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偽狂犬病毒發生變異,經典毒株保護率偏低。偽狂犬病是由偽狂犬病毒引起的多種家畜和野生動物的急性傳染病。1947 年首次在我國首次檢測出偽狂犬病毒,其在上世紀 60-70 年代時開始逐漸爆發,對我國養豬業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隨著哈獸研在 1979 年引進了 Bartha-K61 弱毒株,并成功研制了偽狂犬弱毒疫苗,豬偽狂犬病疫情得到有效抑制。然而,偽狂犬病毒在 2011 年發生了變異,傳統的疫苗無法提供有效的保護,偽狂犬疫情再度襲來,造成大規模豬群染病,表現出厭食、高燒、呼吸窘迫等癥狀,母豬大面積流產,新生仔豬大量死亡。根據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數據,我國各地豬場的偽狂犬病毒野毒感染陽性率逐年有所下降,但 2021 年仍然達到 25.8%,豬偽狂犬病的凈化依然是未來的發展方向。由于目前市場上主流的 Bartha-K61 株疫苗主要針對的是 I 型病毒,對如今流行的變異 II 型病毒保護程度不足,因此未來偽狂犬疫苗具備較大的迭代升級空間。