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企投產業研究院:2024汽車雷達行業研究報告(23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深企投產業研究院:2024汽車雷達行業研究報告(23頁).pdf(23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 2024 汽車雷達行業研究報告 深企投產業研究院 多傳感器融合為自動駕駛必由之路,多傳感器融合為自動駕駛必由之路,激光雷達或迎來萬億市場激光雷達或迎來萬億市場 深企投集團深企投集團 深企投產業研究院深企投產業研究院 行業研究系列報告行業研究系列報告 深企投產業研究院 I 目目 錄錄 一、智能駕駛傳感器產品概況一、智能駕駛傳感器產品概況 .1 1 二、激光雷達二、激光雷達 .3 3 (一)產品概況.3(二)市場規模.4(三)競爭格局.7 三、毫米波雷達三、毫米波雷達 .1111 (一)產品概況.12(二)市場規模.12(三)競爭格局.13 四、超聲波雷達四、超聲波雷達 .1414 (一)產品概
2、況.14(二)市場規模.14(三)競爭格局.15 五、車載攝像頭五、車載攝像頭 .1515 (一)產品概況.15(二)市場規模.16(三)競爭格局.16 深企投產業研究院 II 圖圖、表目錄、表目錄 圖 1 激光雷達核心組件.4 圖 2 2020-2030 年全球激光雷達解決方案市場規模(億元).5 圖 3 2020-2030 年全球激光雷達硬件市場規模(億元).6 圖 4 2021-2027 年我國乘用車激光雷達市場規模(億元).7 圖 5 2021-2027 年我國機器人行業激光雷達市場規模(億元).7 圖 6 2022 年全球乘用車和輕型車激光雷達市場份額(按出貨量)8 圖 7 2022
3、 年全球激光雷達市場份額(按銷售收入).9 圖 8 車載攝像頭產業鏈.16 表 1 車載雷達系統傳感器對比.1 表 2 智能駕駛各類傳感器預計單車用量及當前價格.3 表 3 全球及我國激光雷達產業鏈重點企業.10 表 4 全球及我國毫米波雷達主要企業.13 表 5 車載攝像頭產業鏈重點企業.17 深企投產業研究院 1 多傳感器融合方案是智能駕駛提速的重要安全保障,被視為自動駕駛的必由之路。在智能駕駛提速背景下,激光雷達、4D 毫米波雷達、超聲波雷達、車載攝像頭市場規模將持續擴大。2023 年國產激光雷達實現量產爆發,禾賽科技、速騰聚創、圖達通等頭部企業正在主導全球車載激光雷達市場。一、智能駕駛
4、傳感器產品概況一、智能駕駛傳感器產品概況 自動駕駛傳感器系統一般包括 4 種雷達:激光雷達(Lidar)、毫米波雷達(mmWave Radar)、超聲波雷達(Ultrasonic Radar)和紅外雷達(Infrared Radar)。目前激光雷達和毫米波雷達是基本和必要的車載傳感器設備,而超聲波雷達和紅外雷達則可以根據情況選擇。不同傳感器的對比如下表所示。表表 1 車載雷達系統傳感器對比車載雷達系統傳感器對比 傳傳感器種感器種類類 工工作原理作原理 距距離范圍離范圍 優優點點 缺缺點點 激光雷達 以激光作為信號波,通過發射器向目標發射探測信號(激光束)和傳感器接受目標反射回來的信號來測量與目
5、標之間的距離、分析目標反射回來的信息得到目標的距離和物理屬性等信息 150-200 米 探 測 范 圍廣,分辨率極高,精度高響應快,近 全 天 候工作,方向性強,不受地 面 雜 波影響 成本較高,易受濃霧大雨等極端天氣影響 深企投產業研究院 2 資料來源:深企投產業研究院整理。隨著自動駕駛技術迭代發展,多傳感器融合方案是智能駕駛提速的重要安全保障,被視為自動駕駛的必由之路。當前攝像頭+毫米波傳傳感器種感器種類類 工工作原理作原理 距距離范圍離范圍 優優點點 缺缺點點 超聲波雷達 通過超聲波發射裝置向外發出超聲波,到通過接收器接收到發送過來超聲波時的時間差來測算距離 0.1-5 米 測 距 方
6、法簡單、防水防塵、結構簡單、成本較低,近距離 識 別 精度高 探測距離近、測 試 角 度 較小,需要在車身 上 安 裝 多個,空間分辨率不高,易受天氣變化影響 毫米波雷達 以波長位于 1-10mm、頻率在 30-300GHz 的電磁波作為放射波的雷達傳感器,由芯片控制天線發射一定頻率的毫米波電磁波,電磁波碰到障礙物后反射回來并被天線接收,數字信號處理模塊對接收到的電磁波信號進行處理,通過算法計算出障礙物 的距離、速度和方向等信息 200 米 作 用 距 離遠,不受天氣 和 夜 間影響,工作性能穩定、抗 干 擾 能力強 成本較高,行人的反射波較弱難以探測 紅外線 主要通過紅外線探測器來實現障礙物
7、探測 150 米 成本較低,可 以 夜 間工作 探 測 范 圍 較短,易受惡劣天氣變化影響 攝像頭 光線經攝像頭聚焦在光電器件(CMOS 圖像傳感器)上產生電信號,電信號經放大、濾波等一系列處理后產生圖像 6-100 米 成本低、技術 較 為 成熟,可以識別行人,分辨 出 障 礙物 的 大 小與距離 易受惡劣天氣影響,有視角限制,測速、測距方面受算法限制 深企投產業研究院 3 雷達+超聲波雷達的組合基本滿足智能駕駛感知需求,而激光雷達在探測速度、日夜間工作能力上領先。激光雷達的綜合性能最優,由于兼具精度高、探測范圍廣、分辨率高、算法可行性強等優點,被大多數整車廠、Tier1 供應商認為是 L3
8、 級及以上自動駕駛必備的傳感器,同時隨著智能駕駛需求的不斷提升,滲透率的不斷提高,自動駕駛技術不斷向 L3 級及更高級別發展,其優勢愈發明顯。隨著自動駕駛等級的提升,單車激光雷達搭載數量預計也將不斷增加,根據信通院報告,L3、L4 和 L5 級別自動駕駛或分別需要平均搭載 1 顆、2-3 顆和4-6 顆激光雷達。隨著量產出貨規模持續提升,車載激光雷達價格從早期幾萬美元,2023 年下降至幾百美元(3000 人民幣以下)。表表 2 智能駕駛各類傳感器預計單車用量及當前價格智能駕駛各類傳感器預計單車用量及當前價格 資料來源:汽車之家、蓋世汽車、國聯證券等,深企投產業研究院整理。二、激光雷達二、激光
9、雷達 (一)產品概況(一)產品概況 激激光雷達光雷達主要由發射模塊(邊發射激光器 EEL、垂直腔面發射激光器 VCSEL、光纖激光器)、接收模塊(雪崩光電二極管 APD、單光子雪崩二極管 SPAD、硅光電倍增管 SiPM)、掃描模塊(MEMS 微振鏡、掃描鏡旋轉電機、鏡頭和濾光片等)、信號處理模塊(FPGA 芯 深企投產業研究院 4 片、模擬芯片、數模轉換器等)構成,其中激光器、探測器為激光雷達核心組件。從成本結構來看,激光器、探測器、激光驅動芯片以及模擬前端芯片占據成本核心。根據汽車之心數據,激光雷達總成本中分立收發模塊占比約 60%;其次人工調試成本占比約 25%??刂颇K、機械裝置等合計
10、占比約 15%。激光雷達核心組件如下圖所示。圖圖 1 激光雷達核心組件激光雷達核心組件 資料來源: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車載激光雷達行業概述,國聯證券。(二)市場規模(二)市場規模 2023 年國產激光雷達實現量產爆發。年國產激光雷達實現量產爆發。作為汽車智能駕駛最重要的傳感器,2023 年國產激光雷達實現量產大爆發,出貨量遠遠領先國外激光雷達企業。據 Yole Group 統計,截止 2023 年第三季度,已有36 家中國車企宣布使用激光雷達,預計國內將有高達 106 款搭載激光雷達的車型上市,占全球同期預計發布搭載激光雷達新車型總數量近 90%,國內激光雷達車企的數量和規模將在未來一段
11、時間長期領跑。據專業汽車媒體統計,2023 年末的廣州車展上,幾乎所有 20 萬及以上車型,均搭載了激光雷達。深企投產業研究院 5 車車載激光雷達空間廣闊。載激光雷達空間廣闊。激光雷達應用涵蓋車載、機器人、智慧城市、V2X 等領域,其中汽車是激光雷達最大應用市場。根據速騰聚創招股書數據,2022 年全球激光雷達解決方案市場規模約為 120 億元,其中激光雷達硬件市場規模 107 億元;預計到 2030 年全球激光雷達解決方案市場規模將增加至超過1.25萬億元,CAGR約為78.8%,其中激光雷達硬件市場規模超過 8800 億元。2022 年車載激光雷達解決方案市場約為 34 億元,預計到 20
12、30 年將增長至超過 1 萬億元,CAGR 約為 103.5%。圖圖 2 2020-2030 年全球激光雷達解決方案年全球激光雷達解決方案市場規模(億元)市場規模(億元)資料來源:灼識咨詢、速騰聚創招股書。激光雷達解決方案包含軟件、硬件。深企投產業研究院整理。深企投產業研究院 6 圖圖 3 2020-2030 年全球激光雷達年全球激光雷達硬件市場規模(億元)硬件市場規模(億元)資料來源:灼識咨詢、速騰聚創招股書,深企投產業研究院整理。根據 Yole Intelligence 發布的2023 年全球車載激光雷達市場與技術報告顯示,全球汽車激光雷達市場預計將從 2022 年的 3.32 億美元增長
13、到 2028 年的 46.5 億美元,其中,乘用車 2022 年至 2028 年間的復合年增長率達到 69%,而同期機器人出租車的復合年增長率為28%。中中國激光雷達市場規模高速發展。國激光雷達市場規模高速發展。根據國聯證券預測,我國車載激光雷達滲透率有望持續提升,預計2023-2027年滲透率分別為2%、7%、15%、23%、29%,單車平均激光雷達搭載量保持在 1.25 顆,即大部分車型裝配 1 顆激光雷達,部分車型或搭配 2-3 顆激光雷達,預計 2023-2027 年單顆激光雷達價格分別為 4500、3800、3300、3000、2800 元,2023 年國內乘用車激光雷達市場規模達到
14、 28.29 億元,2027年增長至 282.30 億元。服務機器人激光雷達市場有望從 2022 年的 深企投產業研究院 7 46.3 億元提升至 2027 年的 95 億元。圖圖 4 2021-2027 年我國乘用車激光雷達市場規模(億元)年我國乘用車激光雷達市場規模(億元)圖圖 5 2021-2027 年我國機器人行業激光雷達市場規模(億元)年我國機器人行業激光雷達市場規模(億元)資料來源:國聯證券,深企投產業研究院整理。(三)競爭格局(三)競爭格局 中中國激光雷達企業正在主導全球市場。國激光雷達企業正在主導全球市場。根據 Yole Intelligence 報告,2022 年全球乘用車和
15、輕型車激光雷達市場上,圖達通、法雷奧、禾賽科技、速騰聚創、覽沃科技(隸屬于大疆集團)出貨量分別占 28%、深企投產業研究院 8 24%、23%、14%和 8%,除法雷奧外,其他均為國內激光雷達整機廠商,如下圖所示。在自動駕駛出租車領域,禾賽科技的市場份額由2021年的 58%增長至 2022 年的 67%,連續兩年蟬聯全球第一。圖圖 6 2022 年全球乘用車和輕型車激光雷達市場份額(按出貨量)年全球乘用車和輕型車激光雷達市場份額(按出貨量)資料來源:Yole Intelligence2023 年全球車載激光雷達市場與技術報告,深企投產業研究院整理。從銷售收入來看,2022 年,禾賽科技以 4
16、7%的份額,連續兩年穩居全球激光雷達企業收入榜首,圖達通則依靠蔚來汽車的持續出貨,以 15%的市場份額位居第二,法雷奧、速騰聚創、沃覽科技分別以 13%、9%、5%的市場份額位列第三、第四、第五,如下圖所示。深企投產業研究院 9 圖圖 7 2022 年全球激光雷達市場份額(按銷售收入)年全球激光雷達市場份額(按銷售收入)資料來源:Yole Intelligence2023 年全球車載激光雷達市場與技術報告,深企投產業研究院整理。國國內頭部企業全球領先優勢擴大。內頭部企業全球領先優勢擴大。根據速騰聚創公眾號公開信息,2023 年速騰聚創激光雷達銷量達到 25.6 萬臺,較 2022 年同比增長3
17、49.12%,其中 2023 年第四季度銷量 15.1 萬臺,同比增長 545.30%,截止 2023 年 12 月 18 日,速騰聚創已取得 21 家車企及 Tier1 的 62 款車型定點訂單,同期助力其中 12 名客戶實現 24 款車型的大規模量產落地。禾賽科技 2023 年前三季度激光雷達交付量 13.438 萬臺,同比增長 307.9%,連續四個季度營收和交付量均超過 6 家國際上市同行公司(Luminar、Ouster、Cepton、Innoviz、Aeva、AEye)總和,預計2023 年激光雷達產品總銷量超過 22 萬臺,同比增長超過 1.7 倍。圖達通截至 2023 年 11
18、 月,高性能激光雷達車載市場累計交付突破二十萬臺。根據 Yole 報告,2023 年中國激光雷達企業已擁有全球市場份額的 73%。對于 2023 年車載激光雷達交付量數據,Yole 預測,禾賽科 深企投產業研究院 10 技以 41%繼續排名第一,速騰聚創以 29%位居第二,圖達通以 12%排名第三,剩下 18%市場份額由法雷奧、大疆覽沃、華為、美國 Cepton、以色列 Innoviz 等多家公司瓜分。國內激光雷達企業已大體形成三個梯隊,規?;慨a加速分化市場,禾賽科技、速騰聚創、圖達通為第一梯隊,激光雷達前裝量產的銷量總體由這三家包攬,同時實現上市融資,市值遠超其他企業。第二梯隊企業以沃覽科
19、技、探維科技、北醒光子、華為、一徑科技等為代表,正在努力擴大融資規模以及獲取車企定點。第三梯隊為其他初創企業。激光雷達上游產業鏈以歐美日大廠商為主,國外領先廠商布局較早,產品成熟度和可靠性更高,而國內廠商起步較晚,產業規模和產品性能仍有較大提升空間,但近年國產替代以成本優勢快速占據市場,通過加強技術研發加速追趕國外領先廠商。表表 3 全球及我國激光雷達產業鏈重點企業全球及我國激光雷達產業鏈重點企業 類類型型 主主要企業要企業 國際整機 法國法雷奧 Valeo、美國 Waymo(Alphabet 旗下)、美國 Cepton、以色列 Innoviz、美國 Ouster(Velodyne)、美國 L
20、uminar、美國Aeva、美國 AEye、美國 SiLC、美國 PreAct、美國 Quanergy、德國大陸、英國安波福等 國內整機 頭部企業:頭部企業:禾賽科技(美股,上海)、深圳速騰聚創(港股)、圖達通(蘇州,計劃美股上市)等 其他:其他:大疆覽沃(深圳)、探維科技(北京)、華為、北醒(北京)光子、北京一徑科技、深圳鐳神智能、北京萬集科技(A股)、睿鏃科技(北京)、北京北科天繪、廣東導遠科技(廣州)、煙臺睿創微納(A 股,在研)、銳馳智光(北京)、深圳力策科技、北京亮道智能、洛倫茲(北京)、昂納科技、等 深企投產業研究院 11 資料來源:深企投產業研究院整理。三、毫米波雷達三、毫米波雷
21、達 類類型型 主主要企業要企業 激光雷達光源模塊 珠海光庫科技(A 股)、寧波永新光學(A 股)、西安炬光科技(A 股)激光器和探測器 激光器激光器(EEL、VCSEL、光纖激光器):國際:、光纖激光器):國際:日本 HAMAMATSU濱松、美國 Lumentum、法國 Lumibird、法國 Manlight、美國IPG 光電、美國 II-VI(收購 Finisar)、艾邁斯歐司朗等;國內:國內:武漢光迅科技(A 股)、蘇州長光華芯(A 股)、昂納科技、深圳鐳神智能、深圳瑞波光電子、常州縱慧芯光等 光電光電探測器探測器(APD、SPAD、SiPM):國際:):國際:日本 HAMAMATSU濱
22、松、艾邁斯歐司朗、Firstsensor、索尼、愛爾蘭 SensL(被安森美收購)、意法半導體 ST、法國 Aurea 等;國內:北方夜視科技研究院(昆明)、成都量芯集成、深圳靈明光子、南京芯視界微電子、武漢光迅科技(A 股)、深圳阜時科技等 芯片 FPGA 芯片(激光雷達主控芯片):國際:芯片(激光雷達主控芯片):國際:賽靈思(AMD 收購)、Altera(英特爾收購)、Lattice 等;國內國內:紫光同創、西安智多晶微電子、上海復旦微電子(A 股)、上海安路科技(A 股)、高云半導體(廣州)等 模擬芯片(作為模擬芯片(作為高精度高精度 ADC):國際:):國際:TI、ADI 等,國內國內
23、:矽力杰(杭州)、圣邦微電子(A 股,北京)、芯??萍迹ˋ 股,深圳)等 激光雷達光源芯片:蘇州長光華芯(A 股)、陜西源杰科技(A股,西安)、河南仕佳光子(A 股,鶴壁)、常州縱慧芯光、芯思杰技術(深圳)、北京智聯安科技等 掃描器及光學部件 包括 MEMS 微振鏡、掃描鏡旋轉電機、窄帶濾光片等各種光學鏡片、OPA 硅光芯片、準直鏡頭等,MEMS 振鏡主要由海外廠商供應,光學鏡片國內主要廠商已有成熟技術,國內供應鏈在光學部件已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成本方面具備競爭優勢,基本可替代國外供應鏈 國際:國際:日本 HAMAMATSU 濱松、英飛凌、意法半導體 ST、美國microvision、Opus
24、 Microsystems(臺灣)等;國內國內:蘇州波弗光電(泰萊微波)、西安知微傳感、水晶光電(A 股,臺州)、南京邁得特光學、深圳英唐智控(A 股)、深圳鐳神智能等 深企投產業研究院 12 (一)產品概況(一)產品概況 毫毫米波雷達米波雷達具有很強的測距、測速能力,且不受天氣和能見度等惡劣環境影響,能夠與攝像頭形成互補。但傳統毫米波雷達沒有 Z 向分辨能力,容易將路邊低小的障礙物、空中障礙物與路面上的靜態車輛混淆,進而帶來不必要的剎車。當前傳統的毫米波雷達目前正逐漸向 4D 毫米波成像雷達進階。4D 毫米波雷達通過增加發射、接收通道的個數,與傳統毫米波雷達相比增加了高度探測,能夠在沒有激光
25、雷達參與的情況下解析目標的輪廓與類別,并將前向感知距離提升至300m 以上。毫米波雷達主要組件包括射頻芯片(MMIC)、微帶貼片天線、數字信號處理器(DSP/FPGA)、PCB 基板及控制電路等。MMIC芯片集成如低噪聲放大器 LNA、功率放大器 PA、模數轉換器 ADC、混頻器、收發系統等,實現最核心的毫米波信號調制、發射、接收以及回波信號解調功能,在整體硬件成本中的占比為 50%,是毫米波雷達的“心臟”。數字信號處理芯片(DSP/FPGA)、高頻 PCB 基板(包括接收、發射天線)、控制電路在硬件成本中占比分別為 20%、20%、10%。(二)市場規模(二)市場規模 4D 毫米波雷達市場有
26、望快速發展。毫米波雷達市場有望快速發展。4D 毫米波雷達和激光雷達或存在競爭關系,4D 毫米波雷達性能提升,激光雷達在識別精度上領先。據高工智能汽車研究院報告,國內市場 L2+及以上新車毫米波雷達搭載率有望在 2025 年突破 50%。同時,2023 年中國乘用車市場前裝 4D 毫米波成像雷達突破百萬顆,到 2025 年 4D 毫米波成像雷達占全部前向毫米波雷達的比重有望超過 40%。國信證券預計,到 2025 深企投產業研究院 13 年全球毫米波雷達市場規模將達到 384 億元,復合增長率為 25.5%。(三)競爭格局(三)競爭格局 在 3D 毫米波雷達市場,目前主要由德國博世、德國大陸集團
27、、美國天合汽車集團、法國法雷奧、美國德爾福、德國海拉(佛吉亞)等國際廠商掌控,國內 24Ghz 雷達市場主要有法雷奧、海拉和博世主導,市場占比 60%以上;77GHz 雷達主要有大陸集團、博世和德爾福主導,占比約 80%。4D 毫米波成像雷達作為新崛起的,且為智駕重要的技術方向之一,為國內初創公司及傳統毫米波雷達廠商帶來了新的機會。就國內廠商布局看,已形成以德賽西威、華域汽車等為代表的老牌的 Tier1(一級供應商),以華為為代表的跨界巨頭,以森思泰克、楚航科技、木??萍?、賽恩領動、福瑞泰克為代表的創業公司,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格局,且有部分廠商已經實現量產。表表 4 全球及我國毫米波雷達主要企
28、業全球及我國毫米波雷達主要企業 類類型型 主主要企業要企業 國際整機 德國博世、德國大陸集團、美國天合汽車集團、法國法雷奧、美國德爾福、德國海拉(佛吉亞)、德國采埃孚、英國安波福、日本電裝、韓國萬都 Mando、瑞典維寧爾 veoneer、美國 Oculii Corp 傲酷雷達、以色列 Arbe、以色列 Mobileye、以色列 Vayyar、美國安霸 Ambarella 等 國內整機 汽車零部件及自動駕駛廠商:汽車零部件及自動駕駛廠商:惠州德賽西威(A 股)、華域汽車(A 股,上海)、上海保隆科技(A 股)、浙江萬安科技(A股,紹興)、北京經緯潤恒(A 股)、無錫威孚高科(A 股)、納瓦電子
29、(上海)、弗迪科技等 跨跨界廠商:界廠商:華為 創創業企業:業企業:蕪湖森思泰克、南京楚航科技、北京木牛領航科技、深圳承泰科技、賽恩領動(上海)、福瑞泰克(嘉興)、深企投產業研究院 14 資料來源:深企投產業研究院整理。四、超聲波雷達四、超聲波雷達 (一)產品概況(一)產品概況 超超聲波雷達聲波雷達屬于成熟應用,發展至今已有上百年時間,主要應用于倒車雷達、自動泊車、無人機飛行測距等領域。一般汽車需要配備 12 個超聲波雷達傳感器。(二)市場規模(二)市場規模 類類型型 主主要企業要企業 縱目科技(上海)、湖南納雷科技(長沙)、上海幾何伙伴、北京行易道、復睿智行(上海)、蘇州安智汽車、北京傲圖科
30、技、北京川速微波、南京隼眼電子、蕪湖易來達雷達、北京天地一格、蘇州豪米波、為升科(上海)、深圳安智杰、杭州智波科技、蘇州豪米波技術、長沙莫之比等 光光學廠商學廠商:歐菲光(A 股)、中山聯合光電(A 股)等 芯片(射頻、DSP、FPGA)MMIC 射頻射頻芯片芯片:目前市場主要由恩智浦 NXP、英飛凌 Infineon、德州儀器 TI、瑞薩電子、富士通、Mobileye、亞德諾半導體 ADI、意法半導體 ST、UMS、Arbe 等國外企業掌握,尤其在 77GHz 領域,國內進口依賴度超過 95%。國內廠商國內廠商:加特蘭微電子(上海)、矽杰微電子(廈門,子公司浙江芯力微電子)、廈門意行半導體、
31、圭步微電子(南京)、杭州岸達科技、珠海微度芯創、北京晟德微等 DSP/FPGA:主要由賽靈思、ADI、英飛凌、德州儀器英特爾、Microsemi 等國際廠商主導;國內:國內:加特蘭微電子(上海)等,另外國內軍工企業如中電科 14 所、中電科 38 所、湖南進芯電子、北京中星微電子等也涉及 DSP 芯片 雷達天線罩 荷蘭帝斯曼、南京聚隆、朗盛 Lanxess、日本寶理塑料等 高頻 PCB 國國際:際:羅杰斯 Rogers、施瓦茨 Schweizer、Isola 等 國國內:內:滬電股份(A 股)、深南電路(A 股)、生益電子(A股)、景旺電子(A 股)等 深企投產業研究院 15 超超聲波雷達市場
32、增速較為穩定。聲波雷達市場增速較為穩定。根據高工智能汽車研究院監測數據顯示,2021 年度中國市場乘用車(不含進出口)新車標配搭載超聲波傳感器上險量為 1.03 億顆,同比增長 15.73%,前裝標配搭載率為79.95%。根據 P&S Intelligence 數據,2019 年,全球車載超聲波雷達市場規模為 34.60 億美元,預計 2020-2030 年 CAGR 為 5.10%,2030年市場規模達到 61 億美元。根據頭豹研究院數據,從 2017-2022 年,中國超聲波雷達市場規模從 116.07 億元增長至 163.08 億元,CAGR 為7.04%,預計 2027 年有望達到 3
33、32.02 億元。(三)競爭格局(三)競爭格局 車車載超聲波雷達技術門檻低,具備成本低、普及度高的優勢,市載超聲波雷達技術門檻低,具備成本低、普及度高的優勢,市場較為成熟。場較為成熟。據奧迪威招股說明書,自動駕駛 L2 級及以上汽車搭載的超聲波雷達數量均為 8-12 顆,國際上主要企業包括博世、法雷奧、大陸集團、尼塞拉、日本村田等 Tier1 供應商,屬于第一梯隊企業;國內 Tier1 供應商主要有奧迪威(A 股)、珠海上富電技、深圳豪恩汽車電子(A 股)、輝創電子(蘇州)、深圳航盛電子、臺灣同致電子、??灯囯娮樱ê?低暎┑?,屬于第二梯隊企業;初創企業有晟泰克、輔易航等。五、車載攝像頭五、
34、車載攝像頭 (一)產品概況(一)產品概況 車車載攝像頭載攝像頭主要由 CMOS 傳感器、光學鏡頭、音圈馬達、模組封裝等構成,產業鏈如下圖所示。從成本結構來看,圖像傳感器占比最 深企投產業研究院 16 高、達 50%,其次為模組封裝、占比 25%,光學鏡頭、紅外濾光片、音圈馬達占比分別為 14%、6%、5%。圖圖 8 車載攝像頭產業鏈車載攝像頭產業鏈 資料來源:智能汽車俱樂部、國海證券。(二)市場規模(二)市場規模 車車載攝像頭市場規模持續擴大。載攝像頭市場規模持續擴大。根據 Yole 發布的 2023 年車載攝像頭報告,2022 年全球車載攝像頭總體市場收入為 54 億美元,預計到 2028
35、年將達到 94 億美元,CAGR 為 10.6%;2022 年全球車載攝像頭總體出貨量為 2.18 億顆,預計 2028 年達到 4.02 億顆,94%的汽車將配備 ADAS(高級輔助駕駛)攝像頭。分產品看,2022 年全球汽車圖像傳感器市場為 22 億美元,預計 2028 年達到 37 億美元,CAGR 為8.7%;2022 年全球汽車鏡頭市場為 15 億美元,預計 2028 年達到 28億美元,CAGR 為 10.6%。(三)競爭格局(三)競爭格局 深企投產業研究院 17 松下、法雷奧、富士通、大陸集團、麥格納、索尼、MCNEX 等海外廠商均有一定份額,國內頭部企業包括舜宇光學、聯創電子、
36、歐菲光等。從產業鏈各環節看:攝像頭系統集成。攝像頭系統集成。根據 Yole 數據,2022 年 ADAS 攝像頭市場中,法雷奧 Valeo 排名第一,其次為采埃孚 ZF、安波福 Aptiv。2022年影像攝像頭市場中,大陸集團排名第一,其次為法雷奧 Valeo、麥格納 Magna。CMOS 圖像傳感器。圖像傳感器。根據 Yole 數據,2022 年全球汽車 CIS(CMOS 圖像傳感器)市場中,安森美 Onsemi 占據 40%市場份額,排名第一,豪威科技(韋爾股份)占據 26%市場份額,排名第二,其次是索尼和三星。車載鏡頭。車載鏡頭。舜宇光學常年市占率在 30%以上,位居全球第一,2022
37、年市占率達到 36%。以色列 Mobileye 在 ADAS 視覺處理器市占率達到 52%。表表 5 車載攝像頭產業鏈重點企業車載攝像頭產業鏈重點企業 類類型型 主主要企業要企業 系統集成 國國際:際:松下、法雷奧、大陸集團、麥格納、采埃孚等 國內:國內:經緯潤恒、同致電子、德賽西威、蘇州智華等 攝像頭鏡頭模組 國國際:際:松下、索尼、法雷奧、麥格納、富士通、大陸集團、德國哈斯科 HASCO 等 國國內:內:舜宇光學(港股)、丘鈦科技(港股)、聯創電子(A 股,南昌)、歐菲光(A 股,深圳)、信利光電(汕尾)、合力泰(A 股,莆田)、廣達、大疆、縱目科技、華為、經緯恒潤等 CMOS 圖像傳感器
38、 索尼、三星、韋爾股份(豪威科技)、ST 意法半導體、ONsemi安森美、SK 海力士、Teledyne 特勵達、日本 Hamamatsu 濱 深企投產業研究院 18 資料來源:深企投產業研究院整理。類類型型 主主要企業要企業 松、Canon 佳能、Panasonic 松下、晶相光電(臺灣上市)、思特威、格科微等 DSP 芯片 國國際:際:索尼、德州儀器 TI、英飛凌、亞德諾半導體 ADI、瑞薩電子、以色列 Mobileye、松下、日立、三星等 光學鏡片、鏡頭 鏡鏡片:片:舜宇光學(港股)、聯創電子(A 股,南昌)、大立光電(臺灣)、瑞聲科技(港股)、日本麥克賽爾、日本電產三協、韓國 SEKO
39、NIX 世高光、玉晶光學(臺灣)、三力士、亞洲光學、關東辰美、理光等 鏡鏡頭組:頭組:舜宇光學(港股)、玉晶光學(臺灣)、麥格納、大立光電(臺灣)、索尼、富士膠片、松下、聯創電子(A股,南昌)、中山聯合光電(A 股)、蘇州智華、日本 kantatsu康達智(夏普/鴻海)、歐菲光(A 股,深圳)、韓國 SEKONIX世高光、先進光、東莞宇瞳光學(A 股)等 濾光片 韓國奧托侖 Optrontec、歐菲光(A 股,深圳)、日本旭硝子、日本大真空、日本電波、水晶光電(A 股,臺州)、深圳激埃特、青島海泰新光(A 股)等 紅紅外外截止濾光片(截止濾光片(IRCF):水晶光電(A 股,臺州)、五方光電(A 股,荊州)、歐菲光(A 股,深圳)、JSR、東莞田中光學、湖北東田微(A 股,宜昌,子公司東莞微科光電)、白金光學科技(臺灣、蘇州)、星浪光學科技(揚州)等 深企投產業研究院 企業簡介企業簡介 深企投產業研究院 商務合作:王女士 13168781866 座機:0755-82790019 郵箱: 網址:http:/ 7B1 深企投集團深企投集團 深企投產業研究院深企投產業研究院 產業咨詢業務產業咨詢業務 聯系我們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