行動:交通低碳化減排潛力:具體實踐:綠色冷鏈和
69、輕型食物貨運電動化7%畜禽糞污管理交通低碳化減塑和循環利用加工清潔化餐廚垃圾 資源化利用反芻動物 腸道發酵烹飪節能和電氣化氮肥減量稻田甲烷減排農機電動化案例8:解決最先一公里田間移動冷庫農產品冷鏈運輸的發展可以減少新鮮收獲的農產品在未能得到及時保鮮情況下造成的損失和浪費。研究顯示,在2014年到2018年間,我國每年大約有3.5億噸左右的食物損失和浪費,占每年食物生產總量的27%。其中有將近一半(45%)的食物損失和浪費發生在食物收獲和存儲環節,而這一比例在發達國家例如英國僅為4.8%,在日本是10.5%70。因此對于農產品生產的最先一公里的冷鏈基礎設施的建設不容忽視。為減少農產品產后和運輸中
70、的損失和浪費,我國發布的“十四五”冷鏈物流發展規劃中提出要圍繞服務農產品產地集散、優化冷鏈產品銷地網絡,并且聚焦產地“最先一公里”和城市“最后一公里”來補齊兩端冷鏈物流設施70 Xue,L.,Liu,X.,Lu,S.,Cheng,G.,Hu,Y.,Liu,J.,Dou,Z.,Cheng,S.,&Liu,G.(2021).Chinas food loss and waste embodies increasing environmental impacts.Nature Food,2(7),519-528.報告|2023年11月 2571 國務院辦公廳.(2021).“十四五”冷鏈物流發展規劃.
71、https:/ 農業農村部新聞辦公室.(2022).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建設進入“快車道”.http:/ 73 財政部.(2021).關于全面推進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建設的通知.https:/ 74 張周楠,徐超.(2023).田頭建起“冰箱”,蔬菜身價翻番.新華日報.http:/ 75 漣水縣人民政府.(2022).冷庫立田頭蘆筍“搶鮮”出.http:/ 76 孫昕,姜奇卉.(2022).江蘇全省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70.9%.江蘇新聞網.https:/ 77 荊楚網.(2022).冰箱”立田頭!高溫天氣下蘆筍這樣“搶鮮”上市.http:/ 78 揚子晚報.(2022).江蘇淮安:為給蘆
72、筍保鮮,移動冷庫來到田頭.https:/ 短板71。并且也在2020年啟動實施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工程,在三年里安排了100多億元的資金來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和集體經濟組織建設產地冷藏保鮮設施72。并且在全國選擇了100個縣通過中央財政支持開展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整縣推進試點73。江蘇南通市海門在2021年被列入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整縣推進試點后,陸續建立了20個田間冷庫。以海門的普明村為例,由村投資建設的冷庫可以存儲果蔬4600立方米。當地大量種植的蔬果采摘后可以盡早入庫并做長期保存。通過對果蔬的保鮮冷藏來減少農產品產后腐損。冷庫使用也可以為村集體帶來租金收入74。此外,另一種
73、移動的田間冷庫也開始出現。作為國內最大的設施蘆筍種植基地,江蘇省漣水縣的蘆筍產量占全國30%。為了對不易儲藏的蘆筍進行保鮮,當地的供電部門通過建立移動冷庫,來解決蘆筍從田頭到冷庫的預冷問題。由于蘆筍對新鮮度要求很高,采收2小時之內需要完成分揀、裁切和打捆,并進入冷庫進行預冷75,為了避免在高溫天氣下蘆筍采摘后由于氣溫過高導致老化,國網漣水縣供電公司聯合農業農村部門,建設了4臺小型的移動冷庫,移動冷庫可以直接開到田頭,將剛采摘的蘆筍進行及時保鮮76。蘆筍采摘后不到10分鐘放入移動冷庫,可以減少20%-30%的田頭損耗,使預冷蘆筍的保鮮期延長3天左右77。移動冷庫面積在10平方米左右,移動冷庫安裝
74、在純電動平板車上,在收儲蘆筍的冷庫由一組UPS電源供電。UPS電源可供冷藏車廂內一臺2匹的壓縮機制冷1小時左右,同時還有一到兩組備用蓄電池組。日??梢杂?00伏電源給車輛和蓄電池充電78。通過這些田間冷庫,不僅延長了蘆筍的銷售時間,同時也擴大了蘆筍的銷售半徑。案例推廣的關鍵要素:田間冷庫的發展中政策支持是關鍵。其中既有針對農產品冷鏈建設的指導性的規劃文件,同時還提供了相應的配套政策,例如對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整縣推進和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工程的財政支持。地方的部門合作也對田間移動冷庫發展有助力,例如在江蘇漣水縣的移動冷庫建設中,當地的國網供電公司和農業農村部門合作為蘆筍保鮮提供支持。圖
75、 8.儲藏農產品的移動冷庫圖片來源:中國江蘇網 羅佳寶/攝26 探路農食系統轉型中國農食系統應對氣候變化實踐年度報告202379 Li,M.,Jia,N.,Lenzen,M.et al.(2022).Global food-miles account for nearly 20%of total food-systems emissions.Nature Food(3),445453.80 Ibid.81 雀巢集團.(2020).加速、轉型、再生:雀巢凈零碳排放路線圖.https:/ 82 單義.(2023).雀巢:面向未來的可持續供應鏈實踐道路.https:/ 83 江西網絡廣播電視臺.(2
76、020).科士達攜手順豐速遞,打造綠色城配新標桿.中國日報.https:/ 84 電車匯.(2022).京東物流首批換電車投入運營,年底前將投放1000臺換電輕卡.新浪科技.https:/ 85 許諾.(2022).中國鐵塔劉春華:公司提供換電服務超6億次,碳減排超170萬噸.新京報.https:/ 案例9:食物里程減碳輕型貨運電動化伴隨經濟發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食物消費需求增加,食物消費種類也更加豐富,來自不同地區的果蔬菜、乳制品和水產品也在進入到大家的餐桌。隨著跨區域長距離的的食物運輸里程的增加,由此帶來的溫室氣體排放也有所增長。在全球范圍,來自“食物里程”(即食物從生產地到消費地的
77、運輸)的排放占全球整個農食系統排放的20%左右,排放量達到30億噸CO2e79。由于食物運輸與國家面積和人口之間的關聯,因此中國、印度、美國和俄羅斯均為全球食物運輸主要排放國家80。為減少食物運輸的排放,從大型食品企業、物流公司到外賣配送都在進行探索。作為全球重要的食品供應商雀巢公司,在其制定的凈零路線圖中,提到以2018年為基年,在2025年減排20%、2030年減排50%、2050年減排100%的目標,在實現這些目標的關鍵行動之一是在物流和供應鏈領域,具體包括采用新能源汽車,增加集約化運輸,確保車輛高效裝載,引入沼氣動力卡車和更多采用鐵路運輸81。目前已經開始在一、二、三線城市布局新能源車
78、,受限于重型卡車的續航能力,目前主要是在150公里以內的場景中替換新能源車82。主要物流行業,例如順豐、菜鳥、京東物流等也在推行使用新能源物流車。在2018年,順豐速運在全國多個城市的末端配送中進行了電動物流車替代,開始采用純電動微型面包車83。2022年,京東物流開始投入使用換電新能源車,通過新能源車整體換電解決方案,京東物流預計可提升所在物流園區儲能電量消納比超過25%,減少投放車輛超20%,單位車輛的碳減排量可進一步提升超15%,綜合碳減排提升率超35%84。此外,在城市外賣配送中,幾乎所有的外賣騎車都已經在使用兩輪電動車進行訂單配送。由于電動車電池續航能力有限,能源和互聯網公司也在推動
79、電池換電服務,為騎手提供快速便捷的能源補給。例如電動車換電公司鐵塔能源和阿里旗下的“小哈換電”都在全國部署了自助式換電柜,為騎手提供換電服務。鐵塔能源從2019年開始在全國開展了換電服務,覆蓋280多個城市每天為外賣快遞騎車提供超過200萬次的換電服務,通過這項服務,改變了騎手使用鉛酸電池和燃油做動力的工作模式來實現減排85?!靶」Q電”提供的換電服務也在全國多個城市部署了換電柜站點,用戶通過哈啰圖 9.位于北京市區的兩輪電動車換電柜圖片來源:iGDP團隊調研拍攝報告|2023年11月 2786 戴曉蓉.(2022).深圳首份兩輪電動共享能量新趨報告發布:市民以換代充減碳近6000噸.深圳特區
80、報.https:/ 87 于海軍.(2023).智能換電柜“標準”別掉隊.民生周刊.http:/ APP中或者支付寶上的“小哈換電”小程序在站點進行掃碼使用?!靶」Q電”發布的報告顯示,其服務的深圳用戶通過“以換代充”方式,累計騎車超過1.2億公里,相當于減排6000噸86。盡管從食品供應商到物流和互聯網公司在食物運輸的電動化上進行了探索和嘗試,但是需要關注的是電動化趨勢的背后需要清潔電力的支持才能最終減少碳排放。案例推廣的關鍵要素:新能源汽車推廣普及為食物運輸的電動化提供了基礎,尤其是在短途城際的食物運輸。未來重型貨運的研發以及電池儲能的發展可以推動更多長途貨運的電動化?;凇半姵毓蚕怼钡膿Q
81、電服務的提供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電池續航的里程焦慮以及充電不便等問題。電動自行車的電池由于外形尺寸,接口標準的不統一,容易導致換電模式無法互通,因此出臺針對電動自行車換電的統一技術標準87將有助于這項服務更好的推廣。28 探路農食系統轉型中國農食系統應對氣候變化實踐年度報告2023行動:減塑和循環利用減排潛力:具體實踐:減少食物浪費、簡化包裝和提高資源循環利用3%畜禽糞污管理交通低碳化減塑和循環利用加工清潔化餐廚垃圾 資源化利用反芻動物 腸道發酵烹飪節能和電氣化氮肥減量稻田甲烷減排農機電動化案例10:臨期食品的春天商業創新減少食物浪費食物浪費不僅關于食物本身的損失,也意味著生產這些食物所投入的水
82、,土,能源等資源被無效消耗,也枉費了整個食物供應鏈中所產生的污染和碳排放等環境代價,不當處理的食物垃圾也會釋放甲烷等溫室氣體。而創新型社會組織和商業機構也可以起到減少食物浪費的作用,“變費為食”。保質期是伴隨著食品工業產生的,臨期食品是臨近食品的保質期限但還沒有過期的食品。原則上,只要是在保質期之內的食品,質量就有保障,但臨期食品仍然銷售困難,經常面臨被丟棄的命運。隨著可持續消費方式的擴展,已有多家企業和商超通過減少臨期食品浪費的方式減少來食物浪費。根據與好特賣相關的新聞顯示,自2020年2月創立以來,其致力于通過發揮周轉過剩資源的優勢引導消費者形成可持續的消費觀念和生活方式。2021年,全國
83、400余家好特賣門店共計服務超過1300萬消費者,流轉超3億件商品,報告|2023年11月 2988 齊魯晚報.(2022).好特賣引領低碳消費,創造美好生活.https:/ 89 齊魯晚報.(2022).好特賣低碳活動,“星”系綠色生活https:/ 90 透視社.(2023).小小“魔法袋”,綠色低碳又劃算!https:/ 91 謝龍飛.(2023).“剩菜盲盒”為何受年輕人歡迎?里面都裝了些什么?中國新聞網.http:/ 92 王小月.(2023).“剩菜盲盒”為反食品浪費打開新思路.中國消費者報.https:/ 93 王慧瑩.(2022).年輕人愛過的臨期食品,為什么不香了?DoNew
84、s.https:/ 直接減少了7萬余噸食物的浪費,約等于減少14萬噸的碳排放88。2022年8-9月,好特賣攜手新加坡星展銀行一同策劃無浪費月,聯動線下門店與社交平臺,邀請7位粉絲500萬級博主及百位關鍵消費領袖(KOC)向廣大消費者進行“食品無浪費”的主題宣傳。據好特賣后臺統計數據,共計有4萬余人參與線下活動,一起拯救了122余噸即將被浪費的食物,相當于減少了243.8噸溫室氣體排放89。起源于丹麥的“剩菜盲盒”概念進入國內后也受到年輕人的歡迎,2021年上線的“惜食魔法袋”小程序是我國第一個專注反食品浪費的小程序?!跋衬Хù蓖ㄟ^連接商家與消費者,讓店家將快要過期的食物打折出售,為余量食
85、品找到了合適的處理渠道,同時培養了消費者綠色節約的習慣。目前“惜食魔法袋”上架食品主要以烘焙甜品、簡餐輕食為主,以及少量果蔬飲品,消費者可以基于位置選擇離自己最近的商家。范圍覆蓋北京、上海、河北、山西、河南、江蘇、浙江、重慶、廣東等地30多個城市,與好利來、巴黎貝甜、原麥山丘、面包新語、金鳳成祥等200多個餐飲品牌合作90。據剩菜盲盒平臺“惜食魔法袋”負責人介紹,目前在全國范圍內,大約已有4000家門店注冊入駐“惜食魔法袋”,平均每天可減少5噸食物浪費,相當于減少碳排放12.5噸左右91。隨著我國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食品工業的發展,餐飲、零售行業呈現增長態勢,臨期食品也日漸受到關注。艾媒咨詢數
86、據顯示,2022年臨期食品行業加速發展,市場規模達337億元,預計2025年市場規模將達401億元,臨期經濟或將從小眾需求變成一個全新行業風口92。不過臨期食品的新興市場也需要加強食品安全規范和監管,有消費者反映預包裝食品在包裝袋上有打印明確的生產、銷售日期以及保質期,店內現包裝的面包并未標示制作日期。在超市和零售環節,很多門店也都已經有打折銷售臨期食品的實踐。2021年10月,盒馬鮮生在上海開了一家生鮮奧萊店,產品多為生鮮易耗品或臨期食品;蘇寧也隨后在馬鞍山設立了首家折扣超市,并宣布將陸續進軍江浙滬93。案例推廣的關鍵要素:社交媒體和平臺是臨期食品推廣的重要渠道,充分發揮社交平臺的力量能更大
87、程度帶動消費者參與,促進節約意識。圖 10.惜食魔法袋小程序主頁及合作品牌、產品詳情頁面圖片來源:iGDP團隊截取30 探路農食系統轉型中國農食系統應對氣候變化實踐年度報告2023案例11:食物包裝減“塑”瘦身*塑料防水質輕,是食品包裝和餐飲外賣中常用的材料。然而目前,塑料經濟多為“生產-使用-廢棄”的線性經濟模式主導,造成全球范圍內95%的塑料包裝價值被浪費,相當于每年800-120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94。除了浪費資源,塑料生命周期的每個階段:化石燃料的開采和運輸、塑料的提煉和生產,以及塑料廢物的管理和處置過程都會排放大量溫室氣體。根據國際環境法中心(CIEL)的研究,每制造1kg塑料會向大
88、氣中排放3.5kg CO295。食物系統中所使用的塑料包裝需要向循環經濟轉型,不少企業已經行動起來減少塑料相關的資源消耗、碳排放和環境污染。青合循環經濟與碳中和研究院提供的資料顯示,蒙牛在2022年推出光瓶優益C材料(見圖 11),將PS材質的優益C100瓶替換為更易回收的PP材質,瓶身克重由7g降至6.5g。瓶身克重的減少,每年可減少塑料使用270噸;取消瓶標,將產品信息直接雕刻于瓶身,全年可減少塑料使用523.8噸,實現源頭減量。光瓶優益C的封口鋁箔厚度由40um降至30um,全年可節約鋁箔21.6噸。此外,取消PET瓶標將產品信息直接雕刻于瓶身的技術,每年可減少蒸汽使用85噸。通過包裝設
89、計,每排優益C(5瓶,每瓶100g)在原材料獲取、生產制造、運輸、使用及廢棄物處理等階段相較于原始包裝產生的碳減排量為84.31g CO2e/排,減排比例為46.62%。2021年底,中國外賣用戶規模達到5.44億96。針對外賣餐食所產生的大量一次性塑料垃圾,一家名為“爽提”的企業提出在高校使用循環餐盒的解決方案:通過自行搭建的校園內外賣平臺來集中使用,回收,和清洗循環餐盒,避免一次性餐盒垃圾的產生。截至2021年12月,爽提循環餐盒平均循環使用次數已達63次。研究發現,相比一次性餐盒,單個循環餐盒在生產和使用(如回收、清洗和消毒處理)階段增加了環境負荷,但94 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清華大學.
90、(2022).中國塑料包裝產業循環經濟發展戰略研究報告.https:/ 95 Monica.(2022).舌尖上的“碳足跡”,包裝上的加減法.Marking Awards.https:/ 96 共研產業咨詢.(2023).2022年中國外賣用戶規模、市場規模及主要平臺分析.https:/ 部分盲盒食品(如店內現包裝的面包)沒有標明配料信息和生產日期,存在一定的食品安全風險,相關政策法規需要明確。實體超市、商超等食品經營商通常也設有臨期食品專柜,但商超與消費者之間的相關信息交流較為缺乏,實體商超可考慮在線上平臺提供臨期食品的信息或銷售板塊。圖 11.PS優益C包裝與PP光瓶優益C包裝對比 及光瓶
91、優益C宣傳海報圖片來源:內蒙古蒙牛乳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報告|2023年11月 3197 擺脫塑縛.(2022).外賣循環餐盒經濟與環境效益研究報告.http:/ 98 林方舟,黃佳鈺.(2022).外賣減塑難在哪?3500萬份外賣訂單里的發現.南方周末.https:/ 若循環次數能達到6-8次,即可與同等功能或規格的一次性塑料餐盒因減少廢棄物產生在綜合環境影響上表現相當。在使用63次的情景下,循環餐盒每次使用可減少91g CO2e和2兆焦耳初級能源消耗97?!八帷鳖A計,每個循環餐盒能使用一年半至兩年,至少可循環150次98。不過,由于需要由“爽提”對使用后的餐盒統一回收、清洗并發回給商
92、家,目前循環餐盒的適用的場景主要是校園這樣的封閉場景。案例推廣的關鍵要素:企業在設計環節可進一步減少不必要的包裝,探索包裝重復使用的商業及系統設計,同時在原料和設計選擇階段確保包裝的可回收性。頂層政策設計可進一步鼓勵產業鏈上下游協調統一設計標準,提高生態設計要求,建立包裝可回收性的認證和標簽管理機質,將少數企業的低碳行為擴展到更大層面。收集用后塑料涉及塑料在銷售后返回供應鏈的復雜過程,由于塑料包裝分布面廣,材料復雜,對收集和分類都會帶來很大的挑戰。比如循環餐盒目前只適用于校園、園區、醫院、政府單位等封閉場景,而對居民小區等開放式環境仍不太現實。32 探路農食系統轉型中國農食系統應對氣候變化實踐
93、年度報告2023行動:烹飪節能及電氣化減排潛力:具體實踐:推動炊事電氣化12.8%畜禽糞污管理交通低碳化減塑和循環利用加工清潔化餐廚垃圾 資源化利用反芻動物 腸道發酵烹飪節能和電氣化氮肥減量稻田甲烷減排農機電動化案例12:電氣化為中式烹飪的低碳和安全插上翅膀食物消費碳排放,由食物直接碳排放、家庭間接碳排放和產業間接碳排放三部分組成。食物直接碳排放指食物本身所含有的碳排放;家庭間接碳排放指烹飪和儲藏食物消耗能源產生的碳排放;產業間接碳排放指食物消費過程中生產、加工、流通等不同環節和不同行業間轉移產生的碳排放。研究顯示,1990-2018年中國30個?。▍^、市)人均間接碳排放呈增長趨勢99。而實現
94、間接碳排放減排,烹飪電氣化是重要的手段之一。一方面,“煤改氣”的燃料費用對于農村地區負擔較重,天然氣“改而不用”的現象仍存100,另一方面隨著城鎮99 黃和平,李亞麗,&楊斯玲.(2021).中國城鎮居民食物消費碳排放的時空演變特征分析.中國環境管理,13(1),112-120.100 渠沛然,別凡.(2021).農村煤改氣出現“改而不用”苗頭.中國能源報.https:/ 33居民越來越多地選擇在外用餐,炊事能耗從住宅向公建轉移101,因此在餐飲等經營場所率先推行烹飪電氣化是更好的減排抓手。2021年6月,江蘇省發布了全國首個餐飲場所“瓶改電”省級支持政策關于鼓勵餐飲場所推廣“瓶改電”的工作意
95、見,鼓勵餐飲場所推廣全電廚房,取代傳統的燃氣瓶。截至2021年底,江蘇省建成商用級“全電廚房”4023個,建設范圍涵蓋全省各市區縣。商用級“全電廚房”具備烹飪無明火、操作便捷、自動斷電保護等特點,可顯著提升廚房安全系數,同時電磁灶的加熱效率是燃氣灶的3倍,使用電廚具用能成本也可節約20%至45%,平均可減少碳排放30%以上102。廈門市選取新建住宅試點電氣化,2021年廈門市建設局年度建設科技項目廈門市居住建筑電氣化綜合影響調查研究,從碳排放的影響、工程投資、年運行費用、對電網的影響、健康與營養五個維度進行分析,發現當住宅面積低于168平方米時,電氣化小區的工程建設成本低于燃氣小區,且電爐灶全
96、年運行費用低于燃氣灶全年運行費用。在完全使用清潔電力能源的前提下,電炊具碳排放為零。目前,廈門已在海滄生態花園住宅項目進行居住建筑電氣化實踐。該項目為超高層住宅,考慮到防火安全問題,不設置傳統天然氣入戶,開發商為每個住戶配置了電陶爐灶,實現全電廚房。據了解,電陶爐電阻加熱的模式能達到800高溫,且可更精確調節火力。案例推廣的關鍵要素:各類電炊事設備技術上完全可實現電能全覆蓋,但由于老百姓長期以來“無火不成灶”的明火烹飪習慣,炊事電氣化的推進相對緩慢。然而,新的廚房電器實際上是可以滿足傳統烹飪需求的,需要更多宣傳推廣。研究顯示,江蘇省 關于鼓勵餐飲場所推廣“瓶改電”的工作意見 政策促進了餐飲行業
97、電氣化水平的上升104,相關政策和配套資金激勵105對促進公建領域烹飪電氣化必不可少。圖 12.江蘇省建湖縣九龍口鎮中心小學電氣化改造后的廚房圖片來源:建湖縣人民政府101 郝斌,李葉茂,馮威,胥小龍,彭琛,陸元元,李雨桐,潘文宇,&康靖.(2020).建筑電氣化及其驅動的城市能源轉型路徑報告摘要.能源基金會(中國)&深圳市建筑科學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102 董瑩,孫夢茹.(2022).江蘇推進后廚“綠色轉型”“全電廚房”數量超4000個.揚子晚報.https:/ 103 袁舒琪.(2021).繼續選取新建住宅試點電氣化 廈門市將有更多小區做飯炒菜全用電.廈門日報.http:/ 104 田瑾,
98、黃培坤,周焱,等.(2022).餐飲商家低碳行動指引研究報告.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http:/ 105 丁茜茜.(2021).“全電廚房”江蘇餐飲業興起綠色低碳新風尚.江南時報.http:/ 34 探路農食系統轉型中國農食系統應對氣候變化實踐年度報告2023行動:餐廚垃圾資源化利用減排潛力:具體實踐:推廣垃圾分類,通過餐廚垃圾厭氧消化進行沼氣回收利用5%畜禽糞污管理交通低碳化減塑和循環利用加工清潔化餐廚垃圾 資源化利用反芻動物 腸道發酵烹飪節能和電氣化氮肥減量稻田甲烷減排農機電動化案例13:殘羹剩飯成搶手貨,既能發電又能堆肥城市人口密度大、經濟活動集中、資源消耗高,成為了中國溫室氣體排放的主要
99、來源。隨著中國城鎮化和工業化的發展,來自生活垃圾處理的溫室氣體對氣候帶來的破壞效應在持續上升。當前,城市廢棄物的產生量持續增長。2020年,中國城市生活垃圾的清運量已經達到了2.35億噸106,比2010年增長了近49%。餐廚垃圾含量高是中國城市生活垃圾的主要特點,統計顯示我國餐廚垃圾占城市生活垃圾比重大致為37%62%107,餐廚垃圾處理對于大多數國家尤其我國來說都是垃圾處置環節的一大挑戰。106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縣建設部.(2021).2020年城鄉建設統計年鑒.107 孫慧,孫曉峰,郝潤琴.(2019).餐廚垃圾何去何從.中華環境網.http:/www.zhhjw.org/a/qk
100、zz/zzml/201902-03/fmbd/2019/0320/7083.html 報告|2023年11月 35餐廚垃圾經過處理后可以獲得有價值的產品、燃料及能源。針對餐廚垃圾的處理利用,當前最常見的技術包括生物穩定/生物干燥處理、堆肥和厭氧消化(即大中型沼氣工程)等。圖13總結了不同來源的易腐有機垃圾及其品質。厭氧消化可以用于處理圖13中類型1-3的垃圾。需要注意的是,類型4混合垃圾消化后產生的沼液沼渣利用場景有限。目前厭氧消化技術已經在國內外不同城市的餐廚垃圾處理中得到應用。陜西省西安市餐廚垃圾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一期項目位于西安市灃東新城建章路街道辦轄區,于2018年12月建成并投入
101、試運營,是西安市第一座餐廚垃圾處理設施,處理能力為200噸/日餐廚垃圾及20噸/日地溝油。項目采用建設-擁有-經營(BOO)模式建設,特許經營期為30年,建設運營商為西安維爾利環??萍加邢薰?。項目建設總投資1.92億元人民幣,根據特需經營協議,地方政府支付的餐廚垃圾收運處理費為274元/噸。從試運營起截至目前,項目已實現穩定運行,餐廚垃圾日收運處理量超過200噸,最多日處理餐廚垃圾超過250噸,年處理餐廚垃圾超過80000噸。根據項目運營數據,1噸餐廚垃圾平均可產生約80立方米沼氣,50公斤廢棄油脂,可發電160千瓦時;發電除自用外,計劃并網發電。餐廚垃圾處理后產生的沼液處理后,達到黃河流域
102、二級水體排放標準外排,沼渣外運填埋處理。山西省太原市餐廚垃圾處理項目位于太原市清徐縣柳杜鄉東南社村,處理廠占地69畝,總設計規模為日處理能力500噸,分兩期建設;一期工程于2017年建成并投入試運營,餐廚垃圾處理能力為200噸/日,收集范圖 13.餐廚垃圾來源、品質及常用處理處置技術圖片來源:根據綠色創新發展中心中國城市生活垃圾和市政污泥處理良好實踐指南溫室氣體減排視角整理圖 14.陜西省西安市餐廚垃圾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一期項目設施圖片來源:iGDP團隊調研拍攝36 探路農食系統轉型中國農食系統應對氣候變化實踐年度報告2023圍包括太原市六城區和清徐縣。項目采用建設-擁有-移交(BOT)模
103、式建設,特許經營期為30年,建設運營商為太原天潤生物能源公司。項目總體建設總投資3.11億元人民幣,根據特需經營協議,地方政府支付的餐廚垃圾收運處理費為309元/噸。項目已實現穩定運行,餐廚垃圾日收運處理量超過200噸,年產沼氣超過600萬立方米,計劃提純作為生物天然氣,另外油水分離后的粗油脂也是主要產品。餐廚垃圾處理后的沼液計劃外運至污水處理廠,沼渣運往園區內垃圾焚燒廠焚燒處理,降低了沼渣的運輸成本。案例推廣的關鍵要素:餐廚垃圾處理項目的統籌規劃及協同處理具有重要意義,可以節約運輸成本,有效提高項目運營的經濟性。由于餐廚垃圾成分復雜,處理過后有機污染物、油脂、無機鹽等濃度較高,產生的沼液一般
104、送往污水處理廠,項目可以考慮不同的化學藥劑能達到的效果。不同品質的餐廚垃圾可以采用不同的處理技術,地方可以綜合考慮垃圾原料品質、技術經濟性、自身條件等,選擇合適的處理方式。報告|2023年11月 37108 Valentine Graveleau.(2022).On the menu at a UK restaurant:carbon footprint.https:/phys.org/news/2022-08-menu-uk-restaurant-carbon-footprint.html 109 Isabelle Gerretsen.(2022).The menu tweaks that
105、lower diners emissions.https:/ 行動:膳食和消費行為調整減排潛力:具體實踐:推廣氣候友好的飲食習慣*案例14:“珠三角氣候友好飲食倡導”:餐廳點菜如何助力食物減排消費者飲食選擇的調整是不可忽視的有效減排方式108,其中推動膳食結構轉型,減少食物浪費以及食物教育都是有效的干預手段。用科學方法計算和展示菜單上每樣菜品生命周期的碳排放量是一種綜合手段,不僅能使消費者認識到其飲食選擇對氣候的影響,更幫助愿意踐行低碳消費的個體做出合理的選擇。有研究109發現頻繁的提醒可以影響人們做出“氣候友好”的消費選擇。食物小站(PDT Food Collective)是一家專注于“可持
106、續食物系統轉型”的倡導組織?!爸槿菤夂蛴押蔑嬍吵珜А笔怯蒔DT發起的在珠三角地區推動“氣候友好飲食原則”的項目。PDT與千禾社區基金會、新周刊共同發起,與餐飲行業、媒體和社會公益組織共同組成“粵食粵低碳”聯盟,通過撬動系統內關鍵角色餐廳,通過增強餐廳的低碳意識,來影響下游消費者的飲食選擇,同時對上游的供應商提出要求,促進食物減碳中的全鏈條參與。圖 15.“珠三角氣候友好飲食”原則宣傳海報圖片來源:PDT提供38 探路農食系統轉型中國農食系統應對氣候變化實踐年度報告2023PDT在對珠三角地區20家餐廳進行走訪調研中,了解餐廳運營現狀、對可持續餐飲的理解及行動可能性,并在其中選擇了5家在可持續
107、餐飲領域已經有所嘗試的餐廳進行深度合作。PDT從每個餐廳現有的菜品中選擇一種加以“改造”或對其中的氣候友好元素進行強化,具體改造方式包括:增加蔬菜比例,例如將“客家釀豆腐”中的豬肉換成韭菜,這其實也是更加傳統客家的做法;采用當地食材,例如用當地優質水產邊魚替代其他高碳排肉類;減少深加工食品,用粗糧代替白精細等。通過對比菜品改造前后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數據,6道菜品改造后碳排放降低的比重在15%-88%之間。在今年圍繞地球日展開的“粵食粵低碳”活動月中,通過線上宣傳與餐廳的物料宣傳與推薦,改造菜品共銷售出3061份,實現減排2964 kg CO2e110。由于農食系統涉及的參與主體多,單一主體即便
108、建立了氣候友好飲食的意識,也缺乏行動條件,加之農食領域碳減排并未有明確的政策支持,餐廳難以形成減少食物浪費之外的參與動機。PDT通過“粵食粵低碳”聯盟,與大良順德美食旅游促進會和紅餐網合作,對合作餐廳進行定向招募,并從商業可行性如:素菜毛利較高、年輕消費者對于低碳概念的追捧、促進餐廳品牌形象等角度進行動員,促進項目的實施。在面向消費者宣傳“珠三角氣候友好飲食”指引性原則時,PDT也注重將專業術語轉譯為符合珠三角當地文化的語言文字。例如“不時不食”的宣傳語,旨在引導消費者發現應季的本地食材,提煉本土文化與低碳食物的聯系。此外,PDT通過餐飲轉型試點,找到行業在轉型中自發的動力,建立行業措施案例,
109、并撬動公眾意識,使“可持續飲食習慣”進入主流敘事。同時與媒體合作,宣傳餐飲聯盟中的商家及綠色菜品,觸達消費者。經由這一系列活動,聯盟商家對于氣候友好飲食的理解、對于參與環境議題的效能感都有所提升,有餐廳表示“現在更新菜單時會考慮碳排放,比如選用更多應季菜”。案例推廣的關鍵要素:在提出解決方案時,需要傾聽商家的意見,考慮減碳措施的成本、消費者的接受程度,確保其在商業上是可持續的。強調本土經驗與智慧。對于餐廳和消費者的教育,應提煉并保護本地已有的可持續餐飲文化及實踐,盡量避免直接套用舶來概念。強調賦能餐飲業一線人員,如廚師、店員、店長,重視直接觸達消費者的服務人員的意識轉變。我國幅員遼闊,由于餐廳
110、地理位置、品牌定位、食客人群等不同,隨著可持續飲食熱度增加,可以讓更多公益組織和協會參與,為餐廳定制轉型指導。110 數據和信息由受訪對象提供39 探路農食系統轉型中國農食系統應對氣候變化實踐年度報告2023中國北京市朝陽區秀水街1號建外外交公寓6-2-62郵編:100600電子郵箱:電話:86-10-8532-3096關于iGDP:綠色創新發展研究院(Institute for Global Decarbonization Progress,縮寫 iGDP)是專注綠色低碳發展的戰略咨詢平臺,于2014年成立于北京,旨在成為具領先專業素養和獨立影響力的國際化智庫。成立以來,根植我國地方綠色低碳實踐,面向全球應對氣候變化進程,為決策者、投資者和社區提供具有國際視野和前瞻思考的解決方案和公益性知識產品。綠色創新發展研究院(iGDP)擁有專業化和國際化的創新研究與策略傳播團隊,集合能源系統、氣候變化、環境經濟、國際關系等領域的技術人才。我們依托北京綠色伙伴咨詢有限公司和北京順義區磐之石能源與環境研究中心開展工作,并在歐洲設有聯絡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