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銀行:2024年中國經濟簡報專題經濟流動性與中國新興中產階層(42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世界銀行:2024年中國經濟簡報專題經濟流動性與中國新興中產階層(42頁).pdf(42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 I II 2024 年,版權所有,國際復興開發銀行/世界銀行 地址:1818 H Street NW Washington DC 20433 電話:202-473-1000 網站:www.worldbank.org 本報告為世界銀行員工的成果。本報告所闡述的任何研究成果、詮釋和結論未必反映世界銀行、其執行董事會及其所代表的政府的觀點。世界銀行不保證本報告所包含的數據準確無誤。本報告所附地圖的疆界、顏色、名稱及其他信息,并不表示世界銀行對任何領土的法律地位的判斷,也不意味著對這些疆界的認可或接受。權利和許可權利和許可 本報告的材料具有版權。由于世界銀行鼓勵傳播其知識,本報告允許復制全文或部分章
2、節用于非商業用途,但須明確注明出處。任何關于權利和許可的問題,包括各項附屬權利,請向世界銀行集團出版部門咨詢,地址:1818 H Street NW,Washington,DC 20433,USA;傳真:202-522-2625;郵箱:pubrightsworldbank.org.封面照片:封面照片:Jo Panuwat D/Shutterstock III 致謝致謝 2024 年 12 月的中國經濟簡報是由以下人員組成的團隊完成:Kevin Chua(項目負責人)、李雨紗(項目聯合負責人)、葛君、Sailesh Tiwari、Veronica Montalva Talledo、Maria A
3、na Lugo、王德文、Samuel Christopher Hill、Nikita Perevalov、Marius Vismantas、周世超、Marcin Piatkowski、魏文婷、Kate Mandeville、楊方、何弘毅和劉珍岑。編寫團隊在此感謝 Mara Warwick、Lalita M.Moorty、Aaditya Mattoo、Sebastian Eckardt、Benu Bidani、Francesco Strobbe、Elitza Mileva 和 Ergys Islamaj 提供的指導和意見,感謝陳天舒、余英、周洛伊和李明潔對簡報制作和發布所提供的支持,本報告的發現
4、、解讀和結論未必反映世界銀行執行董事或中國政府的觀點。若對簡報有任何問題或建議,請與陳天舒聯系(tchenworldbank.org)。IV 目錄目錄 概述概述.1 I.近期經濟形勢近期經濟形勢.6 受內需制約,增長勢頭放緩.6 經常賬戶順差的擴大被資本外流抵消.9 盡管一線城市房地產市場有所好轉,但總體仍然低迷.10 碳排放隨著建筑業的下滑而減少.12 需求疲軟導致通脹持續走低.12 財政政策在地方層面面臨融資和實施挑戰.13 信貸需求疲軟制約了貨幣寬松的效果.14 銀行業資本仍較充足,但盈利能力下降.15 II.前景、風險和政策考慮前景、風險和政策考慮.17 前景.17 風險.20 政策考
5、慮.21 III.專題:經濟流動性與中國新興中產階層專題:經濟流動性與中國新興中產階層.23 在過去的成功基礎上再接再厲,迎接下一個挑戰.23 衡量經濟流動性.23 流動趨勢和狀況.24 向上流動的未來之路.28 政策方向.31 圖圖 圖 1.內需依然疲軟,但有關政策措施推動了近期某些經濟部門的增長.7 圖 2.城鎮勞動力市場的工資差異.8 圖 3.貿易順差仍然可觀,但被大量資本外流所抵消.10 圖 4.盡管一線城市房地產市場近期有所改善,但總體仍然低迷.11 圖 5.工業排放的下降抵消了電力行業排放的小幅上升,總體碳排放下降.12 圖 6.通縮壓力持續不退.13 圖 7.執行率低是落實財政支
6、持的一大挑戰.14 圖 8.信貸需求低迷可能制約了擴張性貨幣措施的有效性.15 圖 9.2024年上半年不良貸款率略有改善,有利貨幣條件促使貸款利率下降.16 圖 10.貧困將繼續減少,但進展速度低于前些年.18 圖 11.中國經濟上有保障的中產階層人口比例上升至 32.1%.24 圖 12.中國的穩定中產階層占東亞太平洋地區發展中國家穩定中產階層人數的四分之三以上.25 圖 13.城鄉地區經濟流動性.26 圖 14.2018 年按教育和工作類型劃分的經濟流動性前景.27 圖 15.年輕人群比中老年人群受教育程度更高,但城鄉差距仍然很大.29 圖 16.擴大城鄉居民醫保幫助將健康保險提升到接近
7、全民覆蓋的水平.30 表表 表 1.中國部分經濟指標,2021-2026.18 V 表 2.主要政策措施及預期影響.19 專欄專欄 專欄 1.關于城鎮工資增長分化的多維度分析.7 專欄 2.近期宏觀經濟政策調控和指導.19 VI 縮略語縮略語 ASEAN 東盟 bps 基點 CAR 資本充足率 CEU 中國經濟簡報 CFPS 中國家庭追蹤調查 CHIP 中國家庭收入調查數據 CHN 中國 CO2 二氧化碳 CPI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 DRC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 EAP 東亞和太平洋地區 ECA 歐洲和中亞地區 EMDEs 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 FDI 外商直接投資 GDP 國內生產總值 H1
8、上半年 H2 下半年 IDN 印度尼西亞 IIF 國際金融協會 IT 信息技術 LAO 老撾 LAC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 LGFV 地方政府融資平臺 MMR 緬甸 MNA 中東和北非地區 MNG 蒙古 MOF 中國財政部 MOFCOM 中國商務部 MYS 馬來西亞 NBS 中國國家統計局 NIM 凈息差 NFRA 中國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 NPL 不良貸款 PBC 中國人民銀行 VII PFB 一般公共預算 PHL 菲律賓 PIP 世界銀行貧困與不平等網頁 PPI 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 PPP 購買力平價 pp 百分點 Q1 第一季度 Q2 第二季度 Q3 第三季度 Q4 第四季度 RMB
9、 人民幣 RRR 存款準備金率 SAFE 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 SAS 南亞地區 SML 關注類貸款 SOE 國有企業 SSA 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 THA 泰國 US/USA 美國 USD 美元 VAT 增值稅 VNM 越南 y/y 與上年同期相比 ytd 年初迄今 3mma 3個月度移動平均 中國經濟簡報 2024 年 12 月 1 概述概述 由于國內需求低迷,2024 年二季度以來中國經濟增速放緩。房地產業仍是拖累經濟活動的主要因素:盡管7-11月制造業投資同比實際增長9.6%,基礎設施投資實際增長11.4%,但 7-11月房地產投資同比實際收縮 11.5%。由于疫情過后服務需求的迸發已開始
10、消退,消費增長也有所減弱。房地產價格下跌和收入增長乏力也打壓了消費者信心,7-11月零售額同比增長 2.8%,接近 2019 年增幅的一半。國內需求的低迷也反映在持續的低通脹上,7-11月核心 CPI同比僅上升 0.3%。盡管面臨這些阻力,2024年前三季度中國仍保持了 4.8%的強勁增長率。政府已通過漸進式政策刺激來應對內需放緩,尋求短期增長支持與長期去風險目標之間的平衡。雖然貨幣政策有所放松,但其影響卻因信貸需求低迷而受到制約。盡管出臺了降低購房首付比例和房貸利率、由政府出資購買存量房并為開發商提供流動性支持等措施,但房市需求依然低迷,房地產行業仍然疲軟。3000 億元人民幣(GDP 的
11、0.2%)的消費品以舊換新計劃和設備更新計劃促進了消費和投資,但預計其影響將相對溫和且短暫。為期五年、規模達10萬億元人民幣(GDP的8%)的計劃旨在將地方政府預算外債務轉為成本較低的預算內融資,預計這將在短期內提高債務透明度并降低預算外債務違約風險,但其本身意圖并非釋放重大經濟刺激。中國經濟前景中國經濟前景 2021 2022 2023 2024f 2025f 2026f 實際 GDP 增長率(%)8.4 3.0 5.2 4.9 4.5 4.0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平均百分比變動)0.9 2.0 0.2 0.4 1.1 1.6 經常賬戶余額(GDP 占比)2.0 2.5 1.4 1.6 0.9
12、 0.2 廣義財政收支(GDP 占比)*-4.0-6.3-5.8-6.0-6.2-5.8 來源:世界銀行。注:f=預測(基線情景)。*世界銀行工作人員估算??紤]到近期政策放松的影響和短期內出口將保持強勁,對 2024 和 2025 年的增長預測比2024 年 6 月期中國經濟簡報分別上調了 0.1 和 0.4 個百分點,預計 2024 和 2025 年的增長率分別為 4.9%和 4.5%。對房地產業的政策支持預計會溫和提振住房需求并降低庫存水平,但預計行業的好轉要到 2025 年底才會出現。同時,預計居民收入增長放緩和低房價帶來的負面財富效應將繼續拖累 2025 年的消費。不確定性增加和盈利能
13、力下降將抑制制造業投資,而公共支出將支撐基礎設施投資。疲軟的內需預計會使 2024 年消費者價格通脹保持在 0.4%的低位,然后在 2025年小幅上升至 1.1%。上述前景受國內和外部風險的影響。在國內,房地產低迷如果延續時間更長,可能進一步抑制投資和地方政府收入。地方政府融資收緊繼而可能導致財政政策執行不力,抑制經濟中國經濟簡報 2024 年 12 月 2 增長。從全球來看,貿易不確定性加劇可能給中國的出口帶來風險。不過,隨著近期政策制定者出臺指示,2025 年的增速預測也存在一些上行風險。如果財政支出特別是由中央政府資助的財政支出高于預期,可能會使經濟增長超出基線預測。如果政府采取果斷政策
14、行動來穩定房地產業,包括推動陷入困境的房企進行重組,可能會使房地產活動比預期更早地回暖。雖然傳統的刺激措施可以在短期內刺激總需求,但它不足以重振經濟增長。中國增長放緩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結構性因素,例如結構性低消費、房企和地方政府債務高企以及人口老齡化。應對這些挑戰需要進行結構性改革,以解決脆弱性并維持增長。主要優先改革事項包括:(i)通過加強社會安全網、將更多財政資金用于社會性支出、推動市場化改革以鼓勵私營部門投資等措施來提振內需;(ii)通過解決房地產融資機制的缺陷和解決債務積壓來促進房地產業的可持續復蘇;(iii)通過財政框架改革和中期地方財政整頓來管理地方政府財務風險。最近的政策公告強調
15、了通過重新平衡財政支出以支持社會福利和消費,并實施改革以增加地方政府的財政能力,來解決這些結構性挑戰的必要性,但具體措施尚未公布。專題:經濟流動專題:經濟流動性性與與中國新興中國新興中產階中產階層層 中國已在提高民眾生活水平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過去四十年中國有八億人脫貧,占同期全球減貧成就的四分之三。將減貧的成功轉化為持續改善生活水平的成功是中國當前面臨的關鍵挑戰之一,然而中國現在的境況已與過去四十年的經濟轉型期間大不相同:經濟增長已經放緩,不平等雖未繼續惡化但仍處高位,而人口正在迅速老齡化。很多走出貧困的人成功攀上了更高的經濟階梯,進入穩定的中產階層(secure middle class)
16、。2010-2021 年間,這部分人在總人口中的比重從 9.8%上升到 32.1%。這個增長速度在世界其他地區無人能及。盡管城市居民進入穩定中產階層的機會更大,但同期農村穩定中產階層的比例也從 13.7%上升到 26.2%,表明這個時期農村也較好地分享了經濟發展的成果。然而當前仍有很多人經濟上沒有保障。首先,17%的人口屬于低收入(基于每天 6.85美元(2017 年購買力平價)的標準,這是世界銀行在中等偏上收入國家中用以比較發展狀況的標準)。其次,38.2%屬于脆弱中產階層他們的生活水平高于每天 6.85 美元的標準,但經濟基礎并不牢固,尚未擺脫跌到標準以下的風險。擴大每個人攀上更高經濟階梯
17、的機會對中國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至關重要。平等的社會流動機會有助于增加人力資本投資和防止人才錯配,從而促進經濟增長這對正在向高收中國經濟簡報 2024 年 12 月 3 入轉型的國家尤為重要。這份專題分析指出了三個關鍵的政策方向。首先,今后教育在決定向上經濟流動的前景方面可能發揮比過去更大的作用。讓所有人都能負擔優質教育、縮小城鄉人口受教育程度的差距是促進向上流動的重要途徑。其次,中國已做出巨大努力,通過一系列醫療體制改革為人們提供更好的財務保護,但其中通過城鄉居民醫療保險提供的保障至今仍然非常有限,幫助家庭更好地管理健康沖擊是保護和鞏固經濟發展收益的一種方式。最后,除了努力提高工人的生產率以外
18、,還應加強針對更廣泛潛在脆弱性人群的社會保護,特別是貨幣形式的保護,這有助于緩解經濟焦慮特別是那些低收入和脆弱中產群體。加強安全網也可以促進效率提升,因為經濟有保障的家庭會愿意承擔更多風險,進而推動創業和企業發展。中國經濟簡報 2024 年 12 月 4 圖說中國經濟形勢圖說中國經濟形勢 自二季度以來內需減弱自二季度以來內需減弱 但近期的政策措施使消費有所改善但近期的政策措施使消費有所改善 A.三大需求對三大需求對 GDP 增長的貢獻增長的貢獻 B.零售增長零售增長 基礎設施投資加快?;A設施投資加快。房地產業的大幅收縮繼續拖累經濟增長房地產業的大幅收縮繼續拖累經濟增長 C.各部門固定資產投資
19、各部門固定資產投資 D.住房銷售、開工與投資住房銷售、開工與投資 二手房價格從二手房價格從2021年中的峰值水平持續下降。年中的峰值水平持續下降。近期財政政策轉為更具支持性。近期財政政策轉為更具支持性。E.房價房價 F.廣義財政赤字廣義財政赤字 -202468102023/32023/92024/32024/9年同比增長貢獻率,百分點消費投資凈出口GDP實際增速-20-15-10-50510152025302021/112022/52022/112023/52023/112024/52024/11年同比,百分比,3個月移動平均汽車家用電器家具-30-20-1001020302021/11202
20、2/52022/112023/52023/112024/52024/11年同比,百分比,3個月移動平均制造業房地產基礎設施0204060801000204060801002021/112022/112023/112024/11指數,2021年7月=100新房銷售額新房銷售面積房地產投資新房開工50607080901002015/112017/52018/112020/52021/112023/52024/11指數,2021年9月=100二手房價格新房價格-8-6-4-202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十二月占GDP百分比2021202220232024中國經濟簡
21、報 2024 年 12 月 5 盡管貨幣政策放松,但總體通脹仍持續走低盡管貨幣政策放松,但總體通脹仍持續走低 居民和企業信貸增長繼續放緩。居民和企業信貸增長繼續放緩。G.CPI 總體總體通脹通脹 H.信貸增長信貸增長 中國經濟穩定的中產階層有所擴大中國經濟穩定的中產階層有所擴大 占東亞太平洋地區發展中國家中產總數的四分之三。占東亞太平洋地區發展中國家中產總數的四分之三。I.各經濟階層人口,各經濟階層人口,2010-2021 J.穩定中產階層占人口比重穩定中產階層占人口比重 穩定中產和中上收入群體當中大多數人是工薪階層。穩定中產和中上收入群體當中大多數人是工薪階層。高等教育是向上流動的門票,但不
22、是唯一途徑。高等教育是向上流動的門票,但不是唯一途徑。K.工薪階層在各收入階層占比工薪階層在各收入階層占比 L.不同教育程度人口的收入階層構成不同教育程度人口的收入階層構成 來源:中國國家統計局,中國人民銀行,WIND數據庫,中國財政部,Montalva和Tiwari的專著(即將出版),Kawh、Montalva 和Tiwari的專著(即將出版),2018年中國家庭追蹤調查,世界銀行工作人員估算。-2-101234562019/112020/112021/112022/112023/112024/11年同比,百分比食品核心:服務核心:商品能源CPI-2024681012142021/11202
23、2/52022/112023/52023/112024/52024/11年同比增長貢獻率,百分點銀行貸款影子銀行政府債券企業債券其他信貸增速62.358.754.047.142.137.734.131.927.924.624.817.025.227.128.831.933.534.935.535.336.036.538.838.29.811.213.416.218.620.722.523.725.727.326.632.12.73.13.84.95.86.77.99.110.411.69.812.70102030405060708090100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
24、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占人口百分比低收入脆弱中產穩定中產高收入010203040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占人口百分比東亞和太平洋地區(除中國外)中國歐洲和中亞地區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南亞地區中東和北非地區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世界3.79.422.128.53.03.23.63.26.011.317.023.022.025.619.916.56.06.68.611.559.343.828.817.3020406080100低收入脆弱中產穩定中產高收入占人口百分比
25、公共部門正式工資收入者公共部門非正式工資收入者私營部門正式工資收入者私營部門非正式工資收入者個體經營者(高中及以上學歷)個體經營者(初中及以下學歷)42.333.326.318.18.537.839.539.035.022.015.221.426.432.438.94.75.98.314.530.6020406080100文盲/半文盲小學初中高中/中專大專及以上占人口百分比低收入脆弱中產穩定中產高收入中國經濟簡報 2024 年 12 月 6 I.近期經濟形勢近期經濟形勢 受內需制約,增長勢頭放緩受內需制約,增長勢頭放緩 由于國內需求低迷,由于國內需求低迷,2024 年二季度以來中國經濟增長有所
26、放緩。年二季度以來中國經濟增長有所放緩。經濟增速從一季度的同比增長 5.3%降至二季度的 4.7%,三季度則進一步降至 4.6%(圖 1A)。由于消費者信心不振,最終消費對增長的貢獻從二季度的 2.1 個百分點下降至三季度的 1.3 個百分點。房地產業深度但必要的調整仍是拖累投資和 GDP 增長的主要因素。在旺盛的外部需求的推動下,強勁的凈出口支撐了中國經濟增長,貢獻了 2.0 個百分點的增長率。盡管受到房地產行業和消費者信心的不利影響,2024 年前三季度中國仍保持了 4.8%的強勁增長率。面對房價下跌和收入增長放緩,消費者信心和消費支出仍然疲軟。面對房價下跌和收入增長放緩,消費者信心和消費
27、支出仍然疲軟。非必需消費品支出低迷,拖累了零售增長,零售額在 7-11 月實際同比增長 2.8%,不到 2019 年平均增幅的一半。不愿購買大件商品反映出居民信心不足,這與房價下跌、收入增長放緩和就業前景不確定造成的負面財富效應有關。由于工資增長放緩1 和房產收入大跌,家庭可支配收入名義增長率從 2023年的 6.3%放緩至 2024 年第二、三季度的平均 4.7%(圖 1B)。制造業和基礎設施投資保持強勁,部分抵消了房地產投資的萎縮。制造業和基礎設施投資保持強勁,部分抵消了房地產投資的萎縮。強勁的外部需求,加上政府對設備升級的政策激勵和對重點行業的針對性支持,使制造業投資保持強韌,7-11月
28、同比增長 9.6%。2 改善預算執行的努力使得三季度基礎設施投資加快。相比之下,盡管政府出臺了促進住房需求以及為房地產企業提供流動性的更多刺激措施,房地產投資仍繼續下滑,7-11 月同比萎縮 11.5%。住房需求疲軟和房企債務困境繼續給該行業造成嚴重拖累,制約了政策支持的效力。近期的高頻數據顯示,內需在政策推動下有所改善。近期的高頻數據顯示,內需在政策推動下有所改善。受益于 1500 億元的(相當于 GDP 的0.1%)消費品以舊換新計劃,家電、家具和汽車零售額自 9 月以來有所反彈(圖 1C)。1500 億元的企業設備更新計劃支持了制造業投資增長。在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加快的推動下,9-11
29、 月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 13.0%(圖 1D)。1 關于城鎮工資變化趨勢的詳細分析見專欄 1。2 世界銀行工作人員根據名義固定資產投資用 GDP 平減指數計算得出的實際固定資產投資。中國經濟簡報 2024 年 12 月 7 圖圖 1.內需依然疲軟,但有關政策措施推動了近期某些經濟部門的增長內需依然疲軟,但有關政策措施推動了近期某些經濟部門的增長 A.三大需求對增長的貢獻三大需求對增長的貢獻 B.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按收入來源劃分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按收入來源劃分 C.零售額增長零售額增長 D.各部門固定資產投資各部門固定資產投資 來源:中國國家統計局,世界銀行工作人員估算。注:圖 C 顯示根
30、據 CPI 通脹率平減得出的實際零售額。圖 D 中的基礎設施建設部門包括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水利、環境和公用事業管理以及水電氣生產與供應。專欄專欄 1.關于城鎮工資增長分化的多維度分析關于城鎮工資增長分化的多維度分析 中國城鎮勞動力市場存在明顯的工資差異,反映出不同行業、收入群體和城市類型在疫情之后的不同變化趨勢。名義工資增長放緩,尤其是高薪的高管員工和低薪農民工。名義工資增長放緩,尤其是高薪的高管員工和低薪農民工。2023 年農民工收入增長的下滑十分突出,同比增長 3.6%,遠低于城鎮家庭 5.9%的平均增幅(圖 2A)。盡管 2024年前三個季度農民工收入同比增幅回升至5.0%,但仍低于
31、疫情前6.6%的水平。高薪群體(高管員工)的收入也低于疫情前的趨勢(圖 2B)。3 相比之下,非高管員工的工資已基本恢復到疫情前的增長軌道,不過今年又顯示出放緩跡象。上市公司內部工資差距縮小,薪酬比從 8.8降至 8.5。4 3 回歸分析顯示這種下降可以由企業收入和利潤下降以及其他企業層面的因素所解釋。4 我們參照Faleye等人(2013)和Banker等人(2016)的方法,用高管與非高管員工平均收入之比來衡量公司內部的收入差距。-202468102023/32023/92024/32024/9年同比增長貢獻率,百分點消費投資凈出口GDP實際增速024681012工資性收入經營凈收入財產凈
32、收入轉移凈收入年同比,百分比,年初至今2015-20192020-20232024年初至今-20-15-10-50510152025302021/112022/52022/112023/52023/112024/52024/11年同比,百分比,3個月移動平均汽車家用電器家具-30-20-1001020302021/112022/52022/112023/52023/112024/52024/11年同比,百分比,3個月移動平均制造業房地產基礎設施中國經濟簡報 2024 年 12 月 8 與疫情前的趨勢相比,大多數行業名義工資增長都有放緩,但一些高薪行業的工資是大幅下與疫情前的趨勢相比,大多數行業
33、名義工資增長都有放緩,但一些高薪行業的工資是大幅下降。降。2023 年,房地產業工資同比下降 7.8%,金融業下降 6.1%,原因是市場低迷導致企業采取措施削減成本以及金融業設定年薪上限。相比之下,制造業的工資表現好于其他部門,上漲5.5%。這是因為強勁的投資和穩健的工業活動刺激了對勞動力的需求,從而導致工資上漲(圖 2C)。不同類型城市名義工資的增長差異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消費復蘇的不均衡。不同類型城市名義工資的增長差異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消費復蘇的不均衡。疫情過后,高線城市的高薪工作工資增長放緩甚至有所下降,造成低線城市的工資增速高于高線城市。這種差異也反映在消費模式上:經濟重啟后低線城市的零
34、售增長快于高線城市(圖 2D)。圖圖 2.城鎮勞動力市場的工資差異城鎮勞動力市場的工資差異 A.名義工資增長名義工資增長 B.公司內部工資差距公司內部工資差距 C.不同行業的工資水平與工資增長不同行業的工資水平與工資增長 D.工資與零售額增長(按城市類型劃分)工資與零售額增長(按城市類型劃分)來源:國家統計局,Wind 數據庫,世界銀行工作人員估算。注:圖 B、C、D 中的工資數據來自國內上市公司員工薪酬數據,可能存在抽樣偏差,因為該數據主要反映的是城鎮工薪階層當中收入較高的那個群體。平均而言,上市公司員工和高管員工的收入分別是普通城鎮家庭收入的 4 倍和 10 倍以上。圖 B 中的工資經過季
35、節調整,2024 年高管員工的工資為預測值。0123456789102017-20192020-202220232024前三季度年同比,百分比,年初至今農民工城市農村030609002004006008001,0002018201920202021202220232024人民幣,千管理層員工普通員工(右軸)房地產2019金融 2019制造業2019房地產 2023金融 2023制造業2023-15-10-5051015050100150200250年同比,百分比人民幣,千201920230246810一線二線三線年同比,百分比2021-23平均工資增速2021-23平均零售增速2015-19平
36、均工資增速2015-19平均零售增速中國經濟簡報 2024 年 12 月 9 經常賬戶順差的擴大被資本外流抵消經常賬戶順差的擴大被資本外流抵消 今年貨物出口的強勁增長是由外部需求的周期性反彈、出口價格下降和實際匯率貶值等今年貨物出口的強勁增長是由外部需求的周期性反彈、出口價格下降和實際匯率貶值等因素推動。因素推動。今年前 11 個月貨物出口同比增長 5.4%,扭轉了 2023 年下降 4.7%的走勢。推動出口復蘇的因素包括發達經濟體和新興市場與發展中經濟體(尤其是東盟成員國和巴西)的需求增加以及今年早些時候出口價格下降、實際匯率貶值(圖 3A)。從產品類別來看,出口增長來自廣泛的產品門類,但中
37、等科技的機械產品和高科技 IT 產品表現更好。雖然今年進口有所改善,但由于內需疲軟,增幅仍然很低。雖然今年進口有所改善,但由于內需疲軟,增幅仍然很低。2023 年貨物進口收縮 5.5%,今年前11個月則同比增長 1.2%(圖 3B)。居民需求低迷和房地產下滑對消費品和建筑材料需求產生了不利影響。相比之下,在全球技術上升周期的推動下,活躍的工業活動和旺盛的出口促進了高科技產品和中間投入品的強勁進口。旅游、交通和知識產權付費的復蘇推動了服務貿易增長。旅游、交通和知識產權付費的復蘇推動了服務貿易增長。受到入境旅游的復蘇推動,2024 年服務出口前 10 個月同比增長 16.6%。隨著中國放松對某些國
38、家的簽證要求并使國內電子支付系統更便于外國游客使用,目前游客人數已恢復到疫情前水平。運輸服務也隨著強勁的貨物貿易而增長。與此同時,前 10 個月的服務進口同比增長 13.2%,這得益于出境游的持續復蘇以及知識產權付費的增加。然而出境游盡管有所復蘇,但仍低于疫情前的水平原因之一是消費者信心低迷。不斷增加的經常賬戶順差被國內和國際因素造成的大量資本外流不斷增加的經常賬戶順差被國內和國際因素造成的大量資本外流5所抵消。所抵消。出口強勁而進口低迷,導致 2024 年前三個季度的經常賬戶順差占 GDP 比重從去年同期的 1.5%上升到1.8%(圖 3C)。然而不斷擴大的經常賬戶順差被資本凈流出抵消,在今
39、年前三季度拉低了外匯儲備 320 億美元。在全球貿易政策不確定性增加的情況下,外商直接投資(FDI)仍然低迷,而對外直接投資保持強勁。中國自 9 月以來實施的漸進式政策刺激給股市帶來了短暫提振,吸引了國外的股權投資(圖 3D)。然而自 10月以來證券投資流入勢頭有所減弱,顯示人們對國內經濟挑戰和國外貿易政策風險的擔憂再度上升。5 資本外流包括記錄在國際收支表金融賬戶中的交易以及未記錄的流動,這些未記錄的部分通常反映在誤差與遺漏項中。中國經濟簡報 2024 年 12 月 10 圖圖 3.貿易順差仍然可觀,但被大量資本外流所抵消貿易順差仍然可觀,但被大量資本外流所抵消 A.貨物出口增長分解貨物出口
40、增長分解 B.貨物進口增長分解貨物進口增長分解 C.國際收支國際收支 D.證券投資流入證券投資流入 來源:中國海關統計,國家外匯管理局,國際金融協會(IIF),Haver 數據庫,CEIC 數據庫,世界銀行工作人員估算。注:圖 C 的國際收支平衡表 2024 年第三季度數據為初步數據。盡管一線城市房地產市場有所好轉,但總體仍然低迷盡管一線城市房地產市場有所好轉,但總體仍然低迷 房地產業活動繼續下滑,反映了住房需求的持續疲軟和房企面臨的流動性制約。房地產業活動繼續下滑,反映了住房需求的持續疲軟和房企面臨的流動性制約。截至 11月份,70 個城市的一級市場新房銷售額與 2021 年 7 月的峰值相
41、比下降 51.5%,銷售面積下降 49.9%(圖 4A)。一級市場房價比 2021 年的高點下跌 12.6%,二級市場下跌 19.4%(圖 4B)。住房需求疲軟,加上開發商債務高企、持續面臨流動性制約,導致房地產投資繼續萎縮。2024年前11個月房屋新開工和竣工面積同比平均分別下降22.3%和25.5%。隨著房地產政策的進一步放寬,一線城市的房屋需求有所改善,但廣泛而持續的復蘇仍隨著房地產政策的進一步放寬,一線城市的房屋需求有所改善,但廣泛而持續的復蘇仍遠未到來。遠未到來。9 月以來政府出臺了新一輪寬松措施,目的是加快推動住房市場的供需平衡。-30-20-1001020304050607020
42、18/112020/112022/112024/11年同比,百分比,4個月移動平均,美元計價貿易量變化以人民幣計價的價格變化匯率變化出口變化-30-20-10010203040502018/112020/112022/112024/11年同比,百分比,4個月移動平均,美元計價貿易量變化以人民幣計價的價格變化匯率變化進口變化2010-14 2015-19 2020-232023前三季度2024前三季度-3-2-1012345占GDP百分比經常賬戶資本與金融賬戶凈差錯與遺漏外匯儲備積累-40-20020402022/102023/42023/102024/42024/10美元,十億債券市場資本流入
43、股票市場資本流入總資本流入中國經濟簡報 2024 年 12 月 11 刺激家庭需求的措施包括降低房貸利率、降低二套房首付比例、降低房屋買賣增值稅等(圖 4C)。這些寬松措施以及對購房限制的放寬帶來了近期房地產交易量的增加,這可能反映了此前被壓抑需求的釋放(圖 4D)。然而在供需失衡更為明顯的二三線城市,房地產市場依然疲軟。與此同時,減少住房庫存和緩解房企流動性壓力的政策由于激勵不足而效果有限。與此同時,減少住房庫存和緩解房企流動性壓力的政策由于激勵不足而效果有限。中央允許地方政府使用專項債券資金回購閑置土地和存量商品房并改造成保障性住房。此外,地方國企現在可以利用中國人民銀行設立的 3000
44、億元人民幣再貸款,對購買存量房并將其轉換為保障性住房所用貸款的全額(此前為60%)本金進行再融資。在供給方面,對于信譽良好的房地產開發商,其已完成預售但尚未竣工的項目在“白名單”計劃下所獲得的信貸額度翻了一番,達到 4.0 萬億元。然而,保障性住房的低回報率和商業銀行較強的風險規避傾向限制了這些措施的效力。9月份再貸款額度的使用率僅為 5.3%,而一季度在原有的 2 萬億元白名單計劃下僅發放了 1550億元(此為目前公布的最新數據)。圖圖 4.盡管一線城市房地產市場近期有所改善,但總體仍然低迷盡管一線城市房地產市場近期有所改善,但總體仍然低迷 A.房地產市場指標房地產市場指標 B.房價房價 C
45、.房貸利率房貸利率 D.新房銷售面積(前新房銷售面積(前 30 個城市)個城市)來源:中國人民銀行,國家統計局,WIND 數據庫,世界銀行工作人員估算。0204060801000204060801002021/112022/112023/112024/11指數,2021年7月=100新房銷售額新房銷售面積房地產投資新房開工50607080901002015/112017/52018/112020/52021/112023/52024/11指數,2021年9月=100二手房價格新房價格234562020/92021/92022/92023/92024/9百分比平均個人住房貸款利率-80-4004
46、0801201602018/112020/112022/112024/11年同比,百分比銷售額銷售面積中國經濟簡報 2024 年 12 月 12 碳排放隨著建筑業的下滑而減少碳排放隨著建筑業的下滑而減少 由于建筑相關行業產出下降,前三季度碳排放減少。由于建筑相關行業產出下降,前三季度碳排放減少。據估算,2024 年前三季度中國二氧化碳(CO2)排放量同比下降0.7%盡管同期GDP和發電量分別同比增長4.8%和6.6%(圖 5A)。碳密集型的建筑相關行業(尤其是鋼鐵和水泥)產出下降是碳排放減少的主要原因。工業排放的下降抵消了電力部門排放的溫和增長。盡管前三季度風能和太陽能發電量同比分別增長 15
47、.4%和 41.1%,低碳能源滿足了 76%的新增電力需求,但仍不能滿足夏季熱浪期間用電需求的激增,因此增加了火力發電以彌補缺口(圖 5B)。圖圖 5.工業排放的下降抵消了電力行業排放的小幅上升,總體碳排放下降工業排放的下降抵消了電力行業排放的小幅上升,總體碳排放下降 A.各部門對排放增長的貢獻各部門對排放增長的貢獻 B.各各能能源源對對前三季度發電量增長前三季度發電量增長的貢獻的貢獻 來源:全球實時碳數據(Carbon monitor),國家統計局,世界銀行工作人員估算。需求疲軟導致通脹持續走低需求疲軟導致通脹持續走低 由于內需低迷,消費者價格通脹一直保持在非常低的水平。由于內需低迷,消費者
48、價格通脹一直保持在非常低的水平。中國7-11月總體通脹率為0.4%,比今年上半年的0.1%略有上升,原因是極端天氣影響了新鮮蔬果生產,食品價格短暫上漲(圖 6A)。食品價格上漲抵消了全球油價下跌帶來的能源價格下降。隨著旅行需求釋放帶來的提振逐漸消退,服務價格通脹也有所緩解。除去波動較大的食品和能源價格,7-11月的核心通脹率仍維持在0.3%的低位,低于上半年的0.7%。房地產業的下滑和消費需求低迷也體現在持續的生產者價格通縮上。房地產業的下滑和消費需求低迷也體現在持續的生產者價格通縮上。截至今年10月,生產者價格已連續第26個月收縮,7-11月同比下降2.2%,延續了今年上半年同比下降2.1%
49、的低迷(圖 6B)。盡管近期大宗商品(尤其是原油)價格下跌導致上游行業的生產者價格下降,但主要拖累因素仍是受房地產業影響較大的黑色金屬和非金屬礦產需求疲軟。此外,消費需求疲軟也給服裝和耐用消費品等下游消費行業價格帶來了下行壓力。-2-1012345620202021202220232024前三季度年同比增長貢獻率,百分點工業發電居民交通總計 電 電核能 能太 能總計年同比增長貢獻率,百分點 中國經濟簡報 2024 年 12 月 13 圖圖 6.通縮壓力持續不退通縮壓力持續不退 A.CPI 通脹分解通脹分解 B.PPI 通脹分解通脹分解 來源:國家統計局,世界銀行工作人員估算。財政政策在地方層面
50、面臨融資和實施挑戰財政政策在地方層面面臨融資和實施挑戰 國內經濟活動疲軟和房地產業低迷導致財政收入下降國內經濟活動疲軟和房地產業低迷導致財政收入下降。2024 年前 10 個月,中國廣義財政收入同比收縮 4.7%。內需疲軟導致國內增值稅收入下降,而房地產業的調整導致土地出讓收入地方政府的重要收入來源下降近23%。與此同時,收費、罰款和國有資產出售等非稅收入同比大幅增長 15.3%,部分抵消了地方政府的收入損失。財政政策有所放寬,但在地方層面面臨融資和實施困難。財政政策有所放寬,但在地方層面面臨融資和實施困難。近期政府債券發行加速,推動了公共基礎設施支出,使 2024 年前 10 個月廣義財政支
51、出同比增長 1.0%。然而由于地方政府面臨融資制約且缺少可行項目,預算執行仍是一大挑戰。截至 10 月份,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執行率僅達到預算目標的 58.3%,而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執行率達到 77.6%(圖 7A)。隨著近來項目實施的改善,2024年前10個月的廣義財政赤字從去年同期的4.6%上升至 5.6%(圖 7B)。為應對地方政府不斷上升的財務風險,當局推出了一項債務置換計劃,將地方政府預算為應對地方政府不斷上升的財務風險,當局推出了一項債務置換計劃,將地方政府預算外債務納入其資產負債表。外債務納入其資產負債表。中央共安排 10 萬億元資金(相當于 GDP 的 8%),用于在五年內將地方政
52、府隱性債務置換為成本更低的預算內融資。此外,對 2029 年及以后到期的2 萬億元棚戶區改造預算外債務,地方政府仍需承擔償還責任。這項計劃雖然能在短期內提高債務透明度、降低預算外債務違約風險,但要想可持續地化解地方政府債務積壓,則需要開展中長期的地方財政整頓。-2-101234562019/112020/112021/112022/112023/112024/11年同比,百分比食品核心:服務核心:商品能源消費者價格通脹-6-3036912152019/112020/112021/112022/112023/112024/11年同比,百分比采礦和挖掘原材料加工消費品生產者價格通脹中國經濟簡報 2
53、024 年 12 月 14 圖圖 7.執行率低是落實財政支持的一大挑戰執行率低是落實財政支持的一大挑戰 A.財政執行率(年初至財政執行率(年初至 10 月)月)B.廣義財政赤字廣義財政赤字 來源:財政部,國家統計局,世界銀行工作人員估算。注:中國的財政預算體系包括:(i)一般公共預算,包括稅收和非稅收入、經常性支出和部分資本性支出;(ii)政府性基金預算,主要反映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讓收入和特定基礎設施和社會項目支出;(iii)社會保障基金預算,記錄社保繳款和支出;(iv)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即國有企業基金預算。廣義預算結余是指(i)、(ii)、(iii)、(iv)之和減去政府穩定基金凈提款。(ii
54、i)和(iv)只報告年度數據。一般公共預算中的地方財政收入不包括中央的轉移支付,中央財政支出不包括對地方的轉移支付。信貸需求疲軟制約了貨幣寬松的效果信貸需求疲軟制約了貨幣寬松的效果 9 月份中國央行出臺了廣泛的貨幣政策支持。月份中國央行出臺了廣泛的貨幣政策支持。今年三季度,中國人民銀行(PBC)將 7 天期逆回購操作利率下調了 20個基點,1年期中期借貸便利利率下調了 30個基點(圖 8A)。1 年和 5 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分別是短期貸款和住房貸款的基準利率)均有下調,存款利率也隨之下調,以保持銀行凈息差的穩定。銀行存款準備金率也下調 50 個基點。這些措施降低了融資成本,三季度共向市場注
55、入了相當于 GDP的0.9%的流動性(圖 8B)。人民銀行還推出了新的再貸款機制以支持股票回購,推動了股市上漲。這些政策措施在美聯儲 9月降息之后出臺,以免由于利率下調給人民幣匯率造成太大壓力。然而信貸需求的低迷可能制約了擴張性貨幣措施的成效。然而信貸需求的低迷可能制約了擴張性貨幣措施的成效。由于貸款增長減速,10 月非金融部門信貸增長放緩至 7.8%(圖 8C)。貸款增長下降反映了房地產業的困境以及市場情緒低迷造成的企業和家庭信貸需求疲軟。企業信貸需求的減弱出現在所有部門,包括綠色產業和人民銀行提供定向信貸支持的小微企業(圖 8D)。在居民部門,去杠桿、房貸需求不振以及短期消費信貸需求低迷也
56、導致信貸增長放緩。82.6 77.6 50.1 58.3 74.8 71.9 0102030405060708090收入支出占預算百分比一般公共預算政府基金預算總體-8-6-4-202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十二月占GDP百分比2021202220232024中國經濟簡報 2024 年 12 月 15 圖圖 8.信貸需求低迷可能制約了擴張性貨幣措施的有效性信貸需求低迷可能制約了擴張性貨幣措施的有效性 A.政策利率政策利率 B.凈流動性注入凈流動性注入 C.信貸增長信貸增長 D.銀行存量貸款季度變動銀行存量貸款季度變動 來源:中國人民銀行,國家統計局,WIND
57、 數據庫,世界銀行工作人員估算。注:圖 D:綠色貸款通過為節能減排、清潔生產、清潔能源、生態保護、綠色基礎設施升級和相關服務項目提供融資,支持環保行動并應對氣候變化。普惠貸款是指單筆授信額度不超過 1000 萬元人民幣的小微企業貸款。銀行業資本仍較充足,但盈利能力下降銀行業資本仍較充足,但盈利能力下降 截至截至 2024 年三季度末,銀行資產增速已放緩至年三季度末,銀行資產增速已放緩至 7.3%,比去年同期下降,比去年同期下降 2.4 個百分點。個百分點。這種放緩可能反映了信貸需求疲軟和銀行放貸更為謹慎這兩方面的影響。與此同時,隨著房地產行業的未償貸款減少,前三季度全系統不良貸款(NPL)占總
58、貸款余額比重小幅下降至 1.6%(圖 9A)。房地產企業貸款的不良率估計也降至 4.0%,而房企不良貸款在總貸款余額中占的比重為 0.2%。全行業貸款損失準備金率保持在 209%的高位。從短期和中期來看,銀行凈息差(從短期和中期來看,銀行凈息差(NIM)仍將因資產收益率下降而承壓。)仍將因資產收益率下降而承壓。今年6月,銀行業總體凈息差為 1.5%,而 2023年為 1.7%。凈息差下降的原因是資產收益率下降這是0123452021/112022/52022/112023/52023/112024/52024/11百分比1年期中期借貸便利1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5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7天逆回購-
59、2-101232023一季度2023二季度2023三季度2023四季度2024一季度2024二季度2024三季度占GDP百分比公開市場操作借貸便利準備金率變動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凈流動性注入-2024681012142021/112022/52022/112023/52023/112024/52024/11年同比增長貢獻率,百分點銀行貸款影子銀行政府債券企業債券其他信貸增速-202468102021/92022/32022/92023/32023/92024/32024/9人民幣,萬億房地產工業綠色普惠中國經濟簡報 2024 年 12 月 16 多次降息的結果同時資金成本相對較高,尤其是定期存款
60、。根據近期出臺的政策,銀行應對存量房貸采用與新發放貸款一致的低利率(圖 9B),因此今年最后兩個月凈息差面臨進一步下降的風險。中國人民銀行最近下調了存款準備金率,商業銀行也降低了存款利率,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凈息差的下降。凈息差壓縮繼續給銀行盈利能力造成壓力。盡管上半年銀行業凈利潤仍有增長,但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了 2個百分點。盡管銀行業迄今保持了充足的資本緩沖,政府仍計劃向大型國有銀行注入新的股權資本。盡管銀行業迄今保持了充足的資本緩沖,政府仍計劃向大型國有銀行注入新的股權資本。截至 2024 年 6 月,銀行業整體資本充足率為 15.5%,比 3 月上升 10 個基點。這種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是由
61、于風險加權資產增長放緩,抵消了留存收益增長放緩的影響。財政部計劃向中國六大國有銀行注資 1 萬億元人民幣(1400 億美元),因此預計 2025 年整個銀行系統的資本充足率將進一步改善。在銀行利潤增長走弱的背景下,政府注資可以強化銀行的資本基礎,提高其滿足未來信貸需求的能力。雖然銀行業總體保持了良好的資本充足率,但小型銀行面臨壓力,導致銀行兼并增多。雖然銀行業總體保持了良好的資本充足率,但小型銀行面臨壓力,導致銀行兼并增多。當局繼續將合并作為解決陷入困境的農村商業銀行的首要策略,2024 年整合步伐加快。前三季度有 261 家小型農村銀行被并入或計劃被并入較大銀行,反映出當局為維護整體金融穩定
62、而加大了整合力度。同時,由于被央行指定為“高風險”的機構總體規模很?。ㄔ阢y行業總資產中占比不到 2%),這類小銀行倒閉的影響蔓延至整個銀行系統的風險較低。圖圖 9.2024 年上半年不良貸款率略有改善,有利貨幣條件促使貸款利率下降年上半年不良貸款率略有改善,有利貨幣條件促使貸款利率下降 A.不良貸款不良貸款 B.貸款利率貸款利率 來源:中國人民銀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世界銀行工作人員估算。024681002468102019/62020/62021/62022/62023/62024/6百分比人民幣,萬億不良貸款關注類貸款不良貸款占總貸款余額比重(右軸)不良和關注類貸款占總貸款余額比重(右
63、軸)012345672019/62020/62021/62022/62023/62024/6百分比住房貸款(加權平均)商業貸款(加權平均)中國經濟簡報 2024 年 12 月 17 II.前景、風險和政策考慮前景、風險和政策考慮 前景前景 預計預計 2025 和和 2026 年全球經濟仍將增長乏力,增速明顯低于疫情前的平均水平(世界銀年全球經濟仍將增長乏力,增速明顯低于疫情前的平均水平(世界銀行,行,2024a)。)。這一前景反映了各種不利因素的影響,包括全球貿易摩擦加劇和更廣泛的政策不確定性、貨幣緊縮的滯后效應以及儲蓄緩沖減少導致消費增長放緩等。由于實際利率上升,同時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導致政策
64、不確定性加劇,預計全球投資增長也將保持低迷。2024 年全球貿易反彈,預計明年將隨著一些主要經濟體的增長回升而進一步走強,2026年將基本保持穩定。不過由于保護主義措施盛行,全球貿易增長預計仍將低于疫情前的平均水平。預計預計 2024 年中國年中國 GDP 增長率為增長率為 4.9%,2025 年將放緩至年將放緩至 4.5%??紤]到政策放松的影響以及短期內出口將保持強勁,這里對 2024 年和 2025 年的增長預測比 6 月中國經濟簡報的預測分別上調了 0.1 和 0.4個百分點(表 1 和專欄 2)。預計居民收入增長放緩和房價下跌帶來的負面財富效應將繼續拖累 2025 年的消費。對房地產業
65、的政策支持料將小幅提振住房需求并有助于降低庫存,但行業的好轉預計要到 2025 年底才會出現。不確定性增加和盈利能力下降將抑制制造業投資,而公共支出將支撐基礎設施投資。估計疲軟的內需會使 2024年消費價格通脹保持在 0.4%的低位,然后在 2025年小幅上升至 1.1%。按世界銀行對中等偏上收入國家的貧困線按世界銀行對中等偏上收入國家的貧困線每人每天每人每天 6.85 美元(美元(2017 年購買力平價)年購買力平價)來算,來算,2024 年中國減貧步伐放緩,而且預計今后會進一步減速。年中國減貧步伐放緩,而且預計今后會進一步減速。按照中國的貧困標準,即每人每天 2.3 美元(2017 年購買
66、力平價),中國已基本消除了農村極端貧困。但2024 年估計還有約 12%的人口(1.76 億人)每天生活費不到 6.85 美元,即世界銀行比較各國減貧進展時采用的更高標準(圖 10A)。根據這個標準,2024 年中國有 2300 萬人脫貧,低于 2023 年的 2600 萬(圖 10B)。2025 和 2026 年由于經濟增長放緩,預計新增脫貧人數將進一步分別減少至 2000萬和 1700萬。中國經濟簡報 2024 年 12 月 18 表表 1.中國部分經濟指標,中國部分經濟指標,2021-2026 除非另有說明,單位為年度百分比變動 2021 2022 2023 2024f 2025f 20
67、26f 實際實際 GDP 增長率,以不變市場價格計算增長率,以不變市場價格計算 8.4 3.0 5.2 4.9 4.5 4.0 私人消費 11.7 1.1 8.6 5.3 5.2 5.4 政府消費 3.3 4.6 6.7 2.7 3.1 3.2 固定資本形成總額 3.1 3.2 4.9 3.4 3.6 3.6 貨物和服務出口 18.4-2.5 1.6 7.2 4.1 2.0 貨物和服務進口 10.3-5.6 6.1 2.4 2.3 2.7 實際實際 GDP 增長率,以不變要素價格計算增長率,以不變要素價格計算 8.4 3.0 5.2 4.9 4.5 4.0 農業 7.1 4.2 4.0 3.3
68、 3.1 3.0 工業 8.7 2.6 4.7 5.4 4.3 3.2 服務業 8.5 3.0 5.8 4.7 4.7 4.8 通貨膨脹率(居民消費價格指數)通貨膨脹率(居民消費價格指數)0.9 2.0 0.2 0.4 1.1 1.6 經常賬戶差額(經常賬戶差額(GDP 占比)占比)2.0 2.5 1.4 1.6 0.9 0.2 外商直接投資凈值(外商直接投資凈值(GDP 占比)占比)0.9-0.1-0.8-1.1-1.0-1.0 廣義財政收支(廣義財政收支(GDP 占比)占比)*-4.0-6.3-5.8-6.0-6.2-5.8 政府債務(政府債務(GDP 占比)占比)46.9 50.6 54
69、.1 57.8 63.4 68.0 基礎財政收支(基礎財政收支(GDP 占比)占比)-3.0-5.2-4.8-5.0-5.2-4.7 來源:世界銀行 注:f=預測(基線)。*世界銀行工作人員估算。圖圖 10.貧困將繼續減少,但進展速度低于前些年貧困將繼續減少,但進展速度低于前些年 A.貧困率(每人每天貧困率(每人每天 6.85 美元的貧困線)美元的貧困線)B.貧困人口(每人每天貧困人口(每人每天 6.85 美元的貧困線)美元的貧困線)來源:世界銀行工作人員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和世界銀行GDP預測數據所做的估算。注:用于計算貧困率的分組數據最后樣本年份為2021年。預測方法以人均GDP增長估算為基
70、礎,假定分配效應為中性,GDP增長向居民人均消費的傳導率為0.85。051015202530354045201820192020202120222023202420252026百分比,每人每天6.85美元的貧困線全國城鎮農村0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201820192020202120222023202420252026百萬人,每人每天6.85美元的貧困線全國城鎮農村中國經濟簡報 2024 年 12 月 19 專欄專欄 2.近期近期宏觀經濟宏觀經濟政策調控政策調控和指導和指導 中國政策制定者已中國政策制定者已出臺出臺多方面逆周期調控政策以多方面逆周期調控政策以刺激刺
71、激國內需求。國內需求。2024 年下半年,中國人民銀行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包括降低政策利率、下調銀行存款準備金率、推出長期逆回購工具和向股市提供流動性支持等對宏觀經濟進行調控。財政政策方面,中央政府推出了 1500 億元人民幣(占 GDP 的 0.1%)的消費品以舊換新計劃和 1500 億元人民幣的設備更新計劃。房地產政策方面,當局降低了最低首付比例、降低了個人住房貸款利率、擴大了對消化存量房產的公共資金支持以及擴大了可以獲得信貸額度以完成未完工住房項目的房地產開發商“白名單”,并為某些城市的住房改造提供現金補貼。地方政府被允許發行專項債券,為土地儲備以及收購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提供
72、資金支持(表 2)。表表 2.主要政策措施及預期影響主要政策措施及預期影響 政策措施政策措施 預期影響預期影響 政策政策宣布宣布時點時點 貨幣金融政策 下調存款準備金率、降低政策利率 增加市場流動性,降低借貸成本,但風險規避和信貸需求疲軟可能會限制其影響。2024年 9月、2024年 10月 創設支持股市的兩大貨幣工具 2024年 9月 啟用公開市場買斷式逆回購操作工具 2024年 10月 財政政策 消費品以舊換新計劃和設備更新計劃 增加對消費品和機器設備的需求。根據世界銀行工作人員估計,當財政乘數為 0.9時(世界銀行,2022a),該計劃對 2024年經濟增長的促進效應約為 20 個基點。
73、2024年 3月宣布計劃,2024年 8月初隨著資金落地計劃進展加快。將發行特別國債支持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補充核心一級資本,具體操作方式有待進一步發布 提高銀行體系資本充足率 2024年 10月 2024-2028年,新增 10萬億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置換存量隱性債務 提高預算透明度,降低短期內預算外債務違約的風險,但目的并非是釋放重大刺激措施 2024年 11月 房地產政策 降低首付比例,降低個人住房貸款利率,降低契稅和房屋交易增值稅 支持住房需求,但居民信心不足可能會削弱其影響 2024 年 9 月、2024年 11月 對保障性住房再貸款的比例提升到貸款本金的100%推動存量住房去庫存,但保障房
74、收益率低6可能會降低地方國企響應政策的積極性 2024年 9月 6 基于中國房地產信息網(通過 CEIC 訪問)公布的 19 個一線和二線城市保障性住房租金和每平方米房價,世界銀行工作人員估算,一線和二線城市保障性住房平均租金收益率約為 1.0%。中國經濟簡報 2024 年 12 月 20 年底前,將“白名單”項目的信貸規模提高至 4萬億 支持完成預售但未完工的房屋修建,但商業銀行的風險規避可能會限制對此類貸款的需求 2024年 10月 通過貨幣化安置等方式,新增實施 100萬套城中村和危舊房改造 推動存量住房去庫存 2024年 10月 地方政府被允許發行專項債券,為土地儲備以及收購存量商品房
75、用作保障性住房提供資金支持 推動存量住房去庫存。但由于保障房回報率較低,預計影響中等7 2024年 10月 這些政策措施這些政策措施部分部分緩解了近期國內需求的疲軟態勢緩解了近期國內需求的疲軟態勢,但,但 2025年財政刺激的具體安排年財政刺激的具體安排尚尚未公布未公布。為了支持明年的增長,當局承諾將采取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包括增加預算赤字、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限額和發行新的特別國債,同時采取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明年財政刺激計劃的規模和具體安排,預計將于 2025年 3月預算發布時公布。中國中國政策制定者還宣布了幾項長期措施來補充逆周期政策制定者還宣布了幾項長期措施來補充逆周期調控調控,具體細
76、節預計將在未來幾個月公,具體細節預計將在未來幾個月公布。布。政策制定者承諾將優化財政支出結構以更好地支持社會福利和消費,并將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為地方政府提供更多財政資源。不過,為了提振居民和市場主體的信心,需要進一步明確具體的政策措施。為了降低金融風險并提高地方政府債務透明度,中央政府已經推出了一項 10萬億元人民幣(占 GDP 的 8%)的債務置換計劃,將在未來五年內用成本較低的預算內債券置換預算外債務。風險風險 上述經濟前景面臨的國內和外部風險都偏向下行。上述經濟前景面臨的國內和外部風險都偏向下行。在國內,房地產低迷如果延續時間更長,可能進一步抑制投資和地方政府收入。地方政府融資收緊繼而可
77、能導致財政政策執行不力,阻礙經濟增長。企業盈利能力下降和招聘減少可能使勞動力市場更為疲軟,給消費造成更大壓力。從全球來看,貿易不確定性加劇可能給中國的出口帶來風險。不過,隨著近期政策制定者出臺指示,2025 年的增速預測也存在一些上行風險。如果財政支出高于預期,尤其是如果中央政府提供更多資金,可能會使經濟增長高于基線預測。如果政府采取果斷政策行動來穩定房地產業,包括推動陷入困境的房企進行重組,可能會使房地產活動的回暖早于預期。7 新發行 5 至 10 年期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的利率約為 2.0%,高于上述估計的一線和二線城市保障性住房平均租金收益率 1.0%。中國經濟簡報 2024 年 12 月
78、21 政策考慮政策考慮 中國的經濟前景凸顯了實施有針對性的短期中國的經濟前景凸顯了實施有針對性的短期政策干預政策干預以提振經濟的重要性,以提振經濟的重要性,同時同時在這個在這個過程中過程中須避免任何可能加劇現有結構性失衡的措施。須避免任何可能加劇現有結構性失衡的措施。短期政策干預可以與長期目標相結合,例如推動綠色增長和促進經濟結構再平衡,進而提升消費能力。通過透明且可靠的前瞻性指導來傳達具體的政策信號,對于穩定市場情緒、恢復消費者信心以及支持平衡且可持續的經濟復蘇具有關鍵作用。進一步地,進一步地,結構性改革對解決關鍵脆弱性和保證長期增長至關重要。結構性改革對解決關鍵脆弱性和保證長期增長至關重要
79、。雖然貨幣、財政和房地產行業的調控政策預計將為國內需求帶來暫時性的小幅提振,但常規刺激措施不足以維持更高的增長。中國經濟增長放緩的部分原因是長期因素,例如結構性低消費、房地產開發商和地方政府債務高企以及人口老齡化。因此,短期宏觀經濟政策調控需要與結構性改革相結合。內需的持續增長要求開展兩方面改革:一是更多地依靠消費來促進增長,二是改善內需的持續增長要求開展兩方面改革:一是更多地依靠消費來促進增長,二是改善營商營商環境。環境。社會保障體系的長期改善可以降低中國持續居高不下的家庭儲蓄率(占可支配收入的38%)并促進消費(世界銀行,2023)。鑒于傳統基礎設施投資的回報不斷遞減,可將更多財政資源轉向
80、社會性支出。近期政策制定者表示致力于重新平衡財政支出,以支持社會福利和消費,但具體細節尚未公布。旨在降低市場準入門檻、解決要素市場扭曲和減少監管不確定性的改革有助于恢復商業信心和私營部門投資,創造就業并推動居民收入增長(世界銀行,2023)。為了恢復購房者信心,當局可以采取措施解決房地產融資機制的缺陷。為了恢復購房者信心,當局可以采取措施解決房地產融資機制的缺陷。開發商通過預售已經賣出的房屋不能竣工交房,損害了人們對預售制度的信心。零售購房者要支付預付款,這使他們暴露于與開發商相關的風險之下,而他們往往無法對這種風險進行評估,從而引發消費者保護問題。對此有幾種可能的解決方案。一是禁止預付款制度
81、,讓開發商從能更好評估風險的專業投資者那里籌集所有資金;或者可以規定預付款的限額,將其控制在房產價格的一小部分以及開發商總借款的一小部分,從而降低購房者的風險暴露。公共和私營部門合作建立一個專門的擔保機制(類似存款保險)可以為預付款提供更有力的保護。這些改革將加強消費者保護,鼓勵開發商采用更加可持續的融資方法,重建人們對房地產市場的信任。另外,房地產業的持續復蘇要求減少該行業的債務積壓。另外,房地產業的持續復蘇要求減少該行業的債務積壓。由于未來住房需求的結構性下降(世界銀行,2023),房地產企業收入增長前景走弱,限制了它們的償債能力??梢酝ㄟ^積極使用破產框架來促進無存續能力的房企有序退出,而
82、債務重組可以使有存續能力的房企完成停滯項目并交房,還可能吸引新資本進入該行業。此外,還可以由專門的資產管中國經濟簡報 2024 年 12 月 22 理公司利用其專業知識來處理房企或銀行持有的不良資產,而高效、快速的債務解決方案有助于將信貸資源重新分配給更有成效的用途。在高額地方政府債務這個問題上,持久的解決方案要求通過財政框架改革來對債務置換在高額地方政府債務這個問題上,持久的解決方案要求通過財政框架改革來對債務置換計劃加以補充。計劃加以補充。債務置換盡管不一定能減少地方政府的整體債務負擔(預算內和預算外),但會提高或有負債的透明度并減少利息支出,從而降低地方政府的再融資風險。它還可以延長貸款
83、期限,緩解短期流動性制約。但是,如果中期不通過財政框架改革來配合債務置換,地方政府的財政脆弱性可能會進一步積累。中國 2015 年地方債置換的經驗表明,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可能在置換后增加預算外借款。2015 和 2016 年地方融資平臺債務(對債務置換的影響進行調整之后)同比分別飆升 35%和 22%。中期開展地方財政整頓有助于可持續地降低地方政府的財務風險。中期開展地方財政整頓有助于可持續地降低地方政府的財務風險。地方政府可以通過對地方融資平臺的重組以及出售有存續能力的平臺資產來修復資產負債表,必要時還可以擴大對破產框架的使用。此外,引入地方稅種和充足的分類撥款可以幫助地方政府籌集投資所需資金
84、,減少對土地出讓收入和預算外舉債的依賴。當局表示有意實施財稅改革,以增加地方政府的財政資源,但具體細節尚未公布。中央政府可以增加對地方的無條件轉移支付并使之可預測,這樣地方政府就可以將轉移支付視為自己可支配收入的一部分。引入地方稅種,如經常性房地產稅(在未來房地產市場穩定后的適當時機),并賦予地方政府在特定稅率范圍內、以某些稅種(如增值稅和個人所得稅)征稅的自由裁量權,可以進一步增強地方政府的收入能力。中國經濟簡報 2024 年 12 月 23 III.專題:經濟流動性與中國新興中產專題:經濟流動性與中國新興中產階層階層 在過去的成功基礎上再接再厲,迎接下一個挑戰在過去的成功基礎上再接再厲,迎
85、接下一個挑戰 中國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中國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在過去四十年里,近 8億人擺脫了貧困,僅中國就占了同期全球減貧成就的四分之三。與上幾代人相比,今天的中國人更加富裕,壽命更長、更健康,生活質量也更高。將減貧的成功轉化為促進經濟向上流動的成功,是當今中國面臨的主要挑戰之一。將減貧的成功轉化為促進經濟向上流動的成功,是當今中國面臨的主要挑戰之一。經濟向上流動是指所有公民的福祉持續改善,這需要經濟增長,否則生活水平將會停滯不前。反過來,促進經濟和社會流動的機會均等也有助于經濟增長。機會均等可以提升人力資本的數量和質量,實現更優化的人才配置。這將有助于將
86、現有技術應用在經濟發展中,同時促進創新以拓展技術前沿,增強國家的增長潛力(世界銀行,2024b)。然而,中國必須應對這一挑戰的大環境已不同于過去四十年經濟轉型期間的普遍情況。然而,中國必須應對這一挑戰的大環境已不同于過去四十年經濟轉型期間的普遍情況。首先,在經濟快速擴張期的大部分時間不斷加劇的不平等現象已有所緩解,但對于中國的發展水平來說依然偏高。其次,中國的增長模式也在經歷雙重轉型:一個是從出口導向的勞動密集型制造業向內需和創新驅動的工業和服務業轉型;另一個是從重度依賴煤炭的經濟模式向可持續、碳中和、資源節約型的經濟模式轉型。第三,中國人口正在快速老齡化,這有可能進一步抑制增長勢頭。本專題研
87、究了 2010 年至 2021 年期間中國的經濟流動性問題,揭示出流動性的趨勢、概況和一些潛在驅動因素,通過分析提出一些對未來的政策啟示。衡量經濟流動性衡量經濟流動性 我們使用的流動性概念是代際流動性,即個人和家庭在一生或一代人期間的福祉改善。我們使用的流動性概念是代際流動性,即個人和家庭在一生或一代人期間的福祉改善。具體而言,我們將流動性定義為在以下四個不同經濟階層之間的流動:低收入、脆弱中產、穩定中產和高收入。我們使用 6.85 美元/天(2017年購買力平價)作為定義“低收入”人群的臨界值。世界銀行將這一閾值作為比較各國進步情況的參考。在此基礎上,采用 13 美元/天的更高閾值(2017
88、 年購買力平價)來區分那些不屬于“低收入”但面臨滑入低收入高風險(10%)的人群。這個人群被標記為“脆弱中產”。最后,采用 25 美元/天的更高閾值將脆弱中產以上的人群劃分為“穩定中產”階層(13-25 美元/天)和“高收入”階層(25 美元/天)8。8 閾值的計算方法是采用 Lopez-Calva 和 Ortiz-Juarez(2014)提出的“貧困脆弱性”方法和 Chaudhuri(2003年)的方法,從家庭之間的橫截面變化估算福利水平的跨期變異性。采用以上方法,使用中國家庭追蹤調 中國經濟簡報 2024 年 12 月 24 流動趨勢和狀況流動趨勢和狀況 在 2010 年至 2021 年期
89、間,消費和居民生活水平強勁增長,促進了中國公民的向上流動。在此期間,低收入人口比例從 62.3%下降到 17.0%(圖 11)。相應地,經濟上有保障的中產階層人口比例從 9.8%上升到 32.1%,而高收入人群的人口比例從 2.7%上升到 12.7%。圖圖 11.中國經濟上中國經濟上有保障有保障的中產階層人口比例上升至的中產階層人口比例上升至 32.1%(不同經濟階層占人口的比例,2010-2021年)來源:Montalva 和 Tiwari 的專著(即將出版)。注:基礎數據是從根據國家統計局分別提供的城市和農村地區分組(二十等分)數據得出的綜合消費分布(參見世界銀行貧困與不平等(PIP)網頁
90、,了解所用方法的詳細信息)。然而,很大一部分人口在經濟上并然而,很大一部分人口在經濟上并沒有保障沒有保障。17%的人口仍然是低收入人群,而 38.2%是脆弱中產階層即高于 6.85 美元/天的標準但經濟基礎不夠牢固、無法避免將來再跌到此標準之下風險的人群。從全球角度來看,中國從全球角度來看,中國穩定中產穩定中產階層規模的擴大也值得關注。階層規模的擴大也值得關注。盡管 2020 年略有下降,但與世界任何其他地區相比,中國的穩定中產階層人口比例增長最快(圖 12A)。2021 年,在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中,只有歐洲中亞地區的穩定中產階層人口比例略高于中國。查(簡稱 CFPS,是北京大學開展的家庭
91、社會經濟狀況代表性調查)的幾輪調查數據計算出閾值。閾值經過校準,以使 CFPS 數據與通過中國國家統計局給世界銀行提供的城市和農村分組(二十等分)數據得出的綜合消費分布之間的每個經濟階層的占比相匹配。參見世界銀行貧困與不平等(PIP)網頁和 Montalva 和 Tiwari 的專著(即將出版)了解這種合成分布計算方法的詳細信息。62.358.754.047.142.137.734.131.927.924.624.817.025.227.128.831.933.534.935.535.336.036.538.838.29.811.213.416.218.620.722.523.725.727.
92、326.632.12.73.13.84.95.86.77.99.110.411.69.812.70102030405060708090100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占人口百分比低收入脆弱中產穩定中產高收入中國經濟簡報 2024 年 12 月 25 鑒于中國人口眾多,其中產階層的規模在地區和全球范圍內都是龐大的。在東亞太平洋地區,中國穩定中產階層的占比高達 78%(圖 12B)。如果將中國穩定中產階層單獨列算,其規模相當于世界人口第三大國。圖圖 12.中國的穩定中產中國的穩定中產階層階層占東亞太平洋地區發展中國家占東亞太平洋
93、地區發展中國家穩定穩定中產階層人數的四分之三以上中產階層人數的四分之三以上 A.從全球角度中國從全球角度中國穩定中產穩定中產階層的增長階層的增長 B.東亞太平洋地區國家收入階層的人口占比東亞太平洋地區國家收入階層的人口占比(2018 年)年)來源:中國的數據來自 Montalva 和 Tiwari 的專著(即將出版)。東亞太平洋地區其他國家的數字是采用 Kwah、Montalva 和 Tiwari 同一專題的地區專著(即將出版)的方法計算得出的。注:右圖中的國家包括:中國、印度尼西亞、菲律賓、越南、泰國、緬甸、馬來西亞、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蒙古及“其他”類別,其他類別綜合了柬埔寨、斐濟、密克羅
94、尼西亞聯邦、基里巴斯、馬紹爾群島、瑙魯、巴布亞新幾內亞、所羅門群島、東帝汶、湯加、圖瓦盧、瓦努阿圖和薩摩亞等國的人口。對于 2018 年調查數據缺失的國家,采用了插值和外推估計值。對于貧困率數據審查較嚴的柬埔寨,平均收入階層占比是估算的。在在 2010-2021 年期間,城鄉地區的低收入人口比例都出現大幅下降。年期間,城鄉地區的低收入人口比例都出現大幅下降。農村地區的低收入人口比例從 2010 年的 86.1%下降到 2021 年的 25.4%,同期城市地區的低收入人口比例從 37.8%下降到 12%左右(圖 13)。盡管城市和農村地區的相對降幅相似(約 70%),但與城市 26 個百分點的降
95、幅相比,農村的絕對降幅更大,為 61 個百分點9。城市的低收入人口基數要低得多,因此下降空間也比較有限。但農村的絕對降幅也反映出中國在推動提高農村收入、消除極端貧困和縮小城鄉收入差距方面所做的一致努力。這些努力包括提高農業生產率、提升農村勞動者的技能水平、加強與國內其他地區的就業供需對接等措施(世界銀行,2022b)。9 這里需要做一個重要提醒。2013 年由于抽樣框架調整,以實際居住地而不是戶籍所在地為準,造成住戶調查的可比性中斷,尤其可能會影響城鄉地區隨時間推移的比較。讀者在解讀調查結果時須牢記這一提醒,當然還要注意,在對 2014至 2020 年期間進行分析時,結論在性質上大致相似。01
96、0203040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占人口百分比東亞和太平洋地區(除中國外)中國歐洲和中亞地區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南亞地區中東和北非地區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世界67.854.972.177.875.712.924.310.04.42.25.28.24.43.12.74.63.05.45.94.63.41.63.84.85.52.54.82.10.70.31.60.20.82.28.11.42.31.00.90.9020406080100總人口低收入脆弱中產穩定中產高收入占東亞及太平洋地區人口的百分比中
97、國印尼菲律賓越南泰國緬甸馬來西亞老撾蒙古其他中國經濟簡報 2024 年 12 月 26 圖圖 13.城鄉地區城鄉地區經濟經濟流動性流動性(不同經濟階層的人口比例,2010-2021)來源:Montalva 和 Tiwari 的專著(即將出版)。注:基礎數據是從根據國家統計局分別提供的城市和農村地區分組(二十等分)數據得出的綜合消費分布(參見世界銀行 PIP 網頁了解所用方法的詳細信息)。在中國,城市地區比農村地區更富裕,但有跡象表明跨空間共同富裕的工作在持續推進。在中國,城市地區比農村地區更富裕,但有跡象表明跨空間共同富裕的工作在持續推進。2010 年城市低收入人口占中國低收入人口的比例為 3
98、0%,2021 年上升到 44%。2010 年城市占中國穩定中產人口的比例為 86.3%,2021 年下降到 73.8%。這意味著 2021 年城市的富裕程度低于 2010 年。10 高等教育一直是通往高等教育一直是通往穩定中產穩定中產階層的門票。階層的門票。教育與中國經濟向上流動的前景密切相關。受過良好教育的人更有可能處于經濟階梯的上層,而幾乎沒有受過教育的人更有可能留在經濟階梯的下層。大學以上學歷人群最有可能屬于穩定中產階層或高收入人群(70%)。對于受教育程度較低的人,這種可能性會逐漸下降(圖 14A)。在占 25-64 歲人口 27%的文盲或半文盲人群中,屬于穩定中產階層或高收入人群的
99、概率僅為 19.9%。相似地,小學以下學歷人群中每 5人就有 4 人可能屬于低收入群體或脆弱中產。10在過去十年,城市人口比例從 49.2%上升到 61.2%。人口從農村向城市的遷移是造成這種增長的原因之一,而另一個原因可能是由于行政區劃調整部分農村地區開始被吸納進不斷擴張的城市。在某種程度上,農村最貧困的家庭遷移到城市,或者行政區劃調整后的農村地區比國內其他農村地區更貧困,這些結構性變化可能也在降低城市地區(相對于農村地區)的富裕集中度方面起了一定作用。86.1 62.5 42.6 25.4 37.8 24.9 17.7 12.0 10.4 28.8 40.3 47.3 40.4 37.5
100、33.0 32.7 2.6 7.2 13.9 22.4 17.2 28.2 33.9 37.9 0.8 1.5 3.2 4.9 4.6 9.4 15.4 17.5 02040608010020102014201820212010201420182021農村城市占人口百分比低收入脆弱中產穩定中產高收入中國經濟簡報 2024 年 12 月 27 然而,教育并不是向上流動的唯一門票。然而,教育并不是向上流動的唯一門票。許多高中以下學歷的人進入了穩定中產和高收入階層。這與中國增長過程創造的各種機會是一致的。受過有限正規教育的勞動者不僅成為了生產率更高的農民(原因是與市場和技術的聯系更緊密),而且也能在
101、流水線、工廠車間和建筑工地找到工作,因為中國的出口導向型增長創造了大量此類低技能工作。利用大量廉價勞動力的工業化戰略意味著高等教育并不是向上流動的必要條件。圖圖 14.2018 年按教育和工作類型劃分的年按教育和工作類型劃分的經濟經濟流動性前景流動性前景 A.高等教育是向上流動的門票,但不是唯一的門票高等教育是向上流動的門票,但不是唯一的門票 B.工薪階層在工薪階層在穩定中產穩定中產和高收入階層中占比最大和高收入階層中占比最大 來源:Montalva 和 Tiwari 的專著(即將出版)。這些概況基于 2018 年中國家庭追蹤調查(CFPS)的數據。注:就受教育程度而言,樣本包括 25 至 6
102、4 歲的個人。教育的邊際分布如下:文盲或半文盲 16%,小學18%,初中 32%,高中或職高 17%,大學以上 17%。就工作類型而言,樣本進一步限制為 25-64 歲的在職職工。公共部門職工包括直接為政府、政黨或人民組織、國有企業、集體所有制公共事業單位工作的人員,而私營部門職工包括為私營企業(內資或外資企業)以及個人或家族企業工作的人員。享受任何類型的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或生育保險)或參加繳費型養老保險的人員被視為正式職工。工薪階層占中國工薪階層占中國穩定中產穩定中產階層的將近階層的將近 63%,這說明這些工作是向上流動的重要途徑。,這說明這些工作是向上流動的重要途徑。62.
103、6%的穩定中產階層和 71.2%的高收入人群屬于工薪階層(圖 14B)。相比之下,低收入人群中的大多數(65.3%)是自由職業者。具體到公共部門的工作,對比更加明顯:31.7%的高收入階層從事某種形式的公共部門工作,而低收入人群僅占公共部門職工人數的 6.7%11。另一方面,自由職業者更有可能屬于低收入或脆弱中產類別。經濟流動性與跨空間流動性密切相關。經濟流動性與跨空間流動性密切相關。中國的經濟轉型與同樣引人注目的空間轉型齊頭并進,城市人口從 1980 年的 2億人到 2020年增加到 9 億人,增長近四倍。盡管戶籍制度可能會限制流動人口在就業地享受社保、醫療、教育等關鍵公共福利的機會(這些福
104、利不是與就業地而是與出生地捆綁),但城鄉工資差距足以抵消遷移的代價。流動人口利用城市和沿海地區新的就業機會,能夠獲得比在鄉村更高的收入,他們的匯款不僅幫助了自己 11 公共部門職工包括直接為政府、政黨或人民組織、國有企業、集體所有制公共機構等工作的人員,而私營部門中包括為私營企業(內資或外資企業)以及個人或家族企業工作的人員。42.333.326.318.18.537.839.539.035.022.015.221.426.432.438.94.75.98.314.530.6020406080100文盲/半文盲小學初中高中/中專大專及以上占人口百分比低收入脆弱中產穩定中產高收入3.79.422
105、.128.53.03.23.63.26.011.317.023.022.025.619.916.56.06.68.611.559.343.828.817.3020406080100低收入脆弱中產穩定中產高收入占人口百分比公共部門正式工資收入者公共部門非正式工資收入者私營部門正式工資收入者私營部門非正式工資收入者個體經營者(高中及以上學歷)個體經營者(初中及以下學歷)中國經濟簡報 2024 年 12 月 28 的家人在經濟階梯上攀升,也通過間接振興當地經濟幫助了全村人(世界銀行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2022)12。結果顯示,流動人口的情況明顯好于留守人群。結果顯示,流動人口的情況明顯好于留守人群
106、。在城市地區各種類型的流動人口中,平均來看,成功轉成本地戶口或來自其他城市的城市戶籍流動人口比本地城市居民具有更好的流動性前景13。那些遷到不同城市的城市戶籍人員(城市間流動人口)很可能是那些有經濟能力遷移的人,而遷移使他們能夠利用比出生地更好的經濟機會。能夠轉成本地戶口的遷移人員可能是長期定居的流動人口或具有高等教育學歷的職工,一些城市放寬了對這部分人的戶籍限制。相比之下,在所有城市居民中,農村戶籍的城市流動人口向上流動的前景最差,但他們進入穩定中產或高收入階層的幾率優于農村留守人員。向上流動的未來之路向上流動的未來之路 展望未來,教育在決定經濟向上流動的前景方面可能會起到比過去更大的作用。
107、展望未來,教育在決定經濟向上流動的前景方面可能會起到比過去更大的作用。雖然正規教育或高等教育過去可能不是攀登經濟階梯的先決條件,但將來未必如此。中國過去經歷的經濟轉型模式是,許多農民、工廠工人、建筑工人和小企業家基本上通過邊干邊學,能夠主要從原地提高生產率中受益。然而,隨著經濟越來越依賴于高價值服務以及知識和創新,對來自高等教育的專業化技能以及批判性思維和推理、適應性、溝通和協作等通用技能的需求可能會更大。在這種不斷變化的勞動力市場格局下,低學歷、尤其是城鄉差距,可能會剝奪很大一部在這種不斷變化的勞動力市場格局下,低學歷、尤其是城鄉差距,可能會剝奪很大一部分人口向上流動的機會。分人口向上流動的
108、機會。根據 2018 年中國家庭追蹤調查(CFPS),工作年齡成年人(25-65 歲)中的高中學歷占比 28.9%,低于目前的高收入國家(78%)、晉升高收入國家時的高收入國家(72%)和目前的中等收入國家(36%)(Li 等人,2017)。政府的一致努力,包括在 2018 年之前的十年間將教育支出提高一倍,有助于縮小這一差距。年輕人群(25-44 歲)的受教育程度(46.2%)明顯優于中老年人群(21.6%)。然而,城鄉差距依然存在。在青年勞動力群體(25-44 歲)中,41%的城鎮職工受過大學教育,而70%以上的農民受教育程度仍在高中以下(圖 15)14。如果城鄉教育水平差距縮小,將使未來
109、完成高中或大學教育的勞動者人數增加 3400 萬。12 Du、Park 和 Wang(2005)記錄了流動人口家庭的人均收入比非流動人口家庭的人均收入高出 13.1%。還有證據表明,流動人口的收入對鄉村經濟具有溢出效應,有可能是通過增加對非農業大宗商品的需求。de Braw 和 Giles(2018)發現,在 1995 年至 2002 年期間,鄉村人口外流每增加一個百分點,貧困家庭的消費就會增加 10%。13 轉成本地戶籍的城市地區流動人口是指出生地與居住地不同,但戶口與居住地對應的人員。城市戶籍地與居住地不同的流動人口據推斷為從其他城市地區遷移來的人員(城市間流動人口)。出生地和戶籍地與居住
110、地對應的人員被視為本地人。.14 教育質量的差異可能會進一步加劇城鄉差距。Rozelle 和 Hell(2020)。中國經濟簡報 2024 年 12 月 29 圖圖 15.年輕人群比中老年人群受教育程度更高,但城鄉差距仍然很大年輕人群比中老年人群受教育程度更高,但城鄉差距仍然很大 來源:Montalva 和 Tiwari 的專著(即將出版)使用 2018 年中國家庭追蹤調查的數據。注:25-64 歲成年人的受教育程度。健康沖擊是家庭經濟脆弱性的根源,也可能成為向上流動的嚴重障礙。健康沖擊是家庭經濟脆弱性的根源,也可能成為向上流動的嚴重障礙。在中國家庭追蹤調查(CFPS)中,12.8%的受訪者自
111、己表示健康狀況不佳。同一統計總體中 26.5%的受訪者報告說健康狀況較上年有所下降,這個比例比上個比例高出了一倍多。約 8.4%的受訪者報告說在接受調查的最近兩周內出現了一些身體不適或疾病。最后,農村地區健康狀況不佳的發生率普遍高于城市地區。從事正規白領工作的職工在勞動合同里可能有病假規定,而對于不從事此類工作的人員來說,健康沖擊可能會直接導致收入損失。即使沒有危及到家庭的整個生計,但如果需要自掏腰包支付醫療費,對家庭成員的健康沖擊可能也意味著對家庭預算的巨大沖擊。在過去二十年里,政府加強了防范健康沖擊的財政保障。在過去二十年里,政府加強了防范健康沖擊的財政保障。中國家庭追蹤調查(2018)的
112、數據顯示,約 90%的人口參加了某種類型的健康保險,要么是公共健康險,要么是私營健康險15。城鎮職工醫保在居住在城市、有正規工作且比較富裕的人群中更為普遍。例如,城市地區近 60%的高收入人群通過城鎮職工醫保獲得健康保險。相比之下,在城市地區的低收入人群中,城鎮職工醫保的參保率約在 10%左右(圖 16A 和 B)。財政補助的城鄉居民醫保向城鎮職工醫保未覆蓋的人群提供保險,彌合了這一缺口。大約 90%的農村低收入人群和近 80%的城鎮低收入人群依靠城鄉居民醫保提供的財務保障。在農村地區,即使是在穩定中產階層和高收入群體中,也有超過半數的人依賴城鄉居民醫保。15 根據國家醫療保障局發布的最新數據
113、,2024 年的醫保參保率達到 95%以上。12.72.433.717.919.97.228.320.941.528.728.432.814.121.18.918.311.740.60.810.2020406080100農村城市農村城市25-44 歲45-64 歲占人口百分比文盲/半文盲小學初中高中/中專大專及以上中國經濟簡報 2024 年 12 月 30 圖圖 16.擴大擴大城鄉城鄉居民醫保幫助將健康保險提升到接近全民覆蓋的水平居民醫保幫助將健康保險提升到接近全民覆蓋的水平 A.城鎮職工醫保城鎮職工醫保 B.城鄉城鄉居民醫保居民醫保 來源:作者使用 2018 年中國家庭追蹤調查數據計算。城鎮
114、職工城鎮職工醫保醫保和和城鄉城鄉居民醫保的福利水平存在很大差異。居民醫保的福利水平存在很大差異。城鄉居民醫保的自費和自付額更高,住院報銷比例僅為費用總額的50%,門診報銷比例更低,而且醫?;饒箐N額(相對于自付費用)還有封頂線,因此,在重癥情況下,家庭必須自掏腰包支付大部分醫療費用(Yip 等人,2023)16。盡管在扶貧攻堅戰中納入低保的人員可以獲得醫療救助,但許多低收入人群(根據本文定義)遠高于低保門檻,因此在遭遇疾病、事故等健康沖擊時會面臨巨大的經濟困難(Yip 等人,2023)。在城市低收入家庭中,戶主參加城鎮職工保險的家庭與未參加城鎮職工保險的家庭相比,就醫費用在預算中的占比相差約
115、4 個百分點。由于低收入群體中很少有農村家庭能夠參加城鎮職工保險,因此很難進行統計上的穩健比較,但對于其余三個群體(脆弱中產、穩定中產和高收入群體),城鄉居民醫保參保人員的就醫費用支出比例高于城鎮職工醫保參保人員,也高于世界衛生組織的災難性衛生支出標準17。中國家庭的高預防性儲蓄率說明,現行社保制度可能無法提供足以抵御沖擊的保障。中國家庭的高預防性儲蓄率說明,現行社保制度可能無法提供足以抵御沖擊的保障。中國已經為最貧困人群提供了多種類型的福利。有證據表明,如果計算家庭本身為獲得部分教育和醫療福利而向財政系統繳納的稅款、社保費和使用費時,這些福利顯然也是累進的即為最貧困家庭提供最大的價值(Lug
116、o 等人,2024)。然而,向最貧困階層提供的絕大部分福利是采取公共教育和衛生服務的形式。如果不計算這些“實物”福利(家庭無法將其貨幣化),只關注現金或類現金財政投入余額,那么凈福利在整個分配過程中的累進性就會略有降低且只對收入分配中最低兩檔的家庭有利。這意味著,考慮到繳納的稅款和 16 低保,即最低生活保障,是中國主要的現金轉移支付計劃。17 Yip 等人(2023)在計算中采用中國家庭收入調查(CHIP)數據,使用 25%和 10%的閾值得出災難性衛生支出的發生率分別為 4.7%和 21.7%。也就是說,2018 年中國 21.7%的家庭(采用來自 CHIP 數據的估計)醫療費用支出占其預
117、算總額的 10%以上。從 CFPS 數據分析中得出的數字相似。這遠高于使用相同閾值的全球平均水平,即根據全球衛生領域財務保障監測報告分別為 3.8%和 13.2%。0204060低收入脆弱中產穩定中產高收入參加職工醫療保險的家庭占比農村城市020406080100低收入脆弱中產穩定中產高收入參加居民醫療保險的家庭占比農村城市中國經濟簡報 2024 年 12 月 31 社保費,中國目前的社保制度僅向部分最貧困的家庭提供了正向凈值。中國家庭的高預防性儲蓄率則可能是在政府提供的保障有限的情況下,為應對預期(例如子女教育、退休)和意外(例如健康、就業)沖擊,維護財務穩定和提供經濟緩沖所做出的集體努力(
118、盡管是在私人層面進行)的表現。政策方向政策方向 隨著中國努力鞏固減貧成果和推動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為每個人提供經濟機會攀升經濟階梯,確保向家庭提供充分保障降低經濟脆弱性,這是需要推進的兩條重要戰線。報告中所做的分析特別指出了四個領域:教育、醫療、社保和戶籍限制??s小城鄉地區和農民工子女的教育程度差距,對于提供向上流動的機會至關重要??s小城鄉地區和農民工子女的教育程度差距,對于提供向上流動的機會至關重要。城鄉之間以及農民工子女與其他人員之間的受教育程度存在巨大差距,意味著大量人力資本積累的潛在損失。拓寬職業技術教育渠道,為許多不一定想走學術道路的學生提供了一條重要途徑。但是,雖然一些試點取得了成
119、功,但職業技術教育的整體質量偏低(Rozelle 和 Hell,2020)。提高早期兒童教育質量,通過基礎教育系統對可能需要補課的弱勢兒童給予幫扶,擴大根據家庭經濟狀況提供助學金的范圍,逐步取消大學以下教育的學雜費,這些都是縮小差距和提升中國未來勞動力素質的一些方法(Rozelle 和 Hell,2020)。其中一些工作需要加大投入。在過去十五年,中國將教育支出增加了一倍多,但 2018 年約占GDP 的 3.6%,仍低于中等偏上收入國家的平均教育支出占比(GDP 的 4.5%)。為了降低家庭面對健康沖擊的脆弱性,政策可以針對性地降低成本和縮小兩種社保之間為了降低家庭面對健康沖擊的脆弱性,政策
120、可以針對性地降低成本和縮小兩種社保之間的差距。的差距。許多低收入和脆弱中產家庭依賴財政補助的居民醫保提供的保險。居民醫保提供的財務保障有限,因為很多成本要素被排除在外。這使許多家庭面臨災難性衛生支出的風險。此外,職工醫保和居民醫保是并行存在的。合并兩種醫保,實現待遇平等,將是邁向全民健康覆蓋的關鍵一步,也會由于國家層面的風險聚合而降低保險風險。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中國可能需要增加衛生財政支出,并通過激勵各級醫療服務機構提供低成本、高效益和結果導向的服務,加強守門人制度,解決以醫院為中心的醫療服務體系帶來的低效率問題。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提高待遇水平,將會有助于增強人口的經濟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提
121、高待遇水平,將會有助于增強人口的經濟保障保障。中國在實現經濟向上流動方面的強勁表現,建立在數十年來穩健創造就業機會的基礎上。就中國目前的發展水平而言,加強社會保障將是降低脆弱性的一個重要途徑。有幾種方式可以做到這一點。首先,在擴大社保覆蓋面和提高待遇水平、尤其是現金救助方面都有充足的空間。目前雖有約14%的家庭享受某種類型的社會救助,但作為中國主要現金轉移支付機制的低保僅覆蓋了總人口的 4%。典型的中等偏上收入國家現金轉移支付覆蓋率達到 17.6%,主要覆蓋因年齡或殘疾緣故無法就業的家庭,相比之下中國的覆蓋率并不高。第二,養老金將成為向老齡化人口提供社會保障的一個關鍵手段。然而,那些居民保險的
122、參保人員必須依中國經濟簡報 2024 年 12 月 32 靠顯著偏低的福利待遇(平均是城鎮職工保險待遇的十分之一)勉強過活??s小養老金覆蓋率差距,提高居民社保的養老金待遇水平,有助于緩解經濟焦慮。第三,在疫情期間擴大失業保險保障范圍納入城市農村工的臨時措施,可以考慮改為永久性的。改革戶籍制度,為農民工提供與本地居民同樣的公共服務,有助于促進勞動者進一步流改革戶籍制度,為農民工提供與本地居民同樣的公共服務,有助于促進勞動者進一步流動,提升經濟向上流動性。動,提升經濟向上流動性。中國的戶籍制度在助力國家管理經濟轉型帶來的復雜空間轉型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18。逐步改革戶籍制度,對于提高人力資本的空間配
123、置效率,讓仍屬于低收入或脆弱中產的億萬民眾實現向上流動的愿望至關重要。改革的緊迫性已得到政策制定者的認可。三中全會通過的決議包含了社會保障及其他服務與戶籍脫鉤的多項措施。例如,遷到城市的農業轉移人口現在能夠在工作地享受社保福利和隨遷子女義務教育保障。宣布的措施還包括推進醫?;鹗〖壗y籌。這些都是朝著正確方向邁出的步伐,但仍不足以形成中央主導的全面放開戶籍制度的努力。18 例如,有人指出,中國避免了“城市化的常見弊病,如城市貧困、失業和骯臟”(世界銀行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2014)。中國經濟簡報 2024 年 12 月 33 參考文獻參考文獻 Banker,Rajiv,Danlu Bu,and
124、 Mihir Mehta.2016.Pay gap and performance in China.Abacus.52(3):501-31.September.de Brauw,Alan,and John Giles.2018.“Migrant Labor Markets and the Welfare of Rural Households in the Developing World:Evidence from China.”World Bank Economics Review 32(1):118.Chaudhuri,Shubham.2003.Assessing vulnerabil
125、ity to poverty:concepts,empirical methods and illustrative examples.Department of Economics,Columbia University,New York,56.Du,Yang,Albert Park,and Sangui Wang.2005.“Migration and rural poverty in China”.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33,(4),688-709 Faleye,Olubunmi,Ebru Reis,and Anand Venkateswara
126、n.2013.The determinants and effects of CEOemployee pay ratios.Journal of Banking&Finance.1;37(8):3258-72.August.Hell,Natalie,and Scott Rozelle.2020.Invisible China:How the Urban-Rural Divide Threatens Chinas Rise.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Li,Hongbin,Prashant Loyalka,Scott Rozelle,and Binzh
127、en Wu.2017.“Human Capital and Chinas Future Growth.”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31(1),25-48 Lpez-Calva,Luis,and Eduardo Ortiz-Juarez.2014.A vulnerability approach to the definition of the middle class.The Journal of Economic Inequality,12,23-47.Montalva,Veronica,and Sailesh Tiwari.forthcoming.“
128、Common Prosperity,Economic Mobility and Chinas Emerging Middle Class”.Shi,Li,and Xiuna Yang.2023.“Middle Income Group and Common Prosperity”,unpublished mimeo translated World Bank.2022a.China Economic Update:Navigating Uncertainty Chinas Economy in 2023.Washington,DC:World Bank._.2022b.China Countr
129、y Climate and Development Report.Washington,DC:World Bank._.2023.East Asia and the Pacific Economic Update:Services for Development.October.Washington,DC:World Bank._.2024a.Global Economic Prospects.June.Washington,DC:World Bank._.2024b.The Middle-Income Trap.World Development Report 2024.Washington
130、,DC:World Bank.World Bank Group and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 of the State Council,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2014.Urban China:Toward Efficient,Inclusive,and Sustainable Urbanization.Washington,DC:World Bank._.2019.Innovative China:New Drivers of Growth.Washington,DC:World Bank._.2022.Four deca
131、des of poverty reduction in China:Drivers,insights for the world,and the way ahead.Washington,DC:World Bank 中國經濟簡報 2024 年 12 月 34 Yip,Winnie,Hongqiao Fu,Weiyan Jian,Jue Liu,Jay Pan,Duo Xu,and Tiemin Zhai.2023.“Universal Health Coverage in China Part 2:Addressing Challenges and Recommendations”.The Lancet Public Health,8(12),e1035-e1042.中國經濟簡報 2024 年 12 月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