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行業研究:美國新政府下馬斯克產業鏈投資機會展望-250124(105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前瞻行業研究:美國新政府下馬斯克產業鏈投資機會展望-250124(105頁).pdf(105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敬請參閱最后一頁特別聲明 1 主要內容與投資建議主要內容與投資建議 在本次美國大選中,馬斯克成為特朗普勝選的重要推動力量。憑借馬斯克與特朗普的政治同盟關系,旗下企業或將獲得更多政策傾斜,進而帶動全球相關產業發展。馬斯克圍繞互聯網、可持續能源和太空旅行連續創業。截至目前,其商業版圖囊括商業航天、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前沿方向,我們通過分析其產業的歷史沿革、板塊布局、政策及產業鏈發展等,研究特朗普上臺后相關產業可能的政策變化及對我國相關產業鏈的影響。馬斯克對美國政策的可能影響。馬斯克對美國政策的可能影響。1)傳統上,硅谷傾向于民主黨,但正形成一股新“科技右翼”勢力。美國大選換屆成了硅谷“科技
2、右翼”與金融資本、軍工資本和娛樂資本競爭的平臺。一向以中立政治為象征的硅谷科技時代正在成為過去。2)頂尖科技為軍隊服務,經濟、科技、產業與地緣的關系越來越密切。馬斯克的空天地海一體化體系對美國軍事、經濟和科技影響深遠。3)在商業方面,馬斯克的主要訴求是放寬或取消對其核心板塊的監管。包括商業航天、腦機接口、自動駕駛等。商業航天:商業航天:SpaceXSpaceX 全球領先,中國星網衛星組網加速推進。全球領先,中國星網衛星組網加速推進。1)據 Payload Research 測算,SpaceX 2023 年全年收入87.21 億美元,全球領先,其中星鏈收入占比接近一半。2)中國的“星鏈”計劃已經
3、啟動,規劃衛星總數超過 3 萬顆,預計將推動數千億產值的產業發展。2025 年,商業航天領域有望迎來一個全新的時代。24 年 12 月,中國星網的“國網(gw)星座”首次批量組網發射順利完成。預計 25 年將邁入 GW 發射和組網的關鍵時期!同時,G60 衛星項目在完成兩輪嚴格的驗證測試后,也有望啟動其組網工作。3)建議關注衛星總裝、火箭總裝以及地面設備等環節產業鏈核心標的。光伏與儲能:或在“維持行業規?!焙汀肮膭畋就林圃臁遍g平衡。光伏與儲能:或在“維持行業規?!焙汀肮膭畋就林圃臁遍g平衡。1)特斯拉:受益于北美儲能需求持續釋放,儲能業務收入占比大幅提升。2)能源及貿易政策變動不改光伏裝機增長趨
4、勢。美國光伏安裝施工就業人數龐大(近 17 萬人),任何導致潛在威脅新能源行業規模的激進政策變化(如取消或大幅削減 ITC 補貼、IRA 補貼)都將面臨巨大阻力。智能駕駛:政策支持可期,加速推進智能駕駛行業發展。智能駕駛:政策支持可期,加速推進智能駕駛行業發展。目前,美國的自動駕駛監管體系在促進技術創新和確保公共安全之間尋求平衡,但仍需解決法規碎片化和責任劃分等問題。未來美國自動駕駛立法進展有望加速推進,無監督 FSD加速量產。產業與政策共振下,國內智能駕駛滲透率有望大幅提升。C 端更看好全棧自研整車廠商,而 B 端則更看好同時具備兩種模式的 Robotaxi 玩家。人形機器人:人形機器人:2
5、0252025 年催化密集,持續看好特斯拉、華為等人形機器人供應鏈。年催化密集,持續看好特斯拉、華為等人形機器人供應鏈。特斯拉人形機器人實現了商業邏輯閉環,擁有智能駕駛、AI、腦機接口等人形機器人商業生態,有望成為最終的贏家之一。2025 年催化密集,有望為相關標的帶來持續性投資機會。建議圍繞核心主機廠產業鏈,重點關注訂單、技術和設備等新變化。風險提示風險提示 馬斯克與特朗普關系超預期變差導致分析失效;馬斯克本人的安全風險;馬斯克相關產業進展低于預期的風險;國內相關產業發展不及預期及產業鏈發展沒有跟上的風險;產業相關公司自身技術研發或供應鏈切入不及預期的風險等。行業專題研究報告 敬請參閱最后一
6、頁特別聲明 2 掃碼獲取更多服務 內容目錄內容目錄 一、馬斯克商業版圖及其歷史沿革.9 1.1 馬斯克個人經歷及其創業歷史.9 1.2 馬斯克的商業版圖.11 二、馬斯克對美國政策的可能影響.12 2.1 馬斯克在美國大選中作用以及美國的政治再重組.12 2.1.1 馬斯克和特朗普結合的底層邏輯.12 2.1.2 馬斯克為特朗普勝選作出巨大貢獻.12 2.1.3 以馬斯克為代表的“科技右翼”勢力與建制派的矛盾.13 2.2 馬斯克的訴求、目標及對美政策的影響.14 2.2.1 馬斯克助力美國科技霸權.14 2.2.2 馬斯克的政治訴求以及政策影響.15 2.2.3 新成立政府效率部以實現其政治
7、理想.16 2.3 馬斯克等新勢力在中美關系中作用.17 2.3.1 馬斯克在華利益龐大.17 2.3.2 馬斯克對華態度積極.19 2.4 美國新格局對我國相關行業政策影響.20 2.4.1 自動駕駛以及特斯拉 FSD 入華.20 2.4.2 商業航天和衛星互聯網.21 三、商業航天:SpaceX 全球領先,中國星網衛星組網加速推進.22 3.1 SpaceX:世界商業航天領導者,發射業務及星鏈并駕齊驅.22 3.1.1 發展歷程:屢次取得技術突破,科技狂人馬斯克目標火星移民.22 3.1.2 公司產品:發射涵蓋獵鷹/星艦/龍飛船,星鏈已是最大收入來源.22 3.1.3 海外其他發射計劃梳理
8、:歐美參與企業眾多,整體規模仍較小.25 3.2 中國商業航天現狀:航天事業篳路藍縷,邁向多元化時代.25 3.2.1 回顧中國航天:砥礪前行方得始終,中國航天事業的崛起之路.25 3.2.2 星際競賽:中國三大萬顆衛星星座 GW 星網/千帆 G60/鴻鵠星座.27 3.2.3 變革浪潮:中國航天市場目前由院所主導,大量民營玩家入場.30 3.3 中國商業航天展望:科技巨頭華為下場,終端放量拉動產業.33 3.3.1 邁向新紀元:商業航天獲中央及地方政策支持,高速發展可期.33 3.3.2 華為:科技巨頭手機終端驅動產業,低軌衛星互聯網發展提速.35 3.4 商業航天產業鏈標的梳理.36 四、
9、光伏與儲能:或在“維持行業規?!焙汀肮膭畋就林圃臁遍g平衡.40 行業專題研究報告 敬請參閱最后一頁特別聲明 3 掃碼獲取更多服務 4.1 特斯拉:受益于北美儲能需求持續釋放,儲能業務收入占比大幅提升.40 4.2 美國能源政策復盤:能源及貿易政策變動不改光伏裝機增長趨勢.42 4.3 特斯拉產業鏈及北美儲能市場中國參與玩家梳理.45 五、人形機器人:美制造業回歸下人形機器人有望迎來放量.47 5.1 整機:商業化在即,“中國供應鏈+高成本場景”放量的兌現度最高.47 5.1.1 整機:商業化在即,“中國供應鏈+高成本場景”放量的兌現度最高.47 5.1.2 政策:指引 25 年技術突破,27
10、年商業化突破.49 5.1.3 1H25 前向上催化密集,建議持續關注.50 5.2 供應鏈:關注高 asp、高壁壘的靈巧手、絲杠等核心產業鏈.51 5.2.1 靈巧手:人形機器人供應鏈的優質賽道.52 5.2.2 絲杠:加工和設備有望迎 0-1 國產化突破.55 5.2.3 機器人絲杠設備的國產替代,2025 年有望迎來絲杠專用磨床的效率和精度提升.56 5.2.4 輕量化材料:持續看好以塑代金屬趨勢,關注金字塔頂端 PEEK 材料.59 5.2.5 減速器:技術壁壘較高、可根據場景選定減速器類型.61 5.2.6 關節總成:絲杠供應鏈越成熟,使用線性執行器概率越高.62 5.3 機器人產業
11、鏈相關標的梳理.63 六、智能駕駛:政策支持可期,加速推進智能駕駛行業發展.65 6.1 特斯拉有望依其政策主張 加速推進智能駕駛行業發展.65 6.1.1 美國自動駕駛立法進展有望加速推進,無監督 FSD 加速量產.65 6.1.2 全球智能駕駛將會加速普及,智駕時代初現曙光.66 6.2 產業與政策共振 國內智能駕駛滲透率有望大幅提升.72 6.2.1 重磅玩家到來,高階智駕滲透率有望加速提升.72 6.2.2 國內 Robotaxi 行業進程加速,法規和商業模型有望快速落地.74 6.3 FSD 入華對 IDC 與車路云的影響:數據管制+鲇魚效應.83 6.3.1 IDC:數據出境管制背
12、景下,國內 IDC 行業有望受益于 FSD 入華.83 6.3.2 車路云:首批試點二十城穩步推進,FSD 入華有望刺激中國方案建設提速.83 七、xAI:AIGC 競爭格局有望向頭部集中,安全與監管成為發展趨勢.86 7.1 大模型訓練與應用:加大算力投入仍是發展趨勢,競爭格局或將進一步集中.86 7.2 AI+安全:馬斯克致力于推動大模型監管,建議關注布局 AI 技術的網安龍頭.90 八、腦機接口進展加速:臨床試驗推廣啟動,商業落地場景多樣.93 8.1 腦機接口行業發展趨勢:應用領域眾多,機遇與挑戰并存.93 8.1.1 全球腦機接口發展階段及應用領域.93 8.1.2 國內 BCI 發
13、展起步較晚,政策積極推動.96 8.2 Neuralink 臨床試驗進展迅速,產品商業化仍需較長時間.97 8.3 國內腦機接口領域相關公司梳理.98 行業專題研究報告 敬請參閱最后一頁特別聲明 4 掃碼獲取更多服務 九、投資建議.102 十、風險提示.103 圖表目錄圖表目錄 圖表 1:馬斯克的商業版圖.11 圖表 2:馬斯克和特朗普的立場相近.12 圖表 3:馬斯克的政治類發推頻率高于科技產業類.13 圖表 4:收購推特后馬斯克發推頻率顯著上升.13 圖表 5:美國舊軍工復合體的構成.13 圖表 6:美國商業航天航空大事件.15 圖表 7:獵鷹 9 號、獵鷹重型、星艦分別在 2010、20
14、18、2024 年首飛成功.15 圖表 8:馬斯克旗下公司的最新進展.16 圖表 9:馬斯克政府效率部(DOGE)的創設背景和工作邏輯.16 圖表 10:上海工廠是特斯拉全球產量最大的單一工廠.18 圖表 11:特斯拉戶用儲能系統 Power Wall.18 圖表 12:特斯拉大規模儲能系統 Megapack.18 圖表 13:馬斯克的特斯拉超級工廠建設在德國受阻.18 圖表 14:馬斯克 11 年 11 次訪華.20 圖表 15:Space X 大事記.21 圖表 16:SpaceX 公司重要事件.22 圖表 17:SpaceX 發射業務主要相關產品:獵鷹、星艦、龍飛船.23 圖表 18:S
15、tarlink 星鏈計劃示意圖.24 圖表 19:SpaceX 商業運載項目示意圖.24 圖表 20:Starlink 星鏈重要事件.24 圖表 21:SpaceX 營業收入以及同比變化(估計).24 圖表 22:SpaceX 2023 年收入結構(估計).24 圖表 23:華爾街日報稱 23Q1 SpaceX 實現 5500w 美金盈利.25 圖表 24:馬斯克在 X 表示 2023 年公司業務現金流轉正.25 圖表 25:海外主要發射計劃.25 圖表 26:中國航天發射歷史.26 圖表 27: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二號工位開建.27 圖表 28:我國首個商業航天發射場發射成功.27 圖表 29
16、:中美俄三國發射數量對比.27 圖表 30:2024 年兩會,商業航天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27 行業專題研究報告 敬請參閱最后一頁特別聲明 5 掃碼獲取更多服務 圖表 31:中國三大星座特點梳理.28 圖表 32:國資委關于組建中國衛星網絡集團公告.28 圖表 33:位于雄安新區的中國星網總部.28 圖表 34:“千帆星座”部署情況.29 圖表 35:“千帆星座”正式啟動發射.29 圖表 36:上海藍箭鴻擎科技有限公司向國際電信聯盟(ITU)提交預發信息(API).29 圖表 37:中國三大星座對比.30 圖表 38:商業航天產業鏈各環節企業數量.30 圖表 39:商業航天產業鏈各環節企業數
17、量占比.30 圖表 40:中國商業國家隊主要參與者.30 圖表 41:中國商業航天民營衛星主要公司.31 圖表 42:中國商業航天民營火箭主要公司.32 圖表 43:部分中央政府政策文件.33 圖表 44:部分地方政府政策文件.34 圖表 45:手機直連非地面網絡示意圖.35 圖表 46:華為衛星服務分類.35 圖表 47:華為 Mate X6 發布會,為全球首款支持三網衛星通信的大眾智能手機.36 圖表 48:商業航天產業鏈圖譜.36 圖表 49:商業航天相關標的業務梳理.37 圖表 50:特斯拉儲能產品 Powerwall 及 Megapack 發展歷史.40 圖表 51:24Q1-3 特
18、斯拉儲能及發電業務收入同比+53%.40 圖表 52:24Q1-3 特斯拉儲能系統出貨量同比高增+77%.40 圖表 53:2024 年特斯拉收入結構中儲能及發電收入占比大幅提升(百萬美元%).41 圖表 54:2024 年特斯拉儲能及發電業務毛利潤占比大幅提升(百萬美元%).41 圖表 55:23 年特斯拉北美儲能市場市占率第一(MWh%).41 圖表 56:美國是特斯拉 Megapack 銷售的主要市場.41 圖表 57:23 年美國 58%的新增裝機為光伏配儲(MWh).41 圖表 58:美國 53%的排隊并網儲能項目是光伏配儲項目.41 圖表 59:2022 年美國光伏供應鏈采購比例.
19、42 圖表 60:2022 年美國光伏產業鏈中各環節崗位占比.42 圖表 61:2022 年美國電力生產中光伏產生的就業崗位最多,50%以上集中在安裝施工環節.42 圖表 62:IRA 簽署后宣布的清潔能源項目主要分布在共和黨選區.43 圖表 63:美國光伏裝機在能源政策頻繁變動與國際貿易摩擦升級下仍實現頑強增長.44 圖表 64:特朗普時期煤電機組年均退役規模創歷史新高.44 圖表 65:特朗普的能源政策并未阻止核電的退出進程.45 行業專題研究報告 敬請參閱最后一頁特別聲明 6 掃碼獲取更多服務 圖表 66:特朗普上臺后僅前兩年燃氣發電裝機有所提速.45 圖表 67:特朗普上屆競選期間的競
20、選承諾與上任后政策執行情況對比對比.45 圖表 68:2023 年陽光電源北美儲能系統出貨占比約 37%.46 圖表 69:2023 年陽光電源北美市占率由第三提升至第二.46 圖表 70:阿特斯 66GWh 儲能儲備項目中北美占比 30%.46 圖表 71:阿特斯美國儲能工廠規劃廠址.46 圖表 72:人形機器人發展展望.47 圖表 73:我們預計 2027 年人形機器人商業化即將開啟.47 圖表 74:人形機器人落地進展.48 圖表 75:人形機器人揭榜掛帥任務榜單.49 圖表 76:2023-2024 年人形機器人政策.49 圖表 77:9 月至今,人形機器人板塊具備較好的持續性.51
21、圖表 78:特斯拉人形機器人產業鏈.51 圖表 79:零部件壁壘和價值量分布矩陣.51 圖表 80:特斯拉靈巧手自由度有提升趨勢.52 圖表 81:采用進口空心杯電機和行星滾柱絲杠單手預估價格 13 萬元(單位:元/只).52 圖表 82:采用國產空心杯電機和行星滾柱絲杠單手預估價格 4.5 萬元(單位:元/只).53 圖表 83:量產后靈巧手可以降本至萬元內(單位:元/只).53 圖表 84:靈巧手當前市場價為 2-80 萬元/只.53 圖表 85:國產新靈巧手產品快速追趕海外實力.54 圖表 86:靈巧手價值量最高的零部件為空心杯電機、絲杠、減速器、觸覺傳感器.55 圖表 87:新劍傳動、
22、KGG 和五洲新春已經研發出靈巧手部絲杠.55 圖表 88:行星滾柱絲杠加工流程五種工藝技術路線需要多樣化的設備.56 圖表 89:國產行星滾柱絲杠設備面臨的三大難題.57 圖表 90:要實現最終的高精度控制,車銑磨床都需要具備較高精度.57 圖表 91:實現超高速磨削對磨床性能要求較高.58 圖表 92:絲杠設備海內外布局情況.58 圖表 93:特斯拉 OptimusGen2 減重 10 公斤.60 圖表 94:PEEK 綜合性能處于塑料金字塔頂端.60 圖表 95:PEEK 材料與主要工程塑料、特種工程塑料綜合性能對比.60 圖表 96:2021 年全球 PEEK 主要生產商情況.61 圖
23、表 97:國內 PEEK 市場現有及潛在產能規模統計情況(噸).61 圖表 98:精密減速器主要技術指標對比.61 圖表 99:2021 年全球諧波減速器競爭格局.62 圖表 100:2022 年我國諧波減速器市場競爭格局.62 行業專題研究報告 敬請參閱最后一頁特別聲明 7 掃碼獲取更多服務 圖表 101:行星滾柱絲杠通過結構設計可實現自鎖.62 圖表 102:宇樹機器人基本全身采用旋轉執行器.63 圖表 103:人形機器人供應鏈公司估值.63 圖表 104:特斯拉 FSD 累計行駛里程數.66 圖表 105:特斯拉 AI 算力預測.66 圖表 106:各國自動駕駛發展情況.67 圖表 10
24、7:各家車企自動駕駛情況梳理.68 圖表 108:國內智能駕駛政策梳理.69 圖表 109:高速城市 NOA 車型銷量.69 圖表 110:美國 Robotaxi 行業進展.70 圖表 111:無人出租車業務三角模式.70 圖表 112:特斯拉 CyberCab 外觀圖示.71 圖表 113:特斯拉 Robovan 外觀圖示.71 圖表 114:Robotaxi 商業化面臨的挑戰.71 圖表 115:Robotaxi 營收端測算.72 圖表 116:Robotaxi 成本端測算.72 圖表 117:特斯拉端到端與 FSD 發展歷史.72 圖表 118:特斯拉 FSD 價格發展歷史.73 圖表
25、119:FSD V13 相對 V12 進步明顯.73 圖表 120:國內端到端廠商技術路線.74 圖表 121:2024 年 1-10 月新能源汽車價格分布.74 圖表 122:百度 Apollo V2X 車路云協同技術.75 圖表 123:蘿卜快跑第六代無人車亮相 Apollo Day.76 圖表 124:小馬智行自動駕駛汽車搭載多種傳感器.76 圖表 125:小馬智行預測模塊示意圖.77 圖表 126:小馬智行參與構建行業首個“技術+車輛+場景”黃金三角.78 圖表 127:“小馬識途”智能駕駛解決方案.78 圖表 128:“方載”自動駕駛域控制器.78 圖表 129:“蒼穹”自動駕駛數據
26、閉環工具鏈.78 圖表 130:文遠知行目前產品.79 圖表 131:擴大規模、實現量產成為 Robotaxi 企業降本的必經之路.80 圖表 132:硬件方案帶動整車成本下探.80 圖表 133:中美 Robotaxi 主流公司情況概覽.81 圖表 134:地方政府緊跟中央迅速跟進自動駕駛相關政策.82 圖表 135:20 個城市成為智能網聯汽車“車路云一體化”應用試點城市.83 行業專題研究報告 敬請參閱最后一頁特別聲明 8 掃碼獲取更多服務 圖表 136:xAI 發展歷程圖.86 圖表 137:Grok-2 在多個領域性能領先.87 圖表 138:Grok API 定價高于同類模型.87
27、 圖表 139:全球大模型廠商盤點.88 圖表 140:科大訊飛合作華為共建“飛星”算力集群.88 圖表 141:商湯在國內 GenAI IaaS 服務廠商中份額第三.89 圖表 142:金山辦公 WPS AI 2.0 功能情況.89 圖表 143:掃描全能王針對細分場景推出專屬 AI 功能.89 圖表 144:全球基于 AI 的網絡安全市場規??焖僭鲩L.90 圖表 145:海外生成式 AI 安全企業/工具概覽.91 圖表 146:海外 AI 頭部廠商積極布局大模型安全領域.91 圖表 147:AI+網絡安全相關標的.92 圖表 148:腦機接口工作方式.93 圖表 149:技術發展歷程圖.9
28、4 圖表 150:主要應用領域匯總.95 圖表 151:鼓勵腦機接口產業的相關政策文件.96 圖表 152:Neuralink 臨床試驗進展迅速.97 圖表 153:Neuralink 部分產品示意圖.97 圖表 154:Neuralink R1 機器人.98 圖表 155:Neuralink N1 應用程序.98 圖表 156:博??悼蒲蓄I域產品.99 圖表 157:博??蹬R床醫療領域產品.99 圖表 158:博??笛邪l項目及成果情況.99 圖表 159:瀚翔生物部分心理科研設備產品.100 圖表 160:瀚翔生物部分醫療診斷和檢測產品.100 圖表 161:諾誠股份部分設備產品.101 圖
29、表 162:腦電大模型的預訓練與 fine-tuning.101 行業專題研究報告 敬請參閱最后一頁特別聲明 9 掃碼獲取更多服務 一、馬斯克商業版圖及其歷史沿革一、馬斯克商業版圖及其歷史沿革 在本次美國大選中,馬斯克成為特朗普勝選的重要推動力量。憑借馬斯克與特朗普的政治同盟關系,旗下企業或將獲得更多政策傾斜,進而帶動全球相關產業發展。截至目前,馬斯克的商業版圖囊括了商業航天、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前沿方向,其內核是通過科技影響、改變人類的未來。我們分析其產業的歷史沿革和板塊布局,來研究特朗普上臺后相關產業可能的政策變化及對我國相關產業鏈的影響。1.11.1 馬斯克個人經歷及其創業歷史馬
30、斯克個人經歷及其創業歷史1 1 埃隆馬斯克(Elon Musk)于 1971 年 6 月出生于南非,1992 年由加拿大女王大學轉學到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攻讀物理學和商科雙學位,并在大學期間已經構思出一組人生遠景,認為真正能影響人類社會的東西就是互聯網、可持續能源和太空旅行。1995 年馬斯克判斷互聯網大潮即將到來,遂延期原本即將入讀的斯坦福大學材料科學專業研究生,選擇創業。此后馬斯克開啟了他連續創業的生涯。1)Zip2(1995-1999 年)線上黃頁公司 1995 年年初互聯網發展呈指數級增長,馬斯克和弟弟金博爾在這一年創立了互聯網黃頁公司 Zip2,將地圖與該地區的企業名錄結合起來。199
31、6 年年初收到風險投資公司 300 萬美元投資方案并成功敲定。到 1997 年 Zip2 已被 140 家報紙采用,授權使用費從 1000 美元到 10000 美元不等。但馬斯克想做直接面向消費者的品牌,其對 Zip2 的新戰略定位感到失望,且被董事會逐出董事席位。1999 年 1 月,康柏電腦公司以 3.07 億美元現金收購Zip2 以增強其搜索引擎,27 歲的馬斯克得到 2200 萬美元,為后續創業積累了資金。2)X.com(1999-2000 年)互聯網銀行 馬斯克在加拿大豐業銀行的實習經歷讓他相信顛覆這個行業的時機已經成熟,1999 年 3月,馬斯克與銀行朋友哈里斯弗里克創辦了 X.c
32、om,打造互聯網銀行。馬斯克對該公司的構想是一個能滿足所有金融需求的一站式商店銀行、線上支付、支票、信用卡、投資和貸款。2000 年年初互聯網泡沫頂點初現,X.com 和 PayPal 開啟競賽,后于同年 3 月 X.com和 Confinity(軟件名叫 PayPal)合并,X.com 成為合并后的公司實體,最大股東馬斯克成為董事長,以 PayPal 品牌名進行推廣。2002 年 PayPal 上市,7 月以 15 億美元價格被 eBay 收購,馬斯克得到 2.5 億左右美元。馬斯克想做的不是一款小眾產品,他想重塑整個銀行業。這個經歷使得馬斯克收購推特,推特未來可能的使命是把社交網絡和支付平
33、臺結合起來,創造出他心目中 X.com 互聯網銀行的樣子。3)SpaceX(2002 年至今)太空探索技術公司 馬斯克從 PayPal 離職后萌生了殖民火星,建立人類跨行星文明的新使命。去俄羅斯購買二手火箭屢次失敗導致馬斯克構思通過私營公司來建造火箭。2002 年 5 月馬斯克成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 SpaceX,對成本控制極為關注。2003 年 SpaceX 取得國防部第一份合同,金額 350 萬美元,發射一種全新的小型戰術通信衛星,即“戰術衛星(TacSat)”,能使地面部隊的指揮官快速獲取圖像和其他數據。2008年 9 月 28 日獵鷹一號第四次發射,第一次成功進入軌道,發射成功。這導致
34、NASA 結束航天飛機計劃,這意味著美國不再具備任何向國際空間站發送機組人員和貨物的能力。因此NASA 發起一項名為“商業再補給服務合同”的競標活動,中標者執行向空間站發送貨物的任務。2008 年 12 月 22 日 SpaceX 將獲得一份價值 16 億美元的合同,在空間站和地球之間進行 12 次往返運輸。2018 年中 SpaceX 已經完成 56 次成功的發射,只有 1 次發射失敗,可重復使用的主力機型獵鷹 9 號已成為高效且可靠的火箭,SpaceX 正在向軌道中發射的有效載荷質量已經超過世界上任何一家公司和任何一個國家。2022 年第一季度SpaceX 發射進入預定軌道的有效載荷質量是
35、所有公司、所有國家發射質量的總和的兩倍多。2020 年 5 月,獵鷹 9 號火箭將兩名 NASA 宇航員送往國際空間站,火箭頭部是載人龍飛船,這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由私營公司將人類送入預定軌道(2014 年簽訂的合同)。2021年 4 月,SpaceX 擊敗藍色起源,贏得將 NASA 宇航員送上登月之旅最后一站的合同。2021年 9 月成功完成首次平民航天任務,發射靈感 4 號,預示著一種新的太空經濟正在到來。2022 年 4 月,SpaceX 完成第四次前往國際空間站的載人航天任務,為 NASA 和歐洲航天局運送了三名宇航員。1 根據美沃爾特艾薩克森著埃隆馬斯克傳整理(中信出版集團,2023
36、 年 9 月第 1 版)行業專題研究報告 敬請參閱最后一頁特別聲明 10 掃碼獲取更多服務 星鏈:前往火星需要花費大量資金,馬斯克在 2014 年年底注意到為付費用戶提供互聯網服務是一座更大的金礦。SpaceX 將打造并發射自己的通信衛星,實際上就是在外太空重建互聯網。2015 年 1 月馬斯克宣布成立 SpaceX 的一個新部門“星鏈”,計劃將衛星送入近地軌道,目標是最終建立一個由 4 萬顆衛星組成的超級衛星群。2019年 5 月,簡化后的星鏈設計方案完成,四個月后星鏈的衛星進入運行狀態。2022 年 4月 SpaceX 衛星群中的衛星數量達到 2100 顆,為包括烏克蘭在內的 40 個國家
37、的 50萬用戶提供互聯網連接服務。星艦:2017年 9月馬斯克宣布 SpaceX 將開發一枚更大的、可重復使用的運載火箭“BFR”Big F Rocket,一年后更名為“星艦”。星艦系統配備了 33 個助推器發動機,能夠將超過 100 噸的有效載荷送入預定軌道,這一數字是獵鷹 9 號的 5 倍。4)特斯拉(2003 年至今)電動車、自動駕駛、機器人 電動車:2003 年 7 月馬丁艾伯哈德和馬克塔彭寧成立特斯拉公司,2004 年馬斯克以640 萬美元投資額入股,領投天使輪并成為董事會主席。2008 年 10 月馬斯克正式成為特斯拉首席執行官。馬斯克認為車企要盡可能自己生產關鍵部件,而不是采購獨
38、立供應商的數百個零部件后再組裝成一輛車,因此特斯拉通過垂直整合來掌控自己的命運,把控車輛的質量、成本和供應鏈。2012 年 6 月第一批 Model S 從弗里蒙特裝配線上正式下線。2017年 7 月 Model 3 開始正式投產下線。2019 年 10 月第一批特斯拉從中國工廠下線,在這之后不到兩年時間內,中國將制造出全球超過一半的特斯拉。自動駕駛:從 2016 年開始,馬斯克一直在力主實現完全自動駕駛車輛的設想,這種車可以召之即來,做到無人駕駛。馬斯克堅持認為自動駕駛系統應只使用攝像頭的視覺數據。機器人:2021 年 8 月馬斯克宣布打造 Optimus。它是由特斯拉自動駕駛團隊打造的人形
39、機器人,目標是打造出一款可以通過觀察和模仿人類來學習完成任務的機器人。2022 年 6月,團隊已完成機器人在工廠內搬運箱子的模擬任務。5)SolarCity(2006 至今)太陽能 2006 年 7 月馬斯克表弟賴夫和彼得成立 SolarCity,馬斯克投資 1000 萬美元,是該公司的董事會主席。該公司的目標是打造一個面向消費者的全國知名品牌。到 2015 年,美國非公用事業公司安裝的太陽能設備中,其市場份額占 25%。2015 年 4 月特斯拉宣布推出Powerwall(特斯拉在內華達州開設電池工廠后,開始為家庭用戶生產一種冰箱般大小的電池,名為 Powerwall,它可以與太陽能板相連)
40、。2016 年特斯拉出資 26 億美元收購SolarCity。合并后,公司推出太陽能屋頂,鏈接到家用儲能電池和車庫里的特斯拉電動車上,給出了讓可再生能源發電、儲電、用電實現供需匹配的解決方案。6)Open AI(2014-2018 年)人工智能 早在 2012 年馬斯克就向 DeepMind 投資 500 萬美元,以實時跟進相關領域進展,2014 年 1月谷歌宣布收購 DeepMind。馬斯克認為,防止人類濫用人工智能的最佳防火墻就是讓盡可能多的人都擁有人工智能。2014 年馬斯克和阿爾特曼創辦 OpenAI,一個非營利性人工智能研究實驗室,實驗室的軟件是開源的,目標是提升人工智能安全發展的概
41、率。馬斯克對人工智能的興趣讓他啟動了一系列相關項目:Neuralink,目標在人類大腦中植入微芯片;Optimus,一種人形機器人;Dojo,一種能使用數百萬條視頻訓練人工神經網絡來模擬人類大腦的超級計算機;這種興趣還讓他癡迷于推動特斯拉車輛的自動駕駛進程。馬斯克決意在其各家公司中發展人工智能能力,這直接導致 2018 年他與 OPENAI 決裂。7)Neuralink(2016 年至今)腦機接口公司 為了確保人類和機器協同工作,實現人機共生,馬斯克在 2016 年底成立了 Neuralink 公司,其業務是把小型芯片植入人類大腦,讓人類與計算機展開心智融合。最終目標是保護人類以抵御邪惡的人工
42、智能。8)Boring Company(2016 年至今)管道隧道公司 2021 年,該公司在拉斯維加斯建成了一條 1.7 英里長的隧道,特斯拉的駕駛者和乘客可以從機場直達會議中心,此后又開始在其他城市洽談項目落地,但直到 2023 年,這些項目都沒有開工。9)推特(2022 年 10 月至今)社交網絡及微博客服務的公司 2022年10月馬斯克以每股 5420美元,總價 440億美元的價格現金收購推特100%的股份。2023 年將其改名為 X。10)X.AI(2023 年至今)人工智能公司 行業專題研究報告 敬請參閱最后一頁特別聲明 11 掃碼獲取更多服務 馬斯克擔心人工智能安全問題,確?!叭?/p>
43、工智能對齊”的一個方法是將機器與人類緊密聯系起來。他還意識到,一個人工智能系統能否成功,取決于它能不能從真是世界獲得大量數據供機器學習。特斯拉、推特是兩個真實世界數據的寶庫。2023 年馬斯克成立了初創公司 X.AI。1.21.2 馬斯克的商業版圖馬斯克的商業版圖 馬斯克在面對創業中的高失敗風險有一種視死如歸的定力。在他的連續創業生涯中建立了五步工作法,并且對產業鏈垂直整合、成本控制極度看重,追求完全目標的極致效率,并且勇于承擔風險。馬斯克的商業版圖依托 Space X、特斯拉、Neuralink、Boring Company、X.AI、X 等幾大公司在商業航天、電動車、自動駕駛、可持續能源、
44、基礎設施建設、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多領域布局與深耕。商業航天板塊,Space X 公司業務包括獵鷹,承接政府、企業客戶的衛星發射服務;星鏈與星盾提供全球互聯網通訊服務;龍飛船承接空間站運輸任務;以及新一代空運輸工具星艦,目前尚在研發中。人工智能板塊,馬斯克布局特斯拉自動駕駛、機器人、Neuralink 等多個團隊,并創立獨立的人工智能初創公司 xAI。新能源板塊,特斯拉是智能電動汽車的領先創新者,業務包含電動汽車制造、自動駕駛以及汽車共享業務,具體產品包括電動汽車 Model S、Model Y 等;在可持續能源方面,特斯拉還涉及太陽能電池板、儲能設備、Auto bidder 能源交易系統,產
45、品包括太陽能屋頂和家用儲能產品 Solar Roof 和 Power wall。在自動駕駛技術方面,特斯拉的產品有 FSD、D1 芯片與 Dojo 超級計算機。馬斯克還計劃將特斯拉 Cyber truck 皮卡和 Optimus 機器人送往火星,為載人火星任務做準備?;A設施建設板塊,Boring Company 致力于通過隧道技術解決地面交通擁堵問題。在生物科技板塊,Neuralink 在腦機接口領域處于行業引領地位,致力于將大腦與計算機以及 AI 融合。該公司的盲視技術已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的突破性醫療器械認證。馬斯克宣布特斯拉將為 CureVac 公司打造 RNA 微型工廠,
46、這表明他個人對 mRNA 疫苗領域的投資興趣。圖表圖表1 1:馬斯克的商業版圖馬斯克的商業版圖 來源:鈦媒體 APP 官方號,特斯拉中國官網等,國金證券研究所整理 行業專題研究報告 敬請參閱最后一頁特別聲明 12 掃碼獲取更多服務 二、馬斯克對美國政策的可能影響二、馬斯克對美國政策的可能影響 2.12.1 馬斯克在美國大選中作用以及美國的政治再重組馬斯克在美國大選中作用以及美國的政治再重組 2.1.1 2.1.1 馬斯克和特朗普結合的底層邏輯馬斯克和特朗普結合的底層邏輯 馬斯克作為美國最大電動汽車公司特斯拉的創始人,為何不支持鼓勵電動汽車產業發展的民主黨,反而全力支持特朗普,我們認為有五點原因
47、。第一,馬斯克支持“去監管”的思路與特朗普一致。馬斯克在技術監管問題上遭遇過一系列警告和調查,導致他多次批評拜登政府的科技監管措施太過嚴苛。特朗普支持“去監管”,他曾在第一任期內曾發布一則行政令,要求各部門每頒布一條新規,就要取消兩條現有法規,在競選期間也多次表示支持馬斯克放松監管的觀點。第二,馬斯克不支持政治正確運動的思路與特朗普一致。馬斯克認為美國的所謂“文化覺醒”運動鼓勵青少年的變性手術,摧毀了自己的兒子也摧毀了美國青少年。第三、特朗普作為更具備“交易特征”的總統,馬斯克與特朗普同為商人,更容易取得特朗普的信任,從而在自動駕駛、SpaceX、Starlink 等業務上獲得政策、法規支持。
48、第四,馬斯克與特朗普都支持加密貨幣。特朗普原本是加密貨幣的反對者,但為了獲得加密貨幣的競選捐款,特朗普宣稱自己是“加密貨幣的朋友”。馬斯克一直是加密貨幣支持者,并且運營一種加密貨幣狗狗幣(DOGE)。第五,馬斯克在美國戰略收縮、維持全球和平、減稅、降低赤字等政策理念上與特朗普一致。為了增強美國聯邦債務可持續性,特朗普委任馬斯克為聯邦政府效率部(DOGE)的領導來負責美國聯邦政府的機構數量、冗余員工的精簡,以及大幅削減聯邦法規的數量。圖表圖表2 2:馬斯克和特朗普的立場相近馬斯克和特朗普的立場相近 來源:財聯社,環球時報,鳳凰網等,國金證券研究所 2.2.1 1.2.2 馬斯克為特朗普勝選作出巨
49、大貢獻馬斯克為特朗普勝選作出巨大貢獻 馬斯克全面、立體地運用其個人影響力支持了特朗普勝選。資金捐助。馬斯克對特朗普團隊總捐款超過 7500 萬美元,由馬斯克資助的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美國政治行動委員會”在賓州等地為特朗普大規模助選?,F場背書。馬斯克多次現場參加特朗普的選舉集會活動并演講,進一步把個人影響力投射到選戰中。馬斯克把在汽車、航天、衛星通訊、社交媒體等多方面擁有的全球影響力全部投射到了大選。言論支持。馬斯克從科技創新的旗手,變成了大選的活躍發聲人。馬斯克曾經專注于氣候變化和清潔能源,但如今在公共場域主要談論移民、言論自由等政治類議題。馬斯克在社交媒體“X”(原推特平臺)高頻率持續推送特
50、朗普的政策、政治、意識形態。經濟學人統計發現,馬斯克的發推頻率從每周十余條激增至 220 條,其中政治類占比從不到 4%躍升至 13%,顯示其社交媒體興趣已悄然從企業運營轉向意識形態爭鳴。此外,馬斯克還通過與特朗普在“直播連線”,并在播客(Podcasts)上播出,對特朗普的各類政策表達支持。行業專題研究報告 敬請參閱最后一頁特別聲明 13 掃碼獲取更多服務 圖表圖表3 3:馬斯克的政治類發推頻率高于科技產業類馬斯克的政治類發推頻率高于科技產業類 圖表圖表4 4:收購推特后馬斯克發推頻率顯著上升收購推特后馬斯克發推頻率顯著上升 來源:經濟學人,國金證券研究所 來源:經濟學人,國金證券研究所 2
51、.2.1 1.3.3 以馬斯克為代表的以馬斯克為代表的“科技右翼”“科技右翼”勢力勢力與與建制派建制派的矛盾的矛盾 傳統上,硅谷傾向于民主黨,但近年來硅谷正形成一股新“科技右翼”勢力。坐落在美國科技中心的舊金山灣區硅谷,常年是美國民主黨最穩定的票倉。特朗普也仍不被掌握科技、金融資源的建制派接納。支持特朗普對那時的硅谷科技界來說仍是一種“道德羞恥”。但是,2016 年,馬斯克曾經的合作伙伴彼得蒂爾開始為特朗普舉旗,彼得蒂爾也逐漸成為這場新政治運動的核心。在此之后,Meta 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風險投資人薩克斯、a16z 基金合伙人安德里森等多位科技領域知名人物近期都開始捐款支持特朗普。為什么這部
52、分硅谷資本會做出轉變,原因之一在于“科技右翼”追求創新,反對自由主義的強監管,推崇保守主義小政府,而民主黨建制派卻在不斷加大監管力度。反壟斷和監管,打擊了民主黨與科技巨頭之間的關系,民主黨和硅谷的關系每況愈下。民主黨候選人伊麗莎白沃倫主張拆分谷歌和微軟,谷歌后續遭到美國司法部的反壟斷訴訟。民主黨人、聯邦交易委員會(FTC)主席莉娜以反壟斷的名義阻止科技并購,尤其是科技巨頭的并購。莉娜阻止了英偉達收購 Arm、迫使蘋果公司對第三方開放維修方案,還對 Meta、谷歌、亞馬遜、微軟等展開了反壟斷調查。原因之二在于“科技右翼”反對美國以軍工復合體為代表的傳統政治游戲,支持科技創新產業為美國創造新的發展
53、動力。二戰期間,美國奉行戰時經濟體制,軍工復合體悄然誕生。冷戰期間,“戰爭與安全”上升為美國最高戰略,美國政府一直維持著龐大的國防預算,軍工巨頭和游說集團獲得巨額收入。而當前美國面臨財政可持續性問題,軍工復合體仍在不斷增大赤字,“科技右翼”希望美國財政應該有更高的投入產出比。以航空航天領域為例,特朗普新任命的 NASA 局長艾薩克曼批評 NASA 重返月球的“阿耳忒彌斯計劃”,認為傳統軍工企業負責的 SLS 火箭、Orion 飛船等耗資近千億美元而未有進展,浪費了納稅人的金錢。圖表圖表5 5:美國舊軍工復合體的構成美國舊軍工復合體的構成 來源:【趙?!棵绹姽秃象w影響政府決策的方式,國金證券
54、研究所 美國大選換屆成了硅谷“科技右翼”與金融資本、軍工資本和娛樂資本競爭的平臺。一向行業專題研究報告 敬請參閱最后一頁特別聲明 14 掃碼獲取更多服務 以進步政治、中立政治為象征的硅谷科技時代正在成為過去,硅谷資本與美國經濟、科技、產業、地緣政治的密切度越來越高。以美國當選副總統萬斯的支持者彼得蒂爾為例,萬斯畢業后曾在蒂爾的金融公司工作,后競選眾議員時也獲得了蒂爾的資金支持。作為為硅谷新科技資本的代表,蒂爾擁有眾多科創公司,其中水晶球成名于 2011 年通過衛星圖像發現本拉登位置并協助軍方精準打擊。水晶球公司為軍事、情報機構提供了關鍵的決策支持和安全解決方案,主要客戶包括美國情報界和美國國防
55、部。2.22.2 馬斯克的訴求、目標及對美政策的影響馬斯克的訴求、目標及對美政策的影響 2.2.2.2.1 1 馬斯克助力美國馬斯克助力美國科技霸權科技霸權 科技霸權本為軍事霸權的一角,頂尖科技始終為軍隊服務。美蘇冷戰時期產生的軍網隨著冷戰的結束而下放為民用,軍網發展產生的互聯網催生了近 30 年的數字革命,也在美國國內造就了一批新興的硅谷科技資本。與冷戰期間國家主導的科技進步不同,現代科技往往是軍民兩用,且需要龐大的民用市場來支撐其高昂的研發費用。馬斯克的空天地海一體化體系對美國軍事、科技影響深遠??仗斓睾R惑w化體系將推動研發支出增長。自 2019 年以來,美國的研發強度,即衡量研發支出相對
56、于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指標一直高于 3.0%,2022 年達到 3.4%。軍事方面,美國的國防部預算支出也在不斷增加。馬斯克的空天地海一體化體系不僅展示了美國在太空探索和通信技術方面的領先地位,也體現了美國在全球科技競爭中的雄心,也為其他國家提供了在科技創新和產業鏈整合方面的借鑒。1)星鏈軍事化“星鏈”在俄烏沖突中正在幫助烏克蘭感知戰場態勢。俄烏沖突爆發后,星鏈向烏克蘭方面提供了兩萬多套“星鏈”終端,為烏軍戰場通訊發揮了重要作用。在軍事作戰方面,烏克蘭在傳統互聯網被俄軍物理中斷的情況下,仍可以通過 Starlink 保持基本正常的運作?!靶擎湣痹谲娛骂I域對美國海軍的幫助最大,可以幫助美國海
57、軍通訊、偵查和指揮無人編隊。美國海軍近期已經決定,將為其超過 200 艘水面艦艇和數十個海外港口基地配備美國太空探索公司的“星鏈”系統終端?!靶擎湣痹诤\姂镁哂幸韵聝瀯?。第一,美國海軍看重“星鏈”通信帶寬高、傳輸速率快,和傳輸延遲時間短等優勢?!靶擎湣毕到y與美國海軍的指揮信息系統、水面艦艇數據網絡和艦載機數據網絡融合之后,就能為海軍提供全時、全域的高效寬帶通信服務,最大限度支持美國海軍遠程實時聯合指揮控制。第二,“星鏈”保證艦艇執行海上任務網絡服務穩定可靠,擴大海上偵察監視范圍。因為“星鏈”有衛星數量多、分布廣、重訪周期短的優勢,能為美國海軍解決傳統偵察時效性差問題。第三,“星鏈”可以大幅度
58、提升無人艦艇的使用范圍,強化“有人+無人”協同能力?!靶擎湣蓖ㄟ^提供精準導航定位服務,提升有人/無人艦艇、潛航器和艦載無人機的打擊精度,增強有人/無人編隊的作戰殺傷能力。未來“星鏈”系統將逐漸融入美國海軍訓練和作戰各個方面,成為美國海軍維護其海上霸權的重要工具。2)星艦軍事化“星艦”因其巨大的載荷能力,被認為在軍事物流任務中具有潛在的應用價值。由于“星艦”有潛力將大量衛星送入低地球軌道(LEO),對于政府和商業太空產業來說是一個“游戲規則改變者”。美國太空軍接管了空軍研究實驗室的實驗性火箭貨運先鋒項目,并將其更名為點對點交付(P2PD),旨在使用商業火箭快速將軍事物資發射到地球上任何地方,包括
59、非傳統著陸點。作為美國全球運輸能力的一種實現方式,美國運輸司令部層討論使用“星艦”快速運輸貨物或人員的可能性,能夠在不到一個小時內將相當于 C-17 運輸機的載荷運送到全球任何地方。3)星盾計劃“星盾”是軍用版本的“星鏈”。2022 年 12 月 7 日,Space X 公布了名為“星盾”(Star shield)的秘密計劃,面向軍事應用。早在 2020 年,Space X 與美國情報機構簽訂了約 2億美元的合同,發射了星盾的首顆原型衛星。由此次訂單,Space X 吸引了美國管理間諜衛星的情報機構國家偵察局(NRO)前來合作。2021 年 Space X 與 NRO 簽訂了一份價值 18億美
60、元的重大秘密合同。目前,合同中所述的衛星網絡正在建造中,NRO 包括來自美國太空部隊和中央情報局的人員,并為五角大樓和其他情報機構提供機密衛星圖像。行業專題研究報告 敬請參閱最后一頁特別聲明 15 掃碼獲取更多服務 圖表圖表6 6:美國商業航天航空大事件美國商業航天航空大事件 時間時間 事件事件 19031903 年年 萊特兄弟在北卡羅來納州基蒂霍克首次試飛成功萊特兄弟在北卡羅來納州基蒂霍克首次試飛成功 19231923 年年 首次跨大陸直飛航班,從紐約州羅斯福飛往加利福尼亞州圣地亞哥首次跨大陸直飛航班,從紐約州羅斯福飛往加利福尼亞州圣地亞哥 19271927 年年 美國第一個飛機型號合格證、
61、第一個飛行員執照頒發美國第一個飛機型號合格證、第一個飛行員執照頒發 19591959 年年 美國航空開始提供紐約和洛杉磯之間的跨大陸噴氣式客機服務美國航空開始提供紐約和洛杉磯之間的跨大陸噴氣式客機服務 19611961 年年 艾倫謝潑德成為首位進入太空的美國人艾倫謝潑德成為首位進入太空的美國人 19691969 年年 阿姆斯特朗登陸月球,人類登月成功阿姆斯特朗登陸月球,人類登月成功 20122012 年年 SpaceXSpaceX 獵鷹獵鷹 9 9 號成為首枚降落在國際空間站的美國商用火箭號成為首枚降落在國際空間站的美國商用火箭 20242024 年年 SpaceXSpaceX 成功捕獲回收火
62、箭第一級助推器成功捕獲回收火箭第一級助推器 來源: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新華網,國金證券研究所 圖表圖表7 7:獵鷹獵鷹 9 9 號、獵鷹重型、星艦分別在號、獵鷹重型、星艦分別在 20102010、20182018、20242024 年首飛成功年首飛成功 來源:Space X 官網,國金證券研究所 2.2.2 2.2 2 馬斯克的政治訴求以及政策影響馬斯克的政治訴求以及政策影響 在商業方面,馬斯克的主要訴求是放寬其核心板塊的行政監管。在商業航天板塊,Space X 的發射計劃頻頻被加州的機構質疑和否決。Space X 起訴加州海岸委員會,指控其因政治偏見而拒絕增加火箭發射次數。加州海岸委員會以
63、6:4 的投票結果拒絕了 Space X 的請求。此前委員會還要求軍方和 SpaceX 減輕火箭造成的破壞性音爆,并密切關注火箭發射對加州野生動物的影響。馬斯克對此反應強烈,在社交媒體上公開發帖。他表示將對該委員會提起訴訟,指控委員會違反了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在腦機接口板塊,馬斯克對 Neuralink 十分自信,反對 FDA 的擔憂。2022 年初,FDA 拒絕了 Neuralink 人體試驗的申請。2023 年 3 月 3 日,Neuralink 員工向媒體透露,FDA 再次給出書面拒絕。據 7 位該公司現員工及前員工透露,FDA 主要擔憂其“安全風險”,包括是否可以在不損害腦組織的情況下
64、移除該設備、設備過熱損害腦組織的可能性等。與 FDA的擔憂相反,馬斯克對 Neuralink 的腦機接口設備十分自信。馬斯克 2022 年底對外宣稱,對這些腦機設備的安全性已經非常有信心,Neuralink 將使癱瘓的病人行動自如。在自動駕駛板塊,馬斯克一直倡導減少對自動駕駛技術的監管限制。特朗普過渡團隊希望下屆政府取消自動駕駛汽車碰撞數據申報規定,這意味著馬斯克將獲得巨大的市場機遇。行業專題研究報告 敬請參閱最后一頁特別聲明 16 掃碼獲取更多服務 特斯拉一直非常不滿數據申報要求,認為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 NHTSA 提供的數據會誤導消費者對特斯拉安全性的看法。此外,NHTSA 僅允許
65、制造商在獲得豁免的情況下每年部署 2500 輛自動駕駛汽車,對季度銷量近 50 萬的特斯拉來說是一個重大障礙。通過與特朗普及交通部長的合作,馬斯克有望打通此商業板塊的政策瓶頸。圖表圖表8 8:馬斯克旗下公司的最新進展馬斯克旗下公司的最新進展 領域領域 公司公司/品牌品牌 企業簡介企業簡介 無人駕駛無人駕駛 TeslaTesla RobRobotaxi/Robovanotaxi/Robovan 2024 年 10 月 10 日的“WE,ROBOT”發布會上,特斯拉無人駕駛出租車 Robotaxi 正式亮相,Robotaxi 沒有方向盤或踏板,為無司機全自動駕駛汽車。特斯拉無人駕駛貨車 Robov
66、an 同天公布,可搭載多達 20 人或貨物。人形機器人人形機器人 Tesla BotTesla Bot 2024 年 10 月 10 日的“WE,ROBOT”發布會上,執行日常任務的 Tesla Bot 正式亮相。通過利用特斯拉的人工智能技術,這款機器人有可能徹底改變日常生活,在家庭和工作場所提供支持。腦機接口腦機接口 NeuralinkNeuralink 腦機接口研發商,通過在大腦中植入電極和芯片,實現人腦與外部設備之間的直接通。Neuralink 于 2023 年 5 月獲得 FDA 批準,開始人體試驗。Neuralink 的首款產品名為“心靈感應”,能夠讓植入 Neuralink 設備的
67、人通過意念直接控制手機或電腦。地下交通地下交通 The Boring CompanyThe Boring Company The Boring Company 正在開發用于高速運輸車輛的隧道系統,從而大幅縮短繁忙城市的出行時間。代表產品有土撥鼠隧道挖掘機、環路(Loop)地下隧道等。人工智能人工智能 xAIxAI/OpenAI/OpenAI xAI 成立于 2023 年,其使命是通過開發尖端人工智能技術“了解宇宙的真實本質”。公司已購買 100,000 塊 Nvidia H200 GPU 處理器,以推進其研發工作。馬斯克曾是 OpenAI 的聯合創始人之一,后與其他創始人理念不合,宣布退出。社
68、交媒體社交媒體 X(X(原推特原推特)全球最大的社交媒體之一,擁有數億活躍用戶。馬斯克于 2022 年 10 月 27 日完成了對推特的收購,獲得該公司控制權,并于 10 月 28 日在紐交所退市。2024 年 2 月 13 日,推特正式更名為 X。來源:證券時報,Neuralink 官網,The Boring 官網,國金證券研究所 2.2.2.32.3 新成立政府效率部以實現其政治理想新成立政府效率部以實現其政治理想 除上述商業航天、腦機接口、自動駕駛板塊馬斯克的商業利益在一定程度上與美國國家競爭力捆綁外,從個人政治理想的角度,馬斯克看到了美國當前面臨的社保、醫保危機以及財政可持續性危機,因
69、此提議創設政府效率部,作為聯邦政府的咨詢機構,通過大規模裁員的方式降低聯邦支出。圖表圖表9 9:馬斯克政府效率部(馬斯克政府效率部(DOGEDOGE)的創設背景和工作邏輯)的創設背景和工作邏輯 來源:華爾街日報等,國金證券研究所 政府效率部計劃通過總統行政命令推動改革,而不是再去制定新的法律。DOGE 將向特朗普總統提交這些監管法規的清單,總統可以通過行政命令,立即暫停相關法規的執行,并啟動審查與撤銷程序。2024 年 11 月 20 日,馬斯克在華爾街日報發表文章闡述了政府效率部的職能和目標,其行業專題研究報告 敬請參閱最后一頁特別聲明 17 掃碼獲取更多服務 核心目標在于縮減聯邦政府的規模
70、。其中既包括使用資金的規模,也包括人員和機構的規模,以及法律法規條文的規模。在身份定位方面,政府效率部“是企業家,不是政治家將以“外部志愿者”的身份提供服務,而不是聯邦政府的官員或員工”。在人員組成上,馬斯克提到團隊會包括“一些美國最頂尖的專業和法律專家”。在架構設置上,政府效率部的團隊與與新政府的白宮管理與預算辦公室(OMB)緊密合作,馬斯克本人會在工作的每個環節里為 DOGE 提供建議。撤銷冗規、裁撤冗員、削減開支的三項任務往往需要結合進行撤銷冗規、裁撤冗員、削減開支的三項任務往往需要結合進行。撤銷冗規后得以撤銷冗員,進而可以削減開支,因此削減開支是最核心的職能。大幅減少聯邦法規,為大幅裁
71、減聯邦政府機構中的雇員提供了合理的經濟邏輯。在撤銷冗規方面,國會立法歷來很難,但行政機構頒布監管法規卻容易得多。實際上,總統行政令本身就是行政機構越權的一部分:為了繞過國會立法,過去幾任美國總統都大量頒布行政令,用行政令替代立法。特朗普第一任內簽署了數百項與移民相關的行政命令。行政令的缺點是缺乏持久的法律效力,總統更替后,前任總統的行政令可以立即被廢除。在裁撤冗員方面,馬斯克提到“DOGE 計劃與各機構中的任命官員合作,確定各個部門、各個機構為履行其憲法授權及許可范圍內的職能所需的最低員工數量。馬斯克認為,聯邦員工的裁減數量至少應該與聯邦法規的廢除數量成正比關系。被裁撤的員工應當得到尊重,DO
72、GE 的目標是支持他們順利轉型到私營部門工作??偨y可以利用現有的法律,為他們提供提前退休激勵,并通過自愿遣散支付款項,幫助他們體面地離職?!痹谙鳒p開支方面,政府效率部仔細評估了削減各類開支所需付出的司法難度。很多聯邦機構的編制和開支是國會授權,總統無權暫停,而且專有一條法律規定。1974 年的凍結撥款法(Impoundment Control Act)規定總統不得暫停經國會授權的支出。但特朗普曾表示該法案“違憲”,馬斯克認為,目前的最高法院很可能會支持特朗普的觀點。而即使不依賴于總統暫停由國會授權的開支,政府效率部仍可以削減 5000 億美元,包括:每年撥給公共廣播公司(CPB)的 5.35
73、億美元;用于資助國際組織的 15 億美元;用于進步團體如計劃生育協會的約 3 億美元等等。2.32.3 馬斯克等新勢力在中美關系中作用馬斯克等新勢力在中美關系中作用 2.2.3 3.1.1 馬斯克在華利益龐大馬斯克在華利益龐大 20192019 年建成投產的年建成投產的特斯拉特斯拉上海工廠顯著上海工廠顯著提升提升了特斯拉在華銷量了特斯拉在華銷量,加快了特斯拉在華發展,加快了特斯拉在華發展。馬斯克在華超級工廠的成功建成與投產有賴于我國政府鼎力支持。首先,項目審批創造了令人矚目的“特斯拉速度”。2018 年當年簽約、當年取得土地、當年獲取施工許可證,2019年又實現當年開工、當年投產、當年交付。其
74、次,政府對特斯拉給予諸多經濟優惠。特斯拉以低于市場價(9.73億元)10%的優惠獲得了 86.49 萬平方米的土地用于建設超級工廠。上海市政府在 2019 年至 2023 年期間給予特斯拉 15%的優惠稅率,低于企業所得稅的標準稅率 25%。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是首個外商獨資新能源汽車項目,2018 年,中國宣布要盡快放寬外資股比限制,特別是汽車行業。3 個月后,特斯拉宣布在上海建廠。除工廠外,特斯拉在亞洲、歐洲和美國布局的充電網絡中中國區占比也較高。當前,馬斯克的“Mega pack”儲能電池超級工廠已經再次獲批建設。5 月 23 日下午,特斯拉上海儲能超級工廠開工儀式在上海臨港舉行。預計投產
75、后 Megapack 產量將高達 1 萬臺,儲能規模近 40 吉瓦時,即每小時的發電量達到 4000 萬度,相當于上海 5 萬戶家庭一年的用電量。時值美國打壓中國新能源發展期,特斯拉再度在華投資彰顯對華信心。人民日報署名“華平”的評論員文章對此高度評價:“特斯拉在中國市場的成功,正是一個雙贏、多贏的過程,順應的是經濟全球化時代產業鏈供應鏈全球分工的大趨勢,彰顯的是合作共贏、和合共生的理念。行業專題研究報告 敬請參閱最后一頁特別聲明 18 掃碼獲取更多服務 圖表圖表1010:上海工廠是特斯拉全球產量最大的單一工廠上海工廠是特斯拉全球產量最大的單一工廠 來源:金融時報,2024 年 Q3 特斯拉財
76、報,國金證券研究所 圖表圖表1111:特斯拉戶用儲能系統特斯拉戶用儲能系統 Power WallPower Wall 圖表圖表1212:特斯拉大規模儲能系統特斯拉大規模儲能系統 MegapackMegapack 來源:特斯拉官網,國金證券研究所 來源:特斯拉官網,國金證券研究所 相反,馬斯克在德國和墨西哥的超級工廠建設并不順利相反,馬斯克在德國和墨西哥的超級工廠建設并不順利。特斯拉于 2023 年 3 月宣布計劃在墨西哥新萊昂州建廠,但同年 10 月,特斯拉第三季度業績均未達預期,加之對高利率的擔憂,馬斯克稱將對“全力”推進墨西哥工廠建設持謹慎態度。今年 7 月,特朗普宣稱將對墨西哥生產的汽車
77、征收高額關稅,馬斯克隨即稱將暫緩墨西哥超級工廠的建設。此外,特斯拉在德國勃蘭登堡的擴建計劃已經得到環保部門的批準,但特斯拉卻“反悔”了。特斯拉柏林工廠經理安德烈蒂埃里格稱,“如果市場沒有明確信號表明需要擴產,我們就不會花幾十億美元來擴建工廠?!眻D表圖表1313:馬斯克的特斯拉超級工廠建設在德國受阻馬斯克的特斯拉超級工廠建設在德國受阻 時間時間 事件事件 2020 年 1 月 德國自然保護聯盟認為工廠附近的蝙蝠正處在冬眠期,不能被打擾。特斯拉格倫海德汽車工廠建設被迫停止。為此,特斯拉在附近找到一處二戰時期的地下掩體,在多家媒體記者的見證下,把蝙蝠轉移到“新家”。2021 年 12 月 特斯拉在德
78、國的“Gigafactory”在新的一年即將投入運營,但工廠建設受到了當地爭議和反對的影響。環保組織又認為特斯拉工廠將污染地下水。為此,特斯拉提交了一份長達 4000 頁的報告,詳盡闡明了其打入地下的一萬個左右混凝土支柱不會影響地下水源。為了平息民憤,特斯拉將原計劃每小時 372 立方米的用水量縮減至每小時 233立方米。2022 年 4 月 德國國家環境局和奧德-斯普雷水務局發現,特斯拉油漆車間有油漆混合物漏出。于是行業專題研究報告 敬請參閱最后一頁特別聲明 19 掃碼獲取更多服務 時間時間 事件事件 當地環保組織綠色聯盟要求相關機構吊銷特斯拉工廠許可證,直到特斯拉在油漆車間周圍完成改進性的
79、鋪設,以防止危險物質進入地表含水層。2022 年 9 月 位于德國格林海德的特斯拉超級工廠發生了火災。凌晨時分火災發生在廠區東北部的一處室外回收點,約 800 立方米的紙板、紙張和木屑著火,大火持續了 5 個小時,所幸沒有人員傷亡。2023 年 3 月 特斯拉向工廠所在的勃蘭登堡州提交申請,希望其德國工廠的產能提高一倍,目標是每年生產 100 萬輛電動汽車。結果就是環保組織因污染飲用水、砍伐樹木等問題繼續發難,還喊話馬斯克讓他“到火星造電動車”。2023 年 8 月 因破壞水資源,特斯拉德國工廠擴建再次受阻。特斯拉工廠擴建后的建筑占地 96.3 萬平方米,對當地地下水的補充產生影響,且工程需要
80、降低地下水位,預計當地的公共供水受到威脅。特斯拉則在遞交給環境部門的審批申請中強調,工廠占地范圍內的降水依然能滲入地下補充地下水,且工廠本身的淡水需求并不會隨著擴建而增加。2024 年 1 月 由于紅海的武裝沖突,特斯拉不得不暫停其德國工廠的大部分生產,從 1 月 29 日到 2月 11 日。這是因為紅海是全球重要的航運通道,沖突導致全球制造供應鏈中斷,船只被迫繞行非洲南端,增加了運輸時間。2024 年 2 月 當地居民投票反對了特斯拉擴產的動議,月底開始,一些環保人士和反對特斯拉的團體在工廠附近森林搭建樹屋,建起示威營地。2024 年 3 月 凌晨一名環保人士在一座高壓輸電塔縱火,導致附近多
81、座村莊和位于格林海德市的特斯拉工廠斷電,受此影響,柏林工廠被迫停產十幾天,每天超過 1000 輛車無法下線。2024 年 5 月 近千名抗議者聚集在柏林超級工廠外舉行抗議活動,其中一些人在試圖闖入工廠時與警方發生沖突,特斯拉當天又不得不關閉產線,讓工人放假回家。另外,抗議者過去還曾堵塞柏林附近的高速公路,并坐在鐵軌上中斷鐵路服務,從而擾亂周邊地區。在16 日,特斯拉的德國工廠擴張計劃獲得了當地議會的批準,盡管該計劃今年一直受到持續的抗議。2024 年 9 月 特斯拉德國 Gruenheide(格林海德)工廠因停電被迫停產,原因是環?;顒尤耸可嫦涌v火,點燃了一個變電站。報道指出,德國警方炸彈處理
82、小組已達到現場,除了該工廠,附近的其他一些地區也停電。2024 年 11 月 反對美國電動汽車制造商特斯拉在柏林附近擴建工廠的抗議者在樹屋里舉行抗議活動,而德國警方爬上梯子,砍斷繩索結構,試圖清除他們的森林營地。警方宣布需要清理森林營地后,雖然一些抗議者自愿離開,但“目前仍有人在樹屋和繩索結構上”。警方表示,清理營地的行動仍在繼續。來源:環球雜志,鳳凰網,杭州日報,德國之聲等,國金證券研究所 2.2.3 3.2.2 馬斯克對華態度積極馬斯克對華態度積極 馬斯克對中國的工業發展和創新能力給予了高度評價。馬斯克根據能源研究所 世界能源統計年鑒(2024 年版)數據在社交媒體上評論說,“中國的工業產
83、能已遠超美國?!痹陔妱悠囶I域,馬斯克贊揚“中國汽車公司是世界上最具競爭力的汽車公司。我認為,他們將在中國以外取得重大成功”。在交通領域,馬斯克多次在社交媒體上對中國先進的高鐵技術給予了贊揚。2023 年 4 月 23 日,他在風險投資人符傳志(Alvin Foo)在一則贊揚中國高鐵的推特下也表示了支持。馬斯克建議中美就監管人工智能技術進行國際合作。在當前 AI 飛速發展的前景下,一方而,馬斯克指控 0penAI 試圖在生成式人工智能市場中建立雜斷地位。另一方而,馬斯克曾表達對中國加強人工智能國際治理和合作理念的贊同,后續有望推動中美在氣候變化、禁毒、移民遣返、軍事沖突管控對話之外,開辟新的對
84、話與合作領域。2024 年 7 月,紐的時報曾認為,馬斯克有望在特朗普政府中成為又一個“中國利益的對話者”。馬斯克可能會在特朗普的第二任期內,成為中美之間在許多技術和貿易問題上的關鍵對話者。此外,馬斯克欣賞中國文化、歷史以及現代發展。馬斯克多次在公開場合表達對中國的喜行業專題研究報告 敬請參閱最后一頁特別聲明 20 掃碼獲取更多服務 愛,稱中國政府關心人民福祉,或許比美國政府更具責任感。馬斯克曾贊賞中國人民為“一群勤勞又智慧的人們”,并認為中國有著難以想象的文化底蘊,多次建議人們到中國的上海、北京等地游覽,體驗高鐵,欣賞文化建筑。圖表圖表1414:馬斯克馬斯克 1111 年年 1111 次訪華
85、次訪華 時間時間 行程安排行程安排 2014 年 4 月 時任科技部長萬鋼會見馬斯克;參與 Model S 首次在華交付儀式;參與央視專訪。2015 年 3 月 馬斯克參加海南博鰲論壇,對話比爾蓋茨和李彥宏。2015 年 5 月 時任北京市長王安順會見馬斯克。2015 年 11 月 馬斯克參加 AutoPilot 7.0 版本國內發布會。2017 年 4 月 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汪洋會見馬斯克。2018 年 7 月 馬斯克與上海臨港管委會、臨港集團共同簽署了純電動車項目投資協議。2019 年 1 月 前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會見馬斯克;參與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動工儀式。2019 年 8 月 馬斯克參加上海
86、人工智能大會。2020 年 1 月 馬斯克參加 Model 3 首次交付儀式。2023 年 5 月 時任外長秦剛、時任工信部長金壯龍、商務部長王文濤、上海市委書記陳吉寧分別會見馬斯克。2024 年 4 月 國務院總理李強會見馬斯克。來源:中國政府網,中新網,央視網等,國金證券研究所 2.42.4 美國新格局對我國相關行業政策影響美國新格局對我國相關行業政策影響 馬斯克的商業版圖覆蓋了新能源汽車、無人駕駛、星鏈、腦機接口和機器人等多個領域,這些領域不僅是未來科技發展的前沿,也是中美兩國競爭的關鍵點。以智能駕駛和星鏈為例:智能駕駛方面,中國用十幾年的時間重點發展新能源汽車,使得本國從汽車大國走向汽
87、車強國,并實現了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全球競爭優勢。中國發展無人駕駛具備數據、市場、政策支持的優勢,但一旦在自動駕駛領域落伍,多年來在新能源領域積攢的產業鏈優勢可能被再度彎道超車。星鏈方面,俄烏戰爭期間,星鏈發揮戰略作用,而中國發射能力尚不足以支撐與 Space X 的“軍備競賽”,這正在加大中國對相關產業的重視。2.2.4 4.1.1 自動駕駛以及自動駕駛以及特斯拉特斯拉 FSDFSD 入華入華 特斯拉 FSD 存在入華可能,中美或在自動駕駛領域短兵相接。FSD 是特斯拉研發的智能駕駛系統,基于大規模行駛里程、自研運算平臺和巨大算力布局,已進入 V12.3 階段。特斯拉預計在 2025 年第一季
88、度在中國和歐洲推出 FSD 技術,但還需監管批準。特斯拉在中國提供 FSD 訂閱服務已有四年,但是功能十分有限。數據安全是主要阻力,特斯拉需獲得批準,才能將中國收集的數據轉移至海外用于算法訓練。如果 FSD 在中國落地,或將助力特斯拉與中國本土車企展開競爭,緩解電動車銷量下滑的壓力,并推動特斯拉多元化轉型,增強其在自動駕駛技術、人工智能和機器人領域的競爭力。FSD 入華對特斯拉至關重要,中國與特斯拉屬于“競爭又合作”的關系。中國市場的 170萬輛特斯拉汽車的行駛數據對 FSD 算法訓練非常寶貴。由于各地區道路情況和交通法規不同,FSD 在中國落地后的數據積累尤為重要,特斯拉在中國的保有量約為
89、170 萬輛,這些車輛對 FSD 的接納度和實際應用情況決定了該技術在中國市場成熟落地所需的時間。FSD的商業化是特斯拉自動駕駛技術的重要一步,特斯拉在 2024 年推出的概念車 Cybercab的生產與傳統流水線不同,更像組裝積木那樣模塊化制造。一旦特斯拉可以推出成本更低且無需司機的電動汽車,則可能對我國的新能源車產業造成較大的風險。中國發展無人駕駛具有數據和市場優勢,車路云一體化建設有望加速??焖侔l展的新能源汽車、共享出行產業為無人駕駛提供發展空間。若獲政策持續支持,無人駕駛有望成為中國科技的新亮點。FSD 側重車輛智能化與自我學習,車輛通過 AI 學習駕駛,車路云一體化更側重系統性,布局
90、智能交通基礎設施,并將車端和路邊信號傳輸至云端,由云指揮自動駕駛。2023 年 12 月,工信部等五部門印發通知,聯合開展智能網聯汽車“車路云一體化”應用試點工作,明確提出建設智能化路側基礎設施、提升車載終端裝配率等九項建設內容。據不完全統計,截至 2024 年 9 月底,全國超 30 多個車路云一體化項目啟動。7 月,工信部公布首批車路云一體化應用試點城市,目前多數城市已啟動。行業專題研究報告 敬請參閱最后一頁特別聲明 21 掃碼獲取更多服務 2.2.4 4.2.2 商業航天和衛星互聯網商業航天和衛星互聯網 Space X 并非全面領先。航天任務的成功不僅取決于運載火箭,還依賴導航設備、深空
91、通信網絡、高精度雷達等關鍵技術。Space X 在技術創新和商業化方面表現出色,但在低軌道航天和國際導航系統上并未全面領先。中國在低軌道航天方面表現突出,如獨立建設并運營了第三代空間站,并擁有國際領先的北斗導航系統。Space X 帶來的競爭壓力加速中國商業航天發展。馬斯克的 Space X 通過低成本大運力天地交通工具研發(可復用火箭和飛船)、大型空間基礎設施建設(星鏈)和航天企業自我造血盈利,實現了商業閉環,為中國商業航天發展指明了方向。2023 年 11 月,馬斯克在社交媒體 X 上稱,2023 年第一季度 Space X 首次實現盈利,預計“星鏈”將很快實現正向現金流,并成為 Spac
92、e X 最大收入板塊。中國發射能力尚不足以支撐與 Space X 的“競爭”。Space X 憑借技術優勢壟斷空間資源,其星鏈星座已經規劃將占據超過 4 萬個位置,對中國規劃中的近 3 萬顆衛星構成競爭性的“零和關系”。據國際電信聯盟(ITU)數據,地球低軌衛星總容量約 6 萬顆,目前各國申報數量已超 7 萬顆。Space X 的實踐證明了商業航天模式可以盈利,為國內企業提供借鑒。目前,Space X 在市場規模方面仍然領跑全球,釋放市場需求是中國商業航天發展的重要動力。中國衛星數據向服務的轉化是弱項,產業鏈呈啞鈴狀,需構建信息增值服務產業鏈,釋放下游市場空間,推動產業鏈變為喇叭狀。據泰伯智庫
93、報告,中國商業航天產業規模 2024 年將超 2.3萬億,2025 年將達 2.8 萬億。在俄烏戰爭期間,星鏈發揮戰略作用,加大中國對相關技術的重視。傳統的國有航天企業創新速度較慢,因此商業公司在航天創新中的作用受到更多重視。國家航天局總工程師李國平 11 月 11 日在 2024 珠海論壇商業航天發展論壇上表示,正在會同國家發改委等有關部門研究編制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中長期發展規劃(2026-2035)。該計劃將留出商業航天發展的空間,研究放寬商業遙感衛星分辨率限制。Space X 的軍民兩用的經驗也會加速我國軍民融合的思路進一步打開。Space X 的星艦項目雖然主要定位于民用任務,但其巨
94、大的運載能力背后所包含的潛在軍事用途也引發外界高度關注,為中國航天業提供了軍民兩用技術發展的啟示。一方面,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推進軍轉民項目,同時積極推進優勢民用技術成果參與航天領域科研生產,形成軍民技術雙向轉化、良性互動的局面。另一方面,Space X 的成功鼓勵了中國民用商業航天企業的發展,推動了軍民融合的商業化進程。圖表圖表1515:Space XSpace X 大事記大事記 時間時間 事件事件 2002 年 5 月 SpaceX 注冊成立 2006 年 3 月 24 日 獵鷹一號第一次發射失敗,原因是使用的低價 B 型螺母被海風腐蝕 2008 年 9 月 28 日 獵鷹一號第四次發射成功,
95、是第一個由私人制造的、從地面進入預定軌道的火箭 2008 年 12 月 22 日 獲得 NASA 價值 16 億美元的訂單合同,在空間站和地球之間進行往返運輸 2012 年 5 月“龍飛船”成功入軌,成為第一個與國際空間站對接的私營飛行器 2015 年 1 月 火箭回收成功獵鷹九號著陸成功 2017 年 9 月 宣布啟動星艦開發 2019 年 9 月 星鏈衛星進入運行狀態 2021 年 9 月 靈感 4 號飛船成功入軌,成為第一個由私營公司為非職業宇航員完成的發射任務 2023 年 4 月 20 日 星艦第一次發射,上升階段在空間爆炸 2024 年 6 月 6 日 星艦第四次發射,助推器成功濺
96、落,飛船著陸成功,但部分受損 2024 年 9 月 10 日 獵鷹 9 號將 4 名非職業宇航員送入太空,實現首次商業太空行走 來源:University of Cincinnati,中國經營報,國金證券研究所 行業專題研究報告 敬請參閱最后一頁特別聲明 22 掃碼獲取更多服務 三、商業航天:三、商業航天:SpaceXSpaceX 全球領先,中國星網衛星組網加速推進全球領先,中國星網衛星組網加速推進 3.1 SpaceX3.1 SpaceX:世界商業航天領導者,發射業務及星鏈并駕齊驅:世界商業航天領導者,發射業務及星鏈并駕齊驅 3.1.13.1.1 發展歷程:屢次取得技術突破,科技狂人馬斯克目
97、標火星移民發展歷程:屢次取得技術突破,科技狂人馬斯克目標火星移民 世界商業航天領導者,目標火星移民。SpaceX(Space Exploration Technologies Corp,譯為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由馬斯克于 2002 年創立,為美國私人航天制造商和太空運輸服務公司,是當前商業航天的領軍企業,其總部位于加利福尼亞州霍桑。SpaceX 的主要目標是降低太空運輸成本,并進行火星移民。當前,SpaceX 在載人航天、火箭制造與發射等多個領域具有獨創性技術,占據行業龍頭地位??焖偌夹g創新,屢次取得重大突破。2002 年,SpaceX 的研究項目在馬斯克的 1 億美元個人注資下啟動;2008
98、年,Falcon-1(獵鷹 1 號)火箭成功發射,成為首個進入地球軌道的私人開發的液體燃料火箭;2012 年,Dargon(龍飛船)首次向國際空間站運送貨物,開啟了私營航天的新時代;2015 年,Falcon-9(獵鷹 9 號)火箭首次實現一級火箭回收,這是軌道級火箭首次實現發射、回收全過程;2018 年,Falcon Heavy(獵鷹重型)火箭成功發射,將特斯拉跑車送入太空,展示了其強大的運載能力。2020 年,SpaceX 首次利用載人龍飛船將宇航員送入地球軌道,這是美國自 2011 年航天飛機退役以來,再次恢復載人航天能力;SpaceX 于 2015 年宣布其星鏈衛星項目,至今已成功部署
99、了超過 7000 顆衛星,為全球提供互聯網服務;2024 年,在第五次飛行測試中,星艦火箭實現了成功發射及回收,標志著公司在可重復使用火箭技術方面取得重大進展。圖表圖表1616:SpaceXSpaceX 公司重要事件公司重要事件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popular timelines,上海蔚星,國金證券研究所 SpaceX 尚未上市,高增長使其保有高估值。SpaceX 營業收入保持高速增長,從 2022 年到2023 年,營業收入從 46 億美元增長至 87 億美元,預計 2024 年將達到 133 億美元。盡管尚未上市,據估計其公司估值已提升至約 2550 億美元。SpaceX 具備可回收火
100、箭技術及生產成本優勢,在商業航天領域占據龍頭地位。2024 年美國大選特朗普成功當選美國總統,也為馬斯克的 SpaceX 公司帶來了樂觀的政府合同預期。3.1.23.1.2 公司產品:發射涵蓋獵鷹公司產品:發射涵蓋獵鷹/星艦星艦/龍飛船,星鏈已是最大收入來源龍飛船,星鏈已是最大收入來源 SpaceX 的旗艦產品包括獵鷹九號、獵鷹重型、龍飛船、星鏈計劃及星艦計劃,涵蓋了火箭、飛船、衛星等組成成分,近地、深空探索等任務距離,通訊、貨運與載人等多種應用方向,具有全方位的發展盈利能力:獵鷹 9 號:可重復使用兩級火箭,用于可靠、安全地將人員和有效載荷運送到地球軌道及更遠的地方。獵鷹 9 號是世界上第一
101、個軌道級可重復使用火箭??芍貜褪褂眯允筍paceX 能夠重復使用火箭最昂貴的部件,從而降低太空訪問的成本。截至目前已執行 414 次發射。重型獵鷹:重型運載火箭,由三個可重復使用的“獵鷹 9 號”9 個發動機核心組成,行業專題研究報告 敬請參閱最后一頁特別聲明 23 掃碼獲取更多服務 其中 27 個“梅林”發動機在升空時總共產生超過 500 萬磅的推力,相當于大約 18架 747 飛機。是世界上運載能力最強的火箭之一,可以將近 64 噸(14.1 萬磅)的重量送入軌道。截至目前已執行 11 次發射。星艦:可重復使用星際飛船,旨在將宇航員和貨物運送到地球軌道、月球、火星等深空。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
102、強大的運載火箭,能夠攜帶 150 公噸的完全可重復使用的和250 公噸的消耗品。龍飛船:為 NASA 的商業軌道運輸服務(COTS)和商業補給服務(CRS)項目研發的可重復使用飛船,能夠攜帶多達 7 名乘客往返地球軌道和更遠的地方。執行低成本、業務化的低地球軌道載人航天飛行任務,預計還將執行登月任務。截至目前,龍飛船已完成 49 次發射。圖表圖表1717:SpaceXSpaceX 發射業務主要相關產品:獵鷹、星艦、龍飛船發射業務主要相關產品:獵鷹、星艦、龍飛船 來源:SpaceX 官網,國金證券研究所 星鏈計劃:衛星互聯網項目,是世界上第一個和最大的衛星星座,計劃衛星數量達到 4.2萬顆,旨在
103、通過部署大量小型衛星來提供全球互聯網覆蓋,并為手機提供流媒體、在線游戲、視頻通話等服務。相對于現有距地約 3.5 萬公里的地球靜止軌道衛星,星鏈衛星處于距地約 550 公里的低軌道,將通信延遲從 600ms 降低到約 25ms。截至目前,星鏈已發射超過 7000 顆 Starlink 衛星。商業運載項目:包括商業載人與載貨項目。SpaceX 提供了低成本的載貨服務,對低軌衛星的貨載收費標準最低達到 30 萬美元/50kg;同時,其計劃了長期的商業載人發展計劃,包括空間站、地球軌道,直至月球與火星。目前,SpaceX 已實現到達空間站與地球軌道的商業載人航天活動。行業專題研究報告 敬請參閱最后一
104、頁特別聲明 24 掃碼獲取更多服務 圖表圖表1818:StarlinkStarlink 星鏈計劃示意圖星鏈計劃示意圖 圖表圖表1919:SpaceXSpaceX 商業運載項目示意圖商業運載項目示意圖 來源:starlink 官網,國金證券研究所 來源:SpaceX 官網,國金證券研究所 低軌布局全球互聯網。星鏈是唯一覆蓋整個地球的高帶寬互聯網系統,通過低軌布置大量衛星,星鏈提供高速互聯網接入服務。截至目前,星鏈衛星總發射顆數達到了 7589 顆。直連手機的星鏈衛星總發射數目達到了 375 顆,占全球在軌活躍衛星數量超過一半。目前,軌道上共有 363 顆直連手機的星鏈衛星,直連手機的星鏈衛星小星
105、座即將完成發射。星鏈項目已在 118 個國家和地區落地,全球用戶總數超過 400 萬。圖表圖表2020:StarlinkStarlink 星鏈重要事件星鏈重要事件 來源:popular timelines,X,BigTechWire,statista,上海蔚星,國金證券研究所 星鏈或已經成為 SpaceX 最大收入來源。SpaceX 未公開披露具體的財務情況。而根據Payload Research 測算,2023 年全年,SpaceX 收入為 87.21 億美元,其中發射收入占35.09 億美元,星鏈收入占 41.78 億美元,其他收入占 10.34 億美元,星鏈收入首次超過發射收入,成為收入
106、占比最大的業務。圖表圖表2121:SpaceXSpaceX 營業收入以及同比變化(估計)營業收入以及同比變化(估計)圖表圖表2222:SpaceX 2023SpaceX 2023 年收入結構(估計)年收入結構(估計)來源:Sacra,Payload Research,國金證券研究所 來源:Payload Research,國金證券研究所-40%-20%0%20%40%60%80%100%120%020406080100120140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2024E營收(億美元)yoy火箭發射星鏈其他行業專題研究報告 敬請參閱最后一頁特別聲
107、明 25 掃碼獲取更多服務 從盈利的層面看,SpaceX 各項業務發展態勢良好。華爾街日報在 2023 年 8 月 17 日報道,SpaceX 在 2023 年第一季度實現了 5500 萬美元的利潤,收入為 15 億美元,表明公司在加強其星鏈互聯網衛星服務并競相讓其火箭將有效載荷送入太空的過程中,逐步實現盈利。馬斯克于 2023 年 11 月 2 日在 X 上宣布:“非常激動地宣布,SpaceX、Starlink 已經實現了收支平衡的現金流!這是一支優秀團隊的杰出工作。Starlink 現在也是所有活躍衛星中體量最大的,并且到明年也是”。隨著整體收入體量的持續擴大,SpaceX 已經逐步走向盈
108、利的道路。圖表圖表2323:華爾街日報稱華爾街日報稱 23Q1 SpaceX23Q1 SpaceX 實現實現 5500w5500w 美金盈利美金盈利 圖表圖表2424:馬斯克在馬斯克在 X X 表示表示 20232023 年公司業務現金流轉正年公司業務現金流轉正 來源:CNBC,國金證券研究所 來源:X,國金證券研究所 3.1.33.1.3 海外其他發射計劃梳理:歐美參與企業眾多,整體規模仍較小海外其他發射計劃梳理:歐美參與企業眾多,整體規模仍較小 海外主要衛星互聯網參與國家/地區有美國、英國、俄羅斯、加拿大與歐盟。美國除Starlink 外還有亞馬遜推出的 Kuiper,提供與 Starli
109、nk 類似的服務,但目前仍在開發階段,尚未大規模發射衛星;OneWeb 是總部位于英國的衛星互聯網項目,專注于提供高速、低延遲的互聯網服務,相對 Starlink,OneWeb 更側重商業客戶及物聯網業務;俄羅斯的Sfera 目標提供全球互聯網及物聯網服務,目前尚處于早期發展階段;加拿大的LightSpeed 及歐盟 IRIS2的規模較小,專注于特定領域市場。圖表圖表2525:海外主要發射計劃海外主要發射計劃 國家國家/地區地區 企業企業 星座星座 衛星數量規劃衛星數量規劃 發射進度發射進度 英國 OneWeb OneWeb 6372 顆 初始星座由 648 顆近地軌道衛星組成。當前已發射 6
110、54 顆。于 2024 年 10 月完成第一代組網 美國 亞馬遜 Kuiper Kuiper 3232 顆 目前已完成2 顆原型星發射,計劃2025 年中期開始由 SpaceX獵鷹 9 號發射正式衛星,2029 年前完成組網 俄羅斯 俄羅斯航天集團 Sfera 162 顆 計劃在 2024 年發射 4 顆試驗原型星,2025-2026 年實現核心星座的運行 加拿大 Telesat Telesat Lightspeed 188 顆 計劃于 2026 至 2027 年進行發射 歐盟 空客防務與航天公司等 IRIS 290 顆 計劃于 2025 至 2027 年進行發射 來源:spacenews,C
111、NN,Amazon,Telesat,上海蔚星,fujisu,gunters space page,EU Space,國金證券研究所 3.3.2 2 中國商業航天現狀:航天事業篳路藍縷,邁向多元化時代中國商業航天現狀:航天事業篳路藍縷,邁向多元化時代 3.23.2.1.1 回顧中國航天:砥礪前行方得始終,中國航天事業的崛起之路回顧中國航天:砥礪前行方得始終,中國航天事業的崛起之路 在 1956 年 2 月,錢學森向中央提出了“建立中國國防航空工業的意見”;同年 10 月,錢學森受命組建了中國第一個火箭、導彈研究機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1964 年 7 月中國第一枚內載小白鼠的生物火箭在安徽廣德發射
112、成功,中國邁出探索宇宙的第一步。1970年 4 月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進入太空,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能獨立研制、行業專題研究報告 敬請參閱最后一頁特別聲明 26 掃碼獲取更多服務 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的國家。1975 年 11 月中國發射了第一顆返回式衛星,這是中國航天史上的第二個里程碑。2003 年 10 月,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發射升空,將航天員楊利偉成功送入太空,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擁有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2016 年 8 月,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在酒泉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升空,標志著我國空間科學研究又邁出重要一步。2020 年中國航天開啟空間站時代,長征五號 B 執行載人
113、航天空間站工程中發射空間站核心艙任務。2024 年,我國在東風著陸場成功回收首顆可重復使用返回式技術試驗衛星實踐十九號衛星,搭載的植物及微生物育種載荷、自主可控和新技術驗證試驗載荷、空間科學實驗載荷、社會公益和文化創意載荷等回收類載荷已全部順利回收;由廣州中科宇航探索技術有限公司研制的力箭一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將 15 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實現了中國民營火箭首次國際化發射。圖表圖表2626:中國航天發射歷史中國航天發射歷史 來源:中國科技新聞網,央視網,國金證券研究所 商業航天蓬勃發展,我國首個商業航天發射場于 2022 年投入建設。2022 年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投入建設。發射成本低和履約周期短
114、是商業發射的兩大特點。海南擁有地理位置優勢和自貿港的政策優勢,有望成為中國乃至全球進行航空航天應用合作的重要基地。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在項目規劃和建設過程中,與多家商業航天企業反復進行調研和對接,為發射做好前期的準備工作。2024 年 11 月 30 日,我國首個商業航天發射場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首次發射取得圓滿成功。新型運載火箭長征十二號成功將衛星互聯網技術試驗衛星、技術試驗衛星 03 星送入預定軌道。長征十二號運載火箭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八院抓總研制,火箭全長約62 米,采用二級構型設計,是我國首型 4 米級運載火箭,也是目前我國運載能力最大的單芯級運載火箭,近地軌道運載能力不少于 12
115、 噸、700 公里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不少于 6 噸。行業專題研究報告 敬請參閱最后一頁特別聲明 27 掃碼獲取更多服務 圖表圖表2727: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二號工位開建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二號工位開建 圖表圖表2828:我國首個商業航天發射場發射成功我國首個商業航天發射場發射成功 來源:海南省科技廳,國金證券研究所 來源:央視,國金證券研究所 近年來,中國的航天發射活動十分活躍,2019 年至 2024 年 10 月,中國共實施了 310 次發射任務,其中包括嫦娥攬月、北斗指路、祝融探火等重大工程。這些發射任務的成功實施,不僅展示了中國在航天技術方面的進步,也為中國航天事業的未來發展奠定了堅實
116、的基礎。其中,2019 年至 2024 年 10 月,中國每年的發射次數分別為 34 次、39 次、55 次、64 次、67 次以及 51 次,呈現出逐年增長的趨勢。在 310 次發射中,失敗次數僅為 16,成功率高達 94.8%。在發射數量方面,美國 Space X 公司“星鏈”計劃進展迅速已經拉開與中國的差距,俄羅斯方面因引擎技術問題、航天預算減少等問題而掉隊。國家政策支持主要體現在對商業航天新增長引擎的打造、科技創新的促進、對外貿易創新發展的推動等方面。2020 年 4 月,國家發改委首次明確“新基建”范圍,提及在信息基礎建設中以衛星互聯網為代表的通信網絡基礎設施之一。2021 年 4
117、月,國務院批準成立中國衛星網絡集團有限公司推進國家戰略實施、推動衛星互聯網產業發展、打造衛星互聯網和北斗系統融合發展的創新高地。2024 年兩會期間,商業航天作為新增長引擎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圖表圖表2929:中美俄三國發射數量對比中美俄三國發射數量對比 圖表圖表3030:20242024 年兩會,商業航天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年兩會,商業航天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來源:SpaceLive,國金證券研究所 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新華社,國金證券研究所 3.23.2.2.2 星際競賽:中國三大萬顆衛星星座星際競賽:中國三大萬顆衛星星座 GWGW 星網星網/千帆千帆 G60/G60/鴻鵠星
118、座鴻鵠星座 中國的“星鏈”計劃已經啟動,預計將推動數千億產值的產業發展。國內低軌衛星互聯網星座的代表主要包括 GW 星座、G60 星座以及鴻鵠-3 星座,這些星座的規劃衛星總數超過3 萬顆,它們將成為國內低軌衛星互聯網網絡構建的主要力量。020406080100120140中國美國俄羅斯行業專題研究報告 敬請參閱最后一頁特別聲明 28 掃碼獲取更多服務 圖表圖表3131:中國三大星座特點梳理中國三大星座特點梳理 來源:科普中國、網易、上海經信委、東方中科公司官網、企查查、中國發展網,國金證券研究所 1)“GW 星座”:中國星網牽頭的國家隊重磅玩家 GW 星座是中國衛星網絡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
119、國星網”)規劃的低軌寬帶衛星通信星座,是中國在衛星互聯網領域的重要布局之一。2020 年 9 月,中國以“GW”為代號正式向 ITU提交了 2 個低軌互聯網星座的軌道和頻率申請資料,2 個星座總計 12992 顆衛星。2021年 4 月中國衛星網絡集團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圖表圖表3232:國資委關于組建中國衛星網絡集團公告國資委關于組建中國衛星網絡集團公告 圖表圖表3333:位于雄安新區的中國星網總部位于雄安新區的中國星網總部 來源:國務院國資委,國金證券研究所 來源:澎湃網,國金證券研究所 GW 星座旨在整合鴻雁星座、虹云星座等原有國有低軌衛星建設計劃。該計劃預定在 2029年前發射約 130
120、0 顆衛星,并計劃在 2035 年完成大約 1.3 萬顆衛星的部署目標。GW 星座由 GW-A59 和 GW-2 兩個子星座構成,GW-A59 子星座的衛星分布在 500km 以下的極低軌道,GW-2 子星座的衛星分布在 1145km 的近地軌道。兩組衛星的軌道傾角分布在 30 度 85 度之間。各自運行于不同的空間區域,旨在通過組網實現全球覆蓋,確保任何地區都能接入高速互聯網通信服務。2)千帆星座(G60 星座):打造覆蓋全球的低軌互聯網星座 千帆星座,也被稱為 G60 星座,是中國積極推進的低軌衛星互聯網星座建設規劃之一。該行業專題研究報告 敬請參閱最后一頁特別聲明 29 掃碼獲取更多服務
121、 項目由上海松江區牽頭,聯合多家資本共同打造,項目的實施主體是上海垣信衛星,該計劃于 2023 年啟動,包括三代衛星系統,采用全頻段、多層多軌道星座設計。一期計劃完成發射 1296 顆衛星,未來將打造 1.4 萬多顆低軌寬頻多媒體衛星的組網。2024 年 8 月 6 日,千帆極軌 01 組共 18 顆衛星成功發射,標志著千帆星座建設的正式啟動。按照規劃,2025 年將完成一期 648 顆衛星的部署,提供全球網絡覆蓋。到 2030 年底,計劃實現超過 1 萬顆低軌寬頻多媒體衛星的組網,進一步鞏固和拓展全球衛星互聯網服務的覆蓋范圍和能力。目前,該生產線已具備年產 300 顆以上衛星的能力,未來將可
122、支持“一箭 36 星”發射,滿足更大規模星座快速組網密集發射的需求。上海垣信衛星科技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陸犇表示:“現在規劃了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1296 顆星,它可以具備一個全球互聯的能力,可以完成全球的一個完整的覆蓋,可以提供全方位、多樣化的商業服務。再往后,我們會把衛星建設的高度從現在第一階段的 1000多公里降到 300、500 公里,那么離地球表面更近,具備了提供手機直連、寬窄帶物聯網更高級的應用,我們在不同的軌道高度會發展更豐富的一些低軌衛星互聯網的業務?!眻D表圖表3434:“千帆星座”部署情況“千帆星座”部署情況 圖表圖表3535:“千帆星座”正式啟動發射“千帆星座”正式啟動發射
123、 來源:科普中國,國金證券研究所 來源:央視網,國金證券研究所 3)鴻鵠星座:藍箭航天旗下的鴻擎科技主導的民營代表 鴻鵠星座由藍箭航天旗下的鴻擎科技主導,計劃在 160 個軌道平面上總共發射 10000 顆衛星。2024 年 5 月 24 日,鴻擎科技向國際電信聯盟提交了頻軌申請,標志著鴻鵠星座建設的正式啟動。藍箭航天正在研發的朱雀三號火箭是一款可重復使用的液氧甲烷運載火箭,該火箭將具備一次性任務低軌運載能力達 21.3 噸,航區回收任務運載能力達 18.3 噸的能力?;鸺A計將于 2025 年具備首飛能力,屆時將為構建鴻鵠星座提供高效運載服務。圖表圖表3636:上海藍箭鴻擎科技有限公司向國際
124、電信聯盟(上海藍箭鴻擎科技有限公司向國際電信聯盟(ITUITU)提交預發信息()提交預發信息(APIAPI)來源:國際電信聯盟(ITU),國金證券研究所 行業專題研究報告 敬請參閱最后一頁特別聲明 30 掃碼獲取更多服務 圖表圖表3737:中國三大星座對比中國三大星座對比 星座名稱星座名稱 用途用途 發射進度發射進度 千帆星座 提供低延時、高速率及高可靠性的衛星寬帶互聯網服務 2024 年預計發射 108 顆衛星;2025 年底完成 648 顆發射,提供區域網絡覆蓋;2027 年底完成 1296 顆的一期建設,提供全球網絡覆蓋;到 2030 年底,實現超1.5 萬顆低軌衛星的互聯網組網 GW
125、星座 實現衛星網絡的全面布局,提供全球覆蓋的高速互聯網通信服務 2029 年前發射約 1300 顆衛星,計劃在 2035 年完成大約 1.3 萬顆衛星的部署目標 鴻鵠星座 衛星互聯網領域 將在 160 個軌道平面上總共發射 10000 顆衛星 來源:新華網,深圳晚報,國金證券研究所 3.23.2.3 3 變革浪潮:中國航天市場目前由院所主導,大量民營玩家入場變革浪潮:中國航天市場目前由院所主導,大量民營玩家入場 商業航天大量參與方進場,國有民營百花齊放。據未來宇航最新數據統計,國內已注冊并有效經營的商業航天主體企業數量達到 549 家。按照不同的產業領域劃分,衛星制造和地面終端及設施制造企業均
126、為 142 家,衛星服務企業為 209 家,衛星發射企業數量較少為56 家。在整個商業航天產業鏈中,上游和下游企業數量多于中游企業。商業航天產業鏈下游衛星服務領域企業數量最多,占商業航天主體企業總數約 38%;產業鏈上游的衛星制造和衛星發射在商業航天主體企業總數中的占比約為 36%;產業鏈中游地面終端及設施制造相關企業在商業航天主體企業中占比較少,約為 26%。圖表圖表3838:商業航天產業鏈各環節企業數量商業航天產業鏈各環節企業數量 圖表圖表3939:商業航天產業鏈各環節企業數量占比商業航天產業鏈各環節企業數量占比 來源:未來宇航,國金證券研究所 來源:未來宇航,國金證券研究所 央企院所仍是
127、主導,民營企業快速成長。根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發布中國航天科技活動藍皮書(2023 年),中國航天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加快推動航天強國建設,2023 年實施 67 次發射任務,位列世界第二,研制發射 221 個航天器,發射次數及航天器數量刷新中國最高紀錄。其中長征系列運載火箭 47 次發射全部成功,成功率 100%,累計發射突破 500 次,其他商業火箭發射 20 次??梢?,目前發射端的中堅力量仍是央企院所單位主導,但民營企業已經在快速成長。圖表圖表4040:中國商業國家隊主要參與者中國商業國家隊主要參與者 研究院名稱研究院名稱 成立時間成立時間 主要成就與貢獻主要
128、成就與貢獻 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 1957 年 研制了 10 余種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形成長征火箭系列型譜。成功實施了載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北斗工程等重大工程的運載火箭發射任務。050100150200250衛星制造衛星發射地面終端及設施制造衛星服務26%10%26%38%衛星制造衛星發射地面終端及設施制造衛星服務行業專題研究報告 敬請參閱最后一頁特別聲明 31 掃碼獲取更多服務 研究院名稱研究院名稱 成立時間成立時間 主要成就與貢獻主要成就與貢獻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 1968 年 成功發射了 470 余顆航天器,實現 280 余顆航天器在軌運行。研制的航天器覆蓋載人航天、月球與深空探測、導
129、航定位、對地觀測、通信廣播、空間科學與技術試驗六大系列。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 1961 年 在運載火箭領域,抓總研制的運載火箭占中國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發射任務總量的三分之一強;在應用衛星領域,抓總研制了以風云系列氣象衛星為代表的應用衛星,部分衛星技術水平領跑或并跑世界一流,有力支撐了國家空間基礎設施建設;在空間科學領域,圓滿完成了以載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火星探測工程為代表的歷次任務,推動了從地月系到行星際的跨越。來源: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官網,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官網,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官網,國金證券研究所 中國商業衛星制造業正迅速崛起,企業特色鮮明,各家業務覆蓋遙感、通信和整星研發等。長光衛星
130、憑借吉林一號星座在全球遙感市場中領先,而格思航天、工大衛星和時空道宇等在星座組網和衛星制造方面展現出不俗潛力。銀河航天、微納星空等推動技術創新,共同推進中國商業航天的發展,提升國際競爭力。目前,中國商業航天民營衛星主要公司包括:長光衛星、格思航天、工大衛星、時空道宇、微納星空、銀河航天、天儀研究院、零重實驗室、國星宇航、九天微星等。圖表圖表4141:中國商業航天民營衛星中國商業航天民營衛星主要主要公司公司 公司名稱公司名稱 公司所在地公司所在地 總結總結 長光衛星 長春市 長光衛星創立于 2014 年 12 月,是我國第一個商業遙感衛星公司,其運營的吉林一號星座是目前全球最大的亞米級商業遙感衛
131、星星座。同時,長光衛星也是我國第一家集衛星研發制造、運營管理和遙感信息服務于一體的全產業鏈商業遙感衛星公司,其研制的高分 03D 星能夠在整星40kg 的基礎上做到全色 0.75m 分辨率。目前,長光衛星已具備年產 100 顆衛星的生產能力。格思航天 上海市 格思航天成立于 2022 年 01 月,由垣信衛星與中科新辰共同發起,專為解決千帆星座衛星批量生產問題創立。根據媒體消息,千帆星座將于 2024 年完成 108 顆衛星的發射,其中一半產能來自格思航天。未來,格思航天將會成為千帆星座的重要衛星供應商,而后者計劃在 2030 年前發射 1.5 萬顆低軌寬帶互聯網組網衛星。工大衛星 哈爾濱市
132、工大衛星成立于 2020 年 12 月,由哈工大衛星研究所核心團隊創立,繼承了哈工大微小衛星20 多年的積累與經驗。是國內少數具備通、導、遙衛星研制能力的商業航天企業。其研制的龍江三號,是中國首顆平板式低軌寬帶通信衛星,用于驗證大型低軌寬帶互聯網星座手機直連、星上再生處理、網絡功能切片以及星地融合通信等衛星通信技術。2023 年 9 月,工大衛星制造基地舉行奠基儀式。建成后具備年產 200 顆微小衛星的生產能力。時空道宇 杭州市 時空道宇創立于 2018 年 8 月,是一家從事衛星研發、星座組網運營、衛星應用的商業衛星公司,背靠吉利控股。創始人王洋畢業于哈工大、曾就職于中科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
133、,2014年創立歐科微,后被吉利全資收購。時空道宇是中國少數布局衛星研發、制造、運營、應用全產業鏈的商業衛星公司。其運營的吉利未來出行星座計劃發射衛星 168 顆,已發射衛星 20 顆,是全球首個通、導、遙一體星座。2021 年,吉利臺州衛星超級工廠建成,可實現年產衛星 500顆的產能。微納星空 北京市 微納星空由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吳樹范創立于 2017 年 8 月,主要從事遙感、通信衛星的整星研發業務。吳樹范畢業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是藍箭航天創始人,曾擔任上海微小衛星工程中心總工程師。微納星空共發射衛星 30 顆,其研發的泰景三號-01 星遙感衛星分辨率為 0.5m,客戶包括國星宇航等。20
134、23 年底,微納星空衛星工廠落地無錫。2024 年 6 月,微納星空獲得10 億元 C+輪融資,累計融資金額接近 20 億。銀河航天 北京市 銀河航天創立于 2018 年 4 月,主要從事遙感、通信衛星的整星研發業務。其研發的靈犀 03 星是我國首個柔性太陽翼衛星。銀河航天共發射衛星 9 顆,其中兩顆衛星是為四象愛數研制,其余為技術驗證衛星。其衛星工廠位于南通市,可實現年產平板通信衛星 50 顆。行業專題研究報告 敬請參閱最后一頁特別聲明 32 掃碼獲取更多服務 公司名稱公司名稱 公司所在地公司所在地 總結總結 天儀研究院 長沙市 天儀研究院創立于 2016 年 1 月,主要從事 SAR 合成
135、孔徑雷達衛星的整星研制業務,200kg 以下小型 SAR 衛星分辨率可達米級,具備圖像星上處理能力。天儀發射衛星數量為 31 顆,公司在長沙擁有 6000 平米的整星研究中心,可年產 50 顆立方星或 10 顆 500 公斤級平板折疊衛星。零重實驗室 北京市 零重實驗室創立于 2016 年 10 月,主營遙感衛星整星研制業務。目前發射衛星 13 顆,其中 12顆成功入軌,其中 6 顆的客戶為港航科金紫荊星座。2023 年 3 月 17 日,零重空間與港航科簽訂一箭 30 星研制發射協議,金額為 9 千萬元,研制發射期限為一年。但由于未知原因,該發射至今未執行。國星宇航 成都市 國星宇航創立于
136、2018 年 5 月,主營業務包括整星與組部件研制,AI 星座組網平臺以星上算力、通遙一體為特色,適合城市監測與通信應用。2024 年,國星宇航嘉興工廠實現首批兩顆衛星星時代 21/22 星下線,具備年產 500kg 以下衛星 20 顆的能力。九天微星 北京市 九天微星創立于 2015 年 6 月,主營業務為遙感、通信衛星的研制,在北京、上海、成都設立研發中心,唐山、宜賓為制造中心。共發射了 10 顆衛星,成為中國商業衛星企業的領跑者,融資金額超過 5 億。但 2022 年后,九天微星再也沒有發射過衛星。目前創始人謝濤已被列入失信人名單,限制高消費。來源:你好太空公眾號,國金證券研究所 中國民
137、營火箭公司同樣取得了很大進展。來自藍箭航天空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藍箭航天”)的朱雀二號,就曾兩度將載荷送入預定軌道。在時間進入 2024 年后,中國商業航天民營火箭公司繼續加快腳步。年初,藍箭航天推出了可回收火箭朱雀三號,并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完成了首次點火試驗。9 月 11 日,朱雀三號 VTVL-1 可重復使用垂直起降回收試驗箭,又進一步成功完成了十公里級垂直起降返回飛行試驗。目前,中國商業航天民營火箭主要公司包括:藍箭航天、天兵科技、東方空間、中科宇航、星際榮耀、星河動力、深藍航天、箭元科技、零壹空間、星途探索等。圖表圖表4242:中國商業航天民營火箭中國商業航天民營火箭主要主要公
138、司公司 公司名稱公司名稱 公司所在地公司所在地 公司介紹公司介紹 藍箭航天 北京市 藍箭航天是國內最為低調的民營火箭公司,旗下的朱雀二號是全世界首個入軌的液氧甲烷火箭。今年 1 月,朱雀三號可回收火箭進行了 300 米 VTVL 飛行試驗,是國內民營航天最大規模的 VTVL 飛行試驗。今年 7 月,藍箭將進行 10 公里級 VTVL 試驗。天兵科技 北京市 天兵科技可能是中國民營火箭公司里最激進的企業,也是大型可回收火箭研發進度最快的企業之一,同時也是國內最“吸金”的民營火箭公司,融資金額超過 40 億。7 月,天龍三號的試車變試飛事件讓天兵科技備受打擊,但依然無法掩蓋其強大的研發實力。其自主
139、研發天火 12液氧煤油發動機,是國內推力最大的民營液體發動機。東方空間 山東省煙臺市 東方空間成立較晚,但僅用 4 年就造出了旗下首款、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固體火箭引力一號,強大的實力吸引了眾多投行青睞,目前融資金額超過 17 億。旗下大型可回收火箭引力二號采用自研的原力-85 液氧煤油發動機,推力可達 85t。首臺原力-85 于今年 2 月在無錫正式下線。中科宇航 北京市 中科宇航是中國第一個混合所有制商業發射公司,背靠中科院力學研究所,技術實力雄厚,力箭一號在 2023 年創造了一箭 26 星的中國一箭多星發射紀錄。首款可回收火箭力箭二號也在進行箭體研發階段的靜力、震動以及熱環境模擬等各項
140、試驗,所采用的發動機來自航天科技六院。星際榮耀 北京市 盡管雙曲線一號前不久發射又一次失利,但仍然開創了我國民營商業航天首次成功入軌的紀錄,雙曲線二號更是中國首個完成公里級 VTVL 飛行試驗的全尺寸一級火箭。目前,星際榮耀正在研發荷載能力更強的可回收火箭:雙曲線三號。該型號使用的百噸級可重復使用液氧甲烷發動機焦點二號,由星際榮耀自主研發,成功試車超過 10 次。星河動力 北京市 星河動力旗下的小固體火箭谷神星一號目前是中國商業發射市場中最活躍的產品,但大型液體可回收火箭智神星一號的研制進度卻并不樂觀。2021 年,星河動力公布了 VTVL 飛行試驗箭“火鳥一號”,但使用發動機未公布。行業專題
141、研究報告 敬請參閱最后一頁特別聲明 33 掃碼獲取更多服務 公司名稱公司名稱 公司所在地公司所在地 公司介紹公司介紹 深藍航天 江蘇省無錫市 2021、2022 年,深藍航天分別完成百米級、公里級 VTVL 飛行試驗,在業內引起不小的轟動,具備中大型液體火箭研發能力,但首款小型可回收火箭星云一號首飛前深藍還缺乏成熟的產品。箭元科技 北京市 箭元科技核心團隊具備液體火箭研發經驗,但公司成立較晚,暫時沒公布太多研發進展,元行者一號動力系統非自研。零壹空間 重慶市 零壹空間曾是中國第一個將運載火箭業務寫入營業執照的民企,但 OS-M1 的失利讓企業人才流失嚴重,產業轉型實屬迫不得已。星途探索 北京市
142、 星途探索星途一號火箭發布后銷聲匿跡,業務重心逐漸轉向防務、飛控產品等方向,入軌級火箭研發基本無望。來源:中關村軍民融合信息裝備促進會公眾號,國金證券研究所 3.3.3 3 中國商業航天展望:科技巨頭華為下場,終端放量拉動產業中國商業航天展望:科技巨頭華為下場,終端放量拉動產業 3.3.13.3.1 邁向新紀元:商業航天獲中央及地方政策支持,高速發展可期邁向新紀元:商業航天獲中央及地方政策支持,高速發展可期 衛星互聯網納入政府遠景規劃,政策支持戰略地位。2014 年,國務院印發關于創新重點領域投融資機制鼓勵社會資本的指導意見 首次鼓勵民間資本進入衛星研制、發射和運營商業遙感衛星;2015 年,
143、國家發改委發布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中長期發展規劃(20152025 年),表明“十四五”時期的目標是構建包括衛星遙感、通信廣播和導航定位在內的三大系統。2020 年 4 月,國家發改委將衛星互聯網納入“新基建”,作為通信網絡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2021 年,國家發布“十四五”規劃,提出建設天地一體、集成互聯、安全高效的信息基礎設施,將衛星互聯網納入國家新基建范疇,明確了衛星互聯網在國家戰略中的重要地位;同年,國家發改委指出信息基礎設施是指基于新一代信息技術演化生成的基礎設施,如 5G、物聯網、工業互聯網、衛星互聯網等,這標志著衛星互聯網首次作為重要的信息基礎設施被納入國家“新基建”政策支持
144、的重點方向。2024 年兩會期間,商業航天作為新增長引擎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圖表圖表4343:部分中央政府政策文件部分中央政府政策文件 年份年份 部門部門 文件文件 2014 國務院 關于創新重點領域投融資機制鼓勵社會資本的指導意見:首次鼓勵民間資本進入衛星研制、發射和運營商業遙感衛星 2015 發展與改革委 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中長期發展規劃(20152025 年):提出“十四五”時期的發展目標,包括構建衛星遙感、通信廣播和導航定位三大系統;以商業化模式為主,保障公益性發展需求,發展固定通信廣播衛星和移動通信廣播衛星;計劃逐步建成覆蓋全球主要地區、與地面通信網絡融合的衛星通信廣播系統 2
145、021 發展與改革委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 2035 年遠景目標綱要:要建設天地一體、集成互聯、安全高效的信息基礎設施 2022 工業與信息化部 關于大眾消費領域北斗推廣應用的若干意見:推動衛星互聯網與北斗系統的融合應用,提升衛星互聯網的服務質量和應用范圍 2023 工業與信息化部等 元宇宙產業創新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 年):打造一流基礎設施,建設 5G-A/6G、千兆光網/萬兆光網、FTTR、衛星互聯網等新型網絡,滿足元宇宙高速率、低時延、全域立體覆蓋的應用需求 2024 工業與信息化部 關于創新信息通信行業管理優化營商環境的意見(征求意見稿)
146、:統籌推進電信業務向民間資本開放,加大對民營企業參與衛星互聯網業務的支持力度 2024 工業與信息化部等 關于推動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強化新型基礎設施,深入推進 5G、算力基礎設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車聯網、千兆光網等建設,前瞻布局 6G、衛星互聯網、手機直連衛星等關鍵技術研究 行業專題研究報告 敬請參閱最后一頁特別聲明 34 掃碼獲取更多服務 來源:政府網,部委官網,國金證券研究所 全國多數省市均發布地方性政策文件,跟進衛星互聯網政策。上海市在上海市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行動方案(2020-2022 年)中明確提出推動衛星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并計劃完成通信網絡及基礎配套設施建設,初步
147、形成衛星互聯網信息服務能力;重慶市發布 重慶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以衛星互聯網為引領的空天信息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 提出創建衛星互聯網產業創新中心及時間節點;深圳市支持企業參與衛星互聯網設施建設,推進北斗衛星地基增強系統、全球高通量寬帶衛星通信系統和區域特色遙感星座建設,加快在衛星制造、衛星系統運營和衛星應用等環節布局。圖表圖表4444:部分地方政府政策文件部分地方政府政策文件 年份年份 地區地區 文件文件 2021 2023 北京 北京市支持衛星網絡產業發展的若干措施:加強政策支持,創新投融機制,發揮央企和頭部企業的引領示范作用,優化產業空間布局,促進產業集聚發展,推動衛星網絡產業成為北京經
148、濟增長的新高地 北京市促進未來產業創新發展實施方案:研制商業化中繼測控通信衛星、平板式衛星、軟件定義衛星和標準化衛星平臺,實現星地異構網絡互聯融合 2021 2023 2023 上海 上海市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行動方案(2020-2022 年):提出布局“天地一體”的衛星互聯網 上海市促進商業航天發展打造空間信息產業高地行動計劃(20232025 年):明確到 2025年的主要目標,推動空天地信息網絡一體化融合,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應用場景 上海市進一步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行動方案(20232026 年):布局“天地一體”的衛星互聯網,推動衛星互聯網與地面網絡的融合發展 2023 河北 加快
149、建設數字河北行動方案(2023-2027 年):加快衛星互聯網建設與應用。配合國家做好衛星互聯網系統地面設施建設,規劃建設低軌衛星互聯網地面信關站 2023 河南 河南省重大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提速行動方案(20232025 年):實施空天地一體設施建設工程。推進“河南系”高中低軌衛星融合星座建設,到 2025 年完成 38 顆衛星組網,建成國家北斗導航位置服務數據中心河南分中心 2021 2024 廣東 廣東省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三年實施方案(2020-2022 年):加快北斗衛星地基增強系統建設,逐步構建無縫覆蓋、安全可靠的衛星網絡設施 廣東省推動商業航天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8
150、年):打造以廣州、深圳為核心,珠海、陽江等地為支點,全省協同發展的商業航天產業空間布局。2023 重慶 重慶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以衛星互聯網為引領的空天信息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到2025 年,構建空天地一體化、通導遙深度融合的空天信息服務體系,創建國家級衛星互聯網產業創新中心 2021 福建 衛星應用助力數字福建創新發展總體方案:推動福建省創新發展以衛星應用為特色的數字經濟,推進“151”衛星應用創新示范工程建設 2021 寧夏 促進人工智能創新發展政策措施:支持和鼓勵建設量子網絡、未來網絡和衛星互聯網 2021 山西 山西省推進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應用產業發展若干措施:支持北斗大規模深化應用
151、,扶持北斗產業化發展,培育壯大市場主體 2021 浙江 浙江省航空航天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推動衛星應用企業、高校院所開展衛星通信、遙感等技術服務,滿足智慧海洋精準導航、穩定通訊和數據監測等服務要求 2023 江西 江西省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實施方案:推進物聯網、衛星互聯網、車聯網等基礎設施建設,布局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建設數據集和開源工具庫 2023 江蘇 江蘇省航空航天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 年):重點發展火箭發動機及主要結構部段、微小衛星、有效載荷和分系統研發制造。推動衛星數據與地理信息及互聯網數據的深度融合,重點發展高精度定位終端和服務運營商 2022 黑龍江 黑龍江省產業
152、振興行動計劃(20222026 年):支持工大衛星等龍頭企業參與國家衛星互行業專題研究報告 敬請參閱最后一頁特別聲明 35 掃碼獲取更多服務 年份年份 地區地區 文件文件 聯網系統建設,打造國內領先的智能化衛星制造基地 2022 深圳 深圳市推進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行動計劃(2022-2025 年):支持企業參與衛星互聯網設施建設,推進北斗衛星地基增強系統、全球高通量寬帶衛星通信系統和區域特色遙感星座建設 來源:各級政府網,國金證券研究所 3.33.3.2 2 華為:科技巨頭手機終端驅動產業,低軌衛星互聯網發展提速華為:科技巨頭手機終端驅動產業,低軌衛星互聯網發展提速 手機終端應用低軌衛星。手
153、機終端接入低軌道衛星互聯網并建立非地面網絡(NTN)是當前最主流的商業發展方向,NTN 可以為地面網絡建設成本高昂的地區提供價格合理且質量可靠的網絡連接和寬帶服務,通過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固話、電視等各種設備實現互聯,并大幅降低時間延遲。衛星通信技術的市場潛力巨大。隨著技術標準的完善和產業鏈的成熟,未來十年內,全球手機直連市場的累計規模有望達到 668 億美元。圖表圖表4545:手機直連非地面網絡示意圖手機直連非地面網絡示意圖 來源:華為官網,國金證券研究所 華為在國內最早實現手機終端衛星通信。2022 年 9 月,華為發布了具備單向衛星通信功能的Mate 50機型,通過在手機中集成北斗通信
154、所需的射頻和基帶硬件,可在荒漠無人區、地震救援等無地面網絡信號覆蓋環境下對外發送文字和位置信息;2023 年 9 月,華為發布 Mate60 系列機型,加入完整衛星服務,實現雙向衛星通信功能,Mate60 Pro 實現直連高軌天通與北斗雙衛星系統功能,Pura 70 系列手機在原有雙衛星通信的基礎上進一步升級,支持北斗衛星圖片消息發送。圖表圖表4646:華為衛星服務分類華為衛星服務分類 天通衛星通信天通衛星通信 北斗衛星通信北斗衛星通信 效果效果 無網絡情況下,在空曠無遮擋的場景撥打/接聽語音通話和接收/發送短信,短信支持自由編輯和發送位置信息。無網絡情況下,在空曠無遮擋的場景通過北斗衛星發送
155、和接收消息 通信衛星通信衛星 天通衛星 北斗衛星 功能功能 語音電話、可編輯的短信 圖片、自由編輯文本 支持機型支持機型 Mate 60 Pro、Pura 70 Pro+、Pura 70 UItra、Mate XT 支持單向北斗衛星消息:支持單向北斗衛星消息:Mate 50、Mate 50 Pro、Mate 50 RS、Mate Xs 2 支持雙向北斗衛星消息:支持雙向北斗衛星消息:Mate 60 系列、P60 系列、Pura 70 系列、nova 11-12 行業專題研究報告 敬請參閱最后一頁特別聲明 36 掃碼獲取更多服務 天通衛星通信天通衛星通信 北斗衛星通信北斗衛星通信 UItra、n
156、ova 12-13 Pro、nova13 支持發送圖片:支持發送圖片:Pura 70 系列、nova 13 系列 來源:華為官網,國金證券研究所 2024 年 11 月 26 日,華為宣布將在新一部 Mate X6 發布三網衛星版,加入低軌衛星互聯網通訊,成為全球首款支持三網衛星通信(北斗衛星小型/天通衛星通信/低軌衛星互聯網)的大眾智能手機。其中低軌衛星互聯網系統測試中,預計將于 2025 年下半年開啟眾測。圖表圖表4747:華為華為 Mate X6Mate X6 發布會,為全球首款支持三網衛星通信的大眾智能手機發布會,為全球首款支持三網衛星通信的大眾智能手機 來源:觀察者網,國金證券研究所
157、 3.3.4 4 商業航天產業鏈標的梳理商業航天產業鏈標的梳理 商業航天產業鏈情況相當廣泛,可分為:衛星總裝、火箭總裝、有效載荷(含射頻載荷、通信載荷、可見光相機載荷、時頻導航系統等)、衛星平臺(含電源系統、控制系統、結構系統、測控系統等)、地面設備(信關站、移動終端等)幾個重要環節。圖表圖表4848:商業航天產業鏈圖譜商業航天產業鏈圖譜 來源:wind,各公司公告,共青團中央,環球時報,國金證券研究所 行業專題研究報告 敬請參閱最后一頁特別聲明 37 掃碼獲取更多服務 圖表圖表4949:商業航天相關標的業務梳理商業航天相關標的業務梳理 產業鏈位置 公司簡稱 衛星互聯網相關業務 衛星總裝 中國
158、衛星 公司業務包括小衛星和微小衛星系列化公用平臺的研發;小衛星和微小衛星的總體專業設計;小衛星和微小衛星的總裝、測試和試驗;小衛星和微小衛星的在軌技術服務、技術培訓和技術咨詢等。有效載荷 可見光相機載荷 航天宏圖 航天宏圖依托其自研的“女媧星座”衛星,提供包括可見光在內的多光譜相機載荷服務,這些服務能夠覆蓋全球,進行高分辨率動態監測 射頻載荷 臻鐳科技 專注于終端射頻前端芯片、高密度封裝微波模組和微系統,是集設計開發、研制、生產和銷售為一體化的民營高新技術企業。鋮昌科技 公司作為國內微波毫米波射頻集成電路創新鏈的典型代表。是少數能夠提供完整、先進 T/R 芯片解決方案及宇航級芯片研發、測試及生
159、產的企業,近年來相繼承擔多項國家重點項目并通過嚴格質量認證。航天電子 公司航天技術應用產業不斷取得突破,寬帶射頻前端研制技術取得進展,為可編程射頻收發產品的研制奠定基礎;公司航天電子信息業務領域的慣性與導航、測控通信與網絡信息、微電子、機電組件與傳感系統、精導對抗與有效載荷等是公司傳統優勢專業,始終在相關行業領域內保持國內領先水平,并保持著較高的配套比例,市場份額基本呈現穩中有升態勢。亞光科技 公司為軍用射頻微波領域第一梯隊,未來一方面要鞏固微波集成電路領域市場地位,另一方面要加強對新技術的前瞻研究,加大重大專項研發實施力度 國光電氣 自成立以來,公司一直從事微波器件的研制生產,至今擁有超過
160、60 年的研制生產經驗。目前,公司已經發展成為國內專業從事真空及微波應用產品研發、生產和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通信載荷 信科移動 公司是從事移動通信國際標準制定、核心技術研發和產業化的央企控股高新技術企業,始終專注于移動通信技術的開發、應用、服務,面向 5G 新生態、6G 預研、面向數字化轉型,堅持自主創新驅動價值創造,持續掌握核心技術,打造移動通信領域的“創新高地”和“國之重器”。創意信息 公司以軟件定義世界、信息成就未來為愿景,致力成為國內領先的數字化轉型服務提供商。經過二十余年的持續發展,公司基于大數據與人工智能、數據庫和 5G/衛星互聯網三大核心技術能力,構建起從感知層、網絡層、平臺層到
161、應用層的全棧自主可控技術、產品和解決方案,廣泛服務于政府、能源、通信、金融、交通等多個行業的 700 多家客戶。天奧電子 公司主要從事時間頻率、北斗衛星應用產品的研發、設計、生產和銷售,擁有國家企業技術中心,擁有多項專利和核心技術,致力于成為世界一流的時間頻率創新型企業。衛星平臺 電源系統 中國衛星 由子公司天津恒電空間電源有限公司經營電源系統方面業務,范圍包括航天電源制造;航天電源技術開發。通過天津恒電,中國東方紅衛星股份有限公司在電源系統領域擁有專業的技術力量和生產能力,為航天器提供關鍵的電源系統解決方案和產品??刂葡到y 航天智裝 公司智能測試仿真系統和微系統與控制部組件業務板塊的產品主要
162、應用于航天、航空等領域。復旦微電 復旦微電是一家從事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的設計、開發、測試,并為客戶提供系統解決方案的專業公司。公司目前已建立健全安全與識別芯片、非揮發存儲器、智能電表芯片、FPGA 芯片和集成電路測試服務等產品線,產品廣泛應用于金融、社保、防偽溯源、網絡通訊、家電設備、汽車電子、工業控制、信號處理、數據中心、人工智能等眾多領域。行業專題研究報告 敬請參閱最后一頁特別聲明 38 掃碼獲取更多服務 產業鏈位置 公司簡稱 衛星互聯網相關業務 天銀機電 在雷達與航天電子板塊,子公司華清瑞達、訊析科技及天銀星際深耕雷達與電子戰技術、空間技術等專業領域,擁有自主可控的核心技術,多年的技術積累
163、和長期的工程實踐形成較強的技術壁壘。航宇微 公司是一家專業從事嵌入式 SoC/SiP 芯片/模塊、航空電子系統、宇航控制系統、人臉識別與智能圖像分析、微型飛行器、人工智能、衛星星座及衛星大數據服務平臺研制生產的高科技企業,科技是公司發展的源動力。結構系統 光威復材 依托公司全產業鏈的資源協同優勢,專注于航天航空復合材料產品的設計與研發,致力于打造成為國內航天火箭、導彈發動機殼體的研發和自動化批量生產基地。同時還具備針對于各領域各類型的結構性及功能性復合材料產品制造工藝及批量生產線建設研發能力。中簡科技 公司是我國航空航天用高端碳纖維核心供應商,通過自主設計的柔性化產線,持續的研發投入,不斷完善
164、產品譜系和產品工程化能力,更好的滿足用戶設計選型與批產需求。在國內率先走通高精尖裝備全流程、全周期嚴苛的“積木式”驗證流程,性能、質量、結果均超出預期,實現了我國航空關鍵主干材料從跟蹤仿制到自主創新的轉變,踐行了重大裝備關鍵材料自主保障的承諾。寶鈦股份 公司的產品中鈦材在航空航天主要應用于以下領域:主要用作宇宙飛船的船艙骨架,火箭發動機和人造衛星殼件,航天方面的液體燃料發動機燃燒艙、壓力容器、對接件、發動機吊臂 西部材料 公司是主要從事稀有金屬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的新材料行業的領軍企業,經過多年的研發積累和市場開拓,已發展成為規模較大、品種齊全的稀有金屬材料深加工研發生產基地。鉑力特 公司通
165、過自有金屬增材設備為客戶提供金屬 3D 打印定制化產品的設計、生產及相關技術服務,主要應用于航空航天、工業機械、能源動力、科研院所、醫療研究、汽車制造及電子工業等領域。數管系統 佳緣科技 在網絡信息安全領域,公司主要聚焦于編碼理論和人工智能研究、商業密碼產品與系統研制,航天、航空和地面安全終端設計開發等 熱控系統 長盈通 公司是專業從事光纖陀螺核心器件光纖環及其綜合解決方案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的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致力于開拓以軍用慣性導航領域為主的光纖環及其主要材料特種光纖的高新技術產業化應用。地面設備 信關站 震有科技 震有科技的產品戰略是 5G、F5G 和衛星互聯網。公司在境內
166、外市場以及衛星互聯網領域充分發揮不同產品線的發展戰略,突出自身的差異化競爭優勢,緊隨通信行業迅猛發展的步伐。航天環宇 公司主營業務專注于航空航天領域的宇航產品、航空航天工藝裝備、航空產品和衛星通信及測控測試設備的研發和制造,主要為航空航天領域科研院所和總體單位的科研生產任務提供技術方案解決和產品制造的配套服務。雷科防務 公司為某衛星星座提供 SAR 載荷關鍵處理設備、光學載荷關鍵處理設備;為環境減災二號 F 星提供關鍵星載處理設備,該衛星是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中長期發展規劃(2015-2025 年)支持立項,由生態環境部與應急管理部聯合牽頭組織研制的業務衛星。盟升電子 公司自成立以來,持續專注
167、于衛星應用技術領域相關產品的研發及制造,是一家衛星導航和衛星通信終端設備研發、制造、銷售和技術服務的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主要產品包括衛星導航、衛星通信、電子對抗等系列產品。移動終端 國博電子 國博電子主要從事有源相控陣 T/R 組件和射頻集成電路相關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是目前國內能夠批量提供有源相控陣 T/R 組件及系列化射頻集成電路產品的領先企業,核心技術達到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公司主要客戶為各科研院所和整機單行業專題研究報告 敬請參閱最后一頁特別聲明 39 掃碼獲取更多服務 產業鏈位置 公司簡稱 衛星互聯網相關業務 位、移動通信設備制造商等。航天環宇 公司主營業務專注于航
168、空航天領域的宇航產品、航空航天工藝裝備、航空產品和衛星通信及測控測試設備的研發和制造,主要為航空航天領域科研院所和總體單位的科研生產任務提供技術方案解決和產品制造的配套服務。海格通信 公司充分發揮通信產品手段齊全、寬帶窄帶融合、公網專網融合的優勢,積極開展融合通信系統產品布局與開發,是廣東省應急管理通信系統及終端的主流供應商。華力創通 公司是國內少數同時掌握“衛星通信+衛星導航”關鍵核心技術的企業之一,全國產化的自主產品和體系化解決方案在應急管理、地災監測、交通運輸、民用航空、國防裝備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終端方面產品主要是為適應不同應用場景而研制的各類手持、車載、機載、船載、彈載等導航通信終端
169、。唯捷創芯 唯捷創芯是專注于射頻前端芯片研發、設計、銷售的集成電路設計企業,致力于為客戶提供完整的射頻前端解決方案。目前主要產品涵蓋射頻功率放大器模組、接收端模組,廣泛應用于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無線路由器、智能穿戴設備等具備無線通信功能的各類終端產品。測試 霍萊沃 公司 2023 年在衛星領域的市場開拓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一方面,面向衛星領域的測量系統訂單同比快速增長;另一方面,公司成功開拓了多個衛星領域新客戶,客戶覆蓋廣度和深度均得到了進一步提升。公司近年來在衛星領域的布局,不僅為該板塊的未來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也為公司其他產品線進入衛星市場提供了良好的機遇和條件。通過內部資源共享、市場渠道
170、拓展、品牌影響力提升以及技術創新驅動等方式,公司有望在衛星市場中迎來更加全面的市場機遇和業務增長空間。來源:公司官網,公司年報,國金證券研究所 行業專題研究報告 敬請參閱最后一頁特別聲明 40 掃碼獲取更多服務 四、光伏與儲能:或在“維持行業規?!焙汀肮膭畋就林圃臁遍g平衡四、光伏與儲能:或在“維持行業規?!焙汀肮膭畋就林圃臁遍g平衡 4.14.1 特斯拉:受益于北美儲能需求持續釋放,儲能業務收入占比大幅提升特斯拉:受益于北美儲能需求持續釋放,儲能業務收入占比大幅提升 特斯拉儲能產品主要分為戶用及公用事業(大儲)兩條產品線,均采用大單品的形式進行銷售。1)戶用產品 Powerwall 于 2015
171、 年推出,并在之后根據下游用戶端需求持續迭代,2016 年推出 2 代 Powerwall,主要升級了儲能容量以及將逆變器進行集成以減少安裝復雜程度,2024 年特斯拉推出 Powerwall 3 代,主要的升級點在于提高了系統的功率輸出以保證更多的負載輸出,提升用戶體驗。2)大儲產品 Megapack 為早期 Powerpack 產品迭代而來,后期主要的變化在于 2022 年改用磷酸鐵鋰電芯,并加大容量。圖表圖表5050:特斯拉儲能產品特斯拉儲能產品 PowerwallPowerwall 及及 MegapackMegapack 發展歷史發展歷史 來源:green ridge solar、te
172、smanian、特斯拉官網、energy storage news,國金證券研究所 受益于美國光儲需求持續釋放,特斯拉儲能系統出貨量持續高增,根據特斯拉業績演示材料,2024 年前三季度公司儲能系統出貨量為 20.4GWh,同比高增 77%,儲能及發電業務收入為 70.25 億美元,同比增長 53%。圖表圖表5151:24Q124Q1-3 3 特斯拉儲能及發電業務收入同比特斯拉儲能及發電業務收入同比+53%+53%圖表圖表5252:24Q124Q1-3 3 特斯拉儲能系統出貨量同比高增特斯拉儲能系統出貨量同比高增+77%+77%來源:特斯拉業績演示材料,國金證券研究所;注:含部分發電收入 來源
173、:特斯拉業績演示材料,國金證券研究所 行業專題研究報告 敬請參閱最后一頁特別聲明 41 掃碼獲取更多服務 圖表圖表5353:20242024 年特斯拉收入結構中儲能及發電收入占比年特斯拉收入結構中儲能及發電收入占比大幅提升(百萬美元大幅提升(百萬美元%)圖表圖表5454:20242024 年特斯拉儲能及發電業務毛利潤占比大幅年特斯拉儲能及發電業務毛利潤占比大幅提升(百萬美元提升(百萬美元%)來源:ifind,國金證券研究所 來源:ifind,國金證券研究所 北美市場是特斯拉大儲產品的主要銷售區域,據伍德麥肯茲,2023 年特斯拉在北美大儲市場出貨量排名第一。此外,根據第三方項目網站統計,目前全
174、球在建及規劃中的Megapack 項目中,美國市場項目占比約 42%。圖表圖表5555:2323 年特斯拉北美儲能市場市占率第一(年特斯拉北美儲能市場市占率第一(MWh%MWh%)圖表圖表5656:美國是特斯拉美國是特斯拉 MegapackMegapack 銷售的主要市場銷售的主要市場 來源:伍德麥肯茲,國金證券研究所;注:統計口徑為表前大儲及工商業 來源:lorenz-g.github.io,國金證券研究所;單位:MW%北美儲能項目主要裝機類型為光伏配儲及獨立儲能,項目需求與光伏裝機強相關。北美儲能項目主要裝機類型為光伏配儲及獨立儲能,項目需求與光伏裝機強相關。根據伯克利實驗室統計,2023
175、 年 58%的美國新增儲能容量來自與光伏裝機直接關聯的光伏配儲項目,40%的新增容量來自與光伏裝機間接關聯的獨立儲能項目。此外,從現有等待并網排隊的 1030GW 儲能項目來看,其中約 53%的項目是光伏配儲項目。圖表圖表5757:2323 年美國年美國 58%58%的新增裝機為光伏配儲(的新增裝機為光伏配儲(MWhMWh)圖表圖表5858:美國美國 53%53%的排隊并網儲能項目是光伏配儲項目的排隊并網儲能項目是光伏配儲項目 來源:Berkeley Lab,國金證券研究所 來源:Berkeley Lab,國金證券研究所;單位:GW%行業專題研究報告 敬請參閱最后一頁特別聲明 42 掃碼獲取更
176、多服務 4.4.2 2 美國能源政策復盤:能源及貿易政策變動不改光伏裝機增長趨勢美國能源政策復盤:能源及貿易政策變動不改光伏裝機增長趨勢 美國光伏安裝施工就業人數龐大(近 17 萬人),任何導致潛在威脅新能源行業規模的激進政策變化(如取消或大幅削減 ITC 補貼、IRA 補貼)都將面臨巨大阻力。根據州際可再生能源委員會(IREC)發布的 2022 年全國太陽能就業普查報告,截至 2022年底,美國共有 26 萬太陽能行業工人,其中約 65%來自安裝和項目開發公司,13%來自制造業,12%來自批發貿易和分銷商,其他主要從事運營和維護工作。此外,美國能源部發布的 2022 年能源行業就業報告顯示,
177、光伏是發電部門中提供就業崗位最多的技術種類,高達 34.6 萬個,甚至比天然氣、煤電、核電的工作崗位總和還多,其中一半以上是與光伏電站安裝施工相關的崗位,其崗位需求與新增裝機規模密切相關,而傳統發電技術的就業主要集中在負責運營和維護的公用事業類公司,新增裝機對就業的邊際貢獻較小。由此可見,若從增加就業崗位的角度出發,無論是光伏短期需求讓位于本土制造,亦或是清潔能源讓位于傳統能源,對就業的損失都遠大于收益,犧牲裝機需求的政策或將面臨來自美國國內的巨大壓力。圖表圖表5959:2 2022022 年美國光伏供應鏈采購比例年美國光伏供應鏈采購比例 圖表圖表6060:2 2022022 年美國光伏產業鏈
178、中各環節崗位占比年美國光伏產業鏈中各環節崗位占比 來源:IREC National Solar Jobs Census 2022,國金證券研究所 來源:IREC National Solar Jobs Census 2022,國金證券研究所(僅統計將50%以上工作時間用于光伏相關工作的人)圖表圖表6161:2 2022022 年美國電力生產中光伏產生的就業崗位最多,年美國電力生產中光伏產生的就業崗位最多,5 50%0%以上集中在安裝施工環節以上集中在安裝施工環節 來源:USEER,國金證券研究所 IRA 法案顯著帶動就業及投資,且清潔能源投資排名前 20 的選區大部分為共和黨選區,共和黨內部對
179、廢除 IRA 法案仍有分歧,預計廢除 IRA 概率較低?,F階段通脹削減法案(IRA 法案)的推行是兩黨在新能源政策上的核心分歧,2023 年共和黨先后在眾議院推動限制、儲蓄、增長法案(Limit,Save,Grow Act)與美國建造行業專題研究報告 敬請參閱最后一頁特別聲明 43 掃碼獲取更多服務 法案(Build it in America Act),這兩項法案的目的皆為刪減乃至廢除 IRA 法案中對于再生能源的資金投入,并將預算轉向發展傳統能源。美國財政部公布的美國國稅局數據和經濟政策辦公室的最新分析顯示,2023 年有超過 340萬美國家庭從 IRA 法案的 84 億美元稅收抵免中受益
180、。近期美國無黨派商業組織 E2 發布的一份新報告顯示,IRA 法案實施的第二年宣布了至少 118 個新的清潔能源項目,預計將產生超過 400 億美元的新投資、創造至少 3.46 萬個就業機會,若這些項目完成,IRA 簽署以來宣布的 334 個項目將創造近 11 萬個新工作崗位、為 40 個州帶來至少 1260 億美元的直接私人投資。值得注意的是,E2 的報告顯示,60%與 IRA 法案相關的清潔能源項目以及 85%的私營部門投資總額流向了共和黨國會選區,在清潔能源投資排名前 20 位的國會選區中,有 19 個由共和黨人控制。8 月 6 日,18 名共和黨國會議員在致眾議院議長邁克 約翰遜(Mi
181、ke Johnson)的一封信中敦促其不要廢除 IRA。目前共和黨內部對廢除 IRA 法案仍有分歧,預計廢除 IRA概率較低。圖表圖表6262:IRAIRA 簽署后宣布的清潔能源項目主要分布在共和黨選區簽署后宣布的清潔能源項目主要分布在共和黨選區 來源:Renewable Energy World,國金證券研究所 歷史上美國各屆政府上臺后都會發布新的能源政策,但復盤美國能源政策及相關能源發展情況,我們發現各屆政府能源政策的實際效果并不總是盡如人意,能源及貿易政策變動我們發現各屆政府能源政策的實際效果并不總是盡如人意,能源及貿易政策變動不改光伏裝機增長趨勢。不改光伏裝機增長趨勢。美國民主黨及共和
182、黨在能源政策上的立場具有顯著差異,共和黨傾向于支持傳統能源,而民主黨更重視清潔能源及氣候變化。復盤看,民主黨執政時期美國在新能源領域的投資和研發支出通常較高(如奧巴馬、拜登時期),而共和黨執政時期則相對保守(如特朗普時期)。奧巴馬(民主黨):對可再生能源支持力度大,2008-2016年光伏新增裝機CAGR高達62.7%,在此期間新能源發展邁入新階段。2015 年 8 月 3 日正式發布清潔電力計劃以應對全球氣候變暖。特朗普(共和黨):競選期間以支持煤炭、天然氣等傳統化石燃料、打擊可再生能源發展為其能源政策綱領,2017 年上任后退出巴黎協定、廢除清潔電力計劃,出臺一系列支持傳統化石能源的政策,
183、但從實際效果來看,光伏新增裝機僅在 2017-2018 年受 2016年高基數和關稅政策影響出現短暫下滑,2019-2020 年又重新恢復高增長,2017-2020 年期間光伏新增裝機 CAGR 仍有 7.1%。拜登(民主黨):修正特朗普時期激進的能源政策,重返巴黎協定,2022 年 8 月正式發布通脹削減法案(IRA)大力支持可再生能源發展,同時通過補貼和貿易壁壘鼓勵本土制造發展。雖然拜登時期能源政策重新向可再生能源傾斜,但受到 UFLPA(維吾爾強迫勞動法)法案影響,實際上美國光伏裝機增速與同期其他國家相比并不十分理想,行業專題研究報告 敬請參閱最后一頁特別聲明 44 掃碼獲取更多服務 2
184、021-2023 年光伏新增裝機 CAGR 為 16%。圖表圖表6363:美國光伏裝機在能源政策頻繁變動與國際貿易摩擦升級下仍實現頑強增長美國光伏裝機在能源政策頻繁變動與國際貿易摩擦升級下仍實現頑強增長 來源:美國商務部、白宮、SEIA,國金證券研究所 此外,特朗普政府雖然一直強調要重振美國煤炭工業,但在其執政期間不僅美國光伏裝機仍實現增長,同時煤電退役也在加速。根據 EIA 的數據,奧巴馬執政八年期間有近 54GW煤電機組退役,年均退役 6.7GW,而特朗普執政期間有 48GW 煤電退役,年均退役 12GW,這一數值也高于拜登執政期年均 10GW 的退役規模。類似的情況也出現在核電和燃氣發電
185、機組上,特朗普上臺后僅 2017-2018 年燃氣發電裝機有所增長,2019-2020 年又重新下滑至 2016 年的裝機規模,核電退役進程也并未受到太大影響。產生上述結果的根本原因在于可再生能源的成本競爭力早已領先于傳統煤電、產生上述結果的根本原因在于可再生能源的成本競爭力早已領先于傳統煤電、核電及燃氣發電,任何試圖違背市場客觀規律的政策最終都只能宣告失敗。核電及燃氣發電,任何試圖違背市場客觀規律的政策最終都只能宣告失敗。圖表圖表6464:特朗普時期煤電機組年均退役規模創歷史新高特朗普時期煤電機組年均退役規模創歷史新高 來源:EIA,國金證券研究所 行業專題研究報告 敬請參閱最后一頁特別聲明
186、 45 掃碼獲取更多服務 圖表圖表6565:特朗普的能源政策并未阻止核電的退出進程特朗普的能源政策并未阻止核電的退出進程 圖表圖表6666:特朗普上臺后僅前兩年燃氣發電裝機有所提速特朗普上臺后僅前兩年燃氣發電裝機有所提速 來源:EIA,國金證券研究所 來源:EIA,國金證券研究所 在美國大選年,對華貿易政策和對能源產業的態度是兩黨候選人爭奪選票的重要戰場之一,但需要指出的是,在任總統發表的即刻生效的聲明,和候選人在競選期間的“宣言”,在政策效力和對市場的影響力方面完全不同,最終執行落地情況也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圖表圖表6767:特朗普上屆競選期間的競選承諾與上任后政策執行情況對比對比特朗普上屆
187、競選期間的競選承諾與上任后政策執行情況對比對比 競選承諾競選承諾 執行情況執行情況 能源 承諾復興美國煤炭產業,讓礦工重返工作崗位,創造新的藍領就業機會 政策實施后煤炭行業就業人數不及預期 承諾一旦當選將會遣散美國環保署,因為該機構是“創造就業、實現經濟增長的絆腳石”未遣散,縮減預算支出 關稅 宣稱調整關稅政策,對中國和墨西哥等實施懲罰性關稅政策,要對中國征收 45%的懲罰性關稅 征收關稅但未達到 45%移民 遣返全美 1100 萬非法移民;在美墨邊境建立隔離墻、由墨西哥付款;承諾的驅逐所有非法移民的計劃未能如期實現,特朗普政府的驅逐出境人數甚至低于奧巴馬時期的峰值;動用國防預算和其他資金推進
188、隔離墻建設;2020 年 6 月,美最高法院駁回特朗普政府廢除“童年抵美者暫緩遣返計劃”(DACA 計劃)的舉措 經濟 特朗普政府承諾任期內實現平均 3%的經濟增長;2017-2019 年 GDP 年均增速 2.7%,2020 年增速-2.2%;減稅 承諾減稅 2017 年 12 月美國國會通過稅改法案,將企業所得稅 35%的累進稅率調整為 21%的單一稅率,下調了個稅稅率,但財政赤字創歷史新高 醫療 廢除奧巴馬時期醫改 參議院駁回廢除和替換“奧巴馬醫改”的提案,最終特朗普對奧巴馬其進行了小幅修改 外交 曾揚言要退出北約 上任后改口稱北約不再過時 撤銷奧巴馬時期的古巴解凍政策 采取更為嚴厲的制
189、裁措施 來源:美國白宮、新華社、人民網、新華網等,國金證券研究所 我們認為吸引制造業回流是特朗普政府的核心訴求,因此以“對外關稅+對內補貼”為主要形式的貿易壁壘大概率延續,但低成本的核心部件供應(如儲能電池、光伏組件)也是美國市場必需品,因此貿易政策大概率會在“維持行業規?!焙汀肮膭畋就林圃臁敝g尋求一定平衡。4.4.3 3 特斯拉產業鏈及北美儲能市場中國參與玩家梳理特斯拉產業鏈及北美儲能市場中國參與玩家梳理 陽光電源:陽光電源:公司與特斯拉同為全球儲能系統集成環節龍頭,2023 年全球儲能系統出貨量排名第二。公司持續深耕北美市場,2023 年美國市場儲能系統出貨量占總出貨量約 37%,根據伍
190、德麥肯茲 2022 及 2023 年全球儲能系統集成出貨排名,公司 2023 年北美市場份額行業專題研究報告 敬請參閱最后一頁特別聲明 46 掃碼獲取更多服務 從第三名提升至第二名。圖表圖表6868:20232023 年陽光電源北美儲能系統出貨占比約年陽光電源北美儲能系統出貨占比約 37%37%圖表圖表6969:20232023 年陽光電源北美市占率由第三提升至第二年陽光電源北美市占率由第三提升至第二 來源:公司公告、CNESA、Wood Mackenzie,國金證券研究所估算;單位:GWh%來源:伍德麥肯茲,國金證券研究所 阿特斯:阿特斯:公司母公司 CSIQ 為美國上市公司,在北美市場擁有
191、較多光伏及儲能電站開發經驗。儲能方面,CSIQ目前全球儲備儲能項目規模達66GWh,其中北美市場儲備項目約20GWh,項目儲備充沛。2024 年公司宣布將在美國肯塔基州建造一座儲能系統及電池制造工廠,預計完工后有望受益于美國本土制造補貼,增強公司北美競爭實力。圖表圖表7070:阿特斯阿特斯 66GWh66GWh 儲能儲備項目中北美占比儲能儲備項目中北美占比 30%30%圖表圖表7171:阿特斯美國儲能工廠規劃廠址阿特斯美國儲能工廠規劃廠址 來源:阿特斯微信公眾號,國金證券研究所;注:單位 GWh%來源:.energy storage news,國金證券研究所 行業專題研究報告 敬請參閱最后一頁
192、特別聲明 47 掃碼獲取更多服務 五、五、人形機器人:美制造業回歸下人形機器人有望迎來放量人形機器人:美制造業回歸下人形機器人有望迎來放量 5.5.1 1 整機:商業化在即,“中國供應鏈整機:商業化在即,“中國供應鏈+高成本場景”放量的兌現度最高高成本場景”放量的兌現度最高 5.1.1 5.1.1 整機:商業化在即,“中國供應鏈整機:商業化在即,“中國供應鏈+高成本場景”放量的兌現度最高高成本場景”放量的兌現度最高 在以特斯拉為首的科技巨頭持續發力投入以及人工智能技術不斷進步的共同推動下,人形機器人產品和成本迭代速度顯著加快,成為未來最確定的產業方向之一。從產品端看,24年特斯拉人形圍繞關節、
193、靈巧手方案、算法訓練等快速迭代,運動和認知能力大幅提升。從成本端看,隨著絲杠、靈巧手、傳感器等產業鏈迭代加速,大規模量產線的加速研發和投入使用,生產成本開始走向大幅度下降的通道。人形機器人會先從高人工成本、較低任務復雜度的領域開始迭代。我們預計 25 年,人形機器人在歐美等高人力成本地區或者國內特殊作業領域,具備商業化價值。2023 年 11 月 2 日,工信部發布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指出,到 2025 年,人形機器人創新體系初步建立,“大腦、小腦、肢體”等一批關鍵技術取得突破,確保核心部組件安全有效供給,到 2027 年,人形機器人技術創新能力顯著提升,形成安全可靠的產業鏈供應鏈體系,
194、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生態,綜合實力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我們預計 2027 年,人形成本將會在國內一般應用場景具備商業化價值。圖表圖表7272:人形機器人發展展望人形機器人發展展望 來源:國金證券研究所 圖表圖表7373:我們預計我們預計 20272027 年人形機器人商業化即將開啟年人形機器人商業化即將開啟 來源:國金證券研究所 產品價值 產品成本 2027 年 行業專題研究報告 敬請參閱最后一頁特別聲明 48 掃碼獲取更多服務 中國供應鏈+高成本場景整機應用將成為兌現度最高的方向。人形機器人最核心矛盾在于量,有量就有產品和成本的快速迭代。中國供應鏈擁有研發效率高、成本低、迭代快的優勢,高成
195、本場景將是量突破最早的方向,歐美等高人工成本地域或率先放量,中國供應鏈+歐美高人工成本場景的特斯拉等整機公司或率先放量。根據特斯拉等公司公開信息,25 年產品將率先在自有工廠迭代和使用,我們預計 25 年下半年開始或逐步加單放量;Agility Robotics 官推顯示,其部署在 GXO Spanx 倉庫的人形機器人 Digit,已經批量交貨并完成了 10000 個物流訂單的履約。海內外各家公司的人形機器人預計要到 2026 年才能達到上萬臺的訂單量。圖表圖表7474:人形機器人落地進展人形機器人落地進展 來源:各公司公告,各公司官網等,國金證券研究所 政策指引 25 年技術突破,27 年商
196、業化突破。2023 年 8 月 28 日,工信部組織開展 2023年未來產業創新任務揭榜掛帥工作,面向元宇宙、人形機器人、腦機接口、通用人工智能4 個重點方向,通過“揭榜掛帥”可聚力解決機器人產業短板問題和“卡脖子”技術難題,推動機器人核心技術迭代升級、產業鏈成本降低、典型場景優化推廣,加快實現人形機器人規?;a和應用。公司名稱公司名稱機器人稱號機器人稱號視頻視頻是否商業化是否商業化公開行走公開行走靈巧手靈巧手已公布合作公司已公布合作公司Figure.aiFigure 02BMWTeslaOptimusGen2TeslaAgility RoboticsDigit v4aAmazonCanad
197、ian Tire Corporation,Limited;MagnaInternationalApptronikApolloEVE:StrongPoint;ADTSecurity ServicesMentree RoboticsMenteeBotBoston DynamicsNew Atlas現代、豐田Neura Robotics4NE-1Kind HumanoidMonaK-Scale LabsStompReflex RoboticsReflexPollen RoboticsReachy2智元機器人遠征A1臨港集團、均普智能宇樹科技Unitree H1大學、科研機構傅利葉智能Fourier
198、GR-1科研院校星動紀元XBot-L優必選Walker S比亞迪、蔚來、東風柳汽、一汽大眾、極氪樂聚機器人夸父蔚來、江蘇亨通集團開普勒機器人先行者SIMPPLE天鏈機器人t1戴盟機器人Sparky1星塵智能Astribot S1銀河通用機器人Galbot帕西尼感知科技Tora1X TechnologyEVE/NEOSanctuary AlPhoenixGen7行業專題研究報告 敬請參閱最后一頁特別聲明 49 掃碼獲取更多服務 圖表圖表7575:人形機器人揭榜掛帥任務榜單人形機器人揭榜掛帥任務榜單 大類大類 項目項目 到到 20252025 年預期目標年預期目標 核心基礎 全身動力學控制算法 不
199、少于 28 個自由度,實現平地、斜坡、臺階、非平整路面、松軟路面等環境的高動態行走,平地最大行走速度4km/h,最大奔跑速度9km/h 電機驅動器 最高效率不低于 95%,重量小于 210g(含散熱片),尺寸小于 170cm3,最大連續功率達到6kW 力傳感器 傳感器采用低成本、高性能的設計,精度達到 0.5%FS,響應時間優于 0.03s MEMS 姿態傳感器 完成高性能、低成本的 MEMS 姿態傳感器研制,具有較強的抗振動和抖動性能,俯仰角和橫滾角靜態精度為 0.1,零偏穩定性(1,10s 平滑)不低于 0.3/h,MEMS 姿態傳感器具有強的魯棒性和智能穩定算法 觸覺傳感器 實現指尖、指
200、腹和掌面部位傳感器陣列密度 1mm1mm(厚度0.3mm);力檢測范圍0.1N/cm2240N/cm2(10g/cm224kg/cm2)5%;最小檢測力 10g 重點產品 旋轉型電驅動關節 峰值輸出功率密度優于 600W/kg,峰值力矩密度優于 100N.m/kg 直線型電驅動關節 實現雙向驅動伺服線性致動,推力覆蓋 500-10000N,推力密度不低于 1500 N/kg 機械臂與靈巧手 手指末端負載能力3kg,靈巧手集成位置、力、觸覺等傳感器,臂體重量9kg(其中靈巧手900g)高算力主控制器 單臺主控制器工作功耗不高于 60W,算力不低于 200Tops 高能量密度電池 輸出電壓 48V
201、-100V,電池組的能量密度不低于 220Wh/kg 公共支撐 端到端仿真開發平臺 支持大規模并行 GPU 機器學習訓練,同一場景下并行開展訓練的機器數量不低于 1000 個 機器腦智能控制技術 建立不低于 100 億的典型任務參數集,自動化處理任務的類型不低于 100 種 典型應用 工業制造、災害救援、危險作業、智慧物流、安防巡邏、服務娛樂 來源:工業和信息化部、國金證券研究所 5.15.1.2 2 政策:指引政策:指引 2525 年技術突破,年技術突破,2727 年商業化突破年商業化突破 2023 年 11 月 2 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又印發了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提出到2025 年人
202、形機器人創新體系初步建立,“大腦、小腦、肢體”等一批關鍵技術取得突破,整機產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并實現批量生產;到 2027 年,人形機器人技術創新能力顯著提升,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生態,綜合實力達到世界先進水平。自上而下的政策支持體系,產生了一系列區域集群效應,各地區積極響應,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相應的支持性舉措已加速落地,有效地推動了人形機器人行業的快速發展。圖表圖表7676:20232023-20242024 年人形機器人政策年人形機器人政策 發布時間發布時間 政策名稱政策名稱 發布機構發布機構 主要內容主要內容 13/03/2023 上海市智能機器人標桿企業與應用場景推薦目錄 上海
203、經化委等八部門 促進產業成果賦能工業、醫療、建筑、農業、商業、家用、應急等領域智能應用升級。力爭到 2025 年,上海將打造 10 家行業一流的機器人頭部品牌、100 個標桿示范的機器人應用場景、1000 億元機器人關聯產業規模。20/04/2023 北京市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行動方案(2023-2025 年)(征求意見稿)北京經信局 到 2025 年,我市機器人產業創新能力大幅提升,培育 100 種高技術高附加值先進產品、100 種具有全國推廣價值的示范場景、100 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建成 5 個國家級機器人產業公共服務平臺。全市機器人核心產業收入達到 300 億元以上,打造國內領先、
204、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機器人產業集群。行業專題研究報告 敬請參閱最后一頁特別聲明 50 掃碼獲取更多服務 發布時間發布時間 政策名稱政策名稱 發布機構發布機構 主要內容主要內容 21/05/2023 北京市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人工智能創新策源地實施方案(2023-2025)北京市人民政府 到 2025 年,北京的人工智能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即將邁入新階段。核心技術基本實現自主可控,部分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北京成為全球有影響力的人工智能創新中心,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人工智能創新策源地。23/05/2023 北京市促進通用人工智能創新發展的若干措施 北京市人民政府 系統構建大模型等通用人工智能技術
205、體系,突破機器人在開放環境、泛化場景、連續任務等復雜條件下的感知、認知、決策技術。31/05/2023 深圳市加快推動人工智能高質量發展高水平應用行動方案(2023-2024 年)中共深圳市委、深圳人民政府 聚焦通用大模型、智能算力芯片、智能傳感器、智能機器人、智能網聯汽車等領域,重點支持打造基于國內外芯片和算法的開源通用大模型;開展通用型具身智能機器人的研發和應用;加快組建廣東省人形機器人制造業創新中心;發揮粵港澳大灣區制造業優勢、開展人形機器人規?;瘧?。推廣民意速辦機器人、醫用機器人、市容巡查機器人、掃地機器人、生產機器人等。15/06/2023 上海市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 展 三 年 行
206、 動 計 劃(2023-2025 年)上海市人民政府 旨在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和綠色化發展,增加制造業中工業機器人的使用密度,以及前瞻性布局人形機器人、智能機器人等賽道。16/06/2023 北京市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行動方案(20232025年)北京市人民政府 到 2025 年,本市機器人產業創新能力大幅提升,培育 100 種高技術高附加值機器人產品、100 種具有全國推廣價值的應用場景,并加緊布局人形機器人、鞏固提升四類優勢機器人。28/08/2023 關于組織開展 2023 年未來產業創新任務揭榜掛帥工作的通知 工信部 面向元宇宙、人形機器人、腦機接口、通用人工智能 4 個重點方向,聚
207、焦核心基礎、重點產品、公共支撐、示范應用等創新任務。發掘培育一批掌握關鍵核心技術、具備較強創新能力的優勢單位,突破一批標志性技術產品,加速新技術、新產品落地應用。02/11/2023 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 工信部 提出到 2025 年,人形機器人創新體系初步建立,“大腦、小腦、肢體”等一批關鍵技術取得突破,整機產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并實現批量生產;到 2027 年,人形機器人技術創新能力顯著提升,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生態,綜合實力達到世界先進水平。21/12/2023 全國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 工信部 出臺未來產業發展行動計劃,瞄準人形機器人、量子信息等產業,著力突破關鍵技術、培育重
208、點產品、拓展場景應用。22/10/2024 重慶市“機器人+”應用行動計劃(20242027 年)重慶市政府 提出到 2027 年,機器人廣泛應用于經濟社會各領域,機器人典型示范應用成效顯著。聚焦機器人應用重點領域,突破一批機器人關鍵技術,開發一批機器人中高端產品,引育一批“機器人+”應用標桿企業 來源:各政府部門,國金證券研究所 5.1.3 1H255.1.3 1H25 前向上催化密集,建議持續關注前向上催化密集,建議持續關注 行情復盤:新增長曲線和產業進展推動向上催化,性能和業績不及預期推動向下催化。歷史上特斯拉人形機器人板塊已經歷過多輪漲跌,每次向上和向下演繹具備共性,其中:向上催化:1
209、)新增長曲線:2022 年 6 月,馬斯克預告推出人形機器人原型機,人形機器人將成為特斯拉成長第三曲線。2)產業進展:人形機器人商業化進展順利,包括特斯拉在內的科技廠商嘗試將圖像語言大模型能力和知識遷移到機器人領域,同時國內政策持續利好,提振估值指數;2023 年下半年,人形機器人產業鏈進入 B 樣階段,市場信心提振,估值上升。向下催化:1)性能不及預期:2022 年 9 月,小米發布“鐵蛋”四足機器人,特斯拉發布第一代人形機器人,行走能力低于市場預期;10 月特斯拉發布 Optimus,運動能力不及市場預期,影響人形機器人估值下降。2)業績不及預期:相關公司主業中報和三季報業績不及預期時,估
210、值都經歷了一定程度行業專題研究報告 敬請參閱最后一頁特別聲明 51 掃碼獲取更多服務 的回調或逆勢下跌。圖表圖表7777:9 9 月至今,人形機器人板塊具備較好的持續性月至今,人形機器人板塊具備較好的持續性 來源:Wind,各公司公告,公司官網,國金證券研究所 1H25 前向上催化密集,主要包含 GEN3 發布和大批量定點。我們認為,人形機器人 GEN1到 GEN3 屬于成熟度逐步臨近商業化量產的版本,GEN2 在靈巧手、輕量化等角度對于進行了大幅更改,例如手部加裝了觸覺傳感器,減重了十公斤。但當前手部、減速器等方案尚未定型,因此特斯拉大概率會在量產方案落定后,于明年一季度前推出第三代人形機器
211、人,緊接著結合產業鏈公司的報價和性能強弱發放大批量定點,樂觀看,明年上半年大批量定點有望落定,從而迎來產業鏈的量產階段。5.25.2 供應鏈:關注高供應鏈:關注高 aspasp、高壁壘的靈、高壁壘的靈巧手、絲杠等核心產業鏈巧手、絲杠等核心產業鏈 根據特斯拉人形機器人 Optimus 公開信息,預計特斯拉人形機器人 Optimus 量產 BOM 成本中運動系統(包含線性執行器+旋轉執行器+靈巧手)成本最高,約占 70%以上。從 ASP 看:靈巧手(占比約 32%)絲杠(18%)微型電機(18%)減速器(12%)力傳感器(7%)無框電機(7%)。從壁壘看:靈巧手行星滾柱絲杠六維力矩傳感器諧波減速器
212、微型電機無框電機。圖表圖表7878:特斯拉人形機器人產業鏈特斯拉人形機器人產業鏈 圖表圖表7979:零部件壁壘和價值量分布矩陣零部件壁壘和價值量分布矩陣 來源:特斯拉發布會,國金證券研究所 來源:特斯拉發布會,國金證券研究所 行業專題研究報告 敬請參閱最后一頁特別聲明 52 掃碼獲取更多服務 5.2.15.2.1 靈巧手:人形機器人供應鏈的優質賽道靈巧手:人形機器人供應鏈的優質賽道 涉及多學科交叉,靈巧手具備較高壁壘。靈巧手涉及仿生結構、驅動、傳動、感知、復合/智能材料、建模與控制等多方面綜合能力把控。綜合性能上,靈巧手的難點在于高靈巧性、高自由度與低驅動數低重量小體積之間的權衡;商業化落地上
213、,存在性能和成本之間取得合理平衡的困難。公開資料顯示,特斯拉第三代人形機器人變化最大的地方在于靈巧手自由度提升,11 月28 日后主要變化趨勢為觸覺傳感器的面積提升和輕量化的實現。下一代機器人靈巧手變化有三處:1)自由度提升:單手由 11 個自由度(DOF)提升至 22 個自由度,主動自由度(DOA)由6 個提升至預計 17 個;2)電機方案:從手掌變到的手臂位置,因此體積限制解開,所以空心杯電機的體積優勢不再具有必要性,因此可能更多往無刷有齒槽電機切換;3)絲杠方案:單手由 0 根提升至約 17 根。我們預計,降本方案是(23 根滾柱)+(1415根滾珠),高承載力方案需要 17 根滾柱絲杠
214、。圖表圖表8080:特斯拉靈巧手自由度有提升趨勢特斯拉靈巧手自由度有提升趨勢 來源:特斯拉發布會,馬斯克采訪,國金證券研究所 當前靈巧手單手純 bom 成本約 4.5 萬元(采用國產空心杯電機和滾柱絲杠,13 個主動自由度)13.3 萬元(采用進口空心杯電機和滾柱絲杠,17 個主動自由度)。圖表圖表8181:采用進口空心杯電機和行星滾柱絲杠單手預估價格采用進口空心杯電機和行星滾柱絲杠單手預估價格 1313 萬元(單位:元萬元(單位:元/只)只)行業專題研究報告 敬請參閱最后一頁特別聲明 53 掃碼獲取更多服務 來源:深圳力感科技淘寶官方旗艦店,墨感科技淘寶官方旗艦店,KMU 淘寶官方旗艦店,國
215、金證券研究所 圖表圖表8282:采用國產空心杯電機和行星滾柱絲杠單手預估價格采用國產空心杯電機和行星滾柱絲杠單手預估價格 4.54.5 萬元(單位:元萬元(單位:元/只)只)來源:深圳力感科技淘寶官方旗艦店,墨感科技淘寶官方旗艦店,KMU 淘寶官方旗艦店,國金證券研究所 量產后單手價格有望做到 1 萬元以下:空心杯電機、絲杠、傳感器等通過設備國產化和規?;却胧┙当竞?,成本會大幅度下降。目前大部分靈巧手的單手市場價為 2-15 萬元/只,整體價格與精度、關節數和驅動數等關鍵指標呈現正相關關系。DLR 配備了較高精度的零配件售價 80 萬元/只,根據線上購物平臺顯示,DLR 單手包含 15 個自
216、由度,高度集成了電機、齒輪、哈默納科減速器、傳感器等零部件。圖表圖表8383:量產后靈巧手可以降本至萬元內(單位:元量產后靈巧手可以降本至萬元內(單位:元/只)只)來源:深圳力感科技淘寶官方旗艦店,墨感科技淘寶官方旗艦店,KMU 淘寶官方旗艦店,國金證券研究所 圖表圖表8484:靈巧手當前市場價為靈巧手當前市場價為 2 2-8080 萬元萬元/只只 靈巧手名稱靈巧手名稱 廠商廠商 單價單價 (萬元)(萬元)觸覺觸覺 傳感傳感 抓握力抓握力分辨率分辨率 指尖力控精度指尖力控精度 自由自由度度 關節關節數數 驅動驅動數數 重復定位精重復定位精度度 電機類型電機類型 FTP 系列 因時機器人 4.8
217、 12 個 12個 6 個 0.2mm RH56BFX、RH56DFX 因時機器人 4 0 個 0.5N 12 個 6 個 RH8D 京天博特 15.3 5 個 1mN 19 8 個 RH8D 京天博特 7.8 0 -19 瓴樂靈巧手 瓴樂 3.3008 12 6 FOC 無刷電機 BXCG 鈦虎 2.199 6 FOC 無刷電機 傲意靈巧手 總價總價零部件零部件方案:自由度數量為方案:自由度數量為1313個個驅動器種類驅動器種類國產空心杯電機國產空心杯電機(帶霍爾傳感器)(帶霍爾傳感器)單位單位無刷有齒槽電機無刷有齒槽電機單位單位驅動數量8個5個驅動單價2000元/個160元/個傳動器種類傳
218、動器種類國產滾柱絲杠國產滾柱絲杠單位單位行星減速器行星減速器單位單位腱繩腱繩單位單位傳動數量13根13個10根傳動單價2000元/根100元/個5元/根傳感器種類傳感器種類觸覺傳感(指腹)觸覺傳感(指腹)單位單位大面積皮膚大面積皮膚單位單位溫度傳感器溫度傳感器單位單位傳感器數量5個0.0155個傳感器單價100元/個350元/34元/個其他零部件種類其他零部件種類電纜、扭簧、齒輪等電纜、扭簧、齒輪等單位單位其他零部件數量5套其他零部件單價50元/套單手總價值量單手總價值量45075.25驅動16800傳動27350傳感675.25其他零部件250行業專題研究報告 敬請參閱最后一頁特別聲明 54
219、 掃碼獲取更多服務 靈巧手名稱靈巧手名稱 廠商廠商 單價單價 (萬元)(萬元)觸覺觸覺 傳感傳感 抓握力抓握力分辨率分辨率 指尖力控精度指尖力控精度 自由自由度度 關節關節數數 驅動驅動數數 重復定位精重復定位精度度 電機類型電機類型 韓國 Allego Hand 韓國Allego 13.98 DLR 哈工大 80 0.5degrees 15 DC 無刷電機 Qb softhand 11 19 來源:深圳力感科技淘寶官方旗艦店,墨感科技淘寶官方旗艦店,KMU 淘寶官方旗艦店,國金證券研究所 靈巧手產業化還處于起步狀態,迭代能力決定長期競爭力。當前美國在機器人靈巧手技術上處于領先地位,特別是在人
220、工智能、傳感器融合以及仿生技術領域有顯著優勢。靈巧手核心技術指標包括自由度、抓握力等,自由度角度看,海外特斯拉、Shadow Hand、SCHUNK和 ILDA 已經將 DOF 自由度做到 20 個以上,國內青龍靈巧手自由度做到 19 個,處于國內較為領先地位。抓握力角度看,海外的 QBhand 和國內的星動紀元較為領先,抓握力分別達到 62N 和 80N。國內市場的兆威機電、因時機器人、傲意、騰訊 RoboticsX 實驗室等企業也在積極布局。國內靈巧手目前技術落后于海外,但是迭代效率上領先,長期看,靈巧手及核心供應鏈將由國內公司主導。圖表圖表8585:國產新靈巧手產品快速追趕海外實力國產新
221、靈巧手產品快速追趕海外實力 來源:各公司官網,國金證券研究所 靈巧手供應鏈:驅動上,電機驅動是當前主流的靈巧手驅動方式,由于第三代靈巧手自由度增加,所需電機數量增加,利好空心杯電機和無刷有齒槽電機供應商,建議關注鳴志電器、兆威機電、偉創電氣、拓邦股份、禾川科技等。傳動上,腱繩+蝸輪蝸桿是特斯拉第一代方案,隨著行業手部靈巧手絲杠的日漸成熟,疊加特斯拉提升單手承載力的需求,手部采用絲杠進行傳動可能是一種發展方向,若單手絲杠為 17 根,則單個人形機器人需要 34 根絲杠,價值量占比約 41.5%,利好絲杠產業鏈供應商,建議關注五洲新春(已布局靈巧手絲杠)、北特科技、貝斯特、恒立液壓、斯菱股份等。傳
222、感器上,第一代采用霍爾傳感器,第二代新增觸覺傳感器,由于觸覺傳感器價值量較大,利好相關公司,建議關注漢威科技、福萊新材、柯力傳感等公司。行業專題研究報告 敬請參閱最后一頁特別聲明 55 掃碼獲取更多服務 圖表圖表8686:靈巧手價值量最高的零部件為空心杯電機、絲杠、減速器、觸覺傳感器靈巧手價值量最高的零部件為空心杯電機、絲杠、減速器、觸覺傳感器 來源:各公司官網,特斯拉靈巧手專利,特斯拉 Optimus 發布會,國金證券研究所 注:價值量測算采用國產微型電機價值量和國產行星滾柱絲杠,假設手部采用無刷有齒槽電機、行星滾柱絲杠、行星減速器,總單手價值量為 2 萬元。5.2.2 5.2.2 絲杠:絲
223、杠:加工和設備有望迎加工和設備有望迎 0 0-1 1 國產化突破國產化突破 以特斯拉人形機器人為例,其人形機器人采用行星滾柱絲杠約 14 根。行星滾柱絲杠技術壁壘較高,由于在精度保持性、功能可靠性、壽命、精度、剛度等關鍵性能指標上落后于境外產品,國產品牌市場占有率低。國產落后的地方主要體現在制造設備、加工工藝、原材料等方面。由于人形機器人帶來行業研發靈巧手絲杠研發熱潮,預計后續更多的公司將研發完成手部的滾珠絲杠和行星滾柱絲杠。當前的絲杠上市公司主要包含北特科技、貝斯特、五洲新春、鼎智科技、斯菱股份等。各公司公告顯示,當前 KGG 和新劍傳動已完成手部絲杠研發,五洲新春正在研發中。圖表圖表878
224、7:新劍傳動、新劍傳動、KGGKGG 和五洲新春已經研發出靈巧手部絲杠和五洲新春已經研發出靈巧手部絲杠 地區地區 公司名稱公司名稱 相關產品及進度相關產品及進度 國家地區國家地區 海外 舍弗勒 Schaeffler 子公司 GSA、Rollvis(收購)、Ewellix(收購)深耕于行星滾柱絲杠領域,是行星滾柱絲杠全球大型供應商,其部分團隊原隸屬于 SKF,在行星滾柱絲杠領域有較強實力,瑞士 GSA 也是全球產品系列最全、規格型號最多的廠家 歐洲 斯凱孚 SKF 全球第二大行星滾柱絲杠生產商,其針對普通領域與高精技術場合分別推出了SR/BR/TR/PR 系列標準式行星滾柱絲杠及 SV/BV/P
225、V 系列循環式滾柱絲杠 瑞典 穆格 Moog 旗下核心產品包括伺服驅動器、滾珠絲杠、反向滾珠絲杠等,其有超過 30 年的行星滾柱絲杠定制歷史 美國 Exlar 致力于反向式行星滾柱絲杠電動缸的研發,并提供電機轉子與行星滾柱絲杠機電一體式的智能驅動產品 美國 國內 博特精工 公司主要產品有包含行星滾柱絲杠在內的多種機械傳動用軸類產品,廣泛用于電解鋁行業、數控機床等行業,其研制的 BT-GZXS 行星滾柱絲杠具有長時間承受重載的能力,目前已投入市場使用 中國山東 思科瑞傳動 全球極少數擁有設計、制造全系列行星滾柱絲杠的企業,目前設計多種產品已投入石化、軍事等領域使用 中國常州 行業專題研究報告 敬
226、請參閱最后一頁特別聲明 56 掃碼獲取更多服務 仲孚機械 具有非標直徑、非標導程、行星滾柱絲杠的描繪與出產才能,并成功研制出了高精細行星滾柱絲杠 中國江蘇 KGG 已經研發出手指行星滾柱絲杠 中國上海 恒立液壓 部分設備已到,已建設相關技術團隊,在研滾柱絲杠 中國常州 貝斯特 公司生產的滾珠絲杠副、直線導軌副等產品已應用于國內知名機床商部分型號的機床上,得到了市場的高度認可;自主研發的行星滾柱絲杠已于 2023 年順利出樣 中國無錫 五洲新春 公司將發展靈巧手、旋轉執行器和線性執行器上面的滾柱絲杠產品。24H1 已經實現小批量產品銷售。浙江 新劍傳動 已經研發出關節和靈巧手微分行星滾柱絲杠 杭
227、州 斯菱股份 規劃建設行星滾柱絲杠產品產線,投入資金 1.17 億元 浙江 雙林股份 已完成人形機器人滾柱絲杠研發立項,樣件制作和設備投資在按計劃推進 寧波 北特科技 開發行星滾柱絲杠零部件并送樣,搭建了產線,但尚未獲得訂單 上海 鼎智科技 已經完成行星滾柱絲杠多條生產線的搭建,已經開始試產 常州 來源:中國設備工程,各公司官網,Wind,國金證券研究所 5.2.35.2.3 機器人絲杠設備的國產替代,機器人絲杠設備的國產替代,20252025 年有望迎來絲杠專用磨床的效率和精度提升年有望迎來絲杠專用磨床的效率和精度提升 絲杠核心加工流程中,單位價值量最高的設備是熱處理和高精度磨床。機器人絲杠
228、總體流程類似于行星滾珠絲杠,要經過熱處理、車、銑、磨或冷鍛等流程,中間涉及的設備包含圓鋸機、熱處理設備、車床或滾絲機、銑床、磨床(外螺紋磨床、內螺紋磨床、端面磨床、外圓磨床等)、檢測儀等。圖表圖表8888:行星滾柱絲杠加工流程五種工藝技術路線需要多樣化的設備行星滾柱絲杠加工流程五種工藝技術路線需要多樣化的設備 來源:滾珠絲杠關鍵制造工藝優化及精度控制方法研究_黃娟,行星滾柱絲杠滾柱冷滾壓成形機理與實驗研究_王旭,國金證券研究所 國產絲杠具備較強的實用性需要同時具備高精度、高良率和高效率。但目前國內絲杠設備很難同時做到三點。存在精度達不到機器人行星滾柱絲杠高精度需求(現在的國產偏向于虛標參數,海
229、外設備偏向于保守報參數,所以比較起來,國內設備的參數甚至比海外的好)、良率較低的問題,同時高精度磨床當前存在效率較低、加工速度慢的問題,因此國產設備要滿足大批量量產需求還需要同時解決效率低的問題。行業專題研究報告 敬請參閱最后一頁特別聲明 57 掃碼獲取更多服務 圖表圖表8989:國產行星滾柱絲杠設備面臨的三大難題國產行星滾柱絲杠設備面臨的三大難題 來源:國金證券研究所 精度低:機加工設備的主軸和數控系統等核心功能布局均需具有較高精度。要實現最終的高精度加工,車床、銑床和磨床的核心功能部件需要具有較高精度。數控系統、材料、加工、電路設計和冷卻設計、裝備和基本環境條件的要求都比較高。其中最卡脖子
230、的是數控系統和主軸的制作。圖表圖表9090:要實現最終的高精度控制,車銑磨床都需要具備較高精度要實現最終的高精度控制,車銑磨床都需要具備較高精度 來源:超高速磨床仿真分析,高速精密扎輥磨頭主軸驅動控制系統設計,基于數控磨床閉環位置反饋實現大型零件帶錐表面配磨,國金證券研究所 效率低:核心提高磨床環節加工速度,研制多線復合磨床和超高速磨床。磨床加工速度整體低于車床、銑床和滾絲機,是加工速度的卡位環節,提升速度的方式為:(1)研制超高速磨床,(2)研制多線復合磨床。其中多線復合磨床可實現同時采用多把刀對同一工件進行磨削,成倍減少加工時間。實現高速、超高速磨削對磨床性能要求較高,磨床根據砂輪線速度可
231、分為普通磨床、高速磨床和超高速磨床。其中普通磨床線速度45m/s,高速磨床線速度居于 45m/s 和 150m/s之間,超高速磨床線速度高于 150m/s。要實現磨床的超高速磨削,對車床、主軸和冷卻系統等需要進一步優化,以實現較好的動態特性。行業專題研究報告 敬請參閱最后一頁特別聲明 58 掃碼獲取更多服務 圖表圖表9191:實現超高速磨削對磨床性能要求較高實現超高速磨削對磨床性能要求較高 來源:磨料、磨具與磨削技術(第二版),國金證券研究所 我們預計 2025 年通過專用定制設備的出現,將有效提升國產絲杠加工設備的精度和效率。當前國產設備已經開始突破。圖表圖表9292:絲杠設備海內外布局情況
232、絲杠設備海內外布局情況 區域區域 類型類型 代表公司代表公司 機型名稱機型名稱 海外 車床 漢布雷格(荷蘭)Mikroturn 立式 高精度立式硬車床 津上機床(日本)SS207 Haas Automation(美國)Haas ST DMG 森精機株式會社 WASINO 系列 Okuma Corporation GENOS L 系列 HACO(德國)數控車床 FAT Mazak(日本)Ez 系列 銑床-旋風銑 Doosan Machine Tools(韓國)DBC 系列 Hurco(美國)HM1700Ri 魏因加特納 Weingartner vario 系列 Haas Automation(美
233、國)VF 系列立式銑床 磨床 日本三井 MSG-HMD 系列 Okuma Corporation GPW/GAW 系列 United Grinding Group(瑞士)S31/S41 系列 津上機床(日本)G300S-500 內圓磨 滾壓 寶飛螺(profile)URWA 100S 肯尼福(kenific)MC 系列 伊瓦格 S121 Okamoto(岡本)PRG-6DX 系列 安德森庫克 花鍵滾壓機 NACHI(日本)精密滾壓成型機 PFM-X 系列 ORT(意大利)RP 系列 熱處理設備 舍弗勒 Ipsen(德國)真空爐/氣氛爐 行業專題研究報告 敬請參閱最后一頁特別聲明 59 掃碼獲取
234、更多服務 AICHELIN 密封箱式多用爐/氣體滲碳推盤式爐 SECOWARWICK 西科沃克 真空熱處理系統/CAB 系統 TENOVA 淬火設備 Inductotherm(美國)感應真空熱處理爐 國內 車床 浙海德曼 Hi 系列/T85 系列-精密數控車床/T75 系列 秦川機床(漢江機床)CH75 系列 通用技術大連機床 CLS20 銑床-旋風銑 海天精工 TC系列 華辰裝備 亞 磨削系列 通用技術大連機床 XD 系列立式數控銑床 秦川機床(漢江機床)MTK20 車銑中心 磨床 日發精機 RF 系列 秦川機床(漢江機床)SK743215GX 高精高效數控絲杠磨床 宇環數控 YHMKS14
235、20 數控高精度內外圓復合磨床 華辰裝備 MK8480 滾壓 思進智能 DCM 系列壓鑄設備 熱處理設備 愛協林熱處理系統(北京)密封箱式多用爐 世創 STRONG 智能化網帶爐熱處理生產線 來源:各公司官網,國金證券研究所 例如,華辰拓展磨床體系,拼圖還缺內螺紋磨床。4 月 8 日至 4 月 12 日數控機床展覽展上,華辰裝備推出精密外螺紋磨床 HC-1000T、亞磨削中心 HC-350/600U、亞中心孔磨床 HCG1600。其中精磨外螺紋磨床 HC-1000T 的試件加工精度可以達到 P0 級,亞磨削中心可實現外圓、內圓、端面、輪廓、非圓、螺紋等復雜特征零件的精密磨削加工。絲杠核心加工流
236、程所使用設備中,磨床占比最高。機器人絲杠總體流程類似于行星滾珠絲杠,要經過熱處理、車、銑、磨等流程,中間涉及的設備包含圓鋸機、熱處理設備、車床、銑床、磨床(外螺紋磨床、內螺紋磨床、端面磨床、外圓磨床等)、檢測儀等,其中磨床種類最多,華辰裝備已布局其中的外螺紋、內圓、外圓、端面和中心孔磨床。華辰裝備絲杠磨床率先突破,但距離批量穩定生產還缺乏數據積累。試件能達到 P0 級證明極限精度足夠滿足機器人行星滾柱絲杠要求,但產品維持高良品率還需反復跟下游客戶持續打磨和驗證產品進行積累,持續積累經驗數據庫。我們預計人形機器人達百萬級年銷量還需至少 3 年,國產高精度磨床具備充分時間去成長,建議持續關注國產絲
237、杠設備廠商華辰裝備、日發精機和同益股份等。與貝斯特強強聯手,切入絲杠導軌磨領域。2023 年 10 月,華辰裝備公告與貝斯特精機,圍繞“滾動功能部件所需高端精密磨削裝備”進行技術交流,并達成全面戰略合作。根據協議,華辰裝備計劃于 1 年內向貝斯特精機提供對標國際行業龍頭領先水平的精密數控直線導軌磨床及相應技術支持,該產品為目前全球磨削長度最長、技術難度及磨削效率最高的產品。5.2.45.2.4 輕量化材料:持續看好以塑代金屬趨勢,關注金字塔頂端輕量化材料:持續看好以塑代金屬趨勢,關注金字塔頂端 P PEEKEEK 材料材料 輕量化材料主要對應人形機器人的輕量化需求,我們預計 2025 年行業輕
238、量化程度將進一步提升。機器人本體輕量化技術是解決續航焦慮的主要途徑之一以特斯拉為例,Optimus Gen2 相比第一代減重 10 公斤。PEEK 綜合性能處于塑料金字塔頂端,輕量化材料領域建議重點關注 Peek 材料。行業專題研究報告 敬請參閱最后一頁特別聲明 60 掃碼獲取更多服務 圖表圖表9393:特斯拉特斯拉 OptimusGen2OptimusGen2 減重減重 1010 公斤公斤 圖表圖表9494:PEEKPEEK 綜合性能處于塑料金字塔頂端綜合性能處于塑料金字塔頂端 來源:特斯拉 Tesla 公眾號,國金證券研究所 來源:中研股份招股說明書,國金證券研究所 Peek 材料有望成為
239、人形機器人核心應用的輕量化材料。Peek 材料具備耐熱、阻燃、耐磨和耐腐蝕等優勢,可大幅度減小材料本身的自重,符合下游機器人領域輕量化趨勢,有望實現以塑代鋼,是實現“輕量化”的極佳解決方案。圖表圖表9595:PEEKPEEK 材料與主要工程塑料、特種工程塑料綜合性能對比材料與主要工程塑料、特種工程塑料綜合性能對比 特性特性 性能指性能指標標 指標說明指標說明 單位單位 特種工程塑料特種工程塑料 工程塑料工程塑料 對比結果說明對比結果說明 PEEKPEEK PTFEPTFE PIPI PPSUPPSU PPSPPS POMPOM PA66PA66 剛性 拉伸模量 拉伸模量數值越大,說明剛性越好
240、MPa 4300 1750 3700 2450 4000 2800 1700 剛性和韌性一般呈現反比例關 系,PEEK 在剛性為最好的情況下韌性并非最低,展示了其全面 的機械特性 韌性 缺口沖擊 強度 沖擊強度數值越大,說明材料的韌性越好 KJ/mm 3.5 4.5 4.5 12 2 8 4.5 耐熱 長期使用 溫度 值越高,通常代表該 材料耐熱性能越好 250 260 240 180 220 115 95 除 PTFE 外,PEEK 為耐熱性能 最好的材料之一 耐磨 摩擦系數 摩擦系數越小,通常 代表耐磨性越好-0.4 0.15 0.4 0.45 0.5 0.52 0.5 除 PTFE 外,
241、PEEK 為耐磨性能 最好的材料之一 耐腐蝕 耐化學性 能 值越大,說明材料的 耐化學性能越好-9.27 9.9 8.4 7.78 9.33 7.58 7.25 PEEK、PTFE、PPS 均為耐腐蝕 性最好的材料 電性能 介電強度 值越大,說明材料的 絕緣性能越好 KV/mm 24 11 28 26 18 20 27 PEEK 絕緣性能與其他工程塑料 無明顯差距 來源:中研股份招股說明書,國金證券研究所 PEEK 材料研發已久,但全球大規模生產的企業較少,且主要產能被外資企業壟斷,主要系實驗室合成工藝與實際工業化生產工藝差異較大,需要深厚的生產技術、經驗的積累。此外,PEEK 材料工業化生產
242、的驗證周期較長。(1)生產工藝:生產工藝難,且需要一致性高、結晶性能高,并達到合適的熔指和黏度平衡。(2)驗證周期:產能爬坡需要 7 年左右,下游客戶認證開發周期需要 3-5 年。全球格局一超多強,龍一占六成市場份額。當前全球 PEEK 生產廠商呈現“一超多強”的競爭格局。全球龍頭威格斯年產能 7150 噸,占全球份額 60%;2021 年銷量 4132.5 噸,市占率為 53.55%。龍二比利時索爾維現有年產能 2500 噸,2021 年銷量 1425 噸,市占率為18.47%。龍三德國贏創產能達 1800 噸,2021 年銷量 912 噸,市占率 11.82%。行業專題研究報告 敬請參閱最
243、后一頁特別聲明 61 掃碼獲取更多服務 圖表圖表9696:20212021 年全球年全球 PEEKPEEK 主要生產商情況主要生產商情況 國家國家 公司名稱公司名稱 全球銷量(噸)全球銷量(噸)市場占有率市場占有率 備注備注 英國 威格斯 Victrex 4132.50 53.55%能夠使用 5000L 反應釜進行 PEEK 聚合生產 比利時 索爾維 Solvay 1425.00 18.47%德國 贏創 Evonik 912.00 11.82%中國 中研股份 622.74 8.07%能夠使用 5000L 反應釜進行 PEEK 聚合生產 浙江鵬孚隆 226.40 2.93%全球消費量合計 771
244、6.79 100.00%來源:沙利文咨詢,中研股份招股說明書,國金證券研究所 2016 年起國產初步突破,中研股份和鵬孚隆合計市占率約 11%。PEEK 樹脂在保證力學和其他性能的同時,必須保證純度高,產品批次穩定,尤其對產品金屬含量要求極為嚴格,PEEK 樹脂內金屬等雜質過高會導致使用過程中產生靜電擊穿電路板、晶圓。因此,國產PEEK 在電子信息領域所占比例很低。2016 年開始,以中研股份為代表的國內企業打破了國外公司在這一應用領域的壟斷,從此,我國自主生產的 PEEK 產品在國內電子信息領域的應用逐步擴大。目前國產龍頭為中研股份和鵬孚隆,2021 年銷量分別 623、226 噸,市占率分
245、別 8.1%、2.9%。圖表圖表9797:國內國內 PEEKPEEK 市場現有及潛在產能規模統計情況(噸)市場現有及潛在產能規模統計情況(噸)公司名稱公司名稱 20212021 年產能年產能 20212021 年產量年產量 20212021 年產能利用率年產能利用率 在規劃產能在規劃產能 中研股份 1,000.00 549.98 55.00%/長春吉大特塑 500 150.00 30.00%/浙江鵬孚隆 200 227.07 113.54%760 山東浩然特塑 300 37.50 12.50%/山東君昊高性能聚合物有限公司 80 30.00 37.50%1,700.00 吉林省聚科高新材料有限
246、公司 200 80.00 40.00%1,500.00 盤錦偉英興高性能材料/1,500.00 沃特股份/1,000.00 其他國內廠商 114 47.00 41.29%/國內廠商合計 2,394.00 1154.46 48.22%6,460.00 來源:沙利文咨詢,中研股份招股說明書,國金證券研究所 5.2.55.2.5 減速器:技術壁壘較高、可根據場景選定減速器類型減速器:技術壁壘較高、可根據場景選定減速器類型 減速器是旋轉執行器的核心零部件之一,目前諧波減速器、行星減速器以及新型減速器存在技術路線問題。特斯拉人形機器人主流路線是諧波減速器方案,由于承載力需求提升,研發新型減速器或者行星減
247、速器具備必要性。國產人形機器人大都采用行星減速器為主,諧波減速器為輔。使用諧波減速器方案需用到力矩傳感器做力控,結構和成本更加復雜,多級行星結構相對簡單、但精度相對較低。從產品和成本差異度看,諧波減速器賽道好于行星減速器,諧波減速器未來規模經濟和成本迭代空間大于行星。圖表圖表9898:精密減速器主要技術指標對比精密減速器主要技術指標對比 主要指標主要指標 精密行星減速器精密行星減速器 諧波減速器諧波減速器 優點 高剛性、高扭矩、結構簡單 傳動比大、體積小 缺點 減速比小 效率較低、抗沖擊能力弱、結構復雜 傳動效率 95%70%傳動精度()180 60 傳動比 3-512 30-160 行業專題
248、研究報告 敬請參閱最后一頁特別聲明 62 掃碼獲取更多服務 主要指標主要指標 精密行星減速器精密行星減速器 諧波減速器諧波減速器 設計壽命(h)20,000 8,000 扭轉剛度(Nm/arcmin)10-370 1.34-54.09 額定輸出轉矩(Nm)40-1200 6.6-921 噪音(db)65 60 溫升(C)30 40 來源:科峰智能招股書,國金證券研究所 全球諧波減速器市場較為集中,日本哈默納科、日本新寶等企業技術水平處于行業領先地位。國際領先的諧波減速器傳動精度在 30以內,傳動效率可達到 75%以上,使用壽命在1 萬小時左右。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調研報告,2021 年
249、哈默納科全球市場占有率約 82%,綠的諧波占比約 7%,其他廠商占比約 11%。國內諧波齒輪傳動技術發展相對較晚,內資綠的諧波率先在國內實現了諧波減速器的產業化和規?;?,同時也涌現了來福、大族等優質廠商。國內部分企業通過技術攻關、生產工藝的改進,研發出的產品在性能和穩定性等方面已能夠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打破了國外的技術壟斷,對國外品牌進口逐漸形成一定的替代。圖表圖表9999:2 2021021 年全球諧波減速器競爭格局年全球諧波減速器競爭格局 圖表圖表100100:20222022 年我國諧波減速器市場競爭格局年我國諧波減速器市場競爭格局 來源:QYResearch,科峰智能招股書,國金證券研究
250、所 來源:中商情報局,國金證券研究所 5.2.65.2.6 關節總成:絲杠供應鏈越成熟,使用線性執行器概率越高關節總成:絲杠供應鏈越成熟,使用線性執行器概率越高 特斯拉第一代人形機器人包含 28 個活動關節,包含 3 種類型的旋轉執行器和 3 種類型的線性執行器。旋轉執行器主要位于肩部和盆骨,關節需要大范圍地旋轉;而線性執行器放置在膝蓋肘部和腳踝,關節只需要 1-2 個自由度并經歷有限的扭轉。與之相反,宇樹機器人基本全身采用旋轉執行器。宇樹官網顯示,宇樹 G1 機器人全身23-43個關節,由于腰部旋轉關節比線性關節具備更高的自由度,且整機中空走線,其上半身可以實現 360 度旋轉,全身可折疊。
251、特斯拉采用更多的線性執行器,是因為目標不同,特斯拉的目標是創造一種可靠、節能的機器人,可以持續一整天不會中斷,因此能耗更低、精度保持性更好的線性關節使用量比傳統機器人更多。線性執行器相比于旋轉執行器精度更高更節能,但成本更高。線性執行器優勢在于精度保持性好、剛度好、易實現傳動的零背隙性、耐沖擊能力強、脈沖性強、能量效率高,適用于腿部機構,尤其是小腿,有利于提高續航能力。圖表圖表101101:行星滾柱絲杠通過結構設計可實現自鎖行星滾柱絲杠通過結構設計可實現自鎖 絲杠類型絲杠類型 是否具備自鎖能力是否具備自鎖能力 原因原因 梯形絲杠 是 螺旋升角小于摩擦角時,可以實現自鎖。導程越大,自鎖性能越好。
252、行星滾珠絲杠 否 通常不具備自鎖能力,因為它們使用的是滾動摩擦,摩擦系數較小。行星滾柱絲杠 否(可設計具備)標準設計通常不自鎖,但可以通過特殊設計(如楔形自鎖螺母)來實現自鎖。來源:一種具有雙向自鎖功能的行星滾柱絲杠(哈爾濱工業大學,解志杰、古樂、宋寶玉、王非,2017 年 3 月),國金證券研究所 82%7%11%哈默納科綠的諧波其他38%26%8%7%6%4%11%哈默納科綠的諧波來福日本新寶同川科技大族傳動其他行業專題研究報告 敬請參閱最后一頁特別聲明 63 掃碼獲取更多服務 線性的劣勢在于動態特性差、減速比較高導致輸出速度偏低、帶寬偏低、不利于高動態運動、關節透明度不佳導致需要額外的力
253、傳感器、成本較高。圖表圖表102102:宇樹機器人基本全身采用旋轉執行器宇樹機器人基本全身采用旋轉執行器 來源:宇樹機器人官方微信公眾號,國金證券研究所 但成本可以通過規模效應和特定的設計和工藝降低,并且不損失性能。例如加工方式上可以采用冷鍛工藝進行高一致性和低成本生產。根據我們外發報告機器人新技術專題 3:冷鍛工藝極限精度 C3,兼具高效率低成本優勢,經測算,冷鍛成本預計比車銑磨低 50%+,主要受益于加工速度提升。因此時間線拉長看,絲杠的成本將大幅降低,減少線性執行器的成本負擔。5.5.3 3 機器人產業鏈相關標的梳理機器人產業鏈相關標的梳理 圍繞核心主機廠產業鏈,重點關注訂單、技術和設備
254、等新變化。核心主機廠包含特斯拉、Figure、華為等。(1)訂單:25H1 特斯拉產業鏈訂單有望落地,建議關注國產替代確定性較強的三花智控、拓普集團、綠的諧波和鳴志電器等。(2)技術路線:絲杠(滾柱/滾珠/T 型)、傳感器(一維力/六維力/觸覺)、減速器(諧波/行星/新型減速器)、和輕量化(碳纖維/PEEK)等高價值量環節的技術方案尚未定型,確定性提升后將帶來分化性機會。(3)設備:熱處理、磨床和傳感器標定設備目前均卡脖子,突破后將加速產業鏈低成本量產節點來臨。圖表圖表103103:人形機器人供應鏈公司估值人形機器人供應鏈公司估值 (潛在)產(潛在)產業鏈環節業鏈環節 股票名稱股票名稱 市值市
255、值(億億元元)歸母凈利潤歸母凈利潤(萬得一致預測均值,億元萬得一致預測均值,億元)PEPE 2023A2023A 2024E2024E 2025E2025E 2026E2026E 2023A2023A 2024E2024E 2025E2025E 2026E2026E 關節總成 三花智控*1,127.18 29.21 34.25 41.95 50.10 38.59 32.91 26.87 22.50 拓普集團*1,086.31 21.51 29.78 39.08 49.05 50.51 36.48 27.80 22.15 絲杠 貝斯特*136.10 2.64 3.09 3.68 4.53 51.
256、65 44.04 36.98 30.04 恒立液壓*851.82 24.99 25.01 30.48 36.25 34.09 34.06 27.95 23.50 北特科技 176.54 0.51 0.79 1.16 1.69 347.05 224.78 152.73 104.22 鼎智科技 57.60 0.81 0.53 0.70 0.87 71.19 108.79 82.17 66.45 雙林股份 57.60 0.81 0.53 0.70 0.87 71.19 108.79 82.17 66.45 震??萍?138.51 0.43 3.13 4.81 7.00 323.86 44.28 28
257、.78 19.80 南京化纖 66.31-1.85/-35.85/五洲新春 160.68 1.38 1.61 2.08 2.52 116.28 99.86 77.10 63.74 設備 浙海德曼 37.52 0.29 0.32 0.66 0.88 127.43 117.24 56.84 42.63 日發精機 47.04-9.03/-5.21/華辰裝備 89.04 1.18/75.62/減速器 綠的諧波 267.47 0.84 0.88 1.15 1.53 317.83 305.54 233.54 174.45 行業專題研究報告 敬請參閱最后一頁特別聲明 64 掃碼獲取更多服務 雙環傳動*300
258、.26 8.16 10.36 12.88 15.87 36.78 28.99 23.31 18.92 精鍛科技 46.20 2.38 2.21 2.80 3.52 19.44 20.93 16.48 13.12 中大力德 67.72 0.73 0.92 1.11 1.33 92.59 73.59 60.94 50.97 傳感器 柯力傳感 212.65 3.12 3.14 3.74 4.39 68.06 67.62 56.88 48.49 安培龍 73.68 0.80 0.99 1.34 1.77 92.23 74.43 54.99 41.72 東華測試*57.90 0.88 1.56 2.10
259、 2.71 65.98 37.12 27.57 21.37 凌云股份 121.11 6.32 6.72 7.97 9.44 19.17 18.01 15.20 12.82 電機 鳴志電器 268.29 1.40 1.37 2.08 2.53 191.03 196.43 128.88 105.92 兆威機電 241.93 1.80 2.16 2.73 3.46 134.46 112.09 88.66 69.98 匯川技術 1,634.46 47.42 50.46 60.38 71.68 34.47 32.39 27.07 22.80 禾川科技 65.51 0.54-0.48 0.42/122.3
260、2-136.48 157.85/步科股份 59.65 0.61 0.72 0.97 1.30 98.29 82.48 61.62 45.97 以塑代鋼 中研股份 51.47 0.55/94.35/新瀚新材 44.23 0.93/47.39/肇民科技 87.54 1.03 1.56 1.97 2.44 84.73 56.15 44.41 35.82 散熱件 領益智造 594.29 20.51 20.31 29.75 38.80 28.98 29.26 19.98 15.32 銀輪股份 168.76 6.12 8.42 11.17 13.99 27.57 20.03 15.11 12.06 來源:
261、Wind,國金證券研究所(*表示國金證券研究所預測,其余公司取用 Wind 一致預期,估值日期為 2025 年 1 月 23 日)行業專題研究報告 敬請參閱最后一頁特別聲明 65 掃碼獲取更多服務 六、智能駕駛:政策支持可期,加速推進智能駕駛行業發展六、智能駕駛:政策支持可期,加速推進智能駕駛行業發展 6.16.1 特斯拉有望依其政策主張特斯拉有望依其政策主張 加速推進智能駕駛行業發展加速推進智能駕駛行業發展 6.6.1 1.1.1 美國自動駕駛立法進展有望加速推進美國自動駕駛立法進展有望加速推進,無監督無監督 FSDFSD 加速量產加速量產 美國的自動駕駛法規自 2011 年起步,從最初的州
262、級試驗性法規逐步發展到聯邦層面的指導性政策。目前,美國的自動駕駛監管體系在促進技術創新和確保公共安全之間尋求平衡,但仍需解決法規碎片化和責任劃分等問題。特朗普當選后,美國自動駕駛立法進展有望加速推進,無監督 FSD 加速量產。1)美國當前自動駕駛法規情況 美國當前的自動駕駛法規體現在在聯邦和州級層面的不同規定上,聯邦與各州相互協同,共同推進自動駕駛法規落地。聯邦政府負責宏觀指導,包含車輛的技術和安全標準等;州政府負責執行,包括車輛在公共道路上的操作和許可。聯邦政府職責:宏觀指導-確定車輛的技術和安全標準 萌芽期 2013-2016 年:動駕駛技術開始萌芽,但缺乏明確的法律框架,體系與職責分工分
263、散。內華達州于 2011 年成為首個為自動駕駛汽車頒布測試法規的州,隨后加利福尼亞、佛羅里達等州陸續出臺類似政策。發展擴充期 2016-2023 年:2016 年美國交通運輸部(DOT)和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首次發布的聯邦自動駕駛汽車政策(AV 1.0)為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提供了早期的監管框架,并明確了聯邦和州政府在監管自動駕駛汽車(AV)方面的分工。后續在2017、2018、2020 年分別更新發布了 AV2.0-4.0、自動駕駛系統安全框架、美國交通部自動駕駛汽車綜合計劃。州政府職責:執行-車輛在公共道路上的操作、許可與規則 州政府主要負責在本州范圍內的執行與監管工作。聯邦
264、政府設定通用的標準和指導方針后,各州政府在自動駕駛技術的具體實施、監管和測試上擁有較大的自治權。截至 2024 年,美國已有 40 多個州為自動駕駛技術制定了相關的法律或法規。部分州采取較為寬松的政策,鼓勵技術發展和商業應用,如亞利桑那州和佛羅里達州部分州則對安全性和法律責任要求較為嚴格,如加利福尼亞州和紐約州。各州的法規通常包括自動駕駛測試許可、道路基礎設施適配、數據報告要求、商業化運營支持等方面,且每個州都有不同的安全標準和實施細節。隨著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州政府也在不斷調整政策,以適應自動駕駛技術的推廣與應用。特朗普擬放寬自動駕駛汽車規定,特斯拉或成為新政策下的直接受益者。根據財聯社報道,
265、特朗普政府計劃將“完全自動駕駛汽車的聯邦法律框架”作為交通部的優先事項之一,表明特朗普政府擬放寬自動駕駛汽車規定。按照過往政策制定與推動來看,美國交通部可以通過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頒布規則,國會法案將為自動駕駛汽車的大規模采用鋪平道路。當前,特朗普團隊正在尋找合適的人選領導美國交通部,以制定監管自動駕駛汽車的政策框架。2)FSD 發展情況,無監督 FSD 量產進程 特斯拉為 FSD 技術行業先行者。完全自動駕駛 FSD 技術的目標是讓車輛能夠獨立完成所有駕駛任務,達到 L5 級別的自動駕駛。根據特斯拉 2024 年 Q3 報告,FSD Beta 累計行駛里程已超過 20 億英里
266、。算力層面,截止 24Q3,特斯拉自建超算中心 AI 算力超過 4 萬張英偉達 H100 等效算力,并預計至年底提升至接近 9 萬張。技術升級:技術升級:2024 年 12 月,特斯拉正式向部分美國用戶推送了 FSD v13 更新。此次更新針對端到端駕駛網絡進行了全面行業專題研究報告 敬請參閱最后一頁特別聲明 66 掃碼獲取更多服務 升級,包括全分辨率的 AL4 視頻輸入、原生 AL4 輸入和神經網絡架構等,數據規模達到 4.2 倍,訓練計算規模為 5 倍,延遲降低 2 倍,還新增了如一鍵開啟 FSD、集成召喚等功能,并對施工路段動態繞行等功能進行了改進。圖表圖表104104:特斯拉特斯拉 F
267、SDFSD 累計行駛里程數累計行駛里程數 圖表圖表105105:特斯拉特斯拉 AIAI 算力預測算力預測 來源:特斯拉財報,國金證券研究所 來源:特斯拉財報,國金證券研究所 軟件架構:特斯拉 FSD 采用 BEV+Transformer 架構。BEV+Transformer 方案的整體思路為“輸入-提取-轉換-融合-時序-輸出”,并在這個過程中完成“2D到3D到4D”的轉換。在此基礎上,BEV 算法進一步迭代為 Occupancy Networks,更加直接地打造 3D 空間。有別于感知 2D 圖像、提取像素轉化為 3D 特征,Occupancy Networks 直接感知 3D 空間中的體素
268、,也就是將世界劃分為多個大小一致的立方體,快速識別每個體素是否被占用,繼而判斷車輛是否要躲避。Occupancy Networks 可以在 10ms 內完成計算,感知更高效、結果更精準,將 BEV 空間在高度上進行了進一步擴展。硬件架構:自動駕駛需要高算力芯片支持。FSD 需處理來自車輛的 8 個攝像頭、1 個毫米波雷達、12 個超聲波雷達等傳感器的大量數據,以及神經網絡包含眾多神經元和連接,需進行海量的乘加運算等復雜計算。因此,特斯拉從 19 年開始使用自研的 FSD 芯片,其中包含高達 60 億的晶體管,每秒可完成144 萬億次的計算,能同時處理每秒 2300 幀的圖像。端到端成為車企重點
269、研發方向。自動駕駛的底層操作邏輯始終為環境感知、決策規劃、控制執行三個模塊,端到端通過大模型將感知、規劃和控制三個模塊集成起來,消除三者之間的界限,讓他們成為一體。特斯拉從 FSD V12 版本開始采用端到端的神經網絡架構,直接將傳感器數據映射到車輛控制指令,簡化了系統架構,提高了信息處理效率和決策準確性。無人監督 FSD 預計 25 年試點,26-27 年開啟大規模量產。馬斯克在 2024 年 10 月表示,預計特斯拉將在 2025 年在加州和德州啟動無人監督的完全自動駕駛(FSD)功能,在這兩個地區的部分 Model 3 和 Model Y 車輛上進行試點。計劃在 2026 年或 2027
270、 年開始大規模生產其機器人出租車 Cybercab,這些車輛將沒有方向盤或踏板,完全依靠無人監督的 FSD 技術來實現自動駕駛。特斯拉的 FSD 量產進程是在逐步擴展自動駕駛功能的基礎上,逐步實現從部分監督駕駛到完全無人監管駕駛的過渡。特斯拉無人監管 FSD 策略:通過 OTA 更新不斷提升 FSD 的能力,逐步達到更高級別的自動駕駛。6.1.2 6.1.2 全球智能駕駛將會加速普及全球智能駕駛將會加速普及,智駕時代初現曙光智駕時代初現曙光 1)中美歐日韓智能駕駛發展情況 美國:智能駕駛技術發展最為領先的國家。市場參與者:特斯拉、Waymo、Cruise、Aurora等公司處于自動駕駛技術的前
271、沿。法規方面:美國的智能駕駛發展具有一定的區域差異。聯邦層面由 NHTSA 負責指導,但更多的政策制定權屬于各州政府。進展:特斯拉的 FSD系統依賴視覺方案,目前處于 Beta 測試階段,主要用于城市街道和高速公路的自動駕駛。行業專題研究報告 敬請參閱最后一頁特別聲明 67 掃碼獲取更多服務 Waymo,Alphabet 公司旗下的自動駕駛部門,目前每周在鳳凰城、在舊金山和洛杉磯提供超過 15 萬次出行服務。幾個月前 Waymo 的服務量僅為每周約 5 萬次,這意味著短短幾個月內,服務量增長了兩倍。Waymo 還積極拓展國際市場,計劃 2025 年初在日本東京測試無人駕駛出租車服務,與 GO
272、應用和 Nihon Kotsu 合作,劍指日本市場。中國:FSD 入華或帶來鯰魚效應,帶動國內智能駕駛行業發展。中國在智能駕駛技術方面投入巨大,若 FSD 2025 年入華,國內智能駕駛行業有望加速發展。市場參與者:百度(Apollo)、華為(HI)、滴滴、百度、整車廠等公司在智能駕駛領域積極布局,百度的Apollo 平臺在自動駕駛技術中有較大突破。進展:百度的 Apollo 已在多個城市開始進行無人駕駛出租車的試運營;天津港 92 臺搭載 L4 級自動駕駛技術的人工智能運輸機器人在工作;小鵬汽車緊隨特斯拉端到端大模型,為國內首個量產上車的端到端大模型車企。韓國:政策積極推進智能駕駛。在 24
273、 年年底實現 L3 級自動駕駛商業化,到 2027 年實現L4 級自動駕駛巴士商業化;到 2035 年韓國市場推出的一半新車將為 L4 級車型。市場參與者:現代、起亞等車企在智能駕駛技術研發上投入巨大。進展:韓國的現代汽車與多個科技公司合作,推動 L3 和 L4 級別的自動駕駛技術研發?,F代的自駕出租車試點和基于5G 技術的自動駕駛網絡都體現了其在智能駕駛技術中的優勢。日本:注重自動駕駛技術的實用化和場景應用。日本自動駕駛部署路線圖主要是針對三種自動駕駛應用的場景,即乘用車、物流服務和運輸服務。市場參與者:本田、豐田、日產也分別在三個不同領域發力,其中本田更側重于自動駕駛汽車,2021 年推出
274、搭載 3 級的自動駕駛功能的新款車型 LEGEND。豐田更關注配備 4 級自動駕駛技術的通勤班車。日產則專注于自動駕駛出租車,與服務競爭。進展:L4 級自動駕駛解禁標志著日本在出行領域的重大進展,尤其在公共交通領域。圖表圖表106106:各國自動駕駛發展情況各國自動駕駛發展情況 來源:艾瑞咨詢,國金證券研究所 2)特斯拉對智能駕駛行業的引領作用 特斯拉鯰魚效應入局,高階智駕定義下一輪競爭格局。特斯拉的自動駕駛技術是目前市場上最先進的智能駕駛系統,尤其在硬件平臺、深度學習算法、感知系統等方面。特斯拉端到端實現標桿效應,帶動國內廠商跟進:特斯拉 FSDV12 采用的端到端方案后,帶動國內車企和廠商
275、紛紛轉向,加碼端到端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究,小鵬汽車、蔚來、理想汽車、長行業專題研究報告 敬請參閱最后一頁特別聲明 68 掃碼獲取更多服務 城汽車、奇瑞汽車、華為、地平線、商湯絕影、元戎啟行等多家車企及供應商,先后推出了面向量產的“端到端”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和車型。小鵬汽車是最早跟進特斯拉布局端到端技術的車企,在這條技術路線的投入上非常堅決;理想汽車也在 10 月 23 日開啟了“端到端+VLM”的全量推送,端到端有望帶來智能駕駛新一輪的變革。圖表圖表107107:各家車企自動駕駛情況梳理各家車企自動駕駛情況梳理 來源:懂車帝,各車企官網,國金證券研究所 鯰魚效應促進競爭發展:特斯拉 FSD 入華有
276、望復制其在電動車領域的鯰魚效應,加速國內智能駕駛行業的產業化進程,帶動本土智能駕駛整車廠和供應鏈的發展,促使國內車企加快端到端大模型上車進度。同時帶動了智能駕駛產業鏈,包括芯片、傳感器、域控制器、線控底盤等零部件供應商的成長,以及相關軟件和服務提供商的發展。智能駕駛商業模式:FSD 付費-特斯拉開創智能駕駛軟件付費模式,在北美地區提供 FSD 的訂閱和買斷兩種付費模式,通過持續提升 FSD 價格和宣傳其功能,成功推動了軟件的銷售,為智能駕駛行業的商業模式創新提供了借鑒。自動駕駛出租車與共享經濟-若無人駕駛出租車進入市場,將徹底改變現有的出行模式,推動智能駕駛技術的大規模商業化;同時探索特斯拉還
277、在探索共享出行平臺的可能性,車主可以將自己的車輛共享給其他人使用。3)2025 年伴隨中美兩國高階智駕的大規模商業化,智能駕駛時代初現曙光 特斯拉、Waymo、百度、滴滴等企業的技術突破和市場推廣,將推動自動駕駛從試驗階段進入實際應用,并實現多個領域的商業化落地。政策方面:國內外智能駕駛政策頻出,利好行業發展。2024 年 6 月,中國工信部發布四部門有序開展智能網聯汽車準入和上路通行試點的通知,并公布了 9 家首批智能網聯汽車準入和上路通行試點聯合體,包括比亞迪、長安等車企和使用主體,這標志著我國 L3/L4 級自動駕駛上路的政策支持進一步完善。行業專題研究報告 敬請參閱最后一頁特別聲明 6
278、9 掃碼獲取更多服務 圖表圖表108108:國內智能駕駛政策梳理國內智能駕駛政策梳理 來源:中國政府網,湖南省人民政府,國金證券研究所 2025 有望成為高階智駕元年:受純視覺方案帶來的降本影響,搭載城市 NOA 功能的車型售價進一步下探至 20 萬元以下,從而帶動高階智駕車型的快速放量,如 MONA 03、小鵬P7+。據億歐智庫調查結果,2023 年,在體驗過或使用過高速 NOA 功能的用戶中,41.1%的用戶將其視為主要的購車參考因素,而 51.8%的用戶僅將其視為影響購車的參考因素之一。對于城市 NOA 功能,其發展尚未達到高速 NOA 功能的成熟度,體驗過該功能的用戶當中,28.1%的
279、用戶將其視為主要的購車參考因素;65.6%的用戶將其視為影響購車參考因素之一。2025 年預計將有更多 20 萬元以下車型搭載城市 NOA 功能,2025 年有望成為高階智駕元年。在滲透率提升的行業趨勢下疊加自動駕駛政策放開預期,FSD 入華等催化下,預計自動駕駛在 2024 年迎來拐點,2025 年智能駕駛時代初現曙光。圖表圖表109109:高速城市高速城市 NOANOA 車型銷量車型銷量 來源:蓋世汽車,國金證券研究所 0%20%40%60%80%100%12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20232024E2025E2026E2027E2028E2029E20
280、30E高速NOA城市NOAyoy(%)行業專題研究報告 敬請參閱最后一頁特別聲明 70 掃碼獲取更多服務 圖表圖表110110:美國美國 RobotaxiRobotaxi 行業進展行業進展 來源:騰訊網,極目新聞,第一電動網,金融網,電子工程世界,國金證券研究所 生態模式:推出“金三角”生態合作關系。在產業鏈合作方面,Waymo 的商業模式轉型讓其他行業跟隨者相繼效仿,行業玩家在美國紛紛開啟技術+整車+平臺的三角作模式,車企、算法和運營商有望構成三角模式,基于各自的長處互補,確定分工和捕捉產業鏈價值。三角模式展開如下。車企:負責車輛的設計、制造和更新,確保車輛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供用于無人出租
281、車的車輛平臺。算法:專注于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包括軟件算法、感知系統、控制系統等,負責提供無人駕駛解決方案,確保車輛能夠自主導航和應對各種交通情況。運營:負責無人出租車的日常運營管理,包括調度、客戶服務和市場營銷等。它們通過現有的打車平臺或專用的無人出租車服務平臺來吸引乘客。圖表圖表111111:無人出租車業務三角模式無人出租車業務三角模式 來源:羅蘭貝格,國金證券研究所 特斯拉 Cybercab 的發布,有效拉動 Robotaxi 行業進程發展。特斯拉在 2024 年 10 月 10日的 We,Robot 發布會上發布了 Robotaxi 車型 Cybercab,采用兩座布局,完全取消了方向
282、盤和加速/制動踏板等部件,儀表臺僅配備一塊大尺寸懸浮式中控屏,預計將于 2026年-2027 年大規模量產。在成本上,Cybercab 的運營成本控制在每英里約 0.2 美元左右,整車合計成本預計將低于 3 萬美元(約合 21 萬元人民幣),并考慮使用感應充電技術來進一步減少運營復雜性。同時推出無人駕駛廂型車 Robovan:采用前衛的非常規造型,底盤離地間隙極低,前臉及車尾配備多條燈帶,并貫穿車身側面,車身一側配備大型側滑門,行業專題研究報告 敬請參閱最后一頁特別聲明 71 掃碼獲取更多服務 車內設有 14 個座位,至多可搭載 20 名乘客,并具備載貨能力。目前特斯拉官方尚未公布Robova
283、n 的量產時間等詳細信息。圖表圖表112112:特斯拉特斯拉 CyberCabCyberCab 外觀圖示外觀圖示 圖表圖表113113:特斯拉特斯拉 RobovanRobovan 外觀圖示外觀圖示 來源:易車,國金證券研究所 來源:車家號,國金證券研究所 特斯拉 Cybercab 多方面推動行業發展:1)技術創新:特斯拉 Robotaxi 基于其純視覺自動駕駛系統(FSD)進行研發。這種端到端的算法設計挑戰了當前主流的多傳感器融合方案(如 Waymo 的 Lidar+Radar),推動了低成本、高性能的自動駕駛技術發展。這種創新為行業提供了新的技術思路,可能降低 Robotaxi 普及的整體成
284、本。2)新商業模式開拓:Robotaxi 需要克服高昂的前期開發成本和技術投入,實現長期盈利的商業化運營模式至關重要。特斯拉提出了新的商業模式-共享經濟模式,允許個人車主將車輛加入 Robotaxi網絡,這種模式有望降低運營成本,但需保證車輛質量和一致的用戶體驗。3)增強公眾接受度與宣傳:特斯拉作為行業領頭羊吸引公眾和投資者的廣泛關注。通過宣傳其Robotaxi 計劃,進一步讓消費者熟悉自動駕駛技術。Robotaxi 成本持平的商業拐點加速到來。成本是 Robotaxi 商業化落地最大的影響部分,隨著自動駕駛技術的進步和算 法的迭代,無人車運營的數據積累、造車成本和運營 服務成本均將呈下降趨勢
285、,為 Robotaxi 大規模商業化提供經濟效益支撐。RobotaxiRobotaxi 商業模商業模式的成本拐點,式的成本拐點,是基于服務是基于服務成本和傳統出行方式(如網約車)持平的臨界點。成本和傳統出行方式(如網約車)持平的臨界點。加速這一拐點的到來主要依賴技術進步、規模經濟、政策支持等多方面的因素。成本的持平對Robotaxi 行業的發展至關重要,一旦成本接近甚至低于現有方式,用戶需求將大幅增加,推動商業化進程加速落地。圖表圖表114114:RobotaxiRobotaxi 商業化面臨的挑戰商業化面臨的挑戰 來源:羅蘭貝格,國金證券研究所 整車購車成本與安全員成本是目前 Robotaxi
286、 占比較高的部分。整車成本:特斯拉的Cybercab 預計會在 3 萬美元左右,相比傳統出租車或網約車的購車成本更低,尤其是在規?;a后,生產成本有望進一步降低。運營成本:運營成本:根據馬斯克設想,若未來無人駕駛車隊的運營可以做到由一個人來管理 10-20 輛車,人力成本的大幅降低,是特斯拉宣稱每行業專題研究報告 敬請參閱最后一頁特別聲明 72 掃碼獲取更多服務 英里 0.2 美元的關鍵因素。假設一輛 Cybercab 每英里 0.5 美元、每天運營 250 英里(Uber司機每天運營 150-250 公里),一年運營 300 天計算,一輛車一年的營收是 3.75 萬美元。成本端,按照折舊、
287、運營、保養費用計算,年成本在 3.37 萬美元左右。在整車成本以及運營成本有效控制下,Robotaxi 有望盡快實現成本持平。圖表圖表115115:RobotaxiRobotaxi 營收端測算營收端測算 圖表圖表116116:RobotaxiRobotaxi 成本端測算成本端測算 營收端營收端 購車成本(萬美元)3 使用年限(年)5 電費美元/天 1.16 運營成本/每公里 0.3 定價(美元)/公里 0.5 運營公里/天 250 運營天數 300 運營公里/年 75000 營收(萬美元)3.753.75 成本端成本端 折舊(萬美元)0.6 保養成本(萬美元)0.14 運營成本(萬美元)2.2
288、5 保險費用(萬美元)0.20 電費(萬美元)0.03 合計(萬美元)合計(萬美元)3.223.22 來源:財聯社,智能車參考,快科技,國金證券研究所測算 來源:財聯社,智能車參考,快科技,國金證券研究所測算 6.26.2 產業與政策共振產業與政策共振 國內智能駕駛滲透率有望大幅提升國內智能駕駛滲透率有望大幅提升 6.6.2.2.1 1 重磅玩家到來重磅玩家到來,高階智駕滲透率有望加速提升高階智駕滲透率有望加速提升 作為全球相對領先的智能駕駛系統,特斯拉 FSD 已完成在北美市場的推送使用。23-24 年特斯拉 FSD 飛速發展,并最終在北美市場實現落地:1)2023 年 9 月,馬斯克在硅谷
289、帕洛阿爾托(Palo Alto)的街道上直播測試特斯拉全自動駕駛測試版 V12(FSD Beta V12);2)2023 年 11 月,特斯拉確認,V12 版本已開啟對內部員工的推送;3)2024 年 3 月 31日,特斯拉向美國部分用戶推送 FSD V12(Supervised)版本,正式實現 FSD 在美國市場的落地;隨后在 4 月,特斯拉在全美開通 FSD 短期免費試用活動。為刺激 FSD 的開通率,6 月,特斯拉將 FSD 買斷費用從 1.2 萬美元下調至 8000 美元,將訂閱制費用從 199 美元/月下調至 99 美元/月。圖表圖表117117:特斯拉端到端與特斯拉端到端與 FSD
290、FSD 發展歷史發展歷史 來源:網易,42 號車庫,車家號,36 氪,國金證券研究所 FSD V13 版本正式推送,相對 V12 將有重要提升。12 月 1 日,特斯拉正式開始向車主(非員工)推送 FSD V13,此前的相對 V12.5 版本,主要提升在于:1)需要人工干預之前的行駛里程提升了 5 到 10 倍;2)FSD V13 利用了 AI4 攝像頭的原生分辨率,比 HW3 的分辨行業專題研究報告 敬請參閱最后一頁特別聲明 73 掃碼獲取更多服務 率高出 4.5 倍,同時幀率提升到 36 Hz。3)AI 模型大小增加了三倍,訓練數據規模也擴大了 4.2 倍,得益于特斯拉的 Cortex 訓
291、練超級集群;4)加入了對音頻信號的識別功能、并進一步整合了停車和倒車功能。圖表圖表118118:特斯拉特斯拉 FSDFSD 價格發展歷史價格發展歷史 圖表圖表119119:F FSD V13SD V13 相對相對 V12V12 進步明顯進步明顯 來源:特來訊,國金證券研究所 來源:網易,國金證券研究所 1 1)FSDFSD 入華進展及對行業的促進作用入華進展及對行業的促進作用 FSD 入華將有望引發國內智駕認知質變。馬斯克在 2024 年 7 月的 24Q2 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將在中國市場推出 FSD。2024 年 9 月 5 日,特斯拉在 X 平臺上發布路線圖,預計 2025年第一季度在中
292、國和歐洲推出全自動駕駛(FSD)系統,但仍有待監管批準。雖然其入華面臨數據存儲、尋找合作伙伴、法規監管等問題,仍需時間,但仍有望在 2025 年年內落地。FSD 入華將產生鯰魚效應攪動市場。1)FSD 入華喚醒市場智駕認知,加速智駕發展。作為頭部智駕廠商,鯰魚效應下頭部國產智能駕駛廠商和零部件供應商有望受益。2)FSD 賦能特斯拉產品力,提振國內特斯拉銷量,特斯拉供應鏈有望持續受益。在特斯拉的帶動下、2024 年國內廠商紛紛跟進,華為、小鵬等公司隨即宣布端到端系統研發計劃,頭部廠商已在 24 年內實現落地,智駕路徑向端到端收斂。FSD V12 Beta 是全球第一個實現“端到端”的 AI 自動
293、駕駛系統(FuII Al End-to-End)。在此之前,傳統智能駕駛系統以模塊化設計為主,簡單可以分為感知、預測、決策、控制四個模塊,具體細分通常包含三四十個模塊,各個功能都是單獨開發并集成到車載車輛中。這種模式其存在著諸多問題:架構復雜、優化難度大、研發成本隨模塊增加而上升,同時系統泛化能力有限,難以適應大規模產品化和多樣化場景,算法與軟硬件的深度綁定也限制了其兼容性。而端到端技術通過單一系統實現從感知到控制的直接映射,消除了傳統系統中的模塊間界限,簡化了架構并提升了性能。端到端系統能夠整合來自不同傳感器(如攝像頭、雷達、激光雷達等)的信息,避免了傳統系統中因信息分割而導致的決策不準確或
294、延遲。同時直接從感知數據映射到控制動作,省略了復雜的預處理和特征工程。通過學習大量的駕駛場景,端到端自動駕駛能夠自適應不同的道路條件和交通情況。由于其決策過程是基于實時數據的,因此能夠快速響應突發狀況。$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14,000$16,000行業專題研究報告 敬請參閱最后一頁特別聲明 74 掃碼獲取更多服務 圖表圖表120120:國內端到端廠商技術路線國內端到端廠商技術路線 來源:智能車參考,國金證券研究所 2 2)技術、法規、成本三要素有望促使國內高階智駕滲透率在技術、法規、成本三要素有望促使國內高階智駕滲透率在 20252
295、025 年大幅提升年大幅提升 目前用戶對自動駕駛技術的不信任是阻礙其普及的主要原因之一,但隨著技術的提升,高階智能駕駛用戶接受度逐漸提高。法規方面,自動駕駛事故責任的判定一直以來也是限制智能駕駛普及的原因。目前,高階自動駕駛系統仍屬于 L2 級別,駕駛員需監控車輛并隨時準備接管?,F行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 未區分傳統汽車與自動駕駛汽車,事故責任處理多采用傳統汽車交通事故責任路徑。全國約 20 個省市已發布相關權責劃分的政策,地方政策試點為中央立法提供了經驗,全國性法規的出臺可期。2024 年 1-10 月 20 萬以下的車型占全部新能源的 65%,成本下降會帶來高階智能駕駛車型的快速放量
296、。隨著技術的進步和降本增效,廠商正積極研發輕視覺和純視覺方案。隨著越來越多車企逐漸優化激光雷達等傳感器數量,未來會有更多的智駕車型下探到 20 萬以下價格帶,高階智能駕駛車型將迎來放量。圖表圖表121121:2 2024024 年年 1 1-1010 月新能源汽車價格分布月新能源汽車價格分布 來源:乘聯會,國金證券研究所 6.6.2.22.2 國內國內 RobotaxiRobotaxi 行業進程加速行業進程加速,法規和商業模型有望快速落地法規和商業模型有望快速落地 國內法規與商業模式加速落地。2024 年 8 月 8 日,重慶、武漢兩地率先發布自動駕駛全無人商業化試點政策,并向百度發放全國首批
297、無人化示范運營資格,允許車內無安全員的自動駕駛車輛在社會道路上開展商業化服務。重慶、武漢兩地居民在全國率先享受到全無5萬以下5%5-10萬14%10-15萬31%15萬-20萬15%20-30萬22%30-40萬9%40萬以上4%行業專題研究報告 敬請參閱最后一頁特別聲明 75 掃碼獲取更多服務 人駕駛的出行服務,標志著我國自動駕駛將迎來高速增長拐點,有望在全球競賽中占據領先位置。1 1)國內國內 RobotaxiRobotaxi 行業現狀行業現狀:蘿卜、小馬、文遠三足鼎立,滴滴有望后來居上蘿卜、小馬、文遠三足鼎立,滴滴有望后來居上 蘿卜快跑:Apollo 大模型加持,降本增效持續推進,營收拐
298、點將至 高精度地圖是蘿卜快跑實現無人駕駛的關鍵技術之一。高精度地圖不僅需要包含道路的精確幾何信息,如車道線、路緣、交通標志等靜態元素,還要涵蓋動態信息,如臨時施工、交通流量等。在構建過程中,通常會利用激光雷達、相機等多源傳感器數據進行三維重建,并結合無人機航拍和地面車輛采集的高分辨率圖像進行精細化標注。百度 Apollo 在高精地圖方面擁有全球領先的經驗沉淀。百度內部智圖和智駕深度協同,按照智駕功能定義高精地圖產品,已在 30 城實現了 Robotaxi 的無人化運營,解決各類中國特色駕駛場景,并沉淀至地圖產品。截至 23 年第一季度,百度旗下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平臺“蘿卜快跑”訂單量已超 200
299、 萬,其中全無人自動駕駛車隊已駛入北京、武漢、重慶三城,是首家在全國多個城市開展全無人自動駕駛運營的企業,這離不開高精地圖的泛化落地。百度在 2018 年 9 月宣布正式開源 Apollo 車路協同方案,并與千方科技簽訂合作協議,合作推出 V2X 車路協同解決方案。目前,Apollo V2X 車路云協同技術能夠為城市交通提供全域感知能力:對象級識別:對所有交通參與者進行感知理解,感知精度達到亞米級,所提供路側感知信息可與高級別自動駕駛實現決策閉環;超視距感知:路側設備采集全局路網圖像,播發全量車輛位置、速度等信息,有效擴大車輛視距,避免感知盲區;毫秒級計算:為 L4 級自動駕駛車輛在多場景下測
300、試提供全量、連續、多模態的低時延數據服務;全域級控制:通過城市級全時空動態交通信息采集與云端融合,為交通參與者和管理者實現全局最優的協同控制能力。圖表圖表122122:百度百度 Apollo V2XApollo V2X 車路云協同技術車路云協同技術 來源:百度 Apollo 官網,國金證券研究所 目前蘿卜快跑的商業化進程進入新階段。2024 年 5 月,百度 Apollo 在武漢百度蘿卜快跑汽車機器人智行谷舉辦 Apollo Day 2024,全方位展示百度十年深耕自動駕駛的重大進展,蘿卜快跑第六代無人車在活動現場發布。整車成本方面,蘿卜快跑第六代無人車整車成本相較于五代車下降 60%,價格只
301、需要 20 萬;營運成本方面,隨著蘿卜快跑無人車自動運營網絡完成建設,營運成本將降低 30%;服務成本方面,通過自動駕駛技術和人車艙效率的持續優化,服務成本將降低 80%。在收入側,數據顯示,蘿卜快跑在全國已完成超 600萬次的出行服務。在武漢,目前蘿卜快跑的服務面積已超過 3000 平方公里,覆蓋 770 萬人口。今年年初,隨著時空覆蓋和運營效率的大幅提升,蘿卜快跑營收增長了 9 倍,虧損減少了一多半。隨著千臺第六代無人車陸續投入使用,蘿卜快跑的營收增長速度預計會進一步加速,接近收支平衡的臨近點。百度 Apollo 的目標是到 2024 年底,蘿卜快跑在武漢實現收支平衡,并在 2025 年全
302、面進入盈利期,成為全球首個實現商業化盈利的自動駕駛行業專題研究報告 敬請參閱最后一頁特別聲明 76 掃碼獲取更多服務 出行服務平臺。圖表圖表123123:蘿卜快跑第六代無人車亮相蘿卜快跑第六代無人車亮相 Apollo DayApollo Day 來源:武漢市經開區官網,國金證券研究所 小馬智行:混合解決方案構建感知&預測模塊,商業模式多樣構筑差異化壁壘 小馬智行是一家中國無人駕駛公司,于 2016 年底在美國硅谷成立,在美國硅谷、廣州、上海等地設有研發中心,目前 Robotaxi 運營地區包括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四座一線城市,車隊規模尚無數據,據 2024 年 4 月最新消息,公司與豐田中國
303、、廣汽豐田共同成立合資公司:騅豐智能科技(廣州)有限公司,在第一期將向中國市場投放千臺規模的鉑智 4X 自動駕駛車輛。Robotaxi 方面,小馬智行已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獲得運營許可,并運營超過 250輛無人駕駛出租車。其中,北京、廣州、深圳已經開始全無人駕駛服務商業收費。截至2024 年 6 月 30 日,“小馬智行(PonyPilot)”移動 App 的注冊用戶數量超 22 萬,并通過高德地圖、如祺出行等第三方平臺提供服務。截至 2024 年 10 月,小馬智行自動駕駛路測里程已累計近 4000 萬公里,其中無人化自動駕駛測試里程近 400 萬公里。小馬智行方面預計,Robotaxi
304、 業務在 2025 年實現單車運營毛利由負轉正。圖表圖表124124:小馬智行自動駕駛汽車搭載多種傳感器小馬智行自動駕駛汽車搭載多種傳感器 來源:小馬智行官網,國金證券研究所 小馬智行利用混合解決方案構建感知&預測模塊,提高保真度和準確性。通過感知模塊自動駕駛汽車能夠看到和理解自動駕駛汽車周圍的世界,公司通過融合、處理傳感器和高清地圖收集的數據來做到這一點。感知模塊負責對象分割、檢測、分類和場景(即事件)理解。因此,感知模塊的保真度和準確性對于自動駕駛汽車的安全運行至關重要。為了確保性能,公司利用混合解決方案,該解決方案結合了深度學習和啟發式方法的優點,以處理、行業專題研究報告 敬請參閱最后一
305、頁特別聲明 77 掃碼獲取更多服務 優化和使用傳感器和高清地圖收集的數據。這種混合方法允許在密集和復雜的環境中進行高置信度和準確的檢測、分類和跟蹤。此外,我們使用傳感器融合來優化數據使用,這反過來又提高了感知模塊的整體可靠性。小馬智行的預測模塊同樣混合使用深度學習和啟發式方法來實現快速學習和適應。這對于自動駕駛系統來說尤為重要,因為全球車隊每天都會生成大量的道路數據。公司能夠充分利用這些道路場景的廣度和多樣性,以遠遠超過人類駕駛員的速度來完善和提高預測能力。圖表圖表125125:小馬智行預測模塊示意圖小馬智行預測模塊示意圖 來源:小馬智行官網,國金證券研究所 公司目前商業化進程順利,Robot
306、axi&Robotruck 同步推進。公司以“虛擬司機”技術為主干,搭建起三大核心業務:自動駕駛出行服務、自動駕駛卡車、乘用車智能駕駛業務,其中后兩個核心業務與競爭對手形成差異。自動駕駛卡車業務方面,小馬智行與中國外運、三一集團達成戰略合作,聯手打造智慧物流“技術+車輛+場景”的合作框架。小馬智行于 2024 年 4 月開始攜手中國外運及外運物流開啟真實商業貨運服務,實現北京-天津往返的 L4 自動駕駛重卡干線物流,首批貨運商品以快消品為主。截至目前,小馬智行在此干線物流路線上已完成真實貨運訂單近 500個 TEU(標準集裝箱單位),累計自動駕駛里程超 45000 公里。公司于 2023 年開
307、啟乘用車智能駕駛業務,在軟件、硬件以及數據三方面提供服務。1)公司推出三款駕乘體驗一流的智能駕駛方案:PonyClassic,PonyPro 以及 PonyUltra,提供差異化的參考硬件配置;2)推出車規級自動駕駛域控制器,目前公司三款產品均基于NVIDIA DRIVE Orin 芯片,域控制器已通過汽車功能安全 ASIL-D 開發流程認證與國際質量體系認證;3)推出自動駕駛數據閉環工具鏈,可覆蓋兩大核心需求,一是研發測試階段的全量數據閉環,二是量產階段基于影子模式的數據閉環。行業專題研究報告 敬請參閱最后一頁特別聲明 78 掃碼獲取更多服務 圖表圖表126126:小馬智行參與構建行業首個“
308、技術小馬智行參與構建行業首個“技術+車輛車輛+場景”場景”黃金三角黃金三角 圖表圖表127127:“小馬識途”智能駕駛解決方案“小馬識途”智能駕駛解決方案 來源:小馬智行官網,國金證券研究所 來源:小馬智行官網,國金證券研究所 圖表圖表128128:“方載”自動駕駛域控制器“方載”自動駕駛域控制器 圖表圖表129129:“蒼穹”自動駕駛數據閉環工具鏈“蒼穹”自動駕駛數據閉環工具鏈 來源:小馬智行官網,國金證券研究所 來源:小馬智行官網,國金證券研究所 文遠知行:業務擴張能力出色,產品多樣商業化進程迅速 文遠知行成立于 2017 年,是一家中國自動駕駛科技公司,目前已在全球 7 個國家 30 個
309、城市開展自動駕駛研發、測試和運營,運營天數超 1600 天,是唯一擁有中國、美國、阿聯酋以及新加坡四地自動駕駛拍照的科技企業,目前暫無車隊規模數據。公司擁有冗余感知,精準優化算法,高效率仿真平臺的技術儲備。公司采用先進的感知框架,通過冗余的雙感知路徑,以保證更好的精度。通過利用大量的真實交通數據進行訓練,公司獲得了強大的深度學習預測模型。在路徑規劃層面采用“搜索與優化”的方法。在車輛控制層面能夠以厘米級的精度,準確、安全、高效地控制自動駕駛車輛。仿真平臺采用高保真、高精度的物理模擬,通過安全、經濟、可拓展的方式提供補充訓練。公司目前的產品主要有自動駕駛出租車、自動駕駛小巴、自動駕駛貨運車、自動
310、駕駛環衛車以及高階智能駕駛解決方案五種。$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14,000$16,000行業專題研究報告 敬請參閱最后一頁特別聲明 79 掃碼獲取更多服務 圖表圖表130130:文遠知行目前產品文遠知行目前產品 來源:文遠知行官網,國金證券研究所 自動駕駛出租車業務目前在廣州、北京、鄂爾多斯、南京以及阿聯酋阿布扎比等多地投入運營,已開放運營超 1800 天。2024 年 6 月 27 日,文遠知行 WeRide 正式獲得北京市智能網聯汽車政策先行區高速道路出行服務商業化試點通知書,旗下自動駕駛出行服務車輛獲準在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航站樓至
311、北京經開區之間開展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商業化試點。自動駕駛出行服務車輛獲準在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航站樓至北京經開區之間開展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商業化試點。至此,文遠知行自動駕駛乘用車出行服務場景正式實現先行區范圍內商業化服務全面覆蓋,公司自動駕駛技術商業化進程再迎重大突破。服務面向社會公眾開放后,市民和旅客朋友可在北京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內 242 個上下車站點、北京大興國際機場上下車站點中選擇就近的出發點和終點,預約呼叫文遠知行自動駕駛出行服務車輛。文遠知行和博世二者的通力合作,使得該系統在智能化程度和性能表現上均達到了行業領先水平。文遠知行本就是自動智能駕駛行業中處于領先地位的企業,擁有自動駕駛出租車、自
312、動駕駛小巴、自動駕駛貨運車、自動駕駛環衛車等多種產品的開發經驗。在智能駕駛技術方面曾取得過多項突破性成果,為本次合作中提供了創新的解決方案和算法支持。而博世在智能駕駛領域同樣擁有豐富的經驗和技術積累,為 NEP 智駕系統的研發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持。滴滴:數據預計成為最大優勢,25 年與埃安合作推出 Robotaxi 滴滴于2016年組件自動駕駛技術研發部門,致力于打造世界領先的L4級別自動駕駛技術。2019 年 8 月,滴滴宣布將自動駕駛部門升級為獨立公司,專注于自動駕駛研發、產品應用及相關業務拓展。滴滴自動駕駛已取得北京、上海、蘇州、合肥、廣州和美國加州的自動駕駛公開道路測試牌照。據官網,滴
313、滴自動駕駛的關鍵技術包括高精地圖及定位、環境感知、路徑規劃、仿真平臺和基礎設施,公司能夠利用其商業化運營優勢、大數據優勢以及技術優勢進一步發展自動駕駛技術。我們認為公司最大的技術優勢在于數據方面。根據滴滴財報,截至 2023 年 3 月 31 日的一年,中國有超過 1900 萬人在滴滴接過單,其中大部分是網約車。2024 年 Q1 核心平臺交易量高達 37.46 億筆,同比增長 30.3%,龐大的司機數量以及交易單數能夠為公司提供充足的行駛數據,從而為訓練自動駕駛模型提供了極大便利。2024 年 4 月 2 日,廣州安滴科技有限公司已正式成立,注冊資本 4.2 億元。該公司由廣汽埃安新能源汽車
314、股份有限公司及滴滴關聯公司北京航跡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持股。其中,廣汽埃安持股 50%,北京航跡科技持股 50%,廣汽埃安研發中心負責人張雄任董事長。廣汽埃安與滴滴的合作由來已久。2023 年 5 月,廣汽埃安與滴滴自動駕駛公司簽訂深化合作協議,共同發布無人駕駛新能源量產車項目“AIDI 計劃”,并宣布將成立合資公司?!癆IDI 計劃”的執行,將是國內首次以整車企業和自動駕駛公司合資的形式推進無人駕駛新能源汽車規?;慨a,也是廣汽埃安與滴滴對于無人駕駛下半場的比拼給出的“解決方案”。雙方合作的首款量產車型將基于 AEP3.0 平臺、星靈架構及行業領先的多融合感知自動駕駛量產技術,搭載滴滴自動駕駛
315、L4 城市泛化引擎和特有的面向出行服務的自動駕行業專題研究報告 敬請參閱最后一頁特別聲明 80 掃碼獲取更多服務 駛技術方案。2 2)國內國內 RobotaxiRobotaxi 行業成本分析行業成本分析:商業拐點明年到來商業拐點明年到來 Robotaxi 商業模式跑通,其核心在于成本。成本的下降主要可以分為兩大板塊:1)Robotaxi 單車成本的大幅下探;2)云代駕模式對于人力成本等運營成本的大幅縮減。即使疊加平臺需要承擔的其他各項成本,在成本上仍優于傳統網約車:1、傳統網約車商業模式:核心在于人力成本,即司機分攤。人員方面,自動駕駛汽車運輸安全服務指南(試行)指出在指定的區域運營時可使用遠
316、程安全員,遠程安全員人車比不得低于 1:3,相比于每輛車都需配備隨車安全員而言,已經實現了大幅降本;同時隨著遠程監控和自動駕駛技術的提升,預計在 5 年內遠程安全員數量將實現顯著下降。據初步測算,假設人車比例 1:10,Robotaxi 單車成本為 20.46 萬元,每公里成本將降至 0.8元,大幅提升 Robotaxi 單車盈利能力。圖表圖表131131:擴大規模、實現量產成為擴大規模、實現量產成為 RobotaxiRobotaxi 企業降本的必經之路企業降本的必經之路 來源:艾瑞咨詢,國金證券研究所測算 2、Robotaxi 商業模式打通關鍵在于未來單車成本下降。主要體現在 4 個方面:1
317、)激光雷達降本趨勢明顯,拉動智駕硬件系統成本走低;蘿卜快跑第六代車型激光雷達由機械式轉向半固態+純固態補盲組合,在量產前提下整車可降至 20.46 萬元,在傳感器數量增加前提下的成本的降低顯而易見。2)換電模式免除電池供應成本;3)RT6 由百度設計并由江鈴汽車代工,相比 RT5 由合作伙伴測采買后改裝,略去了由整車廠賺取的單車毛利,節約了整車采買成本。4)基于應用場景高度定制,零部件上降本明顯。同時云代駕的普及帶來人力成本的下降,可以加速商業模式的跑通。3、云代駕普及也是 Robotaxi 在成本角度跑通的重要因素。滴滴平臺的成本核心在于人力,相比而言,Robotaxi 可以通過云代駕降低人
318、員使用。圖表圖表132132:硬件方案帶動整車成本下探硬件方案帶動整車成本下探 激光雷達 攝像頭 毫米波雷達 超聲波雷達 平臺算力 蘿卜快跑第五代 2 13 5 12 800TOPS 蘿卜快跑第六代 8 12 6 12 1200TOPS 小馬智行第六代 7 11 5 0 較上代提升 30%文遠知行 7 12-250500TOPS AutoX 第五代 6 28 8-2200TOPS 來源:艾瑞咨詢,國金證券研究所測算 3 3)國內)國內 RobotaxiRobotaxi 發展預測發展預測 我們認為關鍵算法&技術的先進性和車隊規模是公司贏得 Robotaxi 領域競爭的關鍵。1)自動駕駛技術的核心
319、在于算法和技術的先進性,這直接決定了 Robotaxi 的安全性、舒適性、效率以及應對復雜場景的能力。先進的技術可以確保車輛在復雜多變的道路環境中穩定運行,減少事故風險,提升用戶體驗。先進的技術可以帶來更好的用戶體驗。例如,更精準的導航、更平穩的駕駛、更智能的交互等都能提升用戶的滿意度和忠誠度。這對于行業專題研究報告 敬請參閱最后一頁特別聲明 81 掃碼獲取更多服務 Robotaxi 服務來說至關重要,因為用戶體驗直接關系到用戶的復購率和口碑傳播。我們認為特斯拉、百度 Apollo 的關鍵算法&關鍵技術具備一定的先進性。特斯拉是首個實現“端到端”神經網絡量產上車的企業,實現了感知、決策、規劃相
320、融合,在模型簡化、提高效率方面具有先進性;百度 Apollo 成功開發全球首個自動駕駛大模型 Apollo ADFM,兼顧技術的安全性和泛化性,為公司商業化迅速發展奠定堅實基礎。2)車隊規模是衡量公司在 Robotaxi 領域市場占有率的重要指標。車隊規模越大,意味著公司能夠覆蓋更多的服務區域,滿足更多用戶的需求,從而提升品牌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車隊規模的擴大還能帶來更多的行駛數據和用戶反饋。這些數據是優化算法、提升技術性能的重要資源。通過不斷積累和分析數據,公司可以更加精準地理解用戶需求和市場變化,為技術創新和產品開發提供有力支持。我們認為蘿卜快跑平臺、Waymo 在車隊規模具備一定優勢,小
321、馬智行具備良好的潛力。目前蘿卜快跑在武漢大約投放了 700 臺車,其中 500 臺左右的車用于載客運營;在長沙投放了不到 60 臺車;在北京大約投放了 1000 臺車,其中 400500 臺車用于載客運營。Waymo目前擁有約 700 輛無人駕駛汽車,并運營著美國唯一的商用無人駕駛出租車服務Waymo One,年內已完成了 400 萬次付費服務。圖表圖表133133:中美中美 RobotaxiRobotaxi 主流公司情況概覽主流公司情況概覽 企業 服務地區 累計訂單數 服務人數 累計里程 車隊規模 Waymo 美國加州南灣 1.79 萬 N/A 39.6 萬公里 美國亞利桑那鳳凰城 N/A
322、10 萬+N/A Uber N/A N/A N/A N/A Pony.ai 中國廣州 7 萬+N/A N/A 美國加州 5252 數百位 9 萬公里 AutoX 美國加州 N/A N/A 1898 公里 WeRide 中國廣州 8396 4683 4.1 萬公里 Lyft 美國拉斯維加斯 10 萬次付費服務 N/A N/A Cruise 美國加州舊金山 N/A N/A N/A Baidu 中國長沙 N/A N/A N/A 滴滴 中國上海 N/A N/A N/A 來源:焉知汽車,國金證券研究所 4 4)FSDFSD 入華對入華對 RobotaxiRobotaxi 行業格局的影響行業格局的影響:加
323、速法規和商業模型推進加速法規和商業模型推進 在特斯拉 FSD 入華的鯰魚效應下,地方政府加速落實 Robotaxi 發展。國內已有 50 多個城市出臺自動駕駛試點示范政策或制定自動駕駛相關地方立法。從 2022 年,深圳經濟特區頒布國內首部智能網聯汽車管理條例至今,包括深圳、上海、無錫、蘇州、陽泉、杭州、武漢、合肥、北京等在內的多個城市陸續通過地方立法先試,勾畫出了區域內規范和促進自動駕駛汽車創新應用的藍圖。其中,北京和武漢的立法尤為矚目。行業專題研究報告 敬請參閱最后一頁特別聲明 82 掃碼獲取更多服務 圖表圖表134134:地方政府緊跟中央迅速跟進自動駕駛相關政策地方政府緊跟中央迅速跟進自
324、動駕駛相關政策 發布時間 省市 文件名稱 政策細節 2018 年 4 月 長沙 長沙市關于加快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推動國家智能制造中心建設的若干政策 長沙市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管理實施細則(試行)1)支持人工智能在智能機器人、智能制造、智能駕駛等領域的廣泛應用;2)自動駕駛測試區將逐級申請、逐級開放、分類監管,大幅增強交通安全風險可控性。2021 年 7 月 廣州 關于逐步分區域先行先試不同混行環境下智能網聯汽車(自動駕駛)應用示范運營政策的意見 到 2025 年,在混行試點區域,智能網聯汽車(自動駕駛)導入率大于 40%且不大于 50%,或投放量大于 5000 臺不超過 1 萬臺,無主動安
325、全事故達 180 天。2021 年 12 月 上海 上海市智能網聯汽車測試與應用管理辦法 開展智能網聯汽車測試與應用活動,根據有關技術標準要求,配備相應的測試安全員或者駕駛人。2022 年 4 月 北京 北京市智能網聯汽車政策先行區乘用車無人化道路測試與示范應用管理實施細則 允許 Robotaxi 車輛在商業化運營時主駕無安全員、副駕有安全員,百度、小馬智行成為首批獲準企業。2022 年 6 月 武漢 武漢市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和示范應用管理實施細則(試行)加快推動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快速發展 2022 年 7 月 深圳 深圳經濟特區智能網聯汽車管理條例 完全自動駕駛的智能網聯汽車可以不具有人工駕
326、駛模式和相應裝置,可以不配備駕駛人;智能網聯汽車經交通運輸部門許可,可以從事道路運輸經營活動;智能網聯汽車發生交通事故,因智能網聯汽車存在缺陷造成損害的,車輛駕駛人或者所有人、管理人可以依法向生產者、銷售者請求賠償。2024 年 4 月 武漢 武漢市智能網聯汽車發展促進條例(草案)支持智能網聯汽車、智能交通、智慧城市深度融合和相關智慧產業發展,構建實時動態感知、云端調度規劃、高效精準決策的運營管理體系,推進“車路云一體化”。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向社會公布開展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示范應用、商業化試點和運營的區域、路段和時段,按需設置相應標志標識,發布安全注意事項等提示信息。2024 年 5 月
327、杭州 杭州市智能網聯車輛測試與應用促進條例 杭州成為全國首個以地方性法規具體規范支持自動駕駛車輛上路的省會城市 2024 年 7 月 北京 北京市自動駕駛汽車條例(征求意見稿)支持自動駕駛汽車用于城市公共電汽車客運、網約車、汽車租賃等城市出行服務。將通過立法重點解決特定區域自動駕駛汽車創新活動面臨的主要問題,為 L3 級及以上自動駕駛汽車市場主體提供清晰、透明、可預期的制度規范。來源:政府官網,國金證券研究所 從中央到地方,針對自動駕駛商業化運營的政策支持逐步深入、層層細化,從中央層面的宏觀規劃到地方政府的積極響應,一系列政策的出臺不僅為自動駕駛商業化運營提供了明確指導,還通過開放試點區域、推
328、出管理細則等措施,切實推動了自動駕駛商業化進程。參考城市 NOA 智駕政策落地前夜,Robotaxi 發展拐點將至。1)政策落地驅動城市 NOA 普及。2023 年 11 月,四部門聯合印發通知,部署開展智能網聯汽車準入和上路通行試點工作。截至 2024 年 4 月底,我國共開放智能網聯汽車測試道路 2.9 萬多公里,發放測試示范牌照 6800 多張,道路測試總里程超過 8800 萬公里。政策宣布了開啟智能網聯汽車準入和上路通行試點工作,以此引發了城市 NOA 的迅速普及。2)政策支持是 Robotaxi 商業大規模普及的前提。Robotaxi 目前仍存在一定的發展瓶頸,尤其以安全倫理方面的道
329、路交通安全及相關法律法規有待進一步落實,我們認為,參考城市 NOA 政策落地,政策的進一步驅動對行業 1-N 的大規模普及起決定性作用。行業專題研究報告 敬請參閱最后一頁特別聲明 83 掃碼獲取更多服務 6.6.3 3 FSDFSD 入華對入華對 IDCIDC 與車路云的影響:數據管制與車路云的影響:數據管制+鲇魚效應鲇魚效應 特斯拉 FSD 的單車智能化與我國“車路云一體化”方案所倡導的車路網聯化有所不同。特斯拉 FSD 致力于打造一個閉環的、端到端的決策系統,依靠車輛自身的傳感器收集數據,并通過深度學習算法進行分析和決策,僅憑車輛本身實現無人駕駛。我國的“車路云一體化”方案則強調車輛、道路
330、基礎設施和云端數據處理平臺之間的深度融合與協同作業。6.6.3.1 3.1 IDCIDC:數據出境管制背景下,國內:數據出境管制背景下,國內 IDCIDC 行業有望受益于行業有望受益于 FSDFSD 入華入華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數據安全法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規定,“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運營者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運營中收集和產生的個人信息和重要數據應當在境內存儲”,據此我們推測,未來特斯拉 FSD 在華收集的智駕數據應在我國境內儲存與訓練,特斯拉理論上無法將在中國收集到的數據帶離中國進行智能駕駛訓練。2022 年,滴滴因違反上述兩法、存在嚴重影響國家安全的數據處理活動被罰款 80.26 億元
331、。國內互聯網數據中心(IDC)與車路云一體化建設緊密結合。隨著數字化轉型的加速和云計算等技術的廣泛應用,IDC 的重要性愈發凸顯。智能駕駛數據在國內保存并用于智駕訓練,離不開 IDC 的支持。隨著車路云一體化的快速發展,海量數據的處理、存儲和分析需求激增,為 IDC 行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6.6.3.2 3.2 車路云:首批試點二十城穩步推進,車路云:首批試點二十城穩步推進,FSDFSD 入華有望刺激中國方案建設提速入華有望刺激中國方案建設提速 FSD 入華為車路云建設同時帶來了機遇與挑戰。一方面,考慮到我國道路行駛環境相較北美更為復雜,FSD 入華早期不排除使用高精地圖或者車路協同數據的可
332、能,可能會為車路云基建帶來商業收入。另一方面,FSD 也將對國內的智能駕駛生態帶來壓力,有望促使車路云一體化加快建設步伐。圖表圖表135135:2020 個城市成為智能網聯汽車“車路云一體化”應用試點城市個城市成為智能網聯汽車“車路云一體化”應用試點城市“車路云一體化”首批“車路云一體化”首批試點城市試點城市 建設進展建設進展 北京市 5 月 22 日,發布關于批準北京市車路云一體化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項目建議書(代可行性研究報告)的函,批準項目涉及道路路口 6050 個,新建綜合桿 7418 根,利舊桿體(含抱桿箱)33595 根,配套建設電源電力管道 1074 公里、電纜 12281 公里
333、、光纜 5387 公里、路口智慧綜合箱 6050 套;新建各類車路云一體化路側感知設備 183529 臺,邊緣計算節點 7386 套,智能終端 13232 臺;新建雙智專網設備 22120 臺套及區域存儲分中心 8 個,擴容核心存儲中心 2 個。5 月 24 日,發布北京市車路云一體化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路側智能感知設備(標段一)。5 月 31 日,發布北京市車路云一體化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初步設計、施工圖設計)招標公告。7 月 9 日已中標,金額為 1.25 億元;北京市車路云一體化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雙智專網建設工程招標公告,招標金額 29.96 億元。8 月 1 日,中信科智聯中標北京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 3.0 擴區建設項目路側智能感知設備-2 標段項目,金額為 2.6 億元。上海市 8 月 8 日,印發上海市交通領域大規模設施設備更新專項工作方案(2024-2027 年),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