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企投產業研究院:2025AI眼鏡產業鏈研究報告(40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深企投產業研究院:2025AI眼鏡產業鏈研究報告(40頁).pdf(40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2025AI 眼鏡產業鏈研究萬萬億億新新賽賽道道,下下一一代代普普及及的的智智能能終終端端來來臨臨?行行業業研研究究系系列列報報告告深深企企投投產產業業研研究究院院2 20 02 25 5 年年 4 4 月月深企投產業研究院是深企投集團旗下的高端智庫,聚焦產業發展,服務區域經濟,致力于為各地提供產業發展落地方案。研究院總部位于深圳,服務區域覆蓋全國主要省市。研究院集聚一批經濟研究和產業研究專家,以 985 院校研究生為主體,鏈接高校專家學者,為全國各地政府及機構提供智力支持?;谧陨淼难芯亢妥稍兡芰?,同時借助集團的服務網絡,深企投產業研究院為政府機構、國有平臺、產業園區、金融機構等客戶類型提供
2、有針對性的服務。政府機構客戶。研究院重點提供五類服務:一是五年規劃,包含發改系統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工信、商務、投促、文旅等政府部門的專項五年規劃;二是產業規劃,包含地區、片區的產業定位和產業發展專項規劃;三是招商專題研究,包括產業鏈招商策略、招商規劃、招商專案、招商圖譜等;四是項目策劃,發掘和策劃包裝契合區域稟賦、產業趨勢和投資方向的項目,助力宣傳推介和精準招商對接,或策劃申報超長期國債等地方重點投資項目;五是項目評估,涵蓋地方重點投資項目的風險評估、招商引資項目背景調查、產業基金擬投資項目盡職調查等。國有平臺客戶。針對新時期全國各地國有城投、產投公司向國有資本投資運營轉型發展的需
3、要,聚焦國有平臺投資布局的新質生產力和重點產業賽道,研究院提供產業情報、產業發展規劃、企業投資標的盡職調查等服務。產業園區客戶。為國有園區、工業地產客戶提供園區產業規劃定位、產品定價策略、產品設計方案、招商運營服務方案、渠道和品牌推廣策略、產業培訓等服務。金融機構客戶。為機構投資者提供產業細分領域深度研究、投資分析、標的盡職調查等服務,減少投資過程中的信息不對稱,提高投資決策準確率。在產業研究領域,深企投產業研究院在新質生產力、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研究上具有深厚積累,每年發布原創深度報告近百份。有關低空經濟、商業航天、衛星互聯網、新型儲能、人形機器人、生物制造、腦機接口、全球供應鏈關于深企
4、投產業研究院I深企投產業研究 2025 年行業研究報告目目錄錄一一、AI 眼眼鏡鏡發發展展現現狀狀.1(一)產品概況.1(二)發展歷程.3(三)產品類型及代表.4(四)下游應用場景.11二二、市市場場格格局局.12(一)市場規模及結構.12(二)市場趨勢與挑戰.15(三)品牌競爭格局.17三三、產產業業鏈鏈細細分分領領域域格格局局.22(一)產業鏈分解.22(二)芯片.25(三)光學顯示.27(四)其他元器件.35II深企投產業研究 2025 年行業研究報告圖圖、表表目目錄錄圖 1 AI 眼鏡結構.1圖 2 AI 眼鏡主要形態.5圖 3 2019-2029 年全球智能眼鏡出貨量.13圖 4 2
5、023-2030 年全球 AI 眼鏡銷量及預測(萬臺).14圖 5 AI 眼鏡產業鏈.23圖 6 Ray-BanMeta 整機成本結構(美元).24圖 7 華為 VisionGlass 成本結構(美元).25表 1 不同 AI 終端對比.2表 2 AI 眼鏡主要產品情況.7表 3 AI 眼鏡主要品牌情況.20表 4 AI 眼鏡各類型芯片代表企業.25表 5 AR 顯示技術分類及特點.28表 6 光學方案技術分類及特點.31表 7 光波導方案主要布局企業.32表 8 AI/AR 眼鏡元器件主要企業.351深企投產業研究 2025 年行業研究報告全球近視眼鏡銷量一直穩定在 7 億副左右,并且隨著全
6、球人口的增長呈現出穩定且緩慢的上升趨勢。眼鏡的智能化改造潛力巨大,智能眼鏡未來有望達到萬億市場規模。伴隨光學顯示技術進步、5G 技術普及、AI 大模型的集成、多模態交互能力的提升,以 Ray-BanMeta 的AI 眼鏡為代表,全球智能眼鏡市場進入爆發期。一、一、AI 眼鏡發展現狀眼鏡發展現狀(一)產品概況(一)產品概況AI 智能眼鏡是融合人工智能技術的輕量化可穿戴設備。智能眼鏡是融合人工智能技術的輕量化可穿戴設備。AI 智能眼鏡以傳統眼鏡形態為基礎,深度融合無線通信、傳感技術與智能交互模塊,集成 TWS 耳機、生活記錄相機及 AI 助手等多種功能,將傳統眼鏡升級為新一代智能終端。圖 1AI
7、眼鏡結構圖 1AI 眼鏡結構資料來源:艾瑞咨詢。從結構與功能來看,鏡框部分借助無線通信、傳感監測、邏輯計算等技術,集成多種電子與光學元件,實現語音交互、導航定位、健2深企投產業研究 2025 年行業研究報告康監測、數據處理等功能,比如通過內置的麥克風與語音識別技術實現語音交流,利用高精度傳感器感知用戶運動狀態用于健康監測。鏡片部分運用液晶成像、電致變色、光致變色等技術,達成增強現實成像、主動光透過率調節以及被動紫外線防護等功能,像在強光下鏡片自動調節顏色以阻擋紫外線。AI 眼鏡通常配備獨立操作系統,支持軟件安裝,滿足多樣化功能需求,為用戶提供便捷、智能的使用體驗,如安裝各類應用實現個性化的信息
8、查詢、娛樂等功能。AI 眼鏡有望成為下一代普及的智能終端。眼鏡有望成為下一代普及的智能終端。當前階段,AI 眼鏡主要借助語音對話、簡單觸控等方式交互,可實現智能問答、導航、翻譯等功能。配備攝像頭的 AI 眼鏡能拍照、攝像;隨著技術整合,帶顯示功能的 AI+AR 眼鏡還可通過視覺輸入更多信息,融合增強現實、智能交互等多模態技術,形成更沉浸式的體驗。相較于手機、PC,AI 眼鏡在簡單生活場景中基本能解放雙手,使用更便捷。與其他可穿戴設備相比,它比智能手表更貼近感官、交互更便利,比 AIPIN等新型硬件接受程度更高。表 1 不同 AI 終端對比表 1 不同 AI 終端對比產品產品主流價格(元)主流價
9、格(元)當前交互方式當前交互方式便攜性便攜性舒適性舒適性AI/AR 眼鏡700-3000語音+手勢+頭部動作+觸控高高手機2000-5000+觸控為主,語音為輔高PC4000-6000+鼠標+鍵盤+觸控中智能手表1000+觸控+按鍵高高智能耳機500-1000+觸控高中3深企投產業研究 2025 年行業研究報告AIPIN5000語音+手勢+觸控高中智能音箱300-1000+語音低機器人10 萬+語音+手勢+其他設備低智能汽車10 萬+語音+觸控+按鍵資料來源:中信建投,深企投產業研究院整理。(二)發展歷程(二)發展歷程智能眼鏡發展大致經歷了 5 個階段:萌芽探索期(萌芽探索期(20 世紀世紀
10、60 年代年代21 世紀初):世紀初):智能眼鏡的概念停留在科幻作品中,一些科研機構和企業開始進行早期探索,嘗試將簡單的電子元件與眼鏡結合,奠定了人機交互的基礎理論框架。技術積累期(技術積累期(2000-2013 年):年):隨著計算機技術、傳感器技術和通信技術的不斷進步,AI 眼鏡的相關技術逐漸成熟,各大科技公司和研究機構開始加大研發投入。2003 年,Vuzix 公司推出了一款具備簡單顯示功能的智能眼鏡,開啟了智能眼鏡商業化的先河。2012 年,谷歌推出 GoogleGlass,集成了顯示屏幕和攝像頭的智能眼鏡,支持語音控制和互聯網連接。市場應用拓展期(市場應用拓展期(20142016 年
11、):年):資本涌入催生多元技術路線競逐,B 端市場實現規?;涞?。2013 年,谷歌推出 GoogleGlass 后,引發了行業的投資熱潮和創業浪潮。眾多科技公司和創業企業紛紛進入該領域。愛普生的 MoverioBT-200、索尼的 SmartEyeglass 原型機、MetaGlass、微軟 HoloLens 一代、Spectacles 一代等相繼推出,企業級產品(側重工業與醫療)與消費級產品(側重時尚與娛樂)同步并4深企投產業研究 2025 年行業研究報告進,增強現實(AR)與虛擬現實(VR)融合,部分產品嘗試手勢交互、全息投影等新技術。沉淀調整期(沉淀調整期(2017-2022 年):年
12、):由于技術瓶頸、應用生態、成本高昂、隱私問題等因素,市場發展遇到了一定的阻礙,行業經歷從狂熱擴張到價值回歸的戰略轉型。企業更加注重技術研發和產品優化,致力于解決現有問題,提高產品的實用性和用戶體驗,并根據不同的應用 場 景 和 用 戶 需 求 進 行 定 制 化 開 發。聯 想 NewGlassC200、MagicLeapOne、亮亮視野 GLXSSME/LeionPro、華為智能眼鏡、小米智能眼鏡探索版、雷鳥創新、亞馬遜 EchoFrames2ndGen 等代表性產品相繼推出,特別是小米、華為等廠商通過輕量化設計和低價策略推動市場下沉。爆發式增長期(2023 年以來)爆發式增長期(2023
13、 年以來):伴隨光學顯示技術進步、5G 技術普及、AI 大模型的集成、多模態交互能力的提升,AI 眼鏡進入智能交互快速發展階段,眾多廠商進入市場,呈現百花齊放、“百鏡大戰”格局。Meta 與雷朋合作于 2023 年 9 月推出的 Ray-BanMeta 智能眼鏡實現 AI 交互與硬件輕量化的平衡,迅速成為爆款,當年銷量突破 30萬臺,2024 年累計銷量突破 200 萬臺、占全球 60%的份額,雷朋進而計劃到2026年將產能提升至千萬臺,成為消費級AI眼鏡的成功典范。在 2025 年 CES 展上,AI 眼鏡成為焦點,各廠商新品不斷。(三)產品類型及代表(三)產品類型及代表當前 AI 眼鏡有不
14、同形態。從側重功能和信息交互方式來看,按照是否配備攝像頭以及是否整合 AR 顯示技術,AI 眼鏡可細分為 AI5深企投產業研究 2025 年行業研究報告音頻眼鏡(配有揚聲器,可實現耳機功能)、AI 拍攝眼鏡(配有攝像頭,一般同時配揚聲器)和 AI+AR 眼鏡(配有顯示屏),其中 AI 音頻眼鏡側重語音輸入-聽覺輸出,AI 拍攝眼鏡側重語音輸入+光學感知-聽覺輸出,AI+AR 眼鏡同時滿足語音輸入/光學感知-視覺/聽覺輸出。這三類產品呈現明顯的技術復雜度遞增特征,相應的價格水平也從低到高梯度分布。根據洛圖科技(RUNTO)線上監測數據顯示,2025 年1-2 月,AI 音頻眼鏡、AI 拍攝眼鏡和
15、 AI+AR 眼鏡的主銷價格分別大致集中在 1000-1500 元、1500-2000 元和 3000 元以上三個區間?;诓煌瑧脠鼍?、用戶需求與外觀特點,AI 眼鏡衍生出三類主流形態:傳統眼鏡式、墨鏡式及頭戴式,分別以隱形智能、時尚融合與專業沉浸為核心設計方向。圖 2 AI 眼鏡主要形態圖 2 AI 眼鏡主要形態資料來源:網絡,深企投產業研究院整理。傳統眼鏡式:傳統眼鏡式:外觀與普通光學鏡片無異,重量輕(通常 50 克以下),采用無線一體化設計,以“隱形智能”為核心理念,通過微型化元件集成將麥克風、電池等模塊嵌入鏡架,鏡片則融合 AR 光波導6深企投產業研究 2025 年行業研究報告顯示或
16、屈光矯正功能,無外掛組件,適用于追求輕量化與日常實用性的用戶(如職場人士、學生)。代表產品如 OPPOAirGlass3、雷鳥 X2Lite、小度 AI 眼鏡等。墨鏡式:墨鏡式:融合時尚墨鏡造型,鏡片具備 UV400 防護,部分支持磁吸式近視/變色鏡片定制,搭配漸變鏡片與金屬質感框架,兼顧戶外場景的紫外線防護與語音交互、快速拍攝等智能操作,適用于注重戶外活動與潮流屬性的用戶(如旅行達人、Vlog 創作者)。代表產品如Ray-BanMeta、華為智能眼鏡 2 太陽鏡、閃極 AI 拍拍鏡 AI(墨鏡款)等。頭戴式:頭戴式:強化 AR 顯示與計算性能(AI+AR 眼鏡),配備雙目顯示屏與高性能算力芯
17、片提供深度沉浸體驗,使用光波導+MicroLED 或全息投影顯示方案,重量普遍超過 70 克。此類設備常見于工業巡檢、醫療培訓等 B 端場景。游戲領域則依托頭部追蹤與手勢識別技術,打造虛實融合的交互生態。代表產品如 MetaOrion、SnapSpectacles5等。AI 眼鏡與 AR 眼鏡的界限日趨模糊,未來 AI+AR 或成為主流。AI 眼鏡與 AR 眼鏡的界限日趨模糊,未來 AI+AR 或成為主流。相較 AR 眼鏡,AI 眼鏡更注重人工智能技術的融入。AR 眼鏡(增強現實眼鏡)主要通過光學技術,將虛擬信息疊加于現實世界,以強化用戶對現實場景的感知。其核心功能是借助光波導等顯示技術,在用
18、戶視野中呈現虛擬圖像、文字等信息,典型應用場景如工業維修時,工人佩戴 AR 眼鏡可查看設備內部結構及維修指南;軍事領域中,士兵通過 AR 眼鏡獲取戰場態勢信息等。而 AI 眼鏡同樣可能具備 AR 顯示功7深企投產業研究 2025 年行業研究報告能,但其重點在于借助 AI 算法實現對各類數據的智能處理與分析,例如通過圖像識別技術識別物體、場景,利用語音識別與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實現順暢的人機對話,從而為用戶提供更智能化、個性化的服務,如依據用戶日常習慣智能推薦內容、輔助決策等。隨著各大廠商技術整合持續推進,AR 光學方案逐步成熟,輕量化取得顯著進展,未來 AI+AI 眼鏡或成為主流。2025 年國際
19、消費電子展 CES 期間,全球共有約 60 家中國企業和超過 80 家海外企業參與 AI 眼鏡相關展示,展出的 AI 眼鏡產品近 50種,包括純音頻 AI 眼鏡、AI 音頻+拍攝眼鏡(即 AI 可拍攝眼鏡)、AI+AR 眼鏡(帶 AR 顯示)等。2025 年至 2026 年,預計至少還有 10多個 AI 眼鏡產品問世。表 2 AI 眼鏡主要產品情況表 2 AI 眼鏡主要產品情況品牌名稱品牌名稱廠商廠商產品類型產品類型發售時間發售時間起售價起售價AI 功能功能重量(克)重量(克)備注備注雷鳥 X2雷 鳥 創新AI+AR 眼鏡2023年 1 月399/852美元(高端版本)GPT,個人 AI 助手
20、,實時翻譯,人臉追蹤,AR 游戲未明確支持多種鏡框設計Ray-BanMetaMetaAI 音頻+拍攝眼鏡2023年 9 月299 美 元起MetaAI,語音助手,實時翻譯,場景識別,拍照,錄像,直播48.6與雷朋合作,經典鏡框設計XFlip深 圳 宏天科技AI 音頻+拍攝眼鏡2023年底眾籌589 美元GPT,9 個 AI 模式,包括翻譯,導航,健康監測未明確支持多種鏡框設計OPPOAirGlass3OPPOAI 音頻+拍攝眼鏡2024年 2 月未 公 布(未量產銷售)AndesGPT,語音助手,導航,翻譯50鎂鋰合金材質,樹脂衍射光波導鏡片MetaLensChat李 未 可科技AI 音頻眼鏡
21、2024年 4 月699 元自研WAKE-AI大模型,語音助手,學習輔導,翻譯,導航,情感陪伴等37無 AR 顯示功能8深企投產業研究 2025 年行業研究報告華為智能眼鏡 2 太陽鏡華為AI 音頻眼鏡2024年 5 月2299 元華為盤古 AI 大模型,中英會議實時轉錄、微信消息智能播報、健康監測等43.0(含鏡片)高密度板材鏡框CHAMELOAI眼鏡深 圳 唯酷光電AI 音頻+拍攝眼鏡2024年 5 月1600元起環境自適應調光、健康監測、多語言翻譯39-49FrameBrilliantLabsAI+AR 眼鏡2024年 5 月349 美元GPT-4o,Claude3,Llama3,Sta
22、bleDiffusion,語音助手,物體識別39-40開源AI+AR 多模態智能眼鏡逸文 G1深 圳 逸文科技AI+AR 眼鏡2024年 7 月599 美元ChatGPT,實 時 翻譯、導航、提詞器、消息通知、快速筆記等未公開沒有揚聲器和攝像頭,有顯示屏,支持近視鏡片與墨鏡夾片定制界 環 AI音頻眼鏡蜂 巢 科技AI 音頻眼鏡2024年 8 月699 元起14 個大模型(包括通義、百川、文心等),語音助手,通知播報,翻譯等30.7支持多種鏡框設計SnapSpectacles5SnapAI+AR 眼鏡2024年 9 月月 費 99美元(訂閱模式)與 OpenAI 合作,支持云托管多模態模型(如
23、GPT-4)226將生成式內容創作與環境感知結合小 度 AI眼鏡百度AI 拍照+音頻眼鏡2024年 11月未 公 布(2025年Q1 上市)百度文心大模型,語音助手,百科問答,翻譯,導航,智能備忘45無 AR 顯示功能LooktechAI智能眼鏡杭 州 回車科技AI 音頻+拍攝眼鏡2024年 11月199 美 元(眾 籌價)ChatGPT4o,Claude,Gemini 大模型,語音助手,多語言翻譯37支持多種鏡框設計谷東科技Star1S谷 東 科技AI 音頻+拍攝眼鏡2024年 11月未公布自研多模態 AI 系統,語音助手,翻譯,導航未明確支持多種鏡框設計RokidGlassesRokid靈
24、 伴 科技AI 音頻+拍攝眼鏡2024年 11月2499 元通義千問大模型,語音助手,翻譯,提詞器,導航,拍照49支持多種鏡框設計INMOAir3影 目 科技AI 音頻+拍攝眼鏡2024年 11月4999元(首 發價)IMAR 光學顯示引擎,語音助手,導航,翻譯未明確支持多種鏡框設計9深企投產業研究 2025 年行業研究報告INMOGO2影 目 科技AI 音頻+拍攝眼鏡2024年 11月3299元(首 發價)雙目單綠Micro-LED 屏,語音助手,導航,翻譯61支持多種鏡框設計HOLOSwim2光 粒 科技AI 運動眼鏡2024年 11月719 元多模態交互、運動數據分析、訓練輔助等70戶外
25、游泳防水眼鏡SolosAirGoVisionSolosAI 音頻+拍攝眼鏡2024年 12月299 美 元起GPT-4o,GoogleGemini,AnthropicClaude,導航,地標識別,翻譯42支持多種鏡框設計閃 極 AI智能拍攝眼鏡 A1閃 極 科技AI 音頻+拍攝眼鏡2024年 12月999 元 起(預 售價)實時錄音錄像,物體識別,文字翻譯,回溯模式50支持多種鏡框設計KANAAN-K1杭 州 加南科技AI 音頻+拍攝眼鏡2024年 12月1388 元AI 語音助手、實時拍攝與動態捕捉、AI 記憶膠囊、翻譯與導航等29.2(不含鏡片)最輕的 AI智能眼鏡之一雷鳥 V3雷 鳥 創
26、新AI 音頻+拍攝眼鏡2025年 1 月1799 元通義定制大模型,支持實時翻譯、掃碼支付、HDR 拍攝39-雷鳥X3Pro雷 鳥 創新AI+AR 眼鏡2025年 Q21500美元實時語音和圖像翻譯、自動音頻紀要、智能問答、物體識別、AR 導航與工業輔助等多模態 AI 功能85采用自研光波導技術,支持全彩顯示閃極loomosAI眼鏡閃 極 科技AI 音頻+拍攝眼鏡2025年 1 月399 美元GPT-4o 驅動語音助手,支持物品識別、停車定位35-MetaAriaGen2Meta研究型 AI 眼鏡2025年 2 月未公布AI 助手、心率監測(PPG 傳感器)、空間音頻導航、盲人輔助75-XRE
27、ALOneProXREAL北 京 太若科技AI+AR 眼鏡2025年 3 月599 美元支持拍照、視頻錄制,未來將升級為多模態 AI 功能(如場景識別、實時翻譯等),與 Google 合作推動 AndroidXR 生態84/87鏡前框可拆 卸 更換,支持個性化外觀定制星紀魅族Web3眼鏡星 紀 魅族+UpNetworkAI+AR 眼鏡2025年 Q1未公布整合區塊鏈交互、GoogleGemini 大 模型44-10深企投產業研究 2025 年行業研究報告Halliday隱顯眼鏡GygesLabs+上海 彩 瞳MoodyAI+AR 眼鏡2025年 4 月399 美元AI 助手、翻譯、導航提示、語
28、音轉錄等35網絡眾籌雷神AURAAI探索版青 島 雷神科AI 音頻+拍攝眼鏡2025年 5 月1999 元火山引擎大模型,支持 10 語種翻譯、數理公式識別、游戲聯動39-雷神AURA 智能 眼 鏡AI+AR版青 島 雷神科AI+AR 眼鏡2025年 Q1未公布AI 語音助手、智能識物、多語言翻譯、AR 環境交互等預計100 左右-TECNOAIGlasses傳音AI 音頻+拍攝眼鏡2025年 3 月未公布語音助手、實時翻譯、備忘錄提醒等37無顯示模塊TECNOAIGlassesPro傳音AI+AR 眼鏡2025年 3 月未公布語音助手、實時翻譯、備忘錄提醒、導航指引、文本提詞等40-50-B
29、leeqUpRanger致 敬 未知AI 運動眼鏡2025年 3 月未公布AI 自動攝像、運動藍牙耳機、防護眼鏡、實時對講、AI自動成片等50以下主要針對戶外運動人群AI智能眼鏡 G1000中 國 移動AI 音頻眼鏡2025年 4 月AI 隨時譯、AI 隨身記、AI 隨心聽及 AI隨地游四大功能,可用于商務、旅游及日常各場景整機合作方是李未可科技小 米 AI眼鏡小米AI 音頻+拍攝眼鏡2025年 Q2未公布小愛同學,語音助手,翻譯,導航未明確支持多種鏡框設計億 境 AI智能眼鏡億 道 信息AI+AR 眼鏡2025年 Q2未公布集成 ChatGPT、DeepSeek、通義千問等主流大模型,實現智
30、能問答、圖像識別、多語言翻譯等功能39(不含鏡片)-天健股份AI 眼鏡天 健 股份AI+AR 眼鏡2025年 Q21599元(基 礎款)/8999元(高端AR 款)AI 助手、智能調光、多模態交互、實時導航投影、工業維修指導、健康監測等39(基礎款)/49(AR款)-三 星 AI智能眼鏡三星AI 音頻+拍攝眼鏡2025年 Q3未公布Gemini 大模型,語音助手,翻譯,導航,拍照50支持多種鏡框設計資料來源:網絡,深企投產業研究院整理。11深企投產業研究 2025 年行業研究報告(四)下游應用場景(四)下游應用場景AI 眼鏡作為前沿智能穿戴設備,在多個領域展現出應用潛力。消費電子領域:消費電子
31、領域:AI 眼鏡能與手機無縫連接,借助手機算力與網絡,用戶可通過它輕松實現接打電話、收發短信郵件等操作,極大提升信息交互效率。娛樂方面,可用于觀看視頻、玩游戲,部分支持 VR 和 AR 功能的產品,能為用戶帶來沉浸式娛樂體驗,增強娛樂趣味性與互動性。運動健康領域:運動健康領域:AI 眼鏡內置加速度計、陀螺儀、心率傳感器等。運動時,能實時追蹤分析用戶運動狀態,助力制定科學運動計劃。部分產品還能監測血壓、血糖、血氧等健康指標,為日常健康管理提供便利,幫助用戶及時掌握身體狀況。商務辦公領域:商務辦公領域:AI 眼鏡可充當智能助手,提供語音助手、信息提示、任務管理、多語種翻譯等功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32、通過與云計算結合,實現遠程協作,不同地點的用戶能實時溝通協作,打破地域限制,提升團隊協作效率。醫療健康領醫療健康領域:域:手術中,醫生佩戴 AI 眼鏡能實時獲取患者病歷、影像資料,借助 AI 算法輔助手術決策,提高手術精準度與安全性。遠程醫療場景下,專家可通過它遠程指導基層醫生,實現醫療資源高效共享。同時,還能實時監測慢性疾病患者的心率、血壓等指標,異常時及時預警。XFlip 眼鏡通過九軸傳感器監測頸椎曲度,聯合醫療機構開發康復訓練方案。工業制造領域:工業制造領域:工人佩戴 AI 眼鏡巡檢設備時,通過圖像識12深企投產業研究 2025 年行業研究報告別可快速發現零件磨損、線路老化等故障隱患,并
33、獲取維修指南,提高維修效率。在生產線上,AI 眼鏡實時顯示生產任務、工藝流程,工人通過語音指令操作,不同崗位人員可借助它實時溝通、共享畫面,協同完成復雜任務。教育學習領域:教育學習領域:學生使用 AI 眼鏡,學習歷史、地理等科目時,AR 技術可呈現虛擬場景,增強學習趣味性與直觀性。語言學習中,實時翻譯功能助力與外教交流,還能智能評測發音。此外,AI眼鏡可根據學生學習情況,提供個性化學習資源,提升學習效果。日常生活領域:日常生活領域:出行時,AI 眼鏡提供實時導航,根據路況智能規劃路線,提高出行效率。購物時,掃描商品可獲取詳細介紹與價格對比信息,輔助購物決策。社交娛樂方面,可實現實時視頻通話,通
34、過 AI 算法推薦個性化娛樂內容,豐富日常生活。安防監控領域:安防監控領域:安保人員佩戴 AI 眼鏡,利用人臉識別技術快速識別可疑人員,在大型活動現場或公共場所,能監測人群密度與流動方向,維持秩序。還可在危險環境代替人工遠程巡查,降低安全風險,保障公共安全。二、市場格局二、市場格局(一)市場規模及結構(一)市場規模及結構全球市場高速增長。全球市場高速增長。根據 CounterpointResearch 于 2025 年 1 月發布的報告,在 Ray-BanMeta 智能眼鏡強勁需求的推動下,2023 年全球智能眼鏡(不含 AR 眼鏡)出貨量同比增長 156%,2024 年大幅增13深企投產業研
35、究 2025 年行業研究報告長 210%,預計 2025 年同比增長 60%,并且到 2029 年將保持超過 60%的年均增長率。2025 年,像小米、三星和傳音等智能手機領軍企業將推出首款 AI 智能眼鏡,且更多公司可能會在 2025 年和 2026 年陸續進入市場,2025 年將成為“數百款智能眼鏡的競爭戰”。圖 32019-2029 年全球智能眼鏡出貨量圖 32019-2029 年全球智能眼鏡出貨量資料來源:Counterpoint,深企投產業研究院整理。排除了 AR 眼鏡,僅統計不帶透視顯示和光學組件的智能眼鏡。根據 WellsennXR 的數據,2024 年全球 AI 眼鏡銷量達到
36、152 萬臺(其中中國 5 萬臺),市場規模約為 35.1 億美元。從各品牌表現來看,Meta 旗下的 Ray-BanMeta 成績斐然,至 2024 年 Ray-BanMeta累計銷量達 224 萬臺,僅 2024 年就已出貨 100 萬臺,成為推動全球AI 智能眼鏡銷量增長的關鍵力量。WellsennXR 預測,2025 年,全球AI 眼鏡銷量有望進一步增長至 350 萬臺,較 2024 年增長 230%,增長主要來自 Ray-BanMeta 的銷量持續增長,多款 AI 智能眼鏡新品上市兌現以及小米、三星等大廠入場發售新品;至 2030 年,全球 AI眼鏡銷量將達到 9000 萬臺。14深
37、企投產業研究 2025 年行業研究報告圖 4 2023-2030 年全球 AI 眼鏡銷量及預測(萬臺)圖 4 2023-2030 年全球 AI 眼鏡銷量及預測(萬臺)資料來源:維深信息(WellsennXR)2024 年 AI 智能眼鏡銷量跟蹤報告。只統計接入 AI 大模型的 AI 智能眼鏡,不包含語音喚醒外置終端智能助手的音頻眼鏡、投屏觀影類 AR 眼鏡以及眼鏡外掛終端等設備。從全球產品結構看,根據 WellsennXR 數據,2024 年全球 AI 眼鏡銷量中 94%為 AI 拍攝眼鏡,以 Ray-BanMeta 為主導;4%為 AI+AR眼鏡,2%為 AI 音頻眼鏡。中國市場快速增長,當
38、前中國市場快速增長,當前 AI 音頻眼鏡占主導地位。音頻眼鏡占主導地位。根據洛圖科技(RUNTO)預測,2025 年,中國 AI 眼鏡(區別于普通智能眼鏡、普通 AR 設備)市場的全渠道銷量將增長至 31.4 萬副,較 2024 年同比增長 188.5%。根據洛圖科技數據,2024 年國內線上市場銷售結構中,AI 音頻眼鏡的銷量占比高達 70%,但在 2025 年 1-2 月,受到AI 拍攝眼鏡快速擴張的擠壓,其市場份額已經回落至 60%以下。近視人群數量龐大,傳統眼鏡市場存在著巨大的智能化改造潛力。近視人群數量龐大,傳統眼鏡市場存在著巨大的智能化改造潛力。依據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數據,2020
39、 年全球近視人數已達到 26 億人,15深企投產業研究 2025 年行業研究報告預計到 2030 年將增加至 34 億人。根據 WellsennXR 預估,當前中國近視人群比例接近總人口的 50%,需要佩戴近視眼鏡的人群規模接近7 億人。鑒于近視眼鏡的更換周期一般在 1 至 3 年左右,傳統眼鏡市場有著穩定的更新需求。根據 WellsennXR 數據整理與預測,近年來全球近視眼鏡銷量一直穩定在 7 億副左右,并且隨著全球人口的增長呈現出穩定且緩慢的上升趨勢。根據沙利文數據,2023 年中國每百人眼鏡購買量為 9.3 副,即眼鏡銷售數量約為 1.3 億副,如果有10%-20%的用戶愿意嘗試將傳統
40、眼鏡換為 AI 眼鏡,則 AI 眼鏡在中國的出貨量即可達到千萬級別。眼鏡的智能化改造潛力巨大,且智能眼鏡未來有望達到萬億市場規模,這一前景吸引了眾多科技公司與傳統眼鏡制造商展開合作,共同推動傳統眼鏡的智能化轉型進程。(二)市場趨勢與挑戰(二)市場趨勢與挑戰AI 大模型的引入,徹底改變了智能眼鏡的功能邏輯。AI 大模型的引入,徹底改變了智能眼鏡的功能邏輯。AI 大模型讓智能眼鏡能理解更復雜、模糊的語音指令,使得語音交互從“指令響應”轉向“主動服務”。結合圖像識別、手勢識別、眼動追蹤等技術,實現多模態交互,顯著拓展了應用場景。依托大模型和多模態交互能力,信息查詢、知識問答、物體識別、場景分析、實時
41、語言翻譯、個性化推薦與定制等功能日益完善,也為 AI 眼鏡在生活娛樂、商務辦公、教育培訓、醫療健康等領域的滲透奠定基礎。未來,AI 眼鏡市場將呈現出以下趨勢:用戶體驗成為決勝關鍵,未來 2-3 年將是 AI 眼鏡競爭關鍵期,廠商將在交互自然度、佩戴舒適性、場景實用性、續航持久性等方面突破,提升用戶體驗;技術迭16深企投產業研究 2025 年行業研究報告代加劇,廠商將持續加大研發投入,通過軟硬件深度融合,不斷優化產品輕量化、續航、顯示技術、增強現實、實時翻譯、智能交互等軟硬件功能;價格下沉與市場普及加速,大模型技術迭代及供應鏈成熟促使 AI 眼鏡成本下降,價格隨之大幅下探,如閃極 A1 已降至千
42、元內,Meta 眼鏡降至 299 美元,預計 2025 年平均價格還會顯著下降,AI 眼鏡出貨量有望迎來爆發。AI 眼鏡從概念熱潮走向普及化,還需要突破以下核心挑戰:一是技術層面,微型顯示、圖像處理、功耗控制等技術尚未完全成熟。一是技術層面,微型顯示、圖像處理、功耗控制等技術尚未完全成熟。當前主流光波導方案仍面臨透光率低、量產成本高的問題,而BirdBath 方案在亮度均勻性和色彩準確性上存在缺陷,難以滿足醫療、工業等高精度場景需求。此外,輕量化設備中實現高質量 AR 顯示需突破光機模組集成技術。功耗方面,AI 眼鏡需在電池續航時間(10 小時以上)、重量(低于 50g)與高性能間取舍。比如,
43、Meta 的Ray-Ban 眼鏡開啟攝像頭時續航僅 30 分鐘,重度使用需頻繁充電。雙芯片方案(如高通 AR1+恒玄芯片)可分工降耗,但技術門檻與成本較高,中小廠商難以實現。多數廠商沿用智能手表舊款芯片,導致網絡連接、影像處理性能不足。此外,AI 算法與硬件融合度不足,例如實時翻譯功能常因延遲高、誤識別被用戶詬病。二是隱私合規層面,面臨數據安全問題和監管壓力。二是隱私合規層面,面臨數據安全問題和監管壓力。AI 眼鏡的隱蔽拍攝能力容易引發倫理爭議,另外部分廠商為壓縮成本選用低安全等級云服務,存在用戶數據泄露風險(如私密視頻被黑客批量下載)。同時,部分廠商的用戶數據控制機制不完善,AI 眼鏡隱私條
44、款未明17深企投產業研究 2025 年行業研究報告確數據共享對象,存在數據被濫用的風險。從國外情況看,歐盟的 人工智能法案、通用數據保護條例(GDPR)對于隱私保護的違規侵權行為處以重罰。在國內法律監管趨嚴背景下,拍攝合規、安全存儲和數據不濫用也將是監管重點。三是用戶認知與生態短板問題。三是用戶認知與生態短板問題。當前市場上 AI 眼鏡多為“功能嘗鮮”型設備,缺乏長期使用需求的驅動。用戶普遍反映 AI 眼鏡存在功能冗余,比如 AI+AR 同時集成 AR、拍攝、健康監測等,忽視基礎體驗優化,容易出現品控問題和交互不穩定,導致“吃灰率”高。拍攝功能體驗(如防抖、暗光成像、色彩平衡、影像算法等)、A
45、I 功能實現(如識物、翻譯文字、掃碼支付等)以及與主流社交媒體平臺的無縫對接(如即拍即傳)等多方面細節的打磨,也成為諸多 AI 眼鏡產品競爭的關鍵。同時,消費者對 AI 眼鏡的認知多停留在“拍照神器”,對其健康監測、工業維修等專業價值了解有限。醫療、教育等垂直領域雖被寄予厚望,但實際落地效果有限。在生態構建和軟件開發層面,AI 眼鏡在短期內難以完全脫離手機成為獨立計算設備,AI+AR 技術的成熟應用仍需圍繞手機生態展開。若缺乏穩定的內容與交互生態支撐,嘗鮮需求難轉化為長期使用。(三)品牌競爭格局(三)品牌競爭格局當前當前 Meta 主導全球市場。主導全球市場。在全球市場上,Meta 作為先驅者
46、,憑借技術和品牌優勢占據絕對領先地位,Ray-BanMeta 產品在時尚設計和功能性能上獲用戶認可,銷量持續增長,未來將沖擊千萬臺銷量。目前,國內 AI 眼鏡的主要品牌有 Rokid、雷鳥創新、閃極、華18深企投產業研究 2025 年行業研究報告為、小米、INMO、李未可等。具體企業看:Rokid 作為國內 AI/AR眼鏡獨角獸企業,2025 年以來訂單突飛猛進;雷鳥創新是國內知名智能硬件品牌,推出的雷鳥 V3AI 拍攝眼鏡在拍照功能和續航能力方面表現出色;閃極是新興科技品牌,AI 拍拍鏡在價格和配置上有優勢;華為推出 AI 音頻眼鏡以來,在國內該市場占據主導地位;小米在智能手機和智能硬件領域
47、經驗豐富,小米 AI 眼鏡發布受關注,其線上電商和線下小米之家的渠道力有望為智能眼鏡推廣帶來新機遇;其他品牌如 INMO、李未可等,也各自憑借產品特性和技術優勢在市場中嶄露頭角。根據洛圖科技數據,2024 年中國市場以華為智能眼鏡 2、界環AI 智能眼鏡、李未可 Chat 等音頻眼鏡為主,華為以 76.6%的線上市場銷量份額居于絕對領先地位,尤其在 1500-2000 元中高端價格區間占據主導。2025 年 1-2 月,國內 AI 拍攝眼鏡市場暫由 AR 品牌主導,雷鳥創新在線上市場獨占 90%以上的份額。AI+AR 產品當前以單綠色信息提示眼鏡為主,價格普遍在 2000 元以上。目前,雷鳥、
48、INMO等 AR 硬件廠商憑借自身技術積累在市場中占據了主導地位,同時以星紀魅族為代表的廠商也積極參與競爭。AI 眼鏡主要參與企業主要可分為四類:一是眼鏡主要參與企業主要可分為四類:一是 XR 硬件創業企業硬件創業企業。如國內 AR 四小龍包括 Rokid(杭州靈伴科技)、雷鳥創新、XREAL(北京太若科技)、INMO(影目科技)均已推出相應的 AI 眼鏡產品,其他科技企業還有北京蜂巢科技、杭州李未可、上海樂相科技(大朋 VR)、谷東科技等。19深企投產業研究 2025 年行業研究報告二是互聯網科技巨頭二是互聯網科技巨頭。如 Meta、谷歌、字節跳動、百度等,已推出或規劃推出相應的 AI 眼鏡
49、產品,依托其硬件生態、平臺、大模型技術進行布局。三是消費電子龍頭企業。三是消費電子龍頭企業。如蘋果、華為、小米、OPPO、VIVO、聯想、傳音、魅族(星紀魅族)、創維等,依托既有硬件協同能力和應用內容生態優勢,將 AI/AR 眼鏡定位為“手機/IoT 生態延伸”,構建泛終端互聯生態,而如星紀魅族、小米、華為等未來還可能與汽車場景融合發展。四是傳統光學與眼鏡企業。四是傳統光學與眼鏡企業。如博士眼鏡、暴龍眼鏡、寶島眼鏡、明月鏡片、香港 LOHO 眼鏡等,主要與 XR 硬件企業進行合作,共同推出 AI 眼鏡產品,并由 XR 企業負責硬件集成與 AI 技術開發,而傳統眼鏡品牌則負責線下渠道網絡、眼光服
50、務和人體工學設計支持。比如,博士眼鏡已經和雷鳥創新、星紀魅族、XREAL、界環、李未可、華為等多個品牌達成戰略合作關系,其中與雷鳥創新成立合資公司,聯合開發 AI 拍攝眼鏡“雷鳥 V3”;暴龍眼鏡與 Rokid 合作推出了RokidGlasses;寶島眼鏡與蜂巢科技合作,推出界環 AI 音頻眼鏡;明月鏡片與小米合作推出 SASKY 智能眼鏡;LOHO 與閃極科技合作推出 AI 拍拍鏡 A1。五是智能硬件研發制造與代工廠商。五是智能硬件研發制造與代工廠商。包括歌爾股份、立訊精密、華勤技術、佳禾智能、億道信息、卓翼科技、比依股份、緯達光電、天鍵股份、比亞迪電子、光弘科技、龍旗電子、瀛通通訊、藍思科
51、技、聯創電子、國光電器等企業,主要提供光學、聲學、顯示模組,以及20深企投產業研究 2025 年行業研究報告整機 ODM、代工組裝服務。隨著巨頭角力與新興玩家入局,AI 眼鏡市場競爭將愈發激烈。2025 年預計超 50 款產品上市,或將成為 AI 眼鏡市場爆發的關鍵節點,技術迭代、價格下探、生態整合三大驅動力將推動行業進入“百鏡大戰”階段,國際廠商通過生態整合和品牌優勢搶占市場,中國廠商通過性價比和創新場景爭奪份額,具備核心技術壁壘的硬件供應商和能快速建立用戶粘性的品牌有機會脫穎而出。表 3 AI 眼鏡主要品牌情況表 3 AI 眼鏡主要品牌情況品牌品牌AI 眼鏡業務現狀眼鏡業務現狀公司概況公司
52、概況Meta據 Verge 數據,2024 年 Ray-BanMeta 的累計銷量超過224萬臺。預計2024年Ray-BanMeta營收超過 6 億美元,2025 年銷量預計 200-500萬臺。全球科技巨頭Rokid靈 伴 科技2023 年 AR 眼鏡等產品總出貨量約 20 萬臺;2024 年 11 月正式發布與暴龍合作推出的AI+AR 眼鏡 RokidGlasses;2025 年 2 月披露,過去兩個月訂貨量超 20 萬臺,銷售額破 6 億元;其 AI、AR 產品已在全球 80 余個國家和地區投入使用。C+輪、獨角獸企業,累計融資規模近 2 億美元,AR四小龍之一。雷 鳥 創新2024
53、年消費級 AR 設備國內銷量占比 35%。在海外市場,2024 年 AmazonPrimeDay 及黑五大促中,雷鳥創新均斬獲品類銷量第一。根據洛圖科技數據,2025 年 1-2 月國內 AI 拍攝眼鏡線上市場占比 90%以上。2021 年底由 TCL 電子孵化成立,累計融資超 5 億元,AR 四小龍之一。華為據洛圖科技線上監測數據,2024 年中國智能音頻眼鏡線上市場中,華為以 76.6%的市場銷量份額居于絕對領先地位。先后推出華為眼鏡2 鈦空款、金絲款、方款太陽鏡、鈦空圓框款式。全球科技巨頭閃 極 科技閃極 AI 拍拍鏡是閃極科技于 2024 年 12 月發布的國內首款量產 AI 拍攝眼鏡
54、,零售價 999元(共創版),推出后迅速獲得了市場的認可,共創版 5 萬臺在短時間內全部售罄;2024 年營收破 2 億元,海外占比 60%。A+輪,2024 年 11、12 月連續兩輪融資合計超 1 億元。21深企投產業研究 2025 年行業研究報告INMO2024 年 11 月影目科技發布 INMOAIR3,2025年發布 INMOGO2,聚焦同傳翻譯,支持多語種離線翻譯,并預告推出新的 AI 拍攝眼鏡。2025 年第一季度全系列訂單已突破 10 萬臺。海外銷量占比 40%。截止 2024 年底完成 4 輪融資,估值 15 億元,AR四小龍之一。XREAL太 若 科技2022-2024 年
55、位列全球消費級 AR 眼鏡市場份額榜首,2024 年全球銷售額約 6 億元,其中海 外 業 務 占 比 70%。2025 年 3 月 推 出XREALOneAI+AR 眼鏡,計劃 2027 年推出L4 級別的 AI 眼鏡。AR 四小龍之一,累計獲得 3 億美元融資,獨角獸企業。李未可2024 年推出 MetaLensChat,2025 年推出 View眼鏡,主打高清拍攝與分享。2024 年 8 月簽下 5 萬臺智能眼鏡訂單,為全球景區及博物館提供 AI 語音導覽服務。預計在五月會有 3 款新品面世,分別是 AI 拍攝和 AI 音頻眼鏡。成立于 2021 年,已完成 3輪融資,2025 年 4
56、月完成數千萬元戰略融資。蜂 巢 科技早期為小米開發智能眼鏡產品(如米家眼鏡相機、米家智能音頻眼鏡),2024 年推出自有品牌“界環”,聚焦 AI 音頻眼鏡市場。Pre-A+輪,小米生態鏈企業,2024 年 1 月與小米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深 圳 逸文科技2024 年推出 G1AI+AR 眼鏡,主推美國和歐洲,預售訂單已突破 5 萬副2023 年 6 月成立,2024年完成四輪融資,估值超1 億美元杭 州 回車科技專注于腦機接口(BCI)技術與 AI/AR 智能硬件研發,2024 年跨界推出 LooktechAI 智能眼鏡,布局海外市場,眾籌銷售額超百萬美元。成立于 2014 年,核心成員來自于浙大
57、、清華等高校及相關實驗室,累計完成 5 輪融資。谷 東 科技以星彩(Star)系列為核心,主打“AR+AI”融合的消費級與工業級智能眼鏡,2024 年工業級 AI 眼鏡出貨量近 1 萬臺,工業線營收約 1.5億元,2025 年目標突破 5 萬臺。2017 年成立,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累計完成 5 輪融資。杭 州 光??萍家?Holoswim 系列智能泳鏡和 LightinMe 通用型消費級 AR 眼鏡為核心,聚焦運動健康與日常智能化場景,計劃拓展騎行、登山、滑雪等場景。2017 年成立,累計完成 4輪融資。小米預計于 2025Q2 發布 AI 眼鏡產品,該款產品將“全面對標 MetaRay-b
58、an”,搭載 AI 功能、音頻耳機模塊、攝像頭模塊,并將以小米自有品牌形式發布。全球智能硬件、電動車巨頭22深企投產業研究 2025 年行業研究報告資料來源:深企投產業研究院整理。三、產業鏈細分領域格局三、產業鏈細分領域格局(一)產業鏈分解(一)產業鏈分解AI 眼鏡產業鏈上游為元器件及模組,主要包括芯片、光學器件、聲學器件、傳感器、結構件(鏡片、鏡架等)、電源及熱管理等零部件,中游為制造及軟硬件系統集成,下游為各類行業應用。相較于傳統眼鏡產業鏈,AI 眼鏡產業鏈涵蓋的供應商種類更多,上游主要新增硬件結構供應商,如光學模組、顯示模組、音頻模組、傳感器模組、交互模組、電源等環節。中游除了眼鏡 OD
59、M/OEM 及品牌廠外,還包括 AI 大模型、軟件/系統解決方案廠商,用于支持 AI 眼鏡的系統、應用生態等。AI 眼鏡產業鏈如下圖所示。百度2024 年 11 月發布搭載中文大模型的小度 AI眼鏡,具備第一視角拍攝、邊走邊問、識物百科、視聽翻譯、智能備忘等功能。國內互聯網巨頭字 節 跳動計劃推出 AI 智能眼鏡,提供類似自研模型豆包的 AI 功能,正在與供應商談判,確定產品功能、技術規格、成本以及發布時間全球互聯網巨頭星 紀 魅族業務覆蓋智能手機、智能汽車、AR 眼鏡、自研操作系統及可穿戴設備,AI 眼鏡主打產品為 StarV 系列2021 年成立,吉利等投資,2023 年融資 20 億元,
60、估值超 100 億元。23深企投產業研究 2025 年行業研究報告圖 5 AI 眼鏡產業鏈圖 5 AI 眼鏡產業鏈資料來源:深企投產業研究院整理。不帶顯示的不帶顯示的 AI 眼鏡中,芯片為主要成本項。眼鏡中,芯片為主要成本項。以 RayBanMeta 為例,整機 BOM 成本約為 163.3 美元,其中芯片合計 76.7 美元,占比達 46.9%;傳感器(含攝像頭、IMU 等)成本約為 12.9 美元,占比7.9%;鏡片成本約為 13 美元,占比 8.0%;聲學組件(含麥克風、揚聲器)成本為 5.5 美元,占比 3.4%;OEM 組裝成本 15 美元,占比9.2%。成本結構如下圖所示。24深企
61、投產業研究 2025 年行業研究報告圖 6 Ray-BanMeta 整機成本結構(美元)圖 6 Ray-BanMeta 整機成本結構(美元)資料來源:國元證券,深企投產業研究院整理。在在 AR 眼鏡中,光學與顯示為主要成本項。眼鏡中,光學與顯示為主要成本項。以華為 VisionGlass為例,參考 WellsennXR 拆機報告,其 BOM 成本約為 180.9 美元,兩塊硅基 OLED 屏幕成本為 80 美元,占比約 44%,Birdbath 光學模組成本為 50 美元,占比約 27%,ODM/OEM 成本為 15 美元,占比約8%;芯片成本為 13.1 美元(華為 VisionGlass
62、設計為連接手機使用,因此沒有使用處理能力較強的芯片),占比約 7%;結構件成本為 10美元,占比約 3.8%。若為光波導方案,光學成本占比預計會更高。25深企投產業研究 2025 年行業研究報告圖 7 華為 VisionGlass 成本結構(美元)圖 7 華為 VisionGlass 成本結構(美元)資料來源:WellsennXR、中信建投,深企投產業研究院整理。(二)芯片(二)芯片芯片決定 AI 眼鏡的性能與成本。芯片是 AI 眼鏡實現智能化交互的底層技術中樞,承擔著算力供給、數據調度與功能協同的關鍵任務。作為硬件系統的“大腦”,芯片不僅需要支持語音識別、圖像處理、實時翻譯等基礎 AI 功能
63、,還需實現多模態交互、環境感知與云端協同等復雜場景的運算需求。此外,存儲芯片作為“記憶倉庫”,負責緩存實時交互數據與本地化 AI 模型參數,直接影響設備響應速度與用戶體驗。當前 AI/AR 眼鏡芯片具體包含系統級 SoC、存儲芯片、MCU、ISP 芯片(圖像信號處理器)、電源管理芯片(PMIC)、射頻芯片、Wi-Fi&藍牙芯片、音頻芯片等。各領域代表企業如下表所示。表 4 AI 眼鏡各類型芯片代表企業表 4 AI 眼鏡各類型芯片代表企業芯片類型芯片類型代表企業代表企業SoC 芯片國際:高通、挪威 Nordic 等國內:聯發科、紫光展銳、恒玄科技、瑞芯微、全志科技、翱26深企投產業研究 2025
64、 年行業研究報告資料來源:深企投產業研究院整理。主控芯片方案最為重要。主控芯片方案最為重要。主控芯片系統級 SoC 是 AI 眼鏡的大腦,負責核心計算任務,集成了 CPU、GPU、NPU 等芯片,高端 SoC 通常還集成 ISP 模塊,而中低端方案可能外掛獨立 ISP 芯片。不同的 SoC 方案選擇直接決定算力上限與功耗,高端 SoC 支持復雜 AR 渲染與 AI 推理,但成本與功耗較高。MCU 通常作為輔助控制單元,用于傳感器管理或低功耗任務,在低端設備中可能作為主控芯片替代 SoC,但性能受到一定限制。存儲、射頻、Wi-Fi/藍牙、音頻芯片以通用為主,一般采用成熟商用方案,定制優化多在封裝
65、(節省空間)和算法(協議適配)層面。電源管理芯片、ISP 芯片等則需要一定程度的定制化。SoC 芯片方面,高通主導高端市場,國產廠商快速崛起,主攻中低端差異化需求。SoC 芯片方面,高通主導高端市場,國產廠商快速崛起,主攻中低端差異化需求。高通憑借驍龍 AR 系列芯片主導 XR 計算平臺市場。捷科技等存儲芯片國際:美光、金士頓國內:佰維存儲、兆易創新、普冉股份、東芯股份、北京君正、復旦微電、康盈半導體等MCU國際:意法半導體 ST、恩智浦 NXP國內:富瀚微、瑞芯微、國芯微、炬芯科技、芯??萍嫉菼SP 芯片富瀚微、星宸科技、國科微、瑞芯微、全志科技、研極微等電源管理芯片國際:TI、ADI、挪威
66、 Nordic國內:圣邦股份、力芯微、希荻微、智融科技、鈺泰半導體、英集芯、南芯科技等射頻芯片國際:高通、Qorvo國內:紫光展銳、恒玄科技、卓勝微、樂鑫科技、炬芯科技等Wi-Fi&藍牙芯片國際:博通、德儀 TI、意法半導體 ST、高通等國內:樂鑫科技、康希通信、泰凌微、中科藍訊等音頻芯片恒玄科技、中科藍訊、炬芯科技、瑞芯微等27深企投產業研究 2025 年行業研究報告2023 年 9 月,高通推出專門為下一代智能眼鏡而打造的第一代驍龍AR1 平臺,憑借強勁算力與成熟生態,成為 MetaRay-Ban 等高端產品的核心方案,當前,大多追求更好拍照效果的智能眼鏡選擇 AR1,但其功耗與價格偏高。
67、紫光展銳 W517 芯片性能弱于高通,但性價比較高,適配中端市場。隨著技術進展,其他廠商如聯發科、恒玄科技、瑞芯微、全志科技、翱捷科技等也積極布局,推出相應芯片產品,以滿足不同市場需求。尤其是恒玄科技、瑞芯微等國產廠商聚焦低功耗、音頻處理與垂直場景需求,推動國產化率持續提升。部分 AI 智能眼鏡產品搭載專用自研 AI 芯片部分 AI 智能眼鏡產品搭載專用自研 AI 芯片,如 Meta 的 Llama3芯片,能夠實現更加高效的 AI 運算,進一步提升產品的性能和功能。專用 AI 芯片針對 AI 任務進行優化,在處理圖像、語音等數據時,能夠更快地完成復雜的 AI 計算,為用戶帶來更智能、更流暢的使
68、用體驗。例如,配備 Llama3 芯片的 AI 眼鏡在進行圖像識別和自然語言處理時,響應速度更快,識別準確率更高。(三)光學顯示(三)光學顯示微型顯示器光學顯示技術是微型顯示器光學顯示技術是 AI 眼鏡不斷發展的重要領域。眼鏡不斷發展的重要領域。顯示技術是AI+AR 眼鏡的核心成像單元,負責將虛擬圖像轉化為可見光信號,主要有 LCoS(硅基液晶)、DLP(數字光處理)、LBS(激光束掃描)、Micro-OLED(硅基 OLED)、Micro-LED 等。其中 LCoS、DLP、LBS逐漸被棄用,自發光的 Micro-OLED 和 Micro-LED 具有優勢,尤其Micro-LED 因高亮度有
69、望成為未來 AR 主流顯示屏。28深企投產業研究 2025 年行業研究報告表 5 AR 顯示技術分類及特點表 5 AR 顯示技術分類及特點資料來源:深企投產業研究院整理。AR 顯示用微顯示器供應商方面,目前 AR 眼鏡微顯示器主要的供應商包括索尼、愛普生、豪威科技(韋爾股份子公司)、視涯科技、京東方、上海顯耀顯示等。以京東方、上海顯耀顯示(JBD)為代表的中國企業正加速布局 Micro-LED 技術。LCoS 廠商:LCoS 廠商:代表企業有日本愛普生、美國豪威科技、臺灣奇景光電等。日本愛普生以 LCoS 方案為主,應用于 HoloLens1,部分工顯示分類顯示分類技術原理技術原理特點特點應用
70、案例應用案例代表企業代表企業LCoS基于反射式液晶技術,利用 CMOS工藝制造,通過液晶分子調制光線反射成像成本低、技術成熟,但對比度低(約 1000:1)、響應速度慢(毫秒級)GoogleGlass、MagicLeap1等早期產品日本愛普生、美 國 豪 威 科技、奇景光電、南京芯視元等DLP通 過 微 鏡 陣 列(DMD 芯片)反射光線生成圖像亮度高(普遍10000尼特)、色域廣,但體積大且存在彩虹效應,成本較高微軟HoloLens1、VuzixBlade美國德州儀器TI、艾邁斯歐司朗、VIALUXLBS利用激光束在掃描鏡上反射成像亮度、對比度和分辨率高,但體積和功耗大,適用高端工業場景微軟
71、HoloLens2、NorthFocalsST、MicroVision、龍馬璞芯、銳思華創、FICMicro-OLED單晶硅基板自發光,像素密度高(4000PPI)輕薄、低功耗、高對比度(100000:1),但亮度較低(通常3000 尼特),通 常 搭 配BirdBath 方案,以高對比度彌補 BirdBath 透光率低的缺陷蘋果 VisionPro、RokidMax日本索尼、視涯科技、京東方、芯視佳、國兆光電、宏禧科技、清越科技等Micro-LED無機自發光,通過微米級 LED 陣列成像具有納米級響應速度、100000 尼 特 亮 度、100000:1 對比度、自發光、功耗低、壽命長等優勢,
72、可搭配光波導成像方案,但巨量轉移技術難度大,量產成本高雷鳥X2、OPPOAirGlass、小米眼鏡上 海 顯 耀 顯示、京東方、鐳昱光電、華燦光電、思坦科技、賽富樂斯、小象光顯、等29深企投產業研究 2025 年行業研究報告業級產品采用 Micro-OLED。豪威科技在 LCoS 領域具有優勢,推出全球首款 1080pLCoS 微顯示器,供應 Meta、歌爾等客戶。DLP 廠商:DLP 廠商:德州儀器 TI 是 DLP 技術的發明者和核心 DMD(數字微鏡器件)芯片供應商,與艾邁斯歐司朗合作推出超小型光機。德國VIALUX 是 TI 在 DLP 技術的核心合作伙伴,推出 DLP 模塊化解決方案
73、。LBS 廠商:LBS 廠商:MEMS 芯片和模組國際廠商主要有意法半導體 ST(模組與 OQmented、廣達電腦等合作)、MicroVision(用于消費級 AR)、FIC(用于 AR-HUD),國內企業主要有龍馬璞芯(用于 AR-HUD、AR 眼鏡)、銳思華創(用于車載 AR-HUD)等。Micro-OLED 廠商:Micro-OLED 廠商:索尼是全球 Micro-OLED 的領導者,其產品廣泛應用于 AR/VR 設備(如蘋果 VisionPro),并主導高端市場。視涯科技是國產 Micro-OLED 核心廠商,供應大疆 Goggles2、小米觀影眼鏡等,并有望成為蘋果 VisionP
74、ro 二供。京東方當前的 AR 微顯示器以 Micro-OLED 為主,如供應雷鳥 X2Lite、華為 VisionGlass,同時研發 Micro-LED 但尚未量產。其他國產廠商還有深圳芯視佳、南京國兆光電、浙江宏禧科技、蘇州清越光電、北方奧雷德、云南創視界(京東方與北方奧雷德合資)、安徽熙泰智能、湖畔光電、南京昀光科技、睿顯科技、深圳光微顯等。Micro-LED 廠商:Micro-LED 廠商:國內廠商包括上海顯耀顯示、鐳昱光電、康佳、華燦光電、京東方、思坦科技、鴻石智能、賽富樂斯、小象光顯等。上海顯耀顯示(JBD)是全球唯一量產 0.3 英寸以下 Micro-LED 微顯示屏的廠商,市
75、占率超 70%,客戶包括 Meta、雷鳥、玄景、李未可等。30深企投產業研究 2025 年行業研究報告鐳昱光電當前與 Meta、Rokid 等廠商合作送樣,2025 年計劃量產全彩產品。華燦光電研發 0.12 英寸單色 Micro-LED 模組,與京東方合作推動在 AR/VR 設備中的應用。賽富樂斯(利亞德參股公司)推出0.13 英寸單片全彩 Micro-LED 顯示屏思坦科技深圳龍華中試線已投產,2025年計劃推出0.2英寸全彩模組。重慶康佳光電研發Micro-LED近眼顯示模塊,應用于 AR/VR 設備。光學方案光學方案AR 光學目前從光學目前從 Birdbath 方案向光波導方案進軍。方
76、案向光波導方案進軍。光學方案負責將顯示器的圖像投射到人眼,同時實現虛實融合,主要分為早期傳統方案(離軸光學、棱鏡、自由曲面)、BirdBath 方案和光波導方案。早期傳統方案中,離軸光學、棱鏡受限于物理結構,設備普遍厚重、透光率較低,無法日常佩戴,主要應用于工業場景。自由曲面方案的視場角可達 20-55,但厚度較大,以 B 端應用為主。BirdBath 方案作為當前主流技術,結構簡易、成本較低,搭配 Micro-OLED 可實現高對比度、廣色域顯示,沉浸感強,不過視場角較小,更適合觀影、娛樂、科教等特定場景。光波導方案成為目前光波導方案成為目前 AI/AR 眼鏡開發的主要方向。眼鏡開發的主要方
77、向。光波導方案具備輕薄透明、大視場角、高清晰度、高透光率(85%以上)和真實三維圖像顯示效果等優點,能夠適配 Micro-OLED、Micro-LED、LCoS等多種微顯示技術,但缺點是制造工藝復雜、良率較差、成本高昂,同時面臨色彩與光學缺陷、環境光敏感導致的亮度限制以及續航挑戰。光波導方案的 AI/AR 眼鏡可實現應用場景全覆蓋,且重量和形態與31深企投產業研究 2025 年行業研究報告普通眼鏡接近,適合全天佩戴,已成為目前 AI/AR 眼鏡開發的主要方向。光波導技術呈現多元化競爭。光波導技術呈現多元化競爭。光波導技術分支包括反射/陣列/幾何光波導、衍射光波導等,目前用的比較多的是反射/陣列
78、/幾何光波導。衍射光波導方案顯示效果更優,技術難度較大,其細分類型包括表面浮雕衍射式和體全息衍射式光波導,中國廠商著力在開發,前者相對比較成熟。在消費級智能眼鏡中,傳統光學方案(棱鏡或自由曲面)主要與LCoS/DLP 顯示搭配,棱鏡由于顯示效果較差已逐漸被淘汰;BirdBath與 Micro-OLED 現實搭配是主流,性價比較高;光波導與 Micro-LED搭配主要在高端市場滲透。在工業級智能眼鏡中,幾何光波導+LCoS/DLP 主導,滿足高可靠性和大視場角需求。表 6 光學方案技術分類及特點表 6 光學方案技術分類及特點分類分類技術原理技術原理特點特點應用案例應用案例BirdBath利用半透
79、半反鏡和凸 透 鏡 組 合,將Micro-OLED顯示屏圖像反射至人眼,結合現實環境光實現虛實融合成本低、量產成熟,可在千元價位段實現基礎 AR 功能,但透光率低(25%-30%)、強光下顯示效果差、存在光損問題,視場角有限(通常50)、難以滿足全場景需求消費級主流產品如RokidAir、XREALAir系列、INMOGo2、雷鳥Air3s幾何/陣列/反射光波導基于傳統幾何光學原理(如折射、全反射等),通過多層光學結構將光線從微型顯示器傳輸到人眼成像質量較高(無色散、無彩虹效應),具備輕薄和高視場角優勢,相對衍射光波導的技術成熟度高,具有性價比優勢,但因鏡面拼接可能產生條紋或鬼影INMOAir
80、232深企投產業研究 2025 年行業研究報告資料來源:深企投產業研究院整理。BirdBath 方案主要供應商包括水晶光電、鴻蟻光電、惠??萍?、耐德佳等。幾何/陣列/反射光波導方案代表廠商有以色列的 Lumus 和國內的上海理湃光晶,其他企業還有靈犀微光、谷東科技、瓏璟光電、騰景科技等。衍射光波導國外廠商包括 MagicLeap、德國 Tooz(蔡司旗下)等,國內主要有鯤游光電、至格科技、廣納四維、光舟半導體、靈犀微光、瓏璟光電、鳳凰光學、舜宇奧來(舜宇光學)、極溯光學、奧提贊光晶、尼卡光學、形意智能、歌爾光學(歌爾股份)等。國內主要廠商情況如下表所示。表 7 光波導方案主要布局企業表 7 光
81、波導方案主要布局企業光波導方案光波導方案類型類型代表企業代表企業幾何/陣列/反射光波導國外以色列 Lumus國內上海理湃光晶、靈犀微光、谷東科技、瓏璟光電、騰景科技等衍射光波導表面浮雕光柵波導國外微軟、芬蘭 Dispelix、Wave Optic(已被 Snap收購)、Magic Leap、Lumus 等國內鯤游光電、至格科技、瓏璟光電、廣納四維、莫界科技、光舟半導體、靈犀微光、水晶光電、鳳凰光學、舜宇奧來(舜宇光學)、奧提贊光晶、形意智能、歌爾光學(歌爾股份)等衍射光波導利用光柵的衍射特性來設計光路,將微顯示屏幕上的圖像耦合到波導中,并在波導內以全反射的形式向前傳播,最后通過耦出器件耦出光波
82、導進入人眼成像表面浮雕光柵波導:通過納米壓印技術制造光柵,輕薄靈活,但存在色散(彩虹效應)和光效低(1%)問題雷鳥 X2、雷鳥X3Pro、Rokidglasses、魅族 MYVU體全息光柵波導:利用全息干涉技術記錄光柵,輕薄靈活、衍射效率高(理論可達 100%),但技術成熟度較低、生產工藝仍處于探索階段,存在材料瓶頸33深企投產業研究 2025 年行業研究報告光波導方案光波導方案類型類型代表企業代表企業體全息光柵波導國外索尼、Digilens、Akonia(被蘋果收購)等國內水晶光電、谷東科技、三極光電、廣納四維、極溯光學、尼卡光學、靈犀微光、理湃光晶、舜宇奧來、平行視界等資料來源:深企投產業
83、研究院整理。表 8 國內 AI/AR 眼鏡光學成像方案廠商表 8 國內 AI/AR 眼鏡光學成像方案廠商企業企業光學方案光學方案技術進展技術進展代表產品代表產品水晶光電BirdBath2024 年 Birdbath 量產能力達 50 萬片/年MetaRay-Ban,RokidAir/MaxAR 眼鏡,雷鳥Air1S/Air2,INMOAir2/Pro衍射光波導小批量出貨美國 DigiLens 的產品 ARGO,亮風臺HiARH100、GLXSSME,聯想晨星 G2、AR/VR 一體機聯合光電反射光波導量產成熟度較高,主要用于消費級 AR 眼鏡RokidMax,逸文科技,樂相(大朋)衍射光波導2
84、024 年完成樣品開發,具備完整光學設計方案,量產率 30%雷 鳥 X2AR 眼 鏡,亮 風 臺HiARG200 工業眼鏡,聯想晨星 ARPro(醫療版),樂相(大朋)中光學陣列光波導AR 陣列光波導器件主力供應衍射光波導具備量產能力鴻蟻光電BirdBathBirdBath 技術路線的頭部供應商,自 2021 年起累計出貨數萬套模組,2023 年產能提升至年產幾十萬套,良率超 90%雷鳥、Rokid、XREALAir 系列反射光波導處于開發階段,尚未大規模量產惠??萍糂irdBath已實現規?;a,累計出貨超 10 萬套,2024年 推 出 經 濟 型 模 組BB41RokidAir 系列、
85、雷鳥 Air1S、華為 VisionGlass衍射光波導已開放樣品與創維 XR、VITURE 等品牌合作中34深企投產業研究 2025 年行業研究報告企業企業光學方案光學方案技術進展技術進展代表產品代表產品耐德佳自由曲面棱鏡/鉆石 Pro已批量出貨聯 想 ThinkRealityA3、華 碩AirVisionM1、耐德佳ARknovvA1幾何/陣列光波導幾何光波導2025年進入小批量生產階段,二維陣列光波導樣品驗證致敬未知等上海理湃光晶幾何/陣列光波導已建成 10 萬套/年的產線,累計出貨數萬套RokidGlass2、INMOAir2、視享G510鯤游光電衍射光波導已規?;慨a星紀魅族 MYV
86、U、INMOGo、谷歌 AR 眼鏡 2、RokidX-Carft駕光科技衍射光波導已規?;慨aINMOGo2/MetaOrion 原型機、RokidGlasses2靈犀微光幾何/陣列光波導良率穩定超過 85%,10萬片量產產能阿拉丁 Bi衍射光波導2025 年進入小批量生產階段瓏璟光電陣列光波導已批量出貨,年產能 100萬片INMOAir2衍射光波導2025 年進入小批量生產至格科技衍射光波導月產能 10 萬片,已實現單月 2 萬片的量產出貨OPPOAirGlass、小米 AI 眼鏡等光??萍佳苌涔獠▽б蚜慨aLightinMe、Holoswim 系列 AR智能泳鏡廣納四維衍射光波導已批量出貨光
87、舟半導體衍射光波導已批量出貨李未可MetaLensS1、Rokidglasses奧提贊光晶衍射光波導已建立中試線資料來源:深企投產業研究院整理。鏡片鏡片在 AI 眼鏡中,傳統眼鏡鏡片需通過技術升級滿足高折射率、輕薄化、多光譜兼容性、動態對焦與生物兼容等新需求。當前,全球眼鏡鏡片巨頭依視路陸遜梯卡 EssilorLuxottica(雷朋、依視路等品牌的35深企投產業研究 2025 年行業研究報告母公司,中國鏡片生產基地為萬新光學)、蔡司 Zeiss 等均切入到 AI眼鏡賽道。國產鏡片頭部企業如明月鏡片、康耐特光學等也在布局AI 眼鏡領域,為品牌企業提供定制化鏡片或進行聯合開發。(四)其他元器件(
88、四)其他元器件其他主要元器件包括攝像頭、傳感器、聲學元器件、電池等,主要企業如下表所示。表 9 AI/AR 眼鏡元器件主要企業表 9 AI/AR 眼鏡元器件主要企業元器件元器件代表企業代表企業攝像頭鏡片:舜宇光學、歌爾股份、玉晶光電、揚明光學、歐菲光、雙瑩光電等攝像頭模組:舜宇光學、歐菲光、高偉電子、聯合影像、大立光電、玉晶光電、瑞聲科技、聯創電子、水晶光電、丘鈦科技等慣性傳感器IMU國際:東電化 TDK、博世、亞德諾半導體 ADI國內:芯動聯科、矽??萍?、深迪半導體、河北美泰電子等聲學麥克風:歌爾股份、敏芯股份、瑞聲科技、共達電聲等揚聲器:Harman、瑞聲科技、東山精密、豪聲電子等電池德賽電池、欣旺達、紫建電子、ATL、豪鵬科技、億緯鋰能、珠海冠宇、格瑞普、比沃股份、神通天下等資料來源:深企投產業研究院整理。章節編寫:林和坤修訂:白翌彤(實習生)、李星光審核:林和坤排版校對:馬敏儀章節編寫:林和坤修訂:白翌彤(實習生)、李星光審核:林和坤排版校對:馬敏儀電話:王女士 13168781866座機:0755-82790019郵箱:網址:http:/ 7B1深企投公眾號深企投公眾號深企投研究公眾號深企投研究公眾號深企投產業研究院版權所有。如需引用,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